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的那些话

2022-08-20

第一篇:米兰昆德拉的那些话

转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米兰昆德拉小说解读

[转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米兰昆德拉小说解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米兰昆德拉小说解读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及其哲学背景

我们可以从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看到,“存在”是其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建立在“存在”上的小说观,是昆德拉小说创作的基础,转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米兰昆德拉小说解读。而存在这个形而上的终极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想理解昆德拉的小说,必须首先了解其小说深深植根的哲学背景。

存在是什么?自从俄狄浦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后,存在之谜,不知困扰着多少人为它走向了凄壮的祭坛。亚里斯多德说:“那个自古以来就发问的问题,那个现在仍然要问的问题,那个将来永远要发问的问题,那个是我们永远不得安宁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而这也是在问:本体是什么?”然而这只是阐释了存在的终极意义,并没有解决存在的解释问题。古希腊人说:“认识你自己。”但那时的“自我”更多的是众神旨意的化身;到了中世纪,自我则成了上帝的法则,在神性*光辉的照耀下,西方人获得了强烈的自我感,虽然这其中不乏蒙昧;文艺复兴兴起后,上帝从人们心中隐去,于是迪卡尔宣称:“我思故我在。”将自我的理性*意志作为人类存在的合法前提;这似乎使我们听到了古希腊哲人巴门尼德所提出的“思维和存在是统一的”。海德格尔说:“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相信领会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这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产生的种种异化,导致了哲学家开始了对“存在”

的重新思考,即对“存在”进行寻根。于是存在主义者萨特又提出“在”是第一位的,“存在先于本质”。

米兰昆德拉立足于前人踏出的存在主义之路,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昆德拉不是从存在的本体论,而是从人类存在的现实境况出发来看待和思考存在的。在他看来,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如果一个小说家,不能揭示人类存在的现实,那么他是不堪的至少是不深刻的。小说的写作目的,就是抓住自我对存在的深思。小说考察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存在不是既成的东西,它是“人类可能性*的领域,使人可能成为的一切,使人可能做的一切”。对于现实世界,米兰昆德拉基本上持一种悲观态度,他认为生活就是一个陷阱,人们未经请求就被生下来,封闭在从未选择的躯壳里,直至老死,一体化的世界则杜绝了人们逃遁的可能性*。

基于这样的创作观,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人物,更像是一个个为了解释存在而存在的“实验性*编码”,小说的情节,场景,论述,均是围绕“存在”这一主题展开,所有的文字,只是在小说家指挥棒下作出的对主题词演奏的音符,使昆德拉的小说始终以一种严肃而又戏虐的面貌出现,构成了其小说的独特的个人风格。

存在之轻与存在之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小说中最为读者熟悉,为作家赢得声誉最多的一部小说,80年代在中国出版至今,一直被翻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直到前几年才有了现在的这个书名,虽然只是一个语序的变化,却使得书名和主题更为贴近。然而即使是改动后的译名,仍然弱化了原名的玄意。昆德拉在一次访谈中说:“许多朋友劝我放弃《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这个书名,难道我就不能至少删去“存在”(being)一词吗?译者在碰到这个词时,都倾向于用更朴实些的表达予以替换:‘生存’ (existence),‘生活’(life),‘状况’(condition)等等。“存在并非一个具体物,因此,昆德拉认为,哈姆雷特说的”to be or not to be”绝非“活着,还是死去”的问题,而是一个形而上的追问。所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要探讨的实质上是“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

尼采认为,我们的世界是“永恒轮回”的。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由无数次的重复。我们的生活是能够被预演的,有朝一日,我们的生活会按照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前者中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如果世界果真如此,我们就会向耶稣一样被钉在永恒色*十字架上,无法承受的重负将会沉沉的压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然而,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恰恰是轮回的不存在,生活无法预演,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他完美之后再来度过,生命之流只能在偶然性*的大地上泛滥,人们肆意的生活,获得了漂浮在半空中的快感,可是,重就真的悲惨,轻就真的美丽吗?

