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

2024-05-16

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通用7篇)

篇1: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第七册第七课 《山谷静悄悄》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创编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

2、认识力度记号“pp、p、mp”,并能准确地运用。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力度记号的掌握以及歌曲的演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

歌曲的意境想象。

三、教学难点:

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四、教具

课件、钢琴、歌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请同学好好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2、师:“你看到山谷是什么样的景色?

生:山谷有烟、有雾,有花……

师:这些东西有没有声音呢?没有声音山谷里是怎样的?

生:静悄悄的。

3、师:大家想不想到山谷中去看一看呀?

师: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山谷静悄悄》,共同去感受它的美。

4、点题板书:山谷静悄悄

二、教授新课:

师:在这静静的山谷中会有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到歌曲中去寻找吧?

生:……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请大家再来听听歌曲有什么特点?情绪有哪些变化?

p mp pp >

< 师:这么美的山谷,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把它唱出来吧!

4、带领学生用“lu”演唱歌曲

师:你认为作曲家要表现怎样的意境?

生:……

师:哪些地方体现了山谷的幽静呢?

生:……

师:讲解八分休止符,要求学生演唱时要声断气不断。

5、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要求运用力度记号。

6、聆听歌曲第二部分。

师:是谁改变了山谷的宁静?

生:…… 师:对,是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发出了“叮咚”的声音。地质队叔叔常年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找到矿资源并把它开发出来,象我们生活中的金、银、铜、水晶……好多宝藏都是从这山谷中的岩石中取出的。地质队叔叔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呀?

生……

师:再次带领学生感受歌曲。

师:你认为歌曲的两个部分有区别吗?

6、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重点演唱叮咚部分

7、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师:为了使我们的歌曲更完美,哪位同学有好的演唱方法推荐给我们?生:……

师:好,我们试试ⅹⅹ同学的演唱方法。

1、师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演唱歌曲主旋律,另一部分唱叮咚

2、两个声部进行调换演唱,学生感受。

四、教师总结

师: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山谷,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了山谷中静静的美景和地质队叔叔的铁锤精神,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去探索大自然更美丽而丰富的声音。

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篇2: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 学 过 程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 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6.小结:水乡一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柳树姑娘》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 学 过 程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 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这样环境美不美 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 谁作曲 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 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

设问:(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2)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愉快的梦》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4.歌曲《愉快的梦》 教 学 过 程

一、表演《愉快的梦》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 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 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 ——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 13.师生讨论. 答案:(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二、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三、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

 《哦,十分钟》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过 程 1.说理导入: 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 重复出现了几次 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 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大家来唱》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过 程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 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  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二、“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二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 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二、表演《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三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二、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三、聆听,表演《摇篮曲》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 ”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 ”作为带过去,这样“ ” 就能唱好(切忌把“ ”单独练习).(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 ”及“3 ”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 《我是少年阿凡提》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过程

一、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5.将 改成 的练习,是为了巩固 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 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二、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 ,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 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智慧创作表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小少年》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过程

一、表演《小小少年》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二、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友谊的回声》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二、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 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 , 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山谷静悄悄》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过 程

一、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教学基本要求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二、表演《山谷静悄悄》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荡秋千》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山童》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二、表演《荡秋千》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1)提示:这是一首欢乐的歌曲,速度应该稍快,但在开始学唱曲调时,可放慢速度.另外学唱曲调必需要打拍子或划 2/4 拍指挥图.(2)难点与重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 ”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孩世界》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 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 为什么 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也可设计两个动作,表示乐段的区分.) 5.再欣赏全歌.

