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课设总结

2024-05-14

java课设总结(共12篇)

篇1:java课设总结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工作的总结

历时两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圆满完成。由于提前对课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布置,使得学生能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取得了最大收获。

本次设计在总结了以往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对设计的任务内容进行了细化,同时明确小组内分工,强调课设的纪律和要求,强调独立设计,让学生明白学习别人和抄袭别人成果的区别,重视动手实践。

加强学生课设报告规范化的要求,认真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报告,反复修改,讲解报告的规范化要求,锻炼学生的学习态度。

作为本次课设的指导老师,我们严格按教务处的课设流程规定进行。

1.进行课程设计的选题工作,填写备选题目登记表。

2.教研室主任对指导教师的选题进行筛选审查。

3.系部教学副主任对课程设计的选题审核签字。

4.向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

5.指导教师指导、督促、检查学生设计情况,填写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工作日志。

6.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完成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上报教务处。

7.教研室对课程设计样本和有关材料收存归档。

本次课设时间短,任务重,多数同学经历后觉得收获很大。对理论课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同时也增强了Java编程的信心。

篇2:java课设总结

1.2.3.4.5.登录模块 前台服务 权限管理 密码MD5加密 集成小组成员的各个模块

心得与体会

刚开始看这个项目的时候,觉得比较简单,总体的感觉是java的swing布局有些复杂,其他的都还好!由于时间比较紧,发现了项目中的一些bug,但还没有时间来得及一一修改和完善,以后有时间,再完善。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由于有几门考试,所以没有花很多时间考虑这个架构,而是参考了网上的一些代码,慢慢的理清了思路。

起初,我的思路是使用三层架构,使用典型的MVC模式,M(模型)包括一些java bean,一些实体类和基础的方法,V(视图)主要是swing搭建的界面,C(控制器)则包括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调节模型和视图之间的调用关系等。

这次,整个系统并没有完全使用MVC模式编写,只使用了一小部分,小组的其他成员,对MVC模式都不是很了解,此项目,使用MVC模式,我感觉还复杂一些,有很多多余的操作。本系统连接操作数据库使用的是DBUtils,它是是操作数据库的组件,对传统操作数据库的类进行二次封装,可以把结果集转化成List。DBUtils封装了对JDBC的操作,简化了JDBC操作,可以少写代码。ArrayHandler :将ResultSet中第一行的数据转化成对象数组;ArrayListHandler将ResultSet中所有的数据转化成List,List中存放的是Object[]; BeanHandler :将ResultSet中第一行的数据转化成类对象; BeanListHandler :将ResultSet中所有的数据转化成List,List中存放的是类对象 ;ColumnListHandler :将ResultSet中某一列的数据存成List,List中存放的是Object对象; KeyedHandler :将ResultSet中存成映射,key为某一列对应为Map。Map中存放的是数据 ;MapHandler :将ResultSet中第一行的数据存成Map映射;MapListHandler :将ResultSet中所有的数据存成List。List中存放的是Map ;ScalarHandler :将ResultSet中一条记录的其中某一列的数据存成Object。前台服务模块,主要理解Vector的使用就可以了,Vector 类可以实现可增长的对象数组。与数组一样,它包含可以使用整数索引进行访问的组件。但是,Vector 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增大或缩小,以适应创建 Vector 后进行添加或移除项的操作。Vector可以扩展为二维或者三维数组,在前台服务中,菜单列表和桌子列表的表格的数据源均来自Vector,所以,需要我们动态构造Vector添加到表格中去,并且呈现出来。修改数据的办法一般是,先修改Vector里面的值,然后更新到table中,或者直接修改table里面单元格的值。获得表格指定行和列的值的方法是table.getValueAt(row,column)。菜单和桌子列表都是用的Vector的二维表现形式,其中把菜单和桌子关联起来用来了Vector的三维形式,主要是用来方便获取每一桌的点的菜。其他的部分都是一些逻辑关系。很多时间,花费在了界面上面。业务逻辑的处理,主要包括,首页是定桌,点菜,菜必须签单,才有效,结账的时候,必须没有未签单的菜。其实菜单列表和桌子列表是通过三维的Vector关联起来的,通过桌子列表的索引,可以查询到该桌子菜单列表的情况。结账这一块的时候,主要就是在结账成功后,相应的消费信息才会真正的进入数据库。

谈到登录模块,首先说密码加密。密码加密,其实就是,通过数据库,你无法看到真实的密码,看到的是经过MD5算法加密后的32位字符。虽然,大都加密,都采用二次MD5加密,防止通过逆运算,破解,但这个系统,并没有搞到这么复杂,就采用了一次MD5加密。密码加密后,登录系统和修改密码的时候,都需要做一次密码加密后的验证,添加新用户的时候,也需要把密码加密后,加入到系统数据中。登录模块,就是密码的校验,很重要的异常和用户的不规则输入的判断等。权限管理模块,本系统采用了二级权限管理,超级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拥有所有的操作权限,而普通管理员,只能前台服务和日结账,以及修改自己的密码。这个模块的实现,其实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在登录的时候,判断一下用户级别,如果是普通用户,则设置一些按钮为不可用即可。

