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2024-04-19

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精选9篇)

篇1: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关于2007年亳州市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自评结果的报告

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食品安全目标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皖食安协〔2007〕4号)精神,对照安徽省2007年食品安全目标考核--管理指标考核方案的要求,亳州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高度重视,专题部署食品安全目标考核工作,认真自

评,严格打分,在管理指标上自评为优秀档次。

2007年亳州市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自评报告

2007年亳州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以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工作出发点,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07〕34号)要求,结合《2005-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认真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圆满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关于目标考核工作的安排,对照考核内容进行了认真自查自评,现将我市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府重视,保障措施到位,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工作量大、头绪多、情况复杂,而又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行职责,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体现,只有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才能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切实提高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亳州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多次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统一思想认识,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使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二是积极协调,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2007年亳州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亳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并于今年11月份,为食品安全工作拨付专项经费10万元,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有力的保障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今年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召开8次成员单位会议,积极协调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最大限度的发挥联合执法威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一年来,我市食品安全已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2007年政府部署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目标基本完成。

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一)农产品源头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一年来,农业部门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为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提供了保障。一是农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1个,全市安全农产品基地面积已达130万亩,其中谯城区45万亩蔬菜基地

通过了无公害产地环境认证,被列为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蒙城县25万亩无公害粮菜基地被列为全省绿色食品原料示范基地和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区);涡阳县4000亩苔干基地通过欧盟和美国有机食品认证,20万亩苔干基地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二是质量检测工作稳步开展。目前,亳州市已建立省级定点蔬菜农残检测站4个,其中亳州蔬菜批发市场检测中心,先后投入80多万元,配备了气相谱仪、农残速测仪等现代化的检验检测设备,具备了定性和定量双重检测功能。今年8月,在省农委农产品例行监测重,我市随机抽取的20个蔬菜样品,全部通过蔬菜农药残留定性、定量检测,100%合格,在全省17个地市中列第一位。三是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深入进行。在今年开展的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及饲料等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中,检查遍及全市107个乡镇、274个农资市场、1716个经销点、563个生产企业,抽取样品144个,其中种子72个、肥料30个、农药50个、饲料60个,罚款4万元,共出动执法车辆500台次,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共查获未经国家或省级审定及包装的不规范种子5000余公斤、农药300公斤、饲料10000多公斤、兽药240公斤,立案45起,结案45起,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坑农害农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为有效控制食品源头污染,进一步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市质监部门不断加强对工作力度。一是严格食品企业监管程序。全市90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了电子质量档案,按照食品日常监管“六统一”的要求,进行不同频次的现场巡查、定期检查,严把食品出厂关。二是严格市场准入。今年以来共受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36家,其中换证企业10家,组织现场审核34家,通过审核并发证28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加贴QS标志,实现了小麦粉、肉制品等15类食品质量安全准入上市,糖果制品等13类食品具备必备条件的生产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目标。三是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检查。市质监局出台了《2007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292家,查处食品质量违法行为30余起,大案要案3起。市质监局还与县(区)政府合作组织了11期小作坊业主培训班,培训小作坊业主121人次,切实提高了业主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四是严格食品添加剂备案管理。今年市质监局加大了对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原料和食品添加剂进行了专项检查,尚未发现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的现象;同时对262家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添加剂的成分、含量和生产企业等情况进行了备案。

(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市工商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监管工作,一是在大中型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建立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清退不合格食品的市场巡查制度,食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度,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度等。二是以城乡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开展重点区域执法检查,认真清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重点解决无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重点,开展经营者自律制度专项检查,重点解决进货索证索票、不合格商品退市等自律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目前我市大中型食品专业批发市场、超市进货索证索票率已达95%以上;以节日市场为重点,开展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重点解决销售有毒有害和不合格节日食品问题。三是积极受理举报投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全市大中型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95%以上设立12315投诉举报站点,按照问题的性质、种类、轻重和急缓划分为一般、紧急、特别紧急三类,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及时、快速进行处理。四是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维护农村食品消费安全,今年市工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年活动,建立健

全农村食品主体准入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等,分三个阶段对农村食品市场进行集中整治。截至11月底,全市工商系统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共出动执法人员68398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59353户,检查批发市场417个,取缔无照经营户572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83起,涉案金额39.6万元,罚款56.662万元,销毁不合格食品33809公斤,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15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46万元。

(四)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对食品安全监管来说,消费者是最后一道防线。市卫生系统加大对宾馆、饮店、街头饮食店,大排档、学校食堂等餐饮单位的监管力度。成立了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出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集中进行了餐饮消费专项整治。一是对县城以上城市餐饮单位无卫生许可证行为进行整治,全市共查处无证餐饮单位95假,全部依法予以取缔;二是规范经营,全面推行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目前全市有1132家餐饮单位已纳入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95%以上,大中专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95%以上。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卫生行政部门共检查餐饮单位795家,查处餐饮业违法案件207起,责令停业整顿35家,罚款12.44万元。四是开展对农村地区餐饮、城乡结合部餐饮单位、小型餐饮单位的集中整治,坚持“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原则,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畜禽定点屠宰工作、万村千乡工程取得新进展。