要求:可以边听边哼;可以边听边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教师准备些头饰,面具等道具供学生选择)随音乐的节拍跳自己设计的舞步,把我们教室想像是一个迪斯尼乐园,大家尽情地玩吧.(对音乐的分乐段,要用不同的动作能表现出来.)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二、表演《小孩世界》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在学唱曲调前范唱是不能缺少的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4.第二乐段识谱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篇3: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

一、初中音乐教学新视野———“半小时”课堂教学

所谓“半小时”课堂, 指的就是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得以很好地落实的前提下, 精简教学环节, 凸显教学重点, 优化教学方法, 引导每位学生都独立自主地学习, 为课堂的良好预设与生成创造较为优越的条件。

由上述对“半小时”课堂教学的含义可知, 实施“半小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课堂更好地预设与生成, 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 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课业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半小时”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半小时”课堂操作性较强, 便于实施和推广。

“半小时”课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师不能“满堂灌”, 而是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 这在形式上来看, 是十分容易达到的, 从而就为我们推广“半小时”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半小时”课堂容易理解, 理念也很好懂。

当前, 初中课堂教学并不是缺乏理念及方法, 而是这些理念及方法较为难懂。而“半小时”课堂就是一种十分通俗易懂的问题, 倡导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3.“半小时课堂”的适应性很强。

“半小时课堂”适合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 但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半小时课堂”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 寻找不同的切入点, 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不同的学科来讲也是一样, 我们可以根据“半小时课堂”的要求,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半小时课堂”实施的主要对策

根据如上关于“半小时课堂”教学的相关涵义及其主要特点的介绍可以知道,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 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毕竟音乐并非是知识性很强的科目, 更多地需要给学生预留一部分时间, 让其进行感知、思考以及训练等。那么,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实施“半小时”课堂教学的主要对策有哪些呢?

1. 鼓励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自我评价。

初中音乐教学要想走向创新型教学模式, 就必须鼓励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自我评价。例如, 在学习七年级课程《东方之珠》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并让学生想象一下珍珠的唯美及其昂贵的价值、尊贵的品质, 然后感知用珍珠来形容我国香港的确切性。教师和学生可以运用对话的形式进行课堂交流, 然后一步一步引入《东方之珠》这首歌的教学。

师:大家说《东方之珠》是哪里?

生:香港!

师:对!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 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 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

师:请同学们注意边欣赏边体会, 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生: (欣赏过后,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

通过如上对话, 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而且也承认了学生所具有的课堂主人翁的地位, 更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耐心的教导, 逐步提高他们的评价水平, 引领学生走向积极性评价, 诸如“你最欣赏自己的什么地方?”“你的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通过学会自我评价,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还能及时发现问题。

2. 采用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鉴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教学时, 不能采用单纯、古板的方式对其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或是教唱模式, 这样会打消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人音版九年级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教学时, 教师首先将这首歌放给学生们听一下, 然后通过其中的歌词, 如“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支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攫取其中关键的词———“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进行联想式以及拓展式教学, 这就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幻灯片介绍一下我国的民族, 然后又可以这样提问:“《爱我中华》这首歌强调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间应该建立何种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以及共同繁荣) 。只有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才不会使学生们囿于本堂课的学习, 且能拓展性地学习其他知识。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应该积极地实施“半小时”课堂教学法, 这样有利于初中音乐课堂的高效性发展, 能够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及良好品德, 对其他文化课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锁红梅.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J].音乐教育, 2006, (8) .

[2]张小龙.音乐课堂教学研究与探讨[J].音乐研究, 2008, (3) .

[3]龙亚军.音乐新课程教学论[J].音乐理论与研究, 2009, (9) .

[4]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能力的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 2005, (3) .

篇4: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

关键词:人音版 湘教版 教材比较

一、研究背景

(一)教材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对“教材”的定义是:1.根据一定学科任务,选编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2.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由此可见,教材是教科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进行实际操作的工具。

(二)小学音乐教材概况

曹理在其专著《音乐学科教育学》①中对教材的定义为:“音乐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音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教学软件等)”。《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及教师教学参考资料”。音乐教科书(课本)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载体,是衡量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两个版本音乐教材特点的比较

