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介入

2024-05-12

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介入(精选6篇)

篇1: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介入

描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阐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阐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以达到最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目的。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工作,而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当然,留守儿童这一概念不仅存在于农村,也存在于城市,笔者主要阐述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全国妇联于2007年联合有关专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2008年2月27日,全国 妇联公布这份近万字的研究报告。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我国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 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农村“留守儿童”已非常普遍,且 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催生了特殊的中国农民工群体,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别无选择地留在了农村,成为了留守一族。由于这些留 守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远离父母亲情,因此很容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任性、孤僻、情感淡漠、合作意识差、行为习惯差 等问题,辍学、失学现象严重,一些人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众多社会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 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1 思想品行方面

一方面,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外地,不能对其子女成长中的思想品行进行关注,只能盲目采取物质消费予以补偿。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受负面影响较多,在成长中没有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不知道体谅父母辛勤劳动挣来的血汗钱,认为是自己应得的,奢侈浪费,讲名 牌、摆阔气,长久以往,养成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且没有形成对社会、对家庭的感恩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致使部分农村留守儿童 纪律散漫、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长期厮混,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极个别的儿童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中国青年报》2006 年7月12日报道,福建省青少年犯罪20%是留守儿童所为,这个数据十分让人痛心疾首。

1.2 学业成绩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多均在外打工,子女绝大部分由祖辈照顾,多是爷爷奶奶一辈。他们那一代知识水平欠缺,大多数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且年事较 高,照顾饮食起居尚显不足,学业方面更是无力,导致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业基本上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他们中有些不爱学习的孩子经常出现旷课、逃学、迷恋 “网吧”、“游戏厅”等现象,再加之爷爷奶奶对孙辈的溺爱,并不苛求于他们,使其最终荒废了学业。还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只有父母一方在外打工,这种情况比 父母双方均脱离孩子身边稍微好一点,然而留下的一方却不得不扛起沉重的家务和农活,很多时候他们也同样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 绩普遍明显低于其他儿童。

1.3 心理健康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他们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而又脆弱,更需要父母的良好引导。如果父 母与孩子长期两地分离,失去了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会在无形之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作用。例如,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甚至几年都不回来一次,使得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缺乏亲情的安慰和关怀。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没有人给予建议和帮助,往往会感到紧张、多疑、焦虑、忧郁。又比如,由于父母 长期不在身边,有时候孩子们青春期的问题难以启齿,想倾诉时又找不到好的对象,长此下去,他们的性格会变得比较内向、比较自卑、不爱微笑、不爱参加集体活 动,与他人交谈的能力也会变弱。严重的话,还可能患上自闭症、抑郁症,最后演变为自残、自杀,到那时后果将不堪想象。

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介入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社会工作是找接受 过特殊训练的人来承担“助人”的工作。社会工作者是一种专业人员,一种专门职业的从事者。就上述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迫切需 要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

2.1 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必要性

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队伍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拓者,其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势必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这要求我们对农村留守儿 童的成长问题格外关注,解决刻不容缓。目前国家的政策、制度还是很倾向于照顾留守儿童,但大多数决策是从宏观层面出发,比较注重物质性给予,与实际情况有 一定的脱节,故工作效率不高。而社会工作注重从心理、情感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文关怀,这正是社会现实迫切需要的,而且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也能使留守儿童 敞开心扉、疏导情绪,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2.2 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可行性

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问题上,目前的方法主要还是以学校教师的教育为主,缺乏专业的指导,如一些心理咨询等。由于现在学校孩子较多,老师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候也无暇一一顾及,因此,收效不大。而社会工作者主要采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服务于留守儿童,效率会大大提高。首先,社会工作通过个 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的工作方法协调各方的社会资源。其次,社会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掌握专业技术以及操作方法,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 系,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另外,社会工作服务的特色是更注重人文服务,从心理、精神层面去解决问题,而这正是留守儿童缺失最多的,也是留 守儿童健康成长不可忽略的因素。

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3.1 个案工作方法

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计算机网络设计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协调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服务,以协调案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

