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元旦诗歌

2024-04-09

描写元旦诗歌(精选14篇)

篇1:描写元旦诗歌

描写元旦的诗歌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描写元旦的诗歌》的内容,具体内容:欢乐的元旦悄悄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朗诵一首诗歌,迎接元旦的到来。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关于元旦的诗歌,供大家参考。关于元旦的诗歌篇一:《贺元旦》是谁盗了我时间盒里的时...欢乐的元旦悄悄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朗诵一首诗歌,迎接元旦的到来。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关于元旦的诗歌,供大家参考。

关于元旦的诗歌篇一:《贺元旦》

是谁盗了我时间盒里的时间?

是谁在我枕头上让我睡去醒来?

是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是谁将太阳沉落又托出?

是谁带着北风跳过长城,洋洋洒洒一路南下?

是谁挑着雪花翻过天山,一路撒来?

奥,原来是你

元旦。

雪,是你带人们最美的祝福和希望,雪花,飘着、舞者、堆着、砌着、雕着,看,那山,似羊、似猪、似馍、似蛙,或蹲、或坐、或站、或趴,有的还打了几下哆嗦,露出了几片斑驳的毛皮。

连连绵绵的更似那闲庭信步的游蛇,游走于苍茫的天地之间。

满地铺了一层洁白的地毯。

关于元旦的诗歌篇二:《元旦之歌》

温馨的阳光,在含羞的枝头上

浪漫地抚摸着一颗颗翘首的音符

在我们的心目中豪情满怀

是啊,饱满圆润的嫩芽

热烈地剪彩着许多新奇的景象

深情地清唱着天地间的流行歌曲

和那一首首生命的歌谣

新年的纤手,打开了

你和我心灵的门窗与思绪

一切都在风和日丽当中舞蹈翩跹

一切都在那些分秒必争里风流万千

又好又快,共同拥抱着

伟大的壮举和美好的梦想与追求

那些彩旗所招展的诗情画意

歌舞升平的景象里

洋溢着我和你的那一份激情

爱与爱的旋律,渲染了

每一片山水田园所拥有的日新

和月异,元旦之歌

在阳光里讲述着一个春天的故事

在你和我的梦想里兑现诺言......关于元旦的诗歌篇三:《元旦诗歌》

迎春花开放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

久违的问候

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欢笑

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

一杯烈酒

盛满酽酽的乡愁

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

漂泊的游子

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

我所热爱的少女

已经久未谋面

仿如故园里微微颤栗的蛛网

默默地长成了蚕茧

趁春风还早,我要快快赶路

好问心爱的姑娘一声

爱情她可会在这个春天,开出花来

篇2:描写元旦诗歌

篇一:描写元旦的诗歌

美好的梦想

仿佛就像阳光

浪漫地抚摸着

一颗颗翘首翩跹的音符

在我和你的心目中豪情满怀

是啊,饱满圆润的嫩芽

热烈地剪彩着

许多新奇的景象和新奇的版图

深情地清唱着

天地之间的那一曲曲流行歌

和那一首首生命的歌谣

新年的纤手,打开了

你和我心灵的门窗与思绪

一切都在风和日丽当中舞蹈翩跹

一切都在那些分秒必争里风流万千

一切都在新颖的画卷中豪情满怀

又好又快,共同拥抱着

伟大的壮举和美好的梦想与追求

浪漫着我和你的那一份激情

爱与爱的旋律,渲染了

每一片山水田园所拥有的日新

和月异,元旦之歌

在阳光里讲述一个春天的故事

在起始的梦境当中诗情画意

于是,我和你就大声地说

——元旦,你好……

在你和我的梦寐以求里

篇二:描写元旦的诗歌

躲在你的怀里,用微笑表演哭泣

我完美的做作哦,诱骗了自己

那一桢情感的废墟,从他

还是从我掩映?朝朝暮暮的过去——

多辛苦的你

扮演谁?

穿插的游戏,理论演算着迷

彼此曾风光的作秀哦,作秀

谁在饰演英雄?故事

开始意料之中的结局

我醉了,带着失意的酒

随风舞,意随风

周转的心情把梦挪开

那一阵哀愁的感觉,用情

速递……

践踏别人情感的痕,我踽步

从容?一个伤感的英雄

别有用心的落塌,定格珍重

惨淡了然的话,继续

继续——

我是谁的曾经?

待春未眠的日子,我消费

自己温室的绿,绿

可,墙外的那支红杏哦

能否退却我奢侈的憧憬?

就那样——

待春的日子

感悟生命是心的永恒

篇三:描写元旦的诗歌

是谁盗了我时间盒里的时间?

是谁在我枕头上让我睡去醒来?

是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是谁将太阳沉落又托出?

