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作文

2024-04-17

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作文(共9篇)

篇1: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作文

用白描手法写一段话

1、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2、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起初,下的是雪粒,就像半空中有人抓着雪白的砂糖,一把一把地往下撒。不一会儿,雪就越下越大,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那样晶莹,那样美丽。路边那些又细又高的柳枝,不时地晃动着身躯,把身上的雪晃落到底墒,可是它刚刚抖掉一些,马上又落下许多,渐渐地,大雪给它穿上了一件洁白无暇的外衣。夜2里,万籁俱寂,只听得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中。

3、看看我,一张白净的脸和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是多么的搭配啊!一双问号似的耳朵,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得炯炯有神,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一天到晚说个不停。

4、我的好爸爸今年37岁,圆圆的脸上两条又黑又浓的剑眉使爸爸显得很英俊潇洒,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着慈祥的光芒。1米73高而魁梧的身材是我和妈妈的档风墙,爸爸的模样使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5、在十字路口的中央,站着一位穿着警服的警察叔叔,他大约20多岁。他的额头稍微突出,水汪汪的大眼睛,黑溜溜的眼珠在眼眶里转来转去,无论转到眼眶里的任何部位都显得那样炯炯有神,可帅气了!

6、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7、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8、她长得不算高,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五六岁。圆的脸,大眼睛,害羞起来脸庞绯红绯红的,额头发际有一块小小的青痣,看样子那是他妈妈留给她的标志。

9、我的班主任姓吴,名叫明珠。她教我们数学,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老师”。吴老师长着短发,嘴边总是带着微笑,显得很和蔼。

10、他有一颗冬瓜头,生气的时候脸一下子拉得很长,非常像马。他单独面对你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慈爱样子,同时不停地摇晃脑袋,远看像漂浮着的一个大灯笼。他的眼睛,你知道吗?大大的,灰黑色,很深邃,长在那张马脸上显得非常病态,他说话时喜欢对所有人乱飞媚眼,小心别让它撞到你,那会使你魂飞魄散的。他的胳膊啊腿啊细得像竹竿,衣服酷似床单披挂在身上,飘忽飘忽的,特别有神秘气质,这决定了我们在表演一切恐怖剧的时候都由他戴上假发来演女鬼。

11、有一位老者,他的脸是属于放在人群中并不起眼,虽然不起眼,但我认为他是最美的人。

12、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不要,‘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

13、听,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那雄壮的声音是谁哼唱的?哦,原来是一只老鹰,它的声音使人充满了力量。“知了!”一听这句话,就知道它是谁了,它是蝉,可是,难道它只会唱这首歌吗?许多虫、鸟的声音在我耳朵里汇成了一手独具特色的交响曲,它是多么另人陶醉、着迷!

14、劳老师大约有四十五岁,中等个子,肤色不太白,虽然她有些发胖,但走起路来非常稳健。她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既严肃又慈祥;她穿着朴实,性格开朗,不喜欢张扬,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但她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是我最喜欢、最感激的老师。

15、灵妹的脸蛋圆圆的,有一头紫色的头发,脑门中间有一小撮刘海。她有两条棕色的浓眉,大大的绿眼睛上长着长长的睫毛。尖尖的小鼻子下面长着粉色的小嘴,可爱的小脸上每个地方都透着灵气。

篇2: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作文

1、灵妹的脸蛋圆圆的,有一头紫色的头发,脑门中间有一小撮刘海。她有两条棕色的浓眉,大大的绿眼睛上长着长长的睫毛。尖尖的小鼻子下面长着粉色的小嘴,可爱的小脸上每个地方都透着灵气。

2、看看我,一张白净的脸和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是多么的搭配啊!一双问号似的耳朵,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得炯炯有神,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一天到晚说个不停。

3、她长得不算高,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五六岁。圆的脸,大眼睛,害羞起来脸庞绯红绯红的,额头发际有一块小小的青痣,看样子那是他妈妈留给她的标志。

4、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5、劳老师大约有四十五岁,中等个子,肤色不太白,虽然她有些发胖,但走起路来非常稳健。她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既严肃又慈祥;她穿着朴实,性格开朗,不喜欢张扬,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但她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是我最喜欢最感激的老师。

6、在十字路口的中央,站着一位穿着警服的警察叔叔,他大约20多岁。他的额头稍微突出,水汪汪的大眼睛,黑溜溜的眼珠在眼眶里转来转去,无论转到眼眶里的任何部位都显得那样炯炯有神,可帅气了!

