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丽带进校园演讲稿

2024-04-12

把美丽带进校园演讲稿(共12篇)

篇1:把美丽带进校园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你想在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地方生活吗?你想在一个姹紫嫣红、四季如春的环境学习吗?你想在一个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校园成才吗?我想,同学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散落着同学留下的纸屑,果皮,包装袋,塑料瓶等,所有的这些,都跟我们洁净的校园是极不相称的。讲究卫生美化校园我的责任。我们相信,没有哪一个同学希望在一个垃圾遍地,放眼斑斑点点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祖国历来重视文明礼貌,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礼仪同样是一个“美丽”校园的要求之一,,是我们成长的心灵环境,我们正在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这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成长心灵环境,我希望大家能做到以下十点:

一、与人相处,语言文明,友善宽容,明礼诚信。

二、公共场合,轻声交谈,举止文雅,着装得体。

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四、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奔跑,不打闹。

五、保持环境卫生,在校园内见到纸屑能主动捡起来。

六、学会打扫卫生,卫生工具摆放整齐。

七、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

八、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

篇2:把美丽带进校园演讲稿

龙王庙中学2015.10.2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七年级(1)班的蔡宇欣。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把美丽带进校园》。

同学们,你想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地方生活吗?你想在一个姹紫嫣红、四季如春的环境下学习吗?你想在一个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校园里成才吗?我想同学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既然这样,那就必须用良好的行为规范去创造这些条件。

但是,在我们的校园里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现象。比如:教室里、楼梯上、校园内,食品袋、冰淇淋袋、糖纸等等都随处可见。可能有的同学 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有的同学爱在楼道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楼道上的扶手,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有部分同学不穿校服,不戴校牌,还有的同学爱在校服上乱写乱画,这些现象都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相反,如果我们养 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学校对此也十分重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每天早上和中午,学校的各个角落都会有值日的同学,无论风吹日晒,一直默默无闻地维持着学校的环境卫生。同学 们,请你们仔细想一想,你对得起为了我们美丽的校园而辛勤付出的同学吗?你对得起大家对你充满期望的目光吗?请同学们扪心自问,你对得起大家吗?你内心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首先要做懂礼貌,有礼貌的好学生,这就是我们的素质前沿。如果我们拥有文明,那么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积极创建校园文明,把美丽带进校园吧!

篇3:把美丽带进校园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把美丽带进校园》。

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修养身心、思想成长的重要环境。让校园变得更美丽,我想是每一位同学的心愿。那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校园的美丽仅仅是指红花绿草、碧水楼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校园的美丽还来源于哪里?其实,美丽来自于我们每一位师生。因为我们才是校园的主体,你、我、他才是校园的主人翁。我们的言谈举止是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皆有美丽、丑陋之分,所以礼仪,就是美丽。

我们要尊重辛勤教育我们的老师,每次上课前相互问候,这是我们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老师对我们的尊重。这简单的问候,会使我们师生间更加亲密,也能让我们师生间更好地配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一声简短的问候,是我们相互之间的尊重,也将我们的礼仪和素养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演绎得淋漓尽致。问候的途径,可以是一个温暖的微笑,可以是一句朗声的问好,可以是一个善意的目光。问候很简单,就是遇见师长、同伴时说句:“您好!”轻轻的一声问候像春风的抚摸,像冬日的温暖。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微笑很简单,就是眉角下弯,嘴角上翘。当你经常面带微笑,主动问候别人,你收到的问候也会特别多。你就会发现身边的人也是微笑着对待你的。一声轻轻的问候,一丝淡淡的微笑,就是一朵文明礼仪的花朵,可以使我们的校园更加充满爱与温暖,在此,我们倡议: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表现个人优秀文明礼仪;见到长辈亲人,主动问好,彰显中华传统美德。让问候成为一种习惯,让问候化为一丝温暖,让我们用问候这把钥匙打开礼仪待人,和谐安邦之门!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共迎文明之花的绽放。

篇4:把美丽带进校园

高一(7)班

一、班会目的

1.认知目的:通过班会,学生认识到一切良好的行为都是美丽的,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并学会以主人翁的精神爱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行为目的:通过班会,启发学生能自觉注意养成各种文明的行为习惯,使校园更和谐、更美丽。

二、班会背景:

配合学校正在开展的创建和谐校园建设。动员全体学生人人出力,人人为校园争辉!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的校园生活做起!对于中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阶段里,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尊重人、关心人、遵纪守法,有责任感,有公德意识,有健全人格,是当今校园里的一个重要的教育主题。

如今,由于各种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我校学生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公德意识淡漠、极端个人主义、缺乏责任感等现象,因此召开这个主题班会进行文明教育是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的。

三、班会形式:学校历史、人物、事件问答、组织班级学生小品演示、游戏竞猜等。

四、班会时间2012年12月17日

五、班会地点:高一(7)班

六、班会准备:

1.老师、学生齐心策划,确定内容、方式。

2.指导学生编排小品、制定竞赛规则等。

七、主要过程:

1、主持人致欢迎词

君不见,欢快的脚步绕过草坪,一双小手捡起废纸放入垃圾桶,动作是何等优美;

君不见,某同学猛挥黑沙掌,在方正的消防箱上留下塌方的一角,此举是心灵丑陋的见证!

君不见,课上端庄文雅勤思善问,多让同学羡慕;课下文明交往的阳光少年,多让老师喜欢;

君不见,那些课上呼呼大睡梦周公,课后生龙活虎,野蛮追逐打闹,脏字夹杂着唾沫横飞,让人心生厌恶!

君不见,水渠旁,水龙头哗啦啦奏响了哀鸣声,某同学顺手一拧,此举何等高尚;

君不见,白花花的米饭,某君胡乱吃了两口,随即哗的一声伴随一句“不好吃”倒进桶里。、、、、、、有人说,在美的感召下,一切都会变得充盈起来,有人说,懂得欣赏美的人,才是懂得生活的人。同样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用美的行动来装点。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探讨,如何把美丽带进校园。

2.美丽校园知多少 【男主持人】:当你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漫步在操场,行走在小花园,不知同学们对我们校园的环境印象如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

(借助幻灯片内容向学生展示我们美丽的校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校园里是多么的幸福。)

【女主持人】:下面就请几位同学来谈谈你对校园环境的评价。(准备演讲内容„„)

【女主持人】: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对校园环境的不同看法,其中有好的方面,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男主持人】:目前,我校正在积极创建“绿色校园”,在这创建活动中,学校也做了不少工作,不知大家知道吗 ?

