村支书记

2024-04-17

村支书记(精选8篇)

篇1:村支书记

院子村2011庆中秋活动致辞(刘书记)

尊敬的区各部门领导、镇领导、媒体朋友、乡亲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秋高气爽、清风拂面。在这个美好的日子,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邀请到了区、镇领导和长期关心、支持我村发展的上级部门代表与我们共同欢度中秋佳节。首先,让我们对莅临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是阖家团聚、把酒邀明月的喜庆节日。值此佳节之际,感谢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你们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充分展现出院子人优秀的品质和美德。我代表院子村支部、村委向曾经、现在、以后日夜奋战在森林防火一线上的工作人员致以节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承蒙各个部门、社会各界朋友的热忱支持和鼎力相助,院子村才会有迅速壮大与蓬勃发展的机遇,院子村人民的物质生活才得到进一步改善,精神生活才得到极大丰富。美丽的院子村离不开你们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这里有你们的心血和汗水;发展的院子村更需要你们的支持,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各位领导、各部门、社会各界朋友继续支持院子村做好每一项工作。我相信,有在座各位的鼎力相助,本次庆中秋主题活动一定可以取得圆满成功,院子村也一定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共同慰问在防火一线的工作人员。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谢谢大家!谢谢!

篇2:村支书记

受上届xx村党支部委员会的委托,现在有我代表xx村支部委员会向大家作三年来的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一、村党支部三年来的工作回顾

三年来,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学习活动为契机,以沈浩精神为鼓舞和动力,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进取、狠抓落实,全村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狠抓第一要务,村级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1、我村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改路、改水、改厕、改圈和沼气池建造和利用;同时并新修了齐庄——大新庄2公里长的沙石路,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方便了群众来往出行。

2、配合镇党委政府进行临淮关镇中小企业创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我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主要就入园企业土地丈量、征地企业同被征地农民间的矛盾调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随着相关企业的建成投产,我们利用身边资源优势积极主动的与园区企业进行对接,解决了我村800余名妇女和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经多方协调,加快齐魏移民搬迁安置点工作步伐,协助镇党委政府及时的解决此处群众上访工作及群众搬迁安置工作;二是兴修了部分当家塘,尤其是修建了xx圩水库闸,确保了此处汛期来临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问题。

4、做好浙商工业园区相关配套服务工作。随着初县里将浙商工业园区成功引进到临淮关镇,村支部带领着党员群众一班人,发扬“白+黑”、“5+2”、“晴天+雨天”的实干精神,配合镇党委政府就土地丈量、地亩公示、坟墓迁移、现有房屋登记及拆除违章建筑及部分群众阻扰园区施工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出色的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付给我们的任务。

5、创办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镇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村农家书屋建设争取到县新闻出版局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我县第一批农家书屋建设村,现已建成深受读书爱好者的欢迎,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精神动力;与此同时,通过各方努力,我村又从县体育局争取到了农民体育建设工程的相关配套体育健身器材,并将健身器材发放到凤临和xx小学供学生及村民使用。

6、常抓不懈的做好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此项惠民工作自开始运行以来,在镇相关领导的正确指导及自身努力下,连续三个年度办件总量排名全镇第一,其中20xx村获得凤阳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十佳先进村”称号。

(二)、构筑坚强堡垒,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深入开展学习创先争优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全面部署。村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为主体的领导组,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的活动主题,制定了学习计划,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在我村系列党员主题学习活动中,我村文字材料的完善齐备也走在全镇前列,在数次的省、市、县相关主题学习活动检查时,我村都被镇党委确定为文字材料的样板村,与此同时,在月建成全镇首家先锋在线村级网站,得到了市、县组织部门的表扬和认可。

2、加快阵地建设。因xx村委会办公房屋落成使用年限较长,导致部分房间屋顶脱落已不能满足日常的办公需要,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三年里,村支部先后四次拿出专款10余万元,就村内先锋在线远程教育、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人口学校、村“两委”办公室、农家书屋、计划生育服务室、孕检室、村委会大院水泥道路铺设等进行了修缮和维护,显的改善了办公条件。

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通过与村“两委”干部交心,召开民主生活会,集体学习等形式,让村“两委”班子统一思想、团结一致、真抓实干,提高村干部政治觉悟、政治水平、工作能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4、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一是精心组织。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阶段工作,特别做好动员发动、集中学习、进村入户、承诺评诺等重点环节工作。二是示范带动,真正做到在活动上率先开展,在改革发展上率先行动,在农民增收上率先见效,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主题开展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和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全村兴起了一轮农村改革新热潮。

5、建立完善党员议事会制度。一是建立党员议事会组织。党员议事会由民主推选产生的党员代表组成。二是明确党员议事会工作职责。党员议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建立完善党员议事会工作机制。

(三)、全面统筹兼顾,完成了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抓好综治工作,确保一方稳定。我村地处流动人口较多。为此,我们以建立健全平安建设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以落实平安建设各项措施为主线,按照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要求,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三年来,我村没有一起恶性案件发生,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2、完成了党委政府交办的人口普查、农村医保、合作医疗、征兵工作等其他各项日常工作;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临时性工作,不再一一叙说。

二、今后工作总体目标和措施

继续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围绕xx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以和谐稳定发展为目标,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管理机制,时刻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开创我村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今后几年,我们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深入有效地开展村级党建工作。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深入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党建工作年年有新成果。

2、抓好村级经济的发展工作。

(1)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培植一个村集体增收的可靠产业。

(2)积极参与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发展的空间,适时上项目、搞服务,添产业,保证村上始终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3、切实强化村集体的服务职能。

一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xx村园区安置新居工程,争取早建设早完工,让他们安居乐业。

二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完善村集体的社会保障功能,逐年加大帮扶力度,对困难户、低保户、老弱病残要尽最大努力照顾。继续做好医保、农保、低保工作,让村民享受更多的福利。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各位党员,我们深知,要做好以上工作,离不开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离不开支部班子成员的努力工作,更离不开全体党员的信任与帮助。我相信,有全体党员的热心支持,北安村党支部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好各项任务,决不辜负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对我们的希望。

篇3:高能权91岁的村支书

是村子, 还是镇子?

