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安防系统施工工艺

2024-05-21

综合安防系统施工工艺(共6篇)

篇1:综合安防系统施工工艺

门禁系统施工工艺要求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物内的门禁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前端设备:主要包括门禁主机、计算机(内置系统管理软件)、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

2.1.2 终端设备:主要包括门禁控制器、电控锁、电磁锁、出门按钮、读卡器、密码键盘等。

2.1.3 上述设备及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选型,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并经国家3C 认证,具有3C 认证标识。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进口商品商检证明。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装。2.1.4 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

2.1.5 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机螺丝、平垫、弹簧垫圈、接线端子、钻头、焊锡、焊剂、绝缘胶布、塑料胶布、各类接头等。2.2 机具设备 2.2.1 手电钻、冲击钻、梯子、水平尺、拉线、线坠。

2.2.2 克丝钳子、剥线钳、电工刀、电烙铁、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尖嘴钳、偏口钳。

2.2.3 250V 兆欧表、500V 兆欧表。2.3 作业条件

2.3.1 管理室内土建工程应内装修完毕,门、窗、门锁装配齐全完整。2.3.2 管理室内、弱电竖井、建筑内其他公共部分及外围的布线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各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线管的管径、管路的敷设位置等均应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 管路预埋 3.2.1.1 参见相关管路预埋XXX 标准内容。3.2.2 控制器箱安装

3.2.2.1 箱体板与框架应与建筑物表面配合严密。严禁采用电焊或气焊将箱体与预埋管口焊在一起。

3.2.2.2 控制器箱通常安装方位依设计而定,在无具体要求时宜安装于较隐蔽或安全的地方,防止人为的恶意破坏。

3.2.2.3 控制器箱的交流电源应单独走线,严禁与信号线和低压直流电源线穿在同一管内。

3.2.2.4 安装明装壁挂式控制器箱时,找准标高进行钻孔,埋入胀管螺栓进行固定。要求箱体背板与墙面平齐,其高度有设计要求时以设计要求为准。3.2.3 线缆敷设 3.2.3.1 布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线在上。

3.2.3.2 管内穿入多根线缆时,线缆之间不得相互拧绞,管内不得有接头,接头必须在线盒(箱)处连接。

3.2.3.3 控制器箱到天花的走线要求加套管埋入墙内或用铁水管加以保护,以提高防盗系统的防破坏性能。

3.2.3.4 所敷设的线缆两端必须做标记,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均需单端可靠接地。3.2.4 终端设备安装

3.2.4.1 终端设备安装时要与相关专业配合在门框、门扇上开孔。

3.2.4.2 读卡器、出门按钮、电控锁、电磁锁等终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及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如无特殊要求,读卡器和出门按钮的安装高度宜为1.4m,与门框的距离宜为0.1m,电控锁的安装高度宜为1.1m,如图3.2.4-1 终端设备的安装、图3.2.4-2 终端设备的安装(门外)及图3.2.4-3 终端设备的安装(门内)所示。3.2.4.3 读卡器的安装应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配件齐全。3.2.4.4 读卡器一般通过专用机螺丝直接固定在暗装装底盒上,注意固定牢固可靠,使面板端正,如图3.2.4-4 读卡器的安装所示。

3.2.4.5 按设计及产品说明书的接线要求,将盒内甩出的导线与读卡器的接线端子相连接。

3.2.4.6 安装电磁锁、电控锁之前应核对锁具的规格、型号是否与其安装的位置、高度、门的种类和开关方向相适应。3.2.4.7 电磁锁安装:首先将电磁锁的固定平板和衬板分别安装在门框和门扇上,然后将电磁锁推入固定平板的插槽内,即可固定螺丝,按图连接导线。3.2.4.8 在金属门框安装电控锁,导线可穿软塑料管沿门框敷设,在门框顶部进入接线盒。木门框可在电控锁外门框的外侧安装接线盒及钢管。3.2.5 设备接线调试 3.2.5.1 接线前,将已布放的线缆再次进行对地与线间绝缘摇测。

3.2.5.2 机房设备采用专用导线将各设备进行连接,各支路导线线头压接好,设备及屏蔽线应压接好保护地线。接地电阻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3.2.5.3 接线时应严格按照设备接线图接线,接完再进行校对,直至确认无误。3.2.5.4 按照设计图纸及产品说明书连接系统管理主机、UPS 电源、打印机等设备。

3.2.5.5 在系统管理主机上安装门禁系统管理软件,并进行初始化设置。3.2.5.6 按照系统软件说明书的操作步骤对系统软件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4 成品保护

4.1 安装终端设备时,应注意保持吊顶、墙面整洁。4.2 其它工种作业时,应注意不得系统设备。

4.3 机房内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水措施。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和丢失零部件,应及时关好门窗,门上锁并派专人负责。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设备之间、干线与端子之间连接不牢固;应及时检查,将松动处紧牢固。5.2 使用屏蔽电缆时,外铜网与芯线相碰;按要求外铜网应与芯线分开,压接应特别注意。

5.3 用焊油焊接时,非焊接处被污染。焊接后应及时用棉丝(布条)擦去焊油。

5.4 由于屏蔽线或设备未接地,会造成干扰。应按要求将屏蔽线和设备的地线压接好。

篇2:综合安防系统施工工艺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土建工艺;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建工艺的可操作性;而土建工艺在操作过程中,又需分析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意图是否可以顺利实现。因此二者的工作关联性较强。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传统的方案来开展,并不符合阶段性优化的原则,还有可能在工作的内部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工程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在综合布线系统上开展有效设计,将土建工艺要求积极落实。

1综合布线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指模块化、灵活度较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信息接入系统,主要表现为建筑物内部的信息高速通道。综合布线在实施以后,能够为建筑物从多个方面提供功能性使用,实现语音、数据、图像通信,设备联动等功能,以及与外部的信息互联。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是将不同系列的部件进行有效的组成,这其中涵盖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的硬件内容、传输电子线路等。由此可见,综合布线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兼容性较高。综合布线可以在设计阶段提前融合较多的技术手段、技术硬件,相比传统的布线工作而言,兼容性得到提升以后,很少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②综合布线在开放性、灵活性上表现突出,这就意味着可以与土建工艺相互结合,充分照顾到土建工艺的各项要求,直接推动了土建工程的价值提升。

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1工作区子系统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综合布线系统在实施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土建工艺要求纳入在内,两项工作同步开展。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而言,必须要将工作区的子系统良好设计,这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工作内容,对其他部分的设计将产生广泛的影响。一个相对独立的,并且需要设置终端的区域,可以划分为一个单独的工作区域。工作区的子系统,应该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配线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有效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从而将电缆进行连接,将适配器进行连接。工作区的每一个信息插座当中,都应该对各种终端设备、安装提供较好的支持,包括电视机、电话机、计算机等等,这样才可以保证土建工艺得到良好的落实。以现有的土建工艺来分析,在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上,可按照5~10m2进行计算。而每一个工作区,则可以设置电话机,或者是计算机的终端设备。工作区子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配线子系统的选用工作,应该尤其注意电缆的类别,不同类别的电缆,能够针对不同设备的连接,和不同适配器的应用,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能因此而有所忽视。在连接使用的过程中,应是通过不同的数模转换来完成,并且在适配器的选用上,保持较高的针对性。