托马斯正是这一问题的代询人。他是一个离异多年的外科医生,拥有众多的情人,生活风流而快活。然而特里莎的闯入打破了他的自由,托马斯一直在爱恋特里莎和追求自由之间徘徊选择。特雷莎之于他,既非情人,也非妻子,而是一个“被放在树脂深覆的篮子里,顺水漂到他的床第之岸的婴儿。离婚以后的托马斯是愉快自在的,婚姻对他来说是一种责任的束缚,阻碍了他体会生命的快感,在无数的”性*友谊“中,他获得了美好的生命之轻。特雷莎无疑是这种生活的终结者,她紧紧握住托马斯的手使他感到了久违的生命的责任并体会到了其中的美好,可是他又不愿意放弃多年来的“自由”。对于托马斯来说,独居还是与特雷莎结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问题,而是关涉到他对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解。一向轻松的他在六个偶然事件的推动下,选择了“非如此不可”。

七年之后特雷莎的出走,将托马斯重又置于自由之身,使其身上的重负突然间释放,甚至感到悲伤过后的美好,托马斯嗅到了温馨的生命之轻。可是,随之而来的沉重却将他彻底击倒,他已经学会了感受别人的痛苦,他终于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虚无缥缈的生命了,读后感《转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米兰昆德拉小说解读》。他回到了布拉格,追回了特雷莎,也追回了存在的重量。

如果说托马斯不断地在轻与重之间游走抉择,特雷莎也尝试着去接受托马斯的存在哲学。当她无法忍受托马斯有一次在肉体上的背叛,她开始了向轻的试探,和一个工程师发生了关系,可是这次行为只给她带来了更深的痛苦,更重的负担,认真是特雷莎的行为方式,认真让她陷入痛苦的绝境,虽然她努力从行为到精神上向自己的爱人托马斯靠近,然而她最终还是失败了,她永远背负沉重的负担,而这沉重恰恰也是对托马斯的一种吸引。

轻重选择的对立与两难,构成了人类的一个基本存在境况,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在这个哲学命题上找到印证,它与善恶无关,究竟是选择青海是选择重,昆德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给与了阐释。在一个极限悖缪的时代,轻与重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是不存在的,追求意义,选择承担,并不一定就能收到预期的沉重感,反而常常导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是,这轻松之中不也包含着生命的沉重吗?

灵与肉的冲突

肉体与灵魂,使人类得以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人类总是理想化地希望自己的灵肉统一,以把握一个更为真实可感的自我,然而,昆德拉却以一个特定的性*爱情境,揭示出灵与肉的分离,使人类再次陷入对自我的无把握之中。

托马斯与特里莎彼此相爱,可是看待灵与肉的态度却不一样:托马斯认为,爱情与性*是互不相干的,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却会引起同眠共枕的欲望。在他看来,使爱从属于性*,是造物主最稀奇古怪的主意。灵与肉在托马斯身上自觉的分离着,他一边深爱着特丽莎,一边又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他在爱情上是忠贞的,在行为上却是放荡的。

特雷莎则要求灵与肉绝对的统一。特雷莎有一个外表美丽而内心粗俗的母亲,她一直在向特雷莎灌输一个观念,特雷莎你与其他人没有区别,你和其他人的身体都是一样的,你没有什么好隐藏的。特雷莎的母亲在光天化日之下裸露着在房间里行走,这令特雷莎感到羞愧和恼怒。特雷莎的一生,就是在于这种观念抗争,她认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灵魂决定了这种个性*,否定了肉体的差异,也就否定了灵魂的差异。她带着这种抗争,来到了托马斯身边,寻求救赎,她向他表明她是独一无二的,可是托马斯却把它混入了其他的女人,对她们的身体施以同样的爱抚,把她又扔回了原来的世界。特雷莎的“嫉妒”成为她沉重的痛苦,直到死才得以摆脱,而这种痛苦正源于特雷莎对灵与肉绝对的要求。

灵与肉的冲突显示了人类对把握自我的无能为力,作为人存在的一个基本范畴,它突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悖论,即人不愿再灵肉分离中生活,却只能以灵肉的妥协与调和谋得现实的安适。昆德拉借此对现代社会所导致的人行分裂和异化进行了批判。

