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调查报告

2024-05-02

行政执法调查报告(通用6篇)

篇1:行政执法调查报告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案由:**有限公司减少有机产品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一案 当事人:**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号:***

组织机构代码:***

住所:***;邮编:***;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违法事实:根据省质监局统一部署,2013年7月18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对**水产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执法人员查阅了该公司有机产品认证的有关资料,并对该公司经办有机产品认证事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调查。通过检查和调查,执法人员获悉为该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的系当事人,且当事人涉嫌减少有机产品认证规则规定程序,2013年8月8日本局决定立案查处(立案号(*)质监立字〔2013〕189号)。执法人员随后对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进行了调查询问,了解了当事人为**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具体细节并提取了相关证据。执法人员随后还对当事人服务的另一家公司**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询问,再次证实当事人存在减少有机产品认证规则规定程序的违法行为,并进一步提取了相关证据。

经调查,现已查明:

1、当事人成立于20**年*月*日,20**共 5 页第 1 页

共 5 页第 2 页

年*月*日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认证机构批准证书,批准号为**,有效期至20**年*月*日;

2、当事人在**市境内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共3家公司,包括本案涉及的**水产有限公司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为**水产公司的有机产品认证服务自2007年开始至今,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产品认证服务自2008年开始至今;

3、当事人在为**水产有限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过程中,2012年的现场检查时间安排在7月3日至4日,2013年的现场检查时间安排在6月13日至6月14日,两个检查时期均为*海禁渔期,不是*海野生水产品的生产(捕捞)阶段,也不是**公司的加工阶段(11月至12月),且两次现场检查均以卫星定位界定海捕区域水质符合有机要求而非实地检查**公司签约的全部渔农的形式进行,同时**公司仅将加工用水水质送检而无生产水质的检测报告(当事人解释直接援引**市渔业环境监测站公告的海洋水质检测结果而不单独做生产水质检测不违背认证规则),故当事人在为**公司提供认证服务过程中存在检查时间未安排在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未检查全部农户、未要求委托人提供生产水质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

4、当事人在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过程中,在2012年和2013年的现场检查中均存在未全部检查该公司委托**公司签约并集中采购的所有种植农户的违法行为。

以上事实主要有以下证据证明:

共 5 页第 3 页1、2013年7月26日当事人委托代理人**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和认证机构批准书复印件各1份,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及基本组织情况;

2、2013年7月18日本局执法人员对**水产有限公司实施现场检查时制作的现场检查笔录1份以及对该公司工作人员房锦超进行询问调查时制作的调查笔录1份,证明本局通过现场检查和初步调查发现当事人涉嫌存在违法行为的情况;

3、2013年7月26日本局执法人员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进行调查询问时制作的调查笔录1份以及**提供的当事人为**水产有限公司提供认证服务的资料(包括认证协议、检查计划、检查记录表、检查报告等),证明当事人自2007年开始为**水产有限公司提供认证服务至今、当事人在2012年和2013年的认证检查中未检查全部农户、检查时间为*海禁渔期非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未要求委托人提供生产水质检测报告等事实;

4、2013年8月8日本局执法人员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进行调查询问时制作的调查笔录1份以及该公司提供的当事人为该公司提供认证服务的资料(包括认证协议、检查计划、检查记录表、检查报告等),证明当事人自2008年开始为该公司提供认证服务至今、当事人在2012年和2013年的认证检查中未检查全部农户的事实。

共 5 页第 4 页

案件性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12月2日第34号公告、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第5.3.4.2条规定,现场检查应安排在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第5.3.4.3条规定,多个农户负责生产的组织应检查全部农户;第5.3.7条规定,委托人应出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产地环境质量进行的检测报告以证明其产地的环境质量状况符合GB/T19630《有机产品》规定的要求。当事人在为**水产有限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过程中,2012年和2013年的检查时间均非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未检查全部农户、未要求委托人提供生产水质检测报告,在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过程中未检查全部农户,有违上述认证规则规定程序,属减少认证规则规定程序的违法行为,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应予行政处罚。

裁量理由:根据《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现场检查应安排在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并应检查全部农户以及委托人出具环境水质检测报告三项程序均为该规则的必要的、核心的程序,缺乏上述程序的有机产品认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存在严重问题,也有损有机产品消费者的信赖利益和有机产品认证的市场秩序。当事人作为自20**年起即获准从事认证服务、迄今有逾十年从业经验的大型专业认证机构,未严格遵循《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在为委托人实施现场检查的过程中减少了上述

