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范文

2024-04-28

读画范文(精选7篇)

篇1:读画范文

《读画》教学设计

【课文出处】

梁实秋先生的小品文《读画》

【文章简析】

《读画》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梁实秋先生的一篇小品散文,它节选自于梁老《雅舍小品》系列之《雅舍小品续集》,是梁实秋众多自然雅洁的散文中一粒璀璨耀眼的明珠。《读画》一文是作者对“诗画哲学”的一种思考,作者观点鲜明,并用清新淡雅又不失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逐层加以具体阐释,它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并不繁杂的文章,但是它意蕴丰富,言简义深,耐人寻味。在这不到1000字的篇幅中,作者尽情挥洒那飘逸的文采,古文、诗画、文艺理论,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尤其是他那幽默机智的语言,更是叫人拍手叫绝,不论你品读多少遍,都会让你畅笑抒怀,而不显得有丝毫的造作,畅笑之余,我们无不对他那渊博知识和雅致的人生艺术,产生由衷的佩服。作者在文中开门见山亮明态度:读画就是读画中诗,寻画中诗,那么画中“诗”又是什么?“我想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懂的”等句子,学生较难把握,本文作者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达到“意蕴悠长”的效果,这一点上,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一定要加大引导的力度,另外由文本向外拓展到读画与读文的联系上来,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期达到最优的效果。

【学情分析】

《读画》是一篇关于“诗画”关系的小品散文,抒写作者对这个哲学命题独特的理解感悟,观点很有见地,学生对弄清文章作者的观点难度不大,因为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的积累,粗略的弄懂文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问题不大。但是学生对绘画理论、诗歌创作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因而让学生深入的把握理解“读画就是读诗”的观点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文本时多加引导,多加指导,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文本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构思。能力目标: 品味作品淡雅、幽默、隽永的语言。

学习作者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方法。

情感目标: 深刻体会诗画关系的内涵,发现文学作品中隐含文字背后的美,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品味作品淡雅、幽默、隽永的语言。教学难点: 品味作品淡雅、幽默、隽永的语言。

学习作者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自学与老师的导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欣赏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画》,扫除阅读障碍,包括字音和词义。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关于诗画的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又称“微笑”,她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至今无法追问她为什么而笑,她笑的是什麽呢 ?大家可以猜一猜。(学生“交头接耳”、沟通交流)。

老师让学生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老师适时作出点评。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今天我们就跟着我国现代作家梁实秋一起体味读画的魅力(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读画)

方法应用:师提供激趣话题,学生发言,师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去。

构思解读: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把学生引到文本中来,通过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环节串联语:《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在怀念自己的恩师梁实秋时,写道: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当时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那么梁实秋到底何许人也?在我们学其文前先知其人。

方法应用:师串讲

构思解读:层层推进,激发兴趣,衔接自然。

二、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6-1987.11.3)号均默,原名梁治华、梁秋实,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其文章犹如其人一样自然雅洁、旷达雅致。

方法应用: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师适时强调补充。构思解读:“读其文,必先知其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领会作品的主旨,让他们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是又必要的,这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本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非常鲜明,其观点是什么?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归纳。

学生回答后师明确:读画就是读诵画中诗。总分总的结构。

方法应用: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运用圈点勾画批注法,自主读课文。

构思解读:通过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形成整体印象。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写了什么。

2、那么作者是如何来阐述或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提示:重点关注每一段的段首句和结尾句。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作者分析问题主要从三方面阐述观点,一、比较“诗”和“画”两个不同的名称,得出诗、画虽然各有领域,但一直以来二者是相通的。

二、通过将中国画与国外画相比较,得出中国画寄托了文人的情感思想,更富有诗意。

三、列举了“大白菜”和“墨梅”两个事例从反面论证画中已有诗,不须再借助文字说明。

方法运用: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生合作归纳答案。构思解读: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师生研读文章主体部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缩写的主要内容。由于要纵观整篇文章,逐段梳理大意,有难度,师要加大引导力度。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和“画”分别指代什么? 提示补充: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昧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强调画中要有象外之意,画家通过画面表现自己的思想性格,强调文化素养对艺术创造的巨大作用。画中的诗意是象外之意,是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的产物。

