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规划文本

2024-05-02

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规划文本(通用4篇)

篇1: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规划文本

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

(2014-2018)

建 设 规 划 书

学校类别:县镇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编制单位: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 联系电话:***/*** 编制时间:2014年1月21日

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2014-2018年建设规划

根据黔教计发【2014】10号文件精神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2009)的相关规定,特拟学校2014-2018年建设规划如下:

一、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于2012年建成投用,学校占地面积为15995.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329平方米,其中综合教学楼1508平方米、男生宿舍554平方米、女生宿舍554平方米、食堂370平方米、厕所82平方米、浴室48平方米、卫生室3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73平方米、其他10平方米。在硬件方面,学校现有课桌椅40套、床位80个、餐桌80位、教学办公电脑4台、班班通设备3套、价值0.8万元的厨房设备。学校现有专业教师15人,在校聋哑学生22人(全部寄宿),其中一年级7人,二年级10人,三年级5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为学校属于新建,学校硬件设施很欠缺,到目前为止,学校没有音体美器材、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和体育运动场,学校的教学办公用计算机也严重不足。

二、规划的目标及主要任务

1、规划目标

根据县残联和计生局提供的数据,我校2018年在校生预计为70名左右,教职工将达到36人左右,学校将设9个班级,寄宿率为100%。其主要变化情况是:2013年在校生22人,班级3个;2014年在校生30人、4个教学班;2015年在校生40人、5个教学班;2016年在校生45人、6个教学班;2017年在校生55人、7个教学班;2018年在校生为70人、9个教学班。对照黔教计发【2014】10号文件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2009)的相关规定,2018年我校现有的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能满足使用,图书的需求为2000册,课桌椅需要70套、床位70个、餐桌位80个、25万元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30万元的音体美器材、34台计算机、9套校校通设备、配备5万元左右的食堂设施设备和建设有70米长直跑道、150米长环形跑道。

2、规划任务

对照以上规划指标和我校实有情况,主要的任务是采购2000册图书、配备30万元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5万元的音体美器材、30台计算机、6套校校通设备、30套课桌椅、补充约4.2万元左右的食堂设施设备和建设有70米长直跑道、150米长环形跑道。

三、资金需求和进度安排、资金需求

对照黔教计发【2014】10号文件的建设标准,我校2014-2018年的建设投入需求资金为:2000册图书2万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30万元、音体美器材25万元、计算机10.5万元、校校通设备15万元、塑胶运动场(跑道)37.5万元、课桌椅0.5万元、食堂设施设备4.2万元,共计124.7万元。

2、进度安排

2014年:采购2000册图书、部分教学实验仪器和音体美器材、1套校校通设备、15台计算机、修建塑胶运动场。

2015年:采购差额部分教学实验仪器和音体美器材、1套校校通设备、2万元食堂设备、15台计算机。

2016年:采购1套校校通设备、1万元食堂设备、30套课桌椅。2017年:采购1套校校通设备、补充1.2万元食堂设备。2018年:采购2套校校通设备。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把薄改计划摆在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成立由学校校长谢奎同志为组长、李亚玲、刘强为副组长的薄改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中层领导和教代会人员组成。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以上会议,集中研究学校薄改计划的科学性,解决计划中以及巩固年度薄改落实的成果,解决薄改计划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学校“薄改”工作班子人员相对固定、责任落实、确保薄改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抓落实到位。

附: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薄改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谢奎

副组长: 李亚玲 刘强

成 员:刘艳、文孝霞、孙典会、王婷、李雪、孙绵

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校项目的整体规划,分项落实,责任到人。

2、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学校要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与学校的教师要签订薄改计划责任书,学校要组织好教师抓好学校的“薄改”工作,分工负责,责任明确,确保2018年完成薄改计划的目标任务。

3、经费落实

学校申请国家薄改经费及省市县特殊教育学校专项建设经费和补助资金,确保2018年前各项规划逐一落实。

4、制度保障

1、完善相关制度,从制度上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分别制定规划执行制度、资金使用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评估验收制度。

五、项目方案

学校将按照发展进度,参照薄改计划分年实施的安排,逐步配齐各项设施设备。

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

2014.1.21

篇2: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规划文本

一、自我诊断

(一)自身专业发展现状

从1997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教班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聋校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中我注重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教研成绩,曾获“禅城区优秀班主任”、“佛山市优秀班主任”、“佛山市学科带头人”称号,2012年,入选佛山市“十二五”教育装备、教育技术专家人才库。