7、有一位老者,他的脸是属于放在人群中并不起眼,虽然不起眼,但我认为他是最美的人。

8、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起初,下的是雪粒,就像半空中有人抓着雪白的砂糖,一把一把地往下撒。不一会儿,雪就越下越大,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那样晶莹,那样美丽。路边那些又细又高的柳枝,不时地晃动着身躯,把身上的雪晃落到底墒,可是它刚刚抖掉一些,马上又落下许多,渐渐地,大雪给它穿上了一件洁白无暇的外衣。夜2里,万籁俱寂,只听得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中。

9、我的好爸爸今年37岁,圆圆的脸上两条又黑又浓的剑眉使爸爸显得很英俊潇洒,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着慈祥的光芒。1米73高而魁梧的身材是我和妈妈的档风墙,爸爸的模样使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10、我的.班主任姓吴,名叫明珠。她教我们数学,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老师”。吴老师长着短发,嘴边总是带着微笑,显得很和蔼。

11、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12、听,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那雄壮的声音是谁哼唱的?哦,原来是一只老鹰,它的声音使人充满了力量。“知了!”一听这句话,就知道它是谁了,它是蝉,可是,难道它只会唱这首歌吗?许多虫鸟的声音在我耳朵里汇成了一手独具特色的交响曲,它是多么另人陶醉着迷!

13、他有一颗冬瓜头,生气的时候脸一下子拉得很长,非常像马。他单独面对你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慈爱样子,同时不停地摇晃脑袋,远看像漂浮着的一个大灯笼。他的眼睛,你知道吗?大大的,灰黑色,很深邃,长在那张马脸上显得非常病态,他说话时喜欢对所有人乱飞媚眼,小心别让它撞到你,那会使你魂飞魄散的。他的胳膊啊腿啊细得像竹竿,衣服酷似床单披挂在身上,飘忽飘忽的,特别有神秘气质,这决定了我们在表演一切恐怖剧的时候都由他戴上假发来演女鬼。

14、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篇3: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写景, 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 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 而作者用白描手法,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 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 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 全是名词和形容词, 无一动词, 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 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 实在为古之所罕见, 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 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 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缘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 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 从孤山、贾亭开始, 到湖东、白堤止, 一路上, 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 饱览了莺歌燕舞, 陶醉在鸟语花香中, 最后, 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 在杨柳的绿阴底下, 一步三回头, 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 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 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 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 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 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 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 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 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 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 “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 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 总想天气暖和, 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 一怕天气暖, 炭卖不掉, 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 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 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 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乍看去, 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 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 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 显得十分耐读, 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 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 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 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 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 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 修仓干什么, 农夫的命运将怎样, 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 却“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 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 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 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 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 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 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 水碧山青, 草木复苏, 万象更新。清风拂面, 送来百花的芳香, 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 溪岸边, 冰雪融尽, 泥土潮湿而松软, 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 衔泥筑巢, 呢呢喃喃。水暖沙温, 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 恬然静睡, 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 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 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 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 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一动一静, 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 和谐而优美, 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篇4: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作文

一、走进自然培养审美情感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学作品是情感的产物,凡好的作品都是包含情感的。这种情感是作者的感情与客观事物的情景意趣、意境结合而成的。所谓“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神遇迹化”即此意。教师、学生处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中,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运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观察欣赏事物入手,逐步“走进事物”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必修一第三单元“像山那样思考”课后作文要求:“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你的天地会更广阔。你看到东方喷薄的日出了吗?你仰望过头上灿烂的星空吗?你有没有注视过辽阔的地平线?……选取最能震撼心灵的自然画面,写两则清新隽永的小品。”笔者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周末走向郊外,感受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生命的存在,并拍下照片,上课时进行交流。经过精心准备,上课时同学们展示的照片精彩纷呈,他们讲解画面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或诗情画意,或雄浑壮观,或幽美静谧,……,这很好地体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笔者对他们的发言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由于真正地走进自然,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出现了之前课堂教学所没有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初步雏形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感受事物中的审美情感