(一)对两套教材的共性分析

1.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诚然在人音版的教材中是有所体现的。教材的作品选择情感充沛,具有美的意识、美的韵律、美的图片等诸多特点。例如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的《杜鹃圆舞曲》《牧童短笛》等欣赏曲目,让学生们在倾听优美旋律的基础上,再配上漂亮的插图,看着欢快活泼的画中人,学生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旋律美感而舞动起来。湘教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编入了许多简单形象的曲目,如《唱呀,跳呀》《好朋友来啦》《牧童遥》等作品,这些作品简单、易学,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再配之与内容相关的漂亮图片,学生在这种赋有故事性、内容性的作品中,参与学习的欲望会更高。

2.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材应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人音版的教材正是抓住了这一中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品的选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学习息息相关。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玩具兵进行曲》《可爱的动物》这几课都提出让学生模仿机器人、小动物的声音及动作,这样的选材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律动中体验音乐、学唱新歌曲;又如湘教版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买菜》这堂课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极为贴近,在教材练习设计中要求学生“跟随音乐模仿买菜的动作”,通过这些音乐知识的学习、模仿,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实践当中,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上增加乐感、节奏的要素,从而培养音乐兴趣。

(二)对两套教材的个性分析

教材曲目选择分析。《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的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的编写内容要将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要有利于欣赏、演奏、演唱等活动的综合运用。在教材所选曲目中,民族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例”。从教材的编写内容来看,人音版每单元曲目容量较多,每个单元都有固定的创编活动,曲目分类较为全面,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强音乐的素养和技能。而湘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特色尤为明显。例如《我的家乡日喀则》(藏族)、《其多列》(云南哈尼族)、《乃哟乃》(土家族)、《幸福花儿开心上》(柯尔克孜族)、《苗家儿童庆丰收》《吹起羌笛跳锅庄》(羌族)、《举杯祝福》(乌孜别克族)、《上去高山望平川》(西北)这些民族作品大力弘扬了民族传统音乐与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两个版本教材编排内容和曲目分類比较

内容是教材编撰的重要部分,笔者对两个版本小学一年级上册内容和曲目整理如下:

两套教材在曲目分类也存在些许差异,主要如下:

儿歌

器乐(唢呐、竖笛、古琴)

音乐情景剧

民间音乐

湘教版 戏曲说唱

西方音乐

古诗朗诵

创编活动

儿歌

民间音乐

器乐(竖笛、柳琴、古琴、二胡)

戏曲说唱

人音版 西方音乐

流行音乐

读童谣

游戏

从以上两个版本教材内容和曲目的归类来看,人音版教材的器乐作品较为丰富,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中也渗入了流行音乐作品。湘教版教材单元容量较少,但曲目分类比较丰富,注重学生创编与实践,更是在教材中加入了音乐情景剧。

四、两个版本教材呈现方式比较

《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用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要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音响材料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选曲”。两个版本教材封面的设计中都呈现出了新课标和新课改的意图。经过观察比较,人音版运用全版彩页印刷并使用了大量色彩鲜明、生动多样的精美图片和动画。湘教版用了不同少数民族儿童歌舞或演奏器乐的图片作为封面设计,每课中也穿插了相对应的少数民族儿童进行歌舞表演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风俗和地域文化。

五、两个版本教材不足之处

逻辑性不强。人音版和湘教版教科书分别是按照单元主题和课时的形式来编排教学内容的,人音版在每个主题中都囊括了演唱、欣赏、音乐文化等方面。这种新颖的编写方式,让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式学习的情况。然而过于突出主题便会导致每个单元之间知识与技能相对减弱,教学达不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效果。器乐教学和乐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不够彻底和全面,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计划也就无法顺利完成。例如教材中第二册第七课的《巧巧手》,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渗入在四首音乐作品当中,不难看出这一单元的知识量过大且偏难,小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点和要求完全掌握。而人教版在每课时与教材的每册中也缺乏逻辑性。教材中每课时的容量较少,使前一次的课时很难为后面的知识内容服务。如在第一册“狮王”一课中,教材设计了聆听《彼得与狼》选段和《动物狂欢节》选段《狮王》,这些曲子只有单纯的旋律,学生很难听懂。

