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诗词佳句全诗

2024-04-30

国庆节诗词佳句全诗(精选6篇)

篇1:国庆节诗词佳句全诗

祖国生辰72秋,九州无处不风流。

城乡一一呈新貌,科技行行竞上游。

碧海汹波驰巨舰,苍穹昊宇驾神舟。

红旗艳艳蓝图美,锦绣征程博浪头。

篇2:国庆节诗词佳句全诗

科技腾飞惊四海,小康迈进暖心田。

长城内外春潮涌,一带宏图喜讯传。

篇3:让诗词佳句点染你的语言

巧用古诗词方法之一:直引

所谓的“直引”, 就是直接以古诗词作为文章的语言。由于古典诗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大量、多处的引用, 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 充实文章的底蕴。

例1:

“一事能狂便少年”, 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 而在他前后, 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啸傲凌沧州”, 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幽幽, 独怆然而涕下”, 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的心脏, 有力地搏动, 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 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 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圆润锋芒》 (福建高考范文)

例2:

“起来慵整纤纤手, 闻声来,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彼时的你, 生活悠闲, 赶在赵明诚出现后变得更加芬芳, 总羡慕你的文采斐然, 嫉妒你。生活如画, 你的人生的美丽不仅仅只有光明, 也不乏阴影。你那时“绿肥红瘦”, 你“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你怕它“载不动许多愁”。你的生活词坛光明, 一代词宗引得三尺男儿甘拜下风, 悠悠愁苦, 感情迷茫, 痴情女子, 恨首依依, 你生活的美源于词坛的光明, 感情的阴影……

——《美源于光明与阴影》 (山东高考范文)

例3:

黄州密州, 长江两岸, 赤壁搂头, 岭南千嶂里, 海盗密林中, 居士, 我追随你的足迹, 看到您身遭贬谪, 却依然高唱“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高唱“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高唱“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居士啊, 贬谪使您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你的人生却依然光明, 我看到的便是一番光彩人生, 你的人生的变化, 人生的美便是由这光明和阴影构成。我想进入到您乙卯正月二十那晚的梦里, 看您“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我想站在赤壁边的小船上, 和您一起看“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我想做八月十五的一杯酒, 让您“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因为我看到你的魅力, 您的人生之美就在于这光明和阴影的共生之中。

——《光与影的人生》 (山东高考范文)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 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 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 以及较好的驾驶语言的功力。当然, 引用诗词时一定要自然、和谐, 千万不能为引用而引用。

巧用古诗词方法之二:化用

1.重组

例如:

“精神贫瘠者, 幸福与之捉迷藏, 任你踏破铁鞋亦无所得;精神富足者, 幸福就在他身旁, 仿佛得来全不费工夫。”“时而山重水复疑似身处绝境;时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见了曙光。”“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语言需要创新, 对大师诗句的创新使得我们的语言生动活泼而又不失韵味。

2.改写

诗词佳句是中华文化的经典, 融入新的时代内涵, 又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歌词作家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影响, 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

例如:《东风破》原词是“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水向东流 三春如梦向谁偷 花开却错 谁家琵琶东风破 岁月流离 不解时候 仍记总角幼”歌词作者方文山完成了对原词的白话创造,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妳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岁月再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再经过周杰伦独特的演唱, 让这首歌传唱一时, 成为流行音乐的经典。

还有我们熟悉的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经过词作家的创作, 就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白云深处》:“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 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 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 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半路下车只是一丝牵挂, 走走停停总是过去的她, 长长的石径回响你的相思, 回头的时候已经是梦失天涯。等车的你走不出你收藏的那幅画, 卷起那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参不破这一刹那, 别为一首老歌把你的心唱哑。”

篇4:化俗为雅的唐宋诗词佳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律名篇《使至塞上》的颈联,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王维奉命以监盔史的身份前往凉州宣慰立边将士,此诗即在途中写的。这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所著《人间词话》中称誉此联诗境为“千古壮观”。诗人捕捉住塞外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几种典型的景物意象,精心锤炼出“大”、“孤”、“直”、“长”、“落”、“圆”六个形容词和动词,真切地勾画出混莽、苍凉、孤寂、奇丽、壮阔的塞外风光。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苍凉,没有什么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为“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出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空旷,没有青山绿树,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感伤的印象,但紧接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兼画家的王维以雄健的笔触,毫不费力地勾出了这幅画面的基本线条:横贯画面的地平线与垂直线相交,弯曲的长线与圆形对映,将一个奇妙的诗境呈现在读者面前。

而嵌在这联诗中的“直”与“圆”二字,看似粗俗,却最精警传神,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它们与全篇的典雅语言映照融合,有化俗为雅之妙。