运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要求语言朴素、简洁,不能过多地堆砌词语,不能过多地渲染,只寥寥数笔勾勒出景物的特征,同时要求描写鲜明、凝练,不能因为用笔少而“空洞无物”,既要简洁,又要传神。这就要求我们观察事物时要学会分析、概括、提炼,在走进自然后,必须研究、观察事物的特点,分析势态布局、宾主虚实、疏密穿插等,推敲琢磨,完成主客观统一的新意象。笔者在学生们提供的照片中,挑出几张,用PPT呈现给学生,先引导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提醒他们注意事物形状及色彩。接着激发他们想象,让他们结合时间、空间来观察景物,让学生进行讨论,由眼前景物表现出的时间、空间,展开联想。如果季节变化了,景物会发生哪些变化,如果空间背景变化了,景物会有哪些变化,让学生了解同一景物,由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生兴趣高昂,讨论热烈,在此基础上,笔者适当引导学生注意各种不同质感的物体表现,不同环境中的形神变化、虚实关系、疏密穿插等。然后引导学生注意景物动静结合,讨论观察角度变化带来的景物变化。

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同时也感受到蓝天白云、碧草如茵的诗意之美;日出东方、霞光万道的雄壮之美;巷道纵横、房廊相连的幽静之美……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审美情感有了进一步确定。

三、表达事物中的审美情感

鲁迅在《作文秘诀》中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这要求我们在景物描写中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只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在描写中将自己对客观物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注入文字中,使作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道:“黑去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善于抓住夏天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骤雨倾盆的奇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则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作者正是将自己对客观物象的不同情感体验,注入到作品中去,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才成为脍炙人口的典范之作。同样,只有让学生饱含真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才能写出具有鲜活生命力和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在学生进行作文练习的时,笔者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把握景物的特征,掌握描写的重点,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一方面又适时通过一些名作、诗句、音乐欣赏等途径,巩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练习、评讲、修改,同学们已能基本做到用质朴的语言来描绘景物,且在景物描写中或表现含蓄婉约情感,或表现雄强刚烈的情感,或表现清新幽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体验就随着白描手法的运用而得到巩固升华。

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主要途径,大量的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最富有感情色彩的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白描这一传统的技法,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篇5:浅议李煜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李煜不仅在词境和抒情上对词进行了开拓,在语言方面也颇多创造性。其语言的本色化,特别是白描手法的运用,使词的抒情性发扬光大,还词以清新质实的面目。他摒除了花间词过分地辞藻修饰,而变为平民化、口语化、本色化的语言。使词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并使读者感到特别地亲近有味。胡应麟评价为“后主重目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词薮·杂篇》)

五代之花间词文辞藻丽,意境不足。花间词多为应歌唱和之作,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不承载情感,所以题材贫乏,内容空虚,以男情女爱为主,而为了掩饰其在内容上的不足,文人们便千方百计的在形式上下工夫,以华美的辞藻吸引人。让我们以温庭筠的《菩萨蛮》为例来看一下花间词的这种特色: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词给人的感觉历来是香艳而又艰涩难懂,读起来不知其所云。这正是他重局部而非整体,意象多变的结构造成的。就拿这首词来说吧,整体来看,是一女子梳妆的过程。但如果单看其头两句,便会有许多人感觉到难以理解了。因为作者只是选取了整体生活中具有特征的局部物象与动态,进行勾勒,并隐去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加大了读词的难度。再来看它的意象:“山”、“鬓云”、“香腮”、“蛾眉”、“花”、“新帖”、“罗襦”、“鹧鸪”,短短的一首小令,竟写了八个意象,几乎一句一个还多。密集的意象迷乱了读者的眼,使读者忙于意象的转换而忽略了词的内容。同时,在词语的选用上也也以华美为标准,“金明灭”、“香腮雪”、“金鹧鸪”等,文词艳丽,令人感叹,使人不禁醉于形式的美艳而忽略了词的主题。而李煜词则不然,它不再以纷繁的意象吸引人,不再以华美的辞藻感染人,而是靠质朴、平实、本色的语言以及真挚的抒情来打动每一个读者的心。李煜的词被沈谦誉为“极尽行当本色”。这里的“本色”,就词来说就应该指语言的质朴天成,用接近生活的语言去抒写,少用典故和华美的词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煜的词就是这样,语言平淡,通俗易懂。不论是其言情之作,还是故国之思,几乎都是用众所周知的词汇来表达。一句“人生愁恨何能免?”明白晓畅,人人理解,这在艳艳文风盛行的五代,可谓是独树一帜,卓尔不群。同时也对以后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除了本色化的语言,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也使得其词格外清丽自然。白描手法是来自民歌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广泛流行的一种创作方式,其特点就是不加修饰,以朴素的文笔对事物进行勾描刻画。鲁迅将之概括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种手法在李煜的词作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让我们先来看一首他的前期作品《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李煜前期词的题材和花间词有些类似,但在语言上却一扫其奢靡之风。此词写的是与小周后幽会时的场景,全词没有粉饰,也不做作,非常的民歌化。朦胧月色花正放,正是约会好时光。月影中明艳的花朵象征了偷情少女的青春与娇媚。一个“郎”字,表明芳心已许。如今主动赴约,将其情表现得更为直白。后两句“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写出了女子初次幽会时那种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这一细节描写,生动传神,颇有情致,把人的心理表现得惟妙惟肖,香艳但并不猥亵。词的下阙写幽会的中心,把词推向了高潮。画堂西畔初见郎,扑身而去颤相依。几番春情溢言表,直教郎君更销魂。词人用了“一向”、“颤”写出了女子急切而又兴奋的心理,既暴露又传情。最后两句“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写出了女子毫不掩饰地吐露真情,令人幸福难抑。全词一气呵成,在语言上平白如画,无一用典。同时采用白描手法,认真细致地刻画出了人物的行动、心理和情态,毫不掩饰与雕琢。像民间词一样,真情而大胆,毫无顾忌。