1、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的打扫工作。

2、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办好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让同学们认识环保的重要意义。

4、制订了一些有关环保的行为准则,如节水,节电等。

5、各班组织开好环保班会课,让每个学生都来保护环境,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女主持人】:是啊,我校在努力营造优美的环境,构建绿色学习环境。【男主持人】:美丽的花草,靠我们大家的呵护。【女主持人】:清洁,美丽的校园靠我们一起建设。【主持人合】:因为,我们是学校的主人!

3、不和谐的音符 【男主持人】:但是,还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在给我校环境抹黑,现代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校园里存在着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以下便是不保护环境的例子)

1、在校园内大声喧哗。

2、在桌椅上,墙壁上乱涂乱画。

3、践踏草坪,乱摘花,采树叶,摇树苗。

4、随地吐痰,乱扔口香糖,乱丢垃圾。

4、文明行为大家说

文明是风,吹遍神州,文明是雨,滋润万物,文明是云,飘过蓝天,文明是花,永远绽放„„“不学礼,无以立”这是孔夫子的至理名言。程门立雪是至今还在流传的敬师故事,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实在我们班级也有许多文明行为。接下来我们请每一组的同学来说一说我们班级的文明行为每组至少说三个每一个得一分,下面开始(轮流说出班级的文明行为)

5、文明行为猜猜猜

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应该像我们班的这些同学那样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重塑我们礼仪、文明之邦的新形象。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进行“文明行为猜猜猜”趣味竞赛。游戏规则如下:请组长来抽取一个文明行为,然后每组出二人一人做动作,一人说出文明行为。做得一分,猜得一分,猜对得二分(共有十个方面的行为:如:帮助残疾人、节约用水等)

6、美丽远景大家绘

如果这些文明的行为在我们班中、校园中生根发芽,人人心中盛开文明之花那我们的校园该是个怎样的景象?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讨论一下,然后请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评比出最好得三分,其余的二、一分。大家看看那一组描绘的最快?请小组长来读一下,这次比赛第*小组最快的三分。每组比赛分数出来了,接下来我们看看每一组的得分情况:第一小组的分。。第二小组得分。。第三小组得分。。我们热烈祝贺第。小组获得总分第一名。

7、班主任讲话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同学们,我们在享受校园美丽设施时,要留住美、创造美;抛弃丑,消灭丑。

篇5:把美丽带进校园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行为习惯教育—把美丽带进校园》。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金钱;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貌,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没错,我们做人的行为规范就是讲文明礼貌。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现在的我们之所以失去了文明礼貌,那是因为我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了它,我们就拥有了宝贵的财富。

由此看来,文明礼貌是多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养成这一好习惯呢?

首先,培养自己高尚的心灵,从心里深深的扎根,在日常生活的每一言每一行都靠心来约束自己,所谓的“言为心声”“形成内现”不过如此。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道德标准规范自己,我们要在平时做到谈吐文明,礼貌待人,讲究卫生。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课间休息文明安静,不相互追逐打闹。我们要从一言一行做起,塑造出我们校园的美丽形象,营造出校园文明礼貌的和谐环境。

手下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弯下腰捡起的是碎纸,擦去的是污渍,说话用的是文明之语,但这一切却纯洁了自己的精神,净化了自己的灵魂,改变了自己的陋习,这就是文明的独特之处。为加强同学们的文明礼貌教育,本周开始我校开展学生文明守纪教育活动。一要倡导学生使用文明用语;二要进行仪容仪表专项整治,各班级要在本周一进行自查。三是倡导学生不到校外小吃摊点买小

吃,严禁学生将食品袋带进校园。四是倡导学生爱护学校公物,不乱丢垃圾。

有时文明只是几分钟的短暂,确温暖人心;有时文明给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处处小心;有时文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用文明的行为影响自己的班级,影响我们的校园,用自己的小行动影响大环境,用我们的努力让生活更文明,让校园更美丽!

同学们,美丽而又洁净的校园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因此,我们希望同学要认真做好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看到垃圾、纸屑等应主动拣起,放入废物箱。不把零食带进校园,做到随手带走垃圾并投入垃圾箱,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不随地吐痰、乱抛果皮纸屑和乱涂乱画。我们还要爱护校内绿化、草坪,不攀折花木,不随便进入草坪嬉闹、休息,更不能践踏绿草、嬉戏打闹。

同学们,现在我们拥有一个灿烂的年龄,就应该要有一个灿烂的灵魂,让我们用切实的行动来呵护我们的校园,用我们堂堂正正的人格伴随着我们的家园一起走向辉煌。

篇6:把美丽带进校园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一班的,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把美丽带进校园》。

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环境。让校园变得更美丽,我想是每一位同学的心愿。那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校园的美丽仅仅是指红花绿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校园的美丽还来源于哪里?其实,美丽来自于我们每一位师生。你、我、他都是是校园的主人翁。我们的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皆有美丽、丑陋之分。

所以,同学们要让自己的言行美起来。如何美化言行呢?就应该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去做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做到这五条,你就把美丽带进了校园,就把美丽融入了青春。

君不见,欢快的脚步绕过草坪,一双小手捡起废纸放入垃圾桶,动作是何等优美;而在洁白的墙壁上留下肮脏脚印的同学,却让人感觉像是把脚踩在了母亲的胸膛上!

君不见,课上端庄文雅勤思善问,多让同学羡慕;课下活泼开朗阳光少年,多让老师喜欢;而脏话不断,野蛮追逐打闹,不思上进,又听不进劝谏的同学,你自己也会把自己讨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创造美、留住美;抛弃丑,消灭丑。

美丽就是吃饭时吃多少饭打多少;美丽就是见了老师问声好;美丽就是扫地拖地很仔细,清理死角的身影;美丽就是上下楼梯靠右走,文明排队轻声慢步;美丽就是听课时的凝神思考,就是讨论时的各抒己见······

总而言之,一切良好的行为都是美丽的。孔子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说的就是通过对自身的约束而使自己行为合乎礼仪要求,才能成为仁义君子。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人生。由此可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我们一生是何等重要。

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做一名美的使者,把美丽带进校园。让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直到永远。

篇7:把美丽带进校园演讲稿

我是大三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把美丽送给校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4月7日是什么节日吗?我告诉大家吧!是“世界卫生日”。今天,我要和大家说一说卫生的问题。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怎样才能做好让健康相伴呢?那么小朋友们就应该做到:

1、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

2、不随意购买和食用街头小贩的,劣质食品、饮料。

3、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这样才能健康相伴,活力常在。

4、保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

同学们,清洁的卫生靠我们维护,清洁的校园靠我们努力,清洁的环境靠我们创造!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持校园清洁,把美丽还给校园吧!