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处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最常见的方法。开展留守儿童的个案工作,一方面要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健康的发展,给予他们最大的物质帮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对其加强思想教育。但是不同的孩子从个体的发展本质上来看是完全 不一样的,存在着多样化的过程。并且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使得他们对生硬的灌输、训诫特别反感和抵触。这就决定了留守儿童个案工作特别要强调助人自助,把 工作重点放在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强等能力上面。社会工作者要在相处中与留守儿童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打消他们的猜忌,排除他们的苦闷,赶走他们的孤寂,与他们做亲密的朋友,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共同探讨和研究他们自己的问题,达到真正帮助他们成长的目的。

3.2 小组工作方法

社会小组工作是以小组为对象,运用小组动力程度与小组活动过程设计技术,使小组中的成员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社会中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可以使农村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归属感,通过集体环境给他们注入希望,让他们拥有自我表达和情感宣泄的机会。同时可以 让他们在团体中养成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好习惯,改掉以前那些自由散漫、完全个人化的作风。小组工作可以采用沟通、交流、座谈等方式使孩子们最终打开自己 的心扉,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

3.3 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可以认为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的综合。它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方法,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本着助人的价值观念和专业技艺,与其所服务的社区居民一起工作,推动与居民福利有关的社会行动以及制定社区方案。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少或根本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在社区教育中尚处于“真空”状态。因此,可由基层 学区和共青团组织牵头,联合当地的妇联、村委会共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如为留守儿童建立家庭档案、学习档案等,以便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情况。除此之外,建立农村社区公共图书馆和文体活动场所,使留守儿童阅读有图书,娱乐有伙伴,锻炼有场所。还可以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为留守儿童提供思想道德教 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4 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的结合

上述3种方法都是从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进行阐述的。除了这3种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走出困境。社会工作者除了开展专业 方法进行救助外,还应该努力协调好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家庭、所在学校以及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问 题。

首先,留守儿童最希望的就是家庭的温暖。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孩子们出现的问题详细告知家长,引起他们的重视。要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时对 子女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对外出务工与孩子成长进行有效权衡,进而做出合理的安排。同时,家长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 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下成长。

其次,学校是留守儿童另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让孩子们愿意亲近老师,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能够向老师求助,解决他们性格上、生活中的缺陷问题。

最后,政府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问题上责无旁贷。在政策体制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积极呼吁政府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积极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弱化乃至消除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各种制度。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使他们能就地入学,从而逐步减少留守 儿童的比例。

小 结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的基本国情在一个较 长的时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只要“三农”问题得不到基本的解决,农民的生活状况得不到很大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 在,这一问题也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不断发展和增强其专业性,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

篇2: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介入

孙雪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参与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一方面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有效推动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亦称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非常突出。教育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化、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儿童、青少年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正因如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描述和解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形成机制,寻找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如何认识和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一直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社会工作是一门强调实践与应用的学科,儿童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两大专业领域,这两大领域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另外,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分析视角出发,本人认为:留守儿童是一个应该被关注和关爱的群体,但关注不能误读,关爱更孕育着理解。正确的认识和感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一切干预活动的基础,也是本文研究和探索该问题的出发点。本文选取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剖析出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势视角出发,利用增能理论作指导,运用叙事治疗方法和技巧,寻找解决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介入措施,以期推动该问题的顺利解决。另外,对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探索也是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的有效尝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说:“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走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之路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本土化则是其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经之路[1]。”而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化 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69.5 【目录】:

       摘要4-5 Abstract5-9 引言9-11

一、绪论11-15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二)研究方法13-14

(三)研究思路14-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文献综述15-19

(一)国内研究现状15-17

(二)国外研究现状17-19

三、参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9-23

(一)参乡基本状况19-20 1.地理环境19 2.经济现实背景19-20

(二)参乡留守儿童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20-21

(三)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21-23

四、参乡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综合调查23-38

(一)家庭环境下的参乡留守儿童教育23-33 1.参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23-26 2.参乡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分析26-30 3.参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分析30-33

(二)学校教育下的参乡留守儿童33-35

(三)社区环境下的参乡留守儿童教育35-38

五、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介入38-45

(一)介入中应用的理论及治疗方法38-41 1.基于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38-40 2.增能理论的指导40-41 3.叙事治疗法41

(二)实施运用以及反思41-45 1.增能的实施及运用41-42 2.叙事疗法和优势视角的结合运用42-45

六、实践操作模式的选择45-47

(一)学校教育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及留守儿童家长的联合45

(二)政府、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力量的结合45-46

篇3:家庭社会工作对失独家庭的介入

(一)