是谁带着北风跳过长城,洋洋洒洒一路南下?

奥,原来是你

元旦。

雪,是你带人们最美的祝福和希望,雪花,飘着、舞者、堆着、砌着、雕着,看,那山,似羊、似猪、似馍、似蛙,或蹲、或坐、或站、或趴,有的还打了几下哆嗦,露出了几片斑驳的毛皮。

连连绵绵的更似那闲庭信步的游蛇,游走于苍茫的天地之间。

满地铺了一层洁白的地毯,那跳动的狗儿印出了朵朵梅花,漫步的小鸡画出了片片竹叶。

那玩耍的孩子,做着他们的杰作,雪人虽腆着肚子,戴着红帽和孩子们追逐着,嬉闹着。

那高大的树木似一位老者,满头银发。

诉说着世事的沧桑,辨别着世人的邪恶和善良,祝福着世人的美好和希望。

篇四:描写元旦的诗歌

又过去了一年

恍如梦中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

欢乐的时光还闪现在眼前

带着羞涩的微笑

向我们展开了笑颜

爱人的手臂

也轻轻地环抱

一起庆祝新的一年

在岁月的门槛上

我的幸福

一步一步跨过历史的车轮

载我度过幸福的一天又一天

————————————————

元旦

四季轮回

该走的走了

走吧、走吧!

春天的沙尘暴

夏天的毒日

秋天无情的洪水

还有冬天残酷的冰霜

过去的都是

惋惜、愧恨、无奈

但是

我们从来没有惧怕什么

大踏步向前

不再回首那难忘的日子

元日、新春

将为我们带来期盼

信心十足的你我早已充满无限的力量

我们已经更新了所有

软的、硬的器件

看 七彩云已向我们飘来

鼓起勇气

用我们聪慧和勤劳

迎接新的挑战

铸造 炫丽的殿堂

扩展阅读:描写元旦的诗词

【篇一:《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篇二:《癸已除夕偶成》】

黄景仁(清)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篇三:《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篇四:《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清)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篇3: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在这里的“景物”是指自然景物和某些器物、动物,还有某些场景,而“描写”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现代汉语的描写和叙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叙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些白花(叙述),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描写)。但是由于受字数、押韵等的限制,古诗歌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基本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叙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三、仅仅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也算描写),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里我们要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辞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奇特的句式)———列锦,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以上说的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明白了什么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来看高考题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上的设题角度,具体说来,一般分为下面三个角度: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结合实例来分析一下。

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这一问题可以层层深入地来提问: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歌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类问题可以从下面角度来考虑答题:先将诗歌中的景物一一列举,再总结其共同点,如都是冷色调的景物,都是早春时节的景物等,然后结合诗人情感看意境特点,如凄清、荒凉等。即:景物+景物特点+意境(氛围或者画面)+情感。我们可以从画面色调来推断意境特征,进而把握诗人的情感。一般说来,如果画面色调是鲜活、明快、昂扬向上的,那意境就是优美、恬淡、闲适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愉悦的;如果画面色调是阴暗、凄冷、低沉的,那意境就是萧索、凄迷、荒凉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忧伤的。当然,也有例外,有时诗歌中也会出现以乐景衬哀情的例子。

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这一问题可以变形为:诗歌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诗歌是怎样来营造意境的———诗歌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情感的。此类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表现手法,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1、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2、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夜晚到白天、由乐景到哀景等);3、写景的角度(由视觉到听觉、由声到色;4、用笔(大处着墨、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等);5、描写的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有声衬无声、侧面描写衬托、想象和联想等)。以上方面诗歌中有几条就回答几条,在回答景物描写手法时,因为这些景物都与作者情感有关,所以有时要考虑景物对情感的烘托和渲染作用。

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此题也可变形为:这首诗在情和景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就要明确景与情的结合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示例: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何异同?

答案:都采用了衬托手法,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以明丽的色彩反衬别离之愁,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忍。后者写满天风雨凄凄、暗淡的景色,正衬黯然神伤的别离之情。

以上仅是诗歌鉴赏的一个方面,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但是仅仅掌握这些还是不够的,同学们还要注意学会其他的切入角度。

参考文献

[1]、黄焕英诗歌景物描写学习方法指导工业《学园》2012.7

篇4:古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例析

先看2009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题:这首散曲最后四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这首曲子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的初秋景色。

②本曲以乐景衬哀情,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③本曲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从这道试题我们不難看出,第①点是从诗歌的内容方面分析的,第②点是从诗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的,第③点是从诗歌的结构方面分析的。因此古代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考的角度应该是内容、情感、结构三个角度。