共 5 页第 5 页

核心程序,依法应予处罚。鉴于当事人之前未曾发生过相同违法行为,根据《****》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依法应予从轻处罚。

处罚依据及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建议给予当事人从轻处罚如下:

1、责令改正减少有机产品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的违法行为;

2、处罚款80000元整。

案件承办人:

承办部门负责人:

年月日

篇2:行政执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地方经济建设大局和确保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为牵引,紧紧围绕服务和监管两大职能,积极构建科学配套、公开透明、严谨规范、便捷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誉。

一、建立完善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体系

一是坚持以规范促发展,完善全程监管。提出了“三个创新”的工作新思路,将个人独资企业登记权限下放至工商所,拓宽了工商所登记职能,培养和提高了工商所人员登记水平;充分利用oa网、信息化登记子系统进行网上指导、培训,提高了登记人员业务水平;规范个体工商户主体资格,使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高危、重热点行业动态监管。在年检工作中,他们主动靠前,深入重点热点行业,加强动态服务和指导;统一规范操作,印制便民联系卡,实施主动式监管,加强企业和工商管理机关的沟通协调,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以年检验照为契机,逐个核对重点行业企业的前置审批文件,针对突出问题,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二、建立完善以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的长效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实现网上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按照信用等级,确定巡查频率,实施分类监管。对新增的企业、个体户等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跟踪调查、实时检查、行业评估、群众评价等制度,及时进行信用等级分类和网上录入工作;对于退市的企业、个体户等及时进行删除,便于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掌握市场动态。特种行业的专项整治依据省局及市政府要求即时开展,能够充分利用信用分类监管成果。二是夯实监管数据基础。为保证信息录入质量,该局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信息录入工作的通知》,对录入时间、内容等提出了限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信息录入的要求。目前,已制定并办结了各项监管计划条,已录入网上巡查记录条,已录入重点热点行业的巡查记录8254条。三是全面开展商品交易市场的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该局作为省局的试点单位,在全地区商品交易市场中推行了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今年,在全市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摸底,对市场主办单位进行企业化登记,确立市场主体的法律资格,全市已办理市场经营者各类执照余户,取缔市场无照经营者户。

三、建立完善服务于政府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反应执法体系

一是依托12315这个平台,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建立了市局分管局长受理制度,由市局分管局长每周半天时间直接受理消费者的电话诉求。全面实行业务处室领导轮岗制度,由各处室负责人轮流担任12315“兼职副主任”进行值班,随时解决12315受理工作中涉及到该部门业务范围内的问题。各处室兼职副主任到12315指挥中心值班人次,接听电话次,现场指导人次。同时,定期对受理人员进行培训,邀请有多年处理消费经验的资深人士传授调节技巧和方法。开展内部相互学习、互相研讨活动,不断交流受理心得和体会。二是完善快速反应制度,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平息和缓解社会矛盾。结合当前维护稳定工作要求,与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研究当前工作形势,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重点针对现实情况对原有快速反应机制进行完善和修改。进一步完善了gps指挥系统的建设,落实突发事件的快速反映制度,明确各级12315工作部门职责,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预案,确保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三是开通简报、邮箱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平台。创办了“12315维权联络站工作简报”、创建了12315对外公开信箱两个为企业服务的平台。每月向企业发送消费者诉求信息,公布商家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企业自律经营,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目前,通过短信平台发送消费警示短信6万条。

四、建立完善程序规范、严谨有效的执法办案体系

篇3:行政执法调查报告

一、基层央行行政执法概况

长期以来,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 积极推进基层央行法治化建设进程,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 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 完善执法程序, 提高执法水平, 广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 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基层央行根据要求设立了行政处罚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等常设机构, 配备了专业的条法干部负责日常的法律事务, 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基层央行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 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 (银办发[2006]116号) , 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形成了内外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 明确行政执法责任, 保障行政执法的合法与公正, 使依法行政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行政许可法》、《人民币管理条例》、《行政处罚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会计法》、《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金融统计管理规定》、《外汇管理条例》、《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行政执法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类别:一是存款准备金管理;二是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管理;三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四是人民币管理;五是代理国库行为管理;六是清算管理;七是反洗钱管理;八是财务会计管理;九是调查统计管理;十是外汇管理。

