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4-05-21

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通用8篇)

篇1: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三、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四、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

④象征;

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篇2: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1.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重点是把握“神”。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高考散文阅读测试重点

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有的直接考查,有的间接考查。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所以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难易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

(2)分析归纳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全国卷每次考的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命题所遵循的原则

经过多年的命题实践,文学作品命题技术日趋成熟。命题者对阅读能力测试试题的设计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⑴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⑵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⑶努力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⑷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⑸力求题型稳定、整齐,即由填空到简答。

二、散文阅读鉴赏步骤

⑴要从整体上理解作品。整体把握散文,要先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然后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就可以进人答题状态。

⑵要注意揣摩语言。所谓揣摩语言,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辨别、比较、思索,正确把握语句的含义,另外,许多考查评价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也需要揣摩语言。

⑶要注意因果。因果联系是世间最具普遍性的联系。散文的形与神、情与景、内容与形式、主旨与材料等等,是近年来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所在。在考试中,考查因果关系能力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问“为什么”。对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赏析和评说,大都采用这一题型。

⑷要答好这类题目,就要带着问题到信息区域去,从上下文梳理中,加以条分缕析的理性判断,筛选出答题要点,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组织文字作答。

⑸要注意对散文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要注意三点:

其一是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关键语言。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性的语言最能说明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其二就是必须整合此前对作品的形象分析、对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揣摩,成为正确评价的依据;

其三是必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尤其是主题较为深刻,情感较为含蓄或象征意味很深的作品,联系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就可能推断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乃至作品的主旨。如《长城》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要联系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推知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特别警示

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做题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特别是前几个小题,有时往往可以按图索骥,直接摘录,有时需要对分布在几处的内容进行整合,关键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来说,考生大都读一遍就去做题,准确率是比较低的。准确率的高低与读的遍数、认识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读的遍数越多,做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设题点比较细小,需要仔细领会和核对。

一般要求是: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第二步是大体浏览一下题目,这一条也是帮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第三步是结合所给的题目定位,判断、搜寻、概括、抽取、转化,这些方面不是一个过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复进行的。这里的“定位”特别重要,是这一段还是那一段,是这几句还是那几句,要权衡、推断。一般来说,命题者命制试题时,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内容设题,而不是枝叶。所以权衡时,要考虑段落,又要考虑全篇中心。

考场答题时,要密切关注以下几点:

⑴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的阅读试题的作答以启迪,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所以,在考场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细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题。

⑵文章与文段

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⑶文段与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⑷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⑸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考场是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面,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包括词性、修饰成分,乃至句式,从中找出命题的真实意图。

近年来也开始考查考生对作品内容进行综合概括理解及自己组织语言的表述能力,做题就务必注意深思精写,阅读主观题的答题较少受到字数的限制。这就提示我们,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答一些,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反而要扣分。回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时要设序数号,以便答案清晰明了。

1.高考语文散文答题技巧

2.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3.散文阅读和答题技巧

4.中学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5.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6.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7.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8.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9.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篇3: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练习

语文基础教学中, 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 学生作文的类型大致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以及应用作文。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即是让学生了解教材中这些课文的不同分类并掌握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手法, 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教学的认识,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这是一个繁琐而又复杂的过程, 这不仅关系着我们的教学方式, 并且关系着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细节。学生应先了解课文类别, 再掌握课文阅读答题的技巧并强化练习。应采用循环渐进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逐步加深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这是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可行方法之一。

一初中语文课文阅读答题技巧

所谓阅读答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般指的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 采用直观的方式解答课文中产生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如课文的中心思想、分层段落以及段落含义等。这种解答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课文类型理解基础, 还要求学生对一般性的文学作品有自己直观的认识。在我国的语文基础教学中, 阅读解答是属于较难的课题解答类型,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 这种类型的问题不仅较多而且更加突出。例如,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 有一篇推荐阅读课文《西游记》, 其中的阅读解答题在所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最具有代表性:“在《西游记》中, 猪八戒的形象令人捧腹, 通过阅读, 请简述一则表现猪八戒憨厚可爱或忠厚善良的故事 (50字左右) 。”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 需要学生找准课文的类型并结合课文进行解答, 否则, 如果学生把问题答案叙述成散文形式或应用作文形式, 很明显是不符合答题要求的。