近日, 记者赶到吕家庄村头, 那驰名中外的吕家庄梨园立刻展现眼前。

转过村边的工厂, 走上村中宽阔的水泥马路, 记者就如闯进了热闹小镇:轿车、摩托车、人群, 攘攘熙熙;路旁店铺林立, 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转悠两个多小时, 竟然没有发现普通村庄里常见的骡马车, 以及扎白毛巾的老汉。

村委会主任高海秀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 有5500多村民, 耕地仅为6400多亩的吕家庄村, 年工农业总产值已经高达到1.3亿元, 集体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多达5000多万元, 村集体有轿车、运输车十几辆, 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上百台件, 灌溉实现了节水化, 农业实现了机械化, 还实现了田间公路化、路旁林网化。

几年来, 村里还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 建起了2座高标准教学楼、幼儿园;还建起了3.5万千瓦的变电站;修建了水塔, 常年免费为群众供水;建起了卫星地面接收站, 免费让乡亲们看上了有线电视;建起了农村医疗保健站, 使村民小病不出村;实行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定期发放养老金制度, 65岁以上的老党员生活补助金制度, 全村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95%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成为全晋州第一个电话村。

从土里刨食儿, 到工业致富

遛街串户中, 记者了解到, 改革开放初期, 吕家庄村并没有什么成型的企业。那时, 在外跑项目的高能权看到别人的造纸厂, “这边麦秸进去, 那头哗哗地出纸, 随后, 大把的钞票就到手了”, 于是, 他跟村里人商量后建了一个造纸厂。吕家庄由此踏上工业兴村的道路。

比起造纸厂, 搞毛毯厂的难度, 堪比盖平房与盖楼房。首先要解决的是机器设备。多方打探得知设备生产厂在贵州。就赶到那里, 但人家说啥也不能相信一个村庄真的要买这种机器。还把采购人员当成了骗子, 即便先付订金也不行。采购人员软磨硬泡十几天, 厂家才终于同意, 可是价格远远高于正常价, 而且要先付款。高能权把牙一咬, 勒紧裤腰带凑足钱款, 拉回了机器;原材料和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也是拦路虎。70多岁的高能权就几十次地跑天津等地。当第一批产品出厂时, 许多村民乐颠了, 以为“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而高能权又在谋划下一步了。

毛毯厂、纺纱厂、塑编厂、纸箱厂、五金厂、制帽厂等多家集体企业相继建立, 1500多农民, 扔掉锄头, 变成了工人, 全村人终于实现了“顿顿有馍吃, 家家有存折”的理想。

闻名四方的“高老抠”

相对于华北平原的农村来说, 仅集体存款利息每年就近百万元的吕家庄, 绝对“富得流油”, 可掌舵人高能权却是远近闻名的“高老抠”。

招待费, 历来都是农民的沉重负担, 而高能权对于前来的客人, 包括上级领导, 态度十分明了:要么办完事你走人, 要么就留下吃碗面。一年下来, 全村的招待费仅仅两三千元。

有一年, 河北省57名政协委员来到吕家庄检查指导工作。村上只备了2公斤瓜子、1.5公斤水果糖。客人走后高能权一看, 还剩下1公斤瓜子、1公斤糖, 就让全部退给了小卖部。此次招待费, 总共7元。

“高老抠”不仅拣“芝麻’, 更抱“西瓜”。

1994年村委会盖办公楼, 有人找到他要以每平方米350元的价格承建, 并承诺给巨额回扣, 他断然拒绝。随后, 就主持了招投标, 使工程款降到了每平方米250元, 节资9万多元;村里需要打一眼350米深的水井, 多家打井队找上门来硬塞给他红包, 同样被他拒绝。还是通过招投标, 为集体节资万余元。

86岁高票当选

到2003年, 86岁了的高能权在支书的岗位上, 已经工作了整整43年。镇、县的许多领导, 都已退休或故去;村里他看着长起来的娃娃都已进入暮年。他萌生了退意, 但选举的结果是:他又以高票 (97%) 当选。

“他的贡献, 长眼睛就能看到, 可他和几个村干部一样, 年收入跟普通村民差不多, 每年就是八九千元。他参加省市表彰会领回来的奖品, 全交给村里。他不吸烟、不喝酒, 还不喜欢吃肉, 馒头、红薯粥就行。他耠、礓、耘、锄, 庄稼地里大小活计样样精通, 无论是产、还是销, 工厂的情况他了如指掌。像他这样不贪钱、不贪吃, 有能力, 业余爱好就是书法、看报、唱戏的领导到哪里找, 我们不选他选谁?”一位老党员对记者说:“而且, 他性情温和, 肚量奇宽。

“没有老支书, 就没有吕家庄的今天。我们选他当村支书, 最重要的就是他不贪, 他清廉了一辈子, 让他学贪也学不来了, 换别人, 我们不放心!”另外一位中年党员则说得更直截了当。

篇4:村支书记

一名发言的村官由于紧张,半路说不下去,结巴了半天终于红着脸把话筒交了出去。台下响起一阵阵笑声,气氛活跃了。

为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邹城市斥资110万元,将887名村党支部书记和管区书记等共1000人送进山东大学培训。

村支书们学习了哪些课程?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他们适不适应“大学生活”?每期短短5天的培训,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又会有多大帮助?