从上述行政执法依据及内容来看, 近年来, 人民银行基层行行政执法工作总体而言有逐步规范的趋势, 对于执法行为和行政处罚行为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对于检查程序和行政处罚有严格的要求, 严格遵守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告知、听证、处罚与执行等程序, 做到有法可依, 法治央行的建设在不断深化, 但行政执法工作取得进步的同时, 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二、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 相关法律法规立法滞后, 出现“法律真空”或法律冲突

基层人民银行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的金融法规、规章未及时修订, 这使基层央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依据不明, 困难重重。如1994年制定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对开户主体、开户条件、开户程序、账户设置种类、账户管理手段的界定等与现实的经济生活相脱节, 无法满足账户管理的需要, 一些支付结算中的风险点及新兴业务仍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对其加以约束, 如对大额支付、电子支付工具及网上支付业务的监控等。1985年颁布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整个思路和框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没有体现国库风险防范的需要。一些重要的国库业务如国库监管、国库退库、国库拨款, 以及一些新的国库业务, 如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内部往来和横向联网等, 没有明确的管理操作规定, 使国库业务陷入制度盲区。由于无法可依或法制不健全, 金融机构各行其是, 基层央行在执法过程容易引起纠纷,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人民银行行政执法的效力与权威。《反洗钱法》规定:对不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的金融机构, 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取消其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任职资格。但是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是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承担的, 作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人民银行仅有建议权, 只能建议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给予纪律处分。这使得基层人民银行处于一种虽行使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能, 但行政处罚权却受到限制的尴尬境地。

此外, 总行出台部门规章或行政执法操作指南, 大区分行、省会中支及部分地州中支也相应出台执法检查指南, 各操作指南虽然有相同之处, 但有时部分法律文书格式有所差别, 对程序要求也非完全重合, 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在上级行进行检查时会适用不同的检查标准, 这给基层央行适用何种行政执法指南造成疑惑。

(二) “重实体, 轻程序”, 未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程序

1. 对程序的执行力度有所欠缺。

公正的程序比不公正的程序更能产生公正的结果, 这是程序存在的价值, 但目前基层央行执法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操作, 随意减少执法环节。笔者进行依法行政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检查时发现, 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时经常出现如下问题:未及时调整法律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因调离人行、执法证遗失等原因未及时收回和注销执执法证;不发送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 直接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给当事人;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中, 未告知当事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做出数额较大的行政处罚时, 未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权利等;时间顺序颠倒, 如调查取证日期早于立案日期、处罚决定书送达日期早于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等;基层央行所检查单位的工作人员为熟知人员时未及时出示执法证件;新行员无执法证便进行执法检查;个别行政许可公示内容不够完整, 未公示与行政许可事项有关的业务办理流程;单位人事变动后未及时调整行政处罚委员会、行政复议员会等内设法律事务部门组成人员。

2. 对证据收集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基层人民银行在进行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 执法人员未及时按检查程序要求收集账表、票据、证人证言、凭证等原始证据, 或是收集证据不全, 未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未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这就给行政执法行为带来隐患, 一旦被处罚人提起行政诉讼, 则作为行政处罚主要判断依据的证据由于不全, 其效力就会受到质疑, 甚至陷入败诉的境地。

3. 送达程序及手续不完备, 法律文书送达困难。

基层法过程中往往会不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的形式履行相关手续等, 不按法定程序送达问题比较突出, 容易出现应当直接送达的文书未送达当事人或送达后没有送达依据;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的文书不直接送达当事人, 而让其他人代收转交;文书能够送达到当事人却以公告送达方式进行送达;遇当事人拒收, 留置送达不规范等问题。

(三) 执法环境不够理想, 易受外部环境干扰

基层央行大多由于受地域因素限制, 人际关系较为微妙, 行政执法工作易受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 执法环境不够理想, 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在县支行, 执法活动受到这些因素影响特别明显。究其原因, 部分源于基层人民银行自身, 部分来自于其他单位和个人。在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状况较差, 金融机构负责人或主管部门认为对其进行处罚将加重金融机构的负担, 个别地方政府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角度出发, 对人民银行行政执法行为施加压力。目前, 很多基层央行的执法报告中体现出的多为次要问题, 例如在人民币管理、账户管理、反洗钱管理进行执法检查中暴露出较为严重的问题常常不列入书面报告, 存在重大法律风险, 不利于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四) 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有所欠缺

