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上报稿

2024-05-07

自查报告上报稿(通用7篇)

篇1:自查报告上报稿

海城市“禁实”工作自查报告

海城是全国第一批公布的限时“禁实”城市之一。几年来,在省和鞍山市墙改办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市“禁实”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经自查,已实现了国家和省规定的“禁实”标准,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执行“禁实”标准,“禁实”工作效果显著

我市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禁实”城市之后,按照省政府第142号令的要求,我们严格掌握“禁实”标准,认真对各项指令予以落实。重点抓了两项工作:

一是下大力气限制实心粘土砖生产,逐步压缩生产规模。,我市共有粘土实心砖生产企业97家,生产规模10亿块。经过5年多的工作,到,已关停53家,仅剩44家,生产规模为4亿块,到11月已经实现关停所有粘土砖生产企业的目标。

二是扶持新型墙材企业发展,努力扩大生产能力。到20末,我市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已发展46家,生产规模7.38亿块标砖,其它墙体材料生产企业2家,这些企业产品质量都符合标准,基本能够满足本市需求。在我市城区新建建筑工程中,已全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为100%。

为扶持新材企业发展,增加新材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规模,,我市又制定了《关于扶持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在政策上对新材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促其更快发展。

二、制定“禁实”措施,全面推进“禁实”工作

(一)制定文件,确定目标,加强对“禁实”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为全面开展“禁实”工作,几年来,我市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鞍山市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职权范围内,根据工作开展进度先后制定下发了多个文件,对“禁实”工作及时进行部署和安排。“禁实”初期,我市计划、建设、经贸、技监和墙改办等部门就联合下发了“禁实”文件,并将省政府令传送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并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汇报讨论我市“禁实”工作方案,提出了贯彻国家、省、鞍山市“禁实”工作措施,得到了市各界领导的支持。我们还制定了《海城市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意见》,以政府办文件下发。206月,为鼓励、扶持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发展,又制定下发了《关于扶持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以海政办发[]71号文件下发。为巩固工作成果,使 “禁实”范围不断扩大,,我市对“禁实”工作确定了目标和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即:到2008年末,在城区已实现“禁实”的基础上,实现五个卫星城镇(西柳、南台、牛

庄、牌楼、腾鳌)中心区全面禁实;到实现全市镇区所在地中心区多层建筑全部“禁实”,11月份市政府下发了[]113号文件《海城市政府关于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分期关停实心粘土砖的目标。

为加强对“禁实”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工作有续进行,我市成立了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加强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兼任组长,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以政府文件形式予以明确。每年都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总结年度“禁实”工作情况,制定下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各部门按分工和政府布署的任务,认真履行职责,重点抓基础工作,工作上互相配合,关系顺畅,形成了合力。

(二)全程审查、现场监督,保证“禁实”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按照省政府142号令要求,我们对建设项目实施全程审查监督。

第一,搞好施工现场监察。在项目建设中,我们把建筑材料的使用做为施工现场重点检查的内容之一,凡检查不合格的,责令纠正,纠正之前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第二,日常检查与竣工验收相结合。按“禁实”文件规定,我们不但对建筑节能的.各个环节进行日常监督检查,还在竣工验收时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建设单位是否存在施工图纸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就擅自组织

施工;是否擅自变更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建设单位有无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违反节能设计标准,不做或少做节能措施;设计单位是否按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选用的节能材料、产品是否规范;施工单位是否按经审查合格的图纸施工;工程监理是否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进行监理等。

与此同时,我们每年都组织“禁实”工作自查和联合检查,通过检查,随时查找出工作漏洞,完善工作措施,处罚违规行为,保证目标如期实现。

(三)做好宣传,大力推广,不断提高人们对新材的认知。在开展“禁实”工作中,我们利用本市新闻媒体(报纸、电视台、电台)对“禁实”工作进行了连续宣传、报道。并召开了由各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全市“禁实”大会,贯彻省政府令,宣布我市“禁实”方案,规定“禁实”方法、目标和任务,并以文件形式公布了我市“禁实”分阶段时间和区域范围。每个镇区都设立一名联络员,墙改办对联络员定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墙改、“禁实”政策,墙材生产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传递要求。市各相关部门也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业务培训,如建设局多次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建筑节能管理业务,包括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要求和节能建筑新规范、标准及建筑节能条例等。各相关部门人员都按时参加省、鞍山市组织的培训活动。

我们还对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对部门的创新工作及时推广,形成创新经验材料,使这项工作始终稳步健康发展,截止年10月我市所有粘土实心砖企业已全部关停。