2.2配线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及土建工艺的要求当中,配线子系统是一个细节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影响相对突出。配线子系统的设计,将直接决定综合布线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是否可以长久的应用。而对于配线子系统的设计,土建工艺的要求也比较多,包括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高度兼容性等等。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配线子系统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①配线子系统本身的设计,应是通过工作区应用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到达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等共同组成的;②配线子系统的设计要求比较多,每一项要求都应该得到贯彻落实。首先,必须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要求,或者是远期要求,针对终端设备做出良好的设计应用;其次,在每层中,需要将安装信息插座的具体数量、具体位置,与土建工艺相互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工程进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最后,配线子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终端的数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其在将来的发展中,有可能会表现为增加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对终端实施移动处理,或者是进行重新安排。因此设计时应考虑一定量的预留端口,使子系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3土建工艺要求分析

3.1工作区设计

对于土建工艺而言,其自身的要求呈现为多元化和高指标,要将工艺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在各个方面减少对综合布线工作产生的不利情况。工作区设计,是土建工艺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①信息点的布放数量上,需要结合具体的房间功能情况,结合面积情况来做出确定,要充分了解到综合配置的方式;②在土建工艺要求当中,一般的情况下,办公房可按照10m2/两个信息插座的数量来进行设计。而对于其他的房间而言,则需充分的观察房间的具体用途及在甲方的要求方面,针对信息插座的布置进行重新的规划;③在对于布放信息点的工作而言,其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进行预留处理,由此来对后续工作的变化做出良好的应对干预。

3.2配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是确定路由、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确定线缆的类型和长度。考虑到目前局域网的传输速率和未来局域网的技术发展要求,信息点的互换等因素,以及国内综合布线施工状况及应用情况,本设计中水平线缆均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每层水平线缆采用金属线槽敷设,到各工作区水平走线从金属线槽出来沿墙及楼(地)面预埋暗管至信息插座。另外,话音部分垂直于线采用25对大对数线缆,数据部分垂直干线采用光纤。干线均沿弱电管道井采用金属线槽敷设,然后进入各层配线子系统。北楼干线沿二层连廊地板下面采用金属线槽敷设,然后通过北楼管道井进入各层配线子系统。

4结束语

文章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及土建工艺要求展开讨论。现下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整体上表现为健全性的特点,很少出现严重的问题,自身所具备的可行性较高。而在土建工艺要求上,自身是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未出现严重的隐患和不足。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3:综合安防系统施工工艺

目前,我国大规模地进行铁路建设和改造工程,京沪、武广和郑西等高速客运专线的开通,更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在此进程中,几乎所有的牵引变电所都采用SCADA系统,综合SCADA系统成为了电力部门和铁路部门关注的焦点[1]。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供电、提高铁路运输的调度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SCADA系统起了很大的作用。

1 施工范围和设备选型原则

1.1 施工范围

通常高速铁路在全线的综合调度中心设置1套SCADA系统,经由沿线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接触网开关站、电力配电所、电力变电站、通信中继站、通信区间站、信号列控设备各被控站,实现对全线的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设施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

1.2 设备选型原则

高速铁路SCADA系统的性能取决于系统软硬件的水平及匹配性,因此,该系统软硬件的选型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则[2]:

(1)选用具有安全可靠性高、运行成熟、技术先进、符合中国铁路运行管理模式及特点、具有较高的柔软适应性、实时性高、可维护性高、可扩展能力强、标准化程度高的系统;

(2)系统软硬件结构设计基于RAS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

1.3 系统主设备选型技术原则

在选择主机平台时,一方面从业务需求入手,要求平台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现有业务;另一方面也要能够满足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新需求;并应特别关注平衡的系统整体性能和抗高负载能力这两个方面,以便能适应高铁调度业务量发展和调度系统极限运行的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1)主机平台要有强大而平衡的处理能力;

(2)主机平台有完整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3)主机提供商具有完善的服务体系;

(4)主机平台有丰富的扩展方式;

(5)主机平台有完善、方便的管理技术;

(6)主机平台能提供可靠的安全策略;

(7)主机平台是能够长久发展的主流机种;

(8)具有开放性和先进性;

(9)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高;

(10)可扩展性好;

(11)安全性高。

2 设备的主要技术标准

2.1 SCADA系统主要技术标准

通常要求,遥控命令传送时间、遥信变位传送时间、画面调用响应时间、重要模拟量传送时间、动态显示画面刷新时间、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站内)、系统服务器主备切换时间要在一定的时限之内。遥控正确率(不允许误动)、遥信正确率和调度端系统可利用率要在一定数值上,一般都设置为99.8%或99.9%。交流采样模拟量遥测综合误差通常都应不大于0.5%,而直流采样模拟量遥测综合误差应不大于1.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调度端系统)通常应大于100000小时才能满足要求。CPU平均负荷率和网络平均负荷率都应不大于30%。

2.2 综合调度中心设备

对于综合调度中心设备,如计算机网络,通常针对其接口类型、传输速率以及传输方式进行相应的要求限制,而UPS电源,通常要求其是在线式,且容量不低于一定数值。此外,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操作员工作站、系统维护工作站和通信前置机,也有相应的具体要求[3]。

2.3 被控端设备

(1)电源

对电源模板支持交流、直流输入以及标配容量下装置功耗有一定标准的要求;电源输入应具备欠压告警、过流、过压及EMC保护功能,电源输出应具备短路保护及过载保护功能,故障消失后能自动恢复。

(2)通信接口

以太网通常选用不少于2个10M/100M以太网接口,光/电可选配,既可配置为点对点的接口,也可配置为环形以太网接口;RS-232应不少于2个,且CAN或RS-485应不少于2个。

(3)通信规约

装置支持IEC60870-5-104和IEC60870-5-10远动通信协议,以及装置支持IEC60870-5-103和MODBUS-RTU现场通信协议。

(4)装置标准配置容量

对于电力远动箱变,通常要求装置监控容量为遥信96路、遥控48路、遥测64路,且所有高低压回路均需具备故障录波功能。对于每面变电所低压柜,通常要求装置监控容量为监控低压回路数9路,而每个低压回路中遥信4路、遥控2路、遥测3相低压回路电压、电流,且所有低压回路均需具备故障录波功能。

(5)遥信、遥控和遥测指标

(1)遥信指标。对遥信滤波、低功耗、站内遥信SOE分辨率以及遥信隔离电压都有具体数值的要求,而开关的位置信号通常采用双点遥信。

(2)遥控指标。工作方式通常为脉冲开关量输出方式,脉冲宽度可整定;输出节点容量通常为8A240VAC或5A/30VDC。

(3)遥测指标。对输入电流额定值、每路电流回路功耗、输入电压额定值、每路电压回路功耗、输入量频率范围以及精度都有具体数值的要求。此外输入方式常采用互感器隔离方式,2500V隔离电压,且允许连续过量输入,如电压标称使用范围上限的150%、电流标称使用范围上限的200%。

