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讲读课文整理

2022-07-02

第一篇:高中讲读课文整理

高中第5.6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四册

第1课《故都的秋》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沉沦》。

1.内容概要: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2.艺术手法: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在细腻、清新的叙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

第2课《晨昏诺日朗》赵丽宏

赵丽宏(1951-),上海市崇明县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赵丽宏散文选》、《艺品》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报告文学集《心画》等五十余种著作。

1. 内容概要: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诺日朗瀑布的雄伟神奇,那奔泻喧腾的瀑流、 震天撼地的声响、奇妙如梦幻的姿态……体现了诺日朗瀑布雄浑壮阔的气势,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2.艺术手法:作者语言清新明丽,凝练流畅,色彩感强。描摹景物,大胆联想和想象,创造了很多的生动奇特的比喻句。

第4课《守财奴》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1.内容概要:全文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为背景,用神情语言等刻画了一位专制、冷酷、伪善、吝音、多疑的执着狂葛朗台,展示人性,批判现实主义。

2.艺术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及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第5课《关汉卿》(节选)田汉

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作品有《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梦》等戏剧和电影剧本。

1.内容概要:全文以对话的形式描写了关汉卿看到民女朱小兰蒙冤受害而罪犯李驴儿却逍遥法外,为伸张正义,毅然创作并上演《窦娥冤》,用生命与权贵酷吏作斗争的绚丽篇章,表达了关汉卿仗义执言、宁死不屈,忠贞不渝、刚正不阿的祟高品质。

1

主要人物的性格:关汉卿: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忠贞不渝;朱帘秀:豪爽侠义、忠直善良、勇于牺牲;叶和甫:阴险狡诈、助纣为虐、卑劣无耻。

2.艺术手法: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人物,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现人物性格;本文人物对话的作用:展现人物性格;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侧面介绍相关情节。

第8课《拿来主义》鲁迅

1.内容概要:作者批判送去主义,肯定拿来主义,并叙写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个态度,揭示了对待文化遗产,应该坚持拿来主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艺术手法:先破再立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有效性。

第9课《胡同文化》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内容概要:描写了胡同的通俗与平民化,用胡同表达了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以及他们的文化形态.

2.艺术手法: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手法;平淡朴素而又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第12课《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1.内容概要:介绍了荔枝的壳、色、形状、大小、膜、肉、生活习性等。 2.艺术手法: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

第13课《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王磊

1.内容概要:介绍机器人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和机器人的过去与将来。 2.艺术手法:按照时间顺序说明;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选自《史记》司马迁(前145一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1.内容概要:本篇通过“完璧归赵”、“绳池会”、“蔺廉交欢”三个故事,赞美了蔺相如的智勇与爱国主义精神,即对敌斗争的坚持和对同僚的退让;同时也赞美了廉颇的忠于赵国与勇于改过。

2.艺术手法: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以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叙事写人详略得当,运用反衬手法。

第16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魏征(580一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1.内容概要:文章以自然现象设喻,以历史教训佐证,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积其德义”、力戒骄怠奢纵,达到天下的长治久安.体现了魏征不顾个人得失,勇于箴言直谏的精神。

2.艺术手法: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说理形象、透彻;语言上既有骄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结构谨严,浑然一体,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

第17课《〈新序〉二则》刘向

刘向(约前 77一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有《五经通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内容概要:通过季札实践心中许下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赞颂了季子以诚信为贵的高尚行为。

艺术手法:运用对话描写展现人物的诚信品质;故事虽短,然故事的展开一波三折。 2.《宋人有得玉者》内容概要:子罕在他人献玉之宝物时,不以物质的“玉”为宝,而是以精神的“不贪”为宝,展现了子罕崇高的精神境界。

艺术手法:在人物对话中文旨显现;在比较选择中结论自明。

第18课《训俭示康》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今山西夏县)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内容概要:俭可使人廉洁自奉,成就事业清名;侈则使人贪得无厌,直至败家亡身。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作者要求儿子及子孙要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 2.艺术手法:举例繁复而不显累赘,正反对比而角度不一;语言朴实不矫情造作。

3

第19课《过秦论》贾谊

贾谊(前200一前168),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辞赋家。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最著名。 1.内容概要:本文通过叙述秦从秦孝公至秦亡由盛而衰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事买,指出秦政的过失在于夺取天下后不施仁义,遭到天下人的反对,终至国破身亡。以此提醒汉统治者要以秦为鉴,广施仁政。

2.艺术手法:在大量叙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心论点,用叙事来说理;运用对比手法;大量运用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表现主旨。

第20课《师说》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1.内容概要:本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出作者“奋不顾流俗”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2.艺术手法: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对比手逐层深人论证;整句和散句穿插变化。

第21课《石钟山记》苏轼

苏轼(1037-1101),“唐宋八大家”之一

1.内容概要:本文记叙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过程,卒章显志,先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再用“叹哪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的一叹,一笑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

2.艺术手法: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景物描写,用笔精炼,生动形象逼真。

第22课《劝学》荀子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重他,故称),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1.内容概要: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人要成为君子是要靠后天努力的。

4

2.艺术手法:善于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道理;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来加强论证的效果;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读来琅琅上口。

第五册

第1课《雨巷》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常用象征的手法表达朦胧的意境。

1. 内容概要:《雨巷》一诗交织着诗人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茫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艺术手法: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语言富于音乐性。

第2课《荷塘月色》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

1.内容概要: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2.艺术手法:融情于景的描写;多角度、多侧面写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5课《宽容》序言 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美国作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文化普及者。

1.内容概要:这篇序言像一则寓言,叙述守旧与革新之间的斗争故事,表现两大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先驱者的悲惨与荣耀,守旧者的猖狂与灭亡,提倡理性和宽容

2.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反复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用寓言的文体写序言。

第6课《〈激流〉总序》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内容概要:本文具有总括的性质,是三部小说所共同着力反映的生活内涵与特征认识的总体概括,即生活是激流,只有敢于征服的人才能探寻到生活的真谛。