多数业务部门执法人员为非法律专业人士, 较少接受过专门系统的法学教育、培训, 对法律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法律素养长期得不到提升, 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跟不上新形势下央行行政执法工作需要。以人行怒江中支为例, 县支行未配备有法律专业的条法干部, 在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中会形成法律风险, 执法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呈老化趋势。形成熟悉法律知识者具体业务知识不足, 业务岗位人员法律知识缺乏的局面, 部分执法检查人员没有在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提高检查监督有效性的角度出发,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意见, 未及时进行宣传、解释、引导, 未进行跟踪监测后续的整改工作。这导致行政执法检查中, 重视检查实效少, 流于形式多, 屡查屡犯现象时常发生。

(五) 行政执法案卷存有问题, 规范化程度不高

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 要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长效机制, 相关执法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执法单位处罚案卷进行抽查, 并及时将评查情况进行通报, 指出案卷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并将案卷评查结果作为年底重要考核依据。为此, 多数基层人民银行自2006年开始, 每年均会对行政执法形成的案卷资料进行评价, 通过监督检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案卷材料填写不规范。

一般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听证、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的顺序, 案卷内的文书材料应按照办案的时间先后程序进行归档, 兼顾文书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排列。但在评查中, 笔者发现部分县支行行政执法资料没有目录, 或没有编码。另外法律文书中的书写用语不规范, 有的部门在法律文书中使用繁体字或口语化的用语表述案件。案卷材料应该严格规范全面填写, 但在评查中笔者发现部分执法单位案卷材料填写不规范, 有错填、漏填现象, 个别执法单位在文书中被处罚对象名称不一致或名称填写错误, 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没有送达人签字。

2. 未注明处罚所依据法条的具体内容。

由于行政相对人自身法律知识所限, 对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处罚决定和强制措施所依据的法律具体条文并不熟悉, 在文书中列明法律具体条文内容, 可以起到说理劝服的作用, 强化当事人自觉守法的意识, 也可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但部分基层央行在执法文书中未列明法条具体的内容。

3. 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引用错误。

法律法规是处罚决定和其他行政执法行为的依据和支撑, 但部分基层央行在处罚决定书或其他文书中由于疏忽或理解错误, 所引用的法律法规名称或具体条款出现偏差。例如将法律的具体第几项看作第几款, 或是直接将法律条款引用错误。

三、对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执法操作指南要统一规范

应重新梳理过去制定的有关行政执法的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 尤其是那些涉及到行政执法的规章、制度, 从中找出相互之间的矛盾之处, 并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 使之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行政规章, 弥补行政执法中相关法律法规不一致的问题。各有关法律法规的衔接要一致, 特别是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负责查处的违法案件, 应明确界定参与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 从而提高法规的执法力度, 避免“法律真空”和法律冲突问题的出现。总行及相关部门要建议或主动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执法相关的制度进行修订或者废除, 要尽快出台一些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实施细则或相应的司法解释、配套规章, 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提请国务院尽快修订《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在处罚依据和适用范围上尽量细化规定, 以增强基层执法的可操作性。建议总行出台统一的执法操作指南, 各大区分行、省会中支及部分地州中支出台的行政执法指南要与总行的行政执法指南一致, 避免出现因各行政执法指南之间产生冲突, 从而使基层央行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时使用何种执法指南造成困惑的情况。

(二)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重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基层央行要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 等法律法规, 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与法律事务部门的沟通联系, 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对于执法相关程序要认真进行检查前的学习与领悟, 在必要时, 法律事务工作人员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前的执法培训, 要求其掌握行政执法的程序以及要完成的相关法律文书, 将制度执行到位, 保证结果未出、程序先行, 高度重视程序公正, 避免“重结果, 轻程序”的情况出现。

(三) 加强行政执法管理, 进行有效监督制约

1. 构建法律、纪检、内审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责的监督格局。

根据行政执法行为的风险点和风险程度,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对行政执法工作检查、案卷评查、监察和审计, 将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辖内各单位及执法部门, 进行风险预警。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各基层央行要成立由办公室、纪检监察室人员组成的金融行政执法督察组, 负责对本行行政行为程序的合规性、行政处罚案件的合法性、法律文书制作和使用的准确性及行政行为人员的公正性和廉洁性进行督察, 及时纠正不合规行为。完善执法责任制, 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对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 故意或过失地违反法律法规, 造成重大执法错误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要予以追究, 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状况。