根据课文类型抓住课文重点, 也是通过阅读课文进行问题解答的重要方式。例如, 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中的问题之一即是:“通过阅读, 你知道这篇课文的题目含义吗?”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问题的提问方式也非常巧妙, 不仅检验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用心去体会, 还检验了学生们对一篇陌生课文的理解程度。对学生们来说, 提问形式虽然只针对课文标题, 然而却不要忽略了阅读的意义, 因此问题的解答当从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去寻找, 根据课文类型, 抓住课文重点, 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解读观点。

阅读答题的技巧还不仅限于此。还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 以及学生们的潜心阅读。只有真正地读透了课文, 了解了课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才能从中掌握更多的答题技巧, 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

二初中语文课文阅读答题的练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教学重点不应只放在教育这一个基础层面上, 而是要注重开发学生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以及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所谓一事通百事通, 只要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并且从任何事物中都能学到知识, 那么, 教学的预定目标就已经实现了。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的练习, 我们正是要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练习方式, 其结果只有一点, 即是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这类似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当中的“聚合抽象训练法”, 即将所有复杂、繁琐、笼统, 或是具体的教学手法统统聚合起来, 集中一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要切实将这种观点落到实处, 教师应当从教学细节着手, 从七年级开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掌握文学表现手法;三是精讲课文结构、课文类型;四是解读课文, 解读课文的中心思想;五是分句段落、生字生词, 讲授细节。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 让学生通过教学一步步向着更高深的文学殿堂迈进。

对于一个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视角来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 反映出学生的独创性, 而其中唯一需要强调的即是要让学生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 不能偏离解答路线。对学生答题练习不能仅限于采取某种方式, 而是更要注重所取得的成效。

知识来源于生活, 最终也将流向于生活, 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 另一个重要因素即是让学生们学会观察。其中, 在写作训练当中作文题目的选择即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笔者注意到当前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拟题时总是倾向于结合课文内容, 实际上这种取向是片面的, 其所取得的效果也不言而喻, 除了只能给学生增添学习压力之外, 毫无益处可言。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能成为一篇绝佳的作文题目, 关键是教师怎样去挖掘, 怎样去利用。要让学生们会写、会读、会理解、会解答, 练习不应该有压力, 更不应该是教师的强制手段, 而是随时随地的, 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完成。

三结束语

笔者想着重强调一点, 即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是什么呢?抛弃所有与教育无关的思想, 其实只有一个目的, 即是教育当代, 服务未来。本文的主题是初中语文阅读答题的技巧与练习, 也是实施基础教育当中的一部分, 也是笔者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所贡献的一份微薄之力。同时, 笔者也希望所有教师们行动起来, 为学生们的未来奠定基础, 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篇4: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等

一、结合语境,整体感知文中词句含义

现代文阅读对词句含义的理解,是指对特定语境中的词句含义的理解,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特定意义就不存在了,因而必须把握它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句的含义。要以对全文的把握为依托,前后联系,整体感知。具体来说,要注意三点:1、阅读时要瞻前顾后,审视语境。2、要联系文章的立意、主题等因素来理解·。3、要多角度揣摩词句的含义。

例如2001年《门》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章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通览全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一扇扇门”想到了“门内隐藏着的奥秘”,从门的类型想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从开门的各种方式想到了人们多样的心情,从门的物质功能想到了它对人心灵的意义,进而阐明了?开门”和“关门”这两个动作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通过联系全文,我们不难看到,“开门”和“关门”实在不是两个简单的动作,而是“预示着生命历程中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意味着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结束”。如果阅读时不能前后联系,缺乏全局观念,是很难准确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含义的。

一般说来,需要我们专门去理解的词句,语言上往往比较生动浅显,而意义却比较隐晦深刻,要从浅层人手,在深处领会。

例如《门》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这一题看起来是分析原因,本质上其实是解释“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含义,既然“门有多种多样”,为什么“玻璃门根本不是门”呢?从表层来看,玻璃门跟其他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透明,对人的视觉没有任何阻隔作用,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看清它背后的一切,再结合文章深意深入地思考下去,“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言外之意就是,玻璃门不能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造成悬念,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门”。

二、确定范围,目的明确地筛选提取信息

各类文章中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人们在阅读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中获取信息,这就是对信息的筛选。提炼要点,便是筛选信息的过程,考生在答题时要目的明确,学会筛选,在众多信息中找出最能直接回答问题的有价值的东西。

如高考题《话说知音》第1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首先要通览全文,找到此题的出处,即第2段中“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其中指令性代词“这”是关键性信息,其指代的内容应该就是答案之所在,从而明确了信息搜索的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筛选的范围不仅限于正文,有时解题的重要信息甚至会隐藏在注解和副标题等不显眼的地方,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单看这句话或联系上下文是无法得出答案的,但文末有个注,“注”写着托尔斯泰的生卒年(1828—1910),再看本文副标题“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所谓“特殊的日子”即指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三、要善于抓线索、找文眼

