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解读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秋天的怀念解读范文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秋天的怀念读后感600字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

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文中写了一个重病缠身的母亲,为了儿子能坚强地生活下去,隐瞒了自己“到了那种田地”的肝癌,无微不至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最后母亲猝然去世,连最后一面“我”也没有见到,只能给“我”留下了无尽的伤痛和怀念……

母爱是包容的。“我”因为难以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失去双腿,脾气变得异常暴躁,“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但是“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我学了这篇文章以后,被这位母亲深深地打动了。多么伟大、无私的母爱啊!于是,我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的妈妈也是多么地爱我呀!虽然有时候我会嫌她太罗嗦了,但这不正是母爱的表现吗?

多动人多催人泪下的伟大母爱故事!仔细一想,世界上的母亲哪有不爱儿女的呢?母亲们不辞劳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成人,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却不是图报酬,有时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都得不到,但她们什么时候抱怨过?她们还不只是一心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多任性放肆,母亲们总会容忍他们、包容他们、体谅他们。尽管有时儿女们犯了错、母亲责骂他们,还不一样是为他们好吗?母亲们就像一把把不闻不问的雨伞,永远为儿女们打开着,为他们挡风挡雨;母亲们宁愿自己受风雨摧残,也不愿意让儿女受到一丝伤害。母亲们对儿女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善意的,希望给儿女们指出一条光明的路。母亲们但愿永远陪伴儿女共度时光,但她们从不自私,从不把儿女硬留在自己身边,而是永远在儿女的身边当“守护神”。

其实母爱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是母亲觉得这样做对孩子好她们才会去做的。亲爱的妈妈,如果长大了我是诗人,我一定会赞美你;如果我是歌手,我一定会歌颂你

第二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名言:“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我从《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中感受到的。

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

作者自始至终没有用一句话来直接表达母亲的感情,但文中与母亲有关的每一个细节,又都饱含着这份深浓的感情。这是一位艰辛的母亲,在努力用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细心地照看着她的孩子,却从不在意自己的痛楚和悲伤。读到这里,让人不禁感叹母爱是多么伟大和无私啊,她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宁可奉献出她们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曾经我怀疑过我的妈妈,她是不是真的爱我?因为当我不小心摔跤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时,妈妈却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说:“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当我受伤淌血时,妈妈一边帮我包扎伤口,一边还不忘严厉地教训我,“不能小心一点吗?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当我考试得了全班第一洋洋得意时,妈妈却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你聪明的孩子多的是。”可是当我生病时,妈妈却忙前忙后,侍候我吃药,喂我吃饭,在我背后默默地着急。此时我明白了,妈妈是爱我的,她只是不像其他人的妈妈一样善于表达

自己的爱。妈妈这种严厉的爱,伴随我走过充满幻想的童年,陪伴我走入朝气蓬勃的少年,也必将伴我一生。

我明白了,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孩子操劳。母爱犹如那一壶热茶,把苦涩留在自己心底,而不断地向周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第三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在这里就谈谈自己观看了窦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之后,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开始老师很自然的和孩子们谈到了他们的母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并抛出了一个问题:“今天的课上,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学生默读后发言:“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他把上帝招她回去作为安慰。„„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太苦了——“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师板书:苦) 我的感受:听窦老师的课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是课的分量很足,其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把一篇文章置于作者一组文章之中:《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如果我是窦老师的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了解了这么多的课外知识,马上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这样教材外的几篇精美文章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由教材又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窦老师找准了课内外结合的点,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

一、说教材 《山海关》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群情欢腾的开国大典、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雄伟庄严的山海关-----篇篇文章,字字句句充满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赤诚的爱。《山海关》一文的作者是峻青,这篇抒情散文是作者两度登临山海关,经过四年酝酿的佳作。从题目看,作者似乎是为了歌颂雄伟险要的古代著名关口——山海关。实际上,文章不仅赞颂了作者见到的山海关,而且从山海关想到了更重要的关,心中的雄关信念。那就是对中华民族坚贞不渝的信念,是任何武器和军队攻不破的雄关。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

