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红叶优美散文

2024-05-21

霜降红叶优美散文(精选6篇)

篇1:霜降红叶优美散文

霜降红叶优美散文

霜降时节,深秋到来,红叶依旧。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有天气渐冷,露水已能凝结成白霜的意思。霜降期间,正是秋韵如诗红叶漫,浓淡相宜赏叶时。从红叶里看秋天,给人的不单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心潮的炽热澎湃,一种生命的礼赞。

“我愿我的门前,有棵美丽的枫树,我愿她的红叶,飘满门前的小路。我要把这片片红叶,珍藏在心灵深处。我愿我们,永不衰老,并肩走在这漫漫的小路……”每每脑际荡起《故土》的主题曲,我都禁不住想起故乡霜降时节里如诗如画的美景,想起那满山的红叶……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但在家乡,每年霜降一到,几乎不用特意寻访,到处都会看到满山的`红叶喷薄如炽,迎霜摇曳,尽展风姿。家乡的红叶,虽不如香山红叶那般出名,却也一丛一丛依山而生、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大气磅礴。家乡的红叶,叶片的形状很似柳叶,但比柳叶宽而且长,叶脉特别的清晰分明。它有着细腻的红艳,从叶底慢慢地浸染上去,一点点红遍整个叶面。有的底部刚刚泛红,形成了碧中透红的叶片;有的红到了叶柄,只剩下淡淡的一丝绿意,那真是美到了极至。沿着林间的弯曲小径,穿行于红叶丛中,被阳光映射得熠熠闪光的红叶,伸出它那或圆滑的、或尖细的、或尖角分明的叶片,如同少女的纤纤玉手一般,在我们头上、身上轻轻地抚摸、嬉戏。蓦然回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幅绚丽的秋色图画已在我心中定格珍藏。

每到霜降时节,劳作大半天的人们都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上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那时,人们只知道柿子甜美且能充饥裹腹,谁都没有在意它装扮了故乡缤纷绚烂的深秋。攀在树上,柿树摇动,红叶漫舞天空;跳下树来,脚便踏在一层厚厚的红地毯上。片片叶子,如花,似梦,通体透红,光泽耀人,与红红的柿子交相辉映,好一幅深秋的田园风景图!“红叶总与情相连,片片红叶总关情”,正是这家乡的红叶,不知给了人们多少淳朴和美好的情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中的红叶,不仅仅是落叶飘飞,也不仅仅是秋雁伤感,更多的是向我们昭示了那风采和傲骨的精神……

篇2:霜降红叶优美散文

风,忽冷忽热地告诉她,那个冷酷的汉子,正在为她赶织一件洁白的婚纱。

几只耐不住寂寞,寒冷的小鸟,追着风的速度,带走了整座山的声音。

日子一天天瘦了下来。秋天,渐渐老了。

你默默地披着寒冷的风衣,暖着晶莹的露珠,为一场盛大的婚礼,酿造红艳艳的精神大美。

终于,那个冷酷的汉子,揣着冷月星光,借一场大风,推开霜降的冷门,把洁白的婚纱,轻轻地披在你身上。

冷,是最纯的烈酒。冷,能激昂热烈的血。冷,需要一场大火。

你燃烧,燃烧我爱情的红,相思的红,烧心的红,暖梦的红。

我饮下你这杯烫心的酒,用火一般的身体,迎接冬天所有的寒冷……

篇3:霜降红叶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传递正能量的优美散文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到田野去散步,一路上高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乐融融。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我”的妻子背上年幼的儿子。就是这么一次平常的散步,谱就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短文不仅熔铸了浓浓的亲情,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要求,传递了正能量。文中几处叙述和描写感人至深,并且饱含哲理。

《散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生命延续的道理,而且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内容。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散步》的深刻意义还不仅于此。儒家经典《四书·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先贤将这段话概括为“修齐治平”四字。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修身齐家”的榜样。他是一家的核心,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由于有他,这个家才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小儿天真可爱,全家其乐融融。如果全社会人人都像他一样,何愁不国家大治,天下太平?

《散步》也是一篇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这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文章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踏青,必然要对初春田野的景色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章对颇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的描写仅有寥寥几笔:“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着重的只是“随意铺着”的“新绿”和水田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并由此引发哲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确,生命是顽强的,但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周而复始,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所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生命却不能长生不老,也不能返老还童,所以作者将笔墨更多的用在生命的新老传承上。关于景物,作者还通过“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过同样精炼的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分明就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明媚的春景愉悦着母亲,儿子的孝心温暖着母亲,无边的春色弥漫在祖孙三代的心中……。

篇5:满山红叶似彩霞优美散文

写下这个题目,源于幼时看过的一部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片中的内容记不清了,唯独记住了这首插曲的名字,记得一个女子坐在秋天草地上,深情唱歌的情形。

秋天里浪漫诗意的植物,我以为,芦苇和红叶是代表,它们其姿其态,皆可入诗入画。而两者中,飘逸的芦苇,未免素淡萧瑟了些,像个清瘦迷离的佳人,让人的心情也跟着沾上一丝抒情的隐忧。只有红叶,簇簇如火似焰,金风吹过,它恣意泼洒开来,是漫山遍野的红,一种绚丽的大手笔,在秋天这个背景上,要涂,就涂它个酣畅淋漓的生命色。

这种生命色,是晚霞的血液,一滴滴渗入叶脉,浸润出滋润明亮的色彩,刻进秋天的印记里,如同经历一场铭心的爱。是的,秋天,适合去爱,适合用红叶般的热情投入一场爱恋。

大雁南飞,层林尽染,又是一年红叶似火,一枚红叶,从唐宣宗年间慢慢飘来。她倚在宫内枫树下,看红叶流丹,光洁的脸庞带着伤感。秋风吹落红叶,她拾起端详,多像一枚小巧的书签,散着青涩的幽香。于是,她含泪写下“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红叶在奔流的溪水里,载着她的.爱情,流出宫廷,被墙外一青衫士子拾起。几年后,她发现洞房花烛的郎君,竟是那位拾红叶的士子!他们惊喜交加,感谢上苍的眷顾,红叶,缔结了他们一生的缘。