对古代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赏析,难点往往不在内容和情感方面,而主要在对结构作用的分析上。如何来分析景物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呢?这主要看描写的景物处在什么位置上,一般说来,诗歌开头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奠定感情基调、起兴、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中间的景物描写主要有过渡、照应、对比反衬等作用,结尾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景结情、照应、对比反衬等作用。

一、开头的景物描写

1.起兴。

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

思?摇远?摇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摇?摇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问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表达了闺中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以深秋的红叶黄花起兴,引出闺中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结构上),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内容上),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情感上)。

2.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如2014年的全国课标卷:

阮?摇郎?摇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问题: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首二句写春风吹雨,残红满地;三四两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词的下阕写出了女主人公无法排遣的孤寂愁闷之情,因此从全词来看,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在结构上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情感基调。

3.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送人到松江

俞 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问题: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的首句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地点,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感,为下文具体描写离愁做铺垫。

二、中间的景物描写

1.过渡。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韦?摇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问题:第三联去雁和孤云等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三联上句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含蓄地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下句写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

2.照应。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问题:颔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照应标题。临安城里下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深巷里又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这番景象与标题“春雨初霁”相照应。②承上启下。承接上联作者感叹世情浇薄,并对自己此次出来做官心存不安,所以才会彻夜听雨无眠;正因为春雨初霁,所以在“晴窗”下品茗分茶,诗人闲来无事,用写草书来消磨时光。③春光明媚,然而诗人彻夜未眠,国事家愁伴随雨声涌上诗人的眉头,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三、结尾的景物描写

1.以景结情。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问题: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结尾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韵味悠长。

2.对比反衬。

眼?摇儿?摇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试析“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一句的作用。

唤起闺中女子春愁的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颇耐人寻味,这句话描写了一幅鸟语花香的欢快景象,用鸟语花香的乐景来反衬主人公隐藏在心中的无限春愁。

值得注意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作用同时具备,如上文的《送人到松江》,了解了这一点,考生才能够把答案写完整。

篇5:描写元旦的元旦记作文

描写元旦的五年级作文:元旦记

这是今年的最后一天,枕着迎接新年的鞭炮声睡着,“Happynewyear!”次日清晨,随着一声新年的问候,我睁开了向寻视的双眼。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我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过去,我在班上并不是个优秀的学生,我羡慕那些

 

告别了旧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年。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跑道,也许我还会在这条跑道上跌倒,但我仍会顽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向重重困难挑战。我坚信,在暴风骤雨后,总会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

此刻,窗外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人们告别旧年的恋恋不舍,也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这篇描写元旦的五年级作文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希望朋友们喜欢,查看更多请点击【五年级作文】栏目。

精彩抢先看,点击元旦作文专题,精彩看点让您提前尝鲜!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元旦节作文:新年随想

篇6:描写元旦诗歌

阳历年那时没人拿它当回事,吃的和气氛都与平时没什么两样。只记得有一年我家过回阳历年。 那天吃了顿粳米干饭、白菜炖粉条。粳子是一种旱稻,不用水种。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时兴小开荒,是父亲在自己小开荒地种的粳子磨的粳米,一般人家是没有的。粉条是自留地种的土豆去生产队粉坊换的,一百斤土豆只能换七八斤粉条,那个年代吃的紧缺不能多换,换多会被人家笑话不会过日子的。所以粳米粉条轻易不能吃的。我们东北一入冬,每天就吃二顿饭了。早上一般是小米饭白菜炖土豆或酸菜炖土豆,晚上是苞米楂粥或高粱米粥就咸菜,几呼天天如此。那天突然吃上粳米饭和白菜炖粉条,嚼在嘴里,咽到肚下,那是特别的香。后来总觉得现在的大米饭粉条咋吃都没那么顿香。

后来,阳历年多了一种感受,那就是人们要从广播里收听一年一度的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的元旦社论,想从中预知点新的一年国家大事。

如今没人称元旦为阳历年了,并被例为节曰,还要放假,国 家主 席还要通过电视向全国人民拜年。家里的餐桌上少不了大鱼大肉,亲友通过电话或微信还要互相拜年。甚至我和好友们还要在元旦前几天去饭店喝一顿。尽管始此,我也总觉得没有小时候那顿粳米干饭、白菜炖粉条香。日历也不再去买了,也没了那种盼年的感觉了。

按理说,让我难忘的那顿粳米干饭、白菜炖粉条拿到现在就是家常便饭,甚至可以算做减肥饭,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我常抱怨是不是自己老了的缘故,胃口不行了?好怀旧了?但仔细一想,啊!原来我现在是在天天过年!

篇7:元旦经典诗歌朗诵

又是这样的一天:

撕去旧日历的最后一页,

揭开了新日历的第一篇,

飞入眼帘的

是惊目的

一九七八年的第一天。

此时此刻呀,

心头的热血该怎样流淌,

胸中的算盘又该怎样预算?