好歹是“大学生”,不能丢了份

“哟,几天不见,蒋书记咋穿得这么整齐啊?”7月13日下午,蒋庆民刚回村,村民们就笑嘻嘻地和他开玩笑。

蒋庆民低头看看身上的白衬衫和黑裤子,说道:“咱去山大上课,好歹也是‘大学生’,不能丢了份吧?”

玩笑间,作为邹城市大束镇水河村党支部书记的他,神情似乎还留在山东大学的课堂上。

跟他一样,已经走进和即将走进山东大学培训学习的村党支部书记还有886名。这就是邹城市与山东大学联合启动的“千名村官进山大”行动。

蒋庆民脸庞黝黑,大嗓门,一口地方话。不同的是,整洁的短袖衬衫,黑西裤黑皮鞋,胸前别着一枚鲜红色的党徽。这也是所有参加学习的村支书们的统一服装。

蒋庆民是第二期培训班学员,跟他同期的“同学”孔祥玉来前还专门去理发店理了发。这位邹城市香城镇前相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今年46岁,比蒋庆民大5岁,之前并不相识的他们,现在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课余,他们互相交流听课的感受,并探讨各自的“治村经”,“有时会争得脸红脖子粗,嗓门都大得要命。有的同学忍不住提醒:注意形象,我们就相互一笑,细声细气了。咱做梦也没想到四十多岁会进了大学”。孔祥玉说。

他俩都没有受过正规的高校教育,“第一次来山大,觉得很新鲜,跟刘姥姥一样,就是后悔年轻时没好好学习。”

参加培训的村官多数没进过大学校门。“这依然是农村干部的一个现实状况。”邹城市委组织部部长丰家雷说,尽管上半年村两委换届之后,50%的村干部达到了大专学历,但农村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村干部素质整体提升仍是干部培养链中重要一环。

大学生可以到农村当村官,村官也可以进大学再当一回学生,正是基于这种双向培养的考虑,邹城此次筹集资金110萬,把包括887名村支书在内的1000人送进省内最高学府,每期200人,共5期。

每节课前集体诵读《论语》

来之前,蒋庆民和孔祥玉都担心在课堂上坐不住,毕竟多少年没当过学生了。但第一堂课下来,他们居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每节课前他们都会集体诵读一段《论语》。“课上,老师讲的是当前基层社会管理的形势和任务。”蒋庆民说,很贴近农村实际,“感觉老师说的就像我们村儿,一下就戳到我心眼里了,是我要的。”

他们俩的讲义上,都密密麻麻记下了很多政策方针的解读,“比如怎么处理突发事件,农村土地问题怎么弄,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什么,之前有些模糊,现在都懂了。”孔祥玉说。

就在7月10日上午课间休息时,蒋庆民跑到讲台上,向授课老师请教一个土地流转的政策问题,一直谈到开始上课。

“我们村既靠山也有平原、丘陵,有1500亩耕地,我一直想把规模化种植搞大。”他说,去年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平阴引进金银花,种了200亩。“老师也说了,规模化种植是趋势,没有规模就难有市场,没有市场,老百姓种出来的东西就变不成钱”。

“不光我们,班里哪个人都想干出点事儿来。大家课下讨论的就是怎么让村民挣更多钱。”蒋庆民说。

课堂的主题设置正是围绕社会管理进行,“这是村支书们的要求。”承办此次培训班的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书记陈宏伟说,第一次接基层干部的培训班,对于课程设置,他们煞费心思。“开课前大概两三个月,我们就去邹城进行了调研,找村支书谈话,听他们的需求。”

课程分为专题辅导、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分组讨论等,但会根据班级学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微调,“因为既有纯粹的农村,也有工业基础较好的农村,还有靠近城区或城中村的社区,他们对于社会管理的需求会不同。”丰家雷说。

汲取知识的迫切打败了烟瘾

“收获肯定每个人都有。”孔祥玉说,只是5天的时间转瞬即逝,让他感觉学得有些不过瘾。

汲取知识的迫切甚至打败了他们的烟瘾。不少村官都有吸烟的习惯,有的一个小时手不拿烟就心痒。“实在忍不住了,趁着课间休息去教室外抽两口。”孔祥玉说,课间,经常见几个学员凑一起边抽烟边聊天。

这些看似性格爽直的大老爷们也有害羞的一刻。7月12日下午,6位优秀村支书代表上台发言交流学习感受,孔祥玉和蒋庆民也在其中。

“很紧张,拿着话筒的手直抖。”孔祥玉说,他在心里骂自己没出息,平时在数百名村民面前讲话丝毫不憷头,这会儿成“孬种”了。他很羞愧,但还是顺利完成了发言。他在发言中说,会结合本村靠近水库的地理优势,重点发展渔业,搞好特色农业。

蒋庆民则对培训班的课程赞不绝口,“有时老师一句话、一个数据,立马让我了解到我们村和现在大形势的差距,让我知道下一步该侧重发展哪一方面。”