本文的抒情性强,词汇丰富,学生的领悟要与作者达到一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感悟效果。

二、说教法

山海关虽然是直观形象的事物,但由于读者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文章,每个人的感受不同,理解也会不同。像《山海关》这样的精讲课文,我更愿意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按照“先学、后教、感悟”的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看书,互相讨论疑难问题,然后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教学本文时,我们应该注意通过反复阅读来体味作者的情感。在阅读中,采用阅读期待、反思、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的活动中,我们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的对话者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在教学前,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学生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2、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身临其境体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的主题。

3、把有关山海关的知识,名句等融入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累。

整个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反复阅读,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说学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的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山海关》一文思想深邃,文辞优美,我打算从以下5个方面来鼓励学生学习探讨: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把不懂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圈点勾画出来;

3、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互帮互学,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四、说过程(仅以第二课时为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引入课文,创设情境。说说作者笔下的山海关给你怎样的印象?

(二)速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山海关的特点。

(三)品读重点段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提示:

1、从修辞、情感、词语运用等方面提出。

2、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教师适时释疑。)

(四)回顾全文,多角度提炼文章主旨:

1、站在山海关之上,作者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2、文章中全面概括山海关的是哪一句?

3、“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具体指什么?

4“山海关,将以他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刻在人们心中。”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拓展训练

了解山海关的历史,说一说刻在中国人心中的雄关,对一个民族而言,有何特殊的意义?

(六)总结:作家峻青在本文中实际上写了三座关:思慕中的雄关——模糊的影子;眼前的雄关——历史的陈迹;心中的雄关——坚贞不渝的信念。三座关一个比一个更有分量,一个比一个雄伟、高大。

(七)作业

1、课外阅读峻青的《雄关赋》。

2、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八)板书:

9 山海关

样子

雄伟险要 伟大的体魄

历史

可歌可泣 忠贞的灵魂

教学本课可能存在的问题: 1 文中大量的词汇,可能造成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

2学生掌握的有关山海关历史不够丰富,对作者寄予文中的情感可能会缺乏深刻的领悟。

第四篇:秋天的怀念

71003《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第一课时自学提纲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法,画出生字,查准读音。积累好词好句。

2、收集有关史铁生的小故事,课上交流讲述。

3、感受母爱的感人和伟大。

自学检测

一、收集有关作者史铁生的小故事。(课上以小组自愿的形式展示,利用大约10分钟)

二、自读学会圈点勾画、培养积累习惯。(课上读课文利用大约20分钟,做自学检测利用大约10-15分钟,小展示字音大约5分钟)

1、请写出本课值得积累的生字并注音。

2、写出本课中你积累的好词。

3、写出本课中你喜欢的好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提示:可以找排比句、对偶句;也可以找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肖像、神情、心理的句子;还可以找景色描写句子;还可以富有哲理的句子。

4、写出读后感悟

验收学习

模仿你以上积累的好句子的句式特点,把你所观察的生活实践体验精彩呈现出来。(或者把你所积累的好词,连贯成一段具有自我体验的话写出来。)

71004《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不起眼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情。

2、培养理解长辈、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自学检测

1、课文是通过那些小事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的?(借此明确本文线索)

2、读完本文,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验收学习

通过学习本文,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7100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人物细节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培养坚强面对生活的品质。

【资料链接】

1、什么是细节描写?

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2、常见的几种人物细节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情描写、服饰描写)、心理描写四种。

自学检测

提示: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请仿照参考示例赏析相关语句。 然后再找出自己喜欢的细节描写语句,并说出理由。

参考示例:“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一句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喜欢理由)?

