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计划

2024-05-26

预防传染病计划(精选9篇)

篇1:预防传染病计划

春夏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甲肝、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细菌性痢疾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飞沫或饮食等途径传播。起病急,有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咽痛、咳嗽、皮疹、腹泻等一种或几种症状。目前我市报告的传染病中发病较高的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甲型H1N1流感、风疹。

学校卫生防疫管理相关要求:

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切实抓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工作。

1、晨检。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制度,在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晨检工作。由班主任每天早晨对到校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立即报告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采取措施。

2、因病缺勤学生的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对于缺勤的学生,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应及时了解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电话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于当日上午10:00前报告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二、加强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制度。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上好健康课。加强两课、两操的管理,认真组织师生参加体育锻炼,为广大师生提供和创造体育锻炼的机会,不断增强师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预防抗病能力。

三、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清洁。

加强垃圾管理,随清随运。厕所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四、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及食物采购、加工、储藏管理,防治水源、食物污染造成疫情传播。

五、按要求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每年新入托入学儿童及中途转学儿童(包括外籍借托、借读儿童),在报名须知中明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儿童入托、入学报名时,负责报名的老师要查验其预防接种证,填写《湖南省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登记表》,同时将该表复印件交当地预防接种单位。

对发现的无证或漏种疫苗的儿童,要将补证补种单发给儿童监护人,要求其带儿童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证补种,并根据接种单位补证、补种反馈单情况,督促其继续完成后续疫苗的补种。

七、学校要建立卫生安全快速反应机制。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安全重大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凡不按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办事造成师生人身伤害或发生重大疫情隐瞒不报者将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

个人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

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要求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室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规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5、衣、食细节要注意。

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

6、在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夏季传染病的关键。

篇2:预防传染病计划

春季传染病预防计划(2016.3)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易感人群,极易被传染病感染并造成流行。为了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区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李雷雨

副组长:赵书鹏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完善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晨检、午检中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校主管领导,采取相应措施。学校疫情报告员向区疾控中心和教育局主管部门通报。

(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1.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统计报告,于晨检、午检后1小时内,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目前尤其对于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脑、手足口病的学生尤为关注。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进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领导小组进行筛查。

2.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1)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

(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内报告。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

(四)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班主任进行岗位培训,并利用全体会时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2.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五)构筑防病屏障

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2.切断传播途径。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2)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3)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

3.隔离传染源。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有卫生部门(传染病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水痘隔离14天,并结痂完全脱落,腮腺炎从发病至少10天,并腮腺肿大完全消失。

4.室内消毒。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按学校制定的制度进行。

5.日光消毒:对于寄宿学生的被褥、垫子不易擦拭的物品要定期清洗干净,并在日光下暴晒,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6.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教育并督促学生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洗鼻腔,不用公用毛巾及手帕。

三、工作要求

(一)学校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好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人员、物资、经费得到保障。

篇3:预防传染病计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年龄<6岁的儿童, 共50例, 设置为观察组, 观察组儿童中男性儿童28例, 女性儿童22例, 患者年龄为1~5岁, 平均年龄为 (2.98±1.46) 岁。另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年龄<6岁的儿童50例, 设置为对照组, 对照组儿童中男性儿童29例, 女性儿童21例, 年龄为0~5岁, 平均年龄为 (3.06±1.36) 岁。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 监测的相关方法为需要由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落实到每名儿童上的传染病例作为检测的管理人员, 其中作为传染病病例病原学的医疗单位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需要做好监测的管理、采样以及检测相关工作, 在此过程中需要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各级传染病监测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在调查方法上, 需要成立起专门的计划免疫传染病的调查分析小组, 小组成员由我院传染科以及儿科的相关医护人员组成, 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需要根据《儿童保健学》以及《医学免疫学》中的相关要求, 并且需要根据在本次研究中的儿童实际家庭以及生活环境等特点, 制定出相关的调查表, 了解计划免疫的相关情况。同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需要成立起专门的计划免疫传染病情况调查的分析小组, 小组成员需要从我院传染科以及儿科中的相关医护人员中选取, 总共数量为10名。而在实际的对儿童进行相关调查的过程中, 调查内容主要需要涉及到监管人对于计划免疫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能够对传染病预防的了解以及认知程度, 同时也需要关注监管人是否定期的进行计划免疫, 是否在以往已经做过计划免疫。在此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在何种情况下进行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的依从性以及在实际的计划免疫过程中没有进行的原因。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分析, 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并以率 (%) 表示, 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 在传染病的监测情况方面, 我们发现所有的传染病中, 最为常见的传染病为麻疹, 同时类型为呼吸系统传染病最多, 其次为消化道的传染病。观察组患儿的传染病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生率12%, 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 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医疗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 尤其是对于计划免疫而言, 更是得到广泛的关注以及重视[2]。有研究显示, 对儿童实施有程序以及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往往能够帮助儿童体内达到一种较好的, 并且较长时间的免疫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较好的消灭或是预防相关的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在一些高致病性的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阻断传播的作用, 是目前一种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以及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为了较好的制定以及实施可持续化发展的免疫策略以及保证患儿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不会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传染病发生等症状[3]。