篇8:把梦想带进青春作文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希望。青春需要什么?青春需要好好把握。无悔的青春,完美的答卷,把握好它。待到春风吹过时,回想过去,自己的认真把握,干好了该干的每一件事,至少“这”也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交待。将青春握在手中,将希望铭记心头,带着希望与梦想,去追求,去奋斗,去创造青春之辉煌。、在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中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中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品味过去,有苦涩也有甘甜,一朵朵浪花,一缕缕馨香像永不熄灭的圣火,将我的希望之灯点燃,于是又看清了路,向前迈步。平淡人生也有舞,凡人小事也有歌。成功是心弦弹拨出的进取旋律,成功是平静的情感之湖投进点滴进步所泛起的阵阵涟椅。品味自己哪怕是极小极小的成功吧,无人喝彩又何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总会有坎坷,总会有惊涛骇浪,因此说,时时处处都需要把握人生的坐标,找准的自己的位置。这样,灿烂的明天,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属于你。

我始终相信,再阴的天气,也会晴的。于是我重整旧的行囊,撑去身上的埃尘,把昔日的虚幻换成凝重,用曾经的坚定在脚下踏出深深的印迹。迈进,向着前方,无悔地迎接那生命的辉煌,创造那生命的火红。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豪不掩饰地,将你最灿烂的微笑播洒到世阔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你的生命,会因此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篇9:把“研究性学习”带进课堂

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由京文多媒体教育有限公司与美国DCI公司及多家国内外著名的教育文化传播机构集体合作开发的《Discovery研究性学习立体课程》,立即被它简捷清新的设计、丰富真实的内容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所吸引,当时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不是可以这样开展?它真的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带进

课堂。”

屏蔽技术障碍

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同时也体现着一种文化,但当它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分散教师和学生很大一部分精力的时候,便成为了一种障碍。尽管我国信息技术普及活动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眼下一些软件的复杂操作和苛刻的配置要求与实际情况还有一段距离,而《Discovery研究性学习立体课程》在这方面则表现得很“平易近人”。

软件通过一个颇富人性化的虚拟小主持以语音和手势引导使用者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按空间方位设计的“电影院”、“图书馆”、“实验室”、“演播室”界面简洁而亲切。简捷的技术操作、清晰的教学设计,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而淡化了技术的作用,至少没有让技术成为学习的障碍,准确地说是让技术融入了整个过程,无技术而无处不技术。

感受科学魅力

《Discovery研究性学习立体课程》的每张光盘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探究主题,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的电影院、图书馆、实验室和演播室。“电影院”包括与主题相关的5部QuickTime小影片,均选自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生活中一些真实的素材。其中的内容涉及到中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概念,是常规教学的一个很好补充。“图书馆”提供帮助学生查找的文字资料,节选自《世界图书大百科》,并且可以链接到因特网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实验室”包括一套完整学习活动方案在内的丰富的研究素材,让学生主体动手体验和尝试实验研究的过程。“演播室”则提供和主题相关的素材和简便的多媒体演示制作的工具,协助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体会自己动手获得的成功。“教师指南”提供了详细的使用说明,对“电影院”的问题和“实验室”的活动提出参考答案,提供教师在完成该主题过程中所需分发的材料,以及为学生继续进行研究而推荐的相关网站。这些内容实际上为尚未掌握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的教师提供了全面的帮助。

现实世界是迷人的也是复杂的,如果真的把研究活动完全放到现实生活中,作为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还不完善的学生,一定会“面对知识的大海而口渴”。《Discovery研究性学习立体课程》通过主题不同方面知识的选取和美丽神奇的真实画面,给学生和教师开辟了另一片精彩的知识园地,让学生自己动手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学,在主动的参与和积极的实验探索中对真实的科学知识有了切身的认识感受,并有机会澄清错误认识,确定重要的概念,从而使科学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升华探索理念

《Discovery研究性学习立体课程》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索和发现,探索和发现是它的核心理念。其整体教学设计遵循“探索你的世界→进行猜想→试验你的假设→验证你的结果→分享你的发现”的基本规则和探究过程,旨在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室包括一套完整的科学学习活动方案,也是科学探索的核心部分:定时游戏方式的“快速抢答”;帮助学生观察影片中的内容、练习写作技巧的“观察描述”活动;应用比较技巧制作维恩图的“逻辑分析”;对资料分类和分析的“调查研究”;根据关键特征对物体进行“分门别类”;学生探索相关事件的相互影响并描述自己发现的“联想ABC”;学生对“电影院”影片中的情景进行思索和预测,“假如……”。学生完成实验室活动需要参考“图书馆”的文章、互联网和其他参考资料,学生可以将作业保存或打印,通过“演播室”给出学习结果的最终呈现。

目前,教学上的一些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探索发现”对我们并不陌生,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及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改革和调整也正在进行着,但对于教学设计上的问题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Discovery研究性学习立体课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真实、丰富、系统的教学内容,更有一套详细完整的教学设计,它贵在用一整套的步步递进、可操作的教学设计升华了“探索发现”的理念,使我们提倡但又往往落不到实处的东西得以实现。

进入课堂顺理成章

即便已经拥有了丰富真实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理念甚至是详细的教学设计,当真正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计算机、网络的数量、配置等具体情况就必须认真加以考虑,而这些往往也是当前很多学校的瓶颈。《Discovery研究性学习立体课程》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师手册”中提供了一些根据不同情况安排教室/学校计算机的管理策略。理想的策略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站,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以自己的进度进行探