(6)电磁兼容

对抗高频干扰、抗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影响、抗静电放电干扰影响、抗工频磁场干扰影响、抗辐射电磁场干扰影响、抗浪涌干扰影响和抗电源电压突降和中断干扰影响,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7)三防工艺

RTU电路模板需采取防蚀、防尘、防潮的三防处理措施;机箱外壳通常采用防腐蚀的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而螺钉等紧固件需采用不锈钢材质。

除上述7个方面,系统对设备的故障录波、绝缘性能、结构、外观以及机械性能等也有相应的要求,在此不再一一详细叙述。

3 工艺工法

3.1 控制中心设备安装

施工前,需将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网络设备和线缆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配齐施工工具,施工图应已到位。

按照施工图纸设备布置将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及网络设备安放到控制室和机械室的指定位置并固定好,完成控制室和机械室的设备安装。进行通信电缆敷设时,根据图纸上的编号将双绞线进行编号并贴标签进行标识,装上水晶头并测试所有双绞线的导通性,确保通信状况良好后安装到对应的电缆槽或电缆保护管。再根据施工图纸上的编号用双绞线将控制中心已安装好的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完成组网工作。

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在安装、运输过程中不要损坏线缆,在SCADA监理的监督下才可以执行该工程,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类似触电事故对人员造成伤害,在设备安装、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注意不要对设备造成损害。

3.2 被控站设备安装

施工前,需将RTU机柜和线缆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配齐施工工具,施工图应已到位。

(1)牵引变电所亭施工

牵引所亭内内电缆分为控制室内RTU与箱式开关站内FTU间光纤,控制室内RTU与牵引供电综自系统间双绞线,控制室内RTU与通信机械室内SDH间双绞线,在施工过程中需根据通信单元的不同、各站系统配置方案图及施工图将电缆分清,首先应用OTDR测试仪测试光纤的导通性,用双绞线测试仪测试双绞线的导通性,然后做好标识。

进行电源线敷设时,在牵引所内控制室内的RTU从室内交、直流屏分别获取一路AC230V,两路DC110V电源,首先将电缆标识好,然后根据施工图将对应的电源线敷设到相应的电缆支架上并固定好,将电缆引至RTU及交、直流屏。再根据安装图上的安装位置将RTU机柜投到指定位置,固定到地板上,将通信电缆、电源线、接地电缆引入机柜线槽内,根据施工图将电缆引到对应的端子排或端口,完成RTU机柜的安装。最后根据标识将电缆连接到机柜内对应的端子排,实现线缆连接。

(2)箱式变电站施工

箱变内通信电缆分为RTU与FTU间光纤、RTU与信号集装箱或无线基站内SDH间双绞线,在敷设时首先应用OTDR测试仪测试光缆的导通性,用双绞线测试仪测试双绞线的导通性,然后做好标识。

进行电源线敷设时,箱变内的RTU从信号集装箱或无线基站内交流切换箱获取一路AC230V电源,首先标识电缆,然后根据施工图将对应的电源线敷设到相应的箱变与信号集装箱或无线基站间的电缆管,将电源线固定于细铁丝上进行穿管作业,将电缆引至RTU及交流切换箱。再根据电缆的标识,将接地线按照施工图的线缆路径敷设好,一端引到接地端子,一端引至RTU机柜位置,完成接地电缆敷设工作。然后根据安装图上的安装位置将RTU机柜底座安装到指定位置,固定到地板上后将上部机柜安装到机柜底座上并固定好连接螺栓,将通信电缆、电源线、接地电缆引入机柜内,根据施工图将电缆引到对应的端子排,实现RTU机柜的安装。最后根据标识将电缆连接到对应的端子排,实现线缆连接。

(3)配电所施工

配电所通信电缆分为控制室内RTU与综自系统间双绞线、RTU与SDH间双绞线,在敷设时首先应用OTDR测试仪测试光缆的导通性,用双绞线测试仪测试双绞线的导通性,然后做好标识。在下出线的情况下,通常利用所内的电缆沟或既有钢管进行电缆敷设,电缆沟的双绞线需要穿管保护,在需要穿管的地方,可参考箱变施工方法;在上出线的情况下,通常利用所内的电力专业电缆支架,线缆在支架上固定时,水平方向每50厘米进行固定,垂直方向每30厘米进行固定。

进行电源线敷设时,控制室内的RTU从室内交流切换箱分别获取两路AC230V,首先标识电缆,然后根据施工图将对应的电源线敷设到相应的电缆沟或电缆管槽,将电缆引至RTU及交流切换箱。然后根据安装图上的安装位置将RTU机柜安放到指定位置,固定到地板上,将通信电缆、电源线、接地电缆引入机柜内,根据施工图将电缆引到对应的端子排,实现RTU机柜的安装。最后根据标识将电缆连接到对应的端子排,实现线缆连接。

施工时的注意事项与控制中心设备安装时一致。

(4)接触网开关控制站光缆的敷设

(1)路由工程。光缆敷设前首先要对光缆经过的路由进行认真勘查,了解当地道路建设和规划。路由确定后,对其长度作实际测量,通常精确到50m之内。为了使光缆在发生断裂时再接续,应在每百米处留有一定裕量,裕量长度一般为5%~10%。此外,两根光纤接头处最好安设在地势平坦、地质稳固的地点,避开水塘、河流、沟渠及道路,最好设在电杆或管道出口处。

(2)光缆敷设。通常新建管道内光缆均采用硬塑料管保护,塑料管一次布放的长度以方便光缆穿放为原则。光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施工过程中不小于20倍。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80%,瞬时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芯)上。布放光缆必须严密组织并有专人指挥,牵引过程中应有良好的联络手段。光缆放置在规定的托架上,并应留适当余量,避免光缆绷的太紧。接头所在人(手)孔内的光缆预留后应符合设计要求。

(3)光缆的接续及安装。一般规定,光缆接续内容包括光缆接续、护层和力口强芯的连接、接头损耗的测量、接头盒的封装以及接头保护的安装。光缆接续前,应核对光缆程式和接头位置并根据接头预留长度的要求留足光缆。按光缆端别核对光纤并编号作永久性标志。光纤接续环境必须整洁,应在工作车内或有遮盖物的环境中操作,严禁露天作业。光纤接续应连续作业,以确保接续质量。应采取措施,不得让光缆受潮。

光缆接续时,需要进行的工作为将热保护套管穿入需熔接的光纤,去除光纤被覆,清洁裸光纤、切断并放置光纤,光纤熔接机自动熔接,注意检查熔接结果、推定熔接损耗,并酌情进行加热补强,最后取出熔接和加强完毕的光纤。

4 子系统调试和联调联试

高铁的SCADA系统的典型通道结构图如图1所示[4]。

图1中,牵引变电所(10k V电力配电所)作为通信主干道分支而来的网络节点,通过两个冗余互备的交换机与调度所进行通信。而区间的AT分区所及AT所(箱式变电站)的远动通信装置通过光纤串起来之后经牵引变电所(10k V配电所)与调度所进行数据传输。两个相邻的牵引变电所(10k V配电所)与区间的AT分区所及AT所(箱式变电站)则自组一个子通信环网,该网络结构为双环自愈性网络,它既有将所有所亭(箱式变电站)连接起来的短光纤,也有两个相邻牵引变电所(10k V配电所)直连的长光纤。这样,如果子网中出现断点,则这两个通信光路就可以自动切换,隔离掉故障点,保证SCADA系统的正常通信,从而也为通信专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查修时间。