通过抓线索、找文眼的方法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是行之有效的,散文往往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了线索,也就抓住了思路。例如散文《门》:“观点——门的种类——开门方式——门的象征意义——开门关门的含义——门的人生哲理”,“门”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抓住这点,对整体把握全文是一把钥匙。

所谓“文眼”,指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意图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能点出文眼是读懂文章的标志, “文眼”所在的位置一般是文首或文尾,一般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或概括性较强的句子,作者的感受、情感的宣泄,往往由这些概括凝练的语句来表达,如朱自清《绿》中,“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一句,“绿”点明了描写对象,“惊诧”是其表达的中心。又如《门》一文开头就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这一个起始句,统领全篇,引起下文,可以说就是文章的“文眼”,把握这点,再来看文章的一词一句,一节一段,就有一种居高临下、洞若观火的感觉。

四、掌握常用表达技巧,灵活迁移所学知识

散文阅读中,有些题目,如鉴赏评价类,其答案常在文外,要求我们调动知识积累,再结合具体的作品内容加以思考,因此要掌握一些常用表达技巧,加以灵活的迁移运用。

1998年全国题《报秋》第2题: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00年全国题《长城》第2题: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结合试题散文的具体内容,不难得出答案,《报秋》中插入写种太阳花不成功的经历,是为了反衬玉簪花的生命力之强。《长城》中用第二人称,将长城拟人化,是为了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五、鉴赏评价要立足原文、客观公正

鉴赏评价要以阅读材料为本,从实际出发,讲究分寸,切忌随意拔高或无中生有,如《世间最美的坟墓》第30题:“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作者在这里的比较,一不比思想品德,二不比历史功绩,只是比较他们的坟墓的不同风格,作者无意贬低伟人墓的庄严瞩目,只是为了使托翁墓的朴实无华更加突出,因此,A项说“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是明显错误的,它脱离了原材料的实际,凭空拔高。

六、整合要點、准确解释

准确精当的解释,对主观表述题至关重要,它是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散文阅读题的关键。

篇5:【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答题步骤】

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③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③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表达技巧”鉴赏

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

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径。

2.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

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间,筛选并整合答题的内容,还需学会答题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内容,把握答题的要领

命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间,它可以是一个小节,可以是两个小节,也可以散见于全文的相关区域。“概括”就是根据命题要求,运用求同思维从不同的信息区间,抽象出相同点。这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有些考生由于寻找相关信息的失误,而导致概括的内容完全脱离命题的要求;由于运用概括方法的不当,而导致概括的内容舍本逐末,或不够全面。由此可见,掌握准确寻找相关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就能减少答题的失误。

解答表达技巧类试题时,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侧重内容的一般是证明观点,或者增强表达效果,侧重形式的一般是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现方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不要笼统地贴标签

3.语言的运用,力求准确、精练、概括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题目,所以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练、概括地表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当然找出的词语、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

②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答。

即: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所“问”的角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的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组合,特别注意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相契合的答案。

③ 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顺便提醒,对于不受字数限制的题目,不妨多答些(不能过份),在踩“点”给分的批阅方式中才能避免吃亏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必须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表达作用题”类

1、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修辞方法类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

突出强调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3、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插叙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行文段落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表: 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如前例答为: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化主旨,说明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代代相传

5、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6、物象类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

考角度如下:

开头结尾的谋划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

①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

鲁迅: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

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

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

冰心:清婉明丽。

秦牧: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

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

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宽容博爱;朴素浅易。

贾平凹:清淡古雅。

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

史铁生:沧桑内敛。

篇6: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1.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2.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3.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4.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5.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二.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三.读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四.巧抓关键句

抓关键句是指抓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

文章除了文眼之外,还有大量负载着重要信息句子,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这些语句通常表现为:反映语境特点的“指示语”,集中表达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标示人物情感、态度和事物景况的“情态语”,直接传达主要信息的“主旨句”,反映文章层次关系的“过渡句”,蕴含丰富内容、言词精辟的“警策语”,结构复杂、信息量大或富含哲理的“语言结构”,文中反复强调或暗示的“关键语句”等等。

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抓住这些句子,才可以准确地把握文意要点。

五.从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散文中的形象是为表现主题所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一种景物,一种情景,还有可以是一些画面。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篇7: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1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