索。理想和现实毕竟还有一段距离,为此还提供了其他的管理策略和详细的操作建议,使用单台计算机作为演示站、使用单台计算机作为学生工作站、使用几台计算机作为学生工作站,这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创新的、科学的学习和管理方法,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应用,分析问题的各种技巧和尝试各种管理策略。

篇10:把笑声带进高三复习课堂

背记成语,我让学生搞成语接龙,谁卡住就唱个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搜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只在帮助学生复习;学生自己也制一些,互相猜。

我曾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方法,让学生出题互相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抵很容易。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我,我要是做不出就唱个歌。学生为了让我唱歌,就拼命翻书查资料以搜寻材料,由此而带来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篇11:把美丽带进校园演讲稿

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数学,教师在日常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感觉很轻松、快乐。而且,为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用最熟悉的素材学数学

新课标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教材时,让学生对自己最熟悉的文具、生活用品等进行观察、比较、操作、尝试,从而建立起空间概念。在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再让学生探索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的物体。

二、注重个性差异,多样化的思维探究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交互作用种探索、创新,在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的探究中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课堂异常活跃,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兴趣浓厚,人人学有所获。在各小组的探究中,还联想到生活中的排队是按高矮排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

三、学习方法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这样的学习方式: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创新。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独特体验,把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奥秘,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构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

篇12:哈维尔把良心和道德带进了政治

(八)哈维尔把良心和道德带进了政治

傅国涌

2003年2月,哈维尔卸任捷克共和国总统,在告别演说中恳切地向他的同胞说:“有时候我会犯错,但是,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一件事:我总是努力去遵守我接受此职务时的誓言——信守我的认知与良心。”十三年的从政生涯对他来说完全是个意外,作为一个剧作家,成为政治家不是他事先的设计。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他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范例,他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秉持良心和认知行事,最终踏上了捷克乃至世界政治舞台,让人类看到了新的可能性,在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一个干净的、没有从政阅历的知识分子可以把良心和道德带入政治之中,给现实政治注入新的活力。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回想他留下的精神遗产,我感到最重要的还是他作为思想家对于所在时代的思考,正是这些不可替代的思考改变了他所在的国家,推动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的自我解放,从而影响了东欧以及世界。

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碾碎之后的捷克弥漫着空洞、虚假、谎言和阴郁的空气,处在僵化的后极权控制之下,人们只有选择不同牌子的电冰箱、彩电、洗衣机的自由,在翻来覆去的庸常生活当中,恐惧、冷漠、麻木、乏味、无聊吞噬着整个民族的精神,人们的灵魂仿佛都被抽空了。正是在这样难以挣脱、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困境当中,1975年4月他写下了给胡萨克总统的那封公开信:

“我所说的恐惧,并不是通常心理学意义的一种确切的情感。我们在周围看到的大多数人并不像颤动的树叶那样发抖:他们的脸上呈现着坚定、自我满足的公民的表情。我们涉及的恐惧是在更深的意义上,如果你愿意,可以说它是在伦理学的意义上,即对于一种持久的、普遍存在的、危机的集体意识或多或少的分享,忧虑什么是或可能是受威胁的,并逐渐变得习惯于这种威胁,将其认做实用的方法,我们追随各种外部适应的形式,来作为仅有的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自然,恐惧并不是当前社会结构中仅有的建筑材料。然而,它是主要的、基本的材料,没有恐惧甚至连表面的统一、纪律和一致亦不复存在……”

“一种建立在恐惧和冷漠的基础上的制度,一种将每个人都驱进纯粹物质存在的单人掩体和拿伪善作为与社会交流的主要形式,将会对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无需什么想象力就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仅仅导致了所有道德水平的逐渐腐蚀,所有正派标准的坍塌,对诸如真理、坚持原则、忠诚、利他主义、尊严和荣誉等价值意义的普遍毁灭。在一种深度的道德腐败中——它起源于失去希望和失去生活有一种意义的信念,生活必然陷入一种生物学的、蔬菜的水平。”

他当然没有天真地以为他提出的问题立马会得到回应,乃至解决,但他相信“说出真实总是有意义的”,作为一个个体生命,他在现实的沉闷和压抑当中也需要“第二口气”。这些文字意味着剧作家的哈维尔开始向思想家的哈维尔发生转变,他摸到了那个时代的病灶,并以难以辩驳的缜密的表述,将时代的真实处境阐释出来。1977年,他在《无权者的权力》中如此分析:“后极权社会的特征是缺乏正常的社会生活,因而无法预测任何意义深远的政治变化,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迫使我们根据其一贯的逻辑来审视我们的处境,根据全球性的长远的世界发展趋势来考虑我们的未来,人类与现制度之间最根本最内在的冲突,比传统政治要深刻的多,这个事实决定了我们思考的走向。”

“生活在真实中”、“无权者的权力”、“反政治的政治”……他以富有洞察力和穿透力的独特语言,呈现了他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不仅字字句句闪动着批判的锋芒,而且蕴含着通往未来健康社会的新因素,这些语言的背后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这是站在他对面的庞然大物难以想象的力量,在我看来,这些新语言提供了新的起点。事实上,他本人很早就已意识到了语言的力量。1989年10月15日德国书商协会给他颁发和平奖,他被阻止出国领奖,他提交的书面致辞主题就是语言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的神秘力量。他说,“言词确实可以说是我们存在的根源,也是我们称之为‘人’的这种宇宙生命形态的本质。精神、人的心灵、自我意识、概念思维及归纳的能力、了解世界是一个整体,而非只是我们的处所的能力、知道我们有一天会死亡以及在这种认知下继续活下去的能力——所有这一切不都是以言词为介质、甚或是由言词所创造出来的吗?”

