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2023-05-07

第一篇: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篇一】

记者来到**创办的****圣火生物质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他第一件事就是展示他发明的炉具:大型工业用生物质炉、生物质灶台炉、蒙藏专用炉、朝鲜族专用炉、兰炭专用炉、洁净型煤专用炉……**如数家珍,军人出身的他说话铿锵有力,处理业务干脆果断,浑身透露着一身正气。

不同的选择

1981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他就立志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立志献身国防报效国家。不论是在新兵训练团,还是分配在基层连队,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苦练军事本领,严守部队纪律,是连队的军事训练标兵与政治学习标兵。

2004年,42岁的**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转业回乡。按照当时的政策,身为副团级干部的他完全可以由国家安排就业,有着一个“铁饭碗”的安稳生活和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可是他几经掂量,选择了自主择业,从零开始。因为他知道受党培养教育多年,担任领导职务多年,必须有更高的觉悟,必须继续给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自主择业,对一个从军二十多年的人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过考察投资项目后,**决定做规模化养殖小尾寒羊项目,但当时正值全国小尾寒羊价格最高峰,且市场竞争激烈,**的创业首战不久便以失败而告终。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困境面前,**用军人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不断鼓励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经营理念,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变的情怀

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不是虚无缥缈,也非遥不可及,它往往就孕育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孕育在人们干事创业的奋斗过程中,孕育在人生每一次的个人选择中。

创业以来,**发现我市农村牧区存在大量的农林牧废弃物,既污染环境还增加了农牧民的负担。**对记者说:“我当时就想如果能将这些废弃物作为燃料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就是一件大好事啊。”一心本着充实自己、回报社会的**马不停蹄地开始考察,多方面向专家们请教,查阅各类书籍进行自我充电,短短时间里,把自己从外行变成了内行。可以说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他的品质和做事作风,引来了众多专家教授的青睐,都纷纷给他出谋划策和提供技术指导。

2008年,经过高人指点,**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新能源公司,主要处理秸秆、牛羊粪、菌渣等农牧废弃物,并进行燃料化利用。同时他研究开发出自治区第一台气化炉,不仅为农村牧区带来清洁,还能为村民牧民带来温暖和便利,深受农牧民朋友的喜欢。

自此,**就与炉具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改的初心

中国军人不服输、不怕输,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像种子一样牢牢地扎根在**心中,无论何时他都不会忘记初心、忘记使命。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凭着军人的质朴和诚信,在历经风雨之后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虽然他的公司在产品竞争力、市场推广、客户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劣势,但是**坚持不跟风市场、不仿冒炒作,沉下心来搞研发。根据**及**当地燃料特点、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先后研发出了适合当地农村牧区的灶台炉、野炊炉、柴草炉、烤火炉、垃圾焚烧炉和大型采暖炉,以及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探索出一条农林牧废弃物配套节能环保炉具的“能源化利用产业化运营”的模式,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的广泛认可。他所研发的炉具也先后获得了21项国家专利、3项发明专利、“**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和“**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

**,一位满腔热血走出去,又信心满满走回来的山里娃,始终保持着军人风采,如果说放弃安稳体面的工作走向二次创业是一种个人选择的话,那么解决当地农林牧废弃物的污染,变废为宝,为农牧民送去温暖、改变农牧民落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则是一种人生情怀。他始终秉持着为贫困村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为实现家乡产业化规模发展奉献绵薄之力的初心,这正是一个当代退役军人本色的最好诠释。

【篇二】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70年来,一代代农垦人为了屯垦戍边这个使命不懈奋斗,让农垦精神代代传承。如今,在农垦工作的第三代农垦人满怀青春热血,在农垦大地上奏响奋斗的乐章。

现任**牧场第一连队副队长的**,是一名普通的第三代农垦接班人。他的爷爷是建场初期军工,父亲曾是牧场机务队队长。如今,他接过建设农垦、建设家乡的接力棒,用满腔青春热血生动诠释着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基层党员。

把无私奉献作为着力点

2012年,正在部队服兵役的**刚刚20岁,因为表现突出,部队领导有意让他继续留在部队发展,但是心系家乡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牧场工作。

2017年,**的父亲因病去世,留给他一个牧业包点、几十亩地和一些债务。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他身上。同年,他被分配到场里第一连队担任副队长。由于连队工作繁多,为了把工作干好干实,**总是把连队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把职工群众的事情看得最重要。刚到连队工作的第一年,因为着急给职工群众的种植业保险进行验收,**错过了自家几十亩地的收割,导致当年颗粒无收,可是他没有一句怨言。每年春季,连队里调整耕地、收取农牧业提取等工作接踵而来,而这期间也是**家里牧点接羔最忙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工作,**白天领着职工到田间地头分地,晚上下班后上羊包接羔,每天都要忙活到后半夜。真心付出总有回报,2018年7月,**被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9年5月,他被评为场内优秀青年。

把奋斗担当作为落脚点

与同龄人相比,**多了份成熟,多了份担当。由于队长年龄稍长、书记是女同志、会计业务忙,**就主动承担起了连队的跑外工作。

**牧场第一连队共有56个牧业包点,最远的牧业包点距离场部有70多里路,由于道路坑洼不平,开车需要一个小时。每到动物防疫的时候,**总是主动申请带着防疫员深入到牧户家中进行动物防疫,遇到有的牧主不同意动物防疫时,他就积极做思想工作。每年6月份进行牧业普查时,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保证普查数字的准确,**每天凌晨3点出发,晚上9点才能回家,一日三餐都在野外吃泡面。**牧场草木丰盛,防火始终是连队的重点工作之一。每到防火季节就是**最忙的时候,不定时在职工微信群中通知防火的重要性,深入到职工家中做宣传,都是他自觉要做好的工作。记得有一次凌晨12点多,有个职工给他打电话说邻居家着火了,**快速地从床上爬起来跑到了职工家中查看,一到那儿才发现是垃圾箱着火了,火被扑灭后天已见亮。虽然折腾得够呛,但**却庆幸地说:“幸好是虚惊一场,累倒不怕,没有出现火情就好!”

把联系群众作为支撑点

别看**是个90后,连队的职工群众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都喜欢他,只要在辖区提起**无不竖起大拇指。

自从**回到场里工作以来,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去帮忙,一来二去大家都把他当成了贴心人。2018年冬天,队里有个职工的父亲后半夜去世了,根据习俗必须早上出殡,他着急找不到人帮忙就给**打了电话。知道事情后,**马上帮忙张罗、联系车辆,使老人的身后事顺利完成,也深深地感动了那位职工。现在一队辖区的职工群众有事都愿意和这位90后的副队长沟通,就像退休职工马秀云大娘所说的:“这个小伙子好,别看岁数不大,可是办事真是痛快,他办事,我们都放心!”

作为一名基层连队干部,**始终以无私奉献、模范带头的精神推动着基层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热情服务、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行动展示基层工作者的风范;

以勇于担当、努力奋斗的勇气迎接着新时代赋予农垦青年一代的机遇和挑战,用一颗年轻的赤子之心在农垦大地上奏响了奋斗的旋律。

【篇三】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个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在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时候,不闻不问。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要挺身而出,如果还有下次,我还会义无反顾地冲。”躺在病床上的**坚定地说。

5月27日下午17时10分许,**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一分队监察员**毅然冲进大火中的商铺,在火势高涨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逆火而行,冒险救火,展现军人担当!

事发当日,**和几名执法队员步行巡查时,闻到周边有股烧焦的烟味,大家立即展开排查,发现某商铺一楼烟道处冒出滚滚浓烟,商铺内火势凶猛,若不及时进行扑救,后果不堪设想。

**在没有专业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凭借血肉之躯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场,他冲到烟道旁,利用灭火器将烟道内的火苗扑灭,为其他队员开路,并对商铺厨房处的明火进行扑救。他一边灭火一边大声呼喊,督促楼内人员迅速撤离,当楼内的群众纷纷往外撤离,他却反向而行。在布满浓烟的空气中,**被呛的睁不开眼睛,只能摸着墙壁艰难前行。

当**发现厨房里有一名商铺工作人员正在灭火,**赶忙问:“断电断燃气了吗?”工作人员回复说:“没有”。此时厨房里烟雾非常浓,因他们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只能退出去。厨房中所用的燃料一般为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泄漏、燃烧、爆炸。在这危急时刻,**深呼一口气,随手拿了块抹布捂住口鼻,第二次冲进厨房,他一边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一边协助旁边的工作人员断电断燃气。毒烟热浪里,能见度几乎为零,物品燃烧散发出呛鼻的气味让**渐渐感到呼吸困难,汗水湿透了衣服,模糊了视线,他只能再次退到烟雾较小的区域。此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快速分工,**负责扑灭电闸和燃气阀门周边的明火,掩护工作人员关闭电闸和阀门,计划好后,**拎起灭火器带领工作人员第三次冲进厨房对明火实施精准扑救。这一次很顺利,工作人员很快就找到了电闸和燃气阀门并断掉了电和燃气,此时厨房的火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烟雾浓度依然很高,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只好又退了出来,此时厨房的火势虽得到控制,但依然存在明火,**担心复燃,他第四次冲进了厨房,拿起灭火器对准燃烧处再次灭火,确定明火灭掉后才撤离到外围烟筒处,继续观察火势。几分钟后大火被彻底熄灭,**这才松了一口气。突然,他开始剧烈呕吐,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他被同事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商户的工作人员至今回忆起当时的火灾情景仍心有余悸,他说:“当时其他人都吓跑了,灭火现场就剩我一个人,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在烟雾和火势十分猛烈的情况下,一位执法人员奋不顾身的冲进来,指导我断气断电,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真是十分感谢他!”