明确:诗中有画是指语言艺术中有着造型艺术的因素,是以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了。指诗中包含作者所绘之景,即所谓“历历如绘”,即视觉所能触及到的有形的景物。

画中有诗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指画中有诗的意境、诗的情趣、包含诗人的情感、思想(如隐逸超脱)、人格、性格(如豪迈潇洒、温文婉约)、精神品格等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无形的产物。

师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中古诗:苏轼的题画诗为例分析“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分析示例:诗中作者描绘了6种早春之景,分别是: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涯、河豚,另外诗人从三个空间方位陆地上、江岸边、河面上加以描绘,画面立体感强,画面背后传递的信息是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出无比的生命朝气和活力。(学生讨论分析)

方法运用: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做简单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构思解读: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从文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延伸,通过示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2、思考:为什么说读画就是读诗?

明确:

一、画无文章词句,故而不好读。

二、往往画家在作画时都融入了自己的情趣、思想等。

三、写诗和画画都是作者抒发胸怀抑郁之气,诗情就是画意,画意就是诗情

方法运用:师提出问题,学生从文中梳理答案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师适时指导 构思解读: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从深度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知

识进行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五、三读课文、品味精妙

本文语言简洁富有内涵,形象生动,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加以赏析。

指导:可以从字词入手,如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比,论证方法、语言诙谐幽默风趣几个方面入手赏析。

方法运用:学生每人从文中选择一两句话加以赏析,并写在纸上,修改补充后,班内交流。

构思解读:语言的品味欣赏是一种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应该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去。

示例:教学内容节录:我想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而画的美妙之处在 于透过视觉而直接诉诸人的心灵。画给人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传,它也 无法靠语言去传达清楚的。

阅读分析表述: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指出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我认为 这话是一句实在话,由于画中的诗意是象外之意,是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 养的产物,而且通过画面间接表现,因此要求读画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学识教养,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另外,这样交代也使文章论证的更加严密。除 此之外,诗意、诗趣、意境、本就是一种飘渺的东西,摸不着,抓不着,而且绘 画者与读画者身处两个不同的空间,不能面对面交流,读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知 识积累、文学素养来进行主观臆断,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读画者读出的内容要想与绘画者传递的信息完 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画传递给我们的朦胧美,能够激发我们去探究,去发 现美,语文学习,何不如此。另外往往“大美无言”,即:美到了极致,便无法 用语言来表述传达。

六、课堂小结

读画,应该是读画中诗,应该是寻画中诗,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寻找画中的美 挖掘画中的内涵美,意蕴美,其实我们平时读文章,不也是透过文字表面去探究 其背后的大美。希望大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发现我们身边的美。方法运用:师总结课堂,提出希望。

构思解读: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加条理化、更加的清晰化、最后内化,形成自己的东西。

七、课后作业

1、如何理解“画的本身应该能表现画家所要表现的东西,不须另外再借助文字作说明,题画的办法有时使画不复成为纯粹的画。”?

2、找出文中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方法应用: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并上交批改。

构思解读: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适当的题目训练既能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的目的,又能向外拓展延伸,使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得得以强化。

附注:淮安市淮阴区老张集乡初级中学 张海浪,教师,中教二级

本文获2011年度市教研室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

篇2:读画范文

(四)2012 年之一 文/王淼琛

七绝·读张流源《丹鱼图》 国色从来世上珍,丹青点染倍传神。沉鱼灵慧闻香动,出水翩翩来闹春。

七绝·读任伯年国画《梅妻鹤子》(步如水凡心《雪梅情》韵)骚人墨客赞梅花,最是林郎梅作家; 厚雪坚冰偕鹤醉,一襟清气浩无涯。注:林郎,即宋 林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 鹤子”。(图片:任伯年国画《梅妻鹤子》)

