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库案例与应用

2024-04-17

网络数据库案例与应用(通用6篇)

篇1:网络数据库案例与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针对我院开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进行教学和实验平台的升级,其次详细阐述了综合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的整个流程,提高了实践能力,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472(2016)-06-56-03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art of Databas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the paper proposes to upgrade th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platform in the first place,and then elaborates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Through the cases,students can not only fully diges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but grasp the overall process of databa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s well.Therefore,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make their study serve the practical purpose.Keywords: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database;practical teaching;case teaching

引言(Introduction)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五学期,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多门课程的先修课,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1]。可是根据笔者多次讲授本课程的经验,发现此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针对我院开设本课程的情况,目前教学和实验室使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为SQL Server 2000绿色版,这个版本的软件优点是基于Windows XP的一款精简免安装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是它与Windows XP以上的高版本操作系统不兼容导致学生在个人电脑中总是出现安装问题,或者是某些功能模块无法使用,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急需在教学中使用高版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本课程一共56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8,还有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在理论教学中使用的都是针对知识点的零碎的案例,学生只是片面的掌握了知识点的应用,无法将这些知识碎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一门课程的综合实践过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在此环节发现学生力不从心,项目实践的能力弱;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重前台开发,弱后台的数据库的设计(仍然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实践教学改革方案(Reform plan of practical teaching)

(1)解决软件平台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在教学中升级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更换为较高版本的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2008允许使用Microsoft.NET和Visual Studio开发的自定义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通过Microsoft BizTalk Server进行的业务流程中使用数据,是一款功能强大全面的SQL Server版本。这样也不存在和操作系统不兼容的问题,扫除了实践学习的客观障碍。

(2)应用实践教学案例。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综合的完整的案例,使用的案例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融合到案例中,并且要难易适中,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能够体现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实践教学案例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例,将此案例贯穿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结构设计

现要完成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管理员能够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和学生选课信息及成绩的查询和统计。学生只可以修改个人信息,查看个人成绩。该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该系统涉及的实体型有学生、课程和系,一个学生可以选若干门课程,一门课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因此学生和课程的联系为多对多m:n;系和学生的联系为一对多1:m。考虑到该系统有学生和管理员两种用户,需要用户实体。E-R图2表达了该系统的概念模型。

3.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模式设计

在上一步E-R图的基础上,根据概念模型到逻辑结构转换的规则,可以得到对应的逻辑模型,其中带下划线的属性为主键。并且根据关系模式规范化理论,分析关系中的函数依赖,确定关系模式满足的范式,若存在数据更新异常,则需要进行模式分解。

①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属系)

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属系)满足BCNF

②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先行课)

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先行课)满足BCNF

③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学号,课程号)成绩满足BCNF

④系(系号,系名,系主任)

系号(系名,系主任)满足BCNF

⑤用户(用户名,用户类型,密码)

经分析,上述关系模式中各个关系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和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均已达到BCNF,实现了比较彻底的信息分离。在操作数据时,不存在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和数据冗余。

(2)外模式设计

考虑到成绩查询中需要得到以下信息(学生姓名、课程名和成绩),在此阶段还需要定义数据库的外模式,即将这些信息存放到视图中供用户查看。以下SQL语句为创建学生成绩视图:

Create view student_grade as

Select 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course.cno=sc.cno

3.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在逻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设计,表1到表5分别列出各关系包含的属性名、数据类型和完整性约束。

3.5 系统实现

本系统前台使用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管理,采用C#进行编程,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学生用户

个人信息修改,个人选课,以及成绩查询。

(2)管理员用户

学生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各字段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课程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课程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系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系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成绩查询和统计(按照课程名统计各分数段的情况),成绩导出。实践教学案例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案例设计好之后,教师不能直接将内容顺序灌输,还需分阶段实施。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课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演示案例―学生实践―点评”的模式进行案例推行。

(1)由老师说明课题来源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并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教师对学生需求文档进行审阅,并及时反馈。