“不管遇到任何事,**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面对火灾的发生,他仍能临危不乱,有勇气有计划的处理危险。烈火就像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他用无私和果敢交上了一张满分答卷,为我们树立了担当奉献的好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单位领导这样评价。

**出生于1976年,18岁便应征入伍,12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的意志,更赋予了他军人特有的筋骨。从部队到地方,**的适应能力很强,通过刻苦学习和自身努力,很快成为了单位的骨干力量。2018年,**来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作。一年来,他以干练踏实、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始终奋战在工作一线,坚持做好各项工作,不仅刻苦学习各类专业知识,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时常帮助同事完成额外的工作。**一直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热情服务,严格执法”为工作宗旨,一有时间就到每一个片区、每一条街道、每一户商铺去挨个去查看,去走访,将市容秩序维护得井井有条。

夏天的**景观湖区广场,经常会出现临时占道的摊点,**并没有粗暴地对商贩“一追了之”,而是心平气和地引导他们到指定地点摆摊售卖。每到傍晚时分,广场上人最多的时候,总能看到他跑前跑后帮助商贩“转移阵地”。**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岗位上用自己的酸甜苦辣,把城市的美谱成一首歌,绘成一幅画

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追求成效、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工作热情,展现了他对责任与担当的坚守,诠释了当代军人的优秀风范。2002年,**被北京军区黄骅高炮靶场评为三等功;

2006年,被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政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5月被**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评为敬业奉献工作者。

用**的话来说,不论是做好工作还是救火救灾,这些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切的举动都是源于军旅生活的影响和一个军人的信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对于他来说,退伍变的只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用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庄重承诺。

【篇四】

**是****市**区**村委会副主任,是一个带着荣誉退役后投身农区创业的年轻人。经过数年艰辛的创业打拼,今年34岁的**完成了由退役军人到致富榜样的华丽转身。

近日,记者来到**在**村河畔村民小组开办的欢乐鱼塘农家乐,首先闯入眼帘的是一片像是细碎银子散落水面的宽阔鱼塘;

岸边,几个人正悠闲地拿着钓竿耐心地等待鱼儿咬钩;

左手边,与鱼塘一道之隔的是饲养鸡、鸭、灰雁等禽类的圈舍,激情十足的大红公鸡大声地打起了鸣,一声接着一声,声声底气十足,一群母鸡在公鸡的带领下发出欢迎般的“咯咯”声;

再往前,一排干净朴素的农家乐出现在面前。农家乐门前清凉的葡萄树下,**的父母正在摆弄豆角,看到我们后赶忙热情地打招呼,说**在屋后的菜地里摘菜。

记者刚要向屋后走去,鱼塘边,传来大声的欢呼声,原来一条长着金色尾鳍的鲤鱼咬了钓鱼高手王志强的钩。

“这里环境不错,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好钓鱼地儿。来这里,不仅能享受钓鱼的快乐,还能品到正宗的农家菜味道,所以我们喜欢这里。一会儿,我把钓到的鱼让农家乐老板红烧了,再配上几盘他们从地里现摘的新鲜蔬菜,就能和朋友一起开怀畅饮了。到时,请你们也来尝尝我钓的鱼。”王志强高兴地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分享。

同样是钓鱼爱好者的刘海军,虽说鱼篓空空,白“辛苦”了一个上午,可对于**开办的农家乐却一个劲儿地点赞:“这个农家乐老板人实在,食材都是客人能看到的地道‘农家货’,尤其是这里的鱼,肉质鲜嫩,没土腥味。你们看,这个鱼塘与黄河只一路之隔,所以这里用的是黄河水,塘里的鱼也算是地道的黄河鱼了。”

听到两位客人的夸赞,记者更想看看这位“80”后退役军人**了。

在屋后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里,**正拿着篮子摘着绿油油的黄瓜、紫光光的茄子、长长的辣椒、胖乎乎的玉米……

**1986年出生于**村河畔村民小组。2003年,风华正茂的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了火热的军营。2007年,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08年,带着对军营和战友的不舍,带着当兵人的誓言,他光荣退役,回到了**区。

爱拼才会赢,这点**深有体会,返乡创业这些年间,他先后开过面馆,干过保安,开过菜店……每做一行,他都全身心投入。

创业伊始,因为经验匮乏,失败曾一度让**有些灰心。但倔强的**坚守着一份信念:“打工不能打一辈子,只有做点产业才能过上好日子。”

2011年,把小菜店开得有声有色的**,听说附近有个饭店要转让,心思立刻活跃起来。听说一年租金要20多万,家人都劝他别干了,好好开菜店就行了。可**却不甘心,下决心要盘下这家饭馆,经过东拼西凑,终于租下了这家饭店。经过一年的运营,**把借的钱全部还清了。

**城区虽说离河畔村民小组没多远,可**每次回到生他养他的村庄,仍觉得时间过得太快。2016年,**村的发展变化深深吸引着他,浓浓的乡土情更是牵挂着他。**又动了利用自家住在黄河岸畔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农家乐的心思。

“回村里开农家乐,一方面能就近照顾父母,再就是想通过开办农家乐给村里想创业的人带个头,如果可能,更想把村里的好风景、村里的农产品推销出去,让全村人都能富起来。”**说。

2018年,他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兼河畔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有了村民的信任,**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去年,**市**区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局,对退役军人的服务管理更加贴心了,这也更坚定了我成功创业的信心。特别是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更时刻提醒着我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准则和军人作风严格要求自己,用好村里的资源,争取早日让乡亲们步入小康。”一路走来,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更坚定了**创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篇五】

干瘦的身躯与略显宽大的“军装”不太服帖,干枯的手不时抚过左胸前的两行奖章,午后的阳光投影在这些形状不一的功勋章上,似乎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紧抿的唇线里,已没有多少牙齿,但透露着一线倔强;

眼神已没有当年的清澈,总是沉默地看着四代儿孙在地上转来转去,绝大部分的声音到了那双枯瘦的耳朵前,戛然而止……

“早就聋了,在朝鲜战场被美国飞机扔下的炸弹炸坏了,前些年我们说话都需要吼,现在得趴在耳朵上喊了。”二孙子**看着静静坐立的爷爷**说。

在**镇**村,94岁的**绝对是一个充满故事的人物。

1949年,23岁的**参军入伍后,3岁的儿子还没有学会记事便失去了父亲的庇护,而父亲从此音信全无。1954年10月20日,历经枪林弹雨的**光荣复原,他拒绝了政府的疗养安排,选择回到家乡务农,尽管他在1951年12月立过三等功一次。大大小小的纪念章、军功章,一本中国人民志愿军颁发的“工程纪念册”,一张和朝鲜小朋友的合影,便是他最值钱的家当。

早已长成了毛头小伙子的儿子,一看到这个满口“侉子话”的父亲便躲得远远的,任凭母亲怎么拽都拽不到跟前。据家里人回忆,直到儿子在45岁时英年早逝,都很少听到他叫一声“爸爸”。但**默默地全盘接受了这样的骨肉疏离,一直都倾尽全力帮助儿子打理生活,他的那些奖章也成为孩子们幼时最惹人艳羡的玩具。儿子去世后,他拿出所有的抚恤补助交给媳妇儿,供三个孙子一个孙女上学,对孩子们的这种“支持”在刚刚能解决温饱的农村家庭并不多见。

回乡后的**很快成为村里的“能人”,当选了大队书记,在战场上学的急救知识派上了用场,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他给打针配药;

牲口有了毛病,乡亲们还是喊**出马,扎针灌药,都听他的。这种“赤脚医生”的身份,一直伴随在他二十多年的大队书记的身份里,混合产生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村里的好几代人都听他讲过故事——自己的故事:从西北到湘西,从中国到朝鲜,从剿匪到抗美援朝。其中的酸甜苦辣、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并不怎么刻意强调,他只讲中国军人多厉害,在朝鲜战场上如何含笑沙场、血染红旗,可以不顾头顶黑压压的美国飞机去维修通讯线路,那些令人热血奔涌的细节总是引来一片唏嘘。

