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秋天的诗句

2024-04-28

形容秋天的诗句(通用12篇)

篇1:形容秋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 形容秋天的诗句盘点

来源: 互联网

整理了描写秋天的诗句,关于秋天的词语,秋天的诗句,秋天的作文,希望为学生们提供服务,下面为您解读。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北风吹北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衰。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凄清临晚景,疎索望寒阶。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万事销身外, 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 明日对秋风。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篇2:形容秋天的诗句

2、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3、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于谦《过菊江亭》

4、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5、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6、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7、黄花过也。月酒何曾把。寒蝶多情爱潇洒。晴日双双飞下。沈吟独倚朱栏。采芳贻向□边。枕上醉排金靥。幽香付与谁怜。――晁补之《清平乐・对晚菊作》

8、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高观国《齐天乐・菊》

9、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10、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白居易《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11、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12、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3、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14、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15、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16、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17、菊花开,菊花残。――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18、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9、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蘅芜君(薛宝钗)《忆菊》

20、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21、三径芳根自不群。每于霜后播清芬。枝头蛱蝶如羞见,篱外征鸿不可闻。――陈德武《鹧鸪天・咏菊》

22、今春闰好。怪重阳菊早。满槛煌煌看霜晓。唤金钱翠雨,不称标容,潇洒意陶潜中能道。――晁补之《洞仙歌・菊》

23、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4、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德隐《新秋晚眺》

25、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刘禹锡《始闻秋风》

2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27、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8、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29、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篇3:形容秋天的诗句

关键词:日语形容词,日语形容动词,活用形,历史变迁

日语中既有形容词, 又有形容动词, 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大家讨论的话题。以往的研究资料主要集中在功能和形态等方面的考察, 本文从活用形的历史变迁来考察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关系。

一、形容词活用的历史变迁

从历史来看, 形容词有两种活用, 一种是「ク」活用, 用于口语;一种是「シク」活用, 用于书面语。

(1) 上代的形容词的活用就有这两种, 如表1所示。

シク活用的终止形, 其单词不用变化, 就可以当作形容词。

(2) 中古的形容词

中古的形容词有了一些变化, 如下表所示上代的像「無け」「恋しけ」之类的未然形、已然形, 「無み」「恋しみ」之类的连用形, 「無けく」「恋しけく」之类的名词形, 特别是在口语中有些形式已经不用了 (但在和歌等一些古典文集里它们还有出现) 。但是在这个时代产生了音变形, 由于音变连用形产生了「~う」的形式, 连体形已经变成了「~い」的形式, 和现代的用法已经一样了, 如表2所示。

(3) 室町時代の形容詞

室町时代形容词的活用形进一步发展, 「ク」活用和「シク」活用的区别已经没有了, 二者完全合二为一。如表3所示。

(4) 近世の形容詞

在近世前期, 新增加的像「多し」「美しし」之类的连用形出现了, 和以前的形式并列使用。

到了江户后期, 未然形「~く」的形式已经消失, 连用形使用如「多く」「涼しい」之类的形式, 像音形「多う」「涼しう」的形式也只是在特殊的场合使用, 如表4所示。

三、形容动词活用的历史变迁

从历史来看, 形容动词有两种活用, 分别是「カリ」活用、「ナリ」活用、「タリ」活用。

(1) 形容動詞の「カリ」活用

关于「カリ」活用, 桥本进吉在『制改新文典口语篇』 (P83) 中如下所述。

第一種は、形容詞の語幹に「から」「かつ」の付いたもので、期限からいふと、形容詞の連用形、たとへば「暑く」「嬉しく」に動詞「ある」がついて、その「く」と「あ」とが合体して「か」となったものです。一体動詞には「有らう」「有った」のように「う」「た」が付いて、推量.過去等の意を表はし得るのであすが、形容詞には、それが出来ないのです。形容動詞はその缺を補ふ為に用いられるものです。これに終止形.連体形.仮定形の無いのは、それ等は形容詞自身の活用形で事足りる為と思はれます。

桥本的这句话指出来了「カリ」活用的构成及来源, 即形容词的词干与「から」「かつ」结合而构成, 以及「カリ」活用的形容动词可以弥补形容词不能表达的推量形等方面的不足。「カリ」活用如表5所示。