5

2.艺术手法:借助物象表现情意、主旨的写法,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使理念具体化、生动化以及增强其可读性的作用。

第9课《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1.内容概要:记游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艺术手法:融抒情于描写中;运用了烘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第10课《老人与海》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作就是《老人与海》。

1.内容概要: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圣地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2.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人物对话内容真实、贴近生活,简洁自然的语言背后隐藏了深刻的意义和感情;叙述风格简洁自然,未加任何感情色彩。

第13课《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1.内容概要:本文是鲁迅先生192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演讲,收人他的文集《坟》。青年学生容易被社会浮躁之风浸染,好高鹜远、不切实际,鲁迅先生在演讲中号召年轻人要甘于当“泥土”,在当今时代亦有其现实意义。 2.艺术手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第14课《简笔与繁笔》周先慎

周先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内容概要: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作者针对当前文学创作偏长的趋向,许多作品“写得过长”的现实,特别强调要提倡“简练为文”,反对“繁冗拖沓”的不良文风,评论有很强的针对性。 2.艺术手法:具有篇幅短小、议论集中、行文自由、语言精辟、充满辩证法的特点。

第18课《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6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1.内容概要: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艺术手法: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

第19课《陈情表》李密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224-287),晋初散文家。

1.内容概要:先尽孝而后尽忠,既表达孝顺祖母的衷情,也表达对陛下报恩的感激之情。 2.艺术手法:逻辑严密,进退有据,滴水不漏;融情于事,寓理于情,丝丝人扣;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脍炙人口。 第21课《秦晋殽之战》

选自《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同时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内容概要:反映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2.艺术手法: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第22课《鸿门宴》司马迁

1.内容概要:通过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刘、项等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及两个集团内部的不同情况,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1)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能屈能伸。(2)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妇人之仁。(3)张良:老练多谋。(4)樊哙:忠勇豪爽。(5)范增:老谋深算。

2.艺术手法:善于通过激烈冲突刻画人物性格;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精炼生动,寥寥几笔凸显人物性格。

第23课《苏武传》班固

7

选自《汉书》。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著名史学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内容概要:通过记述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2.艺术手法: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第24课《〈伶官传〉序》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谧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其《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形式,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1.内容概要:通过对后唐盛衰史实的分析和议论,说明一个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2.艺术手法:论点明确,议论精辟,极有章法;以小见大,对比鲜明,笔法经济;叙述、议论、抒情相生,语言形象生动。

第六册

第1课《阿Q正传》鲁迅

鲁迅,初高中教材选用其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社戏》、《药》、《阿Q正传》。

1.内容概要: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找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备受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但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渗地位,却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阿Q从盲目的自尊自大到可悲的自轻自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里的典型性格。小说更深刻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脱离群众和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2.艺术手法:运用传神的白描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叙述体的结构和夸张的讽刺性的语言;在形式上,出色地将悲剧和喜剧两种不同的风俗融为一体,达到悲剧内容与喜剧形式的有机统一;在写人的艺术上,成功地将西方小说注重描写人物心理及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等特点,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传统形式的结构及用人物自身言行来传达人物神情的艺术传统融为一体。

第2课《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8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诗人,作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1.内容概要: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老国王哈姆莱特被自己的弟弟谋杀后,变成了阴魂告诉哈姆莱特真相。优郁的王子一再犹豫,最终杀死了叔叔,自己也中毒身亡。人物典型: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2.艺术手法: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与克劳狄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5课《画说》张大千

张大千,本名张懽,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2.艺术手法:选用亲身经历和历史人物为例介绍说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

第6课《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等。

1.内容概要:从生理学的角度,阐述审美活动中的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问题。 2.艺术手法: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深奥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

第9课《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作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1.内容概要:本篇是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他认为青年在择业时要有热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能给人类带来幸福、能完美自身的职业,表现了这位年轻人对自己未来所作的最初选择的严肃考虑。

2.艺术手法: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填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振聋发联的力量。

9

第10课《生命的节日》季栋梁

季栋梁(1963-),宁夏同心县人,当代作家。

1.内容概要:“酒”既是父子两代人不甘失败的刚强性格的象征,又是战胜命运后欢

乐和喜庆的标志,它的一再出现不仅贯穿起前后情节,而且颇有意味地点出了作品的主题;在奋进中享受生命和亲情。

2.艺术手法:言简意丰的文题;构思精巧,以“酒”作为全文的情感和叙事线索。 第12课《雷雨》曹禺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作品:《雷雨》、《北京人》、《家》等。

1.内容概要:《雷雨》通过一个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替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残忍的本性,揭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周朴园: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他既有残忍、自私、狡猾、伪善的一面又有怀念侍萍、忏悔过去的一面。鲁侍萍: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性格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又有宿命的思想。

2.艺术手法:个性化的对话语言;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用必要的“舞台说明”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第13课《曹操与杨修》陈亚先 陈亚先,当代剧作家。

1.内容概要:曹操,雄才大略,不怕失败却又讳言失败,为完成帝业招贤纳士,爱才如命,然而又决不容许才智之士超出自己。杨修,才高智广,志在伊吕,然而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对人不留余地,对己不备后路,最后被曹操诛杀。

2.艺术手法: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在戏剧矛盾音容中刻画矛盾性格的人物。

第15课《论语》七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1.内容概要: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

10

2.艺术手法:意义丰赌详明,富有哲理性;语言精练含蓄,富于概括性;使用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说理富有形象性.