(3)根据需求结果,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设计,此时教师可以以系统核心模块为例进行演示,将案例中融会的知识点讲透,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

(4)学生根据老师的案例演示,完成其余的模块。

(5)学生之间交流实践心得,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在案例推行中,本着师生互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对学生每一步实践的结果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实现教学相长[3]。

结论(Conclusion)

课程设计实践周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为例,可以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各章的知识点贯穿到后台数据库设计实现的流程中,具体对应关系如表6所示: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综合案例,学生不仅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碎片有效的整合成一个知识网络运用于实际的项目中。经调研,在实践环节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综合性案例的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并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涂文婕,陈芳信.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4):310-312.[2] 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1(5):48-50.[3] 梁君霞.《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8):115-116.作者简介:

侯欢欢(1985-),女,硕士,讲师.研究领域:计算机应用.

篇2:网络数据库案例与应用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分支,是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几乎所有应用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它担负着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及维护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得到发展。网络教学以其资源丰富、共享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数据库及应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及应用课程通常采用“教师讲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此教学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在讲授举例时,是根据所讲的内容来举一些例子,例子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且零乱,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灵活地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②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教学中虽然引入了计算机网络,但主要是用于演示型的辅助教学。

③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此模式下,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数据库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此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是以真实的项目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将项目中的典型性工作任务提取出来,将工作任务合理有序化后,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分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将理论知识分散到项目的任务中。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项目展开,以任务为驱动,逐级深化,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体系。学生的知识学习紧扣任务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实施

1.项目的选择。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一个自选数据库项目作为教学项目。一个用于教师示范讲解,即示范项目,另一个用于学生实训操作,即实训项目,第三个用于学生实习训练,即实战项目。在选取项目时,主要从这样二个方面考虑:一是所选择的项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探索空间。二是所选的项目要以学生为本,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收,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

2.任务的设计。本课程将项目分成4个学习情境,即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标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的。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达到教学目标。

(2)贴近实际生活。任务的设计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兴趣,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3)精心设计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留有探索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强调综合性。任务的编排不能仅限于某个知识点,要具有综合性,便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主要知识点要在不同的任务中多次反复出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3.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实行“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方针,既注意基础理论的讲解,以给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重点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来合理选取、组织教学内容。

4.教学的组织。本课程所有的教学都安排在一体化实训室进行,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课程内容的安排围绕项目中任务的完成而展开。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实施的是示范项目,这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的项目;实训项目安排在示范项目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同步实施;实战项目安排在前二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前台实现语言相结合进行实施。具体进行教学组织时,每个任务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知识小结-拓展思考六步教学法进行实施。

示范项目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教师将所要讲解的知识融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完成过程就是工作过程,也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

实训项目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进行的,实训项目的知识点与示范项目基本对应,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对不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实战项目主要是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前台语言课程进行整合学习的一个项目(如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整合),具体的项目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所有的项目规划及工作任务的划分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实战项目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三结合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个数据库项目因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示范项目,主要采用“三结合”教学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观摩思考,边动手实践——教、学、做一体,学习的过程即是实践的过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实训项目,主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通过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引导文,并采用教师辅导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战项目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数据库开发项目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助、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6.网络平台的利用。教学中,除了可以利用学院图书馆的书籍与资料作为扩充性资料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学服务。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师进行任务布置、演示;组织分组讨论;学生提交完成的任务等,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使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图、文、声、像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使用网络通信工具。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信工具,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4)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建立一个本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库,它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课程视频动画、疑难问题查询、案例库、试题库和网络课程资料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7.教学评价。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技术知识评价和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知识方面成绩占30%,成绩来自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技能方面成绩占50%,成绩来自学生平时的上机操作考核和完成实训、实战项目的质量,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占20%,成绩来自实训和实战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数据库设计应用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数据库教学,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为导向,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驱动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网络数据库案例与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五学期,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多门课程的先修课,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1]。可是根据笔者多次讲授本课程的经验,发现此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针对我院开设本课程的情况,目前教学和实验室使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为SQL Server 2000绿色版,这个版本的软件优点是基于Windows XP的一款精简免安装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是它与Windows XP以上的高版本操作系统不兼容导致学生在个人电脑中总是出现安装问题,或者是某些功能模块无法使用,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急需在教学中使用高版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本课程一共56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8,还有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在理论教学中使用的都是针对知识点的零碎的案例,学生只是片面的掌握了知识点的应用,无法将这些知识碎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一门课程的综合实践过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在此环节发现学生力不从心,项目实践的能力弱;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重前台开发,弱后台的数据库的设计(仍然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2实践教学改革方案(Reform plan of practical teaching)