三、加强新材基金征缴,合理使用基金

我市新材基金的征收和使用,按鞍山市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执行。具体征收程序是: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办理基本建设计划的相关文件,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发改局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窗口申请,发改局审核合格后,开出缴纳新材基金通知单,建设单位直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财政局收费窗口缴纳。发改局凭财政局开出的记账凭证给予建设单位办理基本建设计划手续。征收使用的票据为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征收的专项基金在财政已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20以来新材基金征收率都在70%以上。

征缴的基金入财政专户后,市财政每年向市墙改办(隶属市发改局)划拨一定的管理经费,但因我市新建工程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大多不在省规定的产品目录中,不符合返退条件,企业没有申请,所以没有返退。又因我市目前的新材企业大都规模较小,没有独立研发条件,所以,也没有对其予以资金支持,节余的基金全部存在财政专户上。今年,针对上述问题,市有关部门已制定了整改计划,一是加大了对使用新材返退政策的宣传,增加在行政服务中心发送宣传单窗口;二是选择1—2个具有一定规模、产品档次较高、有

篇2:自查报告上报稿

新能源发电分公司 二零一一年六月七日 黄河水电公司纪检监察室:

新能源发电分公司自2010年7月成立以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简称‘三重一大’),必须经过集体讨论,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的要求,严格按照《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要求,认真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切实加强了对权利的民主监督与制约,进一步推进和规范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在分公司的贯彻实施。

结合分公司实际,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及实施情况自查。现将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完善基础制度建设

分公司成立以来,把建立优秀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做为根本目标,全力克服人员紧张,组织机构待建、生产准备工作任务紧张等重重困难,全力抓好各项筹备工作,前期工作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同时,紧紧围绕分公司的中心工作,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重任同步推进,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尤其是做为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三重一大‛工作,关系到整个公司的核心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一直把正确解决和处理好‚三重一大‛工作做为深 入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常抓不懈。为切实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和行政管理制度,分公司先后建立了《分公司内部审计办法》、《分公司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办法》、《分公司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分公司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分公司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分公司对标工作管理办法》等决策制度,计划逐步修订完善各类基础管理制度,规定分公司领导班子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分公司决策体系,强化集体决策意识,规范分公司决策行为。

二、明确目标,强化执行‚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制度 分公司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凡涉及到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严格按照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与,民主决议的制度执行。

1、坚持重大决策问题集体讨论,民主决策。规定凡重大事项、重大问题、人事决策、工程立项等都必须经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对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决策,一定要先进行认真调研,由专业科研机构或有关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再征询各方意见,上会商讨,民主决议。

2、坚持重要干部任免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分公司成立初期,安计部主任﹑计划经营部主任、项目经理等重要干部调动、竞聘等人事决策严格按照集体讨论、民主决议的程序进行。在后续几批的管理岗位人员招聘中,实行了在黄河公司网站上公开招聘,建立招考小组,通过预审资格、面试答辩等办法进行择优录用,做到了人事决策透明化、公开化。

3、是坚持大额资金使用情况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凡超过5万元的大额资金使用,均严格按照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程序进行。分公司严格执行黄河水电公司招投标有关制度,及时建立招投标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全过程参与招投标工作的监督,按规定对预招标文件进行审查,规范招标廉洁规定,参与监督和合同会签。凡是招标项目,一律坚持领导班子集体定标的原则进行,进一步规范了招投标、合同谈判程序。

成立至今,新能源发电分公司通过严格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提升了工作水平,保证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分公司领导班子的核心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了集体决策意识,规范了决策行为。这些决策执行过程中积累的鲜活经验,为分公司下一步的反腐倡廉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促使分公司安全稳定生产和新项目的持续稳定开发再上新台阶。

篇3:自查报告上报稿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自1989年引入以后约15年间基本上未发生任何变化,直到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决定复核并加以修订。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G20和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FASB和IASB随即启动了备受诟病的概念框架、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等联合趋同项目。2010年9月,联合概念框架的阶段性成果发布,IASB称之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2010》,包括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两章。虽然概念框架2010在IASB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因一些不明确的问题而受到批评。随后,由于工作重点变更、项目进度缓慢,联合项目中止。

2012年9月,IASB重启概念框架项目,并决定单独开展研究,不再与FASB联合实施;同时着重关注尚未涵盖的主题,如列报和披露,以及因具有明显不足而需处理的主题,不进行实质性修订。2013年7月IASB发布综合讨论文件《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讨论稿)》对概念框架2010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015年5月28日,IASB发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ED2015),提出对概念框架立即进行重大改进,征求意见截止到2015年10月26日,并希望于2016年完成对概念框架的修订。在美国会计学会2015年8月芝加哥年会上,IASB、FASB会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ED2015又作了专题说明。