集成小组成员的各个模块,这个工作可以说是最头疼的一个。开始,规划的蛮好,采用MVC模式编写,但后来发现,他们对这个都不知道,所以无法进行下去,考虑到后面的集成问题,就部分采用了老师给的基本的数据库采用代码,但我还是保留了MVC的框架和一些类,方便以后的扩展。

篇3:课设总结之导演

在本次的新闻拍摄中,我担任组长及导演一职,拍摄了访谈及事件的新闻,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比较好的锻炼,同时是对我们团队精神的磨砺。拍摄事件新闻是对长春一家人敬老院进行的采访并做了新闻事件的总结,有出镜记者,摄像,后期人员,大家都努力的去做,在这次的过程中我们都一起想主题,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访谈中,大家都积极的去了解老人们的生活,并跟他们进行交流,队院长和院长夫人进行深度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创办敬老院的初衷,并为什么能努力的做下去,十分令人感动,还能让观众在这些新闻中了解到孤寡老人的生活。组员们都做了很大的努力。

还有是个人访谈新闻的拍摄与剪辑,访谈新闻是对某一个人的大学生活的采访,在大学里过的怎么样,在大学里对自己的人生是如何去看待的,并展望一下自己的未来,对一个人的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了很多的记录,加上了其他人对她的看法,并对她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设置的问题也是对她的性格的分析,她代表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想法,当然她的生活也会让我们有所向往,是一个对生活很有调理与想法的人。

篇4:简易电子钟 课设总结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课设题目:简易电子钟 参与者:

xxx

xxx

xxx班

指导老师:

时间:

2013.7

摘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电子钟,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类智能化产品相应而出。就数字电路而言,它本身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以及成本较低等优点。所以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以数字电路为核心的只能电子钟的设计。

数字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时分秒显示的计时装置,广泛用于个人、家庭及办公室等多种公共场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其中,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远远超过了老式钟表。所以,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大大扩充了钟表的功能。因此,研究数字中并扩大其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设计电路主要由信号产生部分、计时部分、动态显示部分以及整点报时部分组成,其中数码显示管显示24小时的时刻,包括时分秒,且具有清零、保持和整点报时的功能。

数字钟计时的标准信号是1HZ秒脉冲,所以应设置标准时间源或利用555多谐振荡器或者晶体整荡器等产生信号。数字钟计时周期为24小时制,所以应设置24进制计数器,并带有60进制和24进制的计数器,时分秒分别由两个七段数码显示管显示其十位和个位。此外,该数字钟将会从59分50秒开始后,每隔两秒钟发出一次“嘟”的信号(如果用二极管,则会看到二极管会发光),连续五次后即可到达整点。关键词:

振荡器 分频器 译码器 计数器 报时电路

一、设计目的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与制作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指标

① 由555多谐振荡器电路产生1HZ标准秒信号; ② 分、秒为00~59六十进制计数器;

③ 时为00~23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④ 整点具有报时功能,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响1秒停1秒地响5次;(2)设计要求

①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②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③ 电路仿真与调试。

(3)制作要求

自行装配和调试,并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编写设计报告

写出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三、原理框图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我们本次实验采用555多谐振荡器来产生信号。555集成芯片构成的振荡电路产生的信号经过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结果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

四、主要部分的实现方案

秒脉冲电路 本设计实验主要由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来产生1000HZ的信号,随后通过74LS90的三次分频来产生1HZ的信号。电路图如下所示:

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秒脉冲发生器 2 时间计数器电路

时的计数电路为24进制的计数电路,所以利用2个74LS90来连接实现24进制的电路。而对秒和分的计数电路,由74LS92实现秒和分的十位的六进制,由74ls90实现十进制,74LS90和74LS92共同实现秒和分的24进制。其中74LS90 是4位二进制同步加计数器,它的设置为多片集成计数器的级联提供方便。它具有异步清零,同步并行预置数,保持和计数的功能。

(1)秒计数器

74LS90是异步二——五——十进制加法计数器,既可以实现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又可以五进制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Ro(1)、R0(2)对计数器清零,S9(1)、S9(2)将计数器置9。如果将Cp2和QA相连,计数脉冲由Cp1输入,QD、QC、QB、QA分别作为输出端,构成异步8421码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如果将Cp1与QD相连,计数脉冲由Cp2输入,则实现的是异步5421BCD码十进制加法计数器。本图中采用第一种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原理实现个位的进位原理。而对秒的十位,因为其应该显示0~5的数字,所以应采用模等于六即六进制的加法计数器。74LS92是异步二---六----十二进制加法器,当输出“0110”的暂态时,QB、QC通过74LS08两输入与门接到秒计数器十位的R0(1)上,从而使整个计数器清零,并向前一位进位。实现了一个循环。(2)分计数器

分的个位和十位计数单元的状态转换和秒的是一样的,只是它把自己的进位信号传输给时的个位计数单元。连接图同秒计数器的连接图(3)时计数器

时计数器是24进制,所以本实验采用两片74LS90来实现。实验电路图如图:

如图为两片74LS90所连接成的24进制计数器。两片7490都设置成五进制,构成25进制计数器,然后遇24清零。用两片74LS90芯片,一片控制个位,为十进制;另一片控制十位,为二进制。利用74LS90本身的两控制端完成十进制,在达到1001(即十进制的九)时,给第二个芯片一个脉冲,这样反复,直到第二片达到0010(即十进制的二)且第一片达到0100(即十进制的四)时第一片和第二片同时清零,这样完成一次24的计数,且回到初态,继续重复计数。数字钟的译码及显示单元电路