如果追溯其「カリ」活用的历史, 奈良时代出现了和「カリ」活用较相似的「多くありけり」「ながくあるべし」之类的形式, 平安时代「カリ」活用非常兴盛。其未然形、连用形、连体形、已然形等所有的活用形都已经出现。室町时代, 其连用形后面附「た」, 因变形后面附「た」的形式已经出现了。关于「カリ」活用的连用形、音变形其后附「た」的例子在室町时代已经出现了。另外, 当时其后附「て」的例子虽然很少, 但是已经出现了。到了近世的前期, 「カリ」活用出现了以下的变化。

推量形是在其后加推量的助动词「う」, 连用形的促音变后加「た」, 未然形后加否定的「ぬ」之外, 「カリ」活用已经不太使用。但是到了江户后期, 后续的表示否定的助动词「ぬ」的形式也不太使用, 但是以前的推量形和连用形的形式依然被使用。而且这种形式被维持, 直到今天仍然被使用。因此此时的「カリ」活用已经非常的简单了。所以今天的「カリ」活用, 已经失去了作为一种词语存在的资格, 其残留的活用形已经归入到了形容词的范围里, 其用法如表6所示。

总而言之, 来源于形容词, 又回归于形容词, 这是「カリ」活用的一个历史特点。

(2) 形容动词的「ナリ」活用

像「静かに」之类的词, 在其后接上ラ变的动词「あり」就成为「静かにあり」, 而其「静かにあり」就可以变成「静かなり」, 因其终止形的活用语尾是「なり」, 所以这被称为「ナリ」活用。

「ナリ」活用は以下のように活用する。

奈良时代, 「ナリ」活用的最初的形式是「かたくなにあり」「いかにあらむ」, 而且将其后附着的「二ア」当作「な」的形式使用的形容动词已经出现了。但是这种形式发展得并不充分。从中世院政、鎌倉時代开始, ナリ活用的各活用形是逐渐变化的, 到了室町时代其变化如表8所示。

到了近世, 「ナリ」活用的已然形、假定形是在后附「ば」来表示的。到了近世的后期, 在江户语中, ナリ活用已经和今天的东京语完全一致。其活用如表9所示。

(3) 形容動詞の「タリ」活用

「タリ活用」是指在活用词尾出现「タ」行的音, 而且终止形以「タリ」结束的活用。

「タリ」活用其变化如表10:

「たり」活用要比「なり」活用晚很多, 在奈良时代还看不到, 在平安时代的初期在汉文训读资料里出现了。「たり」活用正是在汉文训读中发展起来的。在古典文中除了汉文训读之外, 在日汉混杂的文章中也大量出现。在平安中期以后, 「タリ」活用到达了兴盛时期, 除了汉文训读资料不断被大量使用外, 军纪物语等受汉文训读影响的资料中也被使用。

「タリ」活用的衰落也很早, 在室町时代末期, 除了口语中如「何たる」之类的固定的说法之外, 已经很少被使用。在今天, 仅仅是如「堂々と、洋々と」之类的「.......と」的形式和如「堂々たる、洋々たる」之类的「.......たる」的这两种形式被残留在了现代语中, 又因为这个原因, 「タリ」活用在现代语中又被称为「タルト」型活用形容动词。

三、结语

从活用形的历史变迁来看, 形容动词和形容词都有着自身的独立发展历史, 而且形容动词的发展历史并不比形容词慢。

其中作为形容动词的历史活用之一的「カリ」活用, 其来源于形容词又回归于形容词, 这体现了二者在历史上的融合。这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把二者等同视之的道理。

「ナリ」活用和「タリ」活用的二者的发展在历史上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丰富和补充了形容词的不足。即便是在当代, 形容动词与大量的新的汉语、外来语相结合, 不断为现代日语添光溢彩。

因此那些将形容动词和形容词等而视之的理论, 以及认为形容动词是形容词的一部分的理论都是有待进一步考证的。形容动词和形容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二者是一种补充与被补充、丰富与被丰富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橋本進吉.制改新文典口語篇.富山房.

[2]中田祝夫.考究古典文法.新塔社, 46年初版, 昭和60年重版.

[3]益岡隆盛.田窪行則.基礎日本語文法.くろしお出版, 1992.

[4]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本) .光村図書出版株式会社合作編『標準日本語』 (旧版) の初級の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5]松村明主編.日本語文法辞典.明治書院, 昭和16年.