第16课《孟子》二章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一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奉为“亚圣”。 1.内容概要:着重阐释了“养浩然之气”的“直达治港”的意义给予“义”之间的依存关系,认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不存功利之心。

2.艺术手法:具有对话休散文特点:论点多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多有人物神情描写,议论较形象;用寓言说明道理。

第17课《国荡》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是楚辞代表作家,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1.内容概要:高度赞颂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敢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牺牲将士们的崇高敬意,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艺术手法:选材气势宏大,成功塑造鲜明的群体形象;运用多种手法,再现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采用叙赞呼应,完满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句式齐整精炼,增强了全诗的庄严肃穆感。

第18课《〈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原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1.内容概要: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刻挺身自任的气概、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

2.艺术手法: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语言生动而准确,简练而丰富;用词灵活多样,句子长短兼用,富于变化。

第19课《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清代桐城人。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之一,作品《望溪先生文集》。 1.内容概要: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

11

2.艺术手法:通过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简短的语句中凝聚着深厚强烈的感情。

第20课《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选自《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是儒家思想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1.内容概要:通过孔子与四个学生的言志谈话,写出了学生的志趣与性格,也表述出孔子的思想和态度,即“礼治”的最高境界。

2.艺术手法:循循善诱的孔子形象,刻画鲜明;弟子其言其行,虽寥寥数语却显个性;脉络分明,重点突出。

第21课《兰亭集序》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后人辑有《王右军集》 1.内容概要:序文既记叙了兰亭的山水胜景及宴会盛况,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抒发了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感慨。

2.艺术手法:写景抒情,言简意赅,妙趣天成;全文首尾圆合,一气呵成;景语、情语、叙事之语,清新有致。

第22课《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篇作品:《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卖炭翁》等。

1.内容概要: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沦落江湖的身世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凄凉一生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无辜被贬的失意之感和愤懑之情。

2.艺术手法:形象逼真,细节真实;叙述结构,和谐统一;音乐描写,真切动人。

第23课《秋声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作品:《欧阳文忠公全集》《六一诗话》《醉翁亭记》《伶官传序》《卖油翁》等。

1.内容概要: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借秋声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

12

2.艺术手法:布局精巧,结构谨严;描摹细腻、生动、形象,极富艺术感染力;熔叙事、写景、抒情、状物、言理为一炉。

第24课《文论十则》 《人间词话》七则 王国维

王国维(1871-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占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国学大师。作品有《静安文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等。 1.内容概要:七则词话阐说了诗词创作的境界说和诗人修养说。

2.艺术手法:七则词话皆言简意赅,言约意丰,意近旨远,宏论精深,很有力量。 《板桥题画》三则 郑燮

郑燮(1693-1756),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1.内容概要:三则题意阐说了绘画要师法自然、意在笔先、艺术创新的道理。 2.艺术手法:三则题画,皆善于在“理趣”之中阐发事理.又了无说理的枯燥乏味。

13

第二篇:高中第1—6册讲读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归类汇总

高中第1-6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一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1课《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的手法、选用意境宏大的意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选自《光明日报》。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第4课《边城》(节选)沈从文

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语言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

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3、艺术特色: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1、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2、内容主旨: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

1 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3、艺术特色:场景的描写融人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叙述的简练;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第8课《邂逅霍金》葛剑雄

1、选自《文汇报》。葛剑雄(1945-)教授,历史学家。霍金(1942-)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引力学研究。著有《时间简史》。

2、内容主旨:作者以在剑桥邂逅霍金的一次经历表达对霍金与病魔抗争,献身科学,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坚毅品格和奉献精神的尊敬以及对剑桥的那份平静、看似冷淡却又隐藏着平等、尊重自由的人文环境的赞美。

3、艺术特色:叙、议、抒情相结合;人物描写的多角度、多层次。

第10课《再别康桥》徐志摩

1、选自《徐志摩诗全编》。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诗集有《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猛虎集》。

2、内容主旨:《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作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3、艺术特色: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融合;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

第11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向太阳》《北方》《归来的歌》。

2、内容主旨: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飞下的农夫、少妇、母亲、垦者等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

3、艺术特色:回环递升的表现手法;缘情造境、以境显情的创作手法;通过意象的捕捉营造含蓄的诗意。

第12课《双桅船》舒婷

1、舒婷(1952-)。当代诗人。原名龚佩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2、内容主旨: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3、艺术特色: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语言平实细腻,感情真挚。

第15课:《蒹葭》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2.内容主旨:《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

3、艺术特色:全诗意境朦胧凄清,感情执著真切,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美感:绘画美、音乐美、人性美。

第16课《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有《柳河东集》。

2、内容主旨:通过对橐驼种树情况的记述,映照当时弊政,表达了作者关于“养民”的思想,政令的实施必须适合人民需要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讽喻当时的统治者令烦扰民的弊政。

3、艺术特色:对比、类比手法的运用(对比有一:郭橐驼种树的成功与“他植者”种树的失败;类比有二:种树—治国;他植者—长人者:①“他植者”种树马马虎虎与“长人者”不关心老百姓痛痒;②“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与“长人者”“好烦其令”;③“他植者”种树“木之性日以离”与“长人者”使人民“病且怠”。);简洁而生动,婉约而多讽。

第17课《病梅馆记》龚自珍

1、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2、内容主旨:《病梅馆记》正是作者以"文人画士"不爱健康自然的梅花,而偏爱病态的梅花,以至于用人工矫揉造作的办法摧残梅花,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们思想、扼杀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个性自由解放,改革社会政治,冲破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

3、艺术特色: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题发挥,以梅喻人,借物议政;多用排比。

第19课《促织》蒲松龄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即“记”,“志异”即记叙奇闻轶事。

2、内容主旨: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征促织、捉促织、获促织、毙促织、献促织、议促织)

3、艺术特色:借古讽今的笔法:借明朝喻清朝,讽刺揭露贪官虐吏;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跌宕起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第20课《香菱学诗》曹雪芹

1、选自《红楼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内容主旨:写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围绕“苦”字描写了香菱苦听作诗的方法、苦读诗、苦心作诗三部分来写。曹雪芹写香菱学诗,不仅仅是表达“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看法;更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价,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悲剧色彩便更为强烈了。

3、艺术特色:人物描写细腻、鲜明;用侧面描写来烘托。

第二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1课《老王》杨绛

1、选自《杨绛散文》。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剧作家、翻译家、散文家。作品有散文《干校六记》、小说《洗澡》等。

2、内容主旨:本文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表达出作者对一个无依无靠的车夫的怜惜及对下层劳动阶层人的愧怍。