二、ED2015改革的主要内容

IASB强调,从未打算从零开始制定新的概念框架,而主要致力于解决现有框架的不足,在概念框架2010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更新、改善、填补空白、提高认知度,通过提供一个更完整、清晰和更新的概念集来改进财务报告。

(一)更新过时的部分

现行概念框架中已经过时的部分主要包括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

(1)会计要素的定义。资产和负债要素的定义在概念框架中举足轻重,其他要素概念都可以以此为起点逻辑地推出,会计准则的诸多问题无不与之相关。现行定义中“经济利益的预期流入或流出”的表述,说明资产或负债被视为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入或流出,而非潜在的资源或义务。因此,IASB建议修订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以期明确地表达对这两个要素的新认识:资产(或负债)是标的资源(或义务),而非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入(或流出);资产(或负债)必须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这些流入(或流出)可以是不确定的。对于所有者权益,目前普遍接受的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的定义,并没有说明所有者权益的本质属性,仅涉及到计量。这就导致可能把无法列为负债的要求权都归入权益,包括一些不完全具备业主权利的项目,因而未必恰当。优先股、永续债、认股权、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兼有债务和权益性质的混合资本工具的出现,使权益的定义及其与负债的区分变得十分棘手。这些项目实际上是负债和权益工具的混合体,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另一类要求权。然而,在ED2015中,IASB并不建议现在就改变负债和权益的定义来解决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共同特征分类时的问题。因此,ED2015并未讨论负债和权益的分类,而是留待金融工具股权特征研究项目解决。ED2015和现存会计要素概念区别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ED2015强调权利和义务,而不是可能不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这说明IASB认为资产或负债是一项基础权利或义务,而非最终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虽然经济资源的价值源自其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现有潜力,但经济资源是现有的权利,而不是未来的经济利益。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本上没有变化。由于资产和负债不再强调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因此,收入(费用)的定义由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总流出),改变为由于所有者权益增长(减少)而导致的资产(负债)的增加(减少)。与现存的概念相比,ED2015关于要素的定义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只是现存概念强调经济利益,后者强调权利和义务。

(2)会计要素的确认。确认是将符合要素定义的项目计入会计报表中,用文字或货币量进行描述,并将项目的数量包括在会计报表的总量中。要素的定义确定了要素的基本特征,但并未规定在会计报表中确认须满足的条件。这样,定义涵盖的某些项目由于不满足确认条件,并不能在会计报表中确认,而使有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使之不够完整。ED2015提出了新的基于有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确认标准。即,如果确认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以下信息,会计主体应对一项资产或负债以及任何相关的收入、费用及权益的变动进行确认:第一,与资产或负债及任何收入、费用或权益变动相关的信息;第二,对资产或负债及任何收入、费用或权益变动的如实表述;第三,提供的信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ED2015还说明了确认标准可能无法满足的几种情况:一是一项资产或负债是否存在是不确定的,这意味着确认将不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二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只有很低的可能。即使在经济效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很低的情况下,一项资产或负债也可能是存在的。然而,财务报表使用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认为确认这些资产或负债获得的会计信息是有用的。三是计量的不确定性程度很高。高水平的计量不确定性将使生成的会计信息具有很低的相关性

(二)填补空白的部分

ED2015解决了现行概念框架未覆盖或阐述得不够详细的计量、财务业绩和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等方面的问题。

(1)计量。现行概念框架中,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结算)净值、现值四类。而ED2015将计量基础分为历史成本和现值两大类。现值又分为公允价值、资产使用价值和负债实现价值。当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与费用的不同项目选择计量基础时,需要考虑财务报告的目标、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成本限制。计量基础要符合财务报表质量特征,即为使某一特定的计量基础提供的信息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有用,就必须是相关且如实表达的信息。为了提供相关的信息,在选择计量基础时,应考虑资产或负债是如何影响未来现金流的,以及资产和负债的特征。计量基础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表现为计量不确定性的程度。较高的计量不确定性并不能抑制估计的使用,估计也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提供的信息还需尽可能具有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与可理解性。

