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征文

2024-04-09

元旦征文(精选7篇)

篇1:元旦征文

在那年元旦,我还在家乡的小城里苦读高三。因为离家较远,元旦的假期时间又短,我只好独自蜷缩在宿舍的一隅。

空旷的宿舍,是那样的宁静。透过冷冰冰的窗子,凝望着窗外满世界飞舞的雪花,心中涌动着无限的酸楚和惆怅。

渐渐的,夜色已经笼罩了整个城市,雪花也狂舞的更加厉害了,顷刻间洁白的精灵已染白了大地。遥望着家的方向,想到此刻也许我亲爱的爸妈一定在饭桌前思念他们心爱的儿子吧。

我的元旦怎么过呢?这时我想到上周的测试,我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对!何不接借此犒劳一下自己呀。

节日的校园,是那样的冷清,即使偶尔的三两成群,留给我的也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雪花还在拼命的飞舞,北风似刀子一样凛冽着。当经过教师的家属楼时,听着温馨的欢笑声,我的心不禁更加失落。但一想到那满分的成绩,我的心又开始了坚强,不禁又加紧了脚步。

我走进了一家烩面馆,刚已进门就问到了诱人的面香,看到了老板娘在热情的招呼着每一个客人。店里的人不是很多,但老板娘那热情的笑容,诱人的面香,使人感到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孩子,你想吃些什么?”老板娘迎过来亲切的问道。

“一大碗烩面吧。”看着肩上的雪花,想到凛冽的北风,我就这样的应道。

人不是太多,我便随意的找了一张靠窗的座位坐下。这时我才发现,着个小店,造型别致,温馨而又典雅。望着窗外凌乱的雪花,我总会想起那些四处奔波的人们,他们为了生活,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想起我的父辈们,他们班白的头发,日渐衰老的面容,总会让我心痛;想起我的七月,我的心里就是就有一种深深的痛,那种一直绵延在我的骨子里面。只要一想到我的成绩,那似乎才能慰藉一下我的失落。想到这我又拿出了那份试卷……

“孩子,你的饭一做好了,”老板娘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赶紧放下了试卷,接过了那碗热气腾腾的面。

“孩子,还在学习呀!节日放假了也不回家,真用功呀!”老板娘一旁的唠叨着,临走也不忘在我的试卷上瞅了一眼。

外面天气的寒冷,几个月的空腹拼搏。看到一碗清香可口的面,就象一只饥饿的小羊见到一片绿油油的麦苗一样,三下五除二的工夫,吃了个精光。

着样的工夫,连我自己也感到惊奇。也就是在老板娘一转身的工夫,我又叫住了她。付帐。

我随手就在自己的外套里掏钱,糟了,忘记带钱了。我不有的一阵惊慌,上下摸索个不停,脸也涨的通红。

也许老板娘看出了我的窘迫,就走上前亲切的问到:“孩子,你怎么了?是不是忘记带钱了?”

我红着脸不住的说“是,是,是……”

老板娘仔细的看了我一眼,又扫了一下我的试卷,接着用手示意我做下,然后说“孩子,你坐下,咱们做个交易,好不好?”

“交易?”我不解的问到。

“是的,孩子,你不要害怕,我的意思是用你的试卷作为交换条件,把你的试卷给我,当作今天的饭钱,可以吗?我用你的试卷作为楷模,来教育我的儿子,要让他也向你学习。”

听到这,我的心头一热,说不清是在感动,还是愧疚。

后来,每到了一年一度的元旦,我总会想起那年元旦,那个雪夜发生的故事……

篇2:元旦征文

首先,我们到了一片小竹林,小竹林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有的是嫩绿色的,像一个个刚出生的胖娃娃;有的是翠绿色的,像一个个青少年;有的是深绿色的,像一个个大人,照顾着自己的小娃娃。青瓦房,尖尖的角,灰色的墙,真让我感到心情好!接着我们来到了百床馆,里面有一张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一张清·拔步千工床、一张近·双钱花罩拔步床、一张小姐床……看的我眼花缭乱,床沿上雕刻的花纹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三白酒作坊,“三白酒”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而闻名。做“三白酒”的过程很简单就把一些材料倒到陶瓷缸里去,再把柴火放在陶瓷缸下面烧就行了。中国的蓝印花布世界闻名,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蓝印花布俗称“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我们在宏源泰染坊里看见了一匹匹蓝印花布,真是美丽极了。然后我们跟随着导游还参观了木雕馆、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居,修真观……