④象征;

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2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行文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1)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层次只有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也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第一句是起始句,说月光照在荷塘上,是中心句。第二至五句展开,具体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最后一句是终结,总说塘中月色的印象。

当然,有的文章连续用几段来写一层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终结句了。如: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江西2007高考题:汪曾琪《泰山很大》)

这一段第一、二句是起始句,以下各句均是对“我写不了泰山”,“对泰山不能认同”的展开,没有终结句。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点醒题旨并彼此相互呼应的句子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如2007年广东卷散文《泥泞》中就有“(我)热爱它们(指雪)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我们是否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这样的标志性句子,它们既揭示了题旨,又提示了行文的思路,标示了文章的层次。有的文章会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之类的标志性词语,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其次,要抓文体。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叙事、写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它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细胞”的词语就必然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把其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如罗春会的散文《舞蹈的蚕》中“舞蹈”一词不仅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在文中还多次出现:

我没有见到蚕是怎样吃掉一片片桑叶的……女儿告诉我蚕是这样吃的:她仰起自己的头在空中划了个半弧,然后到胸前,并如此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果然如此。蚕……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头就如女儿示范的动作,在桑叶上不停地划弧,随即桑叶上半圆形的缺口就不停地扩大。即便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

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两个相邻的盒壁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真地跳一曲探戈。

这里用“舞蹈”这样一个美丽的词语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茧时身体的扭动,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赞美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终生不倦地劳作,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蹈”更是升华出一种精神的意义,凸现了蚕在生命历程中奋斗的形象。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十分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有的文章开篇的句子就是“文眼”,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又如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

此次经欧洲来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因为其他各种五颜六色的饮料,价钱既贵又不解渴。只有矿泉水,喝起来清清淡淡中略带苦涩,倒似乎别有滋味。

外子说矿泉水其实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冻顶乌龙,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劳中,能有一杯自己现泡的热红茶,已觉如仙品般的清香隽永了。

他啜着茶,就想起故乡四川的山泉来……

开头写“矿泉水”,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故乡的山泉;同时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异乡异土的矿泉水反衬故乡山泉的富足与慷慨,天然与美好。

散文的结尾,往往卒章显志。如罗春会《舞蹈的蚕》:

我以为蚕已经死去,结过茧子的蚕因了自造的坟墓将自己埋葬了。可不,几天后,蚕破茧而出,它们已化做了一只只蚕蛾……不久,蚕茧上就有了蚕蛾排出的无数密密麻麻如芝麻粒大小的卵。次年的春天,这些卵再变成幼蚕,它们便又开始了生命的下一个轮回。

我以为蚕已归去,原来,它们又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着生命,以舞者的身姿绘出生命的轨迹,不断给人制造着身上的华衣。

蚕啊!那些终生欢快地舞蹈着的蚕,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结一个遮蔽风雨的茧子么!

联系全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承,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当然,文章的写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关键语句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如《水是故乡甜》的第三段:

……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虎跑水来泡才香,才地道。”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

这里加横线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内容上起点明中心的作用,说明要热爱故乡,汲取故乡物质、精神的营养,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步履更加坚实;结构上则有前后呼应,照应题目的作用。

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把握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或准确简洁,或清新明快,或生动形象,或丰腴秾丽,或质朴明朗;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可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如江西省2007高考阅读题,选用汪曾琪的《泰山很大》为材料,命题者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18.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6分)

这是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但若要全面周密地回答问题,首先就要抓住这个句子运用比喻(暗喻)的表达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泰山比作一面镜子,而泰山作为一面镜子,又“照”出了什么。联系全文内容,仔细品味前后对照,可知泰山这面“镜子”照出了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情怀品格。答案为:

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5.观全文,明哲理,领悟深层意蕴

许多散文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在解读文本时,我们既要注意文中描绘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又要领悟深层意蕴,揭示具体形象与深刻哲理的内在联系。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抒情,或议论,或拓展境界,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辨析。如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2007四川高考题):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

……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

……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

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破坏,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作者先写象征喜庆的焰火,借平静的湖水,以“静”衬“动”,反衬出施放焰火的热闹;接着文章又由焰火联想到炮火,联想到战争的“噩梦”,并表达了让本来用作战争的火药全都被改作成烟花的愿望。最后,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联系全文,品味文章结束句的内蕴,正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