李煜前期词是这样,其后期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律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他眷恋故国,追怀往事,他的愁、恨、哀、思都是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不加修饰,喷薄而出。如《浪淘沙》(窗外雨潺潺)一词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看似平常,却表达了作者无限的哀思之情。春光已尽花满地,惟有流水不知停。繁华已然消逝,一句天上人间,表达了作者与世间欢乐的诀别,哀思无限。再有《破阵子》、《虞美人》等词作,也是用白描的手法写就,字字含血,句句有泪,以平凡的语言表达出了不平凡的情感,与花间词那月下樽前的闲吟对唱,简直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作为一名囚虏,他无心对用词精雕细琢,然而正是这份情感的自然流露,才使得李煜词具有了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并且重新把词领回到抒情道路上来了。

总而言之,李煜之词,清新雅丽,情挚意深,大量运用本色话语言及白描手法,使词从宫廷走入民间,推动的词的发展,在中国词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M].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年9月.

[2]杨抱朴著.南唐后主李煜[M].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2年8月.

[3]杨敏如编著.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 2003年1月第一版.

[4]王新霞选注.花间词派选集[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3年1月第一版.

[5]陈如江著.唐宋五十名家词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7月.

[6]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讲[M].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第一版.

篇6:简析《背影》中的白描手法

鲁迅在《作文秘诀》中对白描做了这样的概括:“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从鲁迅的这段话中,以及与绘画白描技法的关联性中,我们不妨对白描做这样的理解,文学语言中的白描手法,是指作家在描绘形象时善于抓住描写对象的内在与外在的特征,用简略的准确的语言做勾勒,不做过细的渲染和雕凿,达到传神的效果。要做到这点决非易事,它是语言艺术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语言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认识过程。从表面上看,白描的这种“简”表现为一种文字的高度朴素,不设喻,少修饰,但这种朴素,并非文采干竭,而是寓华于朴,恰如七彩阳光,给人以灿烂与辉煌。

朱自清的《背影》中,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可以说是白描的典范,作者是这样描写的:“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纯用朴实的语言,不事渲染,但写的细腻逼真,深切动人。清代文论家袁枚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澹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澹”(《随园诗话》卷五)。白描正是这种大巧之朴,浓后之淡,体现了一种深刻的艺术哲理。在上述例子中,作者以朴素洗练的笔法,寥寥数笔,就将人物的主要特征勾勒出来,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神韵和境界,虽无渲染和浓墨色彩,但仍传其神,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做基础,是难以实现的。

白描的核心就是“真”。实际上,“真”也正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本质特点。现在分析散文,常常分析它的意境,这是不错的。但对《背影》却不能如此分析。在一九四七年,当《文艺知识》的编者向朱自清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回答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文艺知识》连丛,第一集之三)