这一点,四个孙子孙女颇为遗憾,都觉得在那些爷爷还年轻健壮的时刻,所有的故事都应该有所记录。

也许正是这样的亲历,有意无意地点燃了**的家国情怀。1985年,当**和家里说要参军去,爷爷拍着他的肩膀说:“去吧,报效国家去,和平年代也需要军人保家卫国,不要怕苦怕累。”寥寥嘱咐,却成为**应对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除了讲不完的烽火连天生死冲锋,**传授给家里人的第一口诀便是“不求人”。

“就是个倔人,家里再困难,都不和政府张口。”大孙媳妇杭翠梅多次强调她对爷爷的看法。

儿子先天身体不好,家里亲戚都劝**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成为“公家人”。尽管他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心存万千亏欠,但还是表明态度:不去,并且告诫妻子也不可以去找任何人。

后来,**凭着一股子军人的狠劲儿,没明没夜地勤于劳作,硬是带着全家吃上了白面馒头。但在国企改革大潮中,四个孙子孙女相继全部成了下岗工人。

当全家都再次陷入温饱恐慌时,老人只是掏出了所有的积蓄,说了一句话:“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便堵了所有人的口,“当初我们想让爷爷去找找政府,看能不能给我们安排个工作,爷爷一句话我们都死心了。”回忆起那段困难日子,杭翠梅毫不隐讳自己当初的想法。

而在杭翠梅的婆婆、**的儿媳妇牛凤英来说,公公最大的特点是“善”。19岁便嫁入杨家的牛凤英,如今也成了75岁的老人,回首过去近60年的生活,牛凤英几度哽咽:“谁家有困难他都看不得,大集体的时候,村里有几户特困户揭不开锅,他背着麻袋去公社要救济粮,回来一点不剩地给这几户送过去”。尽管自己家里也是揭不开锅,亲戚来了都得出去借面做饭,娃娃哭着闹着想吃点救济粮,但**从没给家里人开过“后门”。相反,旁边有一个孤寡老人,只要家里做了吃的,他总是想办法“倒腾”出一些给送过去。

说到对爷爷的第一印象时,孙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种树。”整天佝偻着腰、背着一捆树苗、早出晚归……这是镌刻在孙子们记忆里最鲜活的画面。(下转第二版)

大约10年前,那时的**腿脚还利索,带着全家人绕着村子走了一大圈,“让我们看他的树,沙柳、杨树,都是他种下的。”孙女**说。

**从记事起,对家乡最深的记忆便是沙,房前屋后都是沙,一刮风,嘴里全是沙子,上牙和下牙都不敢挨。后来,便是爷爷扛着铁锹背着树苗行走在沙里的记忆。那时,还没有包产到户,很多被沙化的荒地成了**的又一个“战场”。他种下了十几亩树,他不仅自己种,还说服村里人和他一起种。

如今从**的老屋走出去,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成片的沙柳、高大的杨树早就锁住了当年的“沙魔”,那些茂密的树木见证了这位老军人是如何一寸寸地保卫着家乡的土地。

临近“八一”建军节,当杭锦旗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给他戴上大红花、送上“光荣之家”的牌匾时,当孙子们给他换上军装、五世同堂的儿孙环绕在他膝下时,这个从没有和国家提出任何要求的共和国老兵颤巍巍地敬了个礼说:“我还有一个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去北京见一见习近平总书记!”

他的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坚定,一如当初舍生忘死抛家弃子奔赴战场一样。

【篇六】

7月29日17时许,在呼和浩特航空口岸执勤现场,呼和浩特出入境边检站执勤业务一科科长**,一头干净清爽的短发,胸前的党徽很醒目,她带领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入境执勤现场,召开上勤会,安排勤务工作、领取各自的验讫章,依次排好队站上验证台,紧张有序保证旅客顺利通关……周而复始,一丝不苟。**称,2019年,验证台上的橄榄绿变成了警察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

今年37岁的**2000年12月入伍。多年来,她以18本边防检查业务系列培训教材为基础,不断充实自己,无论上班还是勤务间隙和休息日,总能看到她刻苦学习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摸索出了“一摸二看三询问”的识别伪假证件的有效办法,熟练掌握了常见的80多个国家200多种护照、400多类签证的防伪特征、查验方法和人文地理常识,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时至今日,**累计检查出入境旅客3万余人次,查获违法违规人员120多人次,始终保持零差错、零投诉的纪录。

**说:“虽然身上的制服从橄榄绿变成了警察蓝,但不变的是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在不变的岗位上不忘军魂、共铸警魂,要以责任与汗水延续军人的誓言,以军人的姿态守护着警察的为民初心。”

第二篇:模范退役军人简要事迹材料

陈绍乾,男,汉族,1987年3月出生,2005年入伍,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四川屏山人,曾服役于北京军区某部,先后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2009年国庆阅兵的安全保卫等重大安保任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优秀士兵2次。2010年退役后,他放弃政府安排工作,几番艰辛创业,矢志不渝返乡带领30余户100余名村民创业致富,与全国60余家大型商超建立了长期稳定供货关系,实现年销售额1500余万元。

一、不忘初心,带着功勋荣归故里

2005年,陈绍乾告别家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他梦寐以求的军营。五年的部队生活,让陈绍乾从一名稚嫩的青年成长为不卑不亢、沉稳自信的男子汉。在北京军区联勤部直属通信站,他用行动赢得的每一枚奖章都写满了从军的荣光,为部队奉献了人生最好的芳华。2010年,他带着无尚荣耀的军功章,万分不舍离开战斗了5年的部队,他知道,转业是国家政策,作为军人他坚决服从。

他的家乡屏山县,是国家级扶贫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守在家里的都是老年人。对于生养他的家乡,陈绍乾始终想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和那陪伴他儿时欢乐时光的果树林。因为荣获个人二等功,按照国家政策陈绍乾可以由政府安排工作,他可以得到一个大家都羡慕的铁饭碗。但陈绍乾却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等着政府安排工作不如自己自主创业,既减轻政府安置压力,又符合自己实际情况。2010年9月,陈绍乾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决定,他选择自谋职业,放弃由政府安排工作。

二、吃苦耐劳,历经磨难闯出天地

回到家乡后,他下定决心要闯出一片天地,但是自己参军入伍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可言,盲目创业势必失败,所以他从替人打工干起,做过木匠、开过店、承包过冻库等,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陈绍乾的家乡盛产李子、椪柑等水果,父亲母亲也是当了一辈子的果农。看到市面上的水果都价值不菲,而自己家乡的水果却滞销,陈绍乾心中萌生出一个念头,自己跑市场,让家乡的水果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2017年,陈绍乾离开家乡,独自在外省吃俭用跑市场,调研市场运作,学习销售经验。通过自己两年的辛勤劳动,陈绍乾成功将自家种植的水果在市场上卖了一个好价钱,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是,陈绍乾并不满足于此,自己家的水果能卖出去,如何帮助家乡的父亲老乡把水果也能卖出去成了他最想干的一件事。

三、担当作为,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2019年,陈绍乾与人合伙成立了屏山果之源专业合作社,不但自己钻研水果种植技术,还深入到果业发展良好的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从种植、采摘、收购到装运,陈绍乾都是亲力亲为,充分展现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成立了合作社之后,周边很多果农也将水果拿到合作社来出售,由于水果不易储存,遇到交通不畅、市场价格过低的情况,收购的水果常常坏在自己手里。但是他并没有灰心,军人不服输的性格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此时,陈绍乾想起了自己曾经干冻库的经历,为何不能建立一个水果保鲜库?市场供大于求时,将收购的水果存储起来,当市场需求大时,再从保鲜库里将水果运送出去销售。这样下来,不仅能保障果农的收益,还让合作社避免了损失。

2020年,为适应产业发展调整和市场经济规律,陈绍乾再次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继续保持发扬军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屏山县辉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了30余户10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还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与此同时,他创立的公司还与全国60余家大型商超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实现营业收入1500余万元,树立起退役军人群体创业创新的品牌,发挥退役军人群体“头雁”效应,引领着家乡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

第三篇:退役军人**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退伍不失军人色

平凡岗位展风采

——退役军人**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男,1972年10月出生,1990年12月正值风华正茂的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火热的绿色军营,成为北京军区内蒙古军分区边防第八团51305部队73分队的一名战士。在环境恶劣的**大草原服役期间,他两次受到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993年退伍后,他开过出租车、干过汽车销售,2005年在灞桥区总工会任驾驶员一职。多年来,他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先后在不同岗位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平凡岗位谱写着精彩的人生。