6.按步骤,精答题,获得理想高分

要获得理想高分,掌握答题要领也很重要。做题前应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接着先做最后一道多项选择题,因为这道题的五个选项总有两项或三项是对的,分析这些选项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然后再做其余三道简答题。简答题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常常既费力又难答好。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这道题要尽量做到一分不丢。自己概括作答的题目则要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然后找到原文的相关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精心写出答案。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3

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4

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5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

“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除了上述的技巧外,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等知识。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6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20xx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 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如: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C。这是考顺序的,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排比、拟人、反复。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此考点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此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

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此题是发展性考题。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是写人的。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7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8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 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 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 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真)形式上(行散)(1)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 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 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 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 华的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 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 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 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 的关系。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 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 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的线索、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 尾。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 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 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 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找线索的方法: 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b.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4、品情感。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 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借 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 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 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 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 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 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 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 意义”就是象征意义。(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4)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 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5)联想。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6)衬托 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 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7)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8)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 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 品的思想内容; 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9

一、高考现代文散文的特点

1.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重点是把握“神”。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高考散文阅读测试重点

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有的直接考查,有的间接考查。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所以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难易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

(2)分析归纳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全国卷每次考的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命题所遵循的原则

经过多年的命题实践,文学作品命题技术日趋成熟。命题者对阅读能力测试试题的设计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⑴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⑵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⑶努力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⑷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⑸力求题型稳定、整齐,即由填空到简答。

二、散文阅读鉴赏步骤

⑴要从整体上理解作品。整体把握散文,要先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然后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就可以进人答题状态。

⑵要注意揣摩语言。所谓揣摩语言,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辨别、比较、思索,正确把握语句的含义,另外,许多考查评价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也需要揣摩语言。

⑶要注意因果。因果联系是世间最具普遍性的联系。散文的形与神、情与景、内容与形式、主旨与材料等等,是近年来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所在。在考试中,考查因果关系能力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问“为什么”。对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赏析和评说,大都采用这一题型。

⑷要答好这类题目,就要带着问题到信息区域去,从上下文梳理中,加以条分缕析的理性判断,筛选出答题要点,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组织文字作答。

⑸要注意对散文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要注意三点:

其一是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关键语言。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性的语言最能说明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其二就是必须整合此前对作品的形象分析、对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揣摩,成为正确评价的依据;

其三是必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尤其是主题较为深刻,情感较为含蓄或象征意味很深的作品,联系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就可能推断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乃至作品的主旨。如《长城》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要联系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推知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特别警示

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做题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特别是前几个小题,有时往往可以按图索骥,直接摘录,有时需要对分布在几处的内容进行整合,关键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来说,考生大都读一遍就去做题,准确率是比较低的。准确率的高低与读的遍数、认识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读的遍数越多,做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设题点比较细小,需要仔细领会和核对。

一般要求是: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第二步是大体浏览一下题目,这一条也是帮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第三步是结合所给的题目定位,判断、搜寻、概括、抽取、转化,这些方面不是一个过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复进行的。这里的“定位”特别重要,是这一段还是那一段,是这几句还是那几句,要权衡、推断。一般来说,命题者命制试题时,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内容设题,而不是枝叶。所以权衡时,要考虑段落,又要考虑全篇中心。

考场答题时,要密切关注以下几点:

⑴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的阅读试题的作答以启迪,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所以,在考场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细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题。

⑵文章与文段

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⑶文段与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⑷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⑸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考场是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面,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包括词性、修饰成分,乃至句式,从中找出命题的真实意图。

近年来也开始考查考生对作品内容进行综合概括理解及自己组织语言的表述能力,做题就务必注意深思精写,阅读主观题的答题较少受到字数的限制。这就提示我们,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答一些,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反而要扣分。回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时要设序数号,以便答案清晰明了。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10

一、散文定义

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短小优美,生动有趣。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除诗歌、戏剧、小说、辞赋以外的所有散体文章,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应试中出现的散文是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作者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这里,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分类

1、记叙性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3、议论性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她的说理往往借助市里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书法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不同于议论文。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

3、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4、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

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7、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是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8、伏笔和铺垫

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

9、联想: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

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照应。

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四、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直接抒情:再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散文阅读题训练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 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 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篇8: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探析

1、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个句子和段落都是为了诠释中心思想而设置的。因此, 学生要培养归纳文章段落思想的能力, 段落思想把握住了, 文章的核心思想便呼之欲出。

2、把握文章的主旨句和关键词。尤其是展现作者主旨和反应文章整体思想的句子和词语。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和一些独立成段的句子都是需要注意的部分, 这些句子往往都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相连。