(1)解决软件平台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在教学中升级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更换为较高版本的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2008允许使用Microsoft.NET和Visual Studio开发的自定义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通过Microsoft Biz Talk Server进行的业务流程中使用数据,是一款功能强大全面的SQL Server版本。这样也不存在和操作系统不兼容的问题,扫除了实践学习的客观障碍。

(2)应用实践教学案例。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综合的完整的案例,使用的案例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融合到案例中,并且要难易适中,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能够体现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

3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实践教学案例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例,将此案例贯穿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

3.1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结构设计

现要完成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管理员能够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和学生选课信息及成绩的查询和统计。学生只可以修改个人信息,查看个人成绩。该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该系统涉及的实体型有学生、课程和系,一个学生可以选若干门课程,一门课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因此学生和课程的联系为多对多m:n;系和学生的联系为一对多1:m。考虑到该系统有学生和管理员两种用户,需要用户实体。E-R图2表达了该系统的概念模型。

3.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模式设计

在上一步E-R图的基础上,根据概念模型到逻辑结构转换的规则,可以得到对应的逻辑模型,其中带下划线的属性为主键。并且根据关系模式规范化理论,分析关系中的函数依赖,确定关系模式满足的范式,若存在数据更新异常,则需要进行模式分解。

经分析,上述关系模式中各个关系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和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均已达到BCNF,实现了比较彻底的信息分离。在操作数据时,不存在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和数据冗余。

(2)外模式设计

考虑到成绩查询中需要得到以下信息(学生姓名、课程名和成绩),在此阶段还需要定义数据库的外模式,即将这些信息存放到视图中供用户查看。以下SQL语句为创建学生成绩视图:

Create view student_grade as

Select 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course.cno=sc.cno

3.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在逻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设计,表1到表5分别列出各关系包含的属性名、数据类型和完整性约束。

3.5系统实现

本系统前台使用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管理,采用C#进行编程,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学生用户

个人信息修改,个人选课,以及成绩查询。

(2)管理员用户

学生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各字段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课程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课程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系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系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成绩查询和统计(按照课程名统计各分数段的情况),成绩导出。

4实践教学案例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案例设计好之后,教师不能直接将内容顺序灌输,还需分阶段实施。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课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演示案例—学生实践—点评”的模式进行案例推行。

(1)由老师说明课题来源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并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教师对学生需求文档进行审阅,并及时反馈。

(3)根据需求结果,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设计,此时教师可以以系统核心模块为例进行演示,将案例中融会的知识点讲透,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

(4)学生根据老师的案例演示,完成其余的模块。

(5)学生之间交流实践心得,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在案例推行中,本着师生互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对学生每一步实践的结果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实现教学相长[3]。

5结论(Conclusion)

课程设计实践周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为例,可以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各章的知识点贯穿到后台数据库设计实现的流程中,具体对应关系如表6所示: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综合案例,学生不仅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碎片有效的整合成一个知识网络运用于实际的项目中。经调研,在实践环节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综合性案例的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并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摘要:针对我院开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进行教学和实验平台的升级,其次详细阐述了综合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的整个流程,提高了实践能力,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涂文婕,陈芳信.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4):310-312.

[2]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1(5):48-50.