4.1 子系统调试

(1)安装试验

安装试验是在所有安装工作完成后进行的一项检查工作,主要内容有:各RTU机柜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固定是否牢靠;线缆是否有损坏;各电缆管管口是否可靠封堵;通信电缆与电源线之间距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

(2)单体测试

在安装试验完成后方可进行单体测试,测试需要在各被控站完成。在进行单体测试前,需进行VICOS P500系统与FTU、电力综自系统、牵引变电站控系统间通信规约的模拟调试,以保证在进行单体测试时SCADA系统与各系统间的通信正常。

在单体测试过程中,将装有P500系统的笔记本电脑通过双绞线接入到RTU的交换机上,在建立起连接后,依据各电力或牵引变电专业提供的I/O点表,按点的类型进行测试。

(3)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是在安装试验和单体测试全部通过之后进行的系统整体检查工作,包括被控站试验、控制中心试验、与时钟接口试验、与视频监控接口试验、与其它接口试验这五部分。被控站试验是对变电所、开闭所、自耦所、变配电所、箱变和环网柜进行遥信、遥测和遥控进行。控制中心试验的试验内容包括图形显示、程控、通道、统计功能和用户权限等。

4.2 联调联试

(1)前期准备

SCADA系统联合调试前,应具备下述五个条件:控制站至各被控站或远动终端间的远动通道满足设计要求并提供使用,控制站至各被控站间的电调电话应交付使用并畅通,必须为控制站提供可靠电源,牵引供电及电力供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已完毕,网络节点IP地址和被控制站信息点表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配;并对远动专用通道、供电调度中心等进行相应的测试和校验。

(2)供电调度系统联调

供电调度联调应根据设计确定的信息点表,分别对每个牵引变电所(分区所、自耦所、开闭所以及上网开关、车站开关、站厂开关)、电力变配电所(含箱式变)进行遥控、遥信、遥测和遥调功能试验。对设有间隔层保护定值预置和整定组切换功能的远动系统,应试验其与综合自动化定值修改功能的权限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并核对各所间隔层保护整定组及整定值,保证其与设计提供的运行方式定值一致。此外,检查确认牵引供电故障点标定系统信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系统的主/备机切换、主/备通道切换,以及其他外设的主/备切换的切换功能正常。

5 SCADA系统调度端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调度系统中的信息可以反映出调度系统本身设备的的运行状态,被控站系统设备(RTU或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态,通道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所监视的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5]。

5.1 调度端设备显示信息及分析

显示调度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查询调度设备的启动/停止记录,调度设备中的UPS停电时还可通过网络信使通知各网络节点工作站,提示UPS电池所能供电的时间,以便调度人员及时做好处理。

5.2 被控站设备运行情况监视及分析

SCADA系统被控站一般由传统RTU或综合自动化系统组成。RTU可以通过板级,自检命令测试被控站各模板;对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对其各保护测控单元的状态监视其工作状态。

5.3 通道故障监视及分析

在调度员工作站通过形象的动态通道监视图标,调度员在完成遥控操作时可以先确认通道的正常,也可以通过对某一被控站的实验对象进行控制测试通道(及测控模块)。

通道故障也可通过一些调度命令的提示进行判断。如在控制操作时的超时提示,在调度端发控制命令时,如果在指定时间内得不到回复,则本次操作取消并提示超时。

5.4 牵引供电设备故障监视及分析

牵引供电设备的故障信息是通过非位置遥信的形式上送到监控系统的,而常规RTU判定跳闸的方法是调度软件根据上送的故障信息、开关变位信息及时间,判定是否为故障跳闸。如是,则在调度员工作站上给出跳闸提示并进行事件记录,如果RTU上送的是故障测量报文,则提示短路电流、短路阻抗及公里标。

在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除上述调度端判别故障外,变电所也同时上送故障报告,提示跳闸信息、重合信息、故障点标定信息。调度端弹出窗口提示故障报告,并给出音响报警,画面跳闸对象闪烁。

被控站采用综合自动化后,跳闸时将会产生大量报警信息(可多达上百条),为了加速事故分析及处理,当出现事故报警时,故障判定步骤[6]为:

调度分析人员首先要读弹出的故障报告,获取本次事故的详细信息,如还需要一些辅助信息(相关的预告信息),可查看故障细目窗口(或事件记录),或分析相应工作站记录的本次故障相关的故障录波。如果有故障影响报警,画面对象闪烁,但无弹出的故障报告窗口,则可通过细目窗口或事件记录查看由调度端记录的跳闸相关信息。

5.5 其它故障信息的判断及分析

对一些故障,如变电所频繁上送的一些抖动预告信号,这些抖动信号均在时间分辨率内,不能过滤,但又大量上送,影响了事故的及时发现及处理。这时要及时通知变电所做相应的处理。

对一些特殊故障现象,无法判定故障点,有时需要开放报文测试窗口,记录上、下行报文,记录故障时的特殊提示,由专业维护人员确定故障点,也可远程登陆进行维护。

6 结束语

为了让系统正常运行,通信通道的建设应及早实施并保证开通后稳定运行,否则会对SCADA后期的调试造成制约,影响SCADA的联调联试。此外,还应设置多种工况下的保护定值。牵引供电系统因运行方式不同,其保护整定值有所不同,牵引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保护均为微机保护,可设置多组整定值,并可在综自后台或控制中心进行定值组的切换,当牵引供电运行方式改变时,应能通过远动方式遥调保护装置整定值组,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小红,王倩,陈丽华.高速铁路牵引供电SCADA系统调度端数据仓库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8,21(5):24-25.

[2]高鸣燕,陆文.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控制中心系统设计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6):51-54.

[3]鲁伟,谢巍敏.浅谈SCADA在郑西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应用[J].商业文化,2011(12):256.

[4]徐键.铁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探究[J].海峡科学,2008(2):45-47.

[5]张平.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SCADA系统的分析与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10(4):72-74.