红叶题诗见证了一段美好姻缘,而民国才女石评梅的爱情故事里,有红叶点缀,却是那样凄婉哀伤。高君宇爱恋了她好久,终于鼓起勇气,寄来心形红叶,题着: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清冷幽凄的石评梅尽管深爱着他,却拒绝了这种深情,认为“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高君宇突然病逝,她满腔悲悔,握着红叶,把剩下的泪流到他的坟头,不久生命也终结。让人唏嘘不已,鲜红的叶儿,片片似血,一直在他们悲怆的恋歌里飘零着。

而民间的爱情虽朴素些,却不乏纯真的美好,就如电影中所唱“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红叶彩霞千般好,怎比阿妹在山涯……”那样地直白纯净,阿哥阿妹,手捧红叶,彼此把双方珍藏在心窝,年年萌发的红枫,照见两颗跳动的火红的心。普通人的爱情,没有大波大澜,没有悲凄断肠,却有执手相牵的温暖。

“晓来谁染枫林醉”、“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红叶与红豆一样,呈现着古典的情感美,无限深情与缠绵。它或者与荻花,与渔火,与暮帆,演绎清幽的离愁美,定格在诗书中,让人反复品味。

我更欣赏红叶的另一层面,晚秋的红叶,喻示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它经秋霜所染,秋风磨砺,红遍山野,丹映长空,沉淀了更深沉的美。在它深红的映衬下,盈绿的春草,顿显浅幼稚嫩,二月春花,也远不及枫红的静美。我犹喜“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的意境,是云卷云舒,闲散怡然的生活态度。是啊,岁月这本书翻到了秋天,与之相配的,该是红叶青山、枫林晚亭的气象,一种开阔的心胸与历练。人生的秋天里,要的,就是这种淡然沉静的大气之美。

篇6: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

(第一首)

你,轻抚秋风、接吻秋雨、热恋秋霜,将秋天的诗情点燃。

你,翻飞的叶片,深浅不一的红润,给人一种诗意的遐想。

浅红的透着风韵,深红的魅力四射,紫红的格调高雅。

秋天不到,红叶不红;

风霜不染,红叶不透。

世人都爱红叶,但饱经风霜的红叶,沧桑而又火热的言词,不是世人都能读懂。

只有饮过秋霜的诗人眸子里,折射出知音的泪水。

一枚红叶一枚真心,一片红叶一片痴情。

情寄红叶。【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

古往今来,有红叶题诗,有温寄思念,有火热的爱情,有缤纷的事业,有如荼的生命......

小小的红叶,你不但凝聚了博大的思想,也演绎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来到北京,有未了的红叶情结。

望着黄栌树上残挂着的黄叶,心中不由地问:

这是那个,“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香山吗?

伫立在森玉笏峰小亭旁,突然有一阵凉风从心底吹过,瞬间仅有的热望也化作委屈、落寞和惆怅。

红叶辞树并非无情,季节的轮回是红叶的无奈。

岁月绝尘而去,才是真正的无情。

弹指一挥间,那个策马扬鞭的少年,在风雨的路上,已经苍老了容颜。

昔日的天真浪漫可待追忆,昔日伤痛却不再敢触摸。【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

而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的眼睛中嵌着你。

北方以北的香山。

香炉峰云雾缭绕,犹如仙境;

红叶美如云霞,秋霜媚人。

信步山径,轻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唯美绝句,那片片翻飞的红叶,不再是苍凉,而是一场心动,是美丽如初,真挚如初的感觉。

梦里的香山红叶,霜天里燃烧的火焰,能否将我点燃?

我愿是秋天里最红的一片枫叶!

(第二首)

深秋时节,北京香山仍然是,绿意浓郁,满目苍翠,碧树连天。

我想象的红叶满谷,如火如霞只在我的脑际灿燃。【赞美香山红叶优美诗歌诗句】素材库sucaiku.htm。

今秋好温暖,绿色亦流连。

万绿丛中,蓦然惊现一抹飞红!

难抑心跳,目光定格,我认出这就是我生命的旗舰。

你沐浴了怎样的朝露,旷野中一枝独秀醉颜?

你走过了多少风雨,雨打风吹的色彩如此饱满?

你积淀了多少流霞,这般摇曳着无尽的斑斓?

你经历了怎样的霜染,乡关漫道回望炊烟?

你身上奔流的是怎样的热血,这般傲骨凛然?

你叶脉上烙着怎样的图腾,这样入世而超然?

你叶片中藏着怎样的柔情,清清流泻锦绣爱恋?

你饱饮了多少天地精华,这般俊俊朗朗跹跹翩翩?

让我做你的红颜吧,默默站在你身边;

我已化作你身旁的,那片微微颤抖的绿叶,在一个深秋的夜晚;

在那个深秋的夜晚,我陷入你深情款款的臂弯;

星河曼转,远方的夜空也瑰丽,大地也娇艳;

流萤飘荡,你将我通身点染,我也将你灵魂点燃;

绚烂飞旋,与你共舞,我已然是一片红叶,在天涯,在灵魂的香山。

当西风漫卷,碧衰翠减,你将层林尽染,看一夜万山红遍。

你轻轻牵了我的手,双双飘离枝头;

上一篇:二年级社区活动方案下一篇:祝福祖国建国70周年的国庆节话题作文300字 国庆节话题热门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