为全面推进放心肉工程,市政府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肉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城区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管理制度,对保障我市的肉类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市商务局不断加大对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制定了《亳州市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注水肉、病死肉上市销售。在生猪屠宰及肉品市场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00人次,检查定点生猪屠宰企业101家,捣毁私屠滥宰窝点38个,收缴非法来源猪肉1200多公斤,病害肉300多公斤,其中立案查处案件9个,有效地打击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猪肉消费安全。目前我市已顺利完成2个100%、1个95%的工作目标(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5%)。

市商务局积极开展“万村千乡示范工程”,努力打造农村食品安全平台。我市于2005年开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不断创新与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机制,勇于实践,“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顺利推进。目前我市三县一区共有承办企业23家,其中日用品承办企业13家、农资承办企业10家,新建或改造农家店1100多个。新建或改造农家店将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较大的行政村,提前完成三年新建或改造乡、村农家店1000个的目标,初步建立起高效畅通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形成城乡协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通有序、诚信和谐的农村市场体系。

(六)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按照省政府要求,市、县(区)、乡镇三级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全部组建到位。乡镇依托“一会两站”,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在93个乡镇政府1437个行政村建立“一会两站”1411个,在56个基层工商所建立了1360个“所村挂钩”联系点,建立12315联络站1360个,聘请12315农村联络员1285名,聘请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1884名,在4371个农村食品经营户中间选点创建了257个食品经营规范店,从而构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盲区、全覆盖的市、县、乡、村四级食品监管网络,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初步解决了农村食品监管无机构、无人员、信息不畅、监管不到位、不及时的问题。二是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抓手”作用。牵头起草了《2007年亳州市食品安

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主动组织协调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定期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密切关注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在元旦、春节、高考、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及时做出反应,会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大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为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三是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着眼于提高我市食品产业信誉,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参加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单位和行业,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和先易后难、先点后面条块结合扎实推进的原则,制定了《亳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白酒行业为试点,以信用评价为重点,建立了监管部门信用档案和企业经营档案,通过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促进了亳州市的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四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调研,为综合监管掌握第一手资料。今年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工商、质监、卫生、教育等部门,进行了校园及周边环境食品卫生专项督查与调研、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调研、白酒行业安全现状调研和小企业、小作坊食品安全调研。在校园及周边环境食品卫生专项督查与调研中,接合六

一、中高考重点对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摊点、餐饮点进行了督查,确保了我市在六

一、中高考期间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调研,为从源头上消除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安全隐患,杜绝或减少因农村聚餐活动而引发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白酒企业的现状调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市白酒行业的现状,为我市白酒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我市白酒行业长效监管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的调研,基本摸清我市小企业数量、证照情况、产品情况和生产条件状况,为动态掌握我市小企业集中生产区域和重点隐患区域状况,为实现规范、分类管理创造了条件。

三、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正确经营与消费,营造良好的食品市场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三进”活动,并在8月22日市下发了《关于印发亳州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从9月3日到9月7日,在全市开展了以“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总体要求,我们主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橱窗、设置咨询台等宣传方式。据统计,整个宣传周期间,全市各部门共出动宣传人员1200人次,悬挂宣传布标90条,发放宣传单(册)2万余份。今年,全市各部门也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宣传。市商务局牵头组织开展了以“三绿工程宣传”活动;市卫生局在亳州报社及时刊发消费警示,公布对餐饮业的监测情况,提醒广大市民安全消费;市工商局相继开展了奶制品、捆扎啤酒、纯净水、儿童食品的抽样监测工作,并根据商品质量抽样监测规定,分别在市级、省级新闻媒体上公布抽样监测结果;谯城区工商局分别在夏侯小学、双沟镇第一小学开展“打假维权进校园活动”;市质监局严格执行“黑名单”制度,在小麦粉、调味品、白酒、糕点等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中,及时公布食品质量监测情况。通过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开创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

(一)进一步整合食品安全信息,编印《亳州食品安全监管动态》

为了更好的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共享,搞好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便于基层了解食品安全

方面的政策法规、工作动态,今年下半年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编印了《亳州食品安全监管动态》。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质系统沟通的窗口、载体和平台,《食品安全监管动态》围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对食品安全监管动态、政策法规、部门工作、市县时讯等予以全方位的刊载,同时还开辟了百家争鸣、饮食趣闻等栏目,还将广泛宣传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使之成为联系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部门的桥梁与纽带。

(二)启动“3312”工程,构筑食品安全屏障

今年以来,亳州市工商局在食品安全整顿特别是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工作中,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施“3312”工程,切实将食品安全工作抓好抓实。

