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免费

2023-05-14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免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免费

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根据主管部门文件要求,为倡导“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 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防止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科学发展观 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预防为主、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全面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减少伤亡事故尤其是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从业人员素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发展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提高本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力争隐患排查覆盖面达100%。,一般事故整改率达100%。,重大事故隐患在整改期限内整改率达100%。通过隐患治理,杜绝一切事故苗头,认真消灭事故隐患,同时举一反三,查找和弥补安全管理和工作中的差错和疏漏,防微杜渐,确保安全生产。

二、釆取的方法及措施

班组每天自行摸底调查,掌握底数,登记造册,按照方案要求部署自查自纠工作,提出要求,明确责任。车间每周将组织质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安全工作不重视,整改不到位,仍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班组责令立即整改,并给予行政处罚。各班组要高度重视专项检查工作,按照方案要求,组织专门人员,安排充足时间,深入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检查内容标准, 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不留死角、不漏隐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 100%。对存在一般隐患的可以边施工边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其停止进行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安全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配合、团结协作、扎实有效地搞好专项检查工作,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确保安全生产。

(一)触电伤害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触电事故与其他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 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小于10A六时,人体 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大于10A六时, 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 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乃至人体窒息(“假死”),在瞬间或在两 三分钟内就会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 体触电伤害得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 故时要正确处理,抢救伤者。

防触电伤害方法措施

1、釆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总配电、分配电、开关箱,以及除 在末级开关箱内加装漏电保护外还要在上一级加装级漏电保护器, 形成两级保护)。

2、对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要求

⑪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是合格的铁皮箱,有门、有锁、有防 雨措施。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能超过30米,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水平距离不超过3米,发生电气及机械故障时,可迅速切断电源,减少事故持续时间。

⑫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面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5米。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面与地面距离大于0.6米,小于1.5米。

⑬配电箱、开关箱进出线应由箱底进出,金属箱体必须保护接零,道路要畅通。

3、配备必要的劳保品:电工要配备绝缘靴。 (二)高空坠落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危险因素多。 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对职工进行预防 高处坠落的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具。同进,在技术上釆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预防坠洛事故为目标,在施工前制定防范措施,并应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以确认。

防止高空坠落方法措施

1、高处作业(高于工作面2米以上〉时,要系好安全带。

2、加大高空作业检查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三)物体打击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物体打击伤害特别在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转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防止物体打击方法措施

1、进入施工现埸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

2、在进行吊运物料、电焊、气割等 作业时,其下方不得有人操作。模板、架子拆除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 程,并应设立警戒标志,专人监护。

3、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该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

4、作业区周边的安全网、物料提升架的防护要及时安装好,封闭严密。

5、禁止在同一垂直面的上下位置作业,否则中间应有隔防护措施。

6、按操作规程施工,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教育和技术培训。

(四)火灾、爆炸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在生产中,需要用大量的乙炔和氧气,进行焊割,如盛装乙炔和氧气体的钢瓶储存方法不当,使用不规范,也容易发生因气体泄露而产生的气瓶爆炸事故。因此,加强对可燃物的易燃物易爆物品的管理是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不受损失的有限措施。

防止火灾、爆炸方法措施

1、严格执行防火制度,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并保证其完好,生产区域实施明火管制(仓库严禁吸烟)。对电焊作业实施管理。

2、对生产现埸化学危险品的釆购、搬运、贮存和使用等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因化学品管理不善而造成火灾、爆炸。

3、对用电实施管理,预防线路老化、线路短路等事故,现埸严禁乱搭接电线,严禁使用电炉等高用量电气设备。

4、成立应急响应工作小组。

5、针对可能发生火灾的岗位人员就控制火灾作业规程进行培训。

6、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三、突发事故报告、应急措施及处理方案 ⑪事故报告与报警

生产中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专业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火灾事故同时向119报警。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釆取了哪些措施及现场控制情况,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器材、交通路线、联系电话、联系人姓名等。 ⑫应急程序

①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米取积极自救、互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现场。

②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任务。

③各专业咨询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参与事故调查及提出整改措施。

④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按照应急救援小组安排,釆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按各自的分工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