[6]日本語文法講座3文法史.明治書院, 昭和32年初版, 昭和44年第4版.

[7]森田武.土井中生.新訂国語史要説, 昭和35年初版.

[8]牛野博雄.松隈義勇.新国文法文語.口語併語, 日榮社昭和41年初版, 昭和55年第32版.

篇4:形容秋天的诗句

关键词:日语形容词;形容动词;情感;属性;用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27-01

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从词义上分析,有的表示主观上的情感、感觉,如“うれしい、なつかしい、悲しい、まぶしい、いやだ”等,成为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可译为“令人感到……”;有的表示客观上的性质状态,如“おおきい、あおい、かたい、やわらかい、しんせつだ”等,称为属性形容词、属性形容动词。当然,也有所表示的概念是出于感情与属性两者之间的。如“強い、さびしい、おかしい、面白い”等。由于词义的不同,在用法上也有些不同。

一、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做谓语是,要用具有情感的“人”做主语。译为“令人感到……”、“令我……”

举例来说,1)わたしはとてもうれしい。/我非常高兴。(令我非常高兴)2)春は眠い。/(人)春困,或春天令人发困。(并不是春天睡觉了的意思)

属性形容词、属性形容动词如“あかい”做谓语时,它的主语一般不用人称代词。但我们可以说“この花はあかい”,也说“わたしはあかい”。当然,后一种说法有时也可能出现,但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当两个人议论这朵花是红的还是紫的时候,可能其中一个人说出“わたしはあかい”这样的话。其实这句话按一般的情况应该说成“わたしはあかいと感じる。”

二、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做谓语是,主语应该是第一人称,如果使用第二、第三人称,句子就不自然

举例来说,1)○わたしはうれしい。/我高兴。╳あの人はうれしいね。/他高兴。2)○わたしはお酒がいやだ。/我讨厌酒。╳きみはお酒がいやだね。你讨厌酒。如果使用第二或第三人称做句子主语时,就要采取以下办法。

1、把形容词、形容动词所表示的内心感情、感觉变为在外表上可以观察到的态度、行为,即在形容词、形容动词词干后加接尾词“がる”或助动词“そうだ”。あなたはうれしそうだね。/你看来很高兴呀。あのひとはうれしがっているね。/他看来很满意呀。きみはお酒がいやそうだね。/你看来讨厌酒。きみはお酒をいやがってるね。/你看来讨厌酒。

2、使用意义相同的动词或其他形容词、形容动词。あなたはよろこんでいるね。 /你在高兴呀。あのひとは喜んでいるね。/他在高兴呢。きみはお酒がすきじゃないね。/你不爱喝酒。きみはお酒がきらいね。/你讨厌酒。

上面所说的形容词、形容动词做谓语时,对主语人称的限制只适用于现在时叙述的句子,其他形式的句子(如过去时获推量句等)就没有这种限制。あなたはうれしいでしょう。/您高兴了吧。

3、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做谓语的句子,原则上应该具有对象语。这种句子,多采取条件状语或用“が”表示的对象语的形式。举例来说:ぼくはあなたお目にかかれて、ほんとうにうれしかった。/我能见到你十分高兴。彼はお医者さんのまじめな態度がうれしかった。/他很喜欢医生那种认真的态度。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的各个单词需要对象的程度并不一样,有的词必须要有对象语(有形或无形的),若没有,句子就不能成立。如“すきだ、きらいだ、ほしい、うらやましい、にくい、なつかしい”等。有的词对于对象语可有可无。如“たのしい、さびしい、ゆううつだ、たいくつだ”等。也有的词不需要对象语,如“ねむい、ねむたい、だるい、ひもじい、ひだるい”等。

4、还有一些情感形容词、形容动词如“ほこらしい、よろこばしい”与上述“うれしい”等稍有不同,用它做谓语时,一般不使用第一人称。╳わたしはほこらしい。如果要使用第一人称,就要说成:わたしはほこらしい気持ちだ。/我感到自豪。

表示谈话这以外的人的感情是,常使用“词干+そうに”获“词干+げに”的形式。彼はよろこばしそうに手をふってやってきた。/他高兴地挥着手走过来。山田さんはいつもよろこばしそうな顔をしています。/山田总是很高兴的样子。弟は誇らしげに日本語で書い作文を見せてくれた。/弟弟很得意地让我看他那用日语写的作文。与“ほこたしい”用法相类似的感情形容词,还有“はらだたしい、にがにがしい”等。