一、勤奋学习,完善自我,在思想上提境界

退伍后,年轻的**走出军营,踏上社会,依然发扬刻苦、勤劳的风格,时刻不忘学习。工作之余,他报考了中央党校的大专班,无论数九寒冬,还是炎炎夏日,当别人在工作一天之后回家休息放松时,他却常常在书桌前认真学习党校课程,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通过

年的刻苦学习,终于在2009年取得了中央党校的大专文凭,其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多年来,他养成了勤于学习的好习惯,不但积极钻研工作业务知识,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更是丝毫不敢懈怠。通过学习,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身兼多职,任劳任怨,在工作中当模范

2005年,**来到灞桥区总工会担任驾驶员一职。他对车辆的爱护就像对待自己眼睛一样,他勤检查、勤保养、勤擦洗,驾驶的车辆总是车净窗明。数十年来,他坚守职责,任劳任怨,累计行驶13.5万公里,多年来都是零违章,更未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每天,他总是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单位,义务打扫区总工会三个办公室的卫生,看着干净明亮的办公室,他心里总是乐呵呵的。当时,工会办公室人手紧张,他不但要做好驾驶员的本职工作,还要负责部分工会业务。在困难面前,他就是一名勇于冲锋、敢于挑战的战士。不会就学,不懂就问,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他出色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会宣教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在职工中对工会组织进行广泛宣传,跑了无数家企业,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让更多的职工群众了解工会、加入工会;在市总工会组织的2014年“中国梦·劳动美”演讲比赛中,组织我区职工积极参赛,最终获得两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每年的工人报刊杂志征订工作中,积极动员企业订阅,总是超额完成上级工会下达的任务……“工作扎实,能吃苦;勤奋学习,善思考;态度端正,不计较”,这是认识他的人对他的普遍评价。

三、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在群众中树好印象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总是团结同事,为人正直,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大家都喜欢和他打交道。2006年,在

送文件途中偶遇在农田干活的新合村村民刘鹏价值二万多元的摩托车被盗,他开车将丢失的摩托追回,谢绝刘鹏重金感谢;2009年,在临潼工人疗养院开会期间,他在篮球场捡到一个包,里面有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还有手机一部、现金上千元,他通过多方联系,最终找到失主,原物归还;2011年,狄寨街办车村四组村民党海莹的新生儿,一出生便患有脑积水,花费了十几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得知此事后,积极联系市总、民政部门等相关单位,跑断腿、磨破嘴,最终为这个家庭争取了三万余元的救助金……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做人要懂得感恩”,这是**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感谢军营对他的培训,他要把这些回报给社会。

这就是**,一名新时期的退伍军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尽管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有朴实的工作作风;有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的顽强斗志;有一颗努力工作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社会的感恩之心。他的精彩之处,就是在平凡的音符里,奏响了不平凡的乐章!

2019年6月25日

第四篇: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选篇)

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

xx,男,****年 4 月出生,xx 县 xx 乡 xx 村人,农民,中共党员,1976 年 12 月入伍,1982 年 12 月退伍,期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场上被提升为班长,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集体三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各一次。

xx 退伍后,面对父母双双卧病在床的家庭环境,他选择了自立、自强!他拜中国农科院 xx 果树研究所李秀根等教授为导师,自筹资金、自选课题,历经十五年艰难实验研究,于 1998 年 11 月从豫西深山野生沙梨中选育出果树新品种—金珠果,并通过了 xx 省科委的成果鉴定。****年 9 月,该成果荣获 xx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科技发明金牌奖。由于 xx 培育的金珠果果形秀美,风味独特,早果丰产。xx 以及本村群众很快通过种植金珠果脱贫致富。

为了使更多的劳动群众通过种植金珠果脱贫致富,****年至 2018年期间,xx 一方面免费给本县群众提供金珠果树苗 53260 棵,义务培训金珠果种植技术 67321 人次。赠送技术资料累计 126570 份;另一方面自筹资金,面向全国开拓销售市场,还在全省 5 个县区布点试栽“金珠果”,于 2013 年分别通过了 xx 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良种审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发展金珠果提供了决策依据,为 xx 县的金珠果品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 xx 的带动下,截止 2018 年 12 月,xx 县 xx 镇 xx 村已栽植金珠果 3500 亩。全镇栽植 11000 亩,全县栽植 36000 亩。进入盛果期的果园,每年每亩收入在 8000 元以上。目前,金珠果产业已被 xx 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及脱贫攻坚的“金果”产业。

由于 xx 同志的突出表现,他分别于****年 4 月被评为“xx 省劳动模范”,****年 6 月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12 年 2 月被评为“xx 市十佳人物”,2016 年 5 月被评为“xx 省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9 年 3 月被评为“全国乡村优秀致富带头人”。

目前,xx 给自己设置了更高的奋斗目标,他决心永葆军人本色,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力争把金珠果事业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

近一个多个月来,在 xx 县 xx 镇 xx 社区内,每天总能看到一个头戴“小红帽”走路始终在跑的年轻人,他就是该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抽调到鸡呜网格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的 xx 同志,1984 年 9 月出生的他,曾经是一名人民子弟兵。

大年三十,得知社区按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要组建疫情防控专班,他没来得及吃上团圆年饭就毫不犹豫地第一个赶到社区主动请缨参战,担当起了社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摸排员、信 息员、协调员、巡查员、消毒员、采购员、配送员…… 我是军人我在前。作为一名退役军人,xx 在工作中处处发扬军人英勇顽强、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的精神。在疫情当前,他更是卯足了劲儿,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组织和协调辖区内 25 家单位开展地毯式疫情摸排防控工作,不间断地为辖区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并提醒居民群众戴口罩,给居家隔离户扔垃圾、买菜、购买日常用品,协助生病的居民看病买药,在社区办公场所、防疫重点部位进行每日的防疫消毒,24 个卡口的管控,25 家单位的信息统计上报……他坚持做到了不漏一户,不失一人,不误一事。他在工作中坚持不放过一丝疑惑,一次晚上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小区卡口封闭栅栏有损坏,他二话没说,自己动手,搬钢管,找木板,亲自砌隔,忙活两个多小时,终于堵住了这个漏洞,才放心下班回家。在和疫情防控争分夺秒赛跑的形势下,他一个多月连续作战,没有休息半天,在前段最忙的时候经常忙到顾不上回家吃饭。

随着疫情的发展,社区管控的升级,社区居民一律居家隔离,生活物资由防控专班负责。xx 牵头负责鸡呜社区 4351 户 7873 人的生活物资采购与配送工作,收集信息、统计归类、分工负责、联系采购、配送到位,日清日结,每天他牵头经手采购配送的物资无一差错,保质保量,深受所服务对象和包保单位的好评。

自古忠孝难两全。自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xx 全身心地投入战斗,全然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孩子。一日晚上 8 点,他母亲胆结石病犯了,父亲打三次电话催他回家送母亲去医院,他电话也顾不上接,直到忙完了当天的所有数据统计才跑回家,一回家门看到痛到地上打滚脸色苍白满头大汗的母亲时,xx 的泪水在眼眶打转,深感自己这个独生子的不孝。在他母亲住院期间,他依然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始终冲锋在一线。

“一接到通知,我就奔赴抗疫的第一线。我是党培养的战士,退伍了也是人民的子弟兵,这个时候就应该冲在最前面。疫情就是集结号,作为退伍军人,一线在哪,我就在哪儿”xx 坚定地说。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退伍军人 xx 虽然转变了工作岗位,却用责任和担当延续了军人的誓言,展现了冲锋在前的军人本色。

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中共党员,xx 同志意识到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展现新时期退役军人、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中,要全力配合院领导及各科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初始阶段,正值春节期间,xx 同志就放弃休班主动请缨参加抗击疫情的战斗。2 月 1 日,xx 中心卫生院代表全县执行集中医学观察点任务,xx 同志就担负起了医学观察点的后勤保障工作。由于疫情紧迫,观察点仓促建立,许多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他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了尽快满足和保障医学观察点的正常运作,积极主动的提供被观察人员及工作人员的需求。在观察点的第一天,由于部分被观察人员对隔离区辨识不清,隔离意识不高,私自进出隔离点,为了大家的安全他把防护安全设施进行了修缮,使隔离区域的主要通道门只有工作人员才能打开,从而杜绝了被观察人员私自外出。后勤工作繁杂琐碎,房间的下水道不通,他会