(2)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为了更有效率地传达财务业绩的信息,财务业绩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应分为构成损益表类和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等两大类。IASB认为,损益表中的收益和费用是主体在整个会计期间财务业绩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可以认为所有的收益和损失都应列示于损益表中,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才能列示在损益表外,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一是与以现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需要重新计量;二是从损益表中排除这些项目将会提高未来重分类期间损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如果没有能够识别的依据,就表明这项收益或费用不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一个合理的推定是本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在未来某个会计期间将会重分类计入损益表。当这些信息能够增强未来期间损益表的相关性时,就将其重分类至损益表。

(3)终止确认。终止确认是将以前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全部或部分从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表中移除。1983年,FASB制定的SFAS77开启了金融工具终止确认会计准则的制定。随后,IASB在IAS39中提出金融工具终止确认模型的“风险和报酬转移观”,但由于其混合使用风险和报酬、控制、继续涉入等多重概念,标准混乱而复杂,使得应用困难,分歧和争议不断,难以保证一致性。并且,该模型缺乏统一的逻辑基础,存在明显的概念缺陷。现行概念框架没有定义终止确认,也没有描述什么时候会发生终止确认。正是由于没有一个一致的概念框架层次上终止确认的方法,导致不同的会计准则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导致与规则导向的方法(而非原则导向的方法)运用风险不一致。ED2015终止确认的条件通过能否实现两个目标确定:一是能够真实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导致终止确认后的剩余资产和负债状况;二是能够真实反映该交易或其他事项导致的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同时达到上述目标。例如,如果留存部分含有与经济利益不成比例的风险,终止确认将能真实展示会计主体不再拥有、已转移的部分,但却不能真实展示因交易所导致的资产或负债变化的程度。又如,有时,资产转移的同时,又导致会计主体产生其他的交易(如期货合同,认沽期权,购买的看涨期权),但这种交易可能不会使会计主体重新获得资产。因为转移的资产必须或可能重新获得,终止确认将使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变化的程度被错误揭示。所以,在上述情况下,要想达到目标,就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列示,或给予解释性的披露。

(三)澄清模糊的部分

现行概念框架中某些方面很模糊,使用者判断时容易混淆。为使这些内容更加清晰,IASB主要澄清了管理工作、审慎性和可靠性或计量的不确定性等三个内容。

(1)突出评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资源管理的信息需求。报告主体经济资源和要求权的性质、金额方面的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识别报告主体的财务优势和劣势,有助于使用者评估报告主体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及对额外融资的需求以及如何成功地获得融资,也有助于使用者评估管理者对报告主体经济资源的管理;财务业绩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理解主体经济资源产生的回报,帮助使用者评估管理者对报告主体经济资源的管理。由此,评估管理者对主体资源管理,需要提供以下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报告主体经济资源、要求权的性质和金额;二是报告主体财务业绩信息。

(2)再次明确提及审慎概念。ED2015再次明确提及审慎概念,指出审慎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小心谨慎地作出判断,并阐明审慎为实现中立发挥的重要作用。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Ⅲ彰显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思维,保险业、证券业等其他金融领域也正在形成与之一致的监管理念。2013年4月,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与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准则制定机构联合发布了《关于审慎概念的公告》,考虑重新将审慎概念引入概念框架。为避免混淆,将“审慎”概念界定为“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谨慎行为”,并确保使用这一概念能增强信息的有用性,防止会计主体滥用这一概念调节利润。2014年12月,在欧洲议会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会议上,IASB主席Hans Hoogervorst表示,IASB将确保审慎原则在新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的运用,避免高估资产、利润以及低估负债。中立需要审慎的行使支持。行使审慎意味着既不高估资产和收入,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同样,行使审慎不允许对资产和收入的列报有所保留,对负债和费用列报有所夸大,因为这样的错误陈述会导致未来期间对收入的高估、对费用的低估。

(3)可靠性与计量的不确定性。从2010年开始,概念框架不再把可靠性作为有用财务信息的一个质量特征,这使计量的不确定性对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影响更加受到关注。IASB建议在可靠性与计量不确定性、如实表达之间的权衡,厘清其对信息相关性的影响。当对资产或负债的计量不能直接观察而只能估计时,计量的不确定性就会因此而产生。IASB认为计量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弱化财务信息相关性的一个因素。而可靠性与如实表达非常相似,而且不如实表达能更好地描述相关性。因此,不再把可靠性作为质量特征的一个标识,而是用如实表达取而代之。即使估计受制于较高程度的计量不确定性,仍然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然而,如果计量的不确定性很高,受制于较低程度的计量不确定性的估计就会不那么相关。因此,应权衡计量不确定性程度和其它影响相关性的因素。