政治与媚俗

“媚俗”(kithcs)是昆德拉作品中的响词,在一次与作家埃尔格雷勃里的谈话中,昆德拉将“kithcs”阐释为“已讲过一千次的美”,“意味着故作多情的集体谎言”,在昆德拉的笔下,媚俗已并非对每一类任何某个特定情景的描绘,也并非仅仅限于艺术,它已成了政治,社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成了人类共同生存状态的一个指称。

政治,是昆德拉小说中人物的基本生存背景。政治媚俗,则又是昆德拉批判的一个重点,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政治迫害使他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昆德拉说:

“政治并不产生媚俗,但它需要媚俗。任何政治运动都以媚俗,以迷惑他人的愿望为基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美国参议院对孩子的微笑与布拉格广场检阅台上当权者面对游行者的挥手都是媚俗。“媚俗是所有政客的美学理想,也是所有政客党派和政治活动的美学理想。”

托马斯和其情人萨宾娜都是媚俗的自觉抵制者。托马斯,一个用外科手术的思维来对待人生的一生,他的生存目的就是要反抗从众。对于托马斯来说,真正的困难不是抵制那个“非如此不可”,托马斯逃离了第一次婚姻,逃离处于专制统治下的祖国,都说明了这一点,真正难的是抵抗本身,在媚俗的集权统治王国里,左右的答案都是预先给定的,对任何问题都有效。心灵的专政即是最高统治,所以昆德拉又说,媚俗的死敌是“爱提问题的人”,一个问题就像一把刀,会划破舞台的布景,让我们看到藏在背后的东西。同时,媚俗也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陷阱,对媚俗的抵抗也可能成为媚俗的一部分。对于托马斯来说,当在呼吁当局释放政治犯的生命上千字也称为“非如此不可”的事情的时候,抵抗本身也成了一种媚俗;对于萨宾娜来说,当她的绘画被宣传为反共作品时,她便深深感到了西方世界对她处于深重集权灾难中的祖国的怜悯,然而这种怜悯也是一种媚俗,一场西方建立在“博爱”基础上的政治秀。于是,在众人“同情”的目光中,萨宾娜愤然离场。

而一直爱慕者萨宾娜的法国教授弗兰茨,则是昆德拉所要批判的媚俗的集中代表。弗兰茨是一个乐观的梦想家,20岁时就确立了哲学教授生涯,但它并不满足于学者的窒息生活,他“渴望与人们交往,肩并肩地步行,渴望与他们一起呼叫”,他充满激*情,喜欢旅行,也爱同众人一起上街游行。“我们都需要有人望着我们”,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声援柬埔寨的“伟大进军”。弗兰茨活在他人的目光里,她急于向情人,向公众,向内心中的另一个自我显示生存的意义,期待获得外界的赞许。他的价值认同,不是建立在对价值本身的追求上,而是为他人而活,最后当他在曼谷街头一场无谓而偶然的斗殴中死去时,他的死不但没有产生悲剧意义,反而具有了某种讽刺的意味,是一个媚俗者的终结。在弗兰茨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有限性*,人的自我失落与价值的扭曲,而这一切,正是人的媚俗可能性*的一种反映。

和许多小说家不同,昆德拉的小说直指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困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托马斯,特里莎,萨宾娜以及弗兰茨都只是以不同方式存在的个体,昆德拉只提出问题,不回答问题,在无法重演的过去和无法预定的未来,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光亮。

第二篇:那些骂人的法国话

谁说法语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语言,只有学了法语,你才知道有的时候多么的不浪,不慢。 法语中基本上骂人的词可以表示“蠢”的意思,但是又会从“蠢”衍生出很多别的意思。貌似法国人在说一个人“蠢”的时候已经表达出了对这个人相当大的蔑视。