七绝·读《巫山云雨图》 是烟是雾散还萦,行雨行云阴又晴。心事千千愁绪结,流连巫峡数峰青。

七绝·读国画《竹梅迎春》(和如水凡心)梅竹相将踏雪来,月明疏影映池台。已知春信东风近,呼唤山花绚烂开。

七绝·欣赏张保军《绞胎陶艺黄河畅想曲》 眼前陶罐波澜起,九曲黄河万里东。浩浩汤汤金色梦,文明繁衍中华龙。注:“中华龙”,后三平,出律,就不改了。(

五绝·读“垂钓图” 不求鱼上钩,不羡遇王侯。无限春光好,悠然不系舟。

五绝·读国画《优游》 翩翩自在游,白眼饵藏钩。淘尽英雄去,江河万古流。

七绝·读刘飞国画《兰香泉清》 峭壁飞流响震空,幽兰崖上自从容。温文尔雅豪雄志,欲借风雷一荡胸。

五绝·读白云乡国画《老松阅世卧云壑》有感 老松云壑卧,风雨警钟声。海上方多事,谁无报国情!

七绝·读张大千《柳下相思图》 千家楼宇亮华灯,柳下相思待月升。难禁更深风料峭,恼伊薄幸负前盟。

五律·读爱新觉罗·恒祺《松鹤长青图》 松树危崖上,风雷百炼身。凌空承雨露,修德禀乾坤。柯老栖祥鹤,叶荣亲瑞云。高标诚可仰,秀出不矜尊!

七绝·读清 沈宗骞《竹林听泉图》 大暑天读沈宗骞《竹林听泉图》,真羡慕茅舍中人也。一片琅玕青欲滴,山悬瀑布洒清涟。茅舍听泉观翠竹,怜他画外暑熬煎。七绝·读清 髡残《苍翠凌天图》 叠叠峰峦绵亘去,阴阴古木翠凌天。巍峨楼阁连山径,草舍观云品落泉。五绝·读元 庄麟《翠雨轩图》

林幽嘉木翠,茅屋对江天。桥下潺潺水,行吟策杖还。七绝·读清 袁耀《阿房宫图》 楼阁嵯峨云树低,秦皇淫逸国啼饥。可怜一炬成焦土,展读丹青有所思!七绝·读明 项圣谟《大树风号图》 读项圣谟《大树风号图》,反其意步韵其自题诗。参天老树吟风立,霞绮青山意不孤。策杖何悲日已暮,胸怀坦荡望新蒲。七绝·读 清 邹喆《云峦水村图》 云涌峦峰峰入云,江边渔舍间青林。汤汤碧水无污染,定格丹青世不侵。

七绝·读画 常住城中不见山,寻山只在画图间。家藏全集闲时读,眼底青山耳际泉。注:家中藏有《中国传世名

画全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七绝·读元 朱德润《浑沦图》 古松斜出绕青藤,叶利线柔无重轻。一片浑沦谁解得,渊渊大道在冥冥。

七绝·读清 袁江《松亭纳凉图》 造物无言却有情,高松耸立荫凉亭。不作栋梁撑殿宇,惠留百姓谱清声。

七绝·读明 沈颢《闭户著书图》 读沈颢《闭户著书图》,续其自题“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成一绝。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欲将正道传千古,不让雌黄乱假真!

七绝·读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缥缈仙山江雾开,丰姿绰约宓妃来。风流文采陈王占,赋入丹青莫剪裁。

七绝·读清 袁耀《山雨欲来图》 黑云滚滚过江飞,舟遁树倾楼欲摧。唯有危峰浑不动,静对飙风听疾雷。

五绝·读明 陶成《松林策骞图》 松林笼晓雾,石濑出潺湲。寂寂无人迹,长途策骞前。

七绝·读清 戴熙《云岚烟翠图》 烟翠云岚有草庐,天生泉韵鸟相呼。但愁此地高房价,怎赁一楹闲读书?

七绝·读元 赵原《陆羽烹茶图》 山林泉石隐仙居,水沸炉红见草庐。茶圣声名称陆羽,吾人能品一杯无?