具体是:建立“三三一二”工程,即建立“三网”,把好“三关”,抓好“一个创建”,做到“两个追究”。其中,建立“三网”重在体系,要通过建立广泛的食品流通网络、监管责任网络、监督维权网络,营造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体系。把好“三关”重在环节,要通过把好“准入关、巡查关、退出关”,监控食品市场流通的每个环节,确保宣传单位、监管到位、责任到位。抓好“一个创建”重在规范,通过抓好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促进建立规范合理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做到“两个追究”重在监督,通过对当事人的追究和对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坚决打击惩处食品安全经营中的各种违法违章现象,营造一片消费净土。

(三)编制《食品生产企业指南》,切实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市质监局结合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编制了《食品生产企业指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法律法规篇,政策规范篇、政务公开篇。并以《指南》为主要教材,以国务院503号令和专项要求为主要内容,分三批对市直和谯城区小作坊和食品获证企业进行了培训,并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者各项要求明白纸》,培训中结合专项整治要求和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培训效果,提高其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市质监局还投入16万元开通短信平台,向食品生产加工者宣传法律、法规政策。

(四)充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服务理念

市农委与亳州电视台《走进农家》栏目合作,推出多期有关农产品产销信息、农业信息技术的专题,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同时还深入生产基地,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0多次,发放各类农业标准等技术材料4000多份,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

(五)广泛合作,亳州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新突破

2007年9月29日,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4家承办企业与宝洁公司代表在合肥就开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专用商品、加强商品供销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获赠价值5多万元的专用货架180套及商品陈列设备。

今后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将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流通网络,共建我市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大力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各类品牌商品及其服务,为广大农村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日用产品,为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供应价格及贸易服务,并积极协助我市企业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培训工作,帮助农家店提升管理水平,改善购物环境,支持农家店的营运发展。

篇2: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XX区安委会:

XX年,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安监局的亲自指导下,在全镇各村(居)、各企业单位和镇直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对照XX委〔XX〕11号文件精神,现将我镇XX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自查自评的结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工作部署方面,自评得分5分

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镇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和各种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组,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实施了XX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意见),镇安委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通报各地安全生产事故情况,传达上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安排本镇安全生产工作。

二、责任体系措施落实方面,自评得分5分

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镇成立了以镇长任主任、人大主席、政协联络员、纪委书记、副镇长等任副主任,有关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委员会,各村(居)、各生产经营单位分别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工作协管员,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初,镇政府与各村(居)、各生产经营单位和中心学校及各幼儿园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积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办法、考核标准,并以政府名义表彰XX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制定了“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安全投入预防措施方面,自评得分10分

年初,镇财政预算报告已将安全生产经费列入专项,全镇5万元,各村(居)、单位、企业等安全生产管理专项经费1000-5000元,实行安全经费专款专用,特殊事宜实报实销。全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8次,共检查100多场次,检查组对各单位进行认真排查,发现的`隐患当场下达整改责令指令书,限期整改。配合区直有关部门完成重点隐患整改工作,督促企业制定并落实隐患整改“五到位”措施,督促高危行业建设项目按规定实施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督促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高危行业企业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前期准备工作。

四、应急救援事故查处方面,自评得分4分

篇3: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1调查点确定

根据《江苏省县(市、区)控制肠道线虫病自查自评工作方案(试行)》的规定,我区依据东、南、西、北、中5个不同的地理方位,确定蒋垛、俞垛、梁徐、沈高和大伦5个镇为肠道线虫病自查自评调查点,对调查点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开展现场调查。

2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点常住人口2周岁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每个调查点整群抽样(含各年龄组)500人以上,采用Kato—Katz法(改良加腾氏法)检查肠道线虫虫卵,1粪1检,记录感染率和感染度。同时,采用省统一问卷,对每个调查点50名学生和50户居民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统计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卫生习惯正确率。

3调查结果

1.总感染率:

2012年10月在蒋垛镇溪河村调查1029人,检出钩虫和蛔虫感染阳性8人,感染率为0.78%。2013年在俞垛镇角墩村调查1015人,检出钩虫和蛔虫感染阳性7人,感染率0.59%;在梁徐镇梁徐村调查503人,检出钩虫和蛔虫感染阳性3人,感染率0.60%。今年6—7月份,先后在大伦塔子村、沈高夏北村等两个镇、村,开展了肠道线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共粪检调查1035人,检出阳性2人,其中蛔虫、蛲虫阳性各1人,感染率为0.19%。自查自评现场5个点调查总人数为3582人,检出线虫感染阳性20人,总感染率为0.56%。

2.单虫种感染率与虫种构成比:

在检出的20例线虫感染患者中,蛔虫感染9例,感染率为0.25%;蛲虫感染2例,感染率为0.056%;钩虫感染15例,感染率为0.42%;蛔虫、钩虫、蛲虫感染构成比为9:15:2。