2.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综合执法制度。

行政综合执法综合集中检查的方式能促进金融机构认真执行法律规定, 降低执法成本, 提高执法效率, 缓解执法力量不足, 提高执法信息共享度, 减轻被查金融机构的负担。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备案制度, 对于拟进行的行政处罚、行政执法检查要进行备案审查, 保证执法权力的正当行使。

3. 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立项审批制度。

对于行政执法项目 (包括县支行) 要由中心支行以上的法制工作部门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减少执法项目安排上的随意性, 保证执法质量。加强本单位法律事务部门与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系, 将法律审核范围扩大到行政许可决定、现场检查意见书等行政文书, 及时揭示执法风险, 将问题及时进行预防。

(四)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着力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

切实提高基层央行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是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1. 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在办理具体案件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基层央行执法队伍建设, 认真开展以法律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应知、应会、应能”培训, 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政法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金融行政执法队伍。通过加强业务培训, 建设高素质的依法行政队伍, 使依法行政人员的法律和遵纪守法观念明显增强, 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较大的提高, 为依法行政和强化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强法制学习, 更新执法理念。

基层人民银行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以及与基层央行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认真学习《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全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 使干部职工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理念, 努力营造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的氛围, 实现基层人民银行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程序化、法律化。

3. 培养专职的法制干部, 向专业化方向迈进。

由于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 基层央行的法制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从目前县支行的现状来看, 不仅人员不到位情况较为普遍, 法律事务工作大多由非法律专业人员担任。此外, 专职的条法干部除从事法制工作外, 还要从事办公室其他的事务, 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基层央行的法制工作中来。为此, 县支行要配备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条法干部, 专门从事行内法律知识的培训、法律事务的咨询和法律业务的办理工作, 做好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准确性、公平性的监督审查工作, 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防范和化解行政执法产生的法律风险。

(五) 加大案卷监督检查力度, 保证档案资料完整规范

1. 充分发挥法律事务办公室和行政处罚委员会的职能。

法律事务办公室、行政处罚委员会和行政执法科室要实现良性互动,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作用, 同时法律事务办公室和行政处罚委员会要加强对执法科室和县支行的行政执法的监督与检查, 为执法部门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相关执法部门及县支行进行依法行政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 并要求责任部门按时整改, 保证基层央行的行政执法所形成的案卷完整规范。

2. 加强业务学习与案卷归档培训, 分享先进工作经验。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学习制度,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工作人员间的经验交流,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法律修养和执法水平, 真正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案卷制作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断累积经验, 逐步规范案卷归档工作。

3. 建立完善案卷评查和案卷过错追究制度。

篇4:行政执法调查报告

1 新乡市(县)2008年~2012年期间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是我国档案领域现行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规范档案事务、促进和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法律意味着秩序、权威,意味着权力、义务和责任。因此,无论是立法者、执法者还是守法者,都应当对法律怀有一种敬畏之心,这样,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作出贡献。”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必须遵照执行。

1.1 印发《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工作方案开展执法。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豫办[2007]15号)和新乡市九届市委33次常委会议精神,2008年3月19日,中共新乡市委办公室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新办[2008]7号)。《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此方案遵循了行政合法性原则,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一是明确执法指导思想;二是开展执法检查范围;三是执法检查内容;四是执法检查的时间、方法、步骤。其中,对检查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量化。其中,附件1 市直机关各单位,各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六项检查内容。分别是领导重视情况,机构人员情况,设施、设备情况,档案收集整理情况,专业档案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附件2 各县(市、区)档案局(馆)七项检查内容。分别为领导重视情况,机构情况,人员编制情况,经费预算情况,档案库房建设情况,档案保管、保护、保密、利用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内容匹配了分值,规定了评分标准、法律(文件)依据、自查得分、得分、检查依据与方式。

1.2 档案执法工作已列入市(县)政府目标办考核范围,按照工作目标开展执法。为加强档案管理,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已经列入市(县)当地政府考核目标范围。新乡市档案工作自2004年至今已参加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下达执法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执法任务量,市35家,县20家,区10家单位以上),在全市档案工作大会上,各县(市、区)档案局向市档案局递交完成目标任务责任书。市(县)档案局法制科(股)再细化量化工作目标任务。档案管理是机关、企业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从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到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服务、保障着各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档案和档案工作,数量巨大且任务繁重。特别是在档案安全保管环境加紧改善,人才与技术力量相对比较弱的情况下,每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事务与法律法规要求有差距,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现阶段必须加强档案执法工作,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1.3 按程序步骤,分轻重、主次,守原则、制度,依法执法,按照工作要求科学执法