作者这几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背影》写作的契机,而且说明这篇散文是完全写实的,说不到意境上去,是以白描的文字,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至爱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也许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吧。我们分析《背影》,用不着去探求它的意境之类,抓住内容的真实和感情的真切,就能深入了解本文的好处。一个“真”字,是把握全篇的一把钥匙。

篇7: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作文

一、找写景语, 引出白描

首先, 我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出以下句子,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于是我启发学生说:“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呢?”学生回答:是描写。描写从繁简的角度又可分为哪两类呢?学生回答:细描和白描。所谓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那么什么是白描呢?所谓白描, 就本义而言, 是指美术上的单纯用线条描写的画, 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 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二、直观对比, 掌握白描

我在课前准备了两幅山水国画悬挂在黑板上。左侧一幅为白底黑墨线勾勒的山水, 不着任何色彩, 脉络清晰;右侧为渲染而成的山水, 浓墨重彩。通过两幅画直观的对比让学生理解白描的特点, 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两幅图的对比, 让学生理解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指的是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 不着颜色。在写作中, 所谓白描就是不加烘托, 不做过细的渲染和雕凿, 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 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 用准确有力的笔触, 简练的语言写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达到传神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 赏析白描

再读文中写景佳句, 让学生谈谈本文写景的妙处?师生探究而知:此时湖上冰花弥漫,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 映入眼帘的“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 寥寥几笔, 就包含了诸多变化, 长与短, 点与线, 方与圆, 多与少, 大与小, 动与静, 简洁概括, 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教师提问:这几句写景, 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简练、朴素。

教师再问:是不是只要具备了简洁、朴素的特点就是白描呢?

我让学生比较品析:“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与“雾凇沆砀 , 天云山水 , 上下一白”。学生分析, 原句叠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了起来, 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且浑然天成, 语气连贯, 有一种音韵之美。可见, 这三个“与”字并不多余。并不是字越少就越简练, 要考虑是否得体传神。

由此得出, 白描手法在语言表达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求传神。

四、画一画, 体味量词的妙处

先提问学生, 把原句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换成“一道、一座、一艘、两三个”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说:不好!然后提问为什么不好呢?为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我让学生都来画一画“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并让一个学生在黑板画。结果大多数同学画的一样:一道蜿蜒的长堤, 一座精致的六角凉亭, 一艘小船, 上有三人。我启发说:“大家画的都不错, 但似乎没有画出课文的情景。我觉得大家画成了一道、一座、一艘、两三个了。课文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可见这长堤不应该很明显很浓, 亭子也不能画的太清楚, 小船不应该画这么大, 人也是。”我擦掉原来清晰的长堤, 用粉笔侧面轻轻扫过去, 描绘出一道模糊的痕迹, 又把小船改成了似一片竹叶般窄小细长的线条, 把清晰的三个人改成了似米粒一样的小点。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于是我又问:为什么张岱用了“痕、点、芥、粒”这几个量词, 而不用“道、座、艘、个”。其实在刚才的绘画与修改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自己有所感悟。学生甲说:“张岱用这几个词是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因为当时是大雪下了三天, 雪已经很厚了, 又是夜色朦胧, 看东西肯定是不清楚的, 所以画面上的东西应该是朦胧和模糊的。”学生乙说:“当时天与云与山与水, 都是浑然一体, 所以在这个大天地里, 亭子, 船, 和人都是小小的。”教师小结:“在这白雪世界有一种朦胧和神秘感。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 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 人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师生合作探究后, 他们已经理解白描手法与量词精当选用的妙处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神态与神韵。留有余白的画的画面上, 寥寥几笔就绘画出一幅写意山水画, 往往给人更多的遐想, 更多的余韵。可见以画面阐释几句有强烈画面感的美文, 也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表达。

教师提示:白描不仅仅可以用于写景, 也可以用来写事, 写人。白描用于写景, 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人, 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 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事, 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 生动形象。

五、辨一辨, 加深理解

你能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白描”, 哪些不是吗? (当学生判断有错时, 用白描的三个特点引导更正)

1.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是)

2.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是)

3.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不是)

4.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 势极豪雄 (不是)

5.微风早经停息了, 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 (是)