三、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的词干可与接尾词“がる”构成动词

“がる”是把人们内心的情绪、感情,表示为外露的态度、言行的接尾词,所以它能接在情感形容词、情感形容动词,如“うれしい、なつかしい”等词的词干后面,二不能接在属性形容词、属性形容动词,如“大きい、かたい”等词的后面。举例来说,○うれしがる なつかしがる ╳大きがる かたがる。但也有例外,像“強い”从意义上看是属性形容词,但能接“がる”构成动词“強がる”;像“すきだ、きらいだ”从意义上来说属于情感形容动词,但不能接“がる”构成动词“すきがる、きらがる”。

参考文献:

[1] 江湖山恒明·松村明 《日本文法辞典》 明治书院 1962年

[2] 森田良行 《基础日本语》

篇5:形容秋天的诗句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2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6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7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8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9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10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1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12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13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14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15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16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17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18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19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20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21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22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23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24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25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篇6:形容秋天的诗句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宋·陆游《秋思》)

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宋·陆游《秋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元·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秋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宋·刘翰《立秋》)

雨侵坏甃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宋·陆游《秋雨中作》)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宋·程颢《秋月》)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宋·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秋心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宋·欧阳修《木兰花》)

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宋·陆游《秋夜》)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宋·蒋捷《声声慢·秋声》)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元·朱庭玉《天净沙·秋》)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清·纳兰性德《浪淘沙》)

秋悟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偶成》)

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宋·陆游《秋雨益凉写兴》)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篇7:形容秋天落叶的诗句

2、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3、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4、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5、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6、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7、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8、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篇8:时间形容词的逻辑语义分析

汉语中的谓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句子所反映的事件行为、动作所发生的时间除了由时间副词、时间名词或动态助词来表示以外,也可以由形容词“早”“晚”“迟”“快”“慢”“长”“久”“短”等来表示,这些时间性形容词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行为、动作或状态的时间与说话时间或另一参照时间的先后关系。

本文选取了表时间的形容词“早”为研究对象,与以往语言学界对时间结构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在传统词汇语义学基础上,借鉴现代逻辑语义学的方法,从逻辑语义的角度来考察自然语言的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分析和解释汉语中困扰汉语语法学界的词性归属问题。对于不同结构有不同的语义解释,达到形式和意义的同构,可为中文信息处理提供新的支撑,最终建立适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用的汉语时间性形容词的逻辑语义信息和模型。朱德熙先生(1956)所举的例子,用“白”这种属性来限制“纸”这个类名;加上限制之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名“白纸”。“白”是给“纸”分类的根据,说“白纸”的时候,确定所说的是“白纸”这个类,而不是“红纸”“黑纸”等别的类。又如一般不说“白手”“黑手”,因为从人类的认知机制来看,我们可以用“大小”来给“手”分成“大手”“小手”,却很少用颜色概念来给“手”分类。可见,时间性形容词“早”在语义结构“早(a.)+名词”中的语义功能是表示名词事物的时间属性。

(三)早(a.)+动词

早婚 早育 早产 早退/早来 早起 早去 早回 早完成 早结束 早来了 早知道了 早已走了

对“单音节形容词+单音节动词”构成的组合是复合词还是短语,有时界限不明。如果整个组合是短语,其中的形容词当然是状语;如果认为整个组合是复合词,其中的形容词就仅仅是构词成分,而不是句法成分,也谈不上是状语了。我们倾向于将《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词一律看作复合词,其中的形容词性成分不看作状语。但这也只能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因为词典所收的词未必就是词而非短语。

朱德熙先生(1956)指出:“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的格式里头有许多是凝固格式,有些虽然是自由格式,但其中的形容词早已丧失了形容词的身份,变成副词了。在全部单音节形容词里,只有上面举出的“多”“少”“早”“晚”等不多的几个词是真正能够做状语的。”他所说的“丧失了形容词身份的”是像“白来了”“直哭”“光说不练”“满有味儿”“老打架”这类的,其中动词的修饰成分已经和原来的形容词意义不同了,比如“白来了”和“白纸”中的“白”,前者是“徒劳”的意思,和表示颜色的“白”意义显然有很大差别,这时应该算作两个词,前者是副词,后者是形容词。而“早来了”中的“早”和“早婚”“早起”“早期”中的“早”意义没有显著差别,不应该看成两种不同的词性。如果将“他早就来了”中的“早”看作是副词,而将“你早来就好了”“他很早就来了”中的“早”看成是“形容词”,这显然是矛盾的,因为它们的意义没有很大的区别。“早就”“早已”是表示已然的时间副词,但是单独一个词“早”在a+v的结构中是形容词,而不是副词。