3、艺术特色:对比;言简意丰,朴实自然的语言;选取小事,情节详略得当。

第2课《项链》莫泊桑

1、莫泊桑,法国作家,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一生》、《我的叔叔于勒》等。

2、内容主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由于虚荣心作祟向一个贵妇人借了一条项链.后来这条项链不慎在舞会上丢失,路瓦栽太太为了赔给朋友一模一样的项链,开始了艰辛的生活,葬送了十年的青春。最后,当她在还清欠款后,偶遇那位贵妇人时,妇人却告诉她那条项链其实是假的。小说揭露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奢侈,对路瓦栽夫人(即玛蒂尔德)追求奢侈享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同时也对她寄予同情之心。

3、艺术特色:人物描写细腻、深刻;精巧的艺术构思(主人公由逆境到顺境再到逆境的曲折过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第4课《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1、选自《萧红全集》。萧红,现代小说家。著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2、内容主旨:通过撷取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片断,勾画出了一个充满智慧、幽默、爽朗、平易,同时又无比关爱他人的鲁迅形象。

3、艺术特色:浅白质朴的语言风格;行散而神不散,于细微处还原本真。

第5课《小溪巴赫》肖复兴

1、选自《音乐笔记》。肖复兴,北京人,当代作家。巴赫,德国作曲家。巴洛克盛期代表人物,作品主要有《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

2、内容主旨:用轻灵、诗化、富于音乐美的文字,引领读者走进了巴赫那恬静、安详、圣洁、恒久的音乐世界,使读者体会到了作者与巴赫音乐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感应,以及作者寄予其中的深深地怀念与景仰之情。

3、艺术特色:将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三者融合为一体,托物抒情、托物言志;运用通感的手法将无形的音乐化做有形的画面。

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1.内容概要:悼念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既寄托了恩格斯的哀思,更准确地评述了马克思的思想和事业,有力的教育和鼓舞了正在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

2.艺术手法:本文是悼词,具有议论性文章思路严谨缜密的特点,评述性语言客观、有

4 分寸感。

第8课《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

选自《鲁迅全集(卷五)南腔北调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辞世时享年55岁。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人称“文思革”.代表作:小说集《呐喊》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1.内容概要:在柔石等五位作家遇难两周年之际,一吐心中的悲愤,怀念他们与自己的交往,让他们可爱的形象永远活在世人心中,赞扬他们是中国很好的青年,愤怒控诉国民党政府的暴行,决意从悲哀中振作起来,与黑暗势力继续斗争下去.

2.艺术手法: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委婉曲折地表情达意: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矛盾冲突,在“记念”与“忘却”的心理矛盾冲突中悲愤交织;旁征博引,善于引用古人、古事,或作比喻或影射今人今事和借古讽今。

第10课《哦,香雪》铁凝 选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铁凝,当代小说家,中国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笨花》,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

1.内容概要: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幕,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描写了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上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淳朴可亲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2.艺术手法: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选自《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变形记》,孤独三部曲《美国》、《城堡》、《审判》、《饥饿艺术家》等。

1.内容概要:通过小职员格力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形象的揭示了现代人这样的生存困境: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渐渐丧失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摸乃至走向冷酷。

2.艺术手法:现实与虚幻的结合:借助荒诞的情节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形异化;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刻画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他变成了大甲虫。大甲虫象征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处境,象征了自我的一种怯懦、逃避和封闭。

第14课《阿房宫赋》杜牧 选自《樊川文集》。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1.内容概要: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2.艺术手法:使用大量的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传统技巧;语言特点:使用若干散句,整散结合;注意韵脚变化,更加自由奔放。

第15课《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选自《栾城记》。苏辙,字子由,晚年退居颍川,自号颍滨遗老,又号栾城,眉山人。

5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1.内容概要:苏辙被贬筠州期间,借为快哉亭作记,寄情于山水间,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慰藉,表现出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2.艺术手法:以“快哉”之意行文布局,自然流畅;写景议论之间,寄寓深刻,令人回味。

第16课《项脊轩志》归有光 选自《震川先生集》。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题中“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1.内容概要: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艺术特色: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采用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来表情达意,语言清新、凝练。

第18课《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又题为《孔雀东南飞》。

1.内容概要: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控诉;对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反抗精神的赞美;对珍惜美好婚姻、爱情、生命的愿望。

2.艺术手法:双线结构:矛盾冲突一线与爱情纠葛一线,交替发展;叙事前呼后应,互为映衬;形象鲜明,描写见性格,对话有个性。比兴、铺陈等手法的运用,景物渲染。

第19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称为“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1.内容概要:这首诗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2.艺术手法:借告别题材抒情言志;用梦幻内容写现实之事;以夸张手法描绘幻想世界;借灵动诗体表现恣肆奔放的感情。

第三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1课《读书示小妹+八生日书》贾平凹 选自《贾平凹散文大系》,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都》、《废都》、《浮躁》,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

1.内容概要: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流露了深深的骨肉之情。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

2.艺术手法: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第2课《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1.内容概要: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教养应该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为获得教养而学习能使人的精神追求不断地进人新的境界。这种重复阅读、不断感悟、不断有所发现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2.艺术手法: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第4课《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1,内容概要: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点明《孩儿塔》的价值,表达了鲁迅对革命烈士与革命事业的深沉情感。

2.艺术手法:描写人物手法:白描、肖像、神态、语言,表现出白莽的年轻、乐观、坚定的革命精神;排比、比喻句形象地评述《孩儿塔》宣传动员革命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势酣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第5课《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 选自《学海岸边》。资中筠(1930-),著名历史学家,国际问题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1.内容概要:概述了司马迁的生平及创作成就,比较系统、通俗、简明扼要地介绍《史记》中各个体裁代表性篇目的内容及故事梗概,并对其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作了阅读分析。

2.艺术手法:选择典型例证《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和《孝武本纪》来证明司马迁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僧的奇特笔法。

第7课《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姗 选自《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作者赵鑫珊(1938-),当代学者,哲学家、散文家。著有《哲学与当代世界》、《普郎克之魂》、《地球在哭泣》、《黄昏都下潇潇雨》等