三、ED2015对中国重构会计准则体系的启示

(一)会计准则体系要与金融审慎监管标准协调

从ED2015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ED2015再次明确提及审慎概念不难看出,中国重构会计准则体系应与金融审慎监管标准协调。会计准则体系之所以要与金融审慎监管标准协调,首先,因为金融监管者是财务报告不容忽视的主要使用者。IASB概念框架提出的主要使用者概念,是基于市场经济的,不应该局限于市场经济。本轮金融危机表明,必要的政府监管同样不可或缺。因而,财务报告应当为金融监管者提供关于政策制定及修改决策的有用信息,帮助识别、应对系统性风险,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其次,金融监管对信息质量特征提出的要求或是IASB改进有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出发点。金融监管者也是主要的信息规范制定者,在制定信息披露的规范时,主要考虑特定信息是否需要披露和如何进行披露。ED2015的有用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关注信息是否需要披露,如实反映则侧重于信息如何披露,并且强调,财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是对金融监管要求的回应。第三,金融监管标准和会计准则体系都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制度及技术法则应相互协调。IASB修订概念框架,使衍生金融工具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应用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预期损失模型,修订确认和终止确认的标准,或都是为了与金融监管标准协调。会计和金融监管的变革方向都由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而通常金融监管比会计准则体系更具风险敏感性和前瞻性,更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作为监管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必须高度重视对风险的控制。只有会计准则体系与金融审慎监管标准协调一致,坚持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促进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协调会计准则、风险管理实务与金融审慎监管,使得会计在增强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要充分吸收ED2015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我国的基本准则与IASB的概念框架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是制定具体准则的指导方针。重构会计准则体系,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应充分吸收ED2015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主动适应具体会计准则的变化。

(1)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终止确认和披露。现行的会计要素定义中提到经济利益的预期流动,这容易将“预期”解释为传达不确定性的概率阈值,混淆资源(资产)或义务(负债)与经济利益导致的流入或流出之间的区别。经济资源是具有产出经济利益潜在能力的权利。ED2015的定义试图通过将经济利益引入到经济资源的定义中以消除可能产生的混淆,同时,强调资产或负债是一项基础资源或义务,而非最终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远期购买合同中,买方的资源是迫使交易对手在未来某个日期出售标的资产的权利,同时承担支付对价的义务。不确定性分为存在不确定性和结果不确定性。前者是一项资产或负债是否存在具有不确定性,列入要素确认的考虑范围;后者是资产或负债是否会导致任何流入或流出具有不确定性,列入要素计量的考虑范围。ED2015将存在不确定性的概率门槛从资产、负债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中消除,并将结果不确定性纳入会计要素计量部分考虑,使某些会计准则,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和概念框架更近一步,也使概念框架与保险业、巴塞尔协议等金融监管标准更加协调。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确认、终止确认和披露密不可分。将符合定义的会计要素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可以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将不再符合定义的项目从财务报表移除,能避免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定;满足要素定义的项目如果没有确认,就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2)基本准则要主动与具体准则保持逻辑一致。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不是一项准则,也没有凌驾于任何特定准则之上。因此,IASB表示,概念框架的变化不会对大部分报告主体产生即时效应,但在协助IASB制定基于一贯理念的准则,帮助各主体理解和解释准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没有准则适用于特定的交易或事项,或者允许选择会计政策时,还将协助编制者制定特定的会计准则。然而,事实上,ED2015是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推动的结果,而资本特别是货币资本通过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在全球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迅速流动推动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进步。由于金融工具的复杂性,IASB的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体系,历经两个标准四分类、两个标准两分类、两个标准三分类,而最终确定为三个标准三分类;金融危机后,IAS39因未能及时披露信贷损失而遭到批评,其已发生损失模型的顺周期性被指为加剧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为此,经过几年的研究,IASB发布IFRS9《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迫于巴塞尔协议金融监管压力,IFRS9异常复杂,甚至违背会计客观反映经济实质的目标,可能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

具体准则的制定应遵循基本准则,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较多考虑金融工具的特殊性。已确认、未实现利得与损失分别列报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业绩信息不够完整、清晰和及时,不符合IFRS改革趋势;IFRS9规定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或计入当期损益,或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将导致损益波动;业主权益的“剩余权益”定义可能导致不能列为负债的要求权都归入业主权益。基本准则的修订总是落后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会计准则体系没有保持逻辑一致。