主动穿好防护服去找原因并进行疏通;不能用电梯,几十个人每餐的饭菜,每袋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都是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趟一趟的搬运,四层的楼梯每天不知道要上下多少遍。在观察点的七十多天,他就这样尽自己最大能力为观察点服务。观察期满的人员,在离开观察隔离点的时候,他会与每一个人挥手告别,祝福他们平安健康。革命工作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由于工作需要,白天坚守在医学观察点的 xx,晚上仍要回医院担负 120 值班及医院预检分诊值班。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xx 同志时刻不忘军人本色,为曾经是一名军人感到荣光,在新的战场上扛起了共和国的脊梁,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xx,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 40 岁,****年 5 月 9 日出生,****年 12 月应征入伍到云南某边防部队,一干就是十二年。在部队期间先后担任班长、代理排长、司务长、团出纳等职务。十多年来始终安心边防、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先后获得优秀士兵、嘉奖、红管家、三等功等表彰。

****年 xx 选择复员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妻子老家遵义通过考察和实地学习,便与人合伙投资饲养了 15000 羽蛋鸡,并亲自管理和饲养,面对当时遭遇的 HN97 禽流感带来影响和低迷的市场行情,做到了困难面前没有低头和妥协,咬紧牙关挺过了蛋鸡养殖行业最困难的难关,充分体现了一名退役军人坚韧不屈的精神。2013 年底回到毕节老家过春节,看到家乡仍然贫穷落后的面貌和百姓艰苦的生活,再对比外面的发展速度,内心很不是滋味,于是便做了一个留在家乡,力所能及的为家乡奉献自己一丝微薄力量的决定。2014 年初他通过选举进入村里工作。进村的第一件事先把车买了,因为他有自己的小打算,就是既然选择村干部的工作就要做好打持久战、全脱产、底收入、家人不支持、群众不理解等一系列的思想准备,而且还一定要干好,干出点成绩来。xx 村占地 29.42 平方公里,直线纵深 10 公里还要多,群众居住极为分散,光靠两条腿也很难开展工作,更不要说是干好工作了,没有车是很难保证时间的;二是通过侧面了解得知村民对村干部有成见,先买车是为了避免引起群众不必要的误会。进村后的第二件

事就是主动要求到本村最艰苦,条件最落后的村民组工作。该同志凭着一股对事业的执著、一腔对乡土的热爱、一种坚韧不拨的精神,硬是和一个甘愿落后、对乡村两级充满抵触情绪的片区的群众打成一片,将一个思想落后,工作难度大的片区的工作理顺,其硬件设施也一样一样的得到完善。

xx 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吃苦精神,很快成为村里各项工作的行家里手,并且是属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他的工作干劲和敬业精神同时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在他的感应下,xx 村“两委班子”做到了团结奋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担当和责任心的同志,总是让人值得信赖和放心的。2015 年 xx 有一个 700 户 2800 人的生态移民安置项目指标,全村干部将其项目作为天字号工程去抓落实,因为一旦这个项目在 xx 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那不仅彻底解决 xx 村八九个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村民组的移民搬迁问题,而且对 xx 村未来的发展将是一个大的转折和一个崭新的开始。那里的工作任务最重,他当然就要往哪里上。从园区征地到选址放线到中后期的监督管理一直到到园区从泥泞不堪的施工现场到基本硬化亮化的效果,他的身影风雨无阻的在里面晃动了两年多。在他的心里始终信奉着这样的条约,那就是革命战士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xx 村由过去撤并建时的龙潭村、xx 村、岩坝村三个村合并而成,过去三个村情况不一,龙潭较富、xx 次之、岩坝最贫;2017 年 8 月 xx村通过先行先试践行塘约经验,在乡党委引领下率先成立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xx 担任岩坝支部书记,2018 年年初 xx 乡党委政府又在各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战区。岩坝战区下辖 8 个村民组,该战区土地贫瘠,基础条件薄弱,居住极为分散,人居环境非常落后,该战区的贫困发生率在 26%以上,算得上是深度贫困村的集中体现了。2018年年底 xx 村要与大方县同步出列,他作为岩坝支部的支书,感觉身上满满的是责任和担子。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战时是要上战场的,更何况仅仅是和平时期的脱贫攻坚工作,且容有为难情绪和当逃兵的想法,他属于退伍不退色那一类人。该同志沉淀下来后及时组织支部

一班人等充分分析了该战区具体情况,并迅速找准切入点,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要求,逐户个案筛查,精准到户(人),并建立脱贫攻坚指挥台账,卯足干劲,以时不我待工作态度,顺利实现了 xx 村 2018 年年底与大方同步出列艰巨任务。该战区脱贫攻坚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群众软实力与外围的脱贫形象都得到全面的同步提升和改善。为了让该战区贫困户 129 户 563 人在今年 3 月份顺利接受第三方的脱贫评估,xx 带领该战区所有干部争分夺秒的与时间赛跑,不断的为百姓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力争不漏一户一人。目前该战区易地搬迁入住脱贫的贫困户 29 户 117 人。对坚决不搬和不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在充分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采取产业扶持、引导务工,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村级合作社等为其增加收入。该战区目前实施能繁母牛养殖项目覆盖贫困户 45 户,引导在辖区企业兴达煤矿上务工的贫困户 22 人,平均工资在 2800 元以上。完成危房改造旧房整治等 48 户;完成“组组通”公路 6.3 公里;“两硬化”(含非贫困户)已实施竣工和正在实施的共计 156 户,院坝 11883平方米,窜户路 6995 平方米;已享受“特惠贷”55 户 199 万;组织厨师技能培训一期 26 人,组织贫困户种养殖集中培训一期 60 人,解决贫困户保洁员、河道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 80 个;通过不懈努力,该战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第三方的检查验收。同年 xx 同志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在村任职六年来,xx 作为一名村干部,普通的共产党员,对工作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作风,对事业始终保持兢兢业业态度,对群众始终充满情深意长的情谊,对自我始终做到严格要求。他虽然拿着的只是微薄的报酬,却来得比谁都早,走得比谁都晚,是一个舍得付出自己的时间和全部精力去一心扑到群众工作中好同志,这样的同志老百姓是满意了,但其家人却很不满,他的家属经常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他虽然对家人的付出感到有所愧疚,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常说,是部队培养了我,我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回报社会,这是相当有价值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他就是凭着个人执著人生观、价值观和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舍得

奉献的精神,凭着脚踏实地干劲、求真务实的作风,为该村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践行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精神!

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

xx,男,****年 7 月 18 日出生,自****年进入 xx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以来,始终带着高度的政治责任和热情科学的工作态度,将一腔热血和满腹赤诚化作工作动力,为 xx 交警大队做出许多贡献。部队特殊的经历和环境磨练了他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他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坚守责任的优良品质。从部队到公安局,他以军人的优秀品质,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警察的完美转变。

勤奋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思想的定位,决定着事业成就的高度。在转业之初,有很多人在质疑 xx 同志是否能够干好这份从未接触过的工作,但是他坚信态度决定高度,勤奋改变眼界。4 年来,他不间断的学习,从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学起,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每天下班后拿出 2 小时的时间对自身专业、最新理论进行学习,终于功夫不忘初心人,xx 同志顺利的考取了司法考试A 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在工作中,xx 同志碰到难题总是不耻下问,不懂的地方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在工作中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xx 同志仍然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精神,努力构建有利于自身工作开展的科学、高效、规范的方法,并将其贯彻融入到工作中。

发扬军人作风,扎实做好交通安全工作 交通警察的工作进行曲,没有休止符。4 年来,xx 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曾是一名军人,始终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每天上班后都会列出一天要做的事情,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工作热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在交通事故处理的一线。

有许多平凡的夜晚,交警大队工作大楼亮着的几盏灯中,总有一盏

属于 xx 同志的办公室,他把对党和对人民无限忠诚的朴素情感化作实际行动,融入所挚爱的公安事业上。通过创新和科学的学习,xx 同志按自己的思路去侦破每一起交通案件,无论是寒风凌厉的冬夜,还是酷暑难耐的夏日,他出警的身影出现在xx县的许多个角落,xx同志吃苦耐劳,认真严谨,连续作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所有案件,受到了群众的肯定。xx 同志与同事代表 xx 县交警大队参加了两次支队的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取得了优良成绩。

严于律己,做一名公正廉洁的执法人员 打铁必须自身硬,执法还需廉生威。xx 同志一直以来,把公正执法做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原则。他不徇私情,严格执法,他深信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查处就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护。

身为处理交通事故的人民警察,xx 同志经常会受到不同的诱惑,甚至有违法人员为了躲避责任,用“糖衣炮弹”和“人情关系”来进行轰炸,但是他丝毫不为所动。xx 同志作为一名用于担责,无私奉献的交通警察,一直不忘身为人民警察的职责,始终牢记人民警察的誓言,不忘初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守护百姓。xx 同志经常告诫自己,一定要切记严格要求,一旦你拿了当事人的钱和物,你的眼睛就会被蒙蔽,就会丧失人格,只有抵住了金钱的诱惑,才能堂堂正正做人,理直气壮做事,才能让违法行为无处可藏。