1.内容概要: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指出艺术与科学的互补性、相通性,从而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2.艺术手法: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理性与激情相

7 交融的语言风格。

第8课《说数》沈致远

选自《科学是最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沈致远(1929-),物理学家,同时致力于科学文艺创作。

1.内容概要:作者认为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数的意义非同小可,他期盼着数的发展史上有更新的篇章。

2.艺术手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体现在四方面:(1)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引用;(2)修辞方法:比喻、对比、拟人;(3)遣词造句:妙用成语、妙用佛语、嵌字、化用诗句、作诗;(4)表达方式:说明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以上这些方法均给《说数》增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枯操的说明读起来情致盎然。

第10课《想北平》老舍 选自《老舍文集》(第14卷),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内容概要:作者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

2.艺术手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细节描写,从平凡事物人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语言通俗纯净、简洁亲切还有点幽默诙谐。

第11课《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新原道》、《新原人》等。

1.内容概要: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蔡先生的教育有两大端,一个是春风化雨,一个是兼容并包。

2.艺术手法:以小见大,巧妙地选取平凡的事例来勾画一位“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大教育家形象,又以精粹的议论恰当地点出了蔡先生的精神境界的内涵;人物描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第14课《诸子喻山水》 选自《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孤愤》、《说难》等。

选自《管子》,管子(公元前770-前476)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选自《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选自《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腆。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选自《孙子》,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兵法》。 1.内容概要:通过先秦诸子有关山水的十一则议论,展示了古代先哲们对山水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8 2.艺术手法:设喻说理的议论方法,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将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

第15课《秋水》庄子 选自《庄子·外篇》,《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庄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

1.内容概要:文章通过黄河、北海、天地以及人与万物的对比,旨在宣扬相对主义思想。启示我们宇宙是无穷的,而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个人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努力上进,才能突破局限,超越自我。

2.艺术手法:议论说理形象化;设想奇特,章法谨严;气势充沛的语言特色;比喻、对比、铺陈等手法的运用。

第16课《前赤壁赎》苏拭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本文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

1.内容概要: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表达对于宇宙人生的见解。

2.艺术手法:景情理紧密结合:充满诗情画意又寄寓人生哲理;“以文为赋”:诗歌的情韵,散文的透辟;语言可感:形象优美,精譬恰当。

第17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内容概要:阐述“志’,“力”“物”三者统一的做事条件;提出“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

2.艺术手法:因事说理:不重景物描绘,而重阐述哲理,给人以思想启迪;叙议结合:叙为议立下根基,议是叙的回应和提升,前呼后应,环环相扣.

第四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1课《故都的秋》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沉沦》。 1.内容概要: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2.艺术手法: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在细腻、清新的叙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

第2课《晨昏诺日朗》赵丽宏 赵丽宏(1951-),上海市崇明县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赵丽宏散文选》、《艺品》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报告文学集《心画》等五十余种著作。

1.内容概要: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诺日朗瀑布的雄伟神奇,那奔泻喧腾的瀑流、 震天撼地的声响、奇妙如梦幻的姿态„„体现了诺日朗瀑布雄浑壮阔的气势,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2.艺术手法:作者语言清新明丽,凝练流畅,色彩感强。描摹景物,大胆联想和想象,创造了很多的生动奇特的比喻句。

第4课《守财奴》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1.内容概要:全文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为背景,用神情语言等刻画了一位专制、冷酷、伪善、吝音、多疑的执着狂葛朗台,展示人性,批判现实主义。

2.艺术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及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第5课《关汉卿》(节选)田汉

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作品有《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梦》等戏剧和电影剧本。

1.内容概要:全文以对话的形式描写了关汉卿看到民女朱小兰蒙冤受害而罪犯李驴儿却逍遥法外,为伸张正义,毅然创作并上演《窦娥冤》,用生命与权贵酷吏作斗争的绚丽篇章,表达了关汉卿仗义执言、宁死不屈,忠贞不渝、刚正不阿的祟高品质。

主要人物的性格:关汉卿: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忠贞不渝;朱帘秀:豪爽侠义、忠直善良、勇于牺牲;叶和甫:阴险狡诈、助纣为虐、卑劣无耻。

2.艺术手法: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人物,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现人物性格;本文人物对话的作用:展现人物性格;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侧面介绍相关情节。

第8课《拿来主义》鲁迅

1.内容概要:作者批判送去主义,肯定拿来主义,并叙写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个态度,揭示了对待文化遗产,应该坚持拿来主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艺术手法:先破再立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10 和有效性。

第9课《胡同文化》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内容概要:描写了胡同的通俗与平民化,用胡同表达了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以及他们的文化形态.

2.艺术手法: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手法;平淡朴素而又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第12课《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1.内容概要:介绍了荔枝的壳、色、形状、大小、膜、肉、生活习性等。 2.艺术手法: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

第13课《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王磊

1.内容概要:介绍机器人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和机器人的过去与将来。 2.艺术手法:按照时间顺序说明;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选自《史记》司马迁(前145一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内容概要:本篇通过“完璧归赵”、“绳池会”、“蔺廉交欢”三个故事,赞美了蔺相如的智勇与爱国主义精神,即对敌斗争的坚持和对同僚的退让;同时也赞美了廉颇的忠于赵国与勇于改过。

2.艺术手法: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以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叙事写人详略得当,运用反衬手法。

第16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魏征(580一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1.内容概要:文章以自然现象设喻,以历史教训佐证,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积其德义”、力戒骄怠奢纵,达到天下的长治久安.体现了魏征不顾个人得失,勇于箴言直谏的精神。

2.艺术手法: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说理形象、透彻;语言上既有骄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结构谨严,浑然一体,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

第17课《〈新序〉二则》刘向

刘向(约前 77一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有《五经通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内容概要:通过季札实践心中许下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赞颂了季子以诚信为贵的高尚行为。