在本次研究中, 我们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传染病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生率12%, 同时在儿童没有接受或是没有在全程接受免疫规划的疫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监护人对于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重视程度并不够, 监护人认为孩子的身体比较健康, 因此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认为计划免疫疫苗能够不需要接种, 多与老年人, 如爷爷奶奶等作为监护人的情况较多。同时对于免疫工作而言, 在实际的饿宣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宣传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同时在此过程中儿童的家长也无法知晓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时间地点, 自然而然的就会造成在实际的免疫规划疫苗在接种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在经济条件受限方面, 一些儿童的监护人无法承担或是由于经济原因等不愿意承担免疫疫苗的接种费用, 这也是目前造成计划免疫疫苗接种情况无法达到相关标准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计划免疫疫苗在仰望的接种过程中, 由于生物制品管理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 如疫苗质量出现的问题导致接种儿童出现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等情况, 导致儿童监护人对于疫苗安全产生的怀疑的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监护人自然而然的不愿意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 观察组患儿的传染病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生率12%, 差异明显。这种情况表明, 我国目前在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方面, 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相比以往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对于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并通过分析出的结果对儿童进行相应的计划免疫极为重要。但目前在实际的进行计划免疫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诸如免疫宣传工作不到位、家长担心疫苗的安全以及对于免疫预防的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 这也是造成目前出现儿童传染病的主要原因[4]。为了更好地避免这一情况, 在实际的对儿童进行免疫预防的过程中, 可以进行相应的计划免疫宣传, 帮助儿童的家长以及当地居民的支持的主动配合, 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加大对于预防保健经费的投入, 并提升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加强对于疫苗流通的管理, 在实际的疫苗接种过程中以及在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后能够起到相关的效果并且不会导致儿童出现相关并发症,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明显提升计划免疫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探讨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与对策。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年龄<6岁的儿童, 1000例, 设置为观察组, 另收集我院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年龄<6岁的儿童1000例, 设置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的免疫预防传染病效果, 分析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传染病发生率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生率9%, 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我院在对儿童免疫规划过程中的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较高, 但存在对于免疫预防传染病重要性方面的认识不足以及免疫工作宣传不到位的情况。结论 为了更好地实施计划免疫, 帮助患儿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有效、简单并且经济的控制住传染病, 需要做好儿童传染病的免疫工作, 这种方式能够明显降低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

关键词:计划免疫,儿童传染病,效果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江涛.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与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34) :59-60.

[2]胡国忠.岱山县1994~1999年0~6岁儿童传染病发病变化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1, 17 (10) :86-87.

[3]曹宁, 孙莉芳.西安市五环社区1990~2007年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 16 (4) :479-481.