在平凡的警察岗位上,xx 同志将自己比做泥土,以泥土的品质和胸襟,牢记宗旨,永葆本色,以人民群众的心愿为自己最大的心愿,他经常说:“我是一名经过部队锻炼出来的军人,同时又做为一名执法人员,我从内心感谢党、感谢部队、感谢组织。我唯一能回报的,就是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心奉献,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

在 xx 市 xx 镇,提起 xx 村退役军人、村党支部书记 xx,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年 3 月应征入伍,服兵役 5 年,****年 10 月退役,他用忠诚干净、责任担当,服务一方百姓,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2020 年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坚守军人铁的纪律,24 小时一线指挥、一线防范,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被群众喻为生命的守护神。

紧急行动、使命必达。春节过后第一天,xx 市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xx 作为 xx 村支部书记,工作雷厉风行,当天就召开村三委成员会议,将群众代表、党员代表、退役军人代表、爱心人士、志愿者分 20个小组,入户对 xx、武汉等重点疫区返乡人员和其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仅用一天时间就澄清子底数,登记造册,每天巡查,对排查出的 3 户 3 人疫区返乡家庭重点居家隔离监管。

硬核宣传、护航民生。xx 村位于 xx 镇中心商业街,本村做生意的有 160 户,辖区内有大型超市 4 家,4 条主要干道,并且道路四通八达,流动人口数量多,人员流动频率,要想管控群众难度大。经过缜密研究,全村科学设置卡点 6 个,成立巡逻队 9 支,逐街悬挂条幅,逐户张贴标语,并动用私家车 6 辆免费巡回政策宣传,让群众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让群众聆听党的声音,不信谣、不传谣;切实做到了疫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日夜坚守、防范疫情。为了防范不明人员疫情输入,他以军人的姿态,带头在卡点值班,让干部执行铁的纪律。初先,对路过本村人员实行人人用身份证实名登记,并测量体温,询问去向等,随时送上疫情防控宣传册一本,杜绝未带口罩等防护用品人员走动。2 月 5 日以后,严格落实新的防护政策,村内道路全部封堵,只留一个出口,更增加了管控难度。长时间的日夜坚守,造成他血压升高,身心疲惫,两眼布满血丝,曾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但为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他总是硬撑着,他说我是军人,我是党员,我必须多干点。

热情服务、心系民生。对于重点监控对象,他建立了本村疫情防控阻击战微信群,对于隔离对象每天所需的生活物品,村指派物品代购员 20 名,划区域为群众在超市代购并送货到门,由于微信、支付宝支付,大大减少了人员密切接触;对于患感冒等日常疾病人员,在微信群内与村医网上诊疗,送药上门;尽可能为村内群众服务。辛勤的付出,得到群众充分理解和肯定。“靳书记日夜不忘俺们的康宁安全”

群众说。

第五篇:料 退役军人个人事迹材料 3 篇

【篇一】

在 xx 镇 xx 村村委会后侧,xx 鸿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高大的钢架结构新厂房正拔地而起,共产党员、退伍军人 xx在创业征程上又吹响了攀高争先的冲锋号。

xx 离开绿色军营已经 30 年了,他以军人的特质和作风、干练和胆识,投身到自主创业的浪潮中。在商海沉浮中,经历过成功的喜悦,饱受过挫折的痛苦,在创业的历练中,一步步走向成功。

绿色军营塑人生 xx 出生在军人世家,父亲乐德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多次立功受奖。一次在战斗中腹部中枪,肠子从肚子里流了出来,幸亏战友马圣才相救,及时送到后方医院进行了手术,保住了一条性命。老人家复员回乡后,曾担任民兵营长,为部队输送了一批批优质兵员,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几十年来,他时刻不忘军人的光荣传统,在言传身教中培养了两个儿子的军人情结,让他们在人生旅途上义无反顾地选择军旅,1975 年,老人把大儿子乐凤吉送到部队大熔炉锻炼。

同年 xx 从瓦甸中学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在生产队可是文化人,大队对他进行培养,让他担任业余通讯员,虽然只是

一个挣工分的土记者,xx 却干得有滋有味,一时间成了瓦甸公社的金牌通讯员。

1976 年,又到了参军入伍的时候,xx 在父亲的支持下,积极报名入伍,经过多轮筛选,他终于以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通过审查,成为解放军大学校的一员,来到在浙江宁波海军基地司令部机关。作为通信兵,xx 刻苦钻研业务,不久就分配到遥控室值班,负责收发电报,信号传输,后提拔为副班长。他严格执行纪律和保密规定,爱岗敬业,受到上级的表扬,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 年 xx 怀着依依不忘初心情,结束了五年的军旅生活退伍回乡。

五年的军营生活,使 xx 懂得必须珍惜来之不易幸福生活,要创造财富回馈社会,要用军人的作风面对一切,要用自己的努力铸就军人的风采。

历尽坎坷创业路 xx 退伍回家了,当时社办企业正是起步阶段,需要能人打理企业。xx 所在的朱南村有节能材料、保温材料两个村办厂,企业经营不善,经民主选举,xx 当上副村长,主管村办企业,上任后 xx 决定新上染料助剂项目,企业先后投入 20多万元购置了锅炉、反应釜等设备。xx 带头跑市场,他的销售额占整个企业的半壁江山,销售网络遍布江苏、上海等地。有时为了及时发货,他亲自督战,带领工人开夜班。几年的

发展,厂里工人达到 30 多人,产值在瓦甸乡办企业排名中第二。村办企业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改善了村容村貌。

1996 年企业改制时,xx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如果说第一次学校毕业后选择军旅是明智的,而现在自己苦心经营的多年厂子,因为改制落入他人之手,xx 由一个村干部,一个人人羡慕的村办厂厂长下了岗,心里很失落,甚至有些沉沦,他又将面临着第二次抉择。父亲的一番话是 xx 豁然开朗:“过去我们头拎在手上干革命,我们什么都不拍,现在中央有政策,你自己办厂自己揪。” 在父亲、大哥和爱人支持下,xx 萌生单打独斗的想法,当时邮电事业大发展,线路需要绝缘护套管,生产保温护套管,投资少,见效快,货款能及时回笼,xx 抓住了这一机遇。1996 年,他从自己的多年的积蓄中,投资十几万元,大哥乐凤吉创办的企业电光源机械厂为他免费提供 100 平方米厂房,遇到问题哥俩一起商量,资金困难,老大及时帮扶,工厂招聘了 4 个工人,xx 主要是跑市场,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打开了市场销路,每年能做到 60 万产值,产品主要销往扬州电信局、xx 武汉、xx 聊城等地。在仪征,当产品销售遭遇困境时,他的战友多方协调,最终收回了货款。10 年的打拼,xx 赚下了第一桶金。随着护套管市场的饱和,xx不得不面临第三次抉择,新上设备,重新开发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柳暗花明又逢春 2003 年,当村小撤并时,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以优厚的条件扶持 3 万元,把办公室腾出支持 xx 办厂,并且免除水电费,浇筑了水泥路,使 xx 有了自己创业基地。

2006 年底,xx 与大哥乐凤吉一合计,决定新上自动化设备,他先后到昆山台资企业,浙江光源企业考察自动化输送设备,年近五十的 xx 对于自动化设备的技术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但是他知道,要想占领市场,必须抢占制高点,用技术占领市场,用高新产品打开市场销路。

2009 年,xx 从西安墙材设计院获得信息,有朋友介绍,在页岩砖生产中,与之配套的是机器人自动码坯系统,整个系统项目设计,一条线达到 1 亿块的产能。但是 xx 也了解到一条生产线配一个机器人是120万,配两个机器人需要200万,对于他这样的小厂来说,资金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xx 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瑞士、瑞典 ABB 公司考察,又亲自带队 xxxx 功力集团学习考察,功力集团为山西大同煤业生产了一条生产线,他们从西门子公司请求专家协助,用精干的自动化技术队伍引领产品升级,带领技术人员进行测绘,到山西大同拍摄视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xx 对自动码坯系统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生产过程中,又遭遇了资金瓶颈,xx 一方面加大其他产品的销售力度,在老大的协助下,公司生产的一条光源输送线终于叩开了外贸市场,出口到沙特阿

拉伯,获得外汇 70 多万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又从银行借贷了 50 万元,向亲友借 80 多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第一条生产线下线后,xx 成都一家企业新上页岩砖项目,他们将第一个生产线销售到 xx 邛崃,乐凤吉的技术团队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产线进行调试,经过的半年的努力,生产线运行情况良好,超过国内先进水平,比大同集团的产品速度提高三分之一。国内不少客商慕名而来,产品销售到新疆 xx,湖南、xx、重庆等地。目前生产该系统的在江苏省独此一家,每年具备了生产 15 条生产线的能力。