11 艺术手法:运用对话描写展现人物的诚信品质;故事虽短,然故事的展开一波三折。 2.《宋人有得玉者》

内容概要:子罕在他人献玉之宝物时,不以物质的“玉”为宝,而是以精神的“不贪”为宝,展现了子罕崇高的精神境界。

艺术手法:在人物对话中文旨显现;在比较选择中结论自明。

第18课《训俭示康》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今山西夏县)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内容概要:俭可使人廉洁自奉,成就事业清名;侈则使人贪得无厌,直至败家亡身。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作者要求儿子及子孙要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

2.艺术手法:举例繁复而不显累赘,正反对比而角度不一;语言朴实不矫情造作。

第19课《过秦论》贾谊

贾谊(前200一前168),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辞赋家。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最著名。

1.内容概要:本文通过叙述秦从秦孝公至秦亡由盛而衰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事买,指出秦政的过失在于夺取天下后不施仁义,遭到天下人的反对,终至国破身亡。以此提醒汉统治者要以秦为鉴,广施仁政。

2.艺术手法:在大量叙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心论点,用叙事来说理;运用对比手法;大量运用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表现主旨。

第20课《师说》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1.内容概要:本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出作者“奋不顾流俗”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2.艺术手法: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对比手逐层深人论证;整句和散句穿插变化。

第21课《石钟山记》苏轼

苏轼(1037-1101),“唐宋八大家”之一

1.内容概要:本文记叙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过程,卒章显志,先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再用“叹哪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的一叹,一笑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

2.艺术手法: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景物描写,用笔精炼,生动形象逼真。

第22课《劝学》荀子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重他,故称),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1.内容概要: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人要成为君子是要靠后天努力的。

2.艺术手法:善于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道理;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来加强论

12 证的效果;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读来琅琅上口。

第五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1课《雨巷》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常用象征的手法表达朦胧的意境。

1.内容概要:《雨巷》一诗交织着诗人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茫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艺术手法: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语言富于音乐性。

第2课《荷塘月色》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

1.内容概要: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2.艺术手法:融情于景的描写;多角度、多侧面写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5课《宽容》序言 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美国作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文化普及者。

1.内容概要:这篇序言像一则寓言,叙述守旧与革新之间的斗争故事,表现两大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先驱者的悲惨与荣耀,守旧者的猖狂与灭亡,提倡理性和宽容

2.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反复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用寓言的文体写序言。

第6课《〈激流〉总序》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内容概要:本文具有总括的性质,是三部小说所共同着力反映的生活内涵与特征认识的总体概括,即生活是激流,只有敢于征服的人才能探寻到生活的真谛。

2.艺术手法:借助物象表现情意、主旨的写法,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使理念具体化、生动化以及增强其可读性的作用。

第9课《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1.内容概要:记游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艺术手法:融抒情于描写中;运用了烘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第10课《老人与海》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作就是《老人与海》。

1.内容概要: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圣地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2.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人物对话内容真实、贴近生活,简洁自然的语言背后隐藏了深刻的意义和感情;叙述风格简洁自然,未加任何感情色彩。

14 第13课《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1.内容概要:本文是鲁迅先生192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演讲,收人他的文集《坟》。青年学生容易被社会浮躁之风浸染,好高鹜远、不切实际,鲁迅先生在演讲中号召年轻人要甘于当“泥土”,在当今时代亦有其现实意义。

2.艺术手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第14课《简笔与繁笔》周先慎 周先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内容概要: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作者针对当前文学创作偏长的趋向,许多作品“写得过长”的现实,特别强调要提倡“简练为文”,反对“繁冗拖沓”的不良文风,评论有很强的针对性。

2.艺术手法:具有篇幅短小、议论集中、行文自由、语言精辟、充满辩证法的特点。

第18课《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1.内容概要: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艺术手法: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

第19课《陈情表》李密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224-287),晋初散文家。 1.内容概要:先尽孝而后尽忠,既表达孝顺祖母的衷情,也表达对陛下报恩的感激之情。 2.艺术手法:逻辑严密,进退有据,滴水不漏;融情于事,寓理于情,丝丝人扣;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脍炙人口。

第21课《秦晋殽之战》

选自《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同时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内容概要:反映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2.艺术手法: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第22课《鸿门宴》司马迁

1.内容概要:通过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刘、项等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及两个集团内部的不同情况,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1)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能屈能伸。(2)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妇人之仁。(3)张良:老练多谋。(4)樊哙:忠勇豪爽。(5)范增:老谋深算。

2.艺术手法:善于通过激烈冲突刻画人物性格;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性格鲜明;语

15 言精炼生动,寥寥几笔凸显人物性格。

第23课《苏武传》班固 选自《汉书》。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著名史学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内容概要:通过记述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2.艺术手法: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第24课《〈伶官传〉序》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谧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其《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形式,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1.内容概要:通过对后唐盛衰史实的分析和议论,说明一个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2.艺术手法:论点明确,议论精辟,极有章法;以小见大,对比鲜明,笔法经济;叙述、议论、抒情相生,语言形象生动。

第六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1课《阿Q正传》鲁迅

鲁迅,初高中教材选用其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社戏》、《药》、《阿Q正传》。

1.内容概要: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找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备受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但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渗地位,却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阿Q从盲目的自尊自大到可悲的自轻自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里的典型性格。小说更深刻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脱离群众和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2.艺术手法:运用传神的白描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叙述体的结构和夸张的讽刺性的语言;在形式上,出色地将悲剧和喜剧两种不同的风俗融为一体,达到悲剧内容与喜剧形式的有机统一;在写人的艺术上,成功地将西方小说注重描写人物心理及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等特点,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传统形式的结构及用人物自身言行来传达人物神情的艺术传统融为一体。

第2课《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诗人,作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1.内容概要: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老国王哈姆莱特被自己的弟弟谋杀后,变成了阴魂告诉哈姆莱特真相。优郁的王子一再犹豫,最终杀死了叔叔,自己也中毒身亡。人物典型: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2.艺术手法: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与克劳狄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5课《画说》张大千

张大千,本名张懽,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2.艺术手法:选用亲身经历和历史人物为例介绍说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