六、结语

乐教材决定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对音乐教材的探究是一项长期而久远的工作,教材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紧随时代的脚步,才不会被淘汰。当然,要实施好新教材以及提高新教材的可行性,我们就要把教师、学生与教材三方面的关系设定为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不断地增强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加强师资培训,小学音乐教材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注释:

①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可恨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庄钟春晓.我国新课程标准音乐教材(七至九年级)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任姗.三版小学音乐新教材的比较研究——以人音、人教和湘艺版小学低学段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安娜.义务教育阶段冀版、湘版、人教版音乐教材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篇5: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教案——李叙林

7、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8、讨论: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演唱这首歌曲?哪些地方应该唱得弱一些,哪些地方应该唱得强一些?

9、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提示:评价要说出为什么?)

10、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三线跳拐子

1、打开音乐书P39,生观看三条线上标记好mi、sol、la三个唱名的位置。(要求:学生边唱边用手指在三条线上跳舞,感受三个音在线、间的位置。)

2、学生边唱边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三个音的位置。

3、师弹琴唱唱名,边唱边用柯尔文手势表现出来。

4、生轻声随教师唱歌谱的唱名。

四、复习巩固

1、分小组为歌曲加入打击乐。

2、分组表演,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提示:评价要有针对性,要说出为什么?)

五、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师:除了节奏乐器,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导入欣赏)

1、完整地聆听全曲。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要做什么?

2、简介:波尔卡舞是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提示:在复听时注意为乐曲设计动作,相同的音调用相同的动作表示,用动作划分段落。)

3、再听乐曲,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下来。(提示:相同的音乐应该怎样表示。)

4、生小结这首乐曲的三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教案——李叙林

清时期以至现代箫的前身。为区别横吹之笛,明代将竖吹之篴称为箫。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六个按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两个,用以调音,其下开助音孔两个,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飘穗。不设膜孔。常见的箫有紫竹洞箫、九节箫和黑漆九节箫。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在下端镶骨圈;黑漆九节箫,管身外涂黑漆。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多用于地方戏曲伴奏。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善于表现乐句悠长、细腻、典雅的乐曲。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琴箫合奏也是常见的演奏形式之一。

2、欣赏箫独奏曲。

3、师:箫是人们极喜欢的乐器之一,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听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箫》。

三、演唱歌曲《箫》

1、完整聆听歌曲,随着歌声轻轻拍手,感受节拍、旋律。(提示:歌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听录音范唱。

3、学生随CAI课件轻声哼唱。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在多媒体的伴奏下有感情地唱歌。

6、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创编与活动

1、看课本P43,随琴唱一唱所出示的唱名。

2、分组用这几个音来创编旋律。

a、各组的创编由教师一一弹奏出来,全体学生共同演唱。b、请同学们为箫写一首小曲子,然后请各组来表演。

五、聆听《青蛙音乐会》

1、静静地聆听全曲。(提示: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2、再听音乐。(提示:说一说音乐有什么变化?请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简短地叙述你听到的音乐会。)

3、复听音乐,跟着哼唱你喜欢的旋律,背唱一两句给同学听。(提示: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参与到青蛙音乐会中。启发学生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学青蛙叫】加入到乐曲中,还要保持音乐的完整。)

456590011.doc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教案——李叙林

篇6: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

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聆听《大海摇篮》

2、聆听《海上风暴》

3、表演《海》

4、表演《云》

二、教学总目标:、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3、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4、能发挥想像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三、教材分析:

歌曲《大海摇篮》

《大海摇篮》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少儿歌曲。较有规律的节奏似平静的大海般摇荡,配以抒情性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歌唱了少年儿童心中美丽的大海。