游览完景点以后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我和妈妈、同学一起去了工艺品小店,我看到了:小车、秋千、小茶壶和小杯子、还有一些工艺绣品,其中我最喜欢秋千、小茶壶和小杯子,特别可爱。乌镇的特产也很丰富,有姑嫂饼、三白酒、芡实糕……我买了各种口味的芡实糕,带回家给大家分享。

篇3:年味的元旦

现在我们要过两个新年, 阳历年的元旦和阴历年的春节。同是过年但过法却不同。中国人习惯于过阴历年, 阳历年的元旦好像只是机关的人放几天假, 过年就像没过似的, 一点年味儿也没有。

上世纪70年代, 我们村子里的阳历年曾经过得很红火, 且过得很有中国味, 到现在还回味无穷。我印象最深的是1974年的元旦, 因为那天, 我们村办中学的郭校长跌倒了。

在我的太行山的老家, 过年燃旺火是传统的习俗, 而把这种习俗用在元旦, 则体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那时过元旦学校是不放假的, 作为小学生, 元旦成了我们除“六一”外最向往的节日。

我们学校在村子的中心, 有一个大大的院子。元旦的前一天下午就不上课了, 各班的任务除一部分学生打扫卫生外, 另一部分学生就是到野外砍柴架年火。一个下午, 村子的土崖上、高岭上, 就可看到三三两两穿着破烂的孩子挥着斧头、镢头忙碌砍柴的身影, 就可看到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孩子拖着柴从学校圆拱形的大门凯旋而入。

柴在不断地增加, 架年火的人忙得满头流汗, 不亦乐乎。柴在增高, 一个十米高的年火堆不一会儿就架起来了。而孩子们是不走的, 我们在院子里围着年火堆玩呀玩的, 一直待到天黑才回家去。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 孩子们早早地就来到学校。七个年级400多人, 校园里热闹非凡。

各班的人数都点齐了, 半明的电灯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新年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由我们的郭校长点年火。郭校长名郭保安, 五十上下年纪, 那时他是披了一件黑呢子大衣的。只见有人不知从何处拿来一个布扎的蘸了油的火把, 点燃递到了校长的手中。校长就到了年火堆的旁边, 从最下边的一个放了芝麻秆的点火口把柴点燃。开头是一点小火, 一会儿火焰就直往上蹿, 随着孩子们一声声嗷嗷的呼喊, 一根冲天的火柱照亮了整个校园。那是吉祥之光, 温暖之光。老师和孩子们都笼罩在这新年的祥光中。

年火的升腾中, 郭校长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放鞭炮。郭校长手中的鞭炮年年都和他一米八的个头一样高。只见有人给他把鞭头燃着,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就震响起来。郭校长披着呢子大衣提着鞭炮小跑着围着年火放, 而周围的学生只是一个劲儿地喊着。跑着跑着, 郭校长却脚下一滑一下子跌倒在了地上, 摔出去的鞭炮则在他的前边乐开花地响着, 围着看的人们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有人扶起校长说:“过年跌倒, 拾个元宝。”校长的脸上也洋溢着一片灿烂的笑。

元旦的早饭是由学校管的, 支大锅, 燃大火, 学生们每人一个大白馒头, 一大海碗飘着肉香的汆汤。锅里冒着白腾腾的蒸汽, 孩子们端着碗唧唧喳喳地喧闹着, 元旦就香得有了肉味。

吃过了饭学校里要发奖了, 有的孩子就会领上“三好学生”的奖状, 抱着笔记本或钢笔等奖品, 乐呵呵地向家长报喜去了。

我童年的元旦, 也很有年味儿。

【赏析】

“元旦”的“元”, 指开始, 是第一的意思, 凡数之始称为“元”;“旦”, 象形字, 上面的“日”代表太阳, 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 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 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 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 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 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 万寿初今朝。”21世纪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既过传统的春节, 又过一过阳历年——元旦。喜庆谁还嫌多呢?更何况井水不犯河水。于是, 元旦也有了浓重的中国色彩, 有了浓烈的东方味道……本文标题叫“年味的元旦”, 主要突出了元旦的“味”, 也就是中国的味道, 中国传统的特色;也只有在中国, 才能把元旦过出这种味道来。文章通过对上个世纪70年代一个村办中学过元旦方式的回忆, 折射出中西方文化交融汇合的过程。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情深意笃, 细节鲜活。可以说, 如果没有那段真实的经历, 如果没有那种深厚复杂的情感, 是绝对写不出如此凝重质朴的文字的, 也不可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深深的思索……

(李月)