语言如同光,新的语言一经产生,就会照亮黑暗。哈维尔的语言将在封闭、僵化的捷克社会掀动历史的波澜,虽然当时未必有人意识到。他深知语言是万物之始,同时清楚它“又是陷阱及考验”、“圈套与测试”,有些词汇此刻是谦卑,另一刻就会变得傲慢。所以,他提醒自己时刻保 三明二中2017届高三《作文材料》

(八)持警觉。

在他所有的表述当中,最具中心地位的关键词乃是良心,它不仅是与强权分庭抗礼的利器,更是值得人类守护的永恒价值。《七七宪章》首先是他和一批知识分子表达良心的一份文献,虽然它指向权力的傲慢,对此表示抗议,但没有任何取而代之的意思,它重申的只是良心自由,以及人类基本的权利与尊严。在《政治与良心》一文中,他认为他所说的“反政治的政治”是可能的,这样的政治不是基于利益的计算和考量,而是本着良心:“它是隐蔽的、间接的、长期的和难以测量的;经常仅存于看不见的社会良心、社会意识和下意识的领域”。从良心出发,“政治不再是权力和操弄的技术,不再是对人类进行控制的技术或是相互利用的艺术,而是寻求和获得有意义的生活,以及保护和服务人类的一种方式。我赞同政治是实践的道德,对真理的服务,站在人类立场上对同胞慎重的关怀。”

在天鹅绒革命之前,他已深刻地意识到,改变是从每个人自身开始的,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指望官方的改变。事实上官方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他们的每一思考,每一行动,同样触动着官方的神经,改变着历史的进程。换言之,改变并不完全取决于当权者,同样取决于无权者。无权者需要承担责任。每个人能承担的分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只要根据良心承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分担责任,也就是分享未来的希望。

他相信,“根植于政治最深的是道德”,这才是他愿意参与的政治,因为它意味着真正的良心与责任感。这些人类最基本的价值长期以来曾经被弃如敝履,哈维尔以他带有哲学和超越性的思考,在时代的重围中不断地仰望星空,哪怕身体失去自由、常常为生计发愁的岁月里,他始终坚持良心自由的准则。

从良心出发,我们才可以深深地理解他和“公民论坛”的同伴们在历史大转折关头制定的《对话守则》:

一、对话目的是为了寻求真理,而不是为了竞争;

二、不要作人身攻击;

三、保持主题;

四、辩论时要用证据;

五、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六、要分清对话与只许自己讲话的区别;

七、对话要有记录;

八、尽量理解对方。

以对话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解决危机,寻求和平的出路。对话需要规则,这些规则不仅是用来约束自己这一方的,同时希望对话的另一方遵守。规则只有为对话的双方共同信守,才是有效的。对话不是自说自话,就是要告别赢家通吃的意识,告别仇恨意识、敌人意识,当然也要告别以强凌弱、强词夺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成最低限度的共识,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换取一个民族的新生。这些简单可行的规则,包含着人类的宽容、节制和责任,这些珍贵的品质为和平转型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哈维尔一生的年日只有七十六岁,他的生命窄如手掌,却在有限的年日尽最大可能地彰显了生命的价值。他生于一个转型时代,经历了极为艰难的困境,他的思想已融入人类政治文明史,为人类提供了增量,他的行为同样为后人提供了富有个性并且具有生命力的榜样。不同民族面临的问题或有差异,回应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那些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可以穿越种族、国界,变成全人类共同分享的资源。在他谢世的日子,萦回在我脑海中的是《箴言书》上的这一句:“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

道德、信仰与社会

杜君立

两会期间,中电公司董事长李小琳正式提案,要求给每个中国老百姓建立一份道德档案,以此来管理中国,让每个人都要知道羞耻。这个“创意”引发了无数联想:谁来建立道德档案,谁来执行道德记录,谁来进行道德审判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对于这样一个展现权力想象力的提案,甚至有人想到到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能够对每个人的道德进行管理的似乎只能是上帝的权力,那么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中国,谁有这种权力?

“唱红”的热潮刚刚尘埃落定,道德又一次成为公共话题。从三鹿事件到和谐号事件,从郑民生到小悦悦,从李刚门到韩寒门,道德永远是中国人最常见的“借口”。事实上,一切都与道德无关,甚至也与法律无关。在失控的权力之下,国家这个利维坦正成为社会的主宰,金钱则成为全民宗教,而“赚钱的方式无一例外地使人堕落”(梭罗)。国家在去政治化和去法治化的同时,社会正日益走向去公民化和去道德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信仰缺失与实用主义泛滥双重作 三明二中2017届高三《作文材料》

(八)用的必然结果。

《圣经》说,智慧的产生超出了上帝对人的期望,他害怕智慧之花会结出愚蠢之果。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人类,人类如今已经拥有了和上帝一样的能力——造(克隆)人。自从两千万年前与类人猿分裂以来,今天的人类正走向第二个道德分岔点。无数现代思想家警告人们,在工业化的失乐园,人类正从神圣时代跌入世俗时代,每个人都无处可逃地沦为一个失去信仰的孤独者。没有任何终极关怀可以将碎片化的生活拼接起来,这是人类文明世界“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物质的丰裕使道德、政治、文化、信仰的贫困与危机更加触目惊心。

一个良好的社会应当保持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均衡发展。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物质财富的基础和原动力的话,那么信仰和道德就是精神财富的原动力,“世界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由传统乡村构成的农业社会已经解体,人类从乡土的熟人社会走向城市化的陌生人社会,亟需重建一种文明的社会共识。传统时代的宗教与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共识,面临着两种结局:要么得到继承发展,要么被抛弃废弃。与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不同,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模式的原动力来自于攀比和竞争,或者说得残酷一点,就是激活并放大人性中的贪婪与嫉妒,摧毁人类的智慧、平静和幸福。

在国家与社会发生残酷分裂的同时,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强烈落差成为当今世界区分先进与落后,甚至文明与野蛮的一种新尺度。无论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也罢,还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归根到底,人类社会最大的割裂还是在精神层面。如果说经济裂痕尚可弥合的话,那么精神层面的断裂则是无法挽回的。如果说经济的落后尚可迎头赶上,那么精神的堕落则万劫不复。现代社会最大的变化就将传统的“道德人”改造为“经济人”,人们在付出精神代价后实现了物质富裕,却陷入另一种精神贫困。精神的富足比物质的丰裕要艰难得多。在一个物质丰裕的时代,判断一个社会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不再是看船坚炮利高楼大厦,而是看社会的友善诚信正义公正。