我所主持的课题《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聋生数学能力的实践研究》于2008年4月获佛山市“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立项,并于2010年8月结题。研究报告《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聋生数学能力的行动研究》获首届广佛肇教师校本行动研究案例评选暨第四届佛山市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评选一等奖。现主持广东省“十二五”教育技术课题《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

工作以来,我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3篇发表在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特殊教育》。

我认为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心灵互通的过程;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做、教师导的过程;教学不仅要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也要重视和传承传统教学手段的功用;教学是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知行合一、和谐统一的艺术。

目前,我担任我校教务处副主任,分管我校启聪部(聋部)的教学和教研。

(二)自身素质特点

1.优势

(1)做事认真、细致、力求尽善尽美;工作勤奋,爱好广泛,喜欢读书、思考、钻研。

(2)接受过系统的师范训练,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3)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现代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具备一定教学课件制作、信息资源整合能力。

(4)长期在聋校教学,非常了解聋生的学习及认知特点,并能据此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2.不足

(1)教育理论知识比较贫乏,对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刻。

(2)数学教学的本体知识较弱,没有学习过《高等数学》。

(3)长期在特校工作,对普校教育教学没有亲身经历,教育视野不开阔,眼界狭隘。

(三)成长历程反思

在我15年的从教经历中,让我印象最深、对我促进最大的是一次失败的教学竞赛。2006年初,我被学校选拔参加广东省首届聋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这次竞赛,我高度重视,做了自认为最充分的准备。当时我们上课的内容需要到参赛现场从预知的两册聋校数学教材中随机抽取。确定上课内容后留给每位参赛选手的准备时间不到1天。对于普通教师,1天时间肯定不能备出一堂圆满、高效、精彩的课。为此我用了2个月的业余时间提前准备。两册教材,也就是一个学年的教学内容。我仔细研读了每册教材、教参,对每个教学内容都提前做了自认为精心的教学设计,对每节课的课件都预先想好了制作脚本并准备了素材,自认为一定可以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现场竞赛结束三个月后,成绩终于公布了,竞赛成绩很不理想!这件事情对我的打击非常大!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心血,竟然获得这样差的成绩。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想不通。总是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多次的自我审视和叩问让我的思维逐渐理性和客观:还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还不够优秀,还没有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那种程度。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寒暑假来学习信息技术和课件制作。先后自学过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超级画板、firework及一些小学数学课件制作工具和软件。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教学水平提升了一个层次,在我校举行的课堂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所任教班级学生咋我校期末统考中也能取得满意成绩。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2008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特殊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一等奖,课例获2008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评比特殊教育组一等奖。

回顾我的专业发展历程,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教师不断寻找自身不足并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敢于直面自身教育素养的缺陷,时常反省自己教学行为,大量阅读教育经典并持续进行教育实践。

(四)成长环境

1.有利因素

(1)近年,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越来越重视。这给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宽阔的专业发展平台;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佛山市特殊教育发展很快,2012年,佛山市在广东省率先实行“十五年免费特殊教育”政策;近几年,佛山市各个区都新建了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3)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初中数学名师培养对象。理论导师、实践导师的的指导及项目处的培训将会进一步提升我的专业发展水平。

2.不利因素

(1)长期的聋校一线教学虽然使我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长期局限在特殊教育这个小圈子中,眼界受限。

(2)目前,我在我校的教务处工作,纷繁复杂的琐事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多数情况下,我都处于疲于应付工作的状态,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和读书。

(3)长期从事特教工作,有时会有职业倦怠现象。

二、他人评价

学生对我的评价是:严厉而不失幽默,亲切又随和,课上得好。

同事对我的评价是:做事严谨、细致、讲原则,在聋校数学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单位领导和指导教师对我的评价是: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具有较高的组织策划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能身体力行地引领年轻教师成长;比较保守,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性不够。

三、发展目标

三年目标:立足校本教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培训及自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风格,提炼教育教学观点和思想,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研究型、全能型教师。

(一)做好我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工作,能按时结题,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二篇以上和该课题相关的论文。

(二)关注当前我国聋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改革方向,完善和改革我校启聪部(聋部)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激发部门教师工作热情,把工作做得更好,让启聪部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校内或对外公开研讨课(聋教育界),通过公开课不断磨练自己。