2管弦乐《海上风暴》

《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剧情为:乡村破落子弟培尔·金特生性粗野又耽于幻想。其行径为众人所不齿,惟有少女索尔维格对他另眼相看,并产生了爱情。在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时,他拐走了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荒芜的深山里,第二天就抛弃了她,独自在山中游荡。后无意闯入山妖的洞窟,因又爱上了山妖的女儿,遭众妖凌辱与折磨,几致丧命,幸而传来黎明的钟声,妖魔星散而去,培尔才死里逃生。但培尔不能安分度日,旋又去森林冒险。奥萨终日盼儿归来,积思成疾。在她弥留之际,培尔赶回家中,奥萨听着儿子漫无边际的海外奇谈,溘然长逝。失去母亲的培尔冒险出海去寻觅富贵。几经磨难后,培尔想起了自己忠实的爱人和自己的家乡,而且从现实中猛省过来: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和同乡。最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爱人的怀抱里。而《海上风暴》是第二组曲的第3曲。描写培尔在美洲淘金成为百万富翁后乘船回国,在海上遇到风暴袭击时的情景。

3《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赞美海的抒情诗、海的赞美歌。由于节奏的疏松、旋律显得宽广,有着海的气势,又因旋律多为级进式的起伏,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浪相逐远去的海面。

4.歌曲《云》

《云》是一首热情的儿童歌曲。歌曲的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的大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孩子们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愿大自然忠实地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

四、学情分析

本的歌曲和大海有关系,同学们见过海得不多,多数是从电视上,画报上见过,教师可以给学生方有关海的影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指点。

时安排:二时

第一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大海摇篮》

2、学唱歌曲《海》

3、表演歌曲《海》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学习:、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2、学唱歌曲《云》

3、表演歌曲《云》

教学目标:、欣赏乐曲《海上风暴》,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利用制造声响与音乐综合模仿大海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云》,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体验歌曲舒展平稳的节奏、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的旋律。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云》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增强综合创编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

二、新学习:、欣赏乐曲《海上风暴》)简单谈谈大海变化无常的习性。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线段图)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与乐曲一起综合成为一个生动的大海。

2、教师范唱歌曲《云》;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云》,要求自创动作体验进行“蓝天、白云、大海)的联想。并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篇7: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

单元教学内容:

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堆雪人》聆听《乘雪橇》《迎来春色换人间》 单元教材分析:

《雪花带来冬的梦》是一首带有生物科普知识的儿童歌曲,它告诉孩子们,冬天,“小青蛙”、“小甲虫”、“小刺猬”、“小狗熊”是在睡眠中度过寒冬的,等到春天“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歌词拟人化、曲调平稳而带有叙事性。

《乘雪橇》是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其实这首曲子不是圣诞节写的,创作的当时正式七月,他只是对冬天的一种幻想,后来有人为曲子填上了词就成了一首圣诞歌曲。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在铃铛、马蹄、马鞭、马儿嘶叫等音乐的衬托下,绘声绘色的描绘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奔腾的高兴的心情。乐曲是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四次,每次都要反复一遍。最后,音的力度不断减弱,仿佛是人们欢声笑语向远方奔去。

《堆雪人》这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这首童声合唱歌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富有特性的节奏,为我们展示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玩耍的动人画面,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歌曲为F大调,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两段体。第一部分有四个乐句,旋律采用模进的手法和富有推动力的节奏,配以“北风吹口哨”、“雪花把舞跳”,把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二部分是一个具有乐段性质的独立乐句,旋律、节奏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孩子们自豪、欢乐的心情。句末再现了有特性的节奏型,使歌曲前后呼应,既有对比,又有统一。

《迎来春色换人间》又名《打虎上山》,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主要唱段。用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用了京剧的多种板式,抒发了杨子荣乔装打扮,深入匪穴,消灭土匪的壮志豪情。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自然的声音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初步感受合唱。教学准备:多媒体、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第二课时 聆听《乘雪橇》 第三课时 演唱《堆雪人》

第四课时 聆听《迎来春色换人间》 第一课时

课 型:新授(演唱)