篇4:建筑外墙保温系统施工工艺

【关键词】: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

1. 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应用

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内保温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内保温应用时间较长,技术成熟,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是比较完善的。但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2. 外墙保温三种体系优比分析

2.1 外挂式外保温

外挂技术是采用粘接砂浆或者是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然后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最后加做装饰面。还有一种做法是用专用的固定件将不易吸水的各种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然后将铝板、天然石材、彩色玻璃等外挂在预先制作的龙骨上,直接形成装饰面。这种外挂式的外保温安装费时,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占用主导工期,待主体验收完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在进行高层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不易得到保障。

2.2 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

利用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简便,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不受结构质量差异的影响,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直接用保温料浆找补即可,避免了别的保温施工技术因找平抹灰过厚而脱落的现象。同时该技术解决了外墙保温工程中因使用条件恶劣造成界面层易脱粘空鼓、面层易开裂等问题,从而实现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重要突破。与别的外保温相比较,在达到同样保温效果的情况下,其成本较低,可降低房屋建筑造价。但在施工实践中存在空粘结不牢固、空鼓、遇水膨胀脱落的现象。

2.3 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

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然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该技术解决了外挂式外保温的主要问题,其优势是很明显的。由于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工效提高,工期大大缩短,且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而且在冬季施工时,聚苯板起保温的作用,可减少外围围护保温措施。但在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均匀、连续浇注,否则由于混凝土侧压力的影响会造成聚苯板在拆模后出现变形和错茬,影响后序施工。

其中内置的聚苯板可以是双面钢丝网的,也可以是单面钢丝网的。双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主要是依靠内侧钢丝网架与墙体外侧配筋相绑扎及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其结合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单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主要依靠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以及斜插钢筋、L型钢等与混凝土墙体的锚固力,结合性能也较好。与双钢丝网相比较,单面钢丝网技术因取消了内侧钢丝网和安装保温板前的板外侧抹灰,节省了工时和材料。其造价可降低10%左右。

3. 外保温设计

本工程案例:地下二层、地上九层,为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9780平方米厚度:设计图纸标注为60mm,在主体施工时,外墙采用钢丝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与主体结构一次浇筑成型,外装修面为面砖或涂料。

尺寸要求:根据外墙立面和施工平面图进行放样,根据保温板的标准尺寸排版大样,尽量取整,边角及洞口处需裁板。

4 施工工艺

4.1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绑扎墙板钢筋→隐检→绑扎钢筋保护层垫块、固定顶模棍→安装门窗洞及预留洞口模板→从墙角开始安装保温板→非整块保温板下料切锯→保温板就位固定→接缝处理→设置“L”型预埋筋→隐检→支墙模→穿墙螺栓孔洞处理→浇筑混凝土→拆模→清理保温板面浮浆

4.2 操作要点:

钢筋绑扎必须符合验收要求,达到横平竖直,无扭曲变形,薄弱部位采用粗钢筋进行加固。外墙模板必须是大模板。

4.2.1钢筋绑扎

墙体纵向钢筋定位准确、钢筋骨架垂直。

绑扎钢筋时严禁碰撞予埋件,若碰动时应按设计位置重新固定牢固。

钢筋梯子定位筋伸进保温板内,兼做顶模撑,以控制截面。

4.2.2 保温板的下料

保温板的高度:首层为层高+5cm,首层以上为层高+3cm(企口高度2.5cm+变形0.5cm),保温板顶层为实际剩余高度。这样可以保证保温板只在每层的层间出现一次拼缝,其它位置均不必进行水平缝拼接。

用于找补的保温板可根据现场实量尺寸精确下料,下长料时一定要先在保温板上弹位置线,下短料时用钢尺垫着,使用较薄的钢锯条切锯,缝口不得弯曲。亦可根据实际需要定型加工,现场直接拼装。

4.2.3保温板的安装

(1)用木板适当拍打保温板使其就位,然后在绑扎垫块的地方设置“L”型预埋筋(如图一),上下间距~900mm,左右间距600mm(如图二)。

(2)为了防止安装模板时过分压缩保温板,导致墙体钢筋没有保护层,必须在钢筋骨架与保温板之间绑扎垫块,并且在钢筋上固定顶模棍(见图三)。

(3)保温板的拼缝应企口搭接,用火烧丝将两侧保温板的钢丝网拉紧,绑扎间距﹤150mm。收头部位必须粘贴海绵条的处理(如图四、图五、图六)。

(4)无论用于何处,保温板必须横向就位,即凹槽水平(如图三)。

(5)保温板的水平和竖向拼缝处要附加连接平网,(如图六)。但层间保温板的钢丝网应断开不得连接。

(6)保温板在转角处及门窗等洞口必须设置角网,且宜在抹灰时设置;

(7)阳台下口、门窗等洞口四周、洞口四个角设置45°平网(防止由于应力集中,造成裂缝)。

(8)角部火烧丝、“U”型铅丝处保温板不宜收得太紧,以免过度压缩,混凝土浇筑的侧压力无法使其恢复。

4.3模板安装

本工程采用全钢大模板,根据保温板厚度确定模板配制尺寸及数量,当墙体厚度变化时,阴阳角模也随着变化。安装外墙外侧模板,安装前须在现浇砼墙体的根部或保温板外侧采用钢筋定位,以防模板挤靠保温板。模板放在外脚手架上。将模板就位,穿墙螺栓紧固校正,连接必须严密、牢固,以防止出现错台和漏浆现象。

安装大模螺栓时应从里往外穿,先用Ф10做的刚钎按螺栓孔穿出,后用螺栓就位,防止过大破坏保温板。

4.4砼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为了防止泵管下料时砼进入模板与保温板之间,导致保温板变形,在保温板上口应设置木枋盖板或“U”型镀锌铁皮护套(如图三),浇砼时应在模板口设置导流板,使混凝土有序下落。墙体砼浇注前保温板顶面处须采取竹胶板条遮挡,用木条盖在上侧保温板,防止保温板变形和沿模板进入混凝土,同时把木条和钢筋绑扎牢固,防止木条掉进模内。每层浇灌厚度控制在500mm,一次浇注高度不能超过1.0m,砼下料点每隔5-10m分散布置,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同时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4.5防止漏浆措施

顶板在浇灌混凝土时,在墙体根部200mm范围内用铝合金刮尺找平,压光,平整度不得超过2mm。并在模板下张贴专用海棉胶条,大模板安装时直接放在海棉焦条上;

外墙施工缝因外墙为外保温结构,外保温上下采用企口搭接,接缝处用海绵条粘贴,避免漏浆;角模与平模接缝处拼缝在1-2mm左右,并用海绵条粘贴;

洞口模板四周粘贴一圈海绵条;顶板模板与墙体模板与墙体之间用方木顶紧,方木与墙体之间粘贴海绵条;外墙保温板采用企口搭接,在洞口四周的保温板的外墙上,满贴海棉条,防止混凝土漏浆。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严格控制在50cm以内,振捣棒不得接触保温板,以免破坏聚苯板。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实例分析,具体阐述了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钢丝网架聚苯乙烯保温板安装工艺流程,尤其在墙体绑扎垫块“L”型预埋筋的设置;保温板拼缝企口的搭接,保温板水平和竖向拼缝处的处理;提高模板施工精度“内控”、“外控”法的实施;与主体结构一次浇筑成型等施工细节上,力求高要求,高标准,保证了施工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3、《隔热用聚苯板板泡沫塑料》(GB/T10801.1-2002)

篇5: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施工工艺

施工前准备工作→配管及布线→监控器安装→传感器安装→系统接地→调试→系统培训及交付使用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1、系统的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承担。

2、系统的安装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

3、系统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设计时,应由原设计单位负责更改并经图审机构审核。

4、系统的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编写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批准。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并应按附录B的要求填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5、系统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建设、监理单位明确相应技术要求;

2)应具备系统图、设备布置平面图、接线图、安装图以及必要的技术文件;

3)系统设备、材料及配件齐全并能保证正常施工;

4)施工现场及施工中使用的水、电、气应满足正常施工要求。

6、系统的安装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交接时,应进行检验,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检验、系统调试及设计变更等相关记录;