(1) 不能潦草读完一遍就开始做题, 要多读两遍, 加深印象。首先, 先速度, 大致理解文章的体裁和大致内容。读完一遍千万不要匆忙做题, 要再对文章进行细读, 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阅读文章主要有两种方法: (1) 顺读法, 顺读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阅读, 先通读文章, 然后再阅读问题, 最后回到文章找寻答案; (2) 倒读法, 和顺读法相反, 这种方法是先读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再读文章, 文章读完后答案便已经出来了。笔者认为倒读法更方便快捷,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的目的性比较明确, 知道问题后在进行文章的阅读, 针对性比较强, 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的答案, 同时, 问题的设置大多都是围绕文章的主旨, 先了解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文章主旨有了了解。此外, 先对问题进行表层理解, 然后再对文章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 找寻问题深层次的答案, 为准确判断和解答问题奠定了基础。

(2) 在阅读时要结合标注法, 标注法就是对文章起到过渡、承接和中心思想的句子进行标注, 特别是首段和尾段, 这些段落常常需要重点阅读, 通过标注法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主旨。

(3) 培养文体意识, 找寻为文章锦上添花的语句。带着问题针对性的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阅读, 把重要信息标记出来, 然后再根据问题对这部分进行分析, 分析后如果符合问题的答案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如果问题中明确说明可以用原文中的语句进行回答, 你就可以直接把文章的原句摘抄下来;如果问题中没有这样的字眼, 学生就要仔细研读文章的重要信息, 挖掘出重要的信息对问题进行回答。

二、认真审题, 准确定位

无论哪一个学科的试题审题都被列为重点, 在做初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试题中, 审题同样也是关键的一步, 只有抓住审题的方法, 还能够有针对性的在文章寻找合适的信息。审题是阅读理解题的第一步, 也是最核心的环节, 如果在这一步出现误差, 那么整个答题过程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一道阅读理解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文章作者的语言, 一部分是命题者的语言。命题者设立题目的初衷是为了限制答题的范围;此外, 命题者还会在题目中刻意透漏一些文章的信息,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考生答题。学生应该注意这一点, 并在原文中精准定位, 锁定文章的某个区域, 联系上下文的意思, 汇总文中的相关信息, 最终总结出题目所对应的答案。

>才智/160

三、甄选搭配, 精准表述

主观题是语文阅读理解题的主要组成部分, 题目本身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 一是锁定文章的区域和信息;二是提示答题的方式。学生应抓住命题人所提出的问题要点, 不能答非所问, 给出的答案要做到完整、准确、条理性和通顺性。牢记:

1、理清题目所表达的意向和态度

当题目是否定形式时, 答题方式的选择就应该是先反后正, 以防重要信息被遗漏;当题目是肯定形式时, 答题就应该采取正面的方式。

2、理清题目的语言结构, 明确答题所用语言类型。

题目的整体语言结构虽然是表面形式, 但是却暗含着深层次的含义, 分析题目语言结构, 可以有效的运用合适的语言回答问题。

3、理清题目中原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若出现原作者的话, 那就说明这些话是需要考生理解的, 相对而言, 命题者的话则是引导学生答题, 或者是起到限制答题内容和范围的作用。

4、答题要注重直接性和概括性。

散文常常是现代文阅读选材的重点, 散文语言主要有含蓄、委婉、生动、抽象等特点。这些特点的语句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方向。面对这样的题目, 学生要做好归纳和总结, 要培养对文章内容的整合分析能力, 根据题目在文章找到适合的信息, 将信息所传达的思想通过凝练、概括形成抽象, 概括性的语言, 即为所需答案。

5、学会甄选、凝练和汇总文章语言来回答。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考查目的在于掌握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所以, 理清作者思路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到原文中寻找。但题目如果没有出现用原文回答的字样, 就不要摘抄原文的语句, 要汇总和分析文章的信息, 最终概括出答案。问题的答案有时会关联到文章的某个语句或词语, 有时会关联到文章的某个段落, 需要考生细心分析, 凝练出做合理的答案。

此外, 理清题目中的名词术语也十分关键。例如, 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语言类型、说明方法、论证方式、写作手法、理论根据、抒发感情等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考查中, 常常会出现考生因为没有掌握一些答题要领, 而与高分失之交臂, 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该犯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着重对答题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让学生答题得心应手的同时,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 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要想培养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仅仅依靠学生平时对知识的积累是不够的, 还要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波勇;;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几点技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20期

上一篇:粮食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高中化学高效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