七绝·读清 邹喆《松林僧话图》 松翠枫红得自然,溪流清浅玉娟娟。草堂一日聆僧语,架起心桥悟佛禅。

七绝·读王雪涛《红蔷薇映绿芭蕉》 天运无私不寂寥,红蔷薇映绿芭蕉。蜘蛛劳作黄蜂闹,四季生机野外饶。

七绝·读关良国画《晴雯补裘》 读关良国画《晴雯补裘》,次韵画中题诗。针针线线用心神,率性丫鬟自可人。无奈大观园里黑,无情风雨葬天真。

七绝·读肖大平国画《闲亭秋雨》(和星月观云)秋雨绵绵淡似烟,娟娟林木各怡然。闲亭静寂禅思远,山水清音胸次间。

七绝·读李苦禅《八哥蕉石图》 芭蕉叶大梅枝老,盛夏时光日正长。小八哥回眸底事?似招同伴共清凉。

七绝·读齐白石国画《墨虾》 晶莹剔透戏空明,追逐腾挪自在行。自笑幸逢齐白石,虾兵潇洒上丹青。

七绝·读张大千《米颠拜石图》 衣冠膜拜岂痴颠?为仰石兄曾补天。君看崚嶒奇丑貌,赢来秀竹意缠绵!注: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日: ‘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五律·读徐燕孙国画《岳飞》图 烟尘笼战地,坡石矗苍松。元帅雷霆令,将兵枪剑鸣。迎风旗指路,奋鬣马腾空。完璧金瓯固,长驱奏伟功。

五绝·读李可染《倪迂洗桐图》 清嗤洁癖翁,呼仆洗孤桐。净水今难觅,后迂何所从? 注: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一生淡泊名利、孤高自许,不愿为官。“屏虑 释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

篇3:读画解诗品墨香

一个执著的研究方向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题画诗的, 为什么对它感兴趣呢?”我们的问话使他陷入了沉思, 外面飘起的雪花似乎把他带回上世纪60 年代初那多雪的冬天。“那时我刚入大学不久, 老师就让我们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 以便早做准备。我经过认真考虑, 便选定了题画诗。这倒不是因为我素有资料积累, 而是觉得这个选题很少有人涉猎。只要肯下工夫, 就会有收获, 甚至可以填补一项空白。殊不知, 我从此便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要研究题画诗, 就要有足够的资料, 这是必要的条件, 可是这方面的资料恰恰又很匮乏。为此, 40 多年来他翻遍了所有已出版的带“全”字的诗、词、曲总集和许多个人专集, 光是全套25 本《全唐诗》、72 本《全宋诗》就查阅了无数遍。他在20 几岁时两眼的近视度只有150°, 现在右眼已逾1000°以上, 左眼几近失明。于是我们插话:“有人说您看问题‘独具只眼’, 可真是名副其实。”“那只是一句玩笑。我对学术问题的探讨, 只是认真一些, 所以下的笨功夫也就多一些。”据笔者了解, 刘继才先生为了减少遗珠之憾, 他除了遍查历代诗、词、曲集之外, 还在历代名画中细心寻找题诗。这项工作更为困难。首先, 要有识别真、草、隶、篆、行的能力, 特别是行、草书尤难辨认。这就要对中国书法有一定的研究, 养成品评墨香的雅好。其次, 还要具有一定的校勘知识, 注意校正其中的错别字。有时为了辨别或改正一个字, 往往琢磨一两天也难以下笔, 只好向书法家求教。“那么, 在诗词集中查找题画之作就容易些了吧?”“也不尽然。”他说, 如《全辽金诗》中有元好问的《济南杂诗十首》, 仅看题目似乎与题画无涉。但细看全诗, 就会发现其中的第八首却是为画而题。

查寻题画诗, 仅是从事题画诗研究的前提条件, 而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以审美观点加以分析、品鉴和比较, 以便从中找出题画诗演化、发展的规律。为此, 每首题画诗他都要反复涵泳, 有的都能背诵下来。这是最为耗时费力的工作。但收获也是多方面的:这“不仅可以在画家中找到许多出色的诗人, 而且能在题画诗人中发现许多优秀画家。”刘继才如是说, 自有其体会。据粗略统计, 他仅从明清两代的自题画诗、词、曲中, 新发现的画家或画人就不下百位 ( 详见刘继才《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第10页, 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版) 。