什么是失独者, 失独者分三种, 一种是较早的失去了孩子但他们又补生了, 第二种是较晚失去独生子女, 但其儿女已经给他们生了孙子孙女, 第三种也是最痛苦的一种, 他们丧失了生育能力, 而独生子女也没有给他们留下后代。在这篇论文中我主要谈论的就是第三种失独者。其家庭结构图如下所示:

(二)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及失独家庭现状

下表是对中国主要家庭结构的的一个调查汇总:单位%

《世纪之交的城乡家庭》第68页表4-2-1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知在中国当代核心家庭是主要的家庭结构, 而核心家庭中有70%以上的为独生子女家庭, 由此可见失独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中国家庭的一个重大威胁。《独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状况调查》 (《中国经济周刊》, 人民网2009年6月1日) 一文告诉我们, 我国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 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仅仅以1.5亿独生子女计算, 这意味着我们已有或将有1500万个左右家庭已经或将要蒙受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当然痛苦的程度不一样, 失独较早的大多数很快就补生了孩子, 失独较晚的其独生子女已经给他们生了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广州日报所称每年增加7.6万、总数超过百万的失独, 应该是指最痛苦的一类失独, 就是父母已丧失生育能力而独生子女死亡前又没有孩子的。彻底丧失独生子女的中国人特别可怜, 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信宗教, 是靠代际传承来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 孩子身上寄托着他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失独家庭在中国目前的现状时面临着精神和物质条件的双重压力。

二、失独家庭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

家庭社会工作是欧美国家中发展最早, 历史最悠久的一个领域。它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 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并顾及到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需求, 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专业方法解决和处理家庭问题, 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促进家庭功能正常发挥, 帮助家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领域。

失独家庭的出现是个新问题, 对社会道德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和要求。解决这一问题, 当拓宽思路, 多管齐下, 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努力又需要各社会组织的配合。

失独家庭中家庭结构的突然变化使他们的家庭还无法适应, 无法正常运行, 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夫妻关系破裂, 婆媳矛盾加剧, 婚外恋、家庭暴力等等, 这也需要有人去帮他们适应这种变化, 促进他们的家庭生活走向稳定, 而我们家庭社会工作者扮演的就是这种角色, 我们运用专业工作方法帮助他们进行家庭重构。

三、家庭社会工作在失独家庭开展的形式

(一) 个案工作

家庭个案工作是家庭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家庭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家庭提供物质和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问题, 缓解压力, 达到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平衡。失独家庭个案工作具有一般个案工作的特点, 而且我认为个案工作是解决失独家庭的问题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以案主的需要为主, 启发案主的潜能, 增强其面对困难的信心, 自主地解决问题。

(二) 小组工作

小组社会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一群有共同需要和问题的人的聚集和参与形成小组互动的力量和意图性的小组经验, 从而达到个人、群体、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小组工作在互动过程中彼此分享, 彼此倾诉、互相支持、安慰来达到小组成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对于面临失独家庭问题的成员来讲, 小组工作可以使他们分享彼此的感受, 达到一种同感, 这将比家庭社会工作者对他们的同理心更深, 他们彼此也会产生共鸣, 而我们工作者在一旁只需要提供一些支持和协调就可以了, 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下, 帮他们引导一下。

(三) 社区社会工作

家庭问题除了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和沟通存在问题以外, 家庭是否能发挥功能, 也受其所处社区的环境、社会资源的健全与否的影响。所以在解决家庭问题的时候, 除了要考虑家庭内部的动态关系和沟通形态, 还要将这些和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 要考虑周围环境是否阻碍家庭功能的发挥, 着重社区环境的改变, 以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家庭。社区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种, 软环境是指周围人的素质, 邻里关系, 比如在邻里关系好素质较高的社区, 当失独家庭出现时, 周围人会为他们感到惋惜, 会给他们一些安慰, 在平时会给他们一些照顾, 这都需要我们社区社会工作者去帮着完成。硬环境是指, 像一些娱乐场所, 在他们孤寂无聊时可以去那聊聊天, 打打牌来打发时间, 对他们心理治疗有一定好处。