1.3.1 完备各项制度。市、县两级档案局已建立起包括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办案制度、行政处罚程序细则、岗位责任制、案件受理程序、执法文书送达制度、处罚案件上报备案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行政执法审查评议制度、档案行政执法文书格式化在内的档案行政执法制度。

1.3.2 执法主体、程序合法。2005年4月20日,新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新乡市档案局从市委办公室划出,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他不变。”明确了档案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截至2011年12月31日,4区8县档案局全部法律授权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新乡市(县)全部设立法制科(股),共有执法人员45名,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接受本级政府法制部门执法资格证主体培训,全部取得执法资格证。

市、县两级档案局行政执法机构建全,配齐配强执法人员。参加省、市政府法制部门行政执法培训91人次,参加档案业务系统专业培训152人次,近年来,执法人员越来越熟悉执法程序,掌握执法方法,已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新乡市(县)档案行政执法形式多样。多以下半年集中执法为主,执法形式呈多样化、常态化。今年以来,市(县)在执法形式上,已经形成了以单独执法为主,联合执法为辅;以主动执法为主,配合上级执法为辅;兼顾集中执法与经常化执法的多样化形式。

1.3.3 依法执法,切中要害,全面展开。执法工作紧紧围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档案馆室建设、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执法工作以行政指导为主,采取听、查、看、纠的方式,即听被检单位汇报自查自纠情况;查档案管理现状和机构、经费、编制、馆库建设情况;看档案硬件设施情况;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检单位领导,要求其限期纠正存在的问题。执法重点为实地查看发现问题,针对问题集中整改。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2012年期间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达625次。其中省、市、县档案局执法人员相互配合执法91次,占14.56%;市、县各自独立执法473次,占75.68%;与市人大教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协法制委联合执法61次,占9.76%,100%进行现场笔录,当场反馈执法情况。在执法检查单位中,市属党政一级机构469个,占75.04%;企事业及其他单位156个,占24.96%,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依法下达《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单位有113个,占执法单位总数的18.08%,并对形成的执法文书签字确认,及时归档备案,在开展执法回头看、复查阶段备查。同时,做好执法文书归档、建档工作。

2 新乡市(县)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特点、执法取得的效果和对执法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2.1 市(县)档案局具有一支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近年来,经过国家、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我市已逐步建立起一支执法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队伍向年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发展。队伍实现年轻化,2012年末人员平均年龄37.2岁,档案执法人员学历较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市档案局调整了一名具有全国律师资格的同志进入执法队伍。已形成了法制科(股)独立执法为主,信息科、业务科同志配合执法新局面。

2.2 新乡(市)具有良好的档案执法环境,被执法单位点多、面广,效果明显,执法工作已形成较强的影响力。2004年河南省人大、省档案局对新乡市(县)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对新乡市档案管理工作指出了存在问题,对档案事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设意见。经过反复集中整改和不断总结,新乡档案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那时起,新乡的档案执法工作已步入佳境,坚持执法,认真执法,不论从每年被执法单位的数量,还是对存在问题集中整改、回头复查的力度,执法的影响面和效果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和跨越式发展。

2.2.1 从档案执法检查的对象看。以新乡市为例,五年间,市所检查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达320个。其中,系统内主要对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进行针对性执法检查。执法单位重点涉及民生档案管理的公安、教育、劳动、卫生、土地、民政、规划与建设等系统,加强了档案管理工作。

2.2.2 从档案执法检查力度看。对档案管理工作薄弱单位,连续进行执法监督,有的已达3次以上。例如,2009年~2011年期间,针对原新乡市8大工业局档案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案件,包括市人大文教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协法制委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市档案局馆长带队执法,对相关单位多次执法,经过连续多年努力,2012年初,被执法的责任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了8万元专项经费,集中移交进馆,保证了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例如,执法工作,盯着问题不放,严格执法,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配齐配强)了档案管理人员,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单位经过集中认真整改,档案工作整体上新台阶。