另外一名发言的村官由于紧张,半路说不下去,结巴了半天终于红着脸把话筒交了出去。台下响起一阵阵笑声,气氛活跃了。

这让他们想到了小时候的班会。“起初拘谨,氛围一活就放开了。”蒋庆民说,他们两个一下子在同学中“出名”了,“有些同学主动过来交流,还约了回去后互相拜访学习”。

村官进高校成各地潮流

13日上午,村官们前去仲宫的艾家村实地考察生态农业。“实地考察,真是开了眼界。”参观结束后,他们直接赶回了邹城,下午2点左右抵达。

紧接着,蒋庆民就换下衣服上了山。“山上种了果树,好几天不在家了,不去看看憋得慌。”他说。

而在14日一大早,孔祥玉就召集了全村所有党员干部开会,就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做了传达。

蒋庆民对于以后水河村的发展已有一个规划,“做生态农业,搞好特色产业深加工,以后还要搞旅游观光农业。”他说,他们靠山,离城区也近,山上种了果木,可以像艾家村一样搞采摘。

他们的5天过去了,而在他们离开后的第二天,第三期200名学员到达山东大学,下午举行了开班典礼。典礼上,邹城张庄镇锉草峪村党支部书记汪洪柱代表学员发出誓言,“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服务新农村建设”。

新的5天就此拉开序幕。“去年我们组织他们去华西村学习,是开阔眼界。这次把他们送进大学,就是为提升境界。”邹城市委组织部部长丰家雷说。

篇5:村支书记

——记“造林护林”先进个人袁贵科

袁贵科,男,现年53岁,党员,高中文化程度。曲子镇孟家寨村人。1976年——1983年担任曲子公社韩西塬生产队会计、队长;1990年——1996年担任孟家寨村副主任兼会计;1996年——2007年担任孟家寨村副主任兼文书;2007年底至今担任孟家寨村党支部书记。

沿着211国道,来到孟家寨村村部,你几乎能天天看见这位一干就是三十年的村干部袁贵科同志的身影。为了方便村上老百姓办事,作为一名党员,又是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袁贵科同志已经养成了按时上班的良好习惯,因为他知道每天都会有老百姓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找他,他迟来半小时,老百姓就得等他半小时,他不来上班,老百姓就得上他家里找他,他经常会这样说,老百姓把咱推到这个位臵上来,是对咱的信任,老百姓之所以来找你,那是老百姓还拥护你,那我就有责任服务于全村的老百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袁贵科同志多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农家炕头,田间地头,就是他开展工作的好去处,30年来,他基本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只要来到孟家寨村一提起袁贵科,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夸他服务群众意识好。由于和老百姓处的久了有了感情,老百姓都亲切的称呼他老袁。

进入新世纪以来,孟家寨村最大的变化除了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日子红火了,钱包鼓起了,粮袋子装满了,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显眼的。昔日光秃秃的山峁,今日已经披上了厚厚的绿装。十年来他组织发动群众先后出动劳力人力共计10000人次,在郭沟门组脑瓜山完成荒山造林1000亩,在念沟门甘沟种植薪炭林500亩,7000亩的多年生紫花苜蓿已经成为了孟家寨村发展草畜产业的主要支柱。近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1500亩。每到提到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老袁心里的那种幸福感总会油然而生。因为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山绿了,水清了,野生动物多了,农民增收了。老袁告诉我们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封山禁牧,他要带领全村老百姓再造一个山川秀丽、鸟语花香、百姓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

十载耕耘,专心致志

2003年4月份,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环县封山禁牧管护办法》,使环县的封山禁牧管护工作第一次有了法规性保障,步入了依法管理轨道。封山禁牧政策出台伊始,老袁的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老百姓认识不够,大多以牧为生的农户抵触情绪很大。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开局,老袁是没有少花心思,没有少吃苦,群众大会开到一半就有老百姓退场,老袁心里清楚那些祖祖辈辈靠养羊维生的老百姓认为自己现在就是要断他们生活的

路。性格刚烈的老袁再也坐不住了,他要走家串户,宣传政策,给老百姓算账,做群众思想动员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下来,老袁几乎跑遍了村上的家家户户,老百姓对封山禁牧政策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老袁心里清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制度和得力措施做保障,这项长效工作只能是昙花一现,不会有成效。于是他又召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开会讨论并制定了《孟家寨村封山禁牧工作奖罚管理制度》,并通过强化工作措施,细化了任务,靠实了责任。在群众大会上进行了宣读,并要求每一个村名小组选举一名封山禁牧管理员,村上选出一名封山禁牧监督员,两委班子四名干部每人包两个村民小组,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工作措施的强化,封山禁牧工作效果初显,老袁的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10年来,通过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孟家寨村已有林木面积10000多亩,生态植被由于管理到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至今没有乱砍乱伐树木的现象发生。如今,党的惠农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对于封山禁牧工作老百姓已经完全认识,老百姓的心态已经从当初的抵触变成了支持,老袁和他的班子当初制定的管理制度已经形成了长效机制,并严格落实,工作方法不断在创新,工作能力不断在提高,工作措施不断在强化,如今提起开展封山禁牧工作,老袁自称自己已经从当初的门外汉变成了现在的行里家。老袁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多次受到了县、镇的表彰奖

励。

默默奉献,硕果累累

走进老袁的家,打开他的柜子,各种表彰奖励证书是琳琅满目,提及每一个证书的来历他是如数家珍,因为老袁深知,这些荣誉的背后都有他辛勤的付出,都饱含着他的心血和汗水。9次被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3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优秀党支部书记”。其他荣誉不胜枚举。