篇4:预防新型传染病

环境保护医学

专家认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导致奇病丛生的根源,如果对此缺乏高度警觉和行动迟缓,则疾病的蔓延将会更加有恃无恐。我们不仅要有强大的危机感,更重要的是还要找到化解危机的办法。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有艾滋病、埃博拉热病、“非典”等差不多30多种新疾病陆续出现。这些疾病大部分是通过野生生物传播给人类的。对这一不断恶化的整体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有毒物质的污染、众多物种的消失、气候的异常变动之类的生态系统灾难,再加上病原体的蔓延途径和方式的千变万化,以及其他无法预测的因素等等,都促使环境保护医学应运而生,而且广为人知。

在自然环境破坏最严重的秘鲁,森林遭受砍伐,使得原本受到密林遮蔽的沼泽和湖泊等地域,如今由于受到阳光整日的直射而更加温暖。这给蚊虫等的超量繁殖提供了便利,蚊子的大量繁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据威斯康星大学的巴茨教授推算,森林砍伐若以l%的速度进展,就会导致蚊虫以8%的增量来繁殖。

再说石灰病的情况。石灰病是由于细菌感染而生成的。这个病自古以来就存在。但人类首次受到感染却是近几年的事情。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面积的毁林造地、广泛建造住宅商业区等活动所致。在郊外的居民住宅区,日益增多的老鼠到处跑来跑去,它们无形中充当了一个自由传播和散布石灰病病原菌的中介角色,继而,再通过吸食老鼠血液的壁虱,将石灰病传播给人类。

如果森林状况良好,壁虱的传染目标就会自然稀释和扩散。森林的存在必然导致大量的黄鼠狼、狐狸等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存,这样,即便石灰病的病原菌再多,也不会由人类独自来承受。无孔不入的壁虱会选择更多的目标去吸血,病原菌会自然被扩散或稀释掉。再者,若有大量吃老鼠的动物存在的话,老鼠的总量一定会大大减少,壁虱的传毒率也会相应大大降低。壁虱将丰盛的大自然看作是一座山,这座大山里的细菌载体越多彩丰富,就越能把人类遭受石灰病传染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地球暖化也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首先是疾病的分布区域不断扩大。由于海水温度的上升,在各大洋中能自由迁徙很远的海龟身上,已发现感染了一种乳状瘤病毒。海龟漫无目标地游动,成了将这种病原菌广泛传播给新海域生物的元凶。比如海生哺乳动物中的海牛已被初步确认感染上了这种乳状瘤病毒。

人类的野生动物交易也造成了疾病的扩散。如今发达的全球贸易,给猖獗的传染病散播提供了条件。某些动物在交易或进口时,连同自身所携带的寄生虫和病原体一同被输入了进来。前不久,英国的检疫部门从所进口的鹦鹉身上,发现了致命性H5Nl型禽流感病毒。

野生动物也给肉食市场带来了危害。不法商人们在穷乡僻壤的地洞里捕获蝙蝠,然后直接运往市场。屠夫们甚至连手套和口罩也不带,在通常用来切肉宰鸡的案板上随意切剁蝙蝠。这样的简易操作方式,是很容易将蝙蝠的病毒毫无防护地传播给人类的。

应对新挑战

为了对付各种新病毒,如“非典”和禽流感等,传统的疫苗手段有一定的限制。据调查,在各种类型的蝙蝠身上,已发现,病毒多样化的变异株。它们能在蝙蝠体内存活好长时间,并能复制变异,这种现象目前已找到了确凿的证据。采用接种疫苗的方法,目前还无法确认变异现象。市场上也发现,在接受过接种疫苗的动物体内,依然存活着病毒。对饲养场和野生动物的疫苗接种,目前看来都收效不大。从市场上销售的那些经受过接种疫苗的蝙蝠身上,仍能发现病毒的感染。

在禽流感肆虐的同时,还有可能发生其他类似的传染病。在人类的活动领域,由于野生动物的疾病侵入,造成了很多大规模的病灾。人类与家畜共同生活在一起,由于野生动物的不断侵入和扩大活动范围,使得人和家畜一样,无形中也成了病原菌的集中载体。所以说,现在还没有发现传染病,并不意味着今后就不存在,不能掉以轻心。

以禽流感为例,这并不是一个什么稀奇的病毒,大多数情况下,对人类是没有什么致命危害的。但这种病毒的携带者如迁徙的候鸟,在传播过程中,会使病毒迅速发生变异,使受感染者发生生命危险。一旦禽流感发生,广泛而迅速扩散的可能性就会出现。为此,必须采取极其严密的监视措施,广布天罗地网,对禽流感有可能发生的流行地域实施全天候监视和防范,确保万无一失。此外,对候鸟飞经和栖息过的区域,以及这一地带的养鸡场等,要建立完善的监视体系,高度警惕和戒备是否有禽流感疫情发生。