如今工厂的固定资产 150 万,新厂房达到 1000 平米,造价 70 万,即将添置二铆焊、钻床等设备。2012 年开票销售预计可达两千万,两年后将进入规模企业的行列。

xx 以军人博大的情怀,关心着每一个员工,按时发放工资,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职工朱加杰母亲生病急需要钱,xx 尽管资金紧张,还是筹 2 万元。阜宁籍员工陆新华,骑车不慎摔断了腿,xx 亲自送他到县中医院,伤腿病愈后,小陆在 xx 邛崃调试生产线,一呆就是半年,为公司赢得了产品信誉,打开了市场销路。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xx 感慨万千,在创业的历程中,他得到太多人的帮助,身为老军人的父亲,在年老体弱疾病的折磨中,从不愿增加儿子的负担,因为儿子干事业,他帮不了多少忙,但是他懂得不要儿子分心就是最大的帮忙。老大

乐凤吉身为兄长,在弟弟遇到困难时,总是鼎力相助,每年战友聚会时,老二便是特邀代表,重温当年的军旅生活。

xx 更感谢朝夕相处的妻子,妻子担任村干部多年,工作很忙,但是家里的事总是自己打理,从不要老乐分心。在老乐创业的几十年年中,她总是在幕后支持他,鼓励他,因为他相信自己的丈夫是干事业的人。

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xx 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产品外销、技术支持做得有声有色。儿子虽然没有参军,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亲的熏陶,勤劳苦干,作风严谨,雷厉风行,具备了军人的气质。

【篇二】

xx,1973 年 11 月出生,1991 年 10 月参军入伍。中共党员,现任 xx 市人民检察院高级技师,xx 县 xx 镇 xx 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一名奋战在扶贫一线退伍军人。

在部队时,他就是一名优秀士兵,当兵三年,两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七次获得嘉奖,这,已经说明一切。短短的三年,铸就他一生的品质。弹指一挥间,脱下军装已 20 多年过去了。20 多年来,变化的是不断刻上岁月痕迹的容颜,而不变的,是一颗坚韧而赤热的军心。

自工作以来,xx 同志不管在哪个岗位,始终初心不改,保持军人本色,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怕苦,不怕累,不计名利得失,甘愿奉献牺牲。2005 年,在单位驾驶公

务用车外出执行公务,途中发现前方有车辆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因在郊区,无人帮助施救。xx 同志果断停车,一边报警,一边跑向事故点组织人员施救,为车祸中重伤人员生命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待警车和救护车来到现场,他才默默离开。如果不是围观群众记住了他的车牌号码,谁也不会知道那第一个冲向车祸现场、跟生命赛跑的人是谁。当皖西日报记者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不留名时,他说:“人救了的我就安心了,而且我还在执行任务,没想那么多。”毫无修饰的话语朴实而真诚,不经意间流露的是一名退伍军人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是不计名利的那份自然本色。

2018 年 4 月,响应组织安排,派驻 xx 县 xx 镇 xx 村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对于并不算年轻的 xx 同志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巨大的差异所带来的心理震撼,还是出乎他来之前的心理预期的。他说,来之前我是有思想准备的,但是真正来到这大山沟的村里,偏远孤寂的生活环境和一百多户贫困户的扶贫压力,还是让我出乎意料。不过,短暂的震惊之后,他就迅速的调整了心态,强使自己迅速融入环境、进入状态、投入工作。他说,我是一名军人,快速适应环境,是我们军人的基本能力。的确,他不但迅速的适应了新的一切,而且很快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繁重的扶

贫工作之中。把村部当家,把贫困户当亲人,再次用他的执著与热情,谱写了一篇扶贫路上的华彩乐章。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服务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把扶贫工作搞好,就必须知道扶贫工作是干什么的,怎么干。原来在机关工作了几十年,一切都轻车熟路,这猛然的切入到扶贫工作,还真是一头雾水。原本想的是就为贫困户跑跑项目、搞搞政策和技术指导就可以了,而真正到了扶贫工作队开展扶贫工作时才知道,远没有那么简单,你甚至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对扶贫政策根本就不了解,例如贫困户需要实现的“两不愁三保障”,健康扶贫“351”“180”“210”政策,教育扶贫的“雨露计划”,还有异地搬迁、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等等等,听到这些“专业名词”头都是大的,而这些,是基本知识,你必须知道,必须搞懂,这些都是涉及贫困户的切身利益,只有自己懂了,才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

经过了一段短暂的迷茫之后,xx 同志就找准了方向,他告诫自己,当前最紧急的任务是让自己潜下心来学习国家扶贫政策,吃透政策精神,切实弄清楚各项扶持清单,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家。同时,尽快熟悉全村所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于是,那段时间,晚上他挑灯夜读,努力学习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扶贫政策,白天,拎着那个蓝色的扶贫资料袋,穿行在沟沟坎坎与崇山峻岭之间。

走访,远没有那么的诗意浪漫,尤其是对于 xx 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而且还是在大山里。出门时问好了大概方位,走着走着就没有了方向。山里边不向城里到处是人,在山里找不到路,连问路的人都难以遇上一个,只能反复的走错路再走新路,一条一条的偿试,有时为了找一户人家需要耗费大半天时间。衣服被蒺藜撕破是常有的事,脚上有蚂蝗伴行那是家常便饭,偶尔还会有雾锁深山不知归途。

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住他,反而激发了他不怕苦不怕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同时也是因为他通过实地走访,亲眼看到一些贫困户艰难的生活现状时,他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当他走进其中一户贫困户何云锐家时引起的心灵触动。他看到的是低矮破旧随时可能垮塌的瓦房阴暗而潮湿,喊了半天从黑暗处蹒跚走来一个穿着一身不知道是灰还是白的破布衫,脸色灰暗,两眼无光,走路两边摆,似乎对他吹一口气就会倒——他就是这一户的户主何云锐。门外屋檐下的轮椅上坐着的是他们的儿子,双腿瘫痪,精神分裂。招呼 xx 的是这一家三口唯一还能说上话的 80 岁的老奶奶,也就是何云锐的老婆,也是这一家的顶梁柱!看到这一切,xx 同志已经不能用震撼来形容当时的感觉了,他只感觉喉咙被瞬间堵住似的提不出气,脑袋一片空白,到走时都还没有理清思路,他不知道这一家子是怎么过来的,应该怎么过!还有黎远霞家,老夫妻也有七八十岁了,带着一个严

重精神病患者小儿子生活。小儿子常年被单独关在一间不足4 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道门被封死,一方墙离地一米的位置开了一个刚好能塞进一个饭碗那么大的洞,老夫妻每天就是通过这个洞送食物给小儿子吃,以维持生命。家里的房子一面墙要倒了,老夫妻找人砍了一根树杆撑着…… 致此,他才深刻地理解了扶贫政策中“两不愁三保障”的实际意义。对这样的贫困户,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和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啊!回去后再对照扶贫资料查看他们家的收入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受帮助情况等等一应数据,xx 不再感到那么抽象和枯燥,这些数据真实的记载了一个家庭的真实状况,也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这些贫困家庭的关爱之心。

二、保基本,促民生,因户施策谋发展。经过近两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走访,使 xx 同志真正成为了扶贫路上的行家里手。那本随身带的厚厚的皮面笔记本,密密麻麻的记着他对政策的理解,还有 100 多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现在,说起国家扶贫政策,他是娓娓道来,随便问哪家贫困户的情况,他是如数家珍。也正是基于对贫困户的深入了解,才让他对扶贫工作有了自己清晰的思路。

对于象何云锐、黎元霞这样无劳力、无资金的极度贫困家庭,必须实行社会兜底,以确保他们的吃穿等基本生活有保障。回到村里,他急切地向工作队和村两委汇报了有关情

况,并为何云锐和黎元霞家争取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以保障他们基本吃穿不愁。对于所住的危房,xx 认为也必须尽快解决,因为他们的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正好政府有易地搬迁安置和危房改造政策。对于他们无力进行易地搬迁的的特殊危房户,为他们争取危房改造政策,确保他们的住房安全。仅 2018 年,xx 村就新建两个安置点,有 15 户搬进安置房入住,为他们彻底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何云锐家因无力负担易地搬迁,xx 就为他家争取到了危房改造政策,对原来的极度危房进行了及时拆除,盖因地置宜地改造成了三间水泥砖结构的瓦房。黎元霞家也进行了修缮加固,再不忘初心雨天漏雨,也不用树杆撑墙了。看着一户户都住上了安全住房,xx 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轻松了一些。