参考文献

[1]张文霞, 朱冬亮主编.《家庭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范丹妮主编.《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介入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120-0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的一方到户籍地以外谋生,把未成年的子女留在原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儿童群体,这是中国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据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 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1个多留守儿童。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动,它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可以说,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而农村留守儿童正是需要帮助的人群,社会工作责无旁贷。

1 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1.1 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便大大减少,使许多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况,这样就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他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严厉呵斥,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1.2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儿童的人格特征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产生种种心理烦恼,较突出地表现为焦虑、抑郁、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情绪不稳定等,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而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代养人往往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与留守儿童存在心理上的代沟,对儿童的照顾往往只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不知如何去理解他们。这样,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长期郁积,得不到缓解,极易引起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等心理病变。

1.3 安全问题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对留守在家的儿童来说,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存在管理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相当一部分抚养人又缺乏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时间屡有发生。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1.4 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中表现出某方面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一些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且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5 800多万群体的问题了。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既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工流动将日益频繁,农村留守儿童的人群数量还将增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健康成长,对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方法探索

面对留守儿童出现的种种问题,社会工作有必要发挥其专业优势,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疏导上进行自我调适,协调各种资源以帮助他们享有同样快乐、健康的生活,增强自己的能力,以应付各种挑战,为和谐新农村建设做一些实务性的工作。

2.1社会个案工作方法

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个案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处理儿童问题常用的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案主,如厌学、自卑或者有越轨倾向等现象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侧面了解一些有特殊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人格特点和心理状态等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其人格,耐心聆听他们的倾诉,协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他们培养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在个案解决过程中社会工作人员要主动与他们保持联系,积极关心他们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来赢得他们的信任。

2.2社会小组工作方法

社会小组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将小组既当作过程又当作手段,通过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刘梦,2003)。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小组工作主要的对象有3个群体:留守儿童群体、其监护群体以及其父母群体。

(1)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把空间较近或者境况、性格等相似的一些留守儿童组织起来,由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来组织领导。在此过程中,可以招募一些志愿服务者,如当地的老师、基层干部、社会热心人士等,并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培训以配合行动。社会小组工作可以为留守儿童举办一些诸如兴趣小组、生活技能小组、学习小组等一些活动,例如有的地方组织留守儿童小组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还有的组织留守儿童准备节目到留守儿童父母集中的工地或企业中进行慰问演出,这些都是可以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沟通能力、自信心,并且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交流。

(2)对于监护群体来说,大都是留守儿童的祖父母辈或者临近亲属,他们是与留守儿童接触最紧密的群体之一,所以对他们进行辅导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将一些监护群体集中起来,由社会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一些基本的教育儿童和与儿童沟通的技巧方法,鼓励他们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经常的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让他们意识到照顾孩子不只是照顾身体更是照顾他们的心灵,在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要及时与社会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3)针对留守儿童父母群体,进行社会工作辅导显得更加重要与紧迫。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或者利用留守儿童父母假期回家探亲之际组织他们进行一些活动,如进行家长监护责任教育和子女教育知识宣传活动。比较常见的模式就是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这一模式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不易组织以及缺乏经费保障等。无论如何,父母的亲情关注和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人无法取代的,于是针对这一群体的社会工作模式还要不断进行探索。

2.3社区社会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它通过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介入,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以促进社区进步。儿童的活动大都集中在以居住地为中心的社区,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的社区工作展开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以学校或者某一特定区域为活动范围展开工作。首先,充分利用政府的相关经济支持和社会上的各种物质帮助,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健康的学习、活动场所,如体育休闲室、图书阅览室以及电脑等现代学习设备等,这些不但可以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扩展知识面,更是为他们课余时间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其次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向生活在社区中的以及全社会的人们宣传现代教育理念,甚至可以根据人们感兴趣的家庭教育等问题举办一些专业讲座,并设立如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可以倾诉的渠道和场所。

3 小结

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在父母亲情关怀临时性区位、个体尚未自立的情况下,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和帮助。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助人的的实务性活动,在留守儿童存在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专业的社会工作更应该发扬利他主义的专业精神,全方位展开工作去为他们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关注。

运用社会工作这样一个助人模式介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诸如资金、人才、工作开展支持力度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就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去努力,为社会开展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给予工作上的支持与理解,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需要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谢文媛.浅析留守儿童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2008,(11).

[2]刘美玲,李忠伟.社会工作对留守儿童成长问题介入的模式探索——在农村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8).