过去是虚度年华,

眼前有险关高山!

能不能夺回浪费的时间?

能不能攻下眼前的险关?

时间与知识要成正比函数,

而且它们之间的常量要大到无限!

无限!

为实现旧志新愿,

跑步度过一九七八年!

元旦经典诗歌朗诵二

喜迎元旦

我要在寂静的夜空

点燃一窜烟花

让梦想如烟花般绚烂

绽放在深远的天边

我迷恋在烟花的美丽里

我还要把希望

包在丰硕的种子里

然后种植一万亩春天

让希望随着春天的种子

破土,发芽

最终生成灿烂一片

我陶醉在美丽的春天里

元旦经典诗歌朗诵三

新年到了,

我听见小鸟飞来飞去在唱歌: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我问小树,新年是什么?

小树说:

新年是长出嫩嫩的树叶。

我问春风,新年是什么?

春风说:

新年是把种子遍地撒播。

我问钢琴,新年是什么?

钢琴说:

新年是叮叮咚咚的音乐。

我问老师,新年是什么?

老师说:

新年是更美好的生活。

我知道了,

新年是无限的期待与欢乐!

元旦经典诗歌朗诵四

日历轻轻的翻开了新的一页,

哦,新的一年伴着明媚的阳光,

悄悄走到了我们面前,

我们用欢呼雀跃的心

欣然享受着你带来的心灵的愉悦;

新的一年啊,

你给我们孕育了

多少的期待多少的向往多少的渴望。

抛却人生的忧烦,

甩掉心中的负担,

我们轻装待发,

用最灿烂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年;

所有痛苦的忧伤的无奈的,

在今天这个日子,就让它随风而去,

相信明天阳光依旧灿烂,

坚信理想依旧与我们相伴。

唱吧,唱出我们的心声,我们的希望;

舞吧,舞出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阳光;

快乐向前,热情奔放,

拥抱未来,放飞梦想;

走吧,走吧,

新的一年,新的期盼,

让我们携手,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元旦经典诗歌朗诵五

玎玲玲

天神御时间马车

释放雪花铺路

冷飕飕

寒风放金猪

追捕玉鼠而来

喜庆庆

黄白飘影交错闪

拨雪花觅情怀

颤巍巍

独意翻阅新历

默然画跑道首站

神思思

南柯一梦乘金猪

亦幻亦真难辨

意定定

坐天神马车

使命擒拿玉鼠

服帖帖

为诗篇镶花边

溜冰书案滑冰场

乐滋滋

逐春蝶漫舞

描弄一幅神仙境

情惬惬

单呈数行字

篇8:诗歌景物描写学习方法指导

一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 借代、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学生应加以重视。在分析鉴赏时, 必须把握修辞效果。因此学生不但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 且能说明作用。如比喻是为了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反问为了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 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 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

二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 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 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 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 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 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三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 也可以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 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 流泻山石之上, 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 淙淙有声, 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 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

四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 虚是联想想象之景, 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主要包括: (1) 神仙鬼怪和梦境, 例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 (2) 已逝之景之境,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3) 设想未来之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别后之景。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 “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声色结合, 绘形绘色

诗歌中把声音和色彩相结合, 构成活泼且又绚丽的一幅幅画面, 景物如在眼前, 富有生活气息。如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诗中前两句绘形绘色, 运用色彩美, 展现了一幅美丽图画:红红花瓣上带着隔夜雨滴, 碧绿的柳丝在早晨轻烟中更是迷人可爱。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 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 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且明丽, 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 山青翠, 花红艳, 鸟翎白, 碧波绿, 景象清新, 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六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 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 鲜艳夺目, 清新刚劲, 形象鲜明, 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 俯视, 仰视, 远眺, 近看,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七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 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 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 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 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 只寥寥数笔, 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 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 它要求的是既简洁, 又传神。

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 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 寥寥数笔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管家修筑粮仓的画面, 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 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 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 融情于景, 构造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此外, 景物描写诗还从多种感官出发, 运用侧面描写, 对景物展开描述, 如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从触觉、视觉、听觉出发, 表现夜雪之大。

篇9:浅析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描写技巧

一、抒情技巧

抒情技巧从大的方面看,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它具体包括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典抒情和说理抒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借景(物)抒情。

1.借景(物)抒情

借景(物)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其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如李瑞的《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该诗将直接抒情和借景(物)抒情相结合,“那堪”是直抒胸臆,而“落日”“昏山”“暮雨”“猿”则是作者用来抒情的景物。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画,间接表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借蝉来表达纯洁无瑕的报国诚心。郑肖思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借助宁可在枝头枯萎也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