一部成名的学术力作

在刘继才的全部专著中, 60 余万字的《中国题画诗发展史》 (下称《发展史》) 是迄今关于题画诗研究的最完备最系统的学术著作。其贡献在于题画诗的发展史的研究方面, 探明了发展源头, 理清了发展脉络, 揭示了题画诗的发展规律, 拓宽了题画诗的涵盖范围, 为题画诗确立了独立存在的文艺地位。此书出版后, 《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文学遗产》等10 余家报刊作了评介, 充分肯定其学术价值。 国学大师、著名学者、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教授为本书所写的序言在肯定了《发展史》“填补了一项我国题画诗研究的空白”之后, 称赞本书“具有开创意义”。 著名学者、东北大学彭定安教授认为本书的创获, “不限于填补空白, 更在于对题画诗之产生发展、其长期发展史中的规律与得失、时代与文化语境对其发展之影响及其审美特质、文化蕴含等均有所论证与探索。并且, 所论富有见地, 并具理论支撑与阐发。”

刘继才说:“学术研究的最高价值不但在于开创性, 更在于其所论见他人未见之处, 达他人未达之境。”刘继才教授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分析, 提出了许多与前人不同或前人研究未及的观点。书中对题画诗的义界及其社会功能、艺术价值以及艺术特点等都有系统而精彩的论述, 其中多有独到见解, 如明确地将题画词、题画曲作为题画诗相对独立的种类放在传统题画诗的大体系中, 特别是对题画诗的发展脉络的梳理, 使人耳目一新。翔实的资料更兼独到的见解, 使本书完成了中国题画诗发展历史的清晰描画。天道酬勤, 学问贵专。古人说十年磨一剑, 刘继才以40余年时间专攻完成了如此规模 (倘保留第六编, 本书可达90余万字) 如此学术水平的巨著, 磨成的是一把世间名剑, 使《中国题画诗发展史》成为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一份有多项创新的成绩单

可以说, 一个学者只要有《中国题画诗发展史》这样的一部学术精品, 就足以在学术界占有重要位置了。但是, 刘继才在学术上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还出版古代文学其他论著10 余部, 在《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评论》《文学遗产》等报刊发表论文150 余篇。在刚刚问世的《中国当代名家学术精品文库-- 刘继才卷·序》中, 傅璇琮教授以五个“新” 字来概括刘继才的学术成就。现在且来看其中之三个“新”:一是开拓新领域。唐代是否存在六言近体诗, 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 唐代没有近体诗, 所以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另一种意见认为, 唐代确有“很罕见”的六言律诗, 王力先生曾以卢纶的《送万臣》为例证明六言近体诗的存在, 可惜语焉不详。刘继才在《论唐代六言近体诗的形成及其影响》 (原载《文学遗产》1988 年第2 期) 一文中, 不仅求证了唐代六言近体诗的存在, 而且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六言近体诗形成过程及其格律特点等, 填补了空白。又如题画诗, 虽然前人有所研究, 但题画词却很少有人过问, 而题画散曲更是无人问津。他的《论明清题画词、曲》一文, 不仅论述了题画词、曲的产生与发展, 而且阐释了明清题画词、曲繁荣的原因以及题画词、曲之特点与区别, 颇具开创意义。二是提出新观点。刘继才做学问的另一个特点是好“标新立异”, 敢于推翻成说, 创建新说, 并且成为学界共享成果。譬如对《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评价, 建国以来公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几乎全是扬刘贬焦, 或说他:“委曲求全”、“犹豫动摇”, 或说他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性格比较软弱”。刘继才的《究竟应当怎样评价焦仲卿——评几部《中国文学史》对焦仲卿形象的论述》 (原载《文学遗产》增刊十七辑) 一文通过详解此诗, 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提出完全不同的观点。此文发表后, 一些文学史家在编写或修改《中国文学史》时, 基本上采用了这一说法, 从此焦仲卿被摘掉了其头上“性格软弱”的帽子。三是改换新视角。如《诗·卫·氓》中对“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 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等诗句的解释, 前人与今人一向分歧很大。而刘继才的《说“氓”——< 诗·卫·氓> 别解》 (原载《社会科学战线》增刊第三辑) 一文, 先避开某些争论, 从释“氓”入手, 阐明“氓”的特殊身份, 于是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据悉, 您的部分论著曾获省、地区、国家优秀图书奖。1992 年还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7 年荣获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刘继才似有愧色地说:“那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的些许成果, 只不过像外面的小雪花, 微不足道。倘能化作春水, 愿为祖国的艺术沃土带来点滴滋润!”访谈结束时, 雪停了。太阳露出灿烂的笑脸。我们祝愿刘继才先生在学术研究上再获新的成果!