目前我们在兼类的问题上常常陷入困境。按句法功能处理兼类问题往往是“词无定类”,按词义处理兼类问题又导致“类无定词”,随之而来的是句法和词类的各自为政、互不相干。问题的焦点聚集在词类的划分标准,到底是以意义为标准还是以功能为标准,我们采纳张斌先生有关词类的划分问题的看法:以词的功能为标准,意义为基础(依据)。我们用功能标准和意义依据来检测“早”在动词前是形容词还是副词。

1.形容词做状语是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之一,例如“快跑”“难做”“远望”“近看”“重打”“多睡”“少吃”。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们赞同朱德熙先生(1956)对此问题的观点,“‘多’‘少’‘早’‘晚’‘迟’‘难’‘真’‘假’‘全’这几个词在两种位置上(定语和状语)的意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应该承认它们还是同一个词”。动词最重要的语义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时间性,表示时间的形容词“早”可以在动词前做状语。

据考察发现,凡是凝固成词的格式,如“早婚”“早退”“早衰”等,其中的“早”只有一种意义,“早产”意思是“生产期提前了”,比预产期(参照点)提前,偏离客观预期的时间。“早退”是“离开的时间提前”,偏离了正常的时间,其中的“早”的意义是统一的、确定的,即表示偏离客观或心理标准,强调比参照点时间提前了,语言的焦点重心在参照点。

“早来”“早走”“早完成”等等是短语,从结构和意义上与上面的动词“早婚”“早产”“早退”都不同。结构上,它们中间都可以插入其他副词“就、已、已经”,如“早就来了”“早已走了”“早已经完成”,而“早婚”“早产”“早退”都是凝固成词的,中间不能插入别的词;在意义上,“早来”“早走”“早完成”等短语中的“早”表示两个意义,是有歧义的。

1)说明“来”这个动作发生在说话人心理标准之前的某个时间段的起始点,强调起始点“靠前的”“早的”,动作发生的时间距现在的时间间隔段长,语言的焦点重心在起始点。

2)偏离客观或心理标准,在它之后常常可以加时量补语,对“早”做出量化。强调偏离参照点,语言的焦点重心在参照点。

他早来了十分钟。(偏离客观标准时间,相差十分钟)

意思为“他来早了”。所谓“客观标准参照点”,在这儿可解释为表示动作应该发生的、正常的、合适的时间点。“心理标准参照点”是主观的心理预设动作应该发生的标准时间,一般是模糊的概念。而凝固词“早婚”“早育”“早产”“早退”没有歧义,只具有上面的(2)项意义,没有(1)项义。

这样的研究在计算机处理消歧方面很有用,对于不能切分的词的形式“早婚”“早退”“早衰”,“早”的意义只有一种;对于能切分开的,比如“我今天早/来了”,就要注意有歧义的可能,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消歧。

2.从“我早知道了”和“我知道得很早”中可以看出,做状语的形容词可后移做补语,而且移位以后意义没有什么差别。补语位置上的“早”被看作是形容词,那么就没有理由把在状语位置上的“早”看作副词了。

3.程度性是形容词的典型特征之一,形容词“早”可直接受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很早/老早/特早/十分早,如:“他每天很早就来了。”“我老早把这件事忘了。”副词一般是没有程度之分的。可见,将“早”兼做副词是说不通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据此可以判断,在动词之前的“早”仍然是形容词而不是副词,这样处理既可以减少兼类,又便于意义和结构的统一,对于计算机自动消歧也有帮助。

(四)动词+早(a.)