3.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了吴王夫差,凯旋后,便过起了荒淫奢侈的生活,已然忘记了当初的国耻。胜利、威武、富贵、荣华曾经存在,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李白在此诗中就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来影射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道理。

4.借典抒情和说理抒情

借典抒情是指借用典故间接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说理抒情是指借助自然界中许许多多蕴含道理的事物来间接地表达情感。如宋朝徐照的《三峡吟》:“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该诗便是将借典抒情和说理抒情相结合,一方面借用了屈原《楚辞》中的典故写愁;另一方面说明了一个道理,“猿声”本身没有愁苦,只是因为人的内心充满愁绪罢了。

5.以景结情

古代诗歌中有一种特殊的借景抒情,它是将景色的描写放在诗词的最后,这便是以景结情。如五代词人温庭筠的《梦江南》其一,“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该词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之景表现心绪不宁,以碧云斜落之景表瑰心情低落。

二、描写技巧

1.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包括直接描写景物和人物。直接描写景物可以采用多角度、多结合、多色彩、选取典型景物、白描、细描等描写手法。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选取雨、月、松、泉、石等典型景物,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了一场秋雨之后,山中清新自然的美丽景色。直接描写人物就是直接对人物的肖像、神态、心理、语言、行动进行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通过杨玉环的肖像和神态写出其倾国倾城貌。

2.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宋朝黄公度的《暮春山间》:“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诗人没有直接写桃花的形状、颜色等,而是间接地通过描写周围的人物在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来写桃花。又如宋朝张镃的《竹轩诗兴》:“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人,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第二联描写精妙: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叶声轻逐篆烟来”一句中,将“叶声”人格化,它追逐着篆烟飞起,间接地写出了叶声与篆烟相伴升起的动态美。

篇10:元旦诗歌

元旦一来到

我们的脸上

便有了最灿烂的笑容

我们穿上新衣服

显得多麽神气

元旦,好比一个特别的节日看

省吃俭用的爸爸妈妈

给你买来许多好吃的零食

还有许多好玩的玩具

都给你买过来

让你感到很惊奇

同是也让你感到了家庭的温馨啊

元旦节是美丽的也是快乐的 新年小诗------献给妈妈

雪花一片一片轻飞,学问一点一点积累,亲爱的妈妈------,我不再让你陪我睡。

光阴一天一天不回,小树一棵一棵成倍,亲爱的妈妈------,我是你最大的安慰。

钟声一遍一遍敲锤,新年一步一步靠内,亲爱的妈妈------,我会把明天变更美。 2008-12-30 18:45

 回复

 我是左脸之倾城

 位粉丝当肆虐的冰雪冻僵了我的血脉 当我钟情的腊梅变成寒冰一块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2楼

篇11:元旦诗歌

元旦

我拿出一本历史书,在人们因元旦的到来而欢呼的声音中,掀开了崭新一页的神秘面纱。从这片空白中,我看见了神十从中国大地上腾空飞跃,看见了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的英姿飒爽,看见了农民伯伯在遍地金黄的田地里尽情收割,看见了山区孩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快乐学习,我看见了中国和平安康一片欢歌笑语!可此页还是一片空白,但我相信,这些画面一定会在这新的一页里一一展现

篇12:元旦的诗歌选集

新年伊始

昨天的一切

似乎还在眼前的桌面上

有的是遗憾

有的是欣慰

都将封存在记忆的箱柜

新年伊始

又是一张洁白的宣纸

书写祝福、梦想、期盼

每一笔每一划

不可任意涂鸦

而是注入心血

从二零一七年的第一缕曙光

第一轮旭日第一个早晨开始

迈出你自信的

而稳健的步履

新年伊始

从零开始

零的后面有无穷大的希冀

幸福痛苦、成败得失

光明暗淡、哭和笑

就握在你的手里

*《元旦》*

元旦,好比一个美丽的东西

元旦一来到

我们的脸上

便有了最灿烂的笑容

我们穿上新衣服

显得多麽神气

元旦,好比一个特别的节日

省吃俭用的爸爸妈妈

给你买来许多好吃的零食

还有许多好玩的玩具

都给你买过来

让你感到很惊奇

同时也让你感到了家庭的温馨

元旦节是美丽的

也是快乐的

*《贺元旦》*

是谁盗了我时间盒里的时间?

是谁在我枕头上让我睡去醒来?

是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是谁将太阳沉落又托出?

是谁带着北风跳过长城,

洋洋洒洒一路南下?

是谁挑着雪花翻过天山,

一路撒来?