第6课《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等。

1.内容概要:从生理学的角度,阐述审美活动中的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问题。 2.艺术手法: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深奥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

17 第9课《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作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1.内容概要:本篇是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他认为青年在择业时要有热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能给人类带来幸福、能完美自身的职业,表现了这位年轻人对自己未来所作的最初选择的严肃考虑。

2.艺术手法: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填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振聋发联的力量。

第10课《生命的节日》季栋梁 季栋梁(1963-),宁夏同心县人,当代作家。

1.内容概要:“酒”既是父子两代人不甘失败的刚强性格的象征,又是战胜命运后欢 乐和喜庆的标志,它的一再出现不仅贯穿起前后情节,而且颇有意味地点出了作品的主题;在奋进中享受生命和亲情。

2.艺术手法:言简意丰的文题;构思精巧,以“酒”作为全文的情感和叙事线索。

第12课《雷雨》曹禺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作品:《雷雨》、《北京人》、《家》等。

1.内容概要:《雷雨》通过一个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替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残忍的本性,揭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周朴园: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他既有残忍、自私、狡猾、伪善的一面又有怀念侍萍、忏悔过去的一面。鲁侍萍: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性格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又有宿命的思想。

2.艺术手法:个性化的对话语言;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用必要的“舞台说明”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第13课《曹操与杨修》陈亚先 陈亚先,当代剧作家。

1.内容概要:曹操,雄才大略,不怕失败却又讳言失败,为完成帝业招贤纳士,爱才如命,然而又决不容许才智之士超出自己。杨修,才高智广,志在伊吕,然而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对人不留余地,对己不备后路,最后被曹操诛杀。

2.艺术手法: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在戏剧矛盾音容中刻画矛盾性格的人物。

第15课《论语》七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1.内容概要: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

18 2.艺术手法:意义丰赌详明,富有哲理性;语言精练含蓄,富于概括性;使用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说理富有形象性。

第16课《孟子》二章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一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奉为“亚圣”。

1.内容概要:着重阐释了“养浩然之气”的“直达治港”的意义给予“义”之间的依存关系,认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不存功利之心。

2.艺术手法:具有对话体散文特点:论点多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多有人物神情描写,议论较形象;用寓言说明道理。

第17课《国荡》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是楚辞代表作家,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1.内容概要:高度赞颂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敢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牺牲将士们的崇高敬意,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艺术手法:选材气势宏大,成功塑造鲜明的群体形象;运用多种手法,再现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采用叙赞呼应,完满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句式齐整精炼,增强了全诗的庄严肃穆感。

第18课《〈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原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1.内容概要: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刻挺身自任的气概、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

2.艺术手法: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语言生动而准确,简练而丰富;用词灵活多样,句子长短兼用,富于变化。

第19课《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清代桐城人。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之一,作品《望溪先生文集》。

1.内容概要: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

2.艺术手法:通过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简短的语句中凝聚着深厚强烈的感情。

第20课《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选自《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是儒家思想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1.内容概要:通过孔子与四个学生的言志谈话,写出了学生的志趣与性格,也表述出孔子的思想和态度,即“礼治”的最高境界。

2.艺术手法:循循善诱的孔子形象,刻画鲜明;弟子其言其行,虽寥寥数语却显个性;脉络分明,重点突出。

19

第21课《兰亭集序》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后人辑有《王右军集》

1.内容概要:序文既记叙了兰亭的山水胜景及宴会盛况,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抒发了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感慨。

2.艺术手法:写景抒情,言简意赅,妙趣天成;全文首尾圆合,一气呵成;景语、情语、叙事之语,清新有致。

第22课《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篇作品:《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卖炭翁》等。

1.内容概要: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沦落江湖的身世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凄凉一生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无辜被贬的失意之感和愤懑之情。

2.艺术手法:形象逼真,细节真实;叙述结构,和谐统一;音乐描写,真切动人。

第23课《秋声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作品:《欧阳文忠公全集》《六一诗话》《醉翁亭记》《伶官传序》《卖油翁》等。

1.内容概要: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借秋声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

2.艺术手法:布局精巧,结构谨严;描摹细腻、生动、形象,极富艺术感染力;熔叙事、写景、抒情、状物、言理为一炉。

第24课《文论十则》

《人间词话》七则 王国维 王国维(1871-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占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国学大师。作品有《静安文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等。

1.内容概要:七则词话阐说了诗词创作的境界说和诗人修养说。

2.艺术手法:七则词话皆言简意赅,言约意丰,意近旨远,宏论精深,很有力量。 《板桥题画》三则 郑燮 郑燮(1693-1756),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1.内容概要:三则题意阐说了绘画要师法自然、意在笔先、艺术创新的道理。

2.艺术手法:三则题画,皆善于在“理趣”之中阐发事理.又了无说理的枯燥乏味。

第三篇: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课文精讲(整理)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带有自传性质,是诗人献给自己“母亲”的诗,满益着赤子之情。在诗中,我们看到,“母亲”是和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母亲”的形象时时出现在种种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她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善良而不幸的劳动女的代表。诗人把对“母亲”的爱上长上到对“大地一切的”“大堰河般”的母亲们,也就是对生活在广大土地上的中国农民的同情和敬爱。这样,这首诗就具有了浓郁的抒情气息和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大堰河是行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民中的一员。在诗中,诗人用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她短短的一生。她命运悲苦,从小就做了童养媳,“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艾青)。她一生辛苦劳作,却不能改变贫穷的生活。她朴实善良,在艰难的生活里施与“我”温柔的母亲。这个人物是生活在土地上的、勤劳坚忍的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是诗人心中真正的母亲形象。

答疑解惑

这是一首抒情诗,却有大量生活细节的描写。怎样看待诗中抒情与描写的关系?