译码显示采用共阴极LED八段数码管和译码器74SL48组成。

其中七段共阴极数码显示管的3、8段均接地,a、b、c、d、e、f、g七段数码显示管分别对应74LS48的相应管脚,后将74LS48的3、4、5管脚均接高电平,使数码显示管既不灭灵也不试灯从而处于正常的显示状态。

4.整点报时电路

电路应在整点前10秒钟内开始整点报时,即当时间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间时,报时电路报时控制信号。

当时间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间时,分十位、分个位和秒十位均保持不变,分别为5、9和5,因此可将分计数器十位的QC和QA、个位的QD和QA及秒计数器十位的QC和QA相与,从而产生报时控制信号。

显然分十位、分个位和秒十位在整点报时电路中均保持不变,其中分十位始终为5,即0101,分个位始终为9,即1001,秒十位为5,即1001,所以有分十位中QC、QA 和分个位QD、QA以及秒十位QC和QA 始终为1,所以可以通过与门来实现逻辑。但因为实际生活中四输入与非门较多,所以实验采用74LS08四输入与非门以及74LS00两输入与非门来实现逻辑。电路图如上所示。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虽然看起来实验没有很困难,但在这其中,各种琐碎的问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也锻炼了很多。

下面依次列举一下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面包板的内部连接导通区域问题,在刚开始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听同学说面包板以中心对称分为两半分别导通,实则面包板的分界面不清,需要自己测试。导致芯片的无法正常供电,不知道问题所在。

解决方法:用万用表对各个连接点进行测试,利用万用表的导通可蜂鸣原理判断是否导通,最终确定出原来不是所有面包板均对称导通,且有面包板分三部分导通。由于面包板的老化以及内部链接问题,许多芯片按照相应方式接入时并不能正常工作。如果只是盲目的查各个连接线,既费时又费力。

解决方法:我们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法,挨个排查。为了检查,我们特地将时分秒显示部分拆成六个独立的单元,分别进行检查,看其是否能够实现相应的十进制转换和六进制转换。

首先,我们检查并排除是否是电路连接有问题。于是我们将原来面包板上利用74LS48译码和数码显示管部分和主电路分开,将主电路连接到实验箱上,发现仍不能正常工作。于是,我们认真检查了主电路的连接。经检查连接管教无误后,用万用表挨着检测相应共地共电源端等相同端是否能使万用表蜂鸣,结果发现部分导线虽相应连接了,但并不导通。最终确认为有一部分是芯片坏了,还有一部分是面包板出现了问题,有一些管脚已不导通。所以换了管脚接入处。

确认电路连接无误后,再连入电路,发现数码显示管大都可以正常的单独显示示数了,但还有一个仍然有问题,后换了数码管问题解决,表明是数码管坏了的缘故。

还有有时候会在做实验的测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导线有时候松动了的问题。经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细心检查,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虽然说现在讲起来不是那么困难,但实际上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以前做实验大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解决问题。经过这次独立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万用表的很大的作用和用处,尤其学会了用万用表检查电路寻找电路问题。更多的,我们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了各个击破有头绪的去思考问题,排除错误。这种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养成,相信会给我们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对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们了解了设计电路的程序,也让我们了解了数字钟的原理和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总要对着一个参考电路图才可以连接,但是最后的成品却不一定与想象的完全一样,因为在事迹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所以要合理布局这样连出来的成品才比较美观。设计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积极的去解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他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动手能力的提高,细心与耐心的培养,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是我们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最大的收获。

七、元器件

1.四连面包板1块

2.镊子1把

3.剪刀1把

4.共阳八段数码管7个

5.导线若干

6.74LS90 集成块6块

7.CD4060集成块1块

8.74LS247集成块7块

9.74LS20 集成块1块

10.74LS00 集成块1块 11.74LS08集成块2块

12.74LS32 集成块 1块 13.74LS04 集成块 1块 14 74LS74 集成块 4块 15.32.768k时钟晶体1个

16.22pF和20pF可调电容各一个 17.三极管8050一个

18.300Ω7个

22MΩ一个

1KΩ一个

八、参考资料及文献

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 《电路及电子技术实验》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材》

篇5:课设心得

在这学期的期末课设中我们很幸运的接触到了嵌入式,通过历时两天的课程设计,我们对嵌入式虽然说不上熟练,不过也算是已经入门。

通过老师介绍,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嵌入式处理器已占分散处理器市场份额的94%。而嵌入式Linux系统也蓬勃发展,不仅继承了Linux源码开放、内核稳定高效、软件丰富等优势,还具备支持广泛处理器结构和硬件平台、占有空间小、成本低廉、结构紧凑等特点。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我觉得做嵌入式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掌握了有关嵌入式方面的知识,包括嵌入式及ARM的简单介绍,操作系统原理及具体管理(Linux),Linux下的C程序开发等等。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小组三个人齐心合力攻克各个难关,最终实现了要求。对我们的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篇6:通信原理课设