注释

篇4:读书如读画

回到抱石先生的艺术上来,究竟如何才能撷取《待细把江山图画》等作品中的“真意”呢?得绘画“正法眼藏”者,自然不妨由静观心赏绘画的笔墨形象,进而摒落签蹄、直探本源。至于一般寡知“得意忘形”者,我建议他们干脆不用一板一眼地皮毛传袭、亦步亦趋,抱石先生的画作可以束之高阁,抱石先生的美术论著却是不可不读的。借用欧阳修的说法:“不若读书如读画。”

抱石先生在弱冠之年即潜心于美术史论的研究,自一九二五年撰写《国画源流述概》,兹后乐此不疲。一生著述丰盈,达一百五十余篇(册),计二百万字,涉及绘画、工艺、金石篆刻、中外美术比较各个方面。这本《傅抱石美术文集》共编集了五十篇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其中包括《中华民族美术之展望与建设》、《关于中国画的传统问题》、《笔墨当随时代》、《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在更新的道路上前进》等富于现实意义的文章。在这些论文中,先生大声疾呼中国画的“生命”在于“变革”、“创新”、“发展”:“由于时代变了,生活、感情也跟着变了,大胆地赋以新的生命,大胆地寻找新的形式技法,使我们的笔墨能够有力地表达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歌颂和热爱。”这是抱石先生本人由“读书如读画”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和所选择的必然的艺术追求。

邓椿《画继》有云:“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可以认为,正因为抱石先生在史论方面的造诣宏深,所以他的创作格高境大,有别于一般画而无文者的意匠浅陋,“虽曰画而非画”。反过来,又正因为他在创作方面的真切体会,所以他的史论博大精深,有别于一般脱离实践者的隔靴搔痒。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因缘,在抱石先生的艺术中体现得再清楚不过。

《文集》的编者叶宗镐是抱石先生的东床。傅夫人罗时慧在《序言》中介绍宗镐同志的工作,“为寻找抱石的文章,跑遍了南京、上海、北京的各大图书馆”,手抄翻拍,殚心竭力,甚至弄到受冻得病。这不禁使我感动,也使我悲哀。抱石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两份遗产,一份是他的创作,另一份便是他的史论著述。我想,对于他的前一份遗产,任何个人或者博物馆,都是视同拱璧的;而对于他的后一份遗产,人们竟弃如敝屣,最后还是由他的女婿孤苦地搞出这样一部缺落的《文集》。世人的厚彼而薄此,也就难怪欧阳修要慨叹“得意忘形知者寡”了!

篇5:读画鸡蛋有感

谢佳宏

《画鸡蛋》讲的是达.芬奇开始学画画时总不愿意画鸡蛋,在老师的教导下,他才认识到画鸡蛋的作用和道理。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到达.芬奇的老师十分重视他的基础,我想:再漂亮的房子没有好的地基也会倒的,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我们做的所有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拿我来说吧,去年暑假我在艺校学写毛笔字老师天天都让我们写、-|/ 等基本笔画,我苦恼极了。但我还是坚持天天练习,最后写出了更漂亮的字。再比如我学游泳的时候,教练每天都让我们在岸上做热身操,厌烦极了,最后我放弃了,结果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学会游泳,可见基础练习是很重要的。