另一方面,家畜也会向野生动物扩散疾病。如犬温热和衣形病毒等。这类动物疾病过去在陆地上差不多已消失。今天,这类病毒却蔓延到了海洋的哺乳类动物身上。住在海洋沿岸地带的居民,不断将污水、污物等往大洋中排放,无形中加剧了病毒的恶性扩散。同时,人在海岸上遛狗时,遗留下来的狗粪等,连同病原菌等也一起被雨水冲入了大海。

我们处在21世纪,为了对付可能到来的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专家建议,各国的公共卫生部门应对流行性传染病高度重视,培养和招聘一批富有实战经验的环境保护医学领域的专家。同时,对于跨越物种间传播的疫病,要作到来雨绸缪,防范于未然。还要对发生过病毒传染的地区及周边地带,进行定期检疫检验,切不可掉以轻心,抑或麻痹大意。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将危害性病源消灭在萌芽中,再加上善待动物,善待大自然,相信这些都是最好的防范措施。

篇5: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

一、班级情景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都明显的懂事了,对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基本能完成,对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充满兴趣,有较为明显地求知*,能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大胆与教师表达自我的意愿,理解本事强有初步的职责感。交往本事提高许多,乐于帮忙他人,学会了分享,喜欢运动。

二、教育教学

本学期初我们将把本事培养作为重点,让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本事。能较熟练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喜欢并能积极参加各种身体锻炼活动,初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具有必须的团体意识。

(一)、生活常规的培养:

1、高兴入园、主动问早问好、配合值班教师晨检、主动报告自我的身体状况。

2、能够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推小朋友。不玩危险游戏,不去危险地方。

3、饭前便后正确的洗手。

4、安静进餐、饭后主动漱口、擦嘴。

5、安静午睡,将衣服、裤子、拖鞋摆放在指定的位置;起床后能自我穿衣服、叠被子。

6、明白天气变化和运动前后及时增减衣服,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二)、教育教学常规:

1、积极参加早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2、锻炼后能安静的在各区域有序的进行活动。

3、坐姿正确、不插话、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积极举手发言、能大胆的说出自我的见解。运用故事活动、儿歌活动、谈话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本事。

4、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玩运动器械时不争不抢,爱护体育器械。开展“一物多玩”为基点的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幼儿晨练,保证幼儿1小时以上户外活动。

5、游戏活动中能按自我的意愿选择游戏,和同伴友好、协商一齐玩。

6、引导幼儿明白阅读图书的方法,明白爱护图书。

三、卫生保健

1、严把好晨检关,做好全日观察及《家园联系册》的记录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加强检查、指导。

2、严格执行卫生消毒保健制度,对照消毒制度来进行幼儿园一日生活。

3、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卫生保健、科学育儿等有关知识。

4、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四、家长工作

1、反馈家长对园工作的提议、意见,协助幼儿园共同搞好家园联系工作,促进幼儿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幼儿园管理,保教工作起监督、促进作用。

2、提高家长育儿知识,沟通家园联系,到达家园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3、及时与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景,反馈幼儿在园情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彻底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明确教育目标要求,到达家园教育一致。搞好家园联系,促学园工作全面发展;密切家园联系,构成有效教育合力。

4、丰富幼儿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安全意识。

篇6:预防传染病计划

围绕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中心,以传染病网络直报、死因监测报告为基础,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为重点,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网络,提高防控能力,加强防控知识宣传与培训。为规范2015年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特制订“2015年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一、传染病网络直报

1.建立健全对传染病疫情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做到24小时值班,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做好了监测记录,并对监测到的异常信息按照规定的时限与流程及时做了信息沟通、调查核实和处理。

加强动态监视本社区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完成报告卡的审核、查重等各项工作;重点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包括快速对异常信息确认、处理应对等环节,以书面监控记录及相关的检查核实报告为准。异常信息主要包括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与流行、甲型H1N1流感、不明原因肺炎、以及本地罕见传染病或其他不明原因发病和死亡等。