摘 要

摘要:所谓调制,就是在传送信号的一方将所要传送的信号附加在高频振荡上,再由天线发射出去。这里高频振荡波就是携带信号的运载工具,也叫载波。振幅调制,就是由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直至随调制信号做线性变化。在线性调制系列中,最先应用的一种幅度调制是全调幅或常规调幅,简称为调幅(AM)。为了提高传输的效率,还有载波受到抑制的双边带调幅波(DSB)和单边带调幅波(SSB)。在频域中已调波频谱是基带调制信号频谱的线性位移;在时域中,已调波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呈线性关系。

本课程设计主要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一个AM调制与相干解调通信系统,分别在理想信道和非理想信道中运行,并把运行仿真结果输入显示器,根据显示结果分析所设计的系统性能。经过调制,初步实现了设计目标,并且经过适当的完善后,实验成功。

关键词: MATLAB7.1 ;Simulink仿真平台;AM调制;相干解调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课程设计目的…………………………………………………………1 课程设计要求…………………………………………………………1 相关知识………………………………………………………………1 课程设计分析…………………………………………………………2 仿真……………………………………………………………………6

6结果分析………………………………………………………………10 参考文献………………………………………………………………12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模拟系统AM调制和解调原理。2.掌握模拟系统AM调制和解调的设计方法。

3.掌握用MATLAB分析系统时域、频域特性的方法,进一步锻炼应用MATLAB进行编程仿真的能力。

4.熟悉基于Simulink的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步骤和过程。

2.课程设计的要求

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振幅调制和解调程序设计,输出显示调制信号、载波信号以及已调信号波形,并输出显示三种信号频谱图。对产生波形进行分析,并通过参数的改变,观察波形变化,分析实验现象。

3.相关知识 3.1 AM调制原理

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如图2.1所示。

图3.1—1 幅度调制模型

在图2-1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1),调制信号mt叠加直流A0后再与载波相乘,则输出的信号就是常规双边带(AM)调幅.AM调制器模型如图2-2所示

图3.1—2 AM调制模型

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mt成正比,故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很容易恢复原始调制信号。但为了保证包络检波时不发生失真,必须满足A0mtmax,否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则将出现过调幅现象而带来失真。AM信号的频谱是由载频分量和上、下两个边带组成(通常称频谱中画斜线的部分为上边带,不画斜线的部分为下边带)。上边带的频谱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显然,无论是上边带还是下边带,都含有原调制信号的完整信息。故AM信号是带有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信号带宽的两倍。

3.2 相干解调

由AM信号的频谱可知,如果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点位置,即可得到原始的调制信号频谱,从而恢复出原始信号。解调中的频谱搬移同样可用调制时的相乘运算来实现。相干解调的关键是是必须产生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位的载波。如果同频同相位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则会破坏原始信号的恢复。

4.课程设计分析

4.1双边带幅度调制

在DSB-AM系统中,已调信号的幅度正比与消息信号。这种调制通过使用乘法器完成,将消息信号吗m(t)与载波Accos(2πfct),如图4.1—1所示,表示为:

u(t)=Acm(t)cos(2πfct)

(1)

图 4.1—1 DSB-AM调制原理结构框图

其中

c(t)=Accos(2πfct)

(2)

是载波,而m(t)是消息信号。若以单频正弦信号调制为例,那么典型波形如图4.1—2所示。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现取u(t)的傅立叶变换,可以得到DSB-AM信号的频域表示为:

(3)

其中M(f)是m(t)的傅立叶变换。很明显可以看出,这种调制方式将消息信号的频谱进行了搬移,并在幅度上乘以Ac/2,传输带宽Br是消息信号带宽的两倍,也就是说:

Br=2W

(4)

图3显示了一个典型的消息信号的频谱及其相对应的DSB-AM已调信号的频谱。

图4.1—2 消息信号与DSB-AM已调信号的频谱

已调信号的功率为

(5)

其中Pm是消息信号的功率。在DSB-AM通信系统中,信噪比SNR等于基带的SNR,也就是: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6)

其中PR是接收到的功率(在接收端已调信号的功率),N0是噪声功率谱密度(假定为白噪声),W是信号噪声的带宽。

4.2双边带抑制载波幅度调制

4.2.1.DSB信号的表达式、频谱及带宽

在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1),调制信号

中无直流分量,则输出的已调信号就是无载波分量的双边带调制信号,或称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调制信号,简称双边带(DSB)信号。

DSB调制器模型如图4.2.1—1所示。可见DSB信号实质上就是基带信号与载波直接相乘,其时域和频域表示式分别为

图4.2.1—1DSB-SC调制模型

(7)

(8)

DSB信号的包络不再与

成正比,故不能进行包络检波,需采用相干解调;除不再含有载频分量离散谱外,DSB信号的频谱与AM信号的完全相同,仍由上下对称的两个边带组成。故DSB信号是不带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与AM信号相同,也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即

4.2.2.DSB信号的解调

DSB信号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其模型与AM信号相干解调时完全相同,此时,乘法器输出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经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项,得

(9)

即无失真地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制的好处是,节省了载波发射功率,调制效率高;调制电路简单,仅用一个乘法器就可实现。缺点是占用频带宽度比较宽,为基带信号的2倍。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5.仿真