半个世纪之前,美国政治学家爱德华?班菲尔德在《落后社会的道德根据》一书中,提出一种“去道德化”的社会形态。现代社会使人走向原子化和碎片化,因而形成“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这是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惑。“去道德化”并非“不道德”。如果说“不道德”指的是有悖于通常道德标准的行为,那么“去道德化”则是一个中立的状态,一切都与道德无关。每个人信奉家庭主义,只顾及自己小家庭的利益,而完全置社会其它成员的利益于不顾的社会信条。在这种“去道德化”之下,社会被完全消解,因而社会“消失”了。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思想界提出“保卫社会”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去道德化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极端化。在社会层面,去道德化导致了去社会化,没有社会,只剩下一个个彼此孤立的人或者冷漠的“群众”。在国家层面,去道德化导致去政治化,抽象的政治理念或意识形态与平日的日常生活失去任何联系。所谓政治只是作为一种宫廷权术存在,胜者王侯败则寇,结果会证明手段的正确,这完全是马基雅维利式的。去道德化社会中的人们只相信眼前利益,而不相信未来;只看重个人利益,而漠视公共利益;只相信金钱,而漠视道德和尊严。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没有“社会”一词,比较接近的是“天下”。社会的失败即“亡天下”,顾炎武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改姓易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之相食,谓之亡天下。”2000多年前,《吕氏春秋》中说:“天下乃人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一姓之天下。”这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是一回事,即社会与国家无关,社会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国家诞生的过程其实是对社会驯服的过程,或者说,社会诞生的过程也是对国家驯服的过程。当国家成为“利维坦”时,社会就沦陷了,国家意志必然取代社会道德,这就是权力的胜利,或者说,这是暴力的胜利。从根本上来说,社会是道德的,而国家则是暴力的,这二者是完全对立的。国家的胜利必然是暴力的滥觞和道德的溃败,典型如“文化大革命”。在一种国家主义狂热之下,社会彻底礼崩乐坏,那些以“道德”的名义对人本身的攻击,使古今中外所有的精神暴力都相形见绌。

道德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共识,营造了一个信任的人群合作机制,特别是陌生人的城市社会,信任是道德的基本表现,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基础。西方有一个典故,对在桌球游戏中欺诈者的惩罚是让他在凹凸不平的球桌上,打椭圆形的球;对诚实者的奖励是在很平滑的桌上打很圆的球。权力社会常常是一个反法治社会,不正义的实用主义成为一种常态。在法治丧失的同时,道德被 三明二中2017届高三《作文材料》

(八)祭上神坛。道德成为粉饰乱伦和不正义的廉价脂粉,正被四处擦抹。黄仁宇先生指出,中国传统政治的特色就是以道德代替法律,将法律道德化,将道德法律化。实际上没有法治就必然没有道德,没法法治的道德只是一种伪善。伪善的本质是恶,就如同权力的本质是暴力。去道德化与去法治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社会的伪善化与国家的暴力化相辅相成。随着国家暴力化的发展,去道德化的社会最终必然走向崩溃,“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李世民)。

萧伯纳认为,宗教是世界上惟一真正的动力。宗教的意义在于承认人性的不完美。孟子曾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对于信仰传统缺失的中国来说,以实用逐利为核心的功利社会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人是魔鬼与天使的组合,具有兽性和神性;人的本性是兽性的,神性的一面只有宗教才可以赋予他。从性恶论的观点来说,所有的道德都来自于宗教。索尔仁尼琴将当今世界道德勇气缺乏的原因归咎于宗教感的丧失。科学起源于宗教,但科学并不能代替宗教。宗教的真谛并不是对神的崇拜,而是宣传一种人类本是一家的共同信仰,并教育人在克制中达到和平与安宁,符合爱的精神。所以历史学家威尔斯说,宗教是“历史的大纲”。事实上,信仰的缺失与偶像的神话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最为吊诡的现象,这里也是个人崇拜的狂热沃土。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然后孔子就被尊为神,有时候也被斥为鬼。亚瑟?史密斯在《中国人德行》一书中入木三分地写道:“本性上对最深奥的宗教真理的绝对淡漠是中国人最悲哀的特征,比如接受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接受一个没有心灵的灵魂,接受一个没有原因的和谐,接受一个没有上帝的宇宙。”

按照金岳霖的说法,如果秦始皇是英雄,那么陶渊明就是圣人。纵观人类历史,可谓英雄无数,而圣人则寥寥无几。英雄大多是暴力的产物,圣人则是心灵的结果。正如信仰是人性的提升,道德是道理的提升,道德的根本是善,这与宗教是一脉相承的。从某种意义上,所有的人类文化都是宗教,而所有的宗教都倡导关爱与善良、公正与平等。无论佛教的“慈悲为怀”与“众生平等”,还是基督教“上帝爱你”与“兄弟姐妹”。德国思想家鲁道夫?沙泽曼说:“我们不能自由地选择历史,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榜样。太多的人向威胁和利诱屈服了,太少的人有坚贞不屈的勇气。只有信仰才能给人这样的勇气。”

10多年前,有一个年轻的德国人来到中国广西一个偏僻的山区,从此他就生活在这里,他给穷人的孩子们上课,和他们一起生活,甚至这期间屡屡被地方当局处罚和遣送,但他已经和这里的山水这里的孩子连为一体。在这个离最近的网吧要爬十几里山路的地方,他找到了真正自我;在孩子澄澈的眼眸中,他实现了一个人最大的价值。他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卢克安。卢克安说:“很多人过得很可怜,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然后他们就用钱买的东西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忘掉不能做理想的事。我的情况不一样,我直接去做我愿意做的事,所以我也不需要拿物质的享受来安慰自己。”

知识分子与仰望星空

许忠明

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泰勒斯,是第一个提出并且试图回答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家。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泰勒斯仰望星空,专注于观察天象,不留神掉到了沟里,一位色雷斯女仆便嘲笑他连眼前的事都看不清楚,还想了解天上的事情,但是,泰勒斯很快利用自己的天文知识预知了来年的橄榄大丰收,从而显示了知识的作用。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希腊文明看,知识分子的作用已经备受瞩目。

知识分子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是一支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说过,“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江泽民同志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运动报告会上再次重申,“今天,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更是不可能的。”这“两个不可能”是我们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重要武器。

知识分子之所以备受关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进步力量,并不是仅仅因为他们拥有多少知识,更不是他们拥有多少金钱和地位,而是因为中国知识分子一向很注重自己的人格和气节,具有不媚权、不阿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优良传统。