验收学习

请恰当运用以上人物细节描写方法,描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表现出这个人物的鲜明个性或性格、品质。

(课前以多种形式进行训练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生评为主,师评为辅,以小组加减分形式为手段,培养朗读能力)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21岁时候双腿瘫痪。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文章的鼓励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他残疾了双腿,到患上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却依然不放弃,写下了诸如《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我的丁一之旅》《务虚笔记》《扶轮问路》《妄想电影》等等经典之作。2010年,12月31日,突发脑溢血,先生留遗嘱将自己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和医学研究!先生的一生都是励志的故事!

还记得先生的那句经典的话,对于苦难,我先对它说是,接受它,然后与之周旋,最后即使失败,失败也是成功,这就是先生,这就是达观,这就是励志!

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

五、

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

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的生活》《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相册集(10张)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史铁生语录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而破碎成片断。

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应该再加上“更美”。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同学们,有一位名叫史铁生的作家,现年59岁。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找同学读一读,看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就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课件)

2、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

秋天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答)怀念寄托着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注意看,老师加上一个“的”,齐读课题。

小结:作者触景生情、情寄于景,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生走进秋天的故事,体会浓浓的亲情。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好好活) 看课文第一段,母亲具体说了哪句话,出现了“好好活”? (板书:“娘俩”)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 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4.同学们,你们多大?21岁的史铁生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正是活蹦乱跳的时候,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然而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呀!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

5.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再次找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6.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请补充说明?

7.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回答落脚点就在“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2)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

(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1再读出你的感受。 (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5)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 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读。(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b 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好好儿”) 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读。

(6)……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小结:母亲的爱是多么地小心翼翼!带着感受读。

(7)……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小结:母亲的爱是多么坚忍!读。

2、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3、同学们,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课件再次出示)

总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探讨爱母的怀念

1. 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2.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我俩在一块要好好活)

3.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 结合课文对花的描写,谈谈你对句子“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理解。文中几次写到花?从这几次描写花中,写到了“我”和母亲的情绪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3)、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出示)

4、透过作者对花的欣赏和品味,我们看到了作者已经走出自暴自弃的阴影,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打击,都要热爱生活、坚强活下去。

四、升华“好好活”的意义

1、作者在母亲的引导下,好好儿地活了下去,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就像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 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课件出示)

2、透过史铁生的“好好活”,我们是怜悯吗?感到他活得痛苦吗?那究竟是什么?(敬重、佩服、敬仰)

3、学到这儿,我思绪万千,随笔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1)、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中秋节即将来临,看着商店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月饼,几次,我怀揣着兜里的零花钱走上前去想买月饼尝尝,都举步又止。想想我可怜的妈妈,每天那么辛苦的上班,起早贪黑。身体有点缺憾的她,有苦说不出,“黄莲”只能吞到肚子里。中秋节到了,妈妈单位发放了二斤月饼,不舍得吃,给我带了回来。看着妈妈疲惫的身体,劳累的眼神,一种心酸涌上了心头,我止住泪水,一口一口地嚼着月饼,不怎么好吃,心里却很甜。 (2)、当我和某个学生进行交谈时,很遗憾,很痛心。记得他随口说了句“我妈没了”,紧接着又是一句“我妈死了”。开始时,我是同情他的,多可怜的孩子呀!但逐渐地了解到他的处境——妈妈并没离开人世,只是在他出生后离开了他而已。想起十月怀胎的不易,想起你降临人世的那一刻,你母亲面临的危险和忍受得痛苦,已足够让你感激一辈子了。怎么能轻易地诅咒自己的母亲呢?多么不懂事的孩子!多么让人心酸的话语!希望你学习了《秋天的怀念》,懂得了“好好活”的含义,懂得感恩,坚强地活下去,越活越好! (3)、每天看着自己的某个学生腿脚不灵便,走路蹒跚的样子,很是心痛。但他受自尊心的驱使,从来不用别人搀扶,坚强着走着自己的路。我很欣慰,希望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有明确的目标,坚持着。像史铁生一样,活着越来越有滋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