教学内容: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材分析:《雪花带来冬的梦》是一首带有生物科普知识的儿童歌曲,它告诉孩子们,冬天,“小青蛙”、“小甲虫”、“小刺猬”、“小狗熊”是在睡眠中度过寒冬的,等到春天“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歌词拟人化、曲调平稳而带有叙事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歌曲中弱起小节、附点节奏、变化音等运用所营造的效果,并用歌声加以表达。同时了解其中渗透的冬眠知识。

2、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中表现出对小动物的亲切和关怀;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技能目标:能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并用不同的演唱方式、音乐要素分别表现出歌曲中不同乐段的情绪、意境。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学难点:

1、唱好歌曲中的变化音#2和弱起小节。

2、能用不同的演唱方式、音乐要素分别表现出歌曲中两个乐段的情绪、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谈话:

冬天到了,在寒冷的冬天里你会想到些什么呢?(雪、雪花等)下面让老师带着你们去领略一下冬天的美丽景色!

2、课件出示:冬天美丽的景色!(背景音乐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3、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雪花、小青蛙、小甲虫、睡吧„„)

4、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冬眠)冬天到了,有许多动物们因为在寒冷的冬天里不到食物就需要冬眠来保护自己,到第二年春天春暖花开时才会醒来。

5、让我们来扮演小雪花来告诉动物们冬天来了。(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

6、课件出示:告诉小青蛙,告诉小甲虫,告诉小刺猬„„(师伴奏,生练习2-3次)。

7、师生分角色唱全曲:老师来当雪姑娘唱第一句,你们来当小雪花唱长2、3两句,最后一句又由老师唱。

8、同学们的歌声真美,让我们这些小雪花们跟着音乐飘起来。(跟着录音轻声哼唱,做动作。)

9、让我们来找找唱的还不够好的句子,大家一起来试一试解决。(练习解决难点)

10、跟着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全曲1-2次。

三、歌曲处理:

1、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唱这首歌的呢?它表达了你怎样的心情?

2、如果老师想请你们来当小的动物的爸爸妈妈来哄一哄他们的宝宝睡觉,你觉得我们又该这样来演唱这首歌呢?(慢、柔、美„„)

3、让我们来试一试。

4、冬天到了,小动物们冬眠了,我们同学想在这个冬天里干些什么呢?

(„„)下面老师要为大家带来一首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黄自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听全曲一次)

5、在这首歌里你听到了什么?(师小结: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孩子们在冬天里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美好时光的情景!)

6、让我们学习歌曲中孩子们不畏严寒、积极向上、勤奋读书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内容:聆听《乘雪橇》

教材分析:《乘雪橇》是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其实这首曲子不是圣诞节写的,创作的当时正式七月,他只是对冬天的一种幻想,后来有人为曲子填上了词就成了一首圣诞歌曲。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在铃铛、马蹄、马鞭、马儿嘶叫等音乐的衬托下,绘声绘色的描绘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奔腾的高兴的心情。乐曲是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四次,每次都要反复一遍。最后,音的力度不断减弱,仿佛是人们欢声笑语向远方奔去。

教学目标:能听辨出《乘雪橇》的主题,听出次数变化并用人生模拟、动作、乐器等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能听辨出《乘雪橇》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听出主题次数变化并用人生模拟、动作、乐器等表现音乐。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师生问好

2、组织教学

二、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可以放视频)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三、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演唱)

教学内容:演唱《堆雪人》聆听《迎来春色换人间》 教材分析:

《堆雪人》这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这首童声合唱歌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富有特性的节奏,为我们展示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玩耍的动人画面,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歌曲为F大调,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两段体。第一部分有四个乐句,旋律采用模进的手法和富有推动力的节奏,配以“北风吹口哨”、“雪花把舞跳”,把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二部分是一个具有乐段性质的独立乐句,旋律、节奏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孩子们自豪、欢乐的心情。句末再现了有特性的节奏型,使歌曲前后呼应,既有对比,又有统一。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学习歌曲时采用多次聆听,教唱法,进行模唱,就能够学会歌曲,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准确的拍出拍子的强、弱、次强、弱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堆雪人》,能用活泼欢快、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唱,乐曲欣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及引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X X X X X | 0 X X X X X | X X.X X -|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歌曲聆听法、节奏打击法教唱法、欣赏法。