不计回报,造福桑梓

篇6:村支部第一书记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名王险峰,县水利局干部,2007年4月,我和在座的选派干部一样光荣地被组织选派到村任职,成为全县第一批选派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中的一员。时光飞逝,一年来,选派任职工作酸甜苦辣,却让我们选派干部受益匪浅,不但学到了基层工作经验,锻炼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还加深了对农民群众的感情,给人生旅途增添了光彩。在此,衷心感谢组织为我们选派干部提供了工作平台和展现才华的舞台,并代表全体选派干部向关心、支持选派工作和关爱个人成长的各级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我的任职村是石鼓镇万家村,该村地理位置偏僻,村级经济薄弱,群众基础差,要改变落后面貌,我深感责任重大。驻村整整一年,共走访了全村400多户中的300多户,掌握了村上的第一手材料。也正因为如此,我在万家村可谓家喻户晓。我个人认为,这一年是思考的一年,忙碌的一年。一到任,我从走村串户调查了解入手,从支部建设、财务清理、公益事业抓起,以村为家,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7年村级绩效考核,万家村由前一年全镇排名的十五位,一跃成为全镇第一,并经县考评为全县一类村。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抓住关键强基础。选派之初,我大脑一片空白,眉

毛胡子分不清,工作不知从哪抓。为尽快进入角色,到村后,我挨门串户,走访老党员、老村干部,了解村情现状。在掌握大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我和村支两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地制定了符合实际的《万家村三年发展规划》、《万家村工作要点》,使各项工作开展能有的放矢。选派工作的目标要求中,放在首位的是加强组织。万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后进村,不但多年未发展党员,而且队伍老化,党员平均年龄60多岁。我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方针,着力完善组织生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夯实组织基础。现在,万家村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岁,全是年轻、知识、务实、服务型的“三强”干部。支部一年共发展了2名党员、3名积极分子和1名发展对象,还把1名能力强、年轻的新党员选进了村班子,使队伍充满了活力,为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立足实际赢民心。过去由于群众缺乏知情权,党群干群关系一度紧张,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对此,我与新任村支两委积极征求群众意见,以支部换届为契机,实行了村务公开。一是搞好了原农网改造筹集资金的清理。选出村农网改造理财小组,将原分散在5人手里的资金统一起来,存放到理财小组处,做到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二是搞好了村级财务清理。6月底,由村民代表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连续三年未公开的村级财务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同时把

所有村上的往来债务也进行了清理,并分别作出详细公开,村务公开落到了实处,群众拍手叫好。这样提高了村支两委工作透明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村支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提高。

三、量力而行办实事。“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全村的发展,我与支村两委在了解了全村的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本村的形势,决定筹措资金大力发展本村公益事业。(1)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本人争取了水利局“小农水”项目,对万家村的两条共计4公里的灌排支河进行疏通和护砌。去年万家村又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灾,为解决灌溉问题,我与村民一起找水源,挖塘打井,耗资5000多元,在本村螃塘组机械开挖打了一口水面近一亩的大井,解决了近5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另外还整固了山塘6口,在水利建设方面共计投资21万多元。(2)搞好村级道路硬化。“要致富,先修路”,修路,这也是全村老百姓盼望已久的事,也是全村最难的事。万家村的村级公路建设,村上曾经两次准备两次启动,但因种种原因都以流产而告终。那么这一次启动村级公路建设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众望。我们积极争取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协调解决存在的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充分发动群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较好地完成了村主干道路基加宽5公里,扩通支干道4.3公里,完成土石方2万多方,折

合投资近30万余元。全村计划硬化村道5公里,除群众筹集的20余万元外,还通过向外多方争取援助,筹集资金15万元。现已完成2.5公里。投入资金50多万元。(3)千方百计关注贫困民生。我积极鼓励群众主动修路、改水、改厕、改电网、建沼气,美化了生活环境。同时争取上级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解决了全村23户困难户、五保户的一些实际困难。争取后盾单位的支持,通过“春蕾”行动,县水利局、自来水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共捐资3000多元,帮助了1名特困优生。

四、健全机制抓计育。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又是一项“一票否决”的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以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为主体,加大宣传力度,澄清家底,服务上门,组织妇检,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村支两委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各组配有女指导员,完善管理机制,在全村形成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有效地杜绝了计外生育。全年出生人口17人,妇检率达100%,计内率100%,引流产11人,上环24人,女扎7人。

五、统筹兼顾抓重点。去年,在全村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年水费收缴100%完成,农业保险100%完成,能繁母猪参合保险100%完成,农村合作医疗100%完成。一年的工作,虽累犹荣。组织上给了我荣誉,老百姓接受了我。今年初,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给我村脆弱的经济以

沉重的打击。电力、电信受损严重。全村共倒房屋2栋,火烧2栋,林副业损失也较大。为此,今年我村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迅速恢复生产。在2008年开春后,通过与镇林业站联系,由其供种,村民开山栽竹120多亩。二是争取上级立项,继续完善农网改造工程。三是继续争取公路指标,完成3公里村级道路硬化。四是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五是确保社会稳定,全面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当然,完成这些工作,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在此恳请县委县政府对我们所处的村以政策上的支持,因地制宜给予项目上的支持。

2008年是选派工作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县委为我们80位选派干部提供了工作岗位和发展平台,我们一定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在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立足村情,巩固成果,挑战困难,永不言败,发奋图强,积极争取选派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紧紧围绕“三抓一促”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扎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自觉执行县委关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办法,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引导,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水平。以强烈的创业激情、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不断创造