2.2.3 从档案执法检查的效果看。经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到解决问题,本系统内部,新乡市档案馆、长垣县档案馆、获嘉县档案馆建成已投入使用。原阳县档案新馆正在建设,卫辉市档案馆、卫滨区、牧野区档案馆调整了新库房,档案馆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检查中,市委办公室档案室、市委宣传部档案室等单位档案管理达省级标准。河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档案馆,调整了充足的档案库房 ,河南科技学院新建了档案馆等。辉县市、卫辉市、长垣县、新乡县、获嘉县的档案执法工作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开展,步入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2.3 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执法监督检查人员办案能力有待提高,对程序掌握和制度理解还不够。表现在“不了解被执法单位档案管理和档案人员工作情况;档案业务不熟,处理复杂能力较弱,表现为不自信”。二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执法工作组织领导和关心支持需要加强。开展执法时经常面对领导和同志们“只允许检查差的单位;单位都忙乎乎的,检查个啥,想来就来吧;没有问题,不用检查”等不理解、不支持的言论干扰正常执法。三是开展执法公务用车缺乏,不能保障正常使用。

3 结语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管理档案事务,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保证。同样《档案法》也是各级档案部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保护伞和安全带。深入、广泛开展执法调研,目的是不断总结、提高档案管理能力、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执法步伐,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从“最低要求”向“最高要求”方向发展,为建设与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作贡献。

篇5: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调查报告

“瘦肉精”、“三鹿奶粉”、“毒大米”、“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上海福喜事件”……这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通过媒体不断曝光后,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日常生活中,小餐饮小卖部是老百姓日常消费的场所。因此,作为食品安全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本人一直以抓好小餐饮小卖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工作为己任,坚决捍卫新常态下舌尖上的安全。本文就我县小餐饮小卖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存在的困难与对策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当前我县小餐饮小卖部食品安全执法存在的困难 一是无证经营的经营户增多。调查发现,90%的经营户特别是小餐饮小卖部经营户都是先开店后办证,甚至部分小餐饮小卖部一直拒绝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是多数小餐饮小卖部达不到行政审批合格标准。例如:多数小餐饮店仅设置1-2个水池,未设立洗消池以及洗菜池、洗肉池;墙面、地面未使用不易积垢的材料;排水沟未设置可拆卸盖板等。

三是多数小餐饮小卖部服务人员无法提供有效健康证明。调查中发现,许多店面提供的服务员健康证明已过期,有的老板甚至不清楚经营食品需要持证上岗,这给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四是对建立台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制度不能较好地遵守,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对经营的各类食品追溯来源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五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条文中大幅度提高了行政罚款的额度。比如无证经营的处罚额度下限由2000元变成了5万元,本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喜有忧。喜的是老百姓,《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要求越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越严,老百姓的饮食安全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忧的是基层执法人员,特别是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从此执法难度将会变大。我县地处边远,经济欠发达,群众收入不高,无证经营食品小卖部和餐馆遍布县城区和各乡镇、村、屯,而且经营规模小、散、乱,经营者大多文化素质不高,还有不少是老年人和移民群众,他们的店铺规模都很小,利润也不大,罚款的额度从2000元涨至5万元,这对于无证经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调查分析发现,小餐饮小卖部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发:一是经营户的法律法规意识薄弱。他们认为先经营后办证属于正常的行为,并未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二是小餐饮小卖部受环境、门店布局和资金投入的制约,大部分小餐饮店装修均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导致其经营条件根本无法达到许可审批标准,由于投入了装修成本,不便更改,多数经营户在收到整改意见书后仍然无动于衷,从而增加食品安全风险;三是多数小餐饮小卖部经营均处于勉强糊口状态,经营户不愿意出钱为服务员进行体检,因为服务员的流动性是相当大的,有时候只做1-2个月就不做了;有的服务员不愿意花钱进行自我体检,因为多数服务员做这个行业许仅仅是一种过渡。他们潜意识里对健康体检这种“不划算”的行为是十分抗拒的。因此经营户和餐饮服务人员对每年一次148元的健康体检费用都不能理解,更不愿意花钱体检;四是小餐饮小卖部经营户对建立台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等制度认识不到位,认为小餐饮小卖部均是自己亲力亲为,起早贪黑,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和精力在建立台账、购货索证索票上。

二、解决问题对策

根据上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本人在基层执法中的经验和思考,就如何加在小餐饮小卖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力度,本人有如下几点对策: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宣传教育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第一个层面是主流媒体,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通过公益广告、新闻,报道违法事件、典型人物等方式加大对依法经营、持证上岗等行为的宣传力度;第二个层面是新兴传媒,通过网站、QQ、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政策;第三个层面是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县城区、乡村进行宣传。当前机构改革,加大了对食药监的投入,成立了乡镇食药监管所,同时招聘了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要充分利用优势,发挥各环节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基层,不耐其烦进行政策的交流和讲解。教育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招聘餐饮服务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上岗。