[3]马润生,尹书强.论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契合性、困境与途径探索[J].黑河学刊,2008,(11).

[4]王文晶,李卉,王瑞娟.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9).

[5]孙燕燕.儿童教育工作的缺失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8).

[6]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赵玲.关怀留守儿童,促进社会和谐——浙江省留守儿童工作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妇运,2007,(10)

Involvement of the Questions of Children that Social Work Stays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to the Countryside

Zong Suqiu

Abstract: The article stays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in children's colony to set out from the countryside, have analysed the question that this colony meets now and some social work methods that can be taken to these questions. Hope to involve this colony more widely within the range of ability of the social work, offer a equaler and healthier growth environment to them.

篇5: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介入

学 年 论 文

浅析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介入

论文作者姓名: 所 在 专 业: 作 者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提交日期:

刘然 社会工作 2011092031 徐翀(讲师)2013年12月8日

浅析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介入

摘 要

青少年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连接着不成熟与成熟的两个自我,因此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型期,这种转型比人生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广泛、深入,所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由于青少年时期的特点所致,对于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也不同于成人矫正服务的形式与特点。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实践和理念, 引起了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 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适用的方法体系。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提供了观念支持。社会工作至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 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 可以为青少年矫正对象提供各种服务,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本文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对社工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介入手段,进行浅析,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社区矫正的方法上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现行的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目 录

论文总页数:13页

引言..........................................................................................................................................................2

(一)本论文研究背景....................................................................................................................2

(二)本论文研究现状....................................................................................................................2

(三)本论文研究意义....................................................................................................................2

(四)本论文研究方法....................................................................................................................2

一、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发展历史................................................................................................2

二、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

(一)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现状.....................................................................................................4

(二)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5 1.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5 2.欠缺广泛的社会认可.................................................................................................................5 3.缺乏专业机构广泛介入.............................................................................................................6 4.矫治队伍建设滞后.....................................................................................................................6

三、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6

(一)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介入的优势.....................................................................6

(二)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介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可能性分析.........................................7 1.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基础.............................................................................................................7 2.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7 3.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理论的益处.................................................................................................8

(三)家庭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运用.................................................8 1.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缺陷型家庭.................................................................................9 2.家庭小组工作方法协调家庭内亲子关系.................................................................................9 3.社区工作方法促进青少年自我发展.........................................................................................9 结 语..................................................................................................................................................9 参考文献................................................................................................................................................11 致 谢................................................................................................................................................12 声 明................................................................................................................................................13

引言

(一)本论文研究背景

西方等国如美国、英国、德国,历经长期的沿革已形成了项目众多、风格各异但较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体系,而当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处于工作试点与理论研讨同步摸索与推进的态势,但种种举措均局限在修补的层面,喧嚣而无序,尤其对青少年犯而言,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还处在摸索阶段,在矫正主体、矫正项目、矫正方法上还存在重大缺陷。

(二)本论文研究现状

关于国外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十分完善,西方大多数国家已将社会矫正立法,有法可依,也有建设专业社区矫正队伍,拥有专业的社工人才。我国社区矫正正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无法可依”,也就是没有针对于社区矫正的专项立法,所以青少年社区矫正就更无从谈起。如今全国人大已通过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决定,现阶段立法已是头等大事,而且其他社区矫正的诸多事宜尚未明确,我国的社区矫正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三)本论文研究意义

青少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是整个国家的栋梁。本文主要从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社工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优势,希望社工介入能让青少年社区矫正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推广,构建和谐社会。