重构会计准则体系应使基本准则主动适应CAS22的修订,保持会计准则体系的逻辑一致,与巴塞尔协议Ⅲ等金融监管标准协同提高资本基础的一致性和质量,降低周期性效应、落实杠杆率措施、提高信息透明度。必须严格定义业主权益,修正其“剩余权益”定义;分析比较混合型计量基础中各种计量基础的利弊;应明确界定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谨慎确定其他综合收益的适用范围;应使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时报表仍反映资产组合的已发生损失;应协调提前确认尚未发生的“预计”信用损失,与权责“发生”制原则之间的冲突;应协调在确认利息收入时减除预期信贷损失相关的风险与报酬转移与收入、损失确认原则之间的冲突。应考虑如何使会计准则和巴塞尔协议Ⅲ的银行风险管理、盈利能力分析、资产损失减值准备的估算一致;探索监管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及其扣减项目,如何与会计科目协调,计算口径如何与会计报表项目保持一致。而区分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是修订基本准则尤其困难的问题。

(三)会计准则体系对大数据要有前瞻性

概念框架落后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又落后于金融市场全球化的步伐和资本通过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的流动速度,使会计准则体系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陷入严重的被动。大数据是继云计算、互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将会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重构会计准则体系如果对大数据没有足够的前瞻性,必将很快陷入更大的被动。2011年6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力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强调,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具有容量、多样性、速度和价值等4个显著特点,而大数据技术则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通过高速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提取数据的价值,因而预言数据资源将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会极大地改变既有的技术与商业格局,促进会计信息化。也会给会计带来更庞大、更复杂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中蕴含的价值是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将这些资源纳入会计系统加以利用,会使会计突破现有的瓶颈。但这些数据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如何收集、规整并从中充分挖掘价值,为重构会计准则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的级数型不断增长,会计提供的有限信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会计应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重塑,否则就有可能被其他行业所取代。因此,重构会计准则体系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大胆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创新,努力成为一个更加灵活、充满活力的准则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篇4:如何提高年终决算报告上报质量

【关键词】财务决算;年度财务决算;年终决算

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根据统一的编制口径、报表格式和编报要求,依据有关会计账簿记录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编制上报的反映企业年末结账日资产及财务状况和年度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基本经营情况的报告。

一、及时准确地对会计凭证进行审核

会计凭证是否详实,准确无误是提高快报和报表上报质量的关键。各单位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坚持月末对所分管的业务进行审核把关,并按要求做到及时性,特别是进入12月份,业务量比较集中,财务人员工作比较繁忙,甚至加班加點地工作,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也容易出现失误,越是这种时候越能体现出审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审核不及时将影响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工作效率。

二、加强对基层单位报表的审核

基层单位报表报送的质量直接影响公司报表的上报质量,而表间的相互关系有些是不能通过定义公式来进行审核的。所以,各单位财务主管人员应在机审通过后进行初审,不能完全依赖于机审,认为机审通过就行。初审合格后再上报上级财务部门进行复审。财务部各科室应指定专人分工负责审核基层的报表,审核过程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审核的过程中应注重细节,特别要加强对附表项目的审核,因为最容易出问题的往往都在附表中。审核时注重对项目合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对特殊业务要具有敏感性,复审只有通过的才可在签证表中进行签字确认。经过了这样一轮复审过程,才能为决算工作做好铺垫。可见审核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提高认识,不断加强审核工作。

三、注重基础数据的积累,仔细研究报表

报表中有些项目是不能直接从账上进行取数的,这就需要重视日常辅助账的准确统计录入工作,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很难在短时间内从头绺出头绪来。众所周知,每年年终决算报表都有新模板出台,而上报数量较平常月份增加3倍左右,由于业务性质不同,业务分工不同,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不同,对报表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就更需要必须重视对报表项目的研究和理解,积极沟通,了解表内和表间的关系是如何勾稽的,这样才能在决算日及时准确地编制出高质量的报表。

四、加强关联方统计工作

关联方关系,是指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存在关联方关系。我公司关联方之间的往来,内部交易,内部现金流量的统计工作,始终是困扰财务人员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年终决算时,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如何解决这需要各单位、各科室相关人员共同努力。首先必须清楚地让大家知道哪些单位是关联单位,可以制作一个便利贴贴在工作桌上,引起财务人员的注意;其次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关联方业务,建立关联方备查账,发生一笔记一笔,随时发生随时记,做到及时性和准确性;再次积极沟通核对,核对出现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另外,核对工作不必一定要在月末最后一天进行,这样可减少月末工作量;最后关联方之间的统计与核对以及关联方之间的签证应由一个专人负责,否则容易出现上报与签证不一致的现象,增加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如果在工作中做到了这几点,就可以避免问题集中在年终决算中暴露出来,统计错误或漏报的现象就可以有效地规避,就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年终决算报表附表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五、强化沟通与业务交流