3.感染度:

检出20例线虫感染患者中,均为轻度感染。表”,对调查点学生和居民户进行了卫生习惯于防病知识调查,5个点共完成“KAP”调查500人,卫生习惯正确率为94.98%,防病知识知晓率为93.98%。其中:调查学生246人,卫生习惯正确率、防病知识知晓分别为95.98%、93.90%;调查居民户254户,卫生习惯正确率为94.02%,防病知识知晓为94.06%。

4.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采用省“肠道线虫病防治KAP调查

4分析

1.政府重视、部门配合、防治队伍稳定是实现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的基本保证。

自防治工作开展以来,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肠道线虫病防治工作,多次召开培训和业务协调会议,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落实驱虫、监测等防治任务。区疾控中心寄防科专职肠道线虫病防治工作规划、防治措施落实和防治效果评估,保证了肠道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2.制定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

根据肠道线虫病防治工作任务和监测调查情况,我区及时制定防治工作计划,切合实际调整工作重点,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驱虫、监测任务如期完成。据不完全统计,从1994年到2013年,全区累计完成集体驱虫服药232.5万人次;迅速降低了人群肠道线虫病感染率,未发生重大副反应事件。

3.落实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感染率。

通过全民及重点人群驱虫服药活动和监测措施的落实,肠道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自查自评现场调查结果显示,我区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为0.56%,单一虫种最高感染率为0.59%;以村为单位,肠道线虫感染率为0.78%,均低于省有效控制标准。

4.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防病知识知晓率,促进卫生习惯形成。

多年来,我区利用学校健康教育课、广播电视宣传节目、健康教育宣传栏、科普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肠道线虫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自查自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及居民户防病知识知晓率达93.98%,卫生习惯正确率为94.98%,达到省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卫生知识知晓率标准。

篇4: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今年9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人大代表、省有关部门和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广泛征求意见,并在浙江人大网、地方立法网全文刊登,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同时,派员到杭州、丽水、云和、遂昌等地进行立法调研,直接听取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水源地管理机构等方面的意见。11月29日,召开省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意见。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初审报告,以及各地、各方面的意见,法制委员会对草案进行了多次研究、修改,提出了草案修改稿,并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作了沟通。11月30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修改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草案第二十九条对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了原则性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草案相关规定过于单薄、操作性不强,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已有这方面的内容,法规应当体现省委决定的精神。为此,建议在总则中增加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经济补偿力度,促进饮用水水源地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草案修改稿第六条)

二、关于备用饮用水水源。草案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有条件的城市应当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取水的饮用水水源”;草案第十四条规定,政府应当加强备用饮用水水源建设,保证应急饮用水。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提出,为了应对饮用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突发性事件,没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创造条件建设备用水源。为此,建议增加规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与相邻地区签订应急饮用水源协议,实行供水管道联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将水质良好、水量稳定的大中型水库、重要河道、湖泊作为预留饮用水水源地。”(草案修改稿第十三条)

三、关于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提出,应当细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和要求。为此,建议增加规定:“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围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对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应当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同时,分别对一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禁止性行为进行了细化和补充。(草案修改稿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

四、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实施管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和有的部门、地方提出,农村饮用水水源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实施管理,缺乏可操作性。为了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建议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内的禁止性行为作出具体规定,同时明确当地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相应职责。(草案修改稿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

五、关于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单位和居民的搬迁和补偿。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和一些地方提出,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水源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同时,由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或者保护区范围调整,保护区内的单位和居民需要搬迁而造成的损失,应当依法予以补偿。为此,建议增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实行搬迁,减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人口,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前已经依法批准设置的项目和设施,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或者保护区范围调整需要停业、关闭或者拆除,导致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补偿。”(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七条)

六、关于跨界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管理。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提出,我省不少饮用水水源是跨市、县域的,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较多,跨界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在法规中明确相关措施。为此,建议增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部门联动和重大事项会商机制(草案修改稿第三条第一款)。省环境保护、水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流域、区域有关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协作机制。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入境水质超过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规定的保护目标,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时,下游县级政府应当向上级政府报告,并向上游县级政府通报;上游县级政府应当责令排污单位立即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或者暂停排污。上级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督促检查。(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七条)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草案修改稿还对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增加了规定。(草案修改稿第七条第二款、第三十八条)

此外,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些地方、部门的意见,还对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条款顺序的调整。

法制委员会认为,《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经过多次修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切合浙江实际,内容已比较成熟,建议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通过。

以上报告和《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请予审议。

篇5: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我单位项目为在建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于年月日由批准,批准文号为。项目中于年月日开工建设,计划于投入运行。我单位已经对以上机组及其配套工程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自评,经评定,以上机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已按照经批复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要求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指标均符合经批复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要求。