五、练一练, 灵活运用

请同学运用白描手法, 描写自己见过的一处景物, 注意抓住特征来写。

六、小结

篇8:例谈白描手法

要判断作品是否用了白描手法,首先必须知道“白描”是什么。

白描也叫素描,它是用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词的上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句,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生活图画:温暖的阳光下,一所低矮的茅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明的溪水在草地的一边潺潺流过,那么恬静,那么柔和,如诗如梦,而接下来一笔“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就在这如诗如梦的优美画面上添上了富有乡土味的音响、情趣,使之更为亲切动人。正当词人沉醉在这静谧迷人的环境中时,朦胧中有说话的声音传来,寻声望去却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竟是一对白发翁媪!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声音、情趣,还写出了浓浓的情,把乡村生活的安适和幸福揭示得淋漓尽致。整个上片有情有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组成了一幅美妙醉人的图画。当看到这样表达效果的句子,就可以判断作者用了白描手法。要判断文段是否用了白描手法,还要知道在写人、状物、绘景中,白描这一技法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如《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勒:“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仅用“身长八尺……”寥寥十六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

二、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例如《水浒传》中,写李逵的出场: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卤,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卤,却是什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的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短短几句对话,就传达出李逵耿直而带鲁莽的性格,给人印象深刻。李逵对宋江虽久闻其名,却未睹其面。所以一见面直呼“黑汉子”,显现其性格直率,听了戴宗的介绍,他惊喜之余又感到狐疑:山东的宋江无端跑到江州来做什么?所以说出“莫不是山东的及时雨黑宋江?”“莫不是”写出了疑惑,也写出天真;“黑宋江”三个字,显示了他的粗卤。听到戴宗要他下拜,这个耿直的汉子却又显出了聪明,多了一个心眼:你别拿我开心,瞒我拜了,你好当个笑料。这种“机智”恰反衬出他的心地纯真,性格率真。等到宋江自报家门,他才知道站在面前的果真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宋公明,这才“扑翻身躯便拜”。“拍手叫道……扑翻身躯……”这些表情动作,十分传神地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黑旋风铁牛的形象。

三、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称的词人。在其词作中,她用语朴素流畅,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开端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最体现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却用得恰到好处,十四字所设置的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与其处于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极为吻合,因此受到历代词论家的赞赏。“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有把盏饮酒的动作,又有春风料峭,加上天上阵阵大雁飞过,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雁飞去,还有回来的时候,可丈夫赵明诚逝去却是一去不复返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里写了花和人,黄花殒落和女词人容颜憔悴相互映衬,给读者无限遐思,写出了词人南渡以后的孤独苦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是一个女诗人寂寞中独守空窗的特写镜头,最后,作者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种难挨时刻的心情刻画,更是全用白描手法。情真意切,如见肺腑。在写作中,同学们只有主动运用白描手法,模仿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作品进行练习,才能切实掌握这种手法。

篇9:浅谈白描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在景物描写中,运用白描的手法可使景物和人物性格高度地融合,使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便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和爱平等的世外桃源仙境。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舍整齐,有肥田、美池、桑树、村落,道路纵横,时闻鸡犬之声,男女老幼都愉快安乐。文中的景象正是作者多年来所追求和希望的理想世界。作为一个归隐田园的隐士,向往自由,追求解脱的性格使然,这样的景物是其特定性格下的景物,景物和性格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使这种特定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为深刻饱满。

在人物描写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可使人物神韵突出,形象鲜明。

1.描写外貌时,运用白描手法可以洞穿骨髓,触及人物灵魂。朱自清《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很朴实的几句话,内涵却极其丰富,非常到位地表现了父亲生活道路的坎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阴冷,暗示了父亲晚年由于境况不好,年老体弱,但关爱儿子的心依然没变。作者意想中父亲的背影,不单单是父亲往日背影的再现,而是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深沉浓烈的思念,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灵魂深处的朱自清。

2.语言描写时,白描手法的运用可传神达意,凸显人物品质。朱自清《背影》:“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有要事,又怕儿子车上口渴,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去为儿子买橘子,同时还担心儿子的安全。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情。父爱无声,沉默本身也就意味着一种无私的伟大。

3.描写动作时,运用白描手法可使表意准确,语言洗练。魏巍的《我的老师》:“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打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平实的字里行间,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读来,仿佛有一股绵长的暖流,浸润着我们的心田。

上一篇:初中生联欢会趣味游戏下一篇:变压器过户申请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