2.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每天每月对辖区内各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零缺报情况、报告及时性、重复报告等质量进行检查核实与综合评价,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与反馈。做好传染病监测资料月、年周期分析;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提供专题分析报告。并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县疾控中心进行反馈。

4.加大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工作力度。

开展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估。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督导检查到位,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二次督导检查,形成文字资料。

5.预警信息核实。每天对预警信息进行搜索,发现预警信息后24小时内填报异常信息卡,做到及时响应处理率100%,并对相关情况及信息进行核实。指导相关单位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流行。

二、死因网络直报

加强和完善死因网络监测工作。加强辖区内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对辖区内死因网络报告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加强与公安、计生等部门的联系,并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剖析,及时采取措施,全面提升我辖区死因报告数量和质量。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开展突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能的培训为全面完成辖区内疾病控制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四、重点传染病防控

(一)霍乱防控和腹泻病检索 1.加强业务培训。

制定霍乱防治2015年度应急预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加强流行前期监测工作。2.强化疫情监测。

⑴ 4-10月份必须开设腹泻病门诊,严格执行腹泻病人登记和重点人群的采样检索制度。全年腹泻病人霍乱检索率不得低于10%和总人口1‰。

⑵ 根据霍乱防治形势,5月-10月期间开展对水体、海(水)产品及食品等6次的外环境监测工作,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⑶ 严格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确保疫情报告系统畅通。规范及时逐级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数、检索数、检索阳性数。

(二)手足口病防控

1.抓好手足口病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逐步提高我辖区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能力,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监测工作,加大消杀灭工作的指导工作。

2.强化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分级对我辖区内发生的手足口病进行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各级防控能力。

(三)出血热、布病等其他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

1.抓好出血热多发期的灭鼠工作和牛、羊养殖户的消杀灭工作,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2.加强出血热、布病监测工作,强化个案调查处理。进行辖区内实验室确诊出血热、布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及时上报至县疾控中心,调查率达到100%。

(四)伤寒、痢疾防控

1.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调查处理疫情。强化伤寒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和预防服药。疫情处理率达到100%。

2.制定2015年度伤寒、痢疾应急预案及年度工作计划。

(五)流感监测与防控

加强流感监测,在高发季节来临前结合免疫规划工作切实落实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1.按照《流行性感冒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与应急预案》,加强流感爆发疫情和病、死禽接触史人群的流感样病例监测,发现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按照规定程序和统一要求及时采样、调查处理,逐级上报处置情况。

2.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或流行期间,至少开展一次防控知识宣传,推广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等防制措施。

3.切实做好流感疫情防控的思想、组织、业务和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流感大流行,按照省市最新技术方案,积极果断、科学防控,倾力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五、医疗机构指导

1.建立医疗机构疾病控制(疫情)工作人员例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2.争取将医疗机构疾病控制(疫情)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加强考核。

3.加强对医疗机构疾控(疫情)工作督导,每次督导有意见书反馈,留存备查。

⑴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漏报考核每个月抽查一次。⑵肠道门诊5-10月随机抽查一次。

⑶医院菌种报送、传染病预警、突发事件报告不定期抽查。

六、防控体系建设与措施

(一)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

1.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对辖区内各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督导与指导,完善本边区传染病防控体系。

2.督促辖区医疗机构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督促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组织体系建设、传染病管理、感染科建设、疫情监测与报告、医院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

3.加强传染病防控队伍培训,组织开展对辖区内防保人员等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4.综合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加强疫情值班制度,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的准备,加强应急演练。

(二)做好疫情报告和管理

1.按照规范建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并按法定时限网络报告疫情,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率100%,及时率和准确率均在100%。做到及时、准确上报。

2.开展辖区防疫人员流行病学的知识培训,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和监测。

(三)强化肠道传染病防治

1.根据县疾控中心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及时开设肠道门诊,并按肠道门诊规范化要求开展工作。