奥,原来是你

元旦。

雪,

是你带人们最美的祝福和希望,

雪花,

飘着、舞者、堆着、砌着、雕着,

看,那山,

似羊、似猪、似馍、似蛙,

或蹲、或坐、或站、或趴,

有的还打了几下哆嗦,

露出了几片斑驳的毛皮。

连连绵绵的更似那闲庭信步的游蛇,

游走于苍茫的天地之间。

满地铺了一层洁白的地毯。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篇13:李贺描写现实女性诗歌的三种视角

《尚书·舜典》中强调:“诗言志, 歌永言”。任何题材的诗歌中都关乎作者内心的抒发与寄托。已有的把李贺的女性诗歌与其生命寄托联系起来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在这些诗歌中有作者的政治寄托, 二是傅怡静的《三“体”合一的李贺女性观》中谈到的感情、情欲、理想生命寄托。笔者认为上述研究成果没有把具体作品与其观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李贺描写现实女性诗歌的认真解读, 本文认为此类诗歌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感寄托。

一、政治生命寄托。

古诗中以描写女性来寄托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由来已久, 屈原的《楚辞》中描写了大量“香草”“美人”意象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美政思想, 这种写作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 如张衡的《四愁诗》、曹植的《美女篇》等。

那么李贺的诗歌创作有没有受到影响?如果仅仅是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进行推理就有点牵强。这要从李贺的生逢遭遇及其具体诗歌来探讨。

李贺一生才华卓荦却怀才不遇而又孜孜以求。虽出身唐郑王之后却因避父讳而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 驳斥无耻奥步, 鼓励李贺应试。终因礼部官员听信谗言, 选拔人才敷衍从事, 致使他名落孙山, 遭遇到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挫折。正如其在 (810年) 《仁和里杂叙皇甫浞》里写到:“那知坚都相草草, 客枕幽单看春老。归来骨薄面无膏, 疫气冲头鬓茎少”。

终因礼部官员昏庸草率, 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 遭馋落第。当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时就必然在诗歌中去寻求, 借重与已有的传统创作手法, 他在其描写现实女性的诗歌中确实表现出了这种倾向。正是这种对于读书人来说毁灭性的打击, 使其毕生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 缺乏入世而超世的襟怀、乐观旷达的心胸, 于是他那种奇思异想一旦与冰冷的社会遭遇, 其诗也就显得刺激狠透, 正如杜牧的《李长吉歌诗叙》中描述的“荒国陊殿, 梗莽邱垄, 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 牛鬼蛇神, 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于是他笔下的诸多女性呈现出怨妇的形象, 这种类型化的形象塑造不能不说与其政治生涯的不得志无关。李贺早年的积极入世精神在其《雁门太守行》中表现的最为充分, 还如《公莫舞歌》等表达作者那种甘为君王出生入死的决心, 然而现实不允许其有这样的报复, 于是后期的诗歌便带着某种种怨恨在其中。而且这种怨恨多借助于女性的口吻来表达。如《感讽六首》之五“晓菊泫寒露, 似悲团扇风。秋凉经汉殿, 班子泣衰红。本无辞辇意, 岂见入空宫。腰衱佩珠断, 灰蝶生阴松。”描写班捷抒遭遇被弃的幽怨之情, 还如《堂堂》描写了被冷落幽闭的后妃, 这类诗歌形象与作者的身世遭遇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历来研究李贺的著作主要集中在他的一些非写实的诗歌中, 而对他的关乎仕途前程的诗歌少有人探究。实质上通过这类诗歌的解读会让我们对其整体的生命状态作一全面的把握, 对我们正确解读其描写现实女性的诗歌多一份佐证。读书为官是唐代士子们的理想人生征途, 李贺也不例外, 这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表现的很为充分。如他的《高轩过》“殿前作赋声摩空, 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 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 他日不羞蛇作龙。”文中对来访的韩愈盛赞有加, 诗末两句表明诗人渴求改变自己困窘的处境, 期待在韩愈的帮助之下能够飞黄腾达。《雁门太守行》中所表达的“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舍生忘死的精神。他的《马诗》中所奋斗不息的品格。还如《吕将军歌》中塑造的出生入死、神勇无敌的将军形象, 实质上是作者自己的理想化身。通过这些作品可以了解李贺也是个积极入世的诗人。这种精神品格是其生命的基本构成, 因此也会注入到其他题材的诗中, 这对解读其现实女性诗歌是一个参照。