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篇6:##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自评报告

今年,我乡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农村环境集中综合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着力打造人居新环境,建设优美新乡村,乡村面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1、建班子。乡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村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形成立体式、网络化,互相配合、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

2、订规章。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乡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和《##乡环境卫生评分细则》。

3、重投入。乡财政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配套专项奖励基金,对完成任务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

4、造氛围。通过召开乡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运用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整治措施

1、从自身做起,为工作开展树立榜样。把乡政府环境整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由乡长亲自抓,乡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每天保洁,每周进行全体职工大扫除,房前屋后,逐楼层、逐科室做到不留死角,为其他单位个人树立榜样。

2、加强村级环境整治。全乡**个村均确定了固定垃圾集中堆放点,截止目前已清运垃圾14.3吨,出动车辆21台(次),整修道路边沟14.5公里,整治学校、居民点、市场等重点区域36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户的柴草、厕所、畜禽圈舍进行规划调整,动员全民对自己庄前屋后、房屋院落进行了彻底大清扫,并以村为单位开展了“卫生文明户”评比活动,形成人人讲卫生的良好风尚。

三、建章立制,推进长效管理

为巩固农村环境集中综合整治成果,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坚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了长效管理措施:一是订立环境清洁责任制度,二是建立保洁队伍,三是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台账制度。

我乡农村环境集中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对日常环境清洁和群众卫生习惯引导工作上更要下功夫,争取把环境集中综合整治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乡人民政府

篇7: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一、专项支出项目概况

(一)文管办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拟定南平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全市文物管理信息、统计工作;

2、宣传、贯彻、落实《文物法》等法律、法规;

3、负责组织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负责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项目的审批,指导、监督文物保护维修项目、开发利用等业务工作;

4、负责监督、指导文物行政执法,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文物犯罪重大案件;协助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有关工作;做好文物、博物馆安全监管和安全保卫督察工作;

5、负责推动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博物馆(纪念馆)的业务工作,协调博物馆间的交流和协作;负责文博行业教育培训有关工作等。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文件精神,保障文物保护工作正常运行及文物保护宣传、培训及专项调查工作。保障文物保护工作正常运行,安排此项目资金。

二、专项支出项目实施基本情况(—)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

项目组织管理及执行良好,制度管理规范,人员和设施等均保障到位。

(二)项目的财务管理状况

2016年度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专项资金总投入5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一般预算),实际支出5万元。在确保满足项目顺利开展工作所需资金的同时,力求将项目投入控制在成本目标范围内。

(三)主要经济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可持续影响等情况

该项目基本完成保障文物保护工作正常运行及文物保护宣传、培训及专项调查工作。

三、专项支出项目绩效分析

(一)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专项严格按照年初预算及项目计划建设实施。目前,完成了《闽北文物之窗》宣传工作,开展朱子文化和万里茶道文物调,摸清文物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二)项目绩效分析

通过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指导辖区博物馆业务工作,抓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基本完成设定的项目绩效目标。

四、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项目存在问题

该项目存在资金申请进度滞后。

(二)项目改进措施

篇8: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摘要】 目的:通过托幼机构环境细菌总数检测,了解辖区托幼机构环境消毒效果,提出监督意见,确保消毒效果,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方法:以《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GB15982-2012为依据,对托幼机构空气动态、皮肤粘膜消毒液、手、玩具、物体表面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空气动态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83%,皮肤粘膜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0%,玩具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3.55%,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6.19%。結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落实不够完善,尤其是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率较高,存在较大隐患,必须加强托幼机构消毒管理。

【关键词】托幼机构;环境卫生;细菌;检测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74-02

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搞好学校和托幼机构消毒卫生工作对于防控青少年和儿童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托幼机构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托幼机构环境进行细菌总数检测是了解托幼机构环境消毒效果,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解深圳市南山区西丽片区托幼机构环境消毒现状,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6月对西丽片区7所幼儿园开展了环境细菌总数检测和卫生评价,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检测地点和对象

随机在托幼机构教室对托幼机构室内空气、皮肤粘膜消毒液、手、玩具、物体表面进行采样。

1.2 采样和检测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1](2002版)、GB15982-2012为依据,室内空气在无人条件下,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采样监测。物体表面、幼儿及教师手、餐具在清洁卫生,在每所托幼机构选择不同朝向、不同楼层教室对室内空气、皮肤粘膜消毒液、手、玩具、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和进行细菌总数的检测,检测仪器均校正后使用。

1.3 检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依据《广东省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检测技术方案》(广东省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检测技术方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2]。

2 结果

2.1 室内空气检测

7所托幼机构检测室内空气24间,合格23间,不合格1间,空气动态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83%。

2.2皮肤粘膜消毒液检测

7所托幼机构皮肤粘膜消毒液检测7份,合格7份,皮肤粘膜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

2.3手检测

7所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双手涂抹检测25份,合格10份,不合格15份,手细菌总数检测合格率为40%。