篇4:网络数据库案例与应用

云南省劳动保障系统全省信息化数据网络总的指导思想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城市建网、网络互联、分级使用、分步实施"。即:自上而下统一规划,城市网以社会保障和劳动力供求信息为核心,逐步实施失业保险和职业培训等其他功能。在全省统一标准和初步建成城市网的基础上,实现省会与各地市的网络互联,完善省干二级广域网和各级数据中心局域网,最终建成四通八达、业务顺畅的云南劳动保障系统全省信息化数据通信网络。

系统结构建设分析

云南省劳动保障骨干广域网是用于承载从省中心到各级地市、区县、乡镇社区等劳动保障机构劳动保障系统业务信息的上下传递,全面保障劳动保障各项业务的畅通。省骨干广域网主要联接国家劳动保障部中央节点和云南各地市节点,实现了劳动保障部所要求的劳动保障各业务应用系统要共用部-省-市广域主干网,避免网络的重复建设。

云南省广域主干网主要进行省和地市间的信息交换。具体来说,全省劳动保障数据骨干广域网分为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网络。本次网络将在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设立省级网络骨干节点,上联国家劳动保障部网络中心,下联各城市劳动保障网络和省同级业务经办机构;城市级骨干节点联接市内及所属区县的就业经办机构、街道(乡镇)、社区经办网点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

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建网规划,规定各省劳动保障系统的数据中心网络建在省级和市级,县不设数据中心。本次云南劳动保障系统全省信息化数据网络数据中心的建设,只考虑省会即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数据中心,各地市数据中心的建设在后期工程中完成。

全省骨干广域网的建设

根据本次项目规划,云南金保工程省网网络结构采用星型组网方式,以省劳动保障信息中心作为网络核心,分别通过SDH 2M连接各地市劳动保障网络,其网络拓扑图设计如下所示:

云南省劳动保障网络全网采用华为3Com公司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组网,骨干核心节点为云南省劳动保障信息中心的两台高性能路由器quidway NE20-8,他们负责汇聚各地州劳动保障信息中心的数据流量,骨干节点的设备要求具有较高的路由转发性能和较好的VPN支持能力。同时,全省16个地州采用quidway AR46系列多业务路由器,分别通过2M链路与省中心核心节点连接,保障了全网链路的可靠性,并提高了与省信息中心交换数据的带宽。

省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

云南省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分为两个层次部署网络:即核心层和接入层。 网络核心层采用两台华为Quidway S8512万兆路由交换机作为核心设备 ,两台8512通过2*GE千兆高速捆绑并互为冗余备份,同时云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各部门服务器群双链路也连接到S8512; Quidway S5024P交换机则作为接入设备实现千兆或10/100M智能安全到桌面接入,通过2*GE采用双归方式与核心层交换机S8512互联以保证汇聚到骨干的可靠性。全网骨干和接入层设备通过IEEE 802.3ad、IEEE 802.1W/802.1S和VRRP以及OSPF等价多路径负载分担技术等业界标准网络技术保证设备级、骨干链路级和网络路由级的高可靠冗余备份和负载均担。

篇5:网络数据库案例与应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胡南珍

编辑:studa1211

论文关键词:高职 数据库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根据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在网络环境下选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围绕三个数据库项目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使学生在项目数据库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掌握数据库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分支,是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几乎所有应用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它担负着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及维护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得到发展。网络教学以其资源丰富、共享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数据库及应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及应用课程通常采用“教师讲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此教学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在讲授举例时,是根据所讲的内容来举一些例子,例子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且零乱,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灵活地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②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教学中虽然引入了计算机网络,但主要是用于演示型的辅助教学。③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此模式下,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数据库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此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是以真实的项目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将项目中的典型性工作任务提取出来,将工作任务合理有序化后,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分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将理论知识分散到项目的任务中。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项目展开,以任务为驱动,逐级深化,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体系。学生的知识学习紧扣任务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实施