(四)本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其社工介入的优势及方法进行阐述。

一、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发展历史

社区矫正是20世纪30、40年代就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对犯罪人在社区内进行矫治的方法。有的国家称之为“社区矫正”,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青少年犯罪(英语:Juvenile delinquency,又称:少年非行),是指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的行为,一般在我国青少年是指13周岁到19周岁,但我国法律中很少用到青少年这个概念,一般只用成年或未成年,而“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概念,它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具有明确的界限。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因此我国18周岁以下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世纪20 年代之前,世界各国对违法犯罪少年的处理,既没有特别的司法程序,也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1817年,纽约的一个私人慈善团体发起组织了“预防贫困协会”,开始调查贫困与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于1825 年建立了“收容所”。“收容所”具有两重任务,救济贫困和矫正罪错行为。到1825年底,该所共收容了73 个孩子,其中严重盗窃1人,轻微盗窃9人,流浪、小偷小摸63 人。避难所要求孩子们参加劳动、遵守纪律,并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生活上的便利设施。这可以视为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较早的尝试。以后,这种形式的收容所在美国的其他城市陆续出现,而在管理制度上也日趋健全,突出了对收容对象的一定程度的惩罚性。将未成年人安置在避难所参加矫正的决定权也日益由刑事法院基于“国家的父母”(parens patriae)的理念集中行使。而民间社会志愿者较早地积极参加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实例当以美国波士顿制鞋工人约翰·奥古斯塔斯最为著名,他被视为“缓刑之父”。在约翰·奥古斯塔斯从事缓刑工作的前10 年间,总共有1102 人得到了他的保释,其中包括116 名16 岁以下的男孩。约翰·奥古斯塔斯等民间志愿者的成功实践无疑对美国缓刑制度的诞生起到了宝贵的催生作用,而缓刑制度也成为美国

人》一书中反对给未成年人犯罪使用监禁,认为监禁会将一个天真的少年犯罪人变成一个顽固的、习惯性的犯罪人,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监禁,监禁机构和自由社会差别极大,它不可能交给少年犯罪人在自由社会中所需要的行为方式④。日本对于犯罪一直持比较宽缓的态度,在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增长的今天,他们仍然坚持这一主张没有动摇。2005年5月日本

2.8%⑦。以苏州市为例,自2010年以来,苏州市共接收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130余名,目前仍在接受矫正的达60余名,且多为外地籍未成年人⑧。现今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也迅速开展起来。但是按照全国范围的比例而言,我国的社区矫正还在起步阶段,而且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进行立法,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进行社区矫正也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端,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年龄较小,法律意识、自控意识差,容易再犯罪,制定相关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成为现在的重要议题。

(二)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

1.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目前我国开展的社区矫正依据有: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2004年7月1日生效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以及2012年3月1日起实施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只是就社区矫正的重要意义、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和任务、及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组成、志愿者应当具备的条件等问题作了规定。对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矫正形式、管理权限、矫正管辖、社会保障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难以发挥社区矫正的重大作用,从而导致社区矫正陷入无法可依的境地⑨。而2013年11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对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引发巨大反响。劳教制度历经半个多世纪,近年来因其法律依据不足且违反宪法和上位法,有违罪罚相当和程序正当等法治原则,且在实践中被广泛、严重滥用,劳教措施侵犯人权的问题成为众矢之的,其存废或改革的讨论不断⑩,所以现阶段加快社区矫正立法是当务之急。

2.欠缺广泛的社会认可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目前人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犯罪就以为这坐牢,只有把犯罪人关在监狱里才是最安全和最令人放心的,担心犯人在社会上不保险,而对象为青少年更是加大了人们的担心,觉得容易造成失控或者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改造而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绝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如果犯罪分子被判刑之后仍 ⑦ 韩丹东.司法部正在起草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法制网,2011.06.17 葛晓阳.苏州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执法检查.法制网.2013.12.07 刘强.上海社区矫正的发展与评价【J】.法治论丛.2002,(6).

张淑玲,袁国礼,张剑.废劳动教养 推社区矫正.京华时报,2013-11-16(006)⑧⑨

然留在社会中,则意味着犯罪分子没有受到刑罚处罚,或者最起码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由于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所以社区矫正难以得到社会认可,进而青少年的社区矫正更是难以推广。

3.缺乏专业机构广泛介入

社会认同的欠缺是阻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社区矫正的概念都很模糊,不了解其重要性。而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处于“瓶颈”阶段,这也是由多重因素导致,有主观因素制约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专业的社区矫正机构设置更是难上加难。现阶段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在开展中,它涉及到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实际过程中,由于缺乏程序性的法律法规,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存在问题,经常会出现不到位、不合拍等情况,影响效率,这样看专业机构的设立就显得尤为重要,让专业的社区矫正机构更多的介入,广泛的参与,让刑罚执行的效率与质量都提升一个台阶。