三、勤调研,谋发展,发展产业稳脱贫。在为贫困户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时,xx 同志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贫困户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这是所有贫困户存在的共性问题。不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就是现在利用政策红包为他们暂时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但是,以后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还是有再次返贫的风险。但是要发展产业,谈何容易?有的是空有一双手,但是找不到发展的方向,有的是想发展但缺少启动资金,也有的是没有劳动力又没有发展资金。这些成堆的问题,xx 也是伤透了脑筋。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xx 还是选择了调研这条路,他要找到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那段时间他又是起早贪黑,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有时乡亲们在地里干活回去的晚,xx 就坐在家门口等,等到天黑。有一次到董家垅组走访,因等农户下工耽误了时间,回来时天已全黑了。路上看不见一脚踩空滚到路边的树林里,衣服撕破了几个口子,双腿和胳膊都蹭掉了几块皮,当他回到村部,工作队和村里都急吓坏了。他说,没事,只是皮肉伤。对他这种拼命的工作精神,领导除了心疼,也拿他没办法,只能是“严厉”嘱咐注意安全,尽可能的派一个人陪同走访,以保障他的安全。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反复思考,xx 认为应该结合当地山区环境与各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和项目。对有大的发展潜力的贫困户重点扶持,以大户效应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山区虽然交通偏远,但是环境无污染,种养出来的农产品质优味美,这就是他们的优势。有了思路,xx 同志的精神就来了,说干就干。

在走访中,他发现贫困户 xx 家是一个有潜力的户子。他们夫妻俩勤劳朴实,一心想发展,但就是缺少发展资金。家里的养蚕养蜂一直上不了规模,技术上也不够成熟。于是 xx到镇农商行为 xx 家争取到了 5 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并且到镇政府进行汇报协调,由政府定期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

督促 xx 等有发展愿望的农户参加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素养,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力。

经过一素列组合拳,成效果然喜人。仅 xx 家,利用贴息贷款购买了大型农用三轮车,大大提高了蚕桑养植能力和效率。以前,一年也就只能养个一张蚕种的量,还忙得要死,现在,有了农用车再结合在培训班学到的新技术,每年养蚕都在 10 张蚕种!光这一项的收入就有四五万块钱!在培训班上他还学到了蜜蜂养殖技术,利用贴贷款购买更换了新型的蜂箱,这些新型峰箱不但有利于保护蜜蜂安全,还提高了取蜜效率。以前他家一年最多就三五箱,现在他家发展到已经有五六十箱蜂蜜!仅仅蜂蜜一项,每年的收入就不低于五万元,他的脱贫先进事迹去年还上了皖西日报头版头条。

贫困户何军家也是类似情况,他对养鸡产业情有独钟,但是一直缺乏启动资金。xx 为他争取到 2 万贴息贷款,他全部用于养鸡烘箱和种苗等购置,现在他是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他家的鸡苗、鸡蛋是供不应求,每年的产值都在 10 万元以上!

有了这样种养大户的带头示范,所有的贫困户包括一些普通农户都掀起了发展产业的热潮,都要求贷款、要求学技术。想发展是好事啊!这本就是 xx 同志重点扶持种养大户的目的。于是 xx 同志又是跑政府跑银行,为大家尽量争取更多的支持。仅 2018 年,就为全村 67 户有意愿发展产业的

贫困户争取到贴息贷款 118 万,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仅产业发展补助就有万元,因发展产业为全村贫困户增收近百万元。象何云锐、黎元霞这样的缺少劳力的特殊户,xx 建议他们发展小型种养业。黎元霞家每年养鸡五六十只,养的鸡根本就不够卖,老俩口乐得合不拢嘴。何云锐家也养的有几十只鸡,还有两三亩茶园,这两项每年可为家里带来上万元的收益,再加上低保金,收入有了保障,他们家的生活是没有问题了!

现在 xx 在 xx 村,成了大家的亲人。年长的都亲切的喊他小张,从心里感谢这个从城里来的小伙子。但是 xx 却说,他只是扶贫政策的搬运工,是扶贫政策的宣讲员。扶贫政策工具很多,贫困户不够了解,不善于利用。但看到通过他的努力,那些贫困户所发生的变化,他的心还是暖洋洋的,他也深切的体会到,扶贫,确实要脚踏实地。在充分搞懂扶贫政策精神的前提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培养他们的造血功能,为他们找到一条可续发展的途径,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所有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努力,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算是走上正轨,现在,xx 同志又瞄上了村集体经济。他说,扶贫,不是一阵风,我们不但要让贫困户脱贫,还要帮助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我们要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促

进乡村整体振兴!说这话时,他眼中透露的是一种坚毅、信念与担当。

我知道,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是一名检察干警,现在更是一名优秀的驻村扶贫干部!

【篇三】

1986 年,xx 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普通战士;2012 年,他从二十集团军政治部保卫处处长转业地方。26 年的部队历练,铸就了 xx 忠诚、责任、担当的军人魂。

不忘初心,牢记安全使命 2013 年 1 月,xx 转业到 xx 省交通运输厅,2015 年 9 月,任 xx 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监督处处长。

交通运输安全向来是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头等大事,作为主要管理部门——安全监督处,更是一个处于核心敏感的部门,也是很多人不愿去的部门。毕竟,安全工作防不胜防,意外总是时有发生。但 xx 欣然受命,并且在安监处一呆就是四年。

“安全生产第一”“安全生产是民生,是最大的民生”。xx深刻地理解到“安全”两字的重量,从他到安监处的第一天起,就和部门同志一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平安 xx”建设目标,将“平安交通”建设放在首要位

置,从路、人、车、企四大要素入手,狠抓行业、地方、企业各方责任落实和重点时段、领域、部位的监管,从严从实抓安全生产工作,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巩固夯实,安全态势持续平稳向好。

砥砺奋进,全力提高安全风险防控 xx 处于全国交通中心,是交通运输大省之一,全行业点多、线长、面广,从业人员多,风险防控难度大。

“防患胜于救灾。”这是 xx 的执念。因此,如何增强安全防控能力,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成为他日思夜想的命题。他不仅和厅领导汇报,和部门同事反复研讨,还一次次地拜访公安、安监等部门专家领导,寻求安全防控良方。

军人的果敢和担当,让 xx 迎难而上,敢打善拼,善抓善成,谋划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并大胆运用各类惩戒措施,逐个难题去破解、逐个堡垒去攻破,行业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近四年来,xx 先后在全行业组织开展了“平安交通百日行动”“以案促改”“平安交通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五大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道路运输平安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百日集中整治”、水上交通安全“严管严查”“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讲责任提素质抓落实保安全”等专项活动,充分运用警示约谈、吊销证照、关闭取

缔、停业整顿等惩戒手段,有效遏制了非法违法行为,重点领域监管全面加强。

2018 年,与公安、安监部门联合联动,集中约谈、公开曝光事故多发县(市)18 个、隐患突出的“两客一危”企业 95家、主体责任不落实企业 142 家,责令 13 家企业停业整顿,全省道路运输安全形势逐步好转。2019 年,又在全省组织开展为期 9 个月的“安全生产攻坚年”活动,提出了 21 条监管措施,集中整治一批长期性、反复性、根源性痼症顽疾,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

担当创新,守好安全责任岗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纷至沓来,并相继引发交通安全环境恶化,致使交通事故上升成为全球性的灾害和世界性难题。

面对近年来安全生产严峻形势,xx 勇于担当,善于思考,主动创新,结合 xx 省交通运输实际,连续五年,以交通运输厅 1 号文件印发全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意见;2016 年,创新实施主要负责人安全述职工作,并将述职制度从省级层面向市县级层面延伸,向道路运输、航务海事、公路部门及企业延伸,不断传导压力、夯实责任。

特别是针对 2018 年上半年全国道路运输多发频发的严峻态势,他主动作为,多次向厅领导汇报,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并积极争取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动

厅党组提请省政府建立了由分管副省长牵头、17 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省交通运输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安全生产部门联动、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应急保障等工作机制,在省级层面形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从深层次破解了 xx 省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难题。2019年,xx 又组织修订出台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通报约谈制度》。

一次次创新,一项项新办法、新制度出台,不仅刷新着xx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历史,更改变着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责任的深入落实,工作压力逐级传导到基层。有效遏制了交通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行业内产生较大影响和赞誉。

功夫不忘初心人。在 xx 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创新严防的一系列管理下,xx 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2015 年—2018 年,全省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项指标与前四年同比分别下降 61.3%、51.5%、68.6%。2014、2015、2017 年,xx 省交通运输厅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2017 年,xx 省交通运输厅荣获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通报表彰;2016、2018 年,xx 省交通运输厅荣获“xx 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受到 xx 省安委会通报表扬。

“安全无小事,其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幸福的家庭,我怎能不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面对荣誉和肯定,xx坚毅地说,“这辈子将永远践行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军人精神,退伍不褪色,继续保持军人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守底线筑红线,把交通运输安全抓实抓牢,在交通运输行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上一篇:优秀特岗教师先进事迹下一篇:院学术委员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