Connard ! 你个杂种/你个傻逼。

(Con 为其简写。Connard指男傻逼,connasse指女傻逼。

《曾经想火》里面,当王欣雨在法国遭遇各种不顺的时候,嘴里念叨的就是这个词。) Connerie (bullshit,扯淡。在屌丝男《bref》中有这样用过:J’ai fait une connerie. 我干了件蠢事。) Salope ! (bitch/slut,母狗/妓女/不检点的女人/你个碧池)

Putain(fuck,操。可以几个词一起连用,如con putain merde. 以增加情感。使用频率非常高。)

Fils de pute !(son of a whore, 婊子养的/ Fils de chien ! 狗娘养的。)

Merde !(shit, 妈的。使用频率很高,小编第一个学会骂人的法语单词。) T’es une merde. 你这个废物(T’es un propres-à-rien. 你这个废物/你一无是处。) Une meuf, un mec一个妞儿/一个哥们(稍带轻蔑的语气)。 Pédé(gay, 同性恋。非常侮辱的说法。

Tarlouse/ tafiole /tantouze都是gay的侮辱性说法。) Va te faire enculer.(go fuck yourself, 去你妈的。) Baise/nique ta mère !(fuck your mother, 草泥马) Ça me casse. 蛋疼!

想知道更多法语的真面目,想了解更多法国风情,来微信公众号关注“大飞小明”吧,我会告诉你更多你想要知道的。

第三篇:那些让人感动的话美文

一弘一法师到学生丰子恺家作客,丰子恺搬出一张旧藤椅请老师坐。弘一法师并不急于坐下,而是把藤椅轻轻摇晃了几下,才缓缓入座。

丰子恺很是纳闷,禁不住问老师为何这般。弘一法师平静地说:“你的藤椅旧了,易生虫子。如果就这样坐下去,想必一定会坏了它们的性命,所以摇动藤椅以示它们留意。”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以林肯为首的北方军在一次关键性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一位北方军支持者激动地对林肯说:“南方军死了2000人,我们只死了800人,我们胜利了!”

林肯听后,低下头,难过地说:“我们没有胜利,我们死了2800个同胞。”

一个妇女问一位画家:“如果博物馆失火了,您眼前有一幅梵高的画和一只猫,您会先救哪一个?”

画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要先救猫。”

妇女甚是不解:“为什么要先救猫呢?”

画家告诉她:“因为猫是生命。”

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美国国务卿黑格请在外公干的副总统乔治·布什尽快返回华盛顿。

为了节省时间,布什的空军副官约翰·马西尼中校建议“空军2号”直接飞往白宫,在南草坪上着陆。布什考虑了片刻,决定放弃这个打破常规的计划,仍按照惯例办理。

马西尼尽管表示服从,但显得疑惑不解。布什解释道:“约翰中校,在美国,只有里根总统的‘空军1号’才能在南草坪上着陆。我乔治,布什只是副总统,不是总统,不能那样做。”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然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结果,这名学徒因为紧张,上楼梯时。灯泡掉在了地上。爱迪生没有责备这名学徒。几天后,爱迪生和助手们费尽心力制作出了另一个电灯泡。做完后,爱迪生丝毫没有考虑,就将灯泡交给了先前那名学徒。

事后,有人问爱迪生:“原谅他就够了,何必再把灯泡交给他拿?万一又掉地上怎么办?”

爱迪生回答:“原谅不是光靠嘴巴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

一对夫妇上火车后发现有位女士坐在他们的位子上,丈夫示意有孕在身的妻子坐在女士旁边的位子上,自己却在一旁站着。妻子坐定后仔细一看,原来那位女士的右脚有点不方便。

到站后,心疼丈夫的妻子说:“让座是好事,但那么久,你可以和她换着坐一下啊。”

丈夫笑笑说:“人家不方便是一辈子,我不方便只是几个小时。”

第四篇:天津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经常说错的那些话

1.《山坡羊•潼关怀古》

错点:①描写战争非常惨烈。②“潼关如聚,波涛如怒”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2.《沁园春•雪》