1.项目的选择。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一个自选数据库项目作为教学项目。一个用于教师示范讲解,即示范项目,另一个用于学生实训操作,即实训项目,第三个用于学生实习训练,即实战项目。在选取项目时,主要从这样二个方面考虑:一是所选择的项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探索空间。二是所选的项目要以学生为本,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收,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

2.任务的设计。本课程将项目分成4个学习情境,即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标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的。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达到教学目标。

(2)贴近实际生活。任务的设计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兴趣,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3)精心设计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留有探索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强调综合性。任务的编排不能仅限于某个知识点,要具有综合性,便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主要知识点要在不同的任务中多次反复出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3.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实行“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方针,既注意基础理论的讲解,以给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重点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来合理选取、组织教学内容。

4.教学的组织。本课程所有的教学都安排在一体化实训室进行,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课程内容的安排围绕项目中任务的完成而展开。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实施的是示范项目,这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的项目;实训项目安排在示范项目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同步实施;实战项目安排在前二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前台实现语言相结合进行实施。具体进行教学组织时,每个任务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知识小结-拓展思考六步教学法进行实施。

示范项目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教师将所要讲解的知识融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完成过程就是工作过程,也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

实训项目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进行的,实训项目的知识点与示范项目基本对应,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对不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实战项目主要是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前台语言课程进行整合学习的一个项目(如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整合),具体的项目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所有的项目规划及工作任务的划分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实战项目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三结合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个数据库项目因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示范项目,主要采用“三结合”教学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观摩思考,边动手实践——教、学、做一体,学习的过程即是实践的过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实训项目,主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通过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引导文,并采用教师辅导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战项目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数据库开发项目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助、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6.网络平台的利用。教学中,除了可以利用学院图书馆的书籍与资料作为扩充性资料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学服务。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师进行任务布置、演示;组织分组讨论;学生提交完成的任务等,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使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图、文、声、像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使用网络通信工具。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信工具,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4)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建立一个本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库,它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课程视频动画、疑难问题查询、案例库、试题库和网络课程资料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7.教学评价。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技术知识评价和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知识方面成绩占30%,成绩来自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技能方面成绩占50%,成绩来自学生平时的上机操作考核和完成实训、实战项目的质量,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占20%,成绩来自实训和实战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数据库设计应用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数据库教学,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为导向,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驱动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静.“项目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http:///

[2]裴大容.高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0,(7).http:///

[3]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http://

篇6:网络数据库案例与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综合应用

-------图书管理系统系统一、实验目的:

通过完成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所讲解的内容。

二、实验简述:

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包括图书馆内书籍的信息、学校在校学生的信息以及学生的借阅信息。此系统功能分为面向学生和面向管理员两部分,其中学生可以进行借阅、续借、归还和查询书籍等操作,管理员可以完成书籍和学生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以及学生借阅、续借、归还的确认。

三、实验要求:

完成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用SQL实现数据库的设计,并在SQL Server上调试通过。

四、参考答案:

1、需求分析(1)学生

学生的操作流程如图B.1所示。

登录查询书籍预定书籍续借书籍注销图B.1 学生操作分类表

(2)管理员

管理员可完成书籍和学生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以及对学生借阅、续借、归还的确认,其操作流程如图B.2所示。

登录书籍信息维护学生信息维护借阅图书确认归还图书确认注销图B.2 管理员操作分类表

2、概念模型设计

数据库需要表述的信息有以下几种:(1)图书信息(2)学生信息(3)管理员信息

(4)学生预定图书信息

(5)学生借阅归还图书信息

可以用E/R模型表述该模型的设计,E/R图如图B.3所示。

姓名学号学生预定续借系别书号借阅作者出版社图书书名归还语种出版年管理员编号姓名图B.3 模型的E-R图

3、逻辑设计

通过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化,可以得到如下关系模式:

(1)Book(BookID,Title,Author,Publisher,Pyear,Language)(2)Student(ID,Name,Dept)(3)Assistent(ID,Name)

(4)BBook(BookID,StdID,BDate)(5)RBook(BookID,StdID,RDate)