习俗链接

元旦发展史

元旦, 也被称为“新年”, 是指公历的1月1日。但在古代, “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 也就是农历新年。

元旦是很多国家的法定假日;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和澳门, 元旦均为法定假日;中国内地及台湾均作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习俗方面, “元旦”主要以各种方式互相祝福, 贺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汉语“元旦”含义:“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即早晨天明的时间, 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民国以前, 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历史上, 中国各个朝代对“元旦”说法不一致:

夏代为正月初一 (夏历1月1日)

商代为十二月初一 (12月1日)

周代为十一月初一 (11月1日)

秦王朝时期为十月初一 (10月1日)

(参见农历、夏历、殷历和周历的分别记载)

汉朝汉武帝太初元年时, 邓平等人创立了“太初历”, 定正月初一为元旦, 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 孙中山为了“行夏正, 所以顺农时;从公历, 所以便统计”, 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而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 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元旦”, 自此我国的每年1月1日就成为我们家喻户晓的新年“元旦”节日。

扫尘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清洗各种器具, 拆洗被褥窗帘, 洒扫六闾庭院, 掸拂尘垢蛛网, 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抒发美好愿望, 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在明代开始盛行, 到了清代, 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 依其使用场所, 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 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 为正方菱形, 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所以也被称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 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 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 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 也和春联一样, 起源于“门神”。随着木版印刷术的兴起, 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 变得丰富多彩, 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 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的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 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 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 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 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为一的年画, 以后发展成挂历, 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 各相与赠送, 称为“馈岁”;酒食相邀, 称为“别岁”;长幼聚饮, 祝颂完备, 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 以待天明, 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天”, 除夕之夜, 全家团聚在一起, 吃过年夜饭, 点起蜡烛或油灯, 围坐炉旁闲聊, 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通宵守夜, 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 到唐朝初期, 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 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 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 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 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篇4:元旦和春节

“过年啦,过年啦!”今天早上,一睁开眼睛我就大喊起来,可是却不见爸爸妈妈的人影。

好一会儿,爸爸妈妈才从外面有说有笑地回来,手里拎着豆浆和馒头。我忍不住抗议:“太不像话啦,今天是过年,你们怎么也不准备点好吃的好玩的?还把我一个人抛在家里!”

“过年?”爸爸妈妈觉得有点奇怪,“今天是元旦,离过年还早着呢。”

我从床上跳起来,指着日历说:“你们看,今天是不是2012年1月1日?是不是‘星期红’?是不是开始新的一年了,难道不是过年吗?”

妈妈怕我着凉,把我硬塞回到被窝里去了。爸爸从墙上摘下日历,一边翻一边告诉我:“你看,今年的1月23日才是过年呢,这里写着春节。”

我翻了一下,果然是这样,只好叹气说:“真没意思,明明新的一年开始了,却不算过年,还要等到春节。为什么春节才是过年呢?”

爸爸说:“元旦是按公历计算的一年里的第一天。而春节是按农历计算的新年第一天,叫做正月初一。”爸爸冲着我挤挤眼睛,接着说:“元旦我们只放假一天,而春节可以放假三天呢。”

原来这样,看来还是春节好,是我们中国人正宗的过年哦。

不过,后来我想,如果元旦和春节正好在同一天,那么不就能连续放假四天了吗?会有这样的时候吗?我问爸爸,可惜他也说不上来,你们觉得呢?

日志评论:

陆无双1月1日12:15:21

张知阳,你真是大懒虫,还在家里。我刚和爸爸妈妈从儿童公园回来。

陆无双1月1日12:15:59

对了,什么叫“星期红”呢?

关丹秋1月1日12:16:01

爸爸带我登山看日出,我们昨晚就上山来了,现在在庐山顶上呢。

程星灵1月1日14:12:36

“星期红”就是放假的意思啊,日历上凡是有放假的日子,都是红色的。

神秘来宾1月1日15:11:35

元旦和春节会碰到在同一天吗?这个问题还真有意思,不过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呢。

陶斯炜1月1日19:34:22

告诉你们,我今天在跆拳道馆里呆了整整一天,还打败了五个队友,厉害吧?