篇7:村支部第一书记民情日记2

——与老百姓谈致富

今天是2013年10月27日,天气晴。村部院里的广场上铺满了刚打下来不久的稻子,因为秋收前连下了几天的小雨,稻子水分大,不晒一晒放不住,于是村里的老百姓都趁着好天找地方晒稻子。

我便与几名晒完稻子蹲在一旁的老乡攀谈,了解村里水稻种植的情况。北花楼村以绿色稻米为主导产业,尤以中长粒米为特色,色泽圆润,焖起饭来十里飘香。然而因为没有自己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各户种植品种又不同意,导致无法形成产业规模,收米的商贩一再压价,使得种地的收益不高,恶性循环的导致大部分老百姓不愿意求质量而牺牲产量,种植优质品种水稻的农户也越来越少。

一、土地流转

当谈及镇里开会提到的土地流转时,几位老乡都表现出不感兴趣。八宝镇北花楼村距离开原市车程10公里左右,交通较便利,大部分人不愿意为几亩地每年几千块钱而守在农村,基本上能在城里找到活干的人都进城打工了,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一部分打工者把地留给亲戚种,一部分人就把地流转出去,这也是土地流转本身能推广开来的基本条件。但在我村难以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是在家种地的老人不愿把地流转出去,而是选择自己种地。原因有一下两点: 1.收益:水稻亩产1300斤左右,一斤卖到1.3元到1.4元,去掉每亩的种子、化肥、农药、收割500元左右,每亩收益1200元左右。周边大部分流转价格在700元每亩,也就是说每亩少收益500元,村民平均每人有地2.5亩,土地流转的话每个人每年少收益1250元,一个四口之家就差5000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是一笔不算小的钱。

2.大部分在家务农的村民除了种地没有别的能干,岁数大了出去打工没有人要,如果在家不种地是清闲了,但钱少赚很多,得不偿失。更何况现在农业机械化推广很成熟,大部分农活都已经是机械作业,并没有很重的体力活。

以上两点原因就导致了留守在家的老百姓不会支持土地流转,使得我村土地流转不连片,吸引不了大的合作社,就拿不到高的流转价格。

二、经济作物种植

我又提到经济作物种植,比如同时开原市林丰乡做强做大的蓝莓产业,再或者是韭菜或者蔬菜等大棚种植作物。

老百姓也谈到过去村里曾经搞过大棚,村干部也带头做,肯定的是种大棚的确挣钱,种的西红柿等经济作物也有销路,然而年轻人没有长劲儿,种大棚比进程打工还累,村里环境还没有城里环境好,年轻人干干就都走了,岁数大的又干不动,大棚种植只持续了两年就无法持续了。

至于水稻大面积改种其他作物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这片水土很适合种植水稻,这也是农科所的专家专程来看过的。

三、渔业养殖

篇8:俺村支书六不怕

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只要坚持自己最初的意愿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他说不怕离婚,结果真离了;他说不怕死,结果有人持刀上门。他不怕啥偏来啥,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进这位人称“六不怕书记”张朝起。

1987年,二十多岁的张朝起是乡政府的小车司机,主要给单位领导开车,每个月三百多块钱的收入,比县委书记挣得都多,生活算是绝对的小康了,可就在那时他做了一个让人们匪夷所思的决定,之后让家中彻底乱了套!

一天一个老书记找到张朝起的党委,做他工作,叫他回去,说他在外边开车,认识广,劝他能不能回家,改变改变家乡面貌,叫家乡里的光棍们都能说上媳妇,不能一个人自己富了,得让大伙都跟着富起来。张朝起这样一听,倒也觉得是,如果自己真的能帮到村子里,为什么不回去呢?于是当时他就决定回去带着全村人民大干一场。

就这样,张朝起带着这个很单纯的想法,回到了村子里干起了村官,一干就到了今天,直至双鬓斑白。

当时回去时工资只能拿到60多元,这可比他之前少多了,但他觉得一个人受点穷没关系,只要能带大伙富起来,暂时的辛苦是值得的。那时也有和他关系不错的长辈们劝他回去,在村子里复杂着,在这里受这罪,工作队来都难办,八门九派四大霸,你整得了吗?张朝起的爸爸也骂他:没病找枷扛,甭说你来,谁来也不行。但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就是刀山火海也要闯,就这样张朝起背负着众多人的不理解和谩骂踏上了他新的人生,一个不平凡、艰辛的征程。

刚开始,回去自然有欢迎的也有不欢迎的,这不欢迎的,把他们家的鸡和狗都给药死了,而这还只是个开端。

1988年秋,张朝起终于走马上任,新官上任得先烧把火,他首先想到的是给村里修条通往外界的路,可谁承想,这头一把火,差点把他自己给点着喽!