(6)Lend(StdID,AstID,BookID,LDate)

2(7)Return(StdID,AstID,BookID,RDate)

说明

(1)书号是图书的键码,每本书有惟一的书号,一个学生可同时借阅多本书。一个管理员可处理多个同学的借阅等事宜。

(2)一般情况下,学生、管理员和图书之间的联系为1:1:n,借书关系Lend作为连接关系,其键码为n端实体集的键码,即书号为借书关系的键码。这反映了如果还书时也把当初的借书记录删除,则书号就能惟一识别一个元组。

如果还书时不同时删除借书记录,则意味着同一本书前后可借给不同的学生,于是学生、管理员和图书之间的联系变为m:1:n,这时借书关系的键码为书号和学号的组合。

如果在不删除借书记录的情况下,同一学生再次借同一本书,这时,学生、管理员和图书之间的联系变为m:p:n,于是,借书关系的键码为书号、学号和管理员号的组合。但这里有一个隐含的信息,即同一学生前后两次借同一本书所遇到的管理员不同,而这种不同可能仅仅是“日期”不同。因此,借书日期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分,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属性全集才是借书关系的键码。

总之,借书关系的键码与图书管理模式有关,读者可按照自己的理解确定键码,并编写相应的事务处理流程。其他关系也有类似之处。

(3)要知道图书当前的状态,是在图书馆存放,还是被借阅等,需要在Book的模式中增加对应项用以表示图书当前的状态。比如我们增加State,并且约定取值和状态的对应关系如下:

1)在图书馆中并且没有被预定 2)在图书馆中并且已被除数预定 3)被借出并且没能被预定 4)被借出并且已被预定

4、物理设计

为了提高在表中搜索元组的速度,在实际实现的时候应该基于键码建立索引。下面是各表中建立索引的表项:

Book(BookID)

Student(ID)

5、用SQL实现设计(1)建立Book表 CREATE TABLE Book(BookID

varchar(20)PRIMARY KEY,Title

varchar(50)NOT NULL,Author

varchar(50),Publisher varchar(50),Pyear

char(4),Language char(1)DEFAULT ’c’,State

char(1)DEFAULT ’0’);

(2)建立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3(ID

varchar(6)PRIMARY KEY,Name

varchar(20)NOT NULL,Dept

varchar(20)NOT NULL);

(3)建立Assistent表 CREATE TABLE Assistent(ID

varchar(6)PRIMARY KEY,Name

varchar(20)NOT NULL,);

(4)建立BBook表 CREATE TABLE BBook(BID

varchar(20)NOT NULL,StdID

varchar(6)

NOT NULL,BDate

datetime

NOT NULL, CONSTRAINT FK_BBOOK_BID

FOREIGN KEY(BID)REFERENCES Book(BookID), CONSTRAINT FK_BBOOK_StdID

FOREIGN KEY(StdID)REFERENCES Student(ID));

(5)建立RBook表 CREATE TABLE RBook(BookID

varchar(20)NOT NULL,StdID

varchar(6)NOT NULL,RDate

datetime

NOT NULL, CONSTRAINT FK_RBOOK_BookID

FOREIGN KEY(BookID)REFERENCES Book(BookID), CONSTRAINT FK_RBOOK_StdID

FOREIGN KEY(StdID)REFERENCES Student(ID));

(6)建立Lend表 CREATE TABLE Lend(StdID

varchar(6)NOT NULL,AstID

varchar(6)NOT NULL,BookID

varchar(20)NOT NULL,4 LDate

datetime

NOT NULL, CONSTRAINT FK_LEND_StdID

FOREIGN KEY(StdID)REFERENCES Student(ID), CONSTRAINT FK_LEND_AstID

FOREIGN KEY(AstID)REFERENCES Assistent(ID), CONSTRAINT FK_LEND_BookID

FOREIGN KEY(BookID)REFERENCES Book(BookID));