(四)通过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和提炼以及专家引领和论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综合自己的优势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初步归纳自己的教学风格是“操演结合,动静交融”,即利用用多媒体、实物教具把学生实际操作、电脑演示、教师讲演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行动策略

(一)严格履行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方案的职责要求,积极参加项目组的要求的所有活动。

(二)精读教育经典,研读专业教育期刊,主要包括《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这四本期刊。每年做不少于2万字读书笔记,为自己教学风格的寻找理论支撑。

(三)读数学教学类及数学相关书籍,夯实数学教学的本体知识。

(四)积极参加各种教育专题讲座及培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篇3: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规划文本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就如何判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如何看待高等教育2020年事业发展目标、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如何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政策措施保障等四个问题作了解读。

张力介绍说,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2979万人,稳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增至24.2%。我国初步形成了若干所向国际一流水平冲击的研究型大学、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培育了一大批前沿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高校每年输送的毕业生从不到百万达到五六百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面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制约发展的许多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突出等困难和挑战。根据《规划纲要》文本的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学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张力说,2020年前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已不是重点,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规划纲要》文本全面谋划了教育体制改革新思路新方向,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高等教育领域,有一系列新的改革切入点和政策措施亮点,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许多都是当前社会关注和热议的问题,相关的因素十分复杂,表现出“深水区”改革的典型特点。

有关专家和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1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规划纲要》文本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请问如何评价现阶段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水平,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我国是高等教育大国,在校生已经达到2979万人,高校2263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要有一批高校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起到引领作用,这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指标。根据专家的研究,我国大约要用30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我们有一个定性的表述,从体系上来说,就是要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在这样的高等教育体系里,各类各层次的高校都有一批能走在前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2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

新华社记者:《规划纲要》文本提出逐渐取消实际存在的高校行政级别,请问可操作性到底有多大?

张力:对取消高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用三句话来说明:第一句话,必须做,要达到“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第二句话,怎么做,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立”就是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破”就是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第三句话,从容易的地方做起,逐步向难点推进。

3要让更多创新拔尖人才冒出来

中国教育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此前高校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探索,未来又将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第二,我们将采取怎样的制度设计,让更多的大学办出自己的特色?

张大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0多年来,一批高水平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也是多样化的,要在原有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规划纲要》文本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当中的中心地位。《规划纲要》文本提到十大改革项目和改革试点,其中有一个高等教育提升工程,里面提出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个计划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基础学科方面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去年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筹备工作,已经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多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物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

借此我从七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的主要思路:一是在学生遴选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专业的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培养计划中。二是教师的配备方面,安排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导师和授课教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主持和参与教学。三是培养模式方面,突出个性化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四是氛围营造方面,通过世界级科学家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五是制度创新方面,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制度。六是条件支持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都要向参与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支持。七是国际合作方面,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国外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尽快融入学科领域或国际一流科学家群体。

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第二个部分是应用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问题,既要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也要培养少而精的拔尖创新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在研究筹备启动未来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培养一大批研究型、研发型或是能够在生产一线的卓越工程师。

现在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只有通过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建立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才能够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要根据科学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和公正规范的原则,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条例和有关政策,建立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开展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能够合理定位,能够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做好政策的引导和监督管理,为高校的自我定位、自主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空间。二是要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继续实施“211”工程、“985”工程,推进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建设,通过启动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地方高等院校,加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也就是说,要以重点建设来促进分类发展。三是各个高校自身要科学定位,坚持特色发展,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在国家高校分类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现在的2263所高校都能够注重合理的定位,办出特色来,我们就有希望形成一个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百舸争流、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格局。

4高考录取更加多元化

北京考试报记者:《规划纲要》文本中提到高考录取要建立多样化机制,请问今后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高考改革辐射面广、影响力强、关注度高,我想讲三点:第一,高考制度要坚持,因为高考是我们国家保障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制度。第二,高考必须改革,千校一张卷子是不行的,要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新机制。第三,高考的改革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因为高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又因为高考紧密联系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稍有不慎就会对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产生不良的冲击。关于多样化录取模式,《规划纲要》文本里提出5种方式,最基本的方式是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择优录取。第二个是自主录取,全国有80所高校每年都在自主录取。第三个是推荐录取,可以学校推荐,可以学生自荐,也可以中学校长推荐。第四个是定向录取,特别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且人才短缺的一些行业和部门。第五个是破格录取。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已经作了尝试。

我还想特别强调一点,这种多元录取的模式必须建立在一个重要的政策保障基础上,那就是社会、教育系统必须建立起诚信体系,必须使这种多元录取沿着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方向推进。