篇6:禅城读画记

宋代绘画,因其年代久远,多不易得;而公库所藏,大多集中于两岸故宫中,一般省级博物馆中,偶有所藏,已属凤毛麟角,基于此,作为僻居岭海之中小型博物馆能有宋画收藏,也就尤显特别了。因此,佛山博物馆所藏宋代马麟绘画的意义也就非同寻常。此画虽为小品之属,但其风格与他作均为一路,且经书画鉴定家启功、谢稚柳、徐邦达、苏庚春、刘九庵等鉴定,又经清代广东鉴藏家潘正炜等递藏,流传有序,因而极为难得。宋代以降,明代绘画也是佛山市博物馆藏品中的一个重项。在花鸟画史上并称“青藤白阳”的陈道复,传世作品以花鸟居多,山水较为少见,该馆所藏其山水小品为我们认识其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提供了依据;文徵明侄子文伯仁(1502年-1575年)的《秋山钓艇图》扇面、反映了承继吴派余绪的后吴派时期文氏传人的艺术风貌。

此外,晚明张宏的《三兔图》扇面、徐弘泽(1551年-1627年)的山水扇面、凌必正的花卉小品、刘克平的花卉扇面和凌文斗的山水等或得吴派遗韵,或承继院体画风,虽非大家之作,但其雅致而意境深远的画风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整体风格。

清代早期的绘画中,“清初四僧”之一朱耷的《枯树寒鸦图》;浙江人冯景夏(1663年-1741年)的云山松竹图用色淡雅,意境深远,受董其昌影响较深,颇具文人墨趣;龚晴皋是一个在画史上被低估了的山水画家,所写水墨山水,均大气磅礴,挥洒自如,很有解衣般礴之慨,馆藏之水墨山水代表其基本画风,是继徐渭、八大之后在水墨画方面独擅胜场的重要画家。

清代中后期,扬州画派边寿民的芦雁图彰显出作者随意而洒脱之个性,陆俊的幽阁观泉图则属常见的寄情之作、平生只画兰花的兰痴赵九鼎所画兰花水墨写意,师承赵孟烦、郑板桥诸家,玉柄袅风,婀娜多姿,很有飘逸出尘之态;程士械的山水画笔老练,笔力劲健,荒寒中不乏清趣;桐庐喻冲(翀)虽然生平事迹史载阙如,但所绘佛道人物,白描功底极深,人物衣纹非寻常写手所及;汪圻(1776年-1840年)专以仕女画见长,所绘仕女工整秀逸,布局严谨,在嘉道画坛,别开人物画之生面;长洲顾鹤为圭崖先生所写造像,人物面部已有曾鲸和西洋画元素,衬景为当时流行的松竹寿石等,折射出当时具有文人雅趣的写真肖像画风尚;张沅的三多图和张之万的万壑泉声则古韵盎然,是其时代风格的侧影;而费丹旭(1801年-1850年)的《仕女图》则代表了这一时期人物画的最高水准。

海上画派是晚清时期活跃于华东地区的重要绘画流派,与活跃于华北地区的京津画派、活跃于华南地区的岭南画派三足鼎立。在其代表画家中,任伯年的花鸟与人物代表了前海派的重要成就,其《竹树雄鸡图》将海派绘画中雅俗交融、色彩艳丽等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海派画家朱偁与居廉遥相呼应,他和居廉的花鸟画正好代表了晚清时期两个画坛重镇的不同风貌;钱慧安的人物画则与任伯年相异,其色调略显浅灰,人物变型,对后来的人物画影响较大。

吴昌硕是继任伯年之后的另一海派大家,其《红梅图》老辣苍劲,极具金石味。吴昌硕是一个诗书画印兼擅的全才,常以书法入画,所画雅俗共赏,此图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进入民国时期,吴石仙、林纾和金城分别来自海上、福建和京城。他们的山水画既有传统一路如林纾和金城,也有在传统中有所革新一路,如吴石仙。3人的作品正可看出大变革时代山水画坛的不同风貌。

在广东各地博物馆中,收藏具有地域特色的书画成为一大特色,佛山市博物馆也不例外。与很多地市级博物馆不同的是,该馆所藏广东画家的作品无论从时代的跨度,还是作品的质和量方面,均可称翘楚。