2.按规定开展重点人群及上年度霍乱病人的疫情检索和重点外环境监测。3.开展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对病人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广大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四)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1.半年、年终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疫情管理与报告、医院内感染、消毒隔离等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2.加强对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开展情况检查。3.加强每季度传染病漏报考核工作。

(五)加强传染病防控宣传力度

1.开展传染病防控、卫生行为等,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努力提高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

2.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与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日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德江县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7:预防传染病计划

工 作 计 划

固镇县梁桥小学 2013年9月

梁桥小学食物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集体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学校和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实行一把手负责的分级责任制度。同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食物中毒报告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网络,完善应急处理队伍建设,一旦发生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食物中毒的扩散,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后,要严格遵守报告纪律。立即协助各部门工作,做好学生家长及学生安抚工作。

4、提高卫生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

二、预防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1、因时、因地制宜按规定防疫措施。根据传染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流行特征,制定防疫措施。

2、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环节进行全面预防: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3、增强学生对自身的防护意识,搞好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卫生知识。

4、经常性预防措施,做到无病先防,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加强粪便、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三、发生疫情时的措施

1、对病人的管理

①早发现、早诊断: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一些传染病的认识,提高校医的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好平日的晨检,对缺席的学生及时家访,搞清原因。②早报告:一旦发现传染病在学校暴发流行,应立即以最快通迅方式向区教育局、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报告。并上报疾病流行的名称、地址、时间、人数同时发生传染病等。③早隔离、早治疗:一发生传染病人或疑似者,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应将其安置在一定场所,使之不与健康人接触。隔离方式因地制宜,可在家或住院隔离。

2、对病原体携带者的管理

首先应发现病原体携带者,并对其隔离治疗,养成卫生习惯,减少传播机会。若病原体携带者是幼托机构、饮食、供水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调换工作。

3、一旦发生学校集体食物中毒,要协助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按卫生、公安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4、学校发生食物中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除向有关部门上报发生中毒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有关内容外,还要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为其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学校无论发生学生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或发生放射事故时,应遵照以上应急措施,并执行《固镇县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6、学校无论发生任何公共卫生事件,学校都应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

四、预防措施

1、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学校内的自备水源必须经城市建设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②学校的建设必须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

2、由于工作管理不利,造成传染病传播、群体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主管人员的责任,违反法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①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②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上级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它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

篇8:预防传染病计划

关键词:计划免疫,儿童传染病,对策

学龄前儿童相比成年人体质较差, 免疫力弱, 容易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肝炎、百日咳、甲肝、乙型脑炎等儿童传染病[1], 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 而且容易发生大规模传播, 导致更多的儿童感染。因此, 如何预防儿童传染病成为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我院对学龄前儿童采用了计划免疫方法预防儿童传染病, 取得显著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 符合纳入条件的学龄前儿童, 总计161例, 其中男性76例, 女性85例。年龄0.83~6.35岁, 平均 (3.18±2.89) 岁, 其中年龄1岁以下28例, 1~3岁59例, 3~6岁64例。将调查对象分为观察组91例, 对照组70例, 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的学龄前儿童采用常规传染病预防方法, 观察组的学龄前儿童采用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方法, 其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制定计划:

向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普及计划免疫传染病知识, 使监护人充分了解计划免疫的必要性, 重视儿童传染病的预防, 组织我院儿科以及传染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入户调查, 充分了解该户的儿童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家族遗传病等信息, 根据实际情况, 为儿童制定相应的计划免疫儿童传染病方案, 并告知儿童监护人, 引导其积极配合计划免疫。

1.2.2 监测实施:

由我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儿童传染病监测机制, 每月对儿童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采样、检测, 收集儿童传染病发病数据, 并将各数据进行整理、储存,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龄前儿童的传染病发病情况, 评定儿童传染病预防效果。根据学龄前儿童传染病统计数据, 进行整理, 选择学龄前儿童患病最多的5类传染病, 分析儿童传染病计划预防成果。有效:在调查期间儿童没有传染此类疾病, 传染病预防有效;无效:在调查期间儿童传染此类疾病且病发, 传染病预防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儿童传染病预防效果, 观察组儿童对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乙型肝炎、甲肝等的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 且预防传染病有效率分别为96.7%、96.7%、98.9%、98.9%, 总有效率为91.3%, 而对照组的各类传染病预防有效率分别为75.7%、82.9%、87.1%、90.0%、95.7%, 总有效率为31.4%, 观察组儿童预防传染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相较于常规儿童传染病预防方法, 我院对学龄前儿童采用的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效果更为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传染病是指传染性疾病, 包含多种类型的传染病, 一般是由病原体引起, 并在人和人或者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且传染病的传播渠道多样[2], 在没有采取预防措施下, 人们很容易被感染。由于学龄前儿童体质较差, 抵抗力弱, 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更高, 尤其是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肝炎、百日咳、甲肝、乙型脑炎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学龄前儿童带来痛苦, 影响儿童身体健康, 严重者将会留下后遗症, 甚至危及儿童生命, 而且增加社会负担, 使更多儿童的健康受到影响, 因此, 预防儿童传染病成为了医疗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

计划免疫是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 对儿童传染病易感人群进行免疫水平的观测和分析, 制定相应的传染病免疫方案, 并进行科学的传染病疫情监测, 使儿童能够及时接种疫苗[3], 预防儿童传染病。但是由于有些民众对计划免疫缺乏认识, 不了解传染病预防知识, 当地免疫工作宣传较少, 疫苗保存和接种操作不规范, 没有起到应有效果, 或者家长担心疫苗安全, 导致儿童监护人没有积极预防儿童传染病, 严重影响儿童生活健康。针对此类问题, 我院在进行预防儿童传染病计划免疫的过程中, 向儿童所在家庭宣传计划免疫相关知识, 将家长讲解计划免疫过程, 使其意识到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性, 消除其对疫苗安全的疑虑, 积极配合计划免疫, 进行疫苗接种。我院建立了医护人员专访小组, 调查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 了解家庭生活环境, 针对这些情况, 科学、合理地制定计划免疫方案, 并督促儿童监护人按照该方案对传染病采取预防措施, 提高儿童免疫力, 有效降低儿童传染病病发概率。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儿童传染病预防效果, 国家卫生部门应该重视计划免疫的作用, 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工作, 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机制, 严格控制疫苗的生产质量, 提高疫苗接种操作的规范性, 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完善的计划免疫管理制度, 加大对计划免疫执行力度的监督, 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适当降低疫苗接种的费用, 从而提高计划免疫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 对学龄前儿童采用计划免疫, 能够有效减少儿童传染病的病发概率, 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儿童传染病的目的, 建议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工作, 建立疫苗接种和监督机制, 共同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阮小明.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J].婚育与健康, 2010, 4 (10) :43-44.

[2]吴映玫, 谢满容, 黄笑芳, 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21 (22) :3-5.

篇9:预防员工离职传染病

问诊员工“离职潮”

让我们将事物一分为二地分析,人力资源在不同企业间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但是,当企业出现离职高峰,出现不良情绪离职苗头时,企业就要引起足够警惕,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否则这种情绪就如同传染病一样,加速爆发大规模“离职潮”,其破坏力不言而喻。

病理学意义上的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同理,在职场中,当离职率上升乃至达到峰值时,我们也能探寻到相同的演变轨迹。

当公司有员工离职时,会对其他员工造成内心波动。比如当员工A得知同样职位的员工B离职后,员工A自然会考虑自己是否也应该另谋高就,尤其是在受到职业发展瓶颈等综合因素影响时,更容易产生离职动机甚至离职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一名员工离职后,由于其离职行为产生的“蝴蝶效应”往往会带动其他在职员工的情绪波动,如果员工是带有不良情绪的离职,其“污染程度”会更为严重,释放的负能量也会涣散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尤其是当公司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时,如果出现了中高层的频繁更换或者缺失断层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军心”稳定,也很容易延误“战机”。

控制离职“传染源”

借鉴医学中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相关预防和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员工由于不良情绪而离职的发生概率。

员工提交离职信后,公司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立即跟员工进行诚心的离职面谈,这是防止不良离职情绪蔓延的第一步。