提早 趁早 赶早 尽早 及早/来早了 走早了

由“早”在动词后面构成的动补式的动词或短语,具有不同的语义结构。下面探讨“早”在动补结构中的意义。

以常用的动补结构的动词“提早”为例,来分析“动+形”的结构意义:“提”是动作动词,它的抽象类义是:方式:用绳子;过程义:悬物;结果义:离开某处上移。

“提水”和“提早”从句法结构上看是不同的,前者一般看作是动宾式,后者是动补式,但是从意义上分析,深层的结构意义是相同的,具体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提水=(用绳)悬物(水桶等)+离开某处(井、河)上移,符合形式逻辑语义学中的叠置原理③。下面再来分析“提早”:

提早= +(使时间)+离开某一参照点前移

“提早”不符合叠置原理④,其中的动词“提”的意义已经不是原义“(用绳)悬物”,而是虚化了,没有实际的动作义。“早”不是“提”的动作对象,而是动作的结果。与之相反,“提水”是动宾结构,符合叠置原理,是可以切分开的:“提/水”“提/了/一桶/水”。“提早”的意义是:无动作虚化义+(时间),其结果是:早(使时间在某一参照点之前)。因此,“提前”不符合叠置原理,也就不能切分成“提/早”。

由此看来,“提早”是词而不是短语,计算机切分时应该以词为单位进行切分和语义标注。

他/提早/十分钟/来/了。

提早/到校 提早/准备 提早/动身

在“动+形”的结构中,“早”的意义是表示结果“在参照点之前”。“提早”“趁早”“赶早”“尽早”“及早”,其中的动词的意义都比较虚,不是实际的动作义。

总之,研究语素词的内涵意义,有助于语言单位意义的合成与分解,分清基本语言单位的语义关系,达到意义和形式的同构,进而划分词和短语,便于计算机的切分、标注。

四 逻辑语义分析

(一)时间产生于运动之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早”是表示时间概念的词,作为说话人表述对象的某一事件发生的时点在时间顺序中处在说话时点(现在)或某一参照时点的前面,就是“早”。从这方面来看,时间概念有一定的客观性,可以用度量衡单位来描写相关的时量段。然而,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体验到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周而复始,并通过对各种运动过程的观察与体会,逐渐形成事物的时间概念。但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及规定难免有相对的主观性特征。例如:早稻,稻的一种类型,是指插秧期较早或成熟期较早的稻子。晚稻,是指插秧期较晚或成熟期较晚的稻子。这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归纳的结果。“早”和“晚”的时间性具有相对的主观性特征。类似的还有,早恋—晚恋、早婚—晚婚、早育—晚育,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的时间概念,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而且是不稳定和变化的。解放前,25岁可能就被称为晚婚、晚育,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25岁可能就是早婚、早育。总之,“早”和“晚”只是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相对时间概念。

语句的逻辑含义是相对于某个时间、空间等环境条件而言,这种条件统称为可能世界。逻辑含义中时态、模态意义最终都反映在这些可能世界上。考察时间词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参照点问题。所谓时间的参照点就是说话者观察时间行为的时间立足点,在时间坐标上不同的参照点会有不同的时间情况变化。

(二)自然语言中关于事件时间过程的长短始末的概念,它体现了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之间的关系,纯粹是由说话时间与事件时间的先后关系所确定的时间概念。我们可以将事件行为的发生时间E、说话时间S以及另一参照时间R三者的相互关系展现在时间坐标上。传统语法关于时间的说法多采用以说话时间S为基准点,确定S与R在时间坐标上的前后位置。其实还应该揭示隐含深层的参照时间,并以此为基准参照才能区别不同的时间概念。

下面我们针对“早”的不同时间坐标情况来探究“早”的不同意义变化。

“早”的本义“早晨”的时间坐标图

参照点:以一天的时间段作为时间坐标。时间名词“早晨”是一天的开始阶段,它的起始点和终结点都不是很精确的,“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现汉》第5版第1700页),因此,“早晨”只是一个模糊的时间段。

“早春”的时间坐标图

参照点:是以春季为时间参照点。“早晨”的时间坐标是一天,“早春”是从一天的时间坐标延伸为一个季度。和“早晨”相同的是“早春”,表示“春季的早期”或“初春”,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时段。“早年”的时间坐标就更长了,是以几年为时间坐标的,可以指“多年以前”,也可以以人的一生为时间坐标,“早年”则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起始点总是在这一时间坐标的最前端。

“他早来了十分钟”中“早”的时间坐标图

参照点:是整个动作的过程时间。表示动作的起始时间比预设的时间早来10分钟,强调偏离了某个时间标准(客观的或主观的)。

“他早就来了”中“早”的时间坐标图

参照点:是以说话的时间为参照点,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表示比主观心理的时间标准“早”,主要是强调动作“来”发生的时间距说话的时间间隔时段大。