错点:“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实写晴天雪景。 3.《渔家傲•秋思》

错点: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写的是边塞秋天寒冷,大雁过早地飞离了衡阳。②“长烟落日孤城闭”营造了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错点:①“闻笛赋”写的是使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 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悲痛和怅惘。③表达了诗人要远离官场过闲适生活的决心。 5.《江城子•密州出猎》

错点:①希望朝廷免去自己的罪名。②“会挽雕弓如满月,亲射虎,看孙郎”突出了孙权能挽弓射虎的高超武艺。③表现了作者的高超武艺。④表达了作者的悲伤愤恨之情。 6.《使至塞上》

错点: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边塞风光增添了一种柔美。②将士战败,撤退到燕然山。 7.《望岳》

错点:诗人登上泰山放眼四望远处景象。

练习题:

课内诗词赏析专项练习33题

1.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聚”和“怒”写山峦重叠,黄河奔腾的景象,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战争之惨烈,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之深重。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愿望,又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只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的小鸟生命耗尽后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寄寓了诗人愿意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D.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温暖”“明朗”“坚固”“蓬勃”这些用来形容“那辽远的一角”的词语积极、明快。表达了作者

第 1 页 共 1 页 对解放区生活的无比向往。

2.下面对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赏析:句中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赋予雪境以生命感。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诗人以“落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D.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郑愁予《雨说》)

赏析:“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3.下面对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诗人以落红化春泥,寄托了自己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通过“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之情。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充满朦胧之美的境界,与主人公见“伊人”心切,望穿秋水的心情,完美融合在一起。

D.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戴望舒《我用我残损的手掌》)

在这句诗中,作者道出了自己对解放区的真挚感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寄予热切希望的感情。 4.下面对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辛弃疾《过零丁洋》)

这两句以“风飘絮”和“雨打萍”来比喻诗人自己悲苦的身世,表达诗人的哀叹之情。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三句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衷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第 2 页 共 2 页 词人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虽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D.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作者对想象中的景象加以肯定,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看信心。

5.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独特看法,即:如果不刮东风,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这两句写出诗人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都显得低小了,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D,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郑愁予《雨说》)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7.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这两句诗写出作者心底的愿望:登泰山之顶,攀人生高峰。

第 3 页 共 3 页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早就知道边塞的秋天寒冷,所以连大雁南飞也不会放在心上。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作者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D.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流沙河《理想》) 理想有时代性,有阶级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8.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两句选取“早莺争暖树”和“新燕啄春泥”两个动态的典型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春的活力,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

句中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像”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化静为动,使之生机勃勃。 C.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此两句写景,前句“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后句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夕阳入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D.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我笑弯了腰啊„„(郑愁予《雨说》) 此诗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雨”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句中的“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9.下面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艾青《我爱这土地》) 借“鸟”这一形象,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 此诗句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了男子追求到淑女后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此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方法,描写了白了头发的将军和士兵,因思念家乡、功业未成而深夜难以入睡,伤心流泪的感人场景。

10.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情调悲怆。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第 4 页 共 4 页 诗句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大漠之上,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线条简约,色彩明丽,使边塞风光平添了几许柔美。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两句诗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D.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人把自己假设成一只喉咙嘶哑的鸟,饱含忧患意识,表现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1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里写出了百姓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大场面,有力突出了孙权能挽弓射虎的高超武艺。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句一用典。前一句借《思旧赋》表达了对好朋友的怀念,后一句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两句写春望所见,“破”字已使人满怀凄然;“深”字又令人触目惊心。

D.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郑愁予《雨说》) 在这里,雨交代了自己的归宿:为孩子们的欢笑和甜蜜,最终选择牺牲自己。 1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三句描写晴日当空的雪后景象,与前面雪中苍茫的景象形成正比,突出作者眼前晴日山川之美。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随”字赋予静止的山岭以动感。“入”则写出了大江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的气势。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三句诗写作者回忆自己征战沙场的生活,画面雄壮、健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征战沙场,为国杀敌的渴望之情。

D.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郑愁予《雨说》) 这句诗写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生机勃勃,雨邀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这美丽的春天。 1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句式整齐,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了夕阳西下的极度落寞与不