二是建议降低健康体检收费标准。食品经营和服务者不愿意体检,无法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有效管控,导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容易出现一个很大的漏洞。每年148元体检一次,有效期仅为1年,这对于起早贪黑、亲力亲为的小餐饮小卖部经营户以及每月工资加提成仅仅1000多元的小餐饮小卖部服务员来说,成本是高了一些,建议从县政府层面协调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对食品经营从业人员降低健康体检费用,或县政府给予补助,如果将健康体检费用降低至20元-40元以内,达到食品经营从业人员能够愿意接受范围内。三是加强日常监督。要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发现有正在装修的要及时对负责人或者投资人进行宣传教育,指派专人指导装修布局,力争在投资初期就符合合理布局规定。此外,加强对小餐饮小卖部索证索票和查证验收制度的检查,督促其严格遵守采购索证索票以及查验制度,以确保所有食品能有来源可追溯。

四是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目前,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认为,应当对因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采取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行政许可的、拒不配合监督检查,严重影响行政执法等各种情况,涉及其中的生产经营者和责任人,一律纳入“黑名单”,记入食品药品监管信用档案,并设定信用期限。对纳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者,可采取增加监督检查和抽检频率等措施,实施重点监管,并责令其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安全管理自查自纠情况。纳入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的生产经营者、责任人员,再次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罚。

篇6:关于行政执法案卷调查总结报告

泾川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政府:

根据《泾川县2011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领导上下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研究,就全局2011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组织形式、重点内容、实施方案等事项作了统一部署,用1个月时间对2010年以来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评查。现将评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接到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结合国土资源行政执法工作实际提出,要以全面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贯彻执行《泾川

县六五普法纲要》为契机,把2011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抓好,作为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行政执法的重要举措;作为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经局务会研究,专门成立了以副局长魏宏凌任组长,分管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小组,就检查的组织形式、重点内容、实施方案等事项进行了统一安排,对全局各业务科室2010年以来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详细评查。评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评查为各业务科室自查自纠,上报自查报告;第二阶段为我局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小组重点抽查,各业务科室交叉检查。抽查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个案剖析等方法进行;第三阶段为总结、整改、提高阶段。

二、自查自纠、落到实处

各业务科室自查自纠阶段,采取了科室负责人全面把关,办公室工作人员互相检查的方法,对本科室2010年以来办理的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处罚案卷进行归档,从证据收集的广泛性、案件审理公开性、程序合法性、适用法律的准确性五个方面进行检查。自查注重四个方面:一是国土资源行政许可案卷办理的依据是否准确;二是行政处罚案卷事实认定是否清楚;三是调查的证据是否充分;四是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五是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通过各业务科室认真自查,发现个别案卷的目录页码和卷内页码不一致;当场处罚的案卷资料证据不充分、反映事实不清楚等问题。

三、交叉检查、不走过场

在各科室自查的基础上,重点对执法监察大队、土地利用办、矿产办的案卷资料进行了检查,并对个别案卷进行了案例分析。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查:一是主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二是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三是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四是处罚、办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检查发现主要存在部分案卷在办理过程中业务文书未严格按公文处理标准进行处理,业务文书未完全统一。

四、整改提高、注重实效

2010年以来我局各类行政许可项目14个,行政处罚案件3宗。通过重点抽查和交叉检查,一是所有案卷严格按规定按标准进行了归档。二是涉及处理处罚的案卷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要求,即主体合法,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行政处罚决定适当,行政处罚程序合规。三是所有涉及国土资源行政处罚的案件无一出现错审及行政复议。四是被处罚的单位(个人)对处罚决定的执行率达100%;罚款均在规定时间内缴入国库,入库率100%。

我局在办理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卷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还有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不足,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行政处罚案件和行政许可卷宗的合法规范,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做到: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

依法行政和案件查办水平;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的制度建设及收费管理;进一步完善案件后续处理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做好重大、典型违法案件上报备案及行政处罚案件卷宗的整理归档等国土资源行政处罚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执法部门的职能和作用,高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上一篇:朱明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下一篇:美化校园行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