4、同学们,这些小片段的字里行间都透射着你们的身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让老师感触颇深,值得我们去思考,请你们拿出笔和纸,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吧。

5、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板书: 秋天的怀念

娘俩

(苦) 我俩 好好儿活

我们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天享受的母爱。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通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板书课题:

10、秋天的怀念)

2、交流信息: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认识史铁生了吗?(生交流)

3、(出示课文放大的插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史铁生和他母亲的一幅画。从这幅图上,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看出作者痛苦、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脸上黯淡无光。

生:画中的母亲面带笑容,一手抚摸儿子的手,一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亲切地抚慰儿子。

过渡:对于史铁生来说,他年仅21岁就失去了双腿,这是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作者的心情很不好。师:对,他的脾气暴怒无常。并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妈妈让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师:是呀,作者活着还有什么劲儿,他的生活就要与轮椅相伴了,他的心情异常苦闷。你们还读明白什么?

生:文中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关心自己的儿子。 过渡: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请同学们讨论。

三、从细小的事情中,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出示幻灯片1)讨论: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

4、小组汇报。

(1)、生: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我狠命地捶打……好好儿活……” 师: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师: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

(生说出一些重点词语,其他学生补充,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

生:因为他想让儿子把心中的怨气宣泄出来,如果制止可能会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生:母亲关心儿子,理解儿子。

生:这种母爱包含着理解。(板书:母爱中有 理解) 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生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 (2)、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的这些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忍心告诉儿子,怕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这也是母亲关心儿子的一件事,其中也包含着母亲的爱,这种母爱中有什么?母亲睡不了觉呀!这是因为(生齐读:他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翻来覆去。

师: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想给已经瘫痪的儿子增加痛苦,他默默地忍耐着。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 生:忍耐。

(板书:忍耐)

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3)、生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师: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师: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

生:母亲想带儿子出去散心、好让儿子的心情好起来。 师: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呀!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 (生答)

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生分角色朗读。

师: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生讨论答出是尊重。 (板书:尊重) (4)、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

生: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师:嘱托什么?生读句子。

师: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过渡:文章中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肯定还会体会到母爱的内涵。那么,从这些小事中,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吗?

四、透过事例,体会感情

(一)(出示幻灯片2)一件件小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怀念母亲。

(二)还能从哪体会到作者怀念母亲? 生读最后一段。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虽然写的是菊花,但实际在写怀念母亲,因为母亲是在菊花开得正艳时去世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从这一段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怀念母亲,所以课题是“秋天的怀念”。

(三)“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几次?(生答两次)

(出示幻灯片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齐读两句话。

2、分别谈理解。(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师板书:我 怀念 母亲)

3、让我们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这份爱。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吗?思考一会与同学交流。

2、音乐《白发亲娘》响起,学生互相交流。

3、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对父母的爱毫无察觉,要学会感谢这份爱。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课下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

《妈妈,我想对您说》。

板书设计:

10、秋天的怀念

理解

母爱中有

忍耐

尊重

挂念

我 怀念 母亲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母亲关心“我”的语言、动作、表情,并汇报感受。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试图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达到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体味母爱的内涵,感受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目的。

教学完本课,感觉学生基本上能从朗读的语句中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关心,但学生没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来,即没把握好悟中读。另外,思想教育渗透得还是不够深刻。

第五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知识链接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学家。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因脑溢血故于2010年12月31日。

一、课前预习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5遍,完成下列各题:

1.完成练习册第一题(语言与运用)

二、整体感知

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叙述的?请根据文章线索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并归纳其大意。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其主旨(主旨即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3.课文那些地方(语句)可以体现出母亲对作者的关爱之情,请在文中勾画出来并细细体会。

4.细读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觉得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那些?

三、学习探究

1.文章多次提到看菊花,菊花在文中有何代表意义吗?

2.文章中作者除了对母亲是怀念之情还有其他感情吗?

3.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上一篇:浅谈水行政执法范文下一篇:沁园春雪的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