二、爱之生命的寄托, 自我悲悼之情的抒发。

李贺诗歌中不乏艳歌丽句, 例如《石城晓》“春帐依微蝉翼罗, 横茵突金隐体花。帐前轻絮鹅毛起, 欲说春心无所似。”清代王琦就谈到“长吉此诗, 专为娼女晓起将别之况。”这类诗歌往往显得“意新语丽, 当时工于词者莫敢与贺齿, 由是名闻天下”。李贺这类流露艳情的诗歌不少, 虽是如此, 若探寻其精神渊源就不能单就其诗歌描述而下结论, 认为其就是一种情事体验的表达。笔者认为这是李贺纯真之爱的寄托, 诗人一生交际范围狭窄, 很是孤寂, 母爱让其人生得到爱的滋润, 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其把对母亲的爱上升为对女性都持有一种爱的情愿, 并通过幻想, 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构建一种女性存在的和美境界。如《咏怀.其一》“长卿怀茂陵, 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 春风吹鬓影。”诗中勾绘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美好生活情境, 寄托着诗人对爱的向往之情。

同时, 还有诗人自我怜爱之情。李贺自身羸弱, 性格孤僻, 以己推人, 常把自己的爱怜之情付与他人, 表面上是同情他人,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我境况的悲悼, 这种写法与同时期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如出一辙。在柳宗元的游记中, 作者多写一些被人所冷落的景色, 从而暗喻自身的不得志。李贺虽出身望族, 才华出众, 然而家境贫寒。可是到他父亲, 家世已经衰落, 父亲做边疆小官且死的很早使原本寒素的家境变得更加困窘。李贺在《感春》中用“日暖自萧条, 花悲北郭骚”来诉说家庭的贫寒。在《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欲将千里别, 持此易斗粟”叙写年幼的弟弟为糊口而远走他乡, 可见家庭是多么的困窘。这种无奈困顿的情绪也自然出现在其现实女性诗歌中, 如《夜来乐》“剑崖鞭节青石珠, 白騧吹湍凝霜须。漏长送佩承明庐, 倡楼嵯峨明月孤。续客下马故客去, 绿蝉秀黛重拂梳。”虽然身处奢华的环境中却能够体会到孤寂、无奈, 这种悲观情绪的渲染不能说与作者本人的身世之感无关。这种落寞绝望的情绪使我们不禁联想到作者多舛的命运。《冯小怜》“湾头见小怜, 请上琵琶弦。破得春风恨, 今朝值几钱。裙垂竹叶带, 鬓湿杏花烟。玉冷红丝重, 齐宫妾驾鞭。”写身价一落千丈的冯淑妃, 当日集三千宠幸于一身, 而“今朝”又“值几钱”, 作者落寞悲观的情感在整首诗所营构的氛围中显现了出来。

诚然他的诗歌中也出现了一些艳情表达的倾向, 例如《大堤曲》中“鲤鱼尾与猩猩唇”一句按照陈允吉先生的解释:“郎食二句:表面上说此女子与北人饮食相得之欢, 实际上是用隐匿手法暗指男女的性爱行为”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颇有不妥, 因为此类诗句其本质还是出于爱的寄托, 不是基于情爱的表达, 而是其生命之爱的寄托, 在诗人笔下的这些女性身上同时也承载着他的自我怜爱之情。

三、慨叹生命的短暂。

在李贺的诗歌中经常流露出对时光流失的无奈和绝望, 如《天上谣》中的“东指羲和能走马, 海尘新生石山下”中就颇有沦桑巨变之感。还如《秦王饮酒》《古悠悠行》等。关于这个主题, 有许多学者已经很明确的指出了, 如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就说“细玩昌谷集, 舍侘傺牢骚, 时一抒泄而外, 尚有一作意, 屡见不鲜。其于光阴之速, 年命之短, 世变无涯, 人生有尽, 每感怆低徊, 长言永叹。”这样的生命格调同样体现在其现实性的女性诗歌中, 但是表现在此类诗歌中的生命慨叹的缘起又是与其他类诗歌不同的, 在这类诗歌中作者流露出对女性美的留恋, 同时也有青春难驻的感伤。

他的《大堤曲》就能很好的证明此观点。李贺此诗沿用南朝乐府古题, 使用大堤女子的抒情口吻, 抒写了与北人的强烈恋情, 通过一系列幻想性形象的着意描摹, 生动的刻画出大堤女的美好形象。诗歌通篇以五言句式为主, 中间又使用了一组三言诗句, 形成音节错落之美, 使诗篇洋溢着民间歌谣的风调。与李贺同时代的沈亚之在《送李胶秀才诗序》一文:

余故友李贺, 善择南北朝乐府故词, 其所赋亦多怨郁凄艳之巧。诚以荩古排今, 使为词者莫得偶矣。

《大堤曲》总体上借用大堤女子的口吻写与行客的炽热恋情, 诗中大部分的意象是幻想性的。句中所用的“青云髻与明月珰”“鲤尾与猩唇”“桂香、莲风与菖蒲花”意象纷繁, 令人眼花缭乱。诗末四句“莫指襄阳道, 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 明朝枫树老。”诗中把难得一见的菖蒲花与老枫树相对比, 美丑对比强烈, 绵绵的爱意与生命的飘泊感放在一起, 取得令人刺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通过上述几首诗的分析, 在这类诗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压抑的气氛, 这些诗的共同之处在于诗人把对美的留恋和不可驻留通过诗中的女性口吻或怨恨、或感叹、或惆怅等方式来加以表达, 在这些诗中流露出作者不可释怀的幻灭感。这些现实女性的诗歌中流露出的时间观往往是因为对女性的怜爱和同情而抒发的。