学习方法:有聆听法、模唱法、打击法 欣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孩子们请闭上你的大眼睛仔细聆听,感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下雪了》)。学生:自由回答(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

3、每个人的心情不同,想象力也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请大家再次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再次感受,好吗?(再次聆听歌曲。)

4、教师:孩子们太棒了,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下雪时的安静、洁白与淡雅,他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的好美呀!

小雪花飘飘洒洒的来到人间,给大地、田野和树林都穿上了厚厚的银妆。看着这么美的雪景,你想干些什么呀?用动作,语言表现出来。X X X X X | 0 X X X X X| X X X X -| 我想打雪仗| 我想 堆 雪人| 我想 滑 雪—| 的节奏演唱。((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空间,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提前处理难点).第二部分、新授歌曲:(采用多媒体演示)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堆雪人》这一课(出示课题)

2、首先,带着问题1聆听:让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怎样?

《(聆听)堆雪人》。

3、然后带着问题2再次聆听:

歌曲里面可爱的孩子在干什么?

4、然后带着问题3再次聆听:

大家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曲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合唱)

5、这么好听的歌曲大家想唱一唱吗 ?

好,听老师先来唱一下这首歌曲第一段。(教师范唱)。

同学们,你们跟着琴能来唱一下吧!(这个环节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 很简单,因为前面聆听了很多遍,所以对这首歌曲有所熟悉。我就会对同学提出一些表扬演唱的真不错。

1、师:我们怎样把歌声唱好听呀?讨论:注意唱好衬词“啦”。你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加上衬词?学生讨论。

2、接着 :在唱好第一段歌词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第二段歌词,首先跟录音范唱演唱第一段歌词,然后欣赏第二段歌词,请学生找一找第二段和第一段旋律不同的地方。

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开心的、快乐的、、、、、、)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用最美的声音来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吧!第三部分:艺术拓展:

两段学习完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一些巩固学习:

例如:指导学生用分组演唱、男女轮流唱、合唱、创造性表演、舞蹈、伴奏、加衬词演唱等形式。第四部分:完美节课

小雪花有六个花瓣,晶莹剔透,把世界装扮的美丽又奇妙。风霜,雨雪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事物,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环境,虽然下雪天很冷,但是,我们要不畏严寒,乐观向上。这样才是我们跨世纪的新一代。

让我们怀着对雪花的憧憬,对雪天的期待,唱起好听的歌曲结束我们今天的这节课.--------唱着歌曲走出教室吧下课。

第四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内容:欣赏《迎来春色换人间》

教材分析:《迎来春色换人间》又名《打虎上山》,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主要唱段。用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用了京剧的多种板式,抒发了杨子荣乔装打扮,深入匪穴,消灭土匪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聆听《迎来春色换人间》感受京剧的特色,体验曲子里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感受京剧的特色,并能哼唱一两句。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堆雪人》

3、师小结

二、聆听《迎来春色换人间》

1.聆听《智取威虎山》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一遍),说一说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歌曲?

2.复听音乐《迎来春色换人间》(一遍),跟随音乐讲解音乐所要表现的剧情和唱段背景。(引子部分表现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在紧密的节奏伴奏下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莽莽雪原的情景,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杨子荣在乐队伴奏下逐渐表现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最后为西皮快板,音乐转为急速,气愤热烈紧张,具有强烈战斗性,生动有力的表现出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英雄气概。3.再次聆听,把刚才分析的内容带入歌曲,哼唱主旋律。4.再次聆听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一件什么事?

上一篇:三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期末测试题下一篇:青志工作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