这里讲沟通主要是指以下两方面:(1)有效沟通,达成有效沟通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信息发送者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二是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有效沟通不成立。(2)沟通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效用依赖于时间并有一定的期限,其价值的大小与提供信息的时间密切相关。有些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沟通,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否则会失去沟通的最佳时机。

六、建立有效的报表考评激励机制

应继续完善报表考评激励机制,把奖励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手段,因为奖励是作为一种对员工行为的评价,在行为前它具有前馈作用,即提示和引导员工行为的方面;在行为后它具有正反馈作用,即鼓励人们保持和发展这种行为,促使更加进步。报表经考评排名优秀的,奖励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发放物资作为奖励,也可以造创机会让他们到外地进行业务培训。通过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司报表上报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对财务人员的一种肯定和嘉奖。

篇5:大通职校全工作自查报告上报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大中小学校安全排查整治专项督查的通知》和县教育局通知要求,我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整治重点,认真对学校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进行了自查整治工作。现简单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进业

副组长:祁永贵 刘存奎 康熙和 李迎魁

组 员: 孟党生 李德全 任占清 朱义 王生豪 刘成海 白香兰 代毅 李玉兰及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生处,孟党生任办公室主任 职 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办公室负责方案制定、安排部署、组织协调以及汇总完成督导检查报告等工作。

二、专项排查整治对象

1、学校食堂、小卖部

2、教学楼

3、实验室

4、学生宿舍

三、学校安全排查整治情况

(一)学校校车安全。

学校无校车,但对教师私家车学校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签订私家车安全管理责任书。

(二)学校消防安全。

1、学校邀请青海省政安消防中心教官为我校师生进行消防讲座,邀请县消防大队教官指导我校师生进行消防演练和消防器材的使用,各班充分利用板报、团队会时间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2、加强学生餐厅消防安全,配置了灭火装置、自动切断装置,对操作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做好教学场楼等重要处室消防安全工作,按相关规定摆放灭火器;

3、落实了学校用电消防安全,配备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定期检测装置,严禁乱拉、乱接电线等;

4、实验室有《实验室管理条例》,有对易燃、易爆、放射、剧毒等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措施,实行专人管理、规范管理,师生实验严格按照试验操作规程进行。按要求管理存放易燃品、危险物品和化学危险品;

5、加强了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学生宿舍专人管理,制定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规范学生用电等行为;落实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消防安全,保证疏散通道通畅,定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疏散出口符合规定并具有明显出口标志;

6、落实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三)学校食品安全。

1、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与供餐餐个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并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2、学校对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贮存、加工、餐用具清洗消毒、设施设备维护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没有出现食品安全事故。

(四)公共卫生安全。

1、学校建立卫生工作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学校卫生管理工作。

2、加强饮用水、教学卫生、宿舍卫生管理,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做好禽流感和传染病预防工作。

3、设有校医室,配有(兼)校医1名。

4、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建立学生因病休退学登记记录、学生晨检登记记录和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记录。学生健康检查及健康档案管理等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5、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二次供水、自备水卫生管理和供水过程符合卫生要求。

6、学校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图书馆等场所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相关卫生标准。

7、教学卫生。教室人均占有面积符合要求。厕所设置基本符合标准,教室通风、采光良好,有定期消毒,采用湿式清扫。

8、宿舍卫生。宿舍通风、采光良好,卧具定期清洗,个人用品和环境整洁。宿舍与教学楼分设,学生公寓设置盥洗室、卫生间基本符合卫生标准。

9、健康教育档案情况。开设健康教育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五)交通安全

1、学校为了确保交通安全,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在老师例会及学生集会上进行了广泛宣传,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2、为了加强学生各种自救意识,培养应急应变能力,每学年都邀请县交通大队领导为我校师生进行道路安全知识讲座,并制定了各种安全应急措施。

3、学校严格执行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与班主任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加强对学校学生交通安全工作的指导。我校师生无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六)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检查情况

1、学校重视周边环境治理,无安全隐患。学校加强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周边100米没有摆摊设点卖食品的现象。

2、学校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和危险物品进校园,政务处、班主任不定期在校门、到班级进行刀具手机排查,没有发现学生携带刀具进校园。

篇6:自查报告上报稿

中共定宁镇委员会

关于上报定宁镇廉洁从政自查自纠

情况的报告

县纪委:

现将《定宁镇廉洁从政自查自纠情况报告》报来,请审示。

二О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廉洁从政自查报告定宁镇党政办公室2011年8月28日印