篇14:描写元旦诗歌

一、试题示例

1.2015浙江卷《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摇?摇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2.2015北京卷《醉翁操》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摇?摇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二、试题分析

1.这两篇诗歌鉴赏,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但都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名句名篇默写

如2015浙江卷21题,2015北京卷第17题、第18题。答案来自高中课文《琵琶行》《归去来兮辞》《醉翁亭记》,分别从营造氛围、渲染气氛、表达手法、人物形象、思想情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这些题目看似没有必然联系,但以与鉴赏的诗歌内在关联为纽带,缀成一体,相互生发,相得益彰。即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掌握的熟练程度,又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极富新意。这也凸显出2015年高考试题,以纲(高考大纲)为纲,以本(语文课本)为本的原则。

2.两个鉴赏题都考查了关于音乐描写的手法

我们在高中语文必修二《琵琶行》学习了音乐描写的高超手法,作者使用摩声、通感、侧面烘托等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音乐。基于此,这两篇诗歌鉴赏就很好的应用到了这些来自课本的知识。如2015北京卷17题①小题,题目说“琅然、清圜”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这是用玉声形容淙淙泉声的清亮、圆润。要求选择出没有用这种手法的一项。其中出自刘长卿的《听笛声留别郑协律》的“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这句,显然没有使用摩声的手法。商、羽为我国古代音乐的音阶,属于直接用音阶来描写笛声。此句与“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的写法显然不同。但问题在于学生必须懂得音乐知识,有基础的音乐修养,能够明白商、羽为音阶,否则这个题目的答案只能是猜测。这又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生活的范围有多宽广,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宽广”的话题。说到底这样的题目在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在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

3.诗歌的表达方式,仍然是诗歌鉴赏考查的必考内容

2015浙江卷第22题要求分析诗歌上片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所谓描写角度,从大的方面来讲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两种。就这个题目来讲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考查。上片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上片描摹了春和景明,百鸟喧鸣的欢畅场面;夜晚幽深寂静,苍凉高亢的老凤之声;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下片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从听者方面来描写,听者既感受到了落红时节、天气暖而轻的慵懒气息,也感受到了边关天气风沙漫天、寒气凌冽的肃杀,更联想到浔阳月色的凄清、冷寂。写到了对这个气氛的感受等。

4.考查诗歌主题、思想情感一直是稳定不变的命题

2015北京卷《醉翁操》设置了两道题目对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进行考查。其中第16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第19题以问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三、备考策略

诗歌鉴赏考题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探究能力,因而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自2013年以来,全国卷(2)语文考题都保持在11分。但从考试结果来看,诗歌鉴赏题得分不理想。因此在诗歌鉴赏的备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归因,分析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1.回归教材重视课本习题的回顾、剖析、研究、拓展

就以2015年高考的两篇关于音乐描写的诗歌为例,尽管选择的材料在课外,但涉及的问题在课内,涉及到了《琵琶行》《归去来兮辞》《醉翁亭记》《山居秋暝》《论语》等相关篇章,没有初中及高一高二的扎实教学,就很难进行有效备考。因此高考语文备考应该从高一开始,从新授课着手,重新审视教材的经典价值,不断的在教学中研究教材,深入剖析,加强拓展训练。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鉴赏诗歌必须以读懂诗歌为基础

学生往往忽略诗歌的内涵,凭借臆想来答题,究其原因在于读不懂诗歌,无从下手。诗歌首先属于文言文的范畴,要真正懂得诗歌的内涵,就必须先弄清字面意思,所以讲诗歌用散文的语言翻译过来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再由浅如深,层层推进,诗歌鉴赏方能落到实处。

3.理清诗歌鉴赏的命题方向,学会解题常规思路

由于诗歌鉴赏难度系数较大,所以命题较有自身特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点评特征、手法技巧、情感意境等,一般使用: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点评性语句的方式进行答题。考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技法,或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答题格式上,—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解答即可。

4.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断开拓学生的眼界

诗歌大都来自古代,但它与今天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生活体验的诗歌是不存在的,我们不能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但我们能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眼光不仅仅拘囿于课本,看到生活,放眼艺术,很多时候,“它山之石,方能攻玉”。

上一篇: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心得文章下一篇:一手房购房手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