孔夫子说“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意即任何时候都要刚直正派,不能低三下

四、阿谀奉承;孟夫子强调要“善养浩然之气”,鼓励人们要自尊、自重、自强,经常保持刚直、正义、三明二中2017届高三《作文材料》

(八)宏毅的精神状态;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则对有节操的仁人志士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凭着这种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气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苦难的历史长河里顽强拚搏、前仆后继、不懈奋进,为民众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文天祥在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正气歌》里,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古代文人重人格、重节操的浩然正气。他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这一连串光辉的史实表明,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许多先贤用热血和生命在是与非、黑与白之间筑起一座崇高的界碑。这不仅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用鲁迅的话来说,这些始终坚守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的先贤达士,才是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时期里,由于儒家文化被指责为“封建主义遗毒”,遭到了一次次的“革命大批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媚权、不阿贵的骨气和气节逐渐地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对权势越来越兴盛的阿谀、依附和“歌德”之风。这股风气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品格、批判精神和道德良知,淡化了他们监督公共权力、针砭社会弊病的应有责任,许多人成为权力的附庸,堕落为鲁迅所说的权势阶层的“帮凶”、“帮忙”和“帮闲”。

很多依附于权力的知识分子都是革命和暴力的赞美者,他们向那些“有力量”的领袖献上顶礼膜拜。美国学者保罗·约翰逊在《知识分子》一书中认为,对暴力的态度是判断一个知识分子人格的重要标尺。像萨特这样声称反对暴力的哲学家,却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大肆歌颂毛泽东;像罗曼·罗兰这样满口正义、博爱等“大词”的作家,斯大林政权在集中营中大规模杀人的时候,居然一句话也不讲;像乔姆斯基这样声称自己关心弱者的大学教授,在柬埔寨的波尔布特屠杀数百万民众时,居然说那是美国情报局在造谣。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是何等的不一致!自卑与自傲怪异地集中于一身,堪称“投机主义”、“有奶便是娘”思路的代表。难怪心理学家荣格说:“在我的经验里面,最忘恩负义、最难应付的病人就是知识分子了。”

还有一种知识分子,喜欢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之后,将错误的结论塞给读者。一些新左派代表人物及其弟子们便是如此。他们的文章自己也读不懂,因为他们这样写作本来就不是让人读得懂的,而是用来吓人的。而很多人居然也确实被吓坏了,继而对他们五体投地。他们用种种诞生于西方的时髦理论,来论证应当反对西方的道理,自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多么可笑。他们生活在一个抽象的世界的,或者故意不与鲜活的生活发生关系。

英国思想家波普尔曾经痛斥这类家伙说:“每一次,都是我们知识分子心生胆怯,骄傲自大,犯下严重的罪行。套用法国思想家朱利安·邦达的话,我们对未受教育的民众有特殊的责任,但是,我们却背叛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发明、散布了民族主义,我们跟着最笨的流行走。我们爱炫耀自己,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目的无非是让人刮目相看——这种自恃博学、矫揉造作的语言,是我们从黑格尔的信徒哪里承袭来的,而这种虚矫的身段,也把所有的黑格尔主义者拉拢在一起。这是一种语言的堕落、德语的堕落,但我们却夹在其间,相互攻击。这种堕落害得知识分子很难进行理性的对话,总是说些笨话,总是在浑水摸鱼。”是的,他们在浑水摸鱼,在指责全球化有多么坏的同时,他们本人却一天也离不开互联网。

如果没有彼岸价值作为依托,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知识分子受到乌托邦思想的诱惑成为暴政工具的先例。在纳粹时代的德国,许多知名的物理学家全身心地去证明“只有德国的物理学才是真正的物理学”这样的伪命题,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声称希特勒才是德意志民族的救星。在理论、原则、理念的大旗下,他们参与了杀人事件。在强大的国家力量和民众的爱国热情面前,在接受信息的渠道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孤立的知识分子要作出独立思考和判断相当的艰难。爱因斯坦说过:“任何政府,只要它自身携有蜕化为专制暴政的趋势,它本身就是罪恶。显然,当一个国家里,政府不仅对军事力量拥有权威,而且对教育与信息渠道及每一个公民的经济存在拥有权威时,这种蜕化就更加严重。”知识分子是教育和信息传播的管道,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对于天平向哪一个方面倾斜具有关键的作用。

那么,知识分子与权力之间应当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知识分子如何才能避免沉沦为御 三明二中2017届高三《作文材料》

(八)用工具的悲剧呢?

邓正来在接受时代周刊杂志记者采访时曾经告诉我们,知识分子始终是批判主流的,尤其当这些东西被集体性的方式来运作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中国实际上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摆脱类似于文革的集体性运动,而且学术生产也常常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是集体性的生产方式。实际上,这种集体性的知识生产方式本身就构成了主流,而知识分子的基本使命就是对主流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使主流不能成为一种当然的主流。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使命。

当前,国家给与知识分子的待遇在建国以来是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这也正是知识分子的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给知识分子这么高的待遇和条件,不是让知识分子来说国家好话的,而是为了让知识分子更好地以学术的方式批评国家和政府,这也正是国家和政府具有的大智慧之所在。知识分子能够使人们把问题看得更清楚,能够把遮蔽的问题揭示出来,能够对现在某些倾向的舆论提供不同的声音。正是有了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批判,才能够使这个国家更加健康地发展。如果不去批判,知识分子就是失职,就是在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犯罪。歌德在《浮士德》中说过的一句话:“你把灵魂卖给了魔鬼,你自己以为卖得了一个好价钱。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将来你用什么把你的灵魂赎回来?”

判断一个知识分子的标准,应当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否对人类知识有较多的把握;第二,是否对人类文明有自己作为一个分子的贡献;第三,是否有独立的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作为知识分子,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时刻对权力持怀疑、警惕和批判的态度;作为知识分子,必须在自我之外建立一种超越性的价值归宿,对自我保持一种谦卑的、不断反省的态度。只有保持对类似于“政府”、“国家”、“民族”、“大众”这样的“利维坦”的“不信任”,才能达到真正的信任;只有保持对“我”的“不信任”,才能克服最可怕的虚荣心。如圣经中所说的那样,“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求神的喜悦,而不求人的喜悦”,将自己的生命与天上的星空联系起来。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不仅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而且表现了对人类理性的终极关怀。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结尾处康德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采取缄默和旁观的态度,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不愿意再当作为被枪打的出头鸟。但是,既然是知识分子,作为民族的希望和关键所在,就不能置自己“头上的星空”于不顾,就不能置“心中的道德法则”于不顾,就不能不为中华民族的千秋万代负责。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民族之所以有希望,是因为有“仰望星空的人”。

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情怀而今安在?