(7)建立Return表 CREATE TABLE Return(StdID

varchar(6)NOT NULL,AstID

varchar(6)NOT NULL,BookID

varchar(20)NOT NULL,RDate

datetime

NOT NULL, CONSTRAINT FK_RETURN_StdID

FOREIGN KEY(StdID)REFERENCES Student(ID), CONSTRAINT FK_ RETURN _AstID

FOREIGN KEY(AstID)REFERENCES Assistent(ID), CONSTRAINT FK_ RETURN _BookID

FOREIGN KEY(BookID)REFERENCES Book(BookID));

(8)管理员操作 1)增加学生:

INSERT INTO Student(ID, Name, Dept)VALUES(#StdNo, #Name, #Dept);2)删除学生: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ID=#ID);3)修改学生信息:

UPDATE Student SET Name=#Name, Dept=#Dept WHERE(ID=#ID);4)增加书籍:

INSERT INTO Book(BookID, Title, Author, Publisher, Pyear, Language)VALUES(#BookID, #Title, #Author, #Publisher, #Pyear, #Language);5)删除书籍:

DELETE FROM Book WHERE(BookID=#BookID);6)修改书籍信息:

UPDATE Book SET Title=#Title, Author =#Author, Publisher =#Publisher,Pyear =#Pyear, Language =#Language WHERE(BookID=#BookID);7)学生借阅图书: BEGIN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Lend(StdID, AstID, BookID, LDate)VALUES(#StdID, #AstID, #BookID, #LDate);5 UPDATE BOOK SET State=’2’ WHERE BookID=#BookID COMMIT;8)学生归还图书: BEGIN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Return(StdID, AstID, BookID, RDate)VALUES(#StdID, #AstID, #BookID, #RDate);UPDATE BOOK SET State=’0’ WHERE BookID=#BookID COMMIT;(9)学生操作 1)预定图书:

CREATE PROC Book_Book

@BookID varchar(20),@StdID char(6), @BDate datetime AS DECLARE @TransName VARCHAR(20)SELECT @TransName=’Book_Book’ BEGIN TRANSACTION @TransName DECLARE @booked int, @book_state_before char(1), @book_state_after char(1)SELECT @booked=count(*)FROM BBook WHERE BID=@BookID IF @booked>0

ROLLBACK TRANSACTION @TransName ELSE BEGIN

SELECT @book_state_before=state FROM Book WHERE BookID=@BookID IF @book_state_before=’0’

SELECT @book_state_after=’1’ ELSE IF @book_state_before=’2’

SELECT @book_state_after=’3’

UPDATE Book SET state=@book_state_after WHERE BookID=@BookID INSERT INTO BBook(BID,StdID,BDate)VALUES(@BookID,@StdID,@BDate)

COMMIT TRANSACTION @TransName END GO 学生预定图书,假设图书已经被预定了,则不允许继续预定。否则的话应该根据图书是在馆内还是被借出去两种情况,修改图书当前的状态。最后在预定表中插入一条记录。修改记录和插入新记录应该发生或都不发生,所以将这个动作封闭成一个事务,保证这个操作的原子性。2)续借图书:

CREATE PROC Renew_Book

@BookID varchar(20),@StdID char(6), @RDate datetime AS DECLARE @TransName VARCHAR(20)SELECT @TransName=’Renew_Book’ BEGIN TRANSACTION @TransName DECLARE @booked int SELECT @booked=count(*)FROM BBook WHERE BID=@BookID 6 IF @booked=0 INSERT INTO RBook(BID,StdID,BDate)VALUES(@BookID,@StdID,@RDate)

COMMIT TRANSACTION @TransName END GO 学生续借图书,假设图书已经被预定了,则不允许续借。否则,在续借记录中插入一条记录就可以了。把这个动作封装成一个存储过程是为了使用方便明了。

由于这个数据库实际上更加偏重于模型化,而不是一个实际环境中的数据库,所以在实现应用模型的时候还需要对这个数据库的模型作一些修改。

6、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进一步了解什么情况下使用事务。

上一篇: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下一篇:师德师风学习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