所藏最早的广东画家作品,可追溯到明代孔伯明的王维诗意小品。孔伯明是一个在广东画史上值得研究的早期名家,其传世作品极少,其身份及作品的特色一直未在学术界达成共识。此山水人物扇面虽然也和孔氏的其他作品一样扑朔迷离,但无疑为我们深入研究孔氏及其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参照体系。

明末清初是广东绘画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名家云集,个性突出,其传世的作品也开始较明代为多。馆藏张穆的山水小鹿,邝日晋、高俨和深度的山水斗方等,均深得吴门画派的遗韵,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山水画的艺术取向,而伍瑞隆与杨昌文合作的牡丹兰石、吴韦的竹石小品等,则表现出一种野逸、萧散之气,代表了非正统画派的风格。

清代早期,长期活跃于佛山地区的山水画家汪后来(1674年-1752年)的画风,受“新安画派”影响尤深,打破明代以来山水画被吴门画风一统天下的局面,反映出清代以后岭南画坛转益多师的艺术现象,该馆所藏其山水画冷峻飘逸,颇得弘仁、查士标之神韵。

清代岭南籍画家作品是佛山市博物馆收藏的重点,显示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就这批岭南画家而言,从籍贯上看,大多以佛山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集中于顺德、南海、东莞、新会、广州等地;就作品题材而言,山水最多,人物和花鸟其次;就时代而言,多为清代中期至晚清,尤以晚清以来作品居多;以作品所在广东画史上的地位而言,不乏岭南画坛的大家,如黎简、谢兰生、蒋莲等,都是在广东美术史上可圈可点的重要画家,有的还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家(如苏仁山、苏六朋、居廉等)。现将此批作品以时间为序略述如次:

区瑞的人物画有着扬州画派黄嗔的影子、郭适以画水墨牡丹闻名,其牡丹蝶石图中牡丹为设色,在其传世作品中极为罕见,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篇7:汉韵堂读画

林于

独行许久,我依然无心计数,山几程,水几程;风几更,雪几更。习惯了倾听一个人的心跳,默然了周遭繁花几番枯荣。

这一路,我的企望,我的纵情,我的恣意和想象已被放任地雕刻成斑痕累累,找不到自己的模样。

打开一扇一扇尘封的窗,我用我的一切容纳你的所有。

路有多远,冬夏几回程,心,辨得清方向……

同道说袁辉

1、袁辉的鞍马人物是非常有潜力的。

——刘大为(中国美协主席)“中国实力派画家十人展”观后谈话记录

2、袁辉的悟性和勤奋使他的人物画进步很快……

——李中贵(中国美协原秘书长)在《北京晚报》上的撰文

3、能把前人、别人的长处有机地溶进自己的作品而创造出不同于前人、别人的作品,这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刘春华(北京画院原院长)为袁辉画展写的序

4、袁辉的可贵之处在于立足于传统根基,不断地向新领域挑战,古往今来成功的艺术家都是这样……

——罗世平(中央美院原美术系主任)袁辉画展观后谈话记录

5、袁辉是人物画坛最有实力的画家之一……

——史国良在袁辉画展上的谈话

6、挥毫散林鹊,研磨惊池鱼。

——王明明(北京画院院长)为袁辉画展贺词

7、奇葩出艺园,彩墨起异辉。

——叶毓中(中央美院原副院长)为袁辉画展贺词

8、箫声剑气。

——古干(中国现代书画学会会长)为袁辉画展贺词

汉韵堂读画

林于

那是你的影子?还是你身后的你?

人说:“大海没有影子,所以大海没有阴郁。”只是我们打捞了什么?又把什么投了进去?

无论怎样,你该相信,总有那么一回,你把那片乘着风、装着雨季的海水曝在煦暖的日光下,温柔地敞开了声音,肃然地散着风尘……

通讯:北京市朝阳区邮政44信箱

邮编:100028

上一篇:人大社会保障硕士生专业必读书目下一篇:旗城管局集中整治出重拳市容市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