第 5 页 共 5 页 甘,以及无限悲痛与怅惘之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割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以“海峡”作为“乡愁”的具体对应物,将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14.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阔”表现了“潮平”的结果,突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大。“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和“风正”相呼应,突出了春风的和顺。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里写出了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大场面,同时也写出了太守亲自挽弓射虎的高超武艺,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此联说的是因战乱不断,使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是指没有被日寇践踏的解放区。此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解放区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1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两句写出了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这两句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来看,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流沙河《理想》

这两句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福利的理想,因此又说理想是一种牺牲。

1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这两句诗,诗人抓住“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第 6 页 共 6 页 这两句诗中的“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流沙河《理想》)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即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D.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郑愁予《雨说》)

这两行诗意味深长: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为着春天的来临,才真正看得到大地的希望。 17.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轼《密州出猎》) 一“聊”一“狂”两字,足见作者的潇洒豪放,“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句话突出了塞下秋天天气之“异”。表现塞下秋景与中原秋景的不同,连大雁也过早地飞离衡阳。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18.下面对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这两句诗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决意远离官场,愿过自由闲适的生活。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这两句诗先后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19.下面对诗歌的赏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未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第 7 页 共 7 页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场景。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20.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这两句诗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句诗表达的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D.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诗人自比“小鸟”,表达了对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2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写男子对理想女子的追求没有成功,难以入眠。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意思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这里“二乔”的命运代表着东吴的命运。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自己投身官场和起兵抗元的经历,跌宕起伏,回想起来仿佛置身星河之中。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诗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2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前两句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而结语五个字,却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和愤慨。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既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 C.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郭沫若《静夜》)

上来一问句,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广袤的宇宙,想象穿过茫茫雾海,而鲛人“对月流珠”更给

第 8 页 共 8 页 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D.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实写雪后晴日当空,红日与白雪将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3.下面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叙事,交待了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到遥远的边塞去慰问将士。

B.颔联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颈联中“直”与“圆”,二字极为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尾联写诗人兴致勃勃地到达边塞,却得到令人失望的消息:前线战败,军队已经撤退到了燕然山。 24.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诗中有画:闭目遥想,烟纵河横、红日黄沙,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句连用典故,“翻似”二字,写出旧友被害情状,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深切还念,表达长期被贬后的人世沧桑之感。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三句用了白描的手法写了九种景物,这些相对独立的景物勾勒出生动的图景,相互映衬,表达了游子的羁旅之情。

D.天河何处?远远地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郭沫若《静夜》) 诗句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进入想象的世界,使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 2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季节。同时,通过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春和旧年的交替,还告诉人们:新的事物是挡不住的,人应该积极向上,乐观生活。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这里的“愿”表面上是写自己的田园劳作之乐;更深层的意义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要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重新找回自我,去开创一番事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 9 页 共 9 页 这两句诗运用两个典故,写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王叔文等好友已经故去,对他们只有无尽的怀念;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自己已恍如隔世之人,心中满是悲痛和惆怅。 D.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流沙河《理想》)

这里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但这一切又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6.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诗以简练的笔墨写出了诗人此次出使的经历,自己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边塞去慰问将士。 B.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正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这一情节描绘作者在想象的境地中见到了牛郎织女,他们正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诗句描写了远望泰山之所见:远远望去,泰山参天耸立、绵绵不尽,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平原。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诗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景物和环境,写出了边地艰苦的生活环境,也生动地表现了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坚守岗位的气质。

27.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非常新奇,令人遐想。诗歌中“鸟”是特指,指的是历代诗人反复咏唱的杜鹃。

C.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流沙河《理想》)

这里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福利的理想,因此又说理想是一种牺牲。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此两句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以水陆之路途难行比喻世路艰难,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28.对下面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

第 10 页 共 10 页 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载桃培李。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即写思乡之情,又抒报国之志,揭示了征人们思家难回、功业未建的矛盾心理。