第一把火,他打算先开个两委班子会,搞一个村规划,那么,要在头三年里边干点什么?大家都不发言也就算了,可有的人在班委会上调侃到:村子里就缺钱,你要带回来二百万,咱们还用什么规划?没钱那咱们就傻小子睡凉炕,受穷等不到天亮吧,散会。

张朝起听完后,心里想着还很是不服,没钱,没钱我们就什么也别做了?他想到“毛泽东主席不是讲过吗,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只要依靠人民,我们就能胜利”。后来张朝起挨家挨户地去征求群众意见,咱们村最难的事是什么,什么难,咱们就先干什么。在外闯荡多年的他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当时的挂甲峪仅有一条通向山外的不足两米的泥泞山路,严重影响了村内经济的发展。要修路就得有钱,可当时村集体的账上只有10余万元的债务,怎么办?他提出了村民集资,乡亲们都非常支持,有5块的,10块的,1块的,还有四千块钱的,那是一个光棍老头,一辈子没娶媳妇,把积攒的四千块钱,包着小包递到他手里。张朝起从老人颤颤微微的手中接过这个小包时眼中噙着泪水,那时,他心里就暗暗发誓:这条路,我一定要修好。

由于修路的资金还是紧缺,张朝起急坏了,钱该从哪里出?这时他想起家中还有卖柿子的650元钱,于是他把这准备给孩子交学费的650元钱拿了出来,为此他妻子和他在街上大吵了一架。最后大伙一起帮着修路,他们利用三九天的冷,当做凝固剂,洒点水,就冻上了,他们用了两年的时间,把泥泞的土路,加到六米宽,又漆上了油漆路面。路终于修好了,这是绝对利民的好事,可即便这样,当时也愣有村民骂他,甚至声称要胆敢从自己面前路过,就要拿铁锨拍死他!路修好了,张朝起以为自己可以稍休息下了,可没想到这他的这第一不怕,就很快找上门了。

一不怕离婚

1994年,村里建起了第一个工厂——铁锹制造厂,张朝起吃住在厂里,有人传言说张朝起跟厂里的会计好上啦!这还了得,他妻子一怒之下提出离婚!那时他经常加班,自己也交不上钱给妻子,于是妻子便怀疑他把钱拿出去养小三了,整天和他闹,张朝起每天晚上回去只有棒子粥,连咸菜也没有的吃。妻子说他没有钱给家里,只能吃这些,张朝起是个爆脾气,就唠叨了她几句,他媳妇也不甘示弱,举起大扁担就要打他,张朝起好歹是个男人,把妻子按倒在地,才幸免被打。但他妻子还是把他追到院子里去,又开始在院子里进行他们的“战争”,还好有邻居听到吵嚷声就过去拉架,结束了这场“战争”。妻子跑回了娘家,他三番五次地去接妻子回家,終于回来了,但这时两个人的沟通越来越少,随着妻子对他工作的不理解,两个人的感情渐渐淡化了,当年最终两个人还是选择了离婚。

那一段时期对于他来说也不愿意提起,是非常辛酸的,过年了,孤零零的一个人,自己也没什么心思,但为了事业,他年三十还得串串门拜访下,从外面回来买了两副对联,贴在门上,总得有点儿过年的气氛,大中午了,也没地方吃饭去,还好从桌子底下找出一大碗,侷白菜烫咸粥,这还是他母亲头天晚上给他端来的,他就这样就着一碗凉烫咸粥,和一瓶凉啤酒,含着眼泪,过了春节。

村办企业在张朝起的努力下开始盈利,挂甲峪从此奠定了发展的基础。1996年张朝起再婚,倍加珍稀这段婚姻的张朝起却依旧没往家里拿过钱,依旧过着贫苦的日子。

二不怕穷

张朝起没有瞒着再婚妻子,他有两个孩子,还有两万多块钱饥荒,那时候他们家什么也没有,就连家里的电费都省着用,能不开灯就不开,过年时村民们都带着小孩放炮,而他们家连炮都买不起。

那时候他还是给家里拿不上钱,他妻子都花自己攒的那点钱,补贴家用,还得给小孩交学费,难免唠叨他几句,这一说他穷,张朝起就辛酸了。家里沉重的负担曾经让张朝起想过跳楼,一了百了,可他又一想,也不能怪人家,确实困难,于是他下定决心还得咬紧牙干!

1996年,张朝起到北京开会。那时候的他还穿着农民的大甩裆裤,妻子嫌他穿着这衣服去北京开会不体面,让张朝起穿着她的毛裤去,就这样,张朝起穿着妻子的毛裤去北京开会了,虽说不合适,但也总比穿着他那大甩档裤好看多了。

就是为了摆脱这个“穷”字,1997年 张朝起设计了五上山规划图,为了这五上山,张朝起差点把自己的命扔在了山上。

三不怕苦

那时候张朝起的领导班子每天都在工地修山路,一天得走20来里地,就这鞋子也得多磨个几双,每天这样的走路和劳作,让张朝起从140斤直接瘦成了现在一个120斤的“男模”。那时候的他都快没个人样儿了,每天着急上火,高血压,栽倒过八次,脸都栽破了,石子沙子全都栽到脸上,当场就没知觉了。

张朝起有个司机,同样受穷,被人瞧不起,他说跟张朝起挣不了大钱,自己开出租车去了。连司机都叛变,他这心里能痛快?这火噔一上来,嘴斜眼歪就住院了。医生让他住一个月的院,谁想他这半个月刚过,自己就要抢着出院,又回村搞山区开发了,直到现在他左眼还有点睁不开(后遗症),照脑TC,那块儿还有点儿小堵。眼歪嘴斜一身病,换来的是路通了,山绿了,日子富裕了。

村子要发展,就得要拆违章建筑,就得搞乡风文明,这事儿,自古华山一条路,哪个村子要发展也躲不过去,这便要得罪人,甚至要得罪一批人。

四不怕死

威胁恐吓是镇不住这位吃了“豹子胆”的张朝起的。1997年的秋天,张朝起得到消息,要收拾他的人进村子了,来了两个人准备收拾他,别人都让他躲一躲,但张朝起不怕,他还给人家主动送上门去。