2.4玩具检测

7所托幼机构玩具检测31份,合格29份,不合格2份,玩具细菌总数检测合格率为93.55%。

2.5物体表面检测

7所托幼机构物体表面检测42份,合格32份,不合格10份,物体表面细菌总数检测合格率为76.19%。

3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托幼机构消毒质量不容乐观,在各项检测中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合格率比较低,分别为40%和76.19%。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手不合格说明工作人员在接触污染物后没有及时消毒造成污染。物体表面检测主要采样为台面和毛巾,毛巾合格率低可能与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乱摸而又未按规定进行及时消毒,其他物体表面不合格率较低可能与消毒液的使用浓度不够、消毒频次不够、间隔时间过长有关[3]。

皮肤粘膜消毒液检测合格率100%说明托幼机构在消毒产品购买上均保持了足够重视,购买了合格产品。室内空气检测24间,合格23间,合格率为95.83%,可能与空气消毒用紫外线安装不合理、消毒照射时间不足、长时间未更换灯管照射强度不够有关。

托幼机构环境细菌总数检测分析,间接反映了托幼机构领导对卫生消毒工作不够重视,保健医生对消毒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严格遵守消毒管理制度及措施[4]。卫生监督单位对托幼机够每年进行监督指导,对未按要求消毒的托幼机构无相关处罚措施,不能引起托幼机构对消毒工作的足够重视。

4 建议

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托幼机构的巡查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及整改期限。托幼机构领导要高度重视,完善各项消毒制度和措施,使消毒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托幼机构保健人员及直接消毒人员要进行消毒知识的培训,把消毒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确保消毒效果,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确保幼儿健康[5]。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94-205.[2] 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3] 申同洋,杜晓旭,王晓军,冯笑. 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72-372.

[4] 苏璇, 王磊, 刘锋, 丁洁, 鲁薇.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工作对儿童手足口发病情况的影响[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1):52-54.

篇9:区国土环境和规划建设局自评报告

区国土环境和规划建设局自评报告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国土资源局党组的直接指导下,我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职责,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落实“一岗双责”,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采取得力措施,齐心协力地完成了去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评为98分。现将去年我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尽管国土资源工作矛盾多,任务重,压力大,作为主要负责人,我始终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尽职尽责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一)千方百计保发展,为促进我区经济较快、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去年,我局认真抓好新项目用地的报批,对已批回用地实施征用及农(居)民建房用地审批等工作,保障全区发展,使服务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

1、全力完成区内用地项目报批工作。2012年,我局开辟了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审(报)批“绿色通道”,采取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主动服务的工作方式;全力做好用地保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共完成14个项目共3305亩的用地报批工作。

2、积极开展“三旧”改造工作。去年我局主动与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解决“三旧”改造用地报批过程中的问题,全力做好2012“三旧”改造项目用地的组织报批工作,有力地服务了茂南经济建设。目前,我局组织了23宗共计775.8942亩的“三旧”改造用地报批材料。

3、积极完成已批回用地征用工作。我局认真完成2010—2011年已批回的8宗项目用地共1913.265亩用地的征用工作,严格依照法定征地程序,认真执行“两公告、一监督”制度,依法及时足额实施征地补偿,维护了被征地农民和用地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力地推进了征地工作。

4、加强农(居)民建房用地审批工作。坚持以“服务群众,提高工作效率”为宗旨,加强农(居)民建房用地管理,推进宅基地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2012年,我局共审批了农居民建房用地1519宗,面积237.012亩。

(二)全力以赴保红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2年,我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继续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工作,集约节约用地,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1、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一方面抓好灾毁耕地项目工作。去年,我局投资了1300多万元完成了5个项目的灾毁农田建设工作,目前,建设工程项目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利用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2012年,我局共完成土地整理项目点7个,新增耕地面积1648.97亩,通过灾毁农田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为全区耕地占补平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得到了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2、积极完成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求,我区重新调整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321片,并对每一保护区确定了保护负责人,逐级签订了责任书共263份,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负责人248人。按照有关规定,在主要交通沿线、集镇村庄周边集中的保护区,还设立了保护区标志牌81块。同时,根据XX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和农业厅粤国土资耕保发(2012)165号]文件精神,2012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2.4万亩,我区已落实金塘镇的南塘、低山、桂山等15个村委会为建设项目片区。目前,我局已落实了规划设计单位,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稿,实施方案正在编制中。