高原峰1月1日23:25:59

张知阳的问题害我想到半夜,觉也睡不着。我在电脑上查了前后几十年的情况,才肯定元旦和春节在一起是不可能的。呼,好困,我要睡觉了。

篇5:优秀元旦征文

初冬的雨,丝丝的冰冷,殒落在如画的江南,没有落叶的衰败,也没有惨淡的枯黄,偶尔给人与新奇与感叹,美丽的人间画面,对于北国的冰天雪地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反差,时而朦胧,时而清晰,飘飘荡荡在这个繁华的世界,满含着凉意,淡淡的一种北国秋凉的感受,忘却了此时已是腊月的年关。

风吹动那叶片稀少的树木,摇曳在鲜花的枝头,此刻的微寒,一种潮湿的感受,拉紧了风衣的领口,快步的行走在繁忙的上班路上。

踏上了拥挤的公交车,靠窗坐了下来,自顾自的欣赏起江南的冬雨,也观赏着这个眼里繁华似锦的城市。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个冬的季节里,没有因为天气的原因减少,奔波的脚步也急匆匆的展现,由于上班时间,车比较拥挤,路上也塞车了,实际的塞车在我的眼里是平常的事,但是今天的我没有以往的悠闲,只是心里有一种无法揣摩的寒冷,车在一步步的前行,因为上班时间,所有的车流拥挤在这里,互不相让,一分一毫的距离都不肯谦让,人们焦急的心情真的体现在这里,我只是在耐心的等待,因为我的时间来的及。

突然一声刺耳的鸣叫,震颤了所有人的心灵,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声音的方向,原来是一辆救护车经过,也掺杂在塞车的洪流中,由于隔得很近,我可以透过车子的布帘,看见了医生在繁忙的给病人做着抢救的各项措施,病人的情况显然很危急,我也随之紧张了起来,那鸣叫声不绝于耳,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焦虑,也替车里的病人担心,此时的车实际并不想往常那样的挤。如果司机们都让出一条道,少抢行一米,大家满可以为这个救护车让路的,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车子也在互不相让的争抢着,我的心始终揪着,那一声声的鸣叫和闪烁的灯光,无不倾诉着生命的焦急与渴望,大概听得到的人都会有感触。

时间,大家都赶时间,都为了生活,是呀!人活着不都是为了活着而奔忙吗?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轨迹,可是在微弱的生命面前,那些算得了什么呢?

你的一次谦让,你的一次退步,难道就那样的难吗?假如经历如此困境的人是你,会怎么样?我想你的心会痛,你的眼神里会有牵挂,你的心里会怨恨,但是在此同时,你的心里可否听得到那柔弱的呼喊,那生命的渴求,那对生的渴望,我不知道,也不敢想,只是自己的内心在挣扎和叹息,人心哪!在这个冬天我感觉到了寒冷,无法温暖到的寒冷,自私的人,自私的社会氛围,爱总在一念之间,可以把世界温暖,爱也可以在一念之间消失,中国人的爱哪里去了,代替的是冷漠,让人心寒的你争我夺,你们不愧对自己的中国人三个字吗?

我是一个简单的人,也许我的不理解不对,但是凡是生命都有权利,生命的价值我们要看的很重,不要用冷漠放弃对生命的珍爱,假如你退让了一米,他就向生走近了一步,假如你前行了一米,你就把生命的曙光向黑暗推进。这个尘世需要的是爱心,不是你的冰冷。

总在难言之时,愿意用柔弱的笔,写下人世间的冷暖与喜乐,也许自己太多愁善感,会纠结与心灵的某一个深邃的角落,会用颤抖与伤感写意生活,但是那是我的感触与心灵的呼唤。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在生命与金钱面前,你们选择了冷漠,情何以堪?

人生是一段旅途,是一段简单而纠结的旅程,走在尘世有很多的希望,有很多的坎坷,无论你经历了什么,都要以一片热忱和善良的人性去对待世间的事情,不要一味的自私与贪婪,知足方能常乐。

冬天的江南,雨敲打着你的身体,也许你已经需要整理你千疮百孔的心灵,重新审视尘世,让冬雨清洗你已经布满尘埃的心灵,洗涤你灵魂的归处,冬雨是冰冷的一件寒衣。也是一把展现灵魂的镜子,希望在雨过天晴,希望不要把寒冷的冬驻留在这个需要温暖的尘世。

篇6:元旦征文:给予翅膀

――题记

落叶飞扬的乐章,是树木大地滋养的感恩,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么多彩的世界。因为有了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在我们身边,有着一些贫困艰苦的孩子,他们生活拮据,却又想往着课堂。想往着学习。想往着未来。繁重的劳务压在他们小小的肩膀上,却无法阻挡他们寒窗苦读的步伐。但是漫长的求学之路犹如漫漫无边的黑夜,虽算不上艰苦,但迫于家庭的清贫,仍然一路上跌跌撞撞,尽管这条荆棘之路上布满了泥泞,她们却仍在坚持着自己这份小小的梦想,我想这时候国家的一笔助学金会给一个孩子多么大的希望,会让一个孩子多么震撼,会让一个孩子多么感恩。它让孩子们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有了开拓未来的勇气。它让我们知道了社会的温暖。更让我们知道了穷孩子也会受到保护!并且会带着这一份坚持和关爱一直走下去。