5.1双边带频带幅度调制的系统仿真

图5.1-1双边带频带幅度调制的系统仿真框图

图5.1-2 DSB AM Modulator Passband(双边带频带幅度调制器)的主要参数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图5.1-3 DBS AM Demodulator Passband(双边带频带幅度解调器)的主要参数

图5.1-4 DBS AM(双边带幅度调制)频谱仪(Spectrum Scope)的主要参数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5.2双边带抑制载波幅度调制系统仿真

图5.2-1 双边带抑制载波幅度调制的系统仿真框图

图5.2-2 DSB-SC AM 信号发生器(Signal Generator)的主要参数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图5.2-3 DSB-SC AM Modualtor Passband(双边带频带抑制幅度调制器)的主要参数

图5.2-4 DSB-SC AM的频谱仪(Spectrum Scope)的主要参数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6.结果分析

6.1双边带频带幅度调制的系统仿真结果

图6.1-1双边带频带幅度调制后的频域图

图6.1-2双边带频带幅度调制仿真系统中示波器的波形图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6.2双边带抑制载波幅度调制系统仿真结果

图6.2-1 双边带频带抑制幅度调制后调制信号的频域图

图6.2-2 双边带抑制幅度调制后调制信号的时域图

沈阳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7.参考文献

篇7:ERP课设

课程设计报告-电器公司ERP系统应用

班级:1121808

姓名:丁贤民

学号:201120180827

指导老师:徐玮 日期:2014.6.25 一.实验时间和地点:

2014.06.25~2014.06.26 二.实验目的:

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基本掌握ERP系统软件的业务处理流程,学习如何把企业设计、销售、采购、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基础资料按ERP系统的内在逻辑要求录入到电脑中,掌握在ERP系统中建立物料主文件、产品结构清单、工作中心、资源清单、工艺路线的方法,掌握在ERP系统中录入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数据,进而生成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的方法,掌握按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实施采购业务和车间生产业务的处理流程,掌握与销售采购相关的财务处理业务。

三.设计要求:

1.实施过程全部在金蝶K3 ERP软件上完成。设计结束后,每位同学独立提交一份ERP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规划的数据、设计过程、软件处理内容及处理结果、运行参数设置、遇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2.界面截图里要有各自的数据。3.禁止抄袭,雷同报告成绩均为0。

四.设计内容:

具体实施如下开始: 1.新建帐套:

开始-程序-金蝶k3标准版-金蝶k3工具-帐套管理。

进行用户管理,新建了用户和用户组。如下图所见:

产品预测数据管理

录入产品预测单:计划管理→主生产计划→产品预测→产品预测—新增

对用户丁贤民进行了权限设置,如下图所示:

2.建立主营产品的物料主文件和产品结构清单。

进入金蝶k3的控制平台:

电机桌面的金蝶k/3标准版进入平台,如下图:

进入主控制界面:

建立了几个科目,如下图:

录入币别

选择公共资料→币别,如下图: 录入记量单位

选择公共资料→计量单位,打开计量单位管理界面

部门录入:

录入物料数据

选择公共资料→物料,进入物料管理界面。

单击新增按钮或双击已录入的物料,可打开物料录入或修改界面

录入BOM单:计划管理-生产数据管理-BOM维护-BOM新增。形成下列的BOM单;

BOM维护:

3.建立加工该产品所用到的资源清单和工作中心录入工作中心及资源清单

录入工作中心

选择系统设置→基础资料→公共资料→工作中心,进入工作中心管理界面

录入资源清单

计划管理→生产数据管理→基础资料→资源清单

4.录入物料工艺路线

选择计划管理→生产数据管理→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新增:

5.录入初始库存资料:

选择系统设置→初始化→仓存管理→初始数据录入

截图如下:

6.录入和维护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数据、编制主生产计划、进行粗能力计算:

订单录入

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订单—新增,则打开销售订单录入界面

编制主生产计划

选择生产管理→主生产计划→系统设置→计划展望期维护

选择生产管理→主生产计划→MPS计算

进行粗能力计算

选择生产管理→粗能力需求计划→粗能力清单→粗能力清单生成:

7.根据主生产计划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并进行细能力计算

物料需求计划:

细能力计算

选择生产管理→细能力需求计划→细能力计算→细能力计算:

8.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成采购计划和车间生产任务

单击[生产管理] →[生产任务管理] →[生产任务] →[生产任务单-查询],系统弹出条件过滤界面。点击[确定],进入生产任务单时序簿界面。选择一张生产任务单,点击[下达]按钮。

车间生产任务:

9.根据采购计划实施采购业务各项流程、直至外购零件入库:

10.根据车间生产任务实施车间管理各项流程,直至产品完工入库

工序计划单查询

工序领料(工序计划单查询-编辑-工序领料):

派工单:

产品入库:

11.根据采购和销售数据完成应收、应付的财务处理业务

五.实验心得:

首先感谢宁星老师,徐玮老师,王红玲老师这两天对我们的指导,让我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此次课程设计。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我基本掌握ERP系统软件的业务处理流程,从最开始的新建帐套,进行帐套的初始设置,建立主营产品的物料主文件和产品结构清单,到建立加工该产品所用到的资源清单和工作中心和录入和维护加工该产品各零件的工艺路线之后再录入初始库存资料,录入和维护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数据、编制主生产计划、进行粗能力计算到根据车间生产任务实施车间管项流程,直至产品完工入库,最后根据采购和销售数据完成应收、应付的财务处理业务。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平时也接触过金蝶这个软件,但是当所以得任务都是细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还是第一次做,真正做到了企业管理所有流程的操作,个人觉得还是很难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MPS计算需要系统启动后才能使用,BOM的录入也成了问题等等,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下最终也顺利地解决了,出错,纠正,不懂到懂,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至理名言,我们课程设计之前没有收集数据,没有想象一个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什么物料,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能够当场很容易的想出来,但是事实却是,我们面对着电脑发呆,迷茫。我们总觉得事情很简单,眼高手低却是我们的写照,所以要想真正明白一个事情的事理就要实践,实践出真知,也需要你谦虚地面对所处的境地,不能怨天尤人。在实验室也看到了不少同学因为做不来就直接不做了,然后急躁的敲着鼠标,我开始也有点焦躁,但是很快就冷静下来一步一步跟着指导书做,然后也有了不错的效果,这也是本次课程设计给我带来的除学习外的精神方面的收获。

篇8:课设小结

和以前做过的课程设计一样,经过两周的课程设计和学习巩固过程,我充分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性。另外还让我知道设计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存有一丝的侥幸心理。首先设计中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其次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自己不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次工程实践就是利用THJ-4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为硬件基础做锅炉内胆水温控制系统实验分析,采用MCGS组态软件在上位机实现显示和控制。通过本次工程实践,来熟悉工业过程控制的控制流程以及其控制原理。

同学的帮助在为期一周的课设候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同学的点滴帮助下不断的自我完善,从而达到目的。

篇9:uml课设心得

六月23号至六月27号,是我们班进行UML专用周课程设计的时间,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而已,但是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的UML课程设计,使我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了全面的检验,也让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加深厚的体会。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没有另外选题,而是在我们之前做过的系统之上加以完善和改进。现在看看之前提交的作品,确实不近人意;但经过在网上的不断查找资料,终于还是将它完成。之前我做的系统状态图和活动图,为了锻炼自己这次选择了交互图(也就是时序图和协作图)。虽然说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不是特别熟悉其工作流程,但是有了在网上 查找资料得来的一些基础和课本里的讲解,自己对它也有了一定初步的认识,虽然不是很全面,但还是跌跌撞撞的完成。其中还因为和组员没有沟通好导致用的类不同,费了好大劲才改回来。

最后,这次课设使我们发现考试真的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整个UML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突破了传统学习模式,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不再是用学到的知识解题,而是在实际运用时遇到什么学什么,重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立体的运用比死板的模仿更有效也更容易接受。下学期就大四了,也就是大学校园里的最后一年,而课设里学到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是我们毕业找工作的一大筹码。

篇10:数电课设报告

学生姓名:姓名专业班级:电信1204

指导教师:曾 刚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加减法运算电路

初始条件:

具备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和设计能力;具备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的电子器件;熟悉电子设计常用软件的使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设计并行加减运算电路;

2、led灯显示结果,按键控制运算模式;

3、内部具有两个寄存器;

4、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及调试方法;

5、撰写符合学校要求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

时间一周,其中2天原理设计,3天电路调试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黑体小二号字)

叙述部分宋体小四号字

关键词:2到3个,用分号隔开

目录(黑体小二)

(ps:下边的题目是我的,你们把你们的每部分题目更换进去就行了)

1.概述···························································2

2.设计原理

2.1.设计原理框图············································3

2.2.设计原理说明············································3

3.电路设计

3.1.寄存器电路设计·········································4

3.2.加法电路设计············································4

3.3.减法电路设计············································7

3.4.译码显示电路设计·······································8

4.电路仿真及调试

4.1.电路仿真总图···········································10

4.2.加法仿真结果图········································10

4.3.减法仿真结果图········································10

篇11:模电课设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任务一: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

任务二:[根据自己所选题目填写]

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春季)

题目:

1.设计要求

这里主要叙述设计题目要求、主要技术指标等。

2.设计分析及系统方案设计

这里应该有对设计要求进行分析的文字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出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另外这里还可以再加2级小标题。

3.各功能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根据上述给出的系统总体结构框图,针对每一个功能模块给出硬件电路设计,并作必要说明和理论计算。另外这里还可以再加2级小标题。

4.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必须按要求用尺和铅笔绘制,不能采用电子文档打印或复印件。

5.元件表

元件表必须按要求用尺和铅笔绘制,栏目设置归类简捷,元器件符号及参数清晰准确,一目了然。

6.实验调试

根据电路特点及任务要求把整个电路(或系统)的实验调试设制成若干个测试项目,并逐项进行调试测量。记录每个项目的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并绘制相关的波形及特性曲线。数据表格、特性曲线、波形及相关参数必须按规范要求绘制、填写。