(三)防灾害保家园,依法整顿和规范土地矿产资源市场,促进土地矿产资源科学利用。

1、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去年,根据省委宣传部等七部门《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粤安监2012]61号)和《关于开展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茂国土资发2012]122号)的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方案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方案,全面开展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执法,责令限期整改。如XX区金塘镇新塘大岭石场北区爆破作业后未能及时将松散石块清除干净,我们勒令该石场马上整改。去年10月,我局矿管股联合信访监察、执法二大队和测绘分院等部门对11家许可证未到期的矿山进行了界桩和地面标志检查,对没有界桩和地面标志的矿山企业,我局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241号令)第十九条进行处理。同时,我局还完成了2012矿产资源费的征收任务,全年共收取了矿产资源补偿费275万元。

2、加强地质灾害治理,确保人民生产生活安全。根据市政府《关于做好迎接省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茂府办明电2012]30号)和市国土资源局《转发关于开展2012年汛期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茂国土资发2012]36号)文件精神,我局认真开展本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经排查,共发现全区有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受威胁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个,其余均是受威胁100人以下的隐患点,涉及户数为45户。对以上这些隐患点全区均已进行详细了解地质灾害隐患情况,登记在册、建立电子档案,并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分批治理,确保了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如对谭屋村委会椰子树村陈光平、陈光永及上垌村委松木山村陈桂丰等危险性比较大的住户,我们动员其搬迁重建;对有一定危险性但不至于崩塌的陈永权、陈瑞桥、陈瑞堂等8户房屋进行了地基加固。

(四)严格执法讲公平,努力构建“和谐国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新局面。

1、切实开展“三打两建”工作。自开展“三打两建”工作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以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专项小组具体落实的工作制度,确保行动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同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收集资料、按时记录、核实受理,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自开展三打两建工作以来,我局共联合执法19次,出动警力500多人次,成功取缔非法采矿17个点,越界采矿4宗,查处违法面积9000平方米,扣押钩机和汽车26辆,有力震慑了非法采矿行为,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2、加强执法监察,认真完成卫片执法检查。我局切实加强执法监察力度,一方面完善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明确各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土地执法责任,建立共同监管土地的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国土资源执法动态巡查制度,建立健全了四级监管巡查体系,结合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形成了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国土资源监察网络。同时,认真完成2011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并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验收。全年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共22宗,面积233.68亩,已结案21宗。立案率、查处率达100%,结案率达95%。

3、切实加强国土资源信访工作。2012年,我局共收到市局转来12336电话举报4宗,网络平台上访2宗,区转来网络平台上访2宗,群众来信172件,(其中上级交办103件,重访48件),个人来访15件。通过细致解释和政策疏导,已息诉和作出答复处理的165件,正在处理的7件。同时,认真做好土地行政处罚。去年,我局办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行政处罚193宗,面积1150亩。

4、积极做好土地纠纷调处。2012年,我局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立足基层实际,扎实抓好土地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化解了大量的土地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如积极做好金塘镇姚村黄岭第四经济合作社申请土地确权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目前,调查取证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审查资料,作出处理意见,报区政府决定。

(五)优化服务惠民生,国土资源基础业务有新成效。

1、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去年,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我区全面铺开。为确保我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完成,区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精心部署,全力推进,较好地完成了此项工作。目前,全区应发证面积31319.96公顷,实发证面积30608.37公顷;应发证宗数8851宗,实发证宗地数8623宗,发证率97.4%。除少数争议地未能发证外,我区基本已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任务,并通过了市检查组验收。

2、土地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一是完成我区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去年,我区认真开展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目前,该项目成果已上报XX市国土资源局验收,通过后即可报区政府批准开始执行。二是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去年我局地产股发挥股室职能作用,共办理了10宗国有土地出让,收取出让金约6.2亿元。为XX区污水处理厂、茂湛铁路、洛湛铁路共3宗土地办理了划拨土地供地手续;办理土地转让共计36宗,面积77.79亩,转让金额2199.73万元;处理闲置土地97宗,办理抵押16宗,抵押面积773.376亩,抵押金额5.181158亿元,其中区政府储备土地抵押金额达2.1亿元;评估所完成土地评估业务71宗,评估土地总面积为7008.669亩;三是加强其他基础业务管理。去年,测绘队为单位和个人提供测绘服务123宗,测量面积12133.2亩,为农民建房审批宗地红线图1368宗、地籍调查宗地图12宗;发证办共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78宗,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1625宗;档案室加强档案管理,共完成8个镇1个开发试验区集体土地使用权档案及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档案资料整理。其中,整理国有土地使用资料2397宗,录入2322宗,整理集体土地使用资料83460宗,录入40745宗。

(六)加强内部事务管理,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1、政务信息工作有所突破。加大了信息报送工作力度,建立了奖惩机制和各股(室)所(队)每周工作情况报送制度,建立了信息员队伍,由各股(室)所(队)抽调人员兼任,保证信息工作有了较大突破。2012年,我局与各家新闻单位协调,先后在我区《茂南报》开设了多期“国土法制”栏目,以案讲法,宣传国土政策,与茂名电视台“茂南视窗”联合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宣传活动,宣传拆违行动情况有效震慑违法用地行为。同时积极向《茂名日报》和《省国土资源》等报刊报送稿件,全年报送信息被市局,省、市、区级报刊网站采用共达30条以上。