张朝起到了对方家,那三个人正在喝酒,有一个人认识张朝起让他坐这儿跟着一块喝酒,这张朝起还真就坐那儿跟着一块喝,这一喝酒,要想收拾他的人便走了。喝完酒,张朝起拉着这两个人到山上看,张朝起便介绍到:“你们俩看看,挂甲峪我这个五上山的规划,对老百姓是否有利,是不是为了老百姓的致富着想?有什么错?他叫你们俩上这儿收拾我来对吗?”其中的一个小伙子骂到:“那小子太不是东西,还让我们办你,我看先办他得了”。就这样事情过去了。

2003年,张朝起又提出了新的五上山规划,这时他已被评为京郊十大新闻人物,这位敢打、敢骂、敢豁出去的村支书,让挂甲峪的老少爷们是家家有股份,年年有分红,还提出要为大伙儿建别墅。这个时候,意外又来了。

五不怕冤

平谷区号召张朝起领导班子搞新农村建设,让老百姓由过去旧的生活居住条件,发展旅游项目。于是张朝起他们就开始动工了,动工用荒坡,不得占用耕地,山上还有一些老果树,得放掉,不放掉树没法盖别墅,在这个放树过程中,上边没有及时把砍伐证给他们办理下来,张朝起他们误以上面把证办好了,区里也给批了,就把树都放了,可这各个媒体不知详情就轰击张朝起:“挂甲峪是新农村试点,为了给老百姓盖别墅,放了4000棵百年大树。”实事上哪有4000棵,连400棵大树也没有,连指头粗的一棵都给他们算好几棵,夸大事实。张朝起当时觉得心里很委屈,工作上吃点苦不算什么,可这委屈让人受不了,当晚他就写辞职报告,打算不干了,自己也干私企去,受这个罪,人家上层不理解,下层还不理解,干脆拜拜。正写着辞职报告,电话响了,晚上11点多了谁还打电话来?接起电话得知明天让他到市委114室去一趟。挂完电话后,张朝起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个114室可不是好室呀,那是拘人的室呀,不由地想起来天津大邱庄禹作敏挨办、挨拘的时候。

六不怕坐牢

当时张朝起以为自己要真的坐牢了,即便这样他还召开了两委班子会,并和各位同志说到:“现在形势复杂,你们是共产党员,不要乱套,各就各位,把工作干好,不要担心我,我要进去,只要不封我嘴,不给我用胶布糊上,让我写让我说都行,共产党是主持公道的,你们放心,不用你们保我,我肯定是有去无回了”。后来张朝起走的时候同事们送他,有的眼睛窝子浅,掉泪了,张朝起还宽慰着说:“你们哭什么呀,不用哭。这有什么好怕的。”就走了。

干了近20年村官的张朝起已是两鬓斑白,年过半百之人,自认为没做亏心事的他,却也是做好了有去无回的打算,他没有想到,这一去竟然见到了他这辈子都觉着不可能见到的人。

张朝起到了114室,当时他还有点儿紧张,后来经过领导们把情况详细一说才得知2日下午有重要首长到北京,视察基层党组织建设。他这么一听,是好事,不是要拘他了,这下放心了。

10月2日那天,张朝起很早到,一看发现他们五位基层干部全都在118室等候,这次不是114室了,到了下午三点,中央办公厅的王刚走到118室,他解释道,下午四点钟是胡总书记要接见他们,一听这个,当时张朝起感觉自己太幸运了,能受到胡总书记的亲自接见,他连做梦也不敢想。

到了下午四点,在劲松社区会议室,总书记向他们亲切和蔼地走来,当时他都要哭出来了,可他知道不能哭,满肚子的委屈呀,但这眼泪还是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张朝起和总书记汇报了挂甲峪发展十上山工程和十化工程,最后有一个承诺,他跟总书记表决心:实施山山环绕致富路,坡坡栽满摇钱树,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农民住上生态小别墅,实现潭潭有鱼, 湖湖有水,五业促发展,人均两万元,环境整治,实现京东一个绿色环保的小江南。

散会后,张朝起由市委出来,车一启动,苦辣酸甜全部涌上心来,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一直流到挂甲峪。

张朝起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 2001年他们实施新的五上山,其中有这么一上山,为人类造福。当时他们提了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经济,用太阳能点灯、做饭等,村子里共有400多人,每年却接待五六万游客,最多一天就能有五六千,挂甲峪山庄现在就像雨后春笋般的速度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朝起也有缺点,一次他喝完酒,无缘无故地把村里一个老人家的摩托车踹倒了,老人家也没有和他较真,自己推起车子就走了。第二天,张朝起酒醒后,得知昨天的事情,就立马去老人家那里道歉,张朝起心里的那个愧疚劲,都想让老人家打他几下,可老人家却拍了拍他说:“这酒后发个‘疯’谁没有呀!知道你是好干部,要是没有你,别说这小别墅,就连温饱都难解决,我怎么能打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呢?”他听了之后心里感动坏了。

这就是张朝起,一个在工作上极为认真、有股干劲,可在生活上却没有一点品质的人,张朝起实现了他当时回村那单纯的想法:这是大家的挂甲峪,更是他的挂甲峪。这么多年来就是这六不怕的精神一直支撑着他不断向前。这份无私无畏、纯爷们般的真性情换来了挂甲峪父老乡亲们富足殷实的幸福生活。

上一篇:小学毕业的作文450字下一篇:国博复兴之路优秀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