4)系统施工过程结束后,施工方应对系统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

5)系统安装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进行调试;

6)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人员完成;

7)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应按附录C的要求填写。

7、建筑物产权所有者应建立保存系统内每个传感器的安装及试验记录。

三、设备、材料进场检验

1、系统施工前,应对设备、材料及配件进行进场验收,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签字确认;未经进场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2、设备、材料及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有清单、使用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国家法定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等文件。系统中的强制认证(认可)产品还应有认证(认可)证书和认证(认可)标识。

3、系统的主要设备应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的产品。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

4、系统中非国家强制认证(认可)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应与检验报告一致。

5、系统设备及配件表面应无明显划痕、毛刺等机械损伤,紧固部位应无松动。

6、系统设备及配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布线

1、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装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要求。

2、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3、系统应单独布线,系统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4、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5、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6、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1)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时;

2)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1个弯曲时;

3)管子长度每超过10m,有2个弯曲时;

4)管子长度每超过8m,有3个弯曲时。

7、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8、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9、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m~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1)线槽接头处; 2)距接线盒0.2m处; 3)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

10、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11、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12、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Ω。

13、同一工程中的导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颜色加以区分,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电源线正极应为红色,负极应为蓝色或黑色。

五、监控器的安装

1、监控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m~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2、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m~0.2m。且满足以下要求:

1)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2)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3)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4)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3、监控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4、引入监控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2)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3)端子板(或排)的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应超过2根;

4)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小于200mm的余量;

5)导线应绑扎成束;

6)导线引入线穿管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5、监控器的主电源引入线严禁使用电源插头,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主电源应有明显的永久标志。

6、监控器的接地(PE)线应牢固,并有明显永久标志。

7、监控器内部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不同功能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8、主要消防设备接线图

(排烟风机)

(消防电梯)

(应急照明及防火卷帘)

六、传感器的安装

1、传感器安装应充分考虑供电方式、供电电压等级。

2、传感器与裸带电导体应保证安全距离,金属外壳的传感器应有安全接地。

3、禁止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安装传感器。

4、同一区域内的传感器宜集中安装在传感器箱内,放置在配电箱附近,并预留与配电箱的接线端子。

5、传感器(或金属箱)应独立支撑或固定,安装牢固,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等措施。

6、传感器的输出回路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0㎜²的双绞铜芯导线。并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7、当不具备单独安装条件时,传感器亦可安装在配电箱内,但不能对供电主回路产生影响。应尽量保持一定距离,并有明显标志。

8、传感器的安装不应破坏被监控线路的完整性,不应增加线路接点。

9、交流电流互感器尺寸及接线图

七、系统接地

1、交流供电和36V以上直流供电的消防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有接地保护,其接地线应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PE)相连接。

2、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按规定测量接地电阻,并作记录。

八、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示例图

二、调试及试运行 一、一般规定

1、系统的调试,应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具体实施。应在施工安装结束并在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2、在调试前应具备下列调试必需的技术文件。

1)系统图;

2)设置系统的建筑平面图;

3)逻辑说明或设计要求;

4)设备安装技术文件;

5)变更设计部分的实际施工图;

6)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7)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8)调试记录;

9)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包括电路图以及备用电源的充放电说明);

10)产品检验报告、合格证及相关材料。

3、调试单位在调试前应编制调试程序,批准后按程序调试。

4、调试负责人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5、调试时首先应做以下工作:

1)对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按设计要求查验;

2)系统的施工质量应按本规程

2、将所有经过调试合格的各项设备按系统设计连接组成完整的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进行如下调试:

1)观察并记录所监控的电源的实时工作状态信息;

2)模拟各种故障情况,观察并记录监控器及传感器的工作状态。

3、检查监控器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电源应能自动切换。

4、应分别用主电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系统的各项功能。

5、系统必须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并按附录C.3表填写系统调试记录。

篇6:安防工程施工规范及工艺

工艺流程

XX科技工程部

安防工程施工规范

工程的施工中严格按照《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1098—94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系统布线做到符合国家规定的“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以及其它国家颁布的规范和规定。对全系统电源、设备、信号通道按国家标准配置避雷设施,可抗连续雷击。所有线管必须穿管、槽保护,强弱电线路必须分管敷设,管、槽按国家颁布的规范和规定使用金属镀锌或阻燃材料。

1.项目人员安排

(1)工程人员具体分工及责任如下:

项目经理: 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确定现场施工班子,仔细消化设计方案,全面掌握施工规范和标准,明确各方具体职责,对施工细节和施工进度做出详尽安排,并配合公司财务部严格控制工程投资施工预算。在施工过程中协调项目业务人员,设计人员同施工现场保持联系,对施工工程实施全面指挥,并将施工中的重要信息通报公司领导。科学严密地组织调配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按质施工,负责现场所需设备材料的加工和准备,特别注重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管理。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对现场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负责,在施工现场负责与甲方代表洽商有关事宜,并随时汇报工程进度,以便公司工程部对施工项目实施管理。现场安全员:依照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在现场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意消灭事故隐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有意外情况应采取紧急措施,通知有关人员,并做出事故调查报告。并要督促施工人员严格自觉遵守甲方制定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定。

现场工程师:负责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把握施工质量,及时反馈技术方面有关信息。

现场质量管理和检验工程师:全面贯彻IS09001质量保证体系,深入了解和掌握该工程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专门负责现场施工、安装、调试各工序,各步骤的严格质量检验,竣工前的预检和最终的竣工验收。

现场材料员:对现场材料实施保管,按规定存放和发放,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统计工作。严格按照工程预算,科学合理使用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

项目业务人员:随时保持与甲方联系,与甲方洽商有关工程业务上的问题。施工组织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经理、项目业务人员、设计人员、材料员、后勤人员为施工现场服务,并强调必须服从安排和调度,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为创优工程着想。2.主要施工方法 1.组建现场施工管理班子,建立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2.根据现场提供的水、电等施工资料,做好各专业图纸的深化、优化、汇总、审核工作,做好总体施工图的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

3.做好施工图纸和甲方要求的工程进度计划,准备劳动力、材料设备、加工件等需要计划。

4.做好工地现场的标化工作,准备施工队伍进场前的安全、质量教育工作。5.按国家、市、区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和规定,申报批有关施工许可文件,办妥各种手续。

6.做好各专业工种施工的进场时间。施工周期,安排好施工进度、计划。7.做好专业的局部试电,试信号等实验工作。8.对系统软件进行进场前的联调准备工作。9.对系统硬件进行进场前的联调准备工作。

10.对现场安装的控制设备进行单体调试,在工程现场对软件硬件进行冷态调 校。按照从小到大、从次到主的顺序进行子系统调试,调试前组织一个由各分项技术人员组成的调试小组,并制定针对性的系统联合调试措施。

11.组建工程竣工质量验收检查小组,对各分项工程先进行自检,以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查。

12.切实做好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的交接工作。3.确保工期进度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1.熟悉工程施工图纸,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 2.根据工程施工的范围,组建相应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3.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4.做好对工程施工队伍的选择工作,并对企业的业绩、资质进行考察、审核。5.做好建设单位采购的定牌,定厂物资以及自行采购物资的供货计划。6.配合好本专业施工所用的设备和计量器具。