2、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我们从“实”入手,认真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各股室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二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XX区“六五”普法知识考试。三是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全局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和各股室工作目标,并根据计划对全局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定期跟踪检查,就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自查自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夯实内务基础,对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律由分管局长审核通过后局长签发,对执法文书全部使用预定格式,对各级文件整理装订成册,对各类办案会议、检查认真记录,对举报材料及查处结果归类存档。五是开展社会宣传,我们借助“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特别纪念日,在局官方站、新浪微博上开辟专栏专题进行宣传,同时,张贴横幅,悬挂标语,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营造了国土资源行政执法的浓厚氛围。2012年,我局没有接到行政诉讼。

3、完善电子政务建设。2012年,我局逐步完善了电子政务系统,提升了办公自动化。一是对我局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并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做到定期更新,及时地将需公开的政策、政务、动态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进行公开,方便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查询。专门成立了反馈版块,方便群众对我局政务工作提出意见,加强了对外宣传、互动交流。实现网上下载功能,使得一些重要的政策文件和规章条例可以下载,项目建设等工作得到有效提高。各股室特别是用地股、地产股开通了网上报批工作。二是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2012年,为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方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及时处理广大网民对我区国土资源方面提出的各种咨询、投诉和建议,我局按照市局的要求,印发了《XX市国土资源局茂南分局官方微博工作方案的通知》(茂南国土资2012]120号),并及时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了解民声、听取民意。对于网友留言能够立即回复的,微博负责人员将立即予以回复;需有关部门提供情况或查办的,将转给有关部门办理。目前,共发布微博300多条,处理群众咨询1件。

4、做好财务管理工作。(1)认真编制了财务预算,严把收支关,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认真审核,保证合理、节约、有效地安排使用资金。(2)依法组织收入,确保各项收费应收尽收。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各项收费政策,坚持收费公示,“阳光收费”,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3)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收费管理、票据管理、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财务监督等各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严肃财政纪律,加强会计监督,有效杜绝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5、狠抓作风强队伍。去年我们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协调能力均有明显提升;狠抓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主动谋划意识、贯彻落实能力不断提高。狠抓廉政建设提升公信力,扭转了腐败易发多发的势头。主要抓好五方面:一是抓党廉建设。去年,我局将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时,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深化目标责任制。2012年7月,召开了全系统党风廉政动员大会,印发了《2012年XX区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XX市国土资源局茂南分局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XX市国土资源局茂南分局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根据目标任务,局与各股(室)所(队)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了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负责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有组织、有安排部署,有检查落实,有完整的工作计划,从而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抓“五好”班子建设。去年,我局根据区委组织部加强“五好”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开展加强班子建设活动。开展活动中,班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无论是重大决策、人事问题和重大事项还是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领导班子都进行领导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决不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廉洁自律的监督。三是抓学习培训。我局结合“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等专项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认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一方面是“走出去”。组织副科以上干部参加区委组织的2012年纪律教育学习月专题报告会2期;组织副股以上干部观看了国土资源部举办的3期国土资源系统廉洁从政教育视频培训;参加市局组织举办的2期共7天的干部业务培训班,涉及土地登记发证、依法行政、土地市场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另一方面是“请进来”。组织2期预防职务犯罪学习培训班,并邀请了区纪委检察院有关领导进行专题讲座;组织了1期公文写作培训班,邀请了上级相关领导进行授课。根据学习的内容,全局干部职工撰写了心得体会文章共133篇,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四是抓自查自纠。结合相关专项行动,各股(室)所(队)开展自查自纠讨论会,认真查摆本部门及个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撰写了自查自纠材料,全局干部共撰写了自查自纠材料156篇,其中部门23篇,个人撰写自查自纠材料共133篇。通过自查自纠,有效杜绝了系统内“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五是抓建章立制。去年,我局建立了多项制度,促进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如结合我局实际,建立了考勤抽检制度。通过股(所)长常态性考勤,局班子不定期抽检有效地杜绝了干部上班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成立三个挂点督办工作小组,集中时间对分属的项目进行走访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同进,还建立了廉政防控制度,有效地推进了廉政勤政建设。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新形象。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设想

一年来,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抓保障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方式与方法,目前,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多,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保障用地压力很大;二是抓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抓队伍整体素质和作风效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机制;三是执法监管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2012年市下放了执法事权给我局,但因存在执法经费少,执法人员人手不够,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等问题,执法监管难以到位,尤其是基层所执法力量薄弱,影响了执法监察工作效果;四是农民对征地的抵触情绪较大,征地工作难度大。

上一篇:边坡施工滑坡应急预案下一篇:美丽中国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