一个供参考的可行做法是——控制离职信息传播范围,如将离职信息传播范围控制在离职员工、人力资源负责人和主要领导内。因为,部分离职者在经过离职面谈后是可以被留下的,如果让更多人了解该员工的离职事宜,有可能造成让该员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比如,在经过离职面谈后,打算辞职的员工决定继续在公司留任,如果其他同事在事先已经知道该员工的离职消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可能都会关心地问一下,“什么时候给你饯行啊?”“你什么时候办理离职啊?”“你不是递交完辞职信了吗,怎么还

在这里”等类似语言。上述情况一旦发生,在自尊心的驱使下,该员工很可能又会动摇,选择离职。

当员工离开公司时,必然会有不良情绪,或者没有达到“归属或爱的需要”,或者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公司若处理不当,可能会滋生传染不良情绪的“职场细菌”,因此,消灭传播不良情绪的媒介是切断不良情绪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公司首先要提供“离职负面情绪”释放空间,然后进行“情绪消毒”,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其他人的机会,从而有效缓冲离职负面情绪的杀伤力。

在这个环节中,真诚的离职面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强调的真诚是指真正充满人情味的离职面谈,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例行公事。离职面谈无外乎两个目的:挽留员工和了解员工离职动机。以心换心,如果人力资源工作者能开诚布公,形成一种愉悦无障碍的沟通氛围,让员工明白公司是需要他、重视他的,员工同样也会愿意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甚至对公司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说出来,毕竟这是公司内的“家事”,采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公司管理层也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信息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但切断了不良情绪的传播途径,公司管理方式也能得到改善。

对于不能成功挽留的员工,尤其是关键性岗位人才,也要抱着“聚散皆是缘”、“再见亦是朋友”的心态,而不是给其贴上公司“背叛者”的标签。如果条件允许,抛开传统办公室或者会议室离职面谈的方式,换个地点、换个思维方式,或许效果会更好。

在办理离职手续时,人力资源工作者不以各种理由克扣员工绩效工资、竞业限制保密费等,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离职者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他们非但不会传播不利于公司的言论,反而会从内心感谢公司的人文关怀,提供丰富公司人力资源库建设的新方法。三国时期,徐庶离开刘备之时,为其举荐了诸葛亮,这就是一个生动案例。当然,这样的离职处理方式,需要公司高层具有宽广的胸怀、气魄和智慧。

保护在职“易感者”

关注离职者,更要注意保护在职者,做一个“防护罩”保护“易感者”。企业应该倍加珍惜现有的人力资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军心”。这需要企业和在职者都付出相应的努力,即使是离职者也有一定的责任。

1.做好员工心理层面的“预防接种”。针对不同群体,注射不同“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可采用员工信箱形式,设立专人定期梳理数据资料,归纳经常出现的问题,呈送公司领导,然后对症下药。比如,某项目组近来工作进展缓慢,两名小组成员提出离职。公司领导觉察到此变化,以公司信箱为工具,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以“当前公司组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组织问卷调研活动。经后期数据反馈,考核小组了解到,该项目小组大部分成员对于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公平性持有意见,考核小组迅速做出反应,适时调整了相关考核比例,加大了奖惩力度,维护了团队内部的和谐,团队重新得到了整合。这一剂“绩效考核疫苗”,快速、有效地切断了离职情绪传染,保护了在职员工,提高了员工的“免疫力”。

2.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的建立。通过员工离职率数据分析,从低到高,分成蓝色、黄色、红色级别,一旦出现不同信号,除了采取积极措施挽留离职者,更要重视易受感染者,对有离职倾向的人员,建立易受感染员工心理档案并进行追踪,在这期间,管理层更要主动关注员工情绪变化的规律,定期进行人文关怀类型的聊天、“拓展训练”等团队活动,运用积极方式传递正能量,适时给员工情绪解压,做到防患于未然。

3.对于在职者而言,学会自我选择适当的心理调适方式,避免不良辞职行为的“精神污染”,不要“意气辞职”和“潮流辞职”。当别人辞职时,或许自己可能也有辞职的冲动,此时,不妨找出本子和笔,粗略地用SWOT(态势分析)审视自我: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样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权衡一下,到底哪个方式更适合自己。

上一篇:解放思想大讨论教师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氟化工行业的一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