毕诗成

近日,北大教授钱理群在研讨会上表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5月3日《中国青年报》)

今天恰逢五四运动93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或许没有什么比北大教授对知识分子的精神解剖更有意义的纪念了。在笔者看来,93年前的那场运动最大的一个遗产,就是张扬了一种昂扬奋进的家国情怀,让激情接受理性的指引派生出责任与使命,让心智在激情的律动下去寻找、拥抱真理――在这起身行动的过程中,知识分子与青年人,属于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他们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想、推行新制度、改革旧风俗,绽放了罕有的热忱与锐气;后时每每忆起,总让人血脉喷张,这也是我们会一次次回望、与“五四”进行精神对话的根源所在。

斗转星移,世事变幻,谈论理想、情操与激情,似乎正在成为一件奢侈之事。放眼当下,物质的富裕、生活的安稳,着实派生了很多青春的颓废与消极;明哲保身、随波逐流,更是新闻纸上常见的指责;知识分子身上那股昂扬与锐气,只能在一些被排斥的“另类”身上若隐若现。相反,为资本站台、为权力吹捧、迎合权势实现自己的目的,成为很多知识分子的共同标签;将进步视为信仰的高山仰止,让位于抄袭剽窃之下如何保留底线尊严的讨论。所谓精英,如果满脑子都是明哲保身、迎合权势、功利利己,臣服于无处不在的官僚文化,甚至为了融入官场生态不惜以高智商配合表演,公民精神不会有,臣民意识非常足,这样的人一旦主导社会,除了有甚于贪 三明二中2017届高三《作文材料》

(八)官污吏的操弄智商,又岂能为国家创造出可期待的未来?知识分子常被视为社会的风向标,如果这个群体也不能固守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不能固守对于公平正义与社会尊严的信仰与追求,这个时代又如何不在自我矮化中不断迷茫呢?

诚然,体制性弊病无法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但若无一个个精英分子之觉醒,理想与情操,真的就会离我们渐行渐远,直至遥不可及。

定格为一个青年人节日的“五四”,本身就在向一种昂扬奋进、责任担当的精神致敬。所以,回望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昂扬奋进的青春之魅,能否击碎知识分子与青年之士身上一些颓废消极的沉疴?重温一种理想与情怀,每一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我,还可以做点什么?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

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予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耶稣是基督教徒公认的救世主,可是连他也说:“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益?”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永远牢记。

崔健何时开始成为文化英雄?

刘瑜

在年轻时的我看来,张国荣、梅艳芳等人的歌,就是花拳绣腿,而崔健的歌是九阳白骨掌——一掌劈下来,就让那个不痛不痒的世界粉身碎骨。

对此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盒子》那首歌。当年《红旗下的蛋》那盘刚出来时,《盒子》这首歌歌词是没有登出来的,因为太反动了,算是荷尔蒙的这个党支部对反荷尔蒙那个党支部的一 三明二中2017届高三《作文材料》

(八)次暴动。从这时起,崔健才真正成了一个文化英雄。

但是,我当时就是喜欢这个歌里的那股劲,愣是挑灯夜战,把歌词一个一个从崔健那含含糊糊的歌声中抠了出来。“回去,砸了那个烂盒子/回去,撕破那个烂旗子/告诉那个胜利者他弄错了/世界早就开始变化了”。

《红旗下的蛋》出来之后,崔健的粉丝明显减少。大多数的人都说:现在的崔健不如早期的崔健了,大家还是喜欢那个唱《花房姑娘》的崔健,那个唱《一无所有》的崔健。其实我的看法完全相反,正是从《红旗下的蛋》开始,崔健才真正成了一个文化英雄。之前的《花房姑娘》之流,还是流行音乐和摇滚之间的一个过渡,还没有摆脱讨好小资的情结,之后就彻底摇滚了,就是“向着牛B的道路狂奔而去了”。

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一意孤行,开始超越肾上腺激素。从内容上说,他的歌声不仅有宣泄和抒情,还开始有了责任感;从音乐元素上说,他开始更多地选择更有冲击力,但很难复制的说白。对于那些还想拿着他的歌当下酒菜、唱卡拉OK的老粉丝来说,崔健这种选择无疑是一种背叛。对于把摇滚仅仅理解为“唱歌”的人来说,再也不能跟着唱“一二三四五六七”了,真着急。对于试图在摇滚中被娱乐被安慰被抚摸的人来说,崔健不灵了,他不安慰你。他挑衅你。

“我想发展自己/我想改善环境/可你劝我撒池尿好好看看自己/你说别太较劲了,你说别太较劲了/你说如今看透了琢磨透了但是不能说透了/瞧你丫那德行,怎么变成这样了/前几年你穷的时候还挺有理想的/如今刚过了几天你刚挣了几个钱儿/我看你比世界变得快多了/要不就是露馅了……”

而他对爱情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充满了自得和自恋——“我想知道你长得美,但不想知道你到底是谁”(编辑注:原歌词后半句为“但不想知道你在受罪”),现在呢,“你的小手冰凉像你的眼神一样……/把那只手也给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检查一下我心里的病,是否和你一样”。多么的柔情似水,多么的摇滚。

我后来的一个男朋友,嗓子跟老崔也有点像,也喜欢崔健。那时候他在北大,我在人大,我们经常从北大西南门往人大西门来回骑车;深夜的大街上他大声唱:“情况太复杂了,现实太残酷了……,你是否能够控制得住我,如果我疯了……”“如果我疯了”这句歌词真带劲,真适合两个有志青年在大街上边骑快车边大声歌唱。对于有志青年来说,发疯是多么灿烂的事情简直是义不容辞。

2002年的时候,崔健来纽约演出一次,我去听了。音乐一响起,我就泪流满面。好像多年没见的亲戚,在生离死别后重逢似的。我的整个青春,仿佛麦田一样随他的歌声摇摆起来,金灿灿的。当时我就想:老崔啊老崔,你都四十了,我也直奔三十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在我心里,还那么温暖,谢谢你。

上一篇:的团队精神下一篇:计算机广告类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