提示:这首抒情诗中出现的大量生活细节,是作为诗歌的描述性意象出现的。诗歌常见的是比喻性意象,如《雨巷》中的“丁香”,作为诗人迷茫追求的象征,是带有比喻色彩的意象。而描述性意角,不像这首诗中多次出现的对真实场景的再现、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如,诗的第四节,开头和结尾都是“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这两句这宰连用八个“在你……之后”的排比句,每一句都是大堰河日常生活的一种描述,在这些描述里浓浓地浸润着诗人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可以说,这首诗中的描写,也是作者情感抒发的一种方式。

资料剪辑

1928年秋,艾青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学画,翌年春赴法国巴黎留学,在那里受到了20世纪理现代艺术思潮的熏陶并积极参加反帝爱国的进步活动。1932年回历,不久就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判刑六年。1933年1月的一天,牢房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保姆》。本诗一气呵成,几乎没做什么改动。之后,艾青将其交给难友辗转带出狱外,投给《春光》杂志,于1934年发表。娄时,他第一次用了“艾青“这个笔我,以后一直延续下来。

他一出现便很快显示出了一种对艺术的高度敏感和创作上雄厚的力量,以及朴素自然而又坚实的现代风格,他的诗让人感到亲切和真诚。艾青从上海牢狱中寄出的一首首以生命点燃的光焰熠熠的诗篇,倾诉了一代人的抑郁、忧伤、悲愤和理想,因而被誉为歌唱民主和战斗的“吹芦笛的诗人”。

名作欣赏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 城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个永远不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用心

爱心专心3

长满淡淡的的茸毛

我让他们挨得很近

让他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有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用心

爱心专心4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很多很多

浆果一样的梦

用心

爱心专心5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阅读鉴赏】

顾城(1956—1993),中国当代诗人,于1993年自杀于澳洲小岛,主要作品有诗集《黑眼睛》、《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和小说《英儿》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6 顾城是一位唯美主义者,毕生都执著地追求内心的梦幻,渴望梦想成真。《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首诗应该说就是顾城内心思想轨迹的一个体现,鲜明地反映了他的个性和理想。仔细阅读全诗,思考一下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理想和感情,“任性”的含义又是什么。

【思考探究】

1、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不同在哪里?

2、诗人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和追求?

3、为什么诗人“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4、从全诗的表达来看,诗歌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5、全诗首尾反复呼应,表达的内容含义是否一致?

【思考探究答案】

1、诗人笔下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诗人的世界中只存有一切美好的事物,扬弃了一切丑恶和黑暗。

2、诗人希望世界是多彩而纯净的,人与人之间在真诚无欺的,自然和谐相爱,未来充满希望,更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份努力,消除黑暗和恐惧,让自己永远有梦幻般的感觉。总之,诗人渴望和梦想一切美好和美丽的东西在世上和心中存现。

3、因为在诗人的所有色彩中,惟独没有黑色,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现实中有许多黑暗,人的时间也有相当的部分在黑夜中度过。因而诗人心中的这份幻想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4、诗人强调自己是孩子,表明自己的纯真无邪,又加上定语“任性的”,突出了内心的自由和执著。从标题上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个性和理想。

5、诗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都在强调“我”的被宠和任性,表白自己的孩童特性,但还不完全一致。第一段用“也许”表达一种不确定。“妈妈”的含义没有界定,“任性”的含义也可有几种解释,或许真是宠坏了的那种任性。而结尾则是一种肯定的语言,表明诗人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7 一种姿态。“任性”的含义就可以界定为“自由”而“执著”,表达了对内心幻想的肯定与用心

爱心专心 8 追求。

第四篇:讲读课文教学以题目为突破口例谈

黄 丽

在百花争艳的语文教学改革园地里,讲读课文以题目为突破口的教学法,经我实践证明,其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题目是一篇课文的眼睛,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从题目入手,围绕题目进行阅读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中心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人在教学语文第九册第一课《小站》时,就先让学生围绕题目这样预习:

1、小站在什么地方?是什么车站?

2、题目“小站”中的“小”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突出小站的哪些特点?

3、小站有何作用,与其它小站有什么区别?这样分三步围绕题目经过学生预习,教师再引导点拨,学生很快便弄清课文内容和理解题目的意义及作用:小站小,是精心设计的,它给旅客带来了温暖。最后,引导学生:小站小,精心设计,给旅客带来温暖,这说明工作人员怎样?学生自然会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小站虽小,但工作人员却精心设计,给旅客带来温暖,这说明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也提示人们学习小站工作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

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草船借箭》时,我先让学生这样预习:是谁用草船借箭?为什么借箭?草船什么样子,从哪里来?怎样借箭,结果如何?学生预习后,教师再引导分析理解,并提炼出人物个性与品质。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又从题目入手,问:“草船借箭”改为“草船骗箭”怎样?让大家讨论,深化对文章及人物的理解,提高学生思维发散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认为小学语文课本中多数讲读课文均可采取以题目为突破口的方法进行教学。当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本地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改革园地增色添彩。

第五篇:小学语文讲读课文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一直是自己的困境,面对枯燥的字词、重复的朗读、对课文梗概的理解这些相对于第二课时略显乏味的知识,我一直从内心里抗拒执教第一课时。本学期,听了陈宇虹老师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不仅感受到了陈老师本人深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精神,也解开了一直以来深埋于心中的困惑: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观摩陈老师的课,我体会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利用关键句子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第一课时的内容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在新课伊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温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识字学词,落到实处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在聆听了陈老师的第一课时后,我个人感觉她在识字教学方面抓得非常到位,真真落到了实处。

三、紧扣课题,读通读顺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胡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兴趣,那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些,接着胡老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这样就把课文读通顺了。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认为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应把读好课文、读准确课文作为第一课时的目标。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情境朗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读的目标;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效的朗读。在进行精读感悟时,老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或句子,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最后,我想提一个自己的看法,关于书写指导和仿写训练的。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讲的时间,做到讲练结合。当然,这里的练习不能仅停留在训练朗读课文上,还可以选取每一课有代表性的字进行书写指导,讲解框架结构,练习写字和练习仿写精彩语段等 。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第一课时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块,但不能结构化,必须因文而异,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正所谓教无定法,怎样教好第一课时,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尝试!

上一篇:广州劳动合同范本下一篇:工作计划完成表格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