D.“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作者以肯定的语气描绘想象中的世界,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29.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句描写的是雪上的马蹄印记,把思念延伸至远方。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用动态的视角来买哦写景物的变化,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这两句诗议论,诗人感慨由于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导致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D.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流沙河《理想》)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30.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这四句全是虚写。作者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诗人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引用典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的意愿。 D.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流沙河《理想》)

诗人以比喻、顶针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很有艺术感染力。 31.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写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傍晚时分,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B.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西夏,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壮志。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第 11 页 共 11 页 D.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张锋《化石吟》)

这一节中的“长眠”指化石沉睡的时间长,“苏醒”是指化石被人们发现。 3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郑愁予《雨说》)

雨将生命变成了孩子们嘴里的“那份甜”,并在那份甜中融入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对中国未来的祝福。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入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形象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城门紧闭的情景,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及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33.下列表述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反映出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B.《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胸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描写出一幅壮美的塞北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乐观的情感。

D.《我爱这徒弟》中“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隐喻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答案:ACBAC CBCBB AABBA BCCAA CDDBB BBBCB AAC

第 12 页 共 12 页

第五篇:那些话值得我们收藏

青春总会犯错,但不应被惩罚

1.青春,总是被标上幼稚的标签……

2.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对他来说,是随风而散。错过了,是因为本就是错的,所以才过了

3.爱情是一种遇见,要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才能成就一段爱情。遇见对的人,在不对的时间,愿意等待,安静地坚持地守候,一直等到对的时候,就对了!

4.她不知道,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人之所以不幸福,也可能是被自己耽误的。太执着于一个人,一段情,一件事,每个人又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费…

5.谁又是谁的谁?…

6.凤求凰,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凤求凰,凤求凰,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7.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迷了双眼,只会徒生感伤,那些记忆就让它散尽天涯,错过了风雨,才会遇见彩虹。

8.人的一生中终究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是惊艳了时光,另一个便是温柔了岁月

9.生命中令人悲伤的一件事是你遇到了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但却最终发现你们有缘无份,因此你不得不放手

10.已经放手了,就不必再执着,纵然忘不了,纵然伤心过,但深埋在心底,时间终究会消逝一切,它就像是一把杀猪刀,一刀刀的将那思念斩断,等你想起她的时候,也便是一笑而过。

11.女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10岁而乖,15岁而聪,20岁而甜,25岁而美,30岁而媚,35岁而庄,40岁而强,45岁而贤,50岁而润,55岁而醇,60岁而慈。她只想要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幸福是什么?

12.幸福就是牵着一双想牵的手,一起走过繁华喧嚣,一起守候寂寞孤独;就是陪着一个想陪的人,高兴时一起笑,伤悲时一起哭;就是拥有一颗想拥有的心,重复无聊的日子不乏味,做着相同的事情不枯燥......

13.人生有时候,总是很讽刺。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

14.人最好不要错过两种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15.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错过一个人却是事

实。

16.世界真的很小,好像一转身,就不知道会遇见谁;世界真的很大,好像一转身,就不知

道谁会消失;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17.最好因遗忘而微笑,不要因记得而悲伤,而你的离开,又触动了谁的悲伤?

18.正所谓佛在人心,众生皆有佛缘,将来沦入苦海,亦或回头极乐,全在他心中一念,我等并无法力可以施加于他了。’

19越长大,越孤独,人,一辈子,往前走,擦肩而遇或匆匆交集的人太多太多,能当兄弟的,能有几人?

20.敢低头的,才有本事抬头,敢弯腰的,才有骨气直腰,敢做狗的,才有机会做人,而那些自认为自己是人的,终归一辈子只是条狗。

21.我们虚度的今天。是昨天挣扎着不想死去的那些人无比向往的明天。终归到底。只有活着才能做更多的事。

22.如果不相遇、不会有相知、如果不相知、不会有相恋、如果不相恋、不会有相思、如果不相思、不会有相怨。

23.你能看多远,你心里就有多大,天地那么大,所以才能包容下万物,你的心大了,什么事也都会变小”

24.摸不到的颜色是否叫彩虹?看不到的拥抱是否叫微风??

上一篇:名师个人的工作计划下一篇:美容院新品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