无怪乎曹雪芹在《红楼梦》四十八回中借香菱之口评述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却有有理有情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这番话极其洞见,“直”与“圆”,正是王维精心锤炼出的一对“诗眼”,它们似无理而有情,似俗而雅,有极强烈的鲜明的视觉效果,如画龙点睛之笔,使全篇都活了。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七绝《乞猫》的三四句,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全诗 如下:“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诗的前两句意思是说秋天来了,自从家里的猫死了后,老鼠特别猖獗,它们要窃取粮食过冬,所以窥瓮翻盘,搅得人夜里睡不着觉,十分可恶。后两句说:听说你家的猫儿生养了几只小猫,我要买了鱼,用柳枝穿好,去你家聘请一只小猫回来。此联中“将”的意思是养、带,“聘”的意思是聘请、延请。“衔蝉”指猫,是当时的俚语。黄庭坚主张写诗要“以俗为雅”,而这首诗的语言浅显而通俗,明白如话,其中“鼠辈”、“搅”、“闻道”、“将”、“衔蝉”等,或是口语,或是俚语,都被诗人巧妙地组织入诗中,使诗显得诙谐风趣,亲切有味,增添了生活气息。难怪后来人陈师道《后山诗话》赞此诗:“虽滑而可喜,千载而下,读者如新。”吴可《藏海诗话》也说:“‘聘字下得好,‘衔蝉、‘穿柳四字尤好。”

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五律《发广州》的颔联。绍圣六年(公元1094)九月,苏轼被

贬赴惠州,途经广州(今属广东)时作,全诗如下: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三杯软饱后,(浙人谓饮酒为软饱。)一枕黑甜余。(俗谓睡为黑甜。)蒲涧疏钟外,黄湾落木初。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诗中写他在广州短暂停留时的生活感受,表达出一种处艰危而坦然的爽朗心情。

首联“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说自己虽离朝廷和都市越来越远,但身心仍感觉良好自如。颔联写他在广州能喝能睡,过得潇洒,惬意。作者自注:“浙人谓饮酒为软饱。”(“俗谓睡为黑甜。”可知“软饱”和“黑甜”都是方言俗语。这一联“三杯”对“一枕”,“软饱后”对“黑甜余”,对仗工整,新颖灵活。苏轼此处将饮酒说成“软饱”,将酣睡说成“黑甜”,通俗明快,富于生活气息,并巧妙地组成对仗,从而活灵活现地写出他喝饱睡足、悠然自得的神态,真可谓是化俗为雅。难怪沈德潜在其《说诗啐语》中评价苏轼驾驭语言的本领时认为其“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日熔铸”。

夜深一鸟忽飞起侬不觉它它觉侬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绝《晚归再渡西桥四首》(其一)的后一联。此诗的前一联是“归近西桥东复东,蓼花舞路近西风”,写诗人在暮色中赶路归家,他的家在一条西桥的东面。

他走过桥时,瑟瑟的西风吹动着路旁的蓼花,田野笼罩在一片静寂中。忽然,一只受惊的鸟儿从草丛深处腾空飞起,打破了这宁静的画面。诗人从这极平常的生活小景中感悟到:

自然界的小动物似乎比人更灵敏,人无法看到草丛深处的栖鸟,鸟却能凭它的敏锐的听觉判断出人的来临,为预防潜在的危险而逃避飞去,正所谓“侬不觉它它觉侬”。杨万里作诗讲求“师法自然”,认为“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要擅长发现捕捉自然界的生机与动态,力图描写转瞬即逝、变化迅疾的景色,并从中发掘新鲜的情趣和俚趣,从而营造出幽默诙谐的氛围,这就是严羽《沧浪诗话》中所称的“杨诚斋体”。此诗即是一例,一“侬”字,既丰富了语汇,又增添了语言的通俗性与表现力,但杨万里并不是为俗语而俗,而是以俗写雅,在通俗活泼的形式中表现出他从自然中妙悟到的禅机理趣,因此他的诗在通俗中富于雅情雅趣,成为古代诗人中化俗为雅的高手,对当时及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几联佳句对于浩如烟海的唐宋诗词佳句来说,也许算不上最具代表性的诗句,但是古人对于语言的创新与锤炼实践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篇5:国庆节诗词佳句全诗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食过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粽叶再厚裹不住思念,五彩绳再长缠不住童年。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摘来半户青芦叶,香里晶莹玉一团。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粽香端阳晴,仲夏日赋闲。

篇6:苏轼诗词贺新郎全诗鉴赏

贺新郎是宋词的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等。据说以贺新郎作为词牌名流传下来的作品,以收入《东坡乐府》的为最早。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

⑴乳燕飞:乳燕,雏燕儿。飞:《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⑵桐阴:梧桐树阴。

⑶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⑷扇手:白团扇 与素手。

⑸清熟:娄稳熟睡。

⑹枉:空白。

⑺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⑻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⑼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⑽幽独:指落花与粉泪簌簌同落的样子。

⑾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⑿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⒀ 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这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过片转咏榴花。“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这不与“浮花浪蕊 ”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上一篇:门庄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远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