4.矫治队伍建设滞后

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者享有与其工作强度成正比的待遇是使他们安心工作,保持工作热情的前提。而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待遇难以保证是矫治队伍建设路上的绊脚石。就全国范围来看,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中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考核奖惩制度尚不健全,执行起来缺乏法律依据,影响社区矫正人员积极改造的信心。在社区矫正试点实践过程中,有影响力的收监、减刑、提前解除矫正等奖惩兑现就比较难,审批程序和手续过于繁琐,不易操作,对矫正对象的触动不大, 无法真正发挥对矫正对象的制约和激励作用。

三、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

(一)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介入的优势

持。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具有刑罚执行和矫正的双重性质, 其重要理念和目标就是“促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所谓的“回归社会”是指矫正对象生存于社会并且成为主流社会中的正常人员, 其引发犯罪的诱因得到消除, 其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社会功能得到了相应的恢复, 形成新的生存方式而且具有了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2。青少年不用失去自由, 但必须承担一些社区工作。

规范来进行,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千差万别,但从性质和效果来看只有好与不好两类,不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原因。进行违法犯罪教育的家庭毕竟为数极少,不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不正当教育和放弃教育。不正当教育的典型表现是父母过分溺爱娇纵子女(溺爱型家庭)和父母以打骂和变相体罚等简单粗暴方法对待子女(粗暴型家庭)。放弃教育是比溺爱和打骂更糟的一种教育,常常出现在“残缺型家庭”(父母双亡或离异;或只有父亲或母亲)。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 4.2 倍,一份调查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报告指出:不健全的家教可能导致孩子犯罪,不良的社会环境、有严重缺陷的家庭教育,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婚后,1/3 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的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家庭结构方面也影响着青少年犯罪,家庭缺陷即缺陷型家庭,它指的是由于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遗弃、或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结构或家庭关系破裂、缺损的家庭。这种家庭,自然结构被严重破坏,家庭的功能也就不能得以健康发挥,失去父母双方悉心的照顾和正确的引导,孩子就有可能生活在一个被遗忘和麻木的环境里,极有可能造成内心痛苦,心理失衡,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引诱,便会走上犯罪的不归路,难以自拔。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青少年犯罪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3.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理论的益处

由上我们不难看出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与其所处的家庭息息相关,预防青少年犯罪最有效的策略应该是从家庭入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通过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发生为中介而实现的,所以应采取策略使父母认识到孩子的越轨行为与他们的教养方式有关,而在改善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方面家庭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家庭社会工作主要以家庭为服务对象,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并顾及家庭中各成员的需求,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和处理家庭问题,改进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功能正常运转,帮助家庭适应社会的社会工作的分支领域14。

(三)家庭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刘朝捷.离异家庭环境导向及其对子女心理的影响[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6).

1.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缺陷型家庭

对于缺损家庭的青少年我们可以进行个案介入,在缺陷型家庭中,由于客观原因家庭结构被破坏,家庭功能得不到发挥,父母与子女关系疏离,青少年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个案社会工作者以家庭为单位对其进行个案辅导,通过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的专业化过程,在良好的气氛中与青少年的父母进行沟通,使其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需求,认识到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爱,然后引导其父亲或母亲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关怀爱护孩子,增强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使其健康成长。

2.家庭小组工作方法协调家庭内亲子关系

小组工作是将无法发挥家庭功能,无法适应或扮演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的重要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组建一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游戏活动、小组思考的方式,利用小组互动来帮助家庭成员调整自己,进而改善家庭关系。在小组中成员有相似或相同的问题,如亲子关系协调小组。通过组建亲子关系协调小组,青少年与父母参加活动,拉近距离,通过互诉衷肠,增进理解,重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纽带,控制与影响力得到加强,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15。

3.社区工作方法促进青少年自我发展

对于家庭而言,社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得社区居民家庭得到他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知识、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服务。家庭社会工作中更应重视的部分就是如何联结社区资源来改善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帮助家庭成员。社区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是通过利用社区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例如科普知识展览、绘画作品展,普法知识讲座等。青少年必须参加社区暑期实践活动,这不仅满足家庭的社区需求,还预防了青少年犯罪16。

结 语

我国的刑法理论界和刑事司法实务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的探索,而且在实践上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在2003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一份立法议案,呼吁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为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法 1516 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90

李鸥漫.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黑河学刊,2007,(1)