7.做好与甲方、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安排好施工用水、用电条件,提供高位作业的作业台。

8.配合涉及单位在施工前期对工程图纸进行的审定、修改工作。9.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由材料主管人员进行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等的检查,不合格产品及时退出现场。

10.严格按照正确的施工图纸施工,不得擅自修改施工图纸,图纸修改时,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有关人员认可后,方可进行图纸修改。

11.按照施工顺序密切掌握施工进度,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弱电项目施工的周、月、季度计划。

12.对隐蔽工程及时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复查、报验、验收、签证工作。13.现场高空作业使用的安全绳、安全带等,须在有效的检测周期内,并具有检测合格标志和合格证。

14.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做好施工协调配合工作。

15.提供进入各系统器件的原理图以及接线方式,提供智能设备及通讯接口等技术文件及图纸,并积极进行技术配合。

4.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做好各分项工程的产品保护工作

1.组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协调调试工作小组,制定针对性的调试方案。

2.组建一个工程项目交付前的工作小组,实施工程项目交付前的具体事宜。3.工程项目各专业技术人员、资料员,做好工程项目技术资料的交付工作。5.确保工程质量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制定弱电安装工程质量目标 2.项目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3.项目工程单位工程质量达到优良。4.建立弱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5.建立弱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岗位管理。

6.施工前,对进入现场施工的各专业人员进行一次“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7.各专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8.施工前,对弱电安装工程施工有关人员进行施工图设计要求标准的交底工作。

9.按照创优的目标,根据施工各个阶段,编制相应的针对性措施。10.坚持执行每道工序施工前的质量要求交底,明确质量的标准。11.贯彻落实施工班组自检,施工管理人员互检,专职质量员转检的三级质量检验制度。

12.施工中产生的质量缺陷,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限期整改,落实实施整改人员。

13.工程项目管理,现场配备专职质量员,实施工程质量的坚持,监督指导,评定等职能。

14.制定经常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15.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弱电工程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填报材料(设备)报验单,待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签字后,方可进入施工环节;对不符合要求的物资及时退出场地。

16.禁止与工程无关人员进入工地现场。

17.加强对施工周围环境的管理,施工中不准往上朝下,向外乱抛铁丝,材料,工具等物,一旦发现,采取罚款处理。18.组建一个竣工工程质量达标的检查小组,按照标准、要求,事实收尾、整改等事宜。

19.做好弱电安装工程质量记录、评定等资料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报上级部门核验。

20.按规定的要求,落实好竣工保修,服务等工作。6.确保工程质量的施工产品保护措施

1.按材料设备需用计划,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安排分批进场。2.计划好进场材料,设备的放置场所,进行分类堆放。

3.对进入工地的弱电设备及器材,设立专门的便于防水、防火、防盗的存储空间。派专人看管,收发并认真做好收发记录存档。收集全部产品的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有关证书存档。7.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预埋,预留施工中,未经主管人员认可,不得任意锯割机构钢筋,必要时经主管人员认可后方可施工。

2.管道安装时,先安装固定支架,后安装管道。

3.进入装修前,对管、槽安装的标高,位置及尺寸进行检查、复核,及时调整偏差。

4.在吊平顶部施工时,严禁用力敲击,推拉主吊顶龙骨。龙骨未安装前,吊顶内的安装施工应已经结束。

5.对安装的各专业系统从下至上进行检查收尾,整改。

6.各专业系统调试前,对所有的走线、接线等进行全面的检查、落实好实施调试的措施。

7.在建筑装修的平顶、墙体、门窗、地板等部位施工,施工人员应用干净的防护手套进行施工,产生污染后及时清除,在有木板施工部位严禁将硬物倾倒在地板上,应装进盛器内,应用软垫物质包扎好梯脚。

8.全面通电调试时,安排好各层管理人员,实施好调试工作。8.主要施工安全措施

1.组建现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结构.2.施工前对进行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一次专业性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方可以进行施工.3.制定施工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4.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办妥各种有关安全防范手续.5.查询、消除、防范现场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事故隐患.6.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行使检查、监督指导等职能.7.施工前,用签发施工任务单的形式,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签发手续.8.自觉遵守施工现场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10.对施工所用的电器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登高梯、脚手架等,使用前经安全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11.对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源线,按照不同的施工环境,架空绑扎至设备,不得随意乱拖、乱拉、乱接电源线.1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禁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对教育劝阻无效的违章人员,及时清退出场.13.进入建筑工地现场施工必须带好安全帽以及出示出入证.14.对需要电焊、切割、钻孔等作业的,严格按照二级动火证的规定,落实好动火使用、监护、检查、清理等措施.9.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人员在现场要统一着工装,佩戴公司证件。

2.施工人员在现场禁止吸烟,严禁大声喧哗、打闹等与工作无关的活动。3.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整理好堆放材料、设备的场地及施工操作场所。4.自觉遵守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规定,接受建设单位、总包以及其他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置、检查。对检查中提出的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整改。5.严格文明施工管理,实行条款责任制,对现场环境、办公室及宿舍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6.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10.施工工艺

(1)管内穿线和导线连接 1)导线选择

电器安装工程中使用的导线是厂家生产的线径,绝缘层符合国家要求的产品,并应有名副其实的产品合格证。

应根据设计图纸线管敷设场所和管内径截面积,选择所穿导线的型号,规格。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子截面积的40%。

穿管敷设的弱电线缆及信号线信号线,其质量均应符合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相关标准及招标文件、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依据设计规定布防。2)放线

放线前根据施工图,对导线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发现线径不标准、绝缘层质量不好的导线应及时退换。

放线时,为使导线不扭结,不出背扣,使用放线架,无放线架时,把线盘平放在地上,把内圈线头抽出,并把导线放得长一些。切不可从外圈抽线头放线。3)引线与导线接扎

当导线数量为2-3根时,将导线端头插入引线钢丝端部圈内折回。4)导线穿入钢管前,钢管管口处采用丝扣连接时,应有护圈帽。当采用焊接固定时,亦可使用塑料内护口,以防穿线时损坏导线绝缘层。

穿入管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线缆的绝缘层不应损坏,电缆也不得扭曲。当管路较短,而弯头较少时,可直接穿入管内。

5)两人穿线时,一人在一端拉钢丝引线,另一人在一端把所有的线缆紧捏成一束送入管内,二人动作应协调,并注意不使导线与管口处摩擦损坏绝缘层。当导线穿至中途需要增加根数时,可把导线端头剥去绝缘层或直接缠绕在其他电线上,继续相关内拉。(2)金属线槽配线 1)施工程序

预留空洞——支架、吊架安装——线槽安装——线槽配线——绝缘测试 金属线槽配线一般使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明敷,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应采用金属线槽。

2)线槽的穿墙做法

金属线槽在通过墙体或楼板处,应在土建工程主体施工中,配合土建预留孔洞,金属线槽不得在穿过墙壁或楼板处进行连接,也不应将穿过墙壁或楼板的线槽与墙或楼板上的孔洞一连抹死,金属线槽在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有补偿装置,线槽本身应断开,线槽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死。3)金属线槽的接地