虽然我很幸运,我不是贫苦家庭孩子中的一员。但是我却从未因此欣喜,因为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可怜的孩子放弃了课堂,远离了自己爱的人。背井离乡。只为在这一个前进的时代寻找生存的出口。但是。国家的这一笔资助,你永远也不可能想象到给了一个孩子多么大的幸福,多么大的机会,多么大的感恩。甚至于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怀着这一份感恩的初衷,他们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这一份感激。用真情去回报这个社会,用奋斗去担起属于自己的这一份责任,作为承载未来和向往的学生,他们必会承担起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顽强的斗志,务实的行动书写合格的青春答卷。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投。”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如果你的家庭富裕,你可以庆幸。但是如果你的家庭拮据,也请不要沮丧。我们都是国家的孩子,国家会关注我们的成长。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现在是贫困的孩子该怎么办?所以我们应该同等看待,国家资助了那些孩子其实也等同于资助了我们。只是方式不同罢了。祖国在我们,你们甚至是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最及时的帮助。所以我们应该用双手筑起爱的城墙去守护我们的国家!

人生中总是不能避免沧桑,但爱心总能给荒芜的沙漠播下新的希望;生活中总是不能一帆风顺,但爱心总能给失落的心灵以坚强的力量。也许只需一滴水,饥俄的树苗就不在枯萎;也许只需一丝暖,受伤的翅膀就偏偏高飞。因为有人伸出双手,多少无望的眼睛从此看到辉煌;因为有人敞开胸怀,多少无助的心灵从此告别悲伤;因为有人献出一份爱,共同托起满天星斗,无望的眼睛从此看到光辉,无助的心灵从此告别伤悲!

会感恩的孩子才能飞翔。会感恩的孩子才能见到彩虹,在布满荆棘小路前行,举步艰难,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可是却一直有陪伴的人,在春色满园的季节播散种子,在金灿灿的季节收获果实。悉心的照料总会梦想成真的时刻。那收获的果实,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成功过后是汗水。成功过后是感恩……

篇7:元旦征文

老师在堂上的发火是不可避免的事,不同的老师在堂上发火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让本人来精选几场老师的“发火秀”,供大家一饱眼福:

语文:夫子式的大发雷霆

语文老师很少发火,可如果真的发起火来,他可算是厉害的一个。台上“张老”(大家对语文老师的爱称),常用最严厉的语气,夹杂着许多振耳法号的警语,来“启蒙’我们玩冥不化的灵魂。警语大多是名人名言,或是一连串的成语。这时,教室里常常静的掉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大家一个个低着头,就像上监狱里认罪伏法的犯人,认真的洗耳恭听政府的教导。当然,为表示我们听得认真,一些决心迅速”洗心革面“的同学,还会拿起笔来记录下”张老“的谆谆教导。

当“张老”见我们能在作文里较恰当地引用不少名言警句,而夸我们下还是读了不少书时,或许他还不知道,这都得益于他见缝插针的“诲人不倦”。只是,有时他的警语、成语用得太快太多,我们记不胜记,还真留下了不少遗憾。

数学:笑面弥勒难琢磨

数学老师不温不火的好脾气,是大家公认的。就连对我们发火,他也常是笑面弥勒一副。站在讲桌前,面带微笑,手里不停的“折磨”着一支粉笔,就是他要发火了。开口之前,他先是一笑,接着像电视里插播广告似的,用最浓缩、最经典的“广告词”,伴着他和善的语气,以情动人。“广告词说完以后,他还会为感谢大家收看似的,再是一笑,简直上酷极了。

我们最佩服的还是他的忍耐力,面对我们蜗牛跑马拉松似的作业速度,他居然还能强颜欢笑,也真够难得的。他的“表演”常能打动那些“心太软”的女生,而对那些“铁石心肠”的男生来说,正是他们“中场休息”的大好时机。

除了上述两位老师的精彩表演,还有难以扑灭的“化学火焰”、“株连九族”的历史时刻……总之,几乎每位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发乎方式让我们欣赏。

上一篇:省标化工地验收监理发言材料下一篇:临潭县第一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