律依据,加快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创新。

然而其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根本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关键还在于法律体制的健全,不仅包括事后的刑罚体制的改善,更应建立起一套针对青少年的包括预防、诉讼程序、刑罚制度等在内的专门的司法体系。并且应看到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中,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是重要方面,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是青少年犯罪责任中的根本责任,所以对青少年犯罪的防范和对青少年权利的保护是应引起全社会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刘强.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转引:申洪波.国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历史沿革,《现代商业》2008年06期 [3] 邱兴隆.矫正刑的理性反思.《河北法学》,1999年01期 [4] 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07月

[5] 转引:杜晓红,张婵.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初探.中国法院网,2008年03月 [6] 周莉莉.我国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及对策[B].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韩丹东.司法部正在起草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法制网,2011.06.17 [8] 葛晓阳.苏州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执法检查.法制网.2013.12.07 [9] 刘强.上海社区矫正的发展与评价[J].法治论丛.2002,(6).

[10] 张淑玲,袁国礼,张剑.废劳动教养 推社区矫正.京华时报,2013-11-16(006)[11]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2] 林兰芬, 周劲松.试析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6).[13] 朱东武,朱眉华.家庭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23页

致 谢

本文是在徐翀老师的热情关心和指导下完成的,他(她)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对顺利完成本论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此向他(她)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最后向在百忙之中评阅本论文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

姓 名:刘然 出生年月:1992.02.11 E-mail:604457871@qq.com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声 明

本论文的工作是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完成的。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或其他教学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文的工作是原始性工作。

关于论文使用权和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有关保管使用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1)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递交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2)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方式保存论文。(3)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论文。(4)学校可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5)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除非另有科研合同和其他法律文书的制约,本论文的科研成果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特此声明!

作者签名:

篇6: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介入

一、留守儿童现存问题浅述

留守儿童当前已成为群体性社会问题, 儿童时期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性格养成和学习知识极为重要。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指导会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出现问题。首先, 在生活方面, 长期的父母与子女分居会导致留守儿童对完整家庭的感知能力不足。他们身处不完整的家庭之中, 得到的基本生活照料不足。家庭中父母教育也难以实现, 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意识、自控力和戒备意识都不足, 这些儿童生活中的人身安全容易受到侵害, 自身也容易被误导走向歧途, 部分留守儿童长大后甚至出现行为失控、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其次, 笔者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于外出务工的家长不能敦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 看护人如爷爷奶奶等由于能力、精力有限, 对留守儿童的学业管理不到位。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没有对留守儿童这一学生群体加以特别的照顾, 留守儿童对于学习的态度有偏差, 学习动力不足, 在学校的规范性和自律性方面较非留守儿童都有差距。最后,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易出现问题。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 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稀少, 监护人如爷爷奶奶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重视, 留守儿童易变得情感脆弱、性格孤僻, 加之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大多不佳, 他们在面对生活时的自信心不足, 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人才结构和劳动力素质。

二、社会工作视角下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

社会工作是一项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其遇到问题的工作。社会工作的对象是社会中的老弱者、贫困者、身心障碍者等, 帮助他们预防和解决生活方式不良、经济困难、心理问题等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 完善社会功能,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 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 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 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总体来讲,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促进社会和谐的专业工作。

在儿童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中, 留守儿童是这两项社会工作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 对留守儿童进行社会工作服务, 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协助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缓解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学习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以期待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 可以丰富儿童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

儿童社会工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介入可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来实现。

首先, 是个案工作介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个体来说, 年长的监护人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 他们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生活、学习等诸多问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与案主的接触访谈,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 同时分析个体所处环境中的困难, 帮助留守儿童缓解不良的情绪和一些现实问题。

其次, 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个体所面临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留守儿童群体特征, 社会工作者需要将面临相同或相似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分组, 通过小组活动, 开展小组游戏, 来缓解留守儿童的群体性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小组工作来改善个体问题, 改善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 培育良好的小组氛围, 培育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能力, 通过小组工作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再次, 社区工作介入。对留守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除了家庭之外, 便是留守儿童所处的农村大环境。农村的环境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区工作方法进入农村, 可以将一村作为一社区, 社区工作介入有利于改善留守儿童村中的生活环境, 唤起村中居民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参与, 能够增加留守儿童与外界环境的互动。

上一篇:四年级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作文下一篇:怎样做好农村社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