定宁镇廉洁从政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按照武威市纪委《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

从政若干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镇党委高度重视,对照检查内容,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我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向每个领导干部印发了“八个严禁“、“52个不准”工作手册,并在干部职工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学习,以实际行动带动了本单位廉洁自律工作的开展,为我镇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拒绝贿赂,反对腐败

收受贿赂是腐败的根基,是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我镇党员干部高筑拒腐防变墙,认真践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廉洁从政准则,为有效杜绝行贿受贿等行为发生,班子成员集体约定,公事不上家,私事不上办公室,做到了公私分明,今年以来,本单位没有行贿受贿的事件发生。

三、清廉为官,任人为贤

镇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造自己的权利观、利益观、政绩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发生,在镇党委、人大换届工作中,严格按照中纪委、中组部下发的“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和市委 “两条纪律”的要求,做到了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教育在先。时刻提醒和告诫干部,要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要相信组织,相信领导,自觉抵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确保了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同时,在本单位的人事调整和工作人员的安排上,坚持按政策办事,该安排的无条件安排,不该安排的坚决拒收,对于新安排人员,始终坚持了先培训再上岗的工作程序,在人事调整上,严格执行德才兼备的原则,该提拔的无条件提拔重用,不该提拔的,坚决不予提拔。为了提高民主决策能力,我镇对人事调整和工作人员安排首先要经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确认无疑议后,才做最后决定。

四、约束权力,规范行为

为了有效杜绝腐败行为,班子成员经常教育自已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准利用党赋予的权力从事谋取私利行为,同时告诫他们,党给予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通过全体班子成员的以身作则,使亲属及其身边工作人员的行为得到了规范,阻断了腐败产生的媒介。

五、树立正气 避免毒害

全镇上下形成了勤学习、比技术的热潮,通过理论学习,武装了干部职工的头脑,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敏锐性,以正气占领了工作人员的思想阵地,通过学习,改造了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工作人员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能力。

六、谢绝宴请,拒收馈赠

在工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打电话、找熟人等说情行为,对于此类现象,镇班子成员始终做到了管住自己的嘴,不参加影响执行公务的宴请,管住自己的手,不接受妨碍工作的馈赠,同时出台规定,对于有吃、拿、卡、要的工作人员,坚决处理。

七、严格报帐,重查造假

对于因公支出,本单位严格执行一把手把关签字制度,一般性支出实行一把手把关,数额较大的支出,实行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并定期对帐目进行审核,对于不合理支出,坚决予以清理,从而杜绝了虚报、瞒报、不合理报销的现象发生。

八、严格管理,控制超标

今年以来,镇全体干部除参加上级正常的会议及业务培训外,没有组织过任何形式的旅游或考察活动,对于公务来客,制订了严格的招待标准,公务用车按标准配备车辆,无超标现象。

九、民主推荐,公平竞争

在今年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后备干部推荐活动中,我镇采取民主推荐、个别谈话与党委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杜绝了暗箱操作,体现了民主公平。

篇7:自查报告上报稿

龙王镇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统计基础建设、统计执法检查的自查报告

县统计局:

根据你局宁统字[2011]31号《关于开展2011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镇统计基础建设、统计执法检查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机构人员建设情况。我镇统计站现有统计人员张蓉,因请产假7月中旬才能上班,为了做好统计工作,临时安排产业办干部何叶接替统计工作后,由于何叶结婚,需休婚假1个月,统计工作暂时由刘成虎同志负责,统计站站长由于领导干部调整暂时空缺。

2、办公设施情况。由于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统计

站办公室临时调整到便民服务大厅合并上班。目前,由于统计人员休产假,部分统计资料尚未装订,统计资料无专门的统计档案柜保管,临时摆放在办公桌上。

3、制度建设情况。所有统计制度健全,但由于办公室的调整变更,便民服务中心墙上制度牌已贴满,统计制度无法上墙,尚在原办公室墙上。

4、其它。统计人员承担有包村工作,基层统计工作包罗万象,部分部门统计数据都要由统计人员承担,村级报表既不能按时又不规范,导致统计人员任务加重,没有足够时间指导村级统计报表工作。

二、下步打算

加强人员和办公设施的配备和管理,尽量做到专人专职不包村,建议统计人员由乡镇办公室文书或者办公室人员担任;做到统计设备专人保管、使用,统计档案及时整理归档,统计报表及时、准确、规范上报,抓好村级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统计报表质量和时效。

龙王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桃花源记》课堂导学设计下一篇:谁是卧底游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