金属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使之线槽本身有良好的电气连续性,线槽在变形缝补偿装置处应用导线搭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金属线槽应做好整体接地。4)线槽内导线敷设

金属线槽组成统一整体并经清扫后,才允许将导线装入线槽内。清扫线槽时,可用抹布擦净线槽内残存的杂物,使线槽内外保持清洁,放线前应先检查导线的选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导线分色是否正确,放线时应边放边整理,不应出现挤压背扣,打结,损伤绝缘等现象。并应将导线按回路绑扎成捆绑扎时应采用尼龙绑扎带或线绳,不允许使用金属导线或绑线进行绑扎,导线绑扎好后,应分层排放在线槽内并做好永久性编号标志。

强电,弱电线路应分槽敷设,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不应超过线槽内的50%,电线或电缆根数不限。(3)技术措施

具体施工工艺要求如下: 1)布管穿线

a.按照线路的线径、数量选择合适的桥架、线槽、线管的规格,按照设计的路由固定到墙面、吊顶等位置。b.穿线的线、根数、连接并网,必须根据设备的要求配制,不得错配和漏配。c.超五类线缆必须头尾完整,中途不得有接头。

d.以上每个环节做完后均做好记录并由监理检查验收合格签字。2)

设备安装

a.线路敷设完成后开始安装,安装前必须对线路重新测试无误方可安装,根据产品说明书和监控,楼宇对讲系统规范进行安装。

b.机柜部分要与其他如强电设施等工种与弱电相关需要连接的部分,要在其工种调试完毕后我方才与之配合连接。3)调试开通阶段

在所有设备到货安装后与设备厂家一起在半月内尽快调试开通,满足监控,楼宇对讲系统布线及安装的相关技术要求。4)竣工验收及维护保修阶段

验收前做好竣工图、竣工资料、申报表,对所有弱电设备进行反复操作,实验无误、试运行半月,确保一次验收通过,并为甲方培训2至3名操作人员,在维护期内随叫随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听从甲方的意见和安排,严格把好质量关,与每个相关单位相互协调配合好,确保工程预期达到优良标准,一次验收合格。(4)室外布线 1)室外布线工艺

a.一次布放长度不要太长(一般2KM)。布线时应从中间开始向两边牵引。b.布缆牵引力一般不大于100Kg,而且应牵引信号线的加强心部分,并做好信号线头部的防水加强处理。

c.信号线引入和引出需加顺引装置,不可直接拖地。d.管道信号线也要注意可靠接地。2)直接地埋信号线的敷设:

a.直埋信号线沟深度要按标准进行挖掘,标准件下表: b.不能挖沟的地方可以架空或钻孔预埋管道敷设。

c.沟底应保证平缓坚固,需要时可预填一部分沙子、水泥或支撑物。d.敷设时可用人工或机械牵引,但要注意导向和润滑。e.敷设完成后。应尽快回土覆盖并夯实。3)建筑物内信号线的敷设:

a.垂直敷设时,应特别注意信号线的承重问题,一般每两层要将信号线固定一次。

b.信号线穿墙或穿楼层时,要加带户口的保护用塑料管,并且要用阻燃的填充物将管子填满。

4)信号线的选用:信号线的选用除了根据信号线种类以外,还要根据信号线的使用环境来选择信号线的外护套。5)外用信号线直埋时,宜选用铠装信号线。架空时,可选用带两根或多根加强筋的黑色塑料外护套的信号线。

6)建筑物内用的信号线在选用时应注意其阻燃、毒和烟的特性。一般在管道中或强制通风处可选用阻燃但有烟的类型(Plenum),暴露的环境中应选用阻燃、无毒和无烟的类型(Riser)。(5)主要施工机具 无线对讲机 万用表 测试仪 冲击钻 手电钻 工具箱(含全套工具)铁锤 錾子 合梯

施工机具随施工人员同时进场。(6)材料供应保障措施

近早筹集资金,专款专用,指派专人负责材料采购,验收。订购材料时留一定的余量。

11.项目竣工验收及交接文档。1>竣工验收程序(1)竣工验收标准工作

A.做好收尾工程,通过竣工前的预检,作彻底的清查,按设计图纸和合同要求,逐一对照,找出遗漏项目和修补工作,制定作业计划,相互穿插施工。B.竣工验收资料准备,竣工验收资料和文件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从施工开始就应完整地积累和保管。

C.验收的预验收,通过预验收,及时发现遗留问题,事先予以返修、补修。务必做到把一切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全部修正完毕,避免遭受甲方代表拒绝认可之后,再重新修正施工,造成人力、物力之浪费,甚至延误按期交工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竣工验收的依据

竣工验收依据主要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说明书、设备技术说明书、工程协议、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签证和技术核定单。(3)竣工验收的标准及提供的文件

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项目内容、技术质量要求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各道工序全部保质保量施工完毕,不留尾巴;各单位工程应符合国家监控,楼宇对讲系统布线相关标准和国家《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竣工验收时,我公司将提供的文件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说明书、设备技术说明书、工程协议和设备分布清单。我公司将严格地按照列出的测试标准,在工程测试期间委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工地现场进行测试。(4).自检验收的范围

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和施工图纸的要求全部建成,具备使用条件。达到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

(5).验收要求文件齐全,文字准确,图纸齐备。

在验收中发现不合格的项目,应由验收机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解决方法。验收需提供正式设计的完整文件及竣工图纸资料

(6)工程验收合格,验收小组应签署验收证书。验收证书的格式宜符合规范中的规定。

一、外观材料检验 外观检查:

形式、规格、数量; 电缆电气性能测试; 信号线特性测试 施工前检查

2、安全、防火要求 预留孔洞防火措施 施工前检查

二、信号线布放

1、交接间、设备间、设备机柜、机架 规格、外观; 安装垂直、水平度;

油漆不得脱少,标志完整齐全; 各种螺丝必须紧固; 抗震加固措施; 接地措施 随工检查

2、配线部件及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 规格、位置、质量; 各种螺丝必须拧紧; 标志齐全;

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屏蔽层可靠连接 随工检查

三、信号线布放(楼内)

1、电缆桥架及线槽布放 安装位置正确; 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符合布放线缆工艺要求; 接地 随工检查

2、缆线暗敷(包括暗管、线槽、地板等方式)缆线规格、位置;符合布放线缆工艺要求;接地 随工检查

1、架空缆线

吊线规格、架设位置、装设规格; 吊线垂度; 缆线规格; 卡、挂间隔;

缆线的引入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查

四、信号线布放(楼内)

2、管道缆线 使用管孔孔位; 缆线规格; 缆线走向;

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 隐蔽工程签证

3、埋式缆线 缆线规格; 敷设位置、深度;

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 回土夯实质量 隐蔽工程签证

5、其他

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间距; 进线室安装、施工质量 随工检验或隐蔽工程签证

五、缆线终接

1、模块式通用插座 符合工艺要求

2、配线部件

3、信号线插座

4、各类跳线

六、系统测试

1、工程电气性能测试

2、信号线特性测试

七、工程总验收

1、竣工技术文件 清点、交接技术文件

2、工程验收评价

考核工程质量、确认验收结果

上一篇:活动方案执行下一篇:2018年招生院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