五 结 语

汉语语义研究面临着中文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挑战,事实证明,传统的句法语义理论已经无法满足语言运用的需求。我们在时间系统中考察了“早”在不同分布中的语义功能,抽象出时间性形容词“早”的内涵语义要素和逻辑语义关系:时间坐标、起始点、终结点和参照点。这个有关汉语时制结构的语义模型,同样也适用于时间性形容词“晚”“迟”,其语义要素和“早”相同,只是在相同的时间坐标和参照点的条件下,“晚”和“早”的起始点和终结点正好相反。

以上四个时间坐标图基本上反映了时间性形容词“早”在不同的结构中的意义变化情况,由上面几个时间坐标可以观察和建立“早”的语义模型。

篇9:形容词的自述

1. 我喜欢和名词在一起,常在名词前作定语,用来修饰、说明这个名词。例如:

Li Ming is a clever boy. 李明是个聪明的孩子。

This is a big library. 这是个大图书馆。

That is a busy street. 那是一条繁忙的街道。

2. 我也可以在系动词(如be, look等)之后作表语,构成“主语+系动词+表语”结构。例如:

I’m a little hungry now. 我现在有点儿饿。

The supermarket is very clean. 那家超市非常干净。

The girl looks very quiet. 那姑娘看起来很安静。

需要注意的是:我在作表语的时候,句中的am/is/are在汉语句子中虽然没有译出来,但在英语句子中可千万不能将其丢掉啊!例如:这只包新,那只包旧。这句话没有“是”,但用英语表达时应说:This bag is new. That bag is old. 千万不能说成:This bag new. That bag old.

3. 有时候我还会被程度副词very, too, quite(相当)等修饰。例如:

The room is very small. 这房间很小。

They are very friendly to us. 他们对我们很友好。

Your shoes are too dirty. Please take them off. 你的鞋太脏,请把它们脱下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了吗?今后遇到我,可千万别把我用错哟!

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首小歌谣,可以让大家更熟悉我:

形容词,两角色,

一作“定”来二作“表”;

名词之前作定语,

系动之后是表语。

so, too, very强程度。

[小试牛刀]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

1. 熊猫很可爱。

The panda ____ ____ ____.

2. 亨利是个懒学生吗?

Is Henry a ____ ____?

3. 我们的学校很美。

Our school ____ ____ ____.

4. 刘晖有点害羞。

Liu Hui is ____ ____ ____.

5. 那条狗难看,我不喜欢。

The dog ____ ____. I don’t like it.

篇10:小学形容秋天的诗句

2.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____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3.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____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4.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____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5.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6.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____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7.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____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8.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____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9.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____李梦阳《秋望》

10.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1.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____曹雪芹《残菊》

12.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____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13.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____汤显祖《江宿》

14.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5.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____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16.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___曹操《观沧海 / 碣石篇》

篇11:形容秋天的诗句悲哀

1、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2、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3、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4、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

5、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张九龄《秋夕望月》

6、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

7、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8、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9、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李建枢《咏月》

10、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11、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无可《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12、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杜甫《十七夜对月》

13、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14、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朱华《海上生明月》

15、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

16、榕树底下我伤心,独自一人,知向谁边?晓来百念皆空去,抬头望月月光寒。——无可《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17、月到中球圆,人圆梦难圆。——无可《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18、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杜甫《十六夜玩月》

19、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李建枢《咏月》

20、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无可《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22、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3、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24、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唐彦谦《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2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6、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7、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28、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唐彦谦

29、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30、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

31、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咏月》李建枢

32、月到中球圆,人圆梦难圆。——《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无可

33、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秋野五首》 唐·杜甫

34、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唐·李白

35、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

36、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咏月》李建枢

37、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无可

38、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题苏公林亭》 唐·钱起

39、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月》 唐·杜甫

4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唐·杜牧

42、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唐·李端

43、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海上生明月》朱华

44、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秋夜独坐》王维)

篇12:形容秋天的荷花的诗句

2、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3、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郑板桥《芙蓉》

4、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5、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李绅《重台莲》

6、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7、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8、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9、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温庭筠《莲》

10、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1、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12、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卢照邻《曲池荷》

13、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1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上一篇:交通安全从你我做起下一篇:幼儿园音乐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