5现代大学制度首先要处理好大学和政府的关系

人民日报记者:《规划纲要》文本提出了十大改革试点,其中之一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请问现代大学改革试点的具体内容是哪些?目前困扰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难点主要在哪里?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有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因为现代大学制度是建立在依法确定政府和大学关系的前提之下,所以《规划纲要》文本中提出了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处理大学和政府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在这个原则下来确保大学办学自主权。这个原则的含义就是:政府和大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大学不是行政机构,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它具有办学的自主性。确立现代大学制度,首先要处理好这个关系。

二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首先是要制定大学章程,大学内部要按照章程来实行治理,也可以说是依法治校。大学治理中有一个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关系,那就要在学术领域充分尊重教授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三是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大学自主办学需要社会参与和监督,《规划纲要》文本提出探索建立高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制度,这种制度就是一种社会参与的形式,同时还强调了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办学。《规划纲要》文本还提出大学要向社会公开信息,要实行年报制度,让社会对大学有知情权,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最终是要建立一种大学自我发展同时又自我约束的制度。

篇4: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规划文本

关键词:中职生;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30-002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将职业生涯概念纳入教与学活动的教育策略,通过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准备、职业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能力,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形态。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中职生存在着这样的状况:他们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就业中表现出诸多不适: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对职业了解不够,对社会和环境认识不多,对前途感到迷惘,品行不良等问题。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为了帮助中职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职业学校在中职生入学之初就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促使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地根据自我职业规划的内容加强素质培养,锻炼各种能力,为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创造和准备条件。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初中学习失败者的阴影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评估”环节能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从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方面做好自我评估,从而全面认识自己,认识到自身的各项优势,正视自身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每个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的事实,通过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岗位的事实,深切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含义。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教育和培养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观。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避免“入错行”的尴尬

多元智力理论、九型人格、全脑思维等研究成果表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能力优势,能发挥自己特长、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内驱力”问题

中职学生中上课不愿学、实习不愿干的不少。但并不表明他们不想有个美好的未来,而是因为所学的东西不是他们想学的。有很多中职学生认为在学校学的课程走上社会后没有用、用不到,因而认为读书、考试是为了家长、为了老师。事实上,许多时候家长、老师都是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很少考虑到他们的感受。而职业生涯教育在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客观认识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选出的目标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就不再是家长或教师的意愿。学校的课程成为学生实现最终目标的阶梯,这样学生的学习意愿就会比较强,愿意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足,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如何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议从纵横两个纬度去考虑。

1.分层实施

分层实施就是从纵向纬度去考虑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纵向纬度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目标与 方法,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构建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一年级阶段,从新生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进行职业兴趣测量。在结合了家长、同学和师长的建议对自己和职业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就要确立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职业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老师应帮助学生在学校的专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指导其制定发展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是两年的,五年的,甚至是十年的。将学生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留底保存,建立起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档案。

在二年级阶段,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已经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这是职业生涯教育中最难的环节,但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完美的规划,如果不去執行,就像天边的云彩,纵使看起来很美丽,却是怎么也够不着的。在这个时候就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一般相当于普教体系中的高中阶段,因此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深入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年级阶段对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对学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最繁重的一年,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提高就业率。这个时候,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工作。首先,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在中职生中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如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父母老师的事;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职业心理定势——只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找工作;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随便找一个好了。这些心理状况都是不利于成功就业,学校要注意积极引导。其次,学校应积极的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再次,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的指导,实现顺利就业。最后,要努力的安排每个学生进用人单位实习,大力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消除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

2.多形式实施

多形式实施是从横向纬度考虑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横向纬度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职业学校和中职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途径、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开展。

2.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2.1.1开展课程活动。课程活动有两种方式:课程介入和教学渗透。

所谓课程介入是指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知识与策略等。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可以采用选修课,也可以采用必修课的形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酌情定夺。课程介入时应注意:其范围主要适用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理念的传播、原理和方法的学习。教学渗透是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并身体力行。教学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是十分可行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水平要求较高,要求学科或专业教学的教师受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能将这种理念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2.1.2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渗透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讲座,开展针对新生的专业剖析活动,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实施步骤,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观、职业观,正确对待择业、就业和创业;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集体辅导与个别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通过开设一些新的训练(实训)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训练,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提升学生毕业后职场竞争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竞赛及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班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活动。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及教学反思下一篇: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