7.实验结果说明及分析

对于是实验测试结果是否满设计要求进行说明(包括中间结果),对没有达到技术指标要求的,要进行简略分析。

8.结论

这里主要说明在本工作中进行了什么设计,设计结果如何。

篇12:单片机课设

基于

刘慧

2012128040 1211电工

2014年11月02日

单片机的电压显示电路

目录

第一章

设计任务和要求„„„„„„„„„„4

第二章 单元电路设计及仿真„„„„„„„„„5

第三章 电路模块功能的分析„„„„„„„„„„10

第四章 心得与体会„„„„„„„„„„„„„12

前言

我们在做一个单片机系统时,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数集,在这些被采集的数据中,大部分可以通过我们的 I/O 口扩展接口电路直接得到,由于 51 单片机大部分不带 AD 转换器,所以模拟量的采集就必须靠 A/D或 V/F 实现。下现我们就来了解一下AD0809与51 单片机的接口及其程序设计。数字电压表(Digital Voltmeter)简称DVM,它是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的模拟量(直流输入电压)转换成不连续、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的仪表。目前,由各种单片A/D 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表,已被广泛用于电子及电工测量、工业自动化仪表、自动测试系统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由DVM扩展而成的各种通用及专用数字仪器仪表,也把电量及非电量测量技术提高到崭新水平。

第一章

设计任务和要求

直流数字电压表主要由

AD转换器ADC0809,单片机芯片AT89S51控制电路,液晶显示电路三部分构成。其中由ADC0809组成的转换电路,将输入的模拟量信号进行取样、转换,然后将转换的数字信号送进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路主要实现对数据进行处理,显示电路主要用于将单片机得信号数据转换后显示测量结果。方案的主要特点是:

(1)用液晶1602能直接精确、清晰显示所测电压数值,使整机线路简化。

(2)采用+5V和—5V两组电源供电。

(3)采用AT89S51单片机芯片实现整个电路控制。(4)显示亮度较高。

(5)采用转换器AD0809,实现八路直流电压检测,电压测量范围为0—10V,能显示指定电压通道和电压值。(6)电路有8条模拟量输入通道由16个10K电阻,8组阻值为1:1构成,采用降压原理实现0V-10V电压测量。

第二章 单元电路设计及仿真

1、AD0809 的逻辑结构

ADC0809 是8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它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译码器、一个A/D 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见图1)。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 8 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 A/D 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存 A/D 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 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

2、AD0809 的工作原理

IN0-IN7:8 条模拟量输入通道 ADC0809 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 0-5V,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地址输入和控制线:4条 ALE为地址锁存允许输入线,高电平有效。当ALE线为高电平时,地址锁存与译码器将 A,B,C 三条地址线的地址信号进行锁存,经译码后被选中的通道的模拟量进转换器进行转换。A,B 和 C 为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 IN0-

IN上的一路模拟量输

入。通道选择表如下表所示。

C B A 选择的通道

0 0 0 IN0 0 0 1 IN1 0 1 0 IN2 0 1 1 IN3 1 0 0 IN4 1 0 1 IN5 1 1 0 IN6 1 1 1 IN7 数字量输出及控制线:11 条 ST 为转换启动信号。当 ST 上跳沿时,所有内部寄存器清零;下跳沿时,开始进行 A/D 转换;在转换期间,ST 应保持低电平。EOC 为转换结束信号。当 EOC 为高电平时,表明转换结束;否则,表明正在进行A/D 转换。OE为输出允许信号,用于控制三条输出锁存器向单片机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1,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0,输出数据线呈高阻状态。D7-D0 为数字量输出线。CLK为时钟输入信号线。因ADC0809的内部没有时钟电路,所需时钟信号必须由外界提供,通常使用频率为 500KHZ,VREF(+),VREF(-)为参考电压输入。

3、ADC0809 应用说明

(1)ADC0809 内部带有输出锁存器,可以与AT89S51 单片机直接相连。

(2)初始化时,使 ST 和OE信号全为低电平。

(3)送要转换的哪一通道的地址到 A,B,C端口上。

(4)在ST 端给出一个至少有 100ns 宽的正脉冲信号。

(5)是否转换完毕,我们根据EOC 信号来判断。

(6)当EOC变为高电平时,这时给OE 为高电平,转换的数据就输出给单片机了。

4、AD0809 的应用

电路说明:主要由 AD 转换器 AD0809,频率发生器 SUN7474,单片机 AT89S51及显示用数码管组成。AD0809的启动方式为脉冲启动方式,启动信号START启动后开始转换,EOC 信号在START 的下降沿10us后才变为无效的低电平。这要求查询程序待EOC无效后再开始查询,转换完成后,EOC 输出高电平,再由 OE 变为高电平来输出转换数据。我们在设计程序时可以利用 EOC 信号来通知单片机(查询法或中断法)读入已转换的数据,也可以在启动AD0809 后经适当的延时再读入已转换的数据。AT89S51的输出频为晶振频的1/6(2MHZ),AT89S1 与SUN7474连接经与7474的ST脚提供 AD0809 的工作时钟。AD0809 的工作频范围为 10KHZ-1280KHZ,当频率范围为500KHZ 时,其转换速度为128us。AD0809 的数据输出公式为:Dout=Vin*255/5=Vin*51,其中Vin为输入模拟电压,Vout 为输出数据。

当输入电压为 5V 时,读得的数据为 255 再乘以 2,得 510。我们用 510*98%得 499,再将百位数码管的小数点点亮,显示为4.99V,显示值与输入值基本吻合。编程思路:

(1)向AD0809 写入通道号并启动转换

(2)延时 1ms 后等待EOC 出现高电平(JNB

EOC,$)(3)给OE 置高并读入转换数据存入数据地址或数组中。

(4)显示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硬件电路,在输入模拟信号时采用电阻分压,最终价的采样输入电压只有实际输入电压的二分之一,所以在变下程序时,要编写一段数据调整程序,其中还应注意硬件显示电路采用了液晶显示,液晶显示的频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再编写程序时,还要考虑到显示子程序。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

应用程序设计

(1)程序起始地址MCS-51系列单片机复位后,(PC)=0000H,而0003H~002BH分别为各中断源的入口地址。所以,编写程序时,应在0000H处写一条跳转指令。当CPU接到中断请求信号并予以响应后,CPU把当前的PC内容压入栈中进行保护,然后转入响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2)(2)AD0809时钟脉冲信号本方案中,采用软件定时的方式,该单片机的时钟频率为12MHZ,1个机器周期时间为1us,可以计算出计数初值:TC=65536-5,即有TH0=(65536-5)/256;TL0=(65536-5)%256;定时器T0以定时方式1完成定时。程序如下;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st=P3^2;sbit oe=P3^1;sbit eoc=P3^0;

uchar code tab[]={0x03,0x9f,0x25,0x0d,0x99,0x49,0x41,0x1f,0x01,0x09};//数码管显示段码 uchar code td[]={0x00,0x10,0x20,0x30,0x40,0x50,0x60,0x70};//通道先择数组

uint ad_0809,ad_data1,ad_data2,ad_data3,ad_data0;uchar m,number;

uchar x[8];//八通道数据待存数组

void delaynms(uint x);//nms延时程序

void display();//显示程序

void ad0809();//芯片启动程序

void key();//键扫描程序

main()

{

number=1;

P1=0x00;

while(1)

{

ad0809();//调AD0809 启动子程序

key();//调按键子程序

ad_0809=x[number];//把相关通道数据给 ad_0809

display();//调显示

}}

//nms 延时程序

void delaynms(uint x){

uchar i;

while(x-->0)

{

for(i=0;i<125;i++)

{;}}} void display(){

uchar a;

ad_data1=(ad_0809*49/25)/100;//读得的数据乘以2 再乘以98%除以100 得百位 ad_data2=((ad_0809*49/25)%100)/10;//读得的数据乘以 2 再乘以 98%再分出十位

ad_data3=(((ad_0809*49/25)%100)%10);//读得的数据乘以2 再乘以98%再分出个位

for(a=0;a<10;a++){

P0=tab[ad_data3];//送小数点后第二位显示

P2=0x07;//选通第一个数码管 delaynms(3);

P0=tab[ad_data2];//送小数点后第一位显示

P2=0x0b;//选通第二个数码管

delaynms(3);

P0=tab[ad_data1];//送整数显示

P0_7=0;//点亮第三个数码管小数点

P2=0x0d;//

选通第三个数码管

delaynms(3);

P0=tab[number];//送通道号显示

P2=0x0e;delaynms(3);}}

void ad0809()

{

uchar i,m=1;

for(i=0;i<8;i++)

{

P0=td[i];//选通通道

oe=0;//以下三条指令为起动 AD0809

st=0;

st=1;

st=0;

delaynms(1);

while(!eoc);//等待转换结束

oe=1;//取出读得的数据

x[m]=P2;//送相关通道数组

oe=0;

m++;}}

void key(){

if(!P3_5)//P3.5 是否按下

{

delaynms(20);//延时判误

if(!P3_5)//再一次判断 P3。5 是否按下

{

while(!P3_5);//等待P3。5 为高电平

numif(number>8)number=1;//八通道

}}} ber++;//通道号显示加一

if(number>8)number=1;//八通道 }}}

电路原理图如下:

第三章 电路模块功能的分析

3.1液晶显示部分

采用液晶1602,能够16*02即32个字符(16列2行)。1602采用标准的16脚接口,其中,第1脚:VSS为电源地; 第2脚:VDD接5V电源正极;

第3脚: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

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1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0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1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0时进行写操作。

第6脚:E(或EN)端为使能端。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端。

第15-16脚:空脚或背灯电源。15脚背光正极,16脚背光负极。3.2电路检测部分

电路检测部分由电阻和发光二极管组成,接通电源,电路连接无误,灯亮。发光二极管用来检测电路是否连通。电路检测部分电路图:

3.3切换通道电路部分 AD0809 转换器有IN0-IN7共8 条模拟量输入通道;电路功能测量时,用两个大的按键开关来切换通道,实现测量。其中,一个是通过手按按键来切换,另一个按下则实现是自动顺序切换,切换通道的电路图如图8所示:

四.心得与体会

这次设计是体现我专业优势和特点的一次锻炼。从选题,到选原理图制版至最后的写论文。其间查找资料,老师指导,与同学交流,反复修改原理图,每一个过程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通过这次实践,我了解了数字电压表的制作,工作原理及相关芯片的使用和工作原理,锻炼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了自己独立工作能力。我觉得这次实训是对我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同时也是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一次热身。

上一篇:消防复查申请书下一篇:二年级上册二类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