⑤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釆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时,必须及时做出标志、摄影、拍照、详细纪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⑥事故得到控制后,由生产技术部部统布置,组织相关专家,相关机构和人员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⑬救灾防备措施 ①抢险器材准备

物资设备部按抢险需要,提前备足抢险器材,如草袋、抽水机、速凝剂、发电机、灭火器及一些切割、焊接用具,供氧瓶、担架和其它抢救器材与药品等,这些器材分发到抢险预备队,分人保管,并熟悉用途和用法,分放在易于装卸地点,平时不能动用。

②人员准备

凡担任抢险预备队人员,休息时间内允许在现场附近活动,如远 离现场必须请人代替,而且须经队长同意,保证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投入抢险。

③抢险技能准备

对参加抢险预备队人员进行抢险技能培训,使他们熟悉抢险步骤、方法、器材使用。

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④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搭设支架及高空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应定期进行休格检查,遇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高空作业,用于高空作业的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确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必须经安全负责人同意,并釆取相应可靠的措施跟上,作业后应立即恢复,高空作业的防护设施在搭拆过程中应相应设置警戒区并派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高空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及横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的 相应规范的要求。高空作业应建立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高空作业安全设施,应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经济适用。

⑤防触电

当一定量的电流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对人体造成损伤或功能 障碍,甚至死亡的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

电击的表现:轻者有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惊恐或 晕倒,重者有尖叫后立即昏迷、抽搐、休克、呼吸停止甚至死亡,皮 肤局部出现电灼伤,伤处焦化或炭化,电击后综合征:出现胸闷、手臂麻木不适。

击伤的预防:熟练掌握安全用电知识,非专业人员禁止带电操 作,工地设立安全用电警示牌,带电设备挂设“有电危险”标识牌。

⑥救援措施

立即切断电源,未切断电源时抢救人员切勿直接接触电击者,对 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或压胸式人工呼吸,对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坚持进行可持续数小时,直至患者心脏复苏正常或 确定死亡为止,抢救的同时急送医院急救。

⑦消防措施

要事先经过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能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釆取不同的灭火设备,以免用错灭火设备而加大火势。根据物 质及燃烧特性火灾可以分为: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配置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备,消防器材或消防设备应该设置固定,并放置在方便拿取、不阻碍安全疏散的位置,灭火器的设置应有 指示标志,防止因房屋结构复杂、视线障碍等原因无法及时发现灭火器材,影响火灾的扑救,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演习,让每个人都熟悉逃生路线和方案。

⑧办公、生活区火灾的扑救。

初起火灾往往面积小,燃烧范围不大,火势蔓延慢,烟雾小,火场温度低,扑救难度小。因此,迅速扑救初起火灾是防止火势蔓延、扩大的关键。最先发现火灾发生地点员工应即刻扑救,同时大声呼叫求救。所在部门负责人应立即通知应急领导小组。

当火势猛烈、蔓延速度快及周围可燃物体较多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时间应立即拨打“119 ”火灾报警电话,报警人员拨通119”火警电话 后,应讲清楚如下内容:起火地点的详细地址,如所在的区、县、街 道牌号或乡镇、村庄,起火的部位。着火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是否有人员被困等情况。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以便联系。要注意听消防队值班人员的询问,要正确、简洁地予以回答,待值班人员说明消防队车已去火场时,才能挂断电话。报警后,尽可能到单位门口或路口迎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车赶赴火场。

消防队到达火场后,由消防指挥员组织指挥。项目部领导和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向消防队汇报火场情况,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队,做好疏 散抢救工作。

⑨火场逃生

若人员被困在单层建筑内,火势较猛,烟气较大,应扎好口鼻,按照现场逃生平面图,迅速逃向安全出口。当一个出口由于人员多,拥挤堵塞时,千万不要参与拥挤,而应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或路线,逃向其它出口。

火场的最高行政领导要负责指挥人员疏散或逃生,防止出现踩踏等其它人员伤亡事故。同时要加强对已疏散到安全区域人员的管理,制止他们为抢救财物或亲人重返火场的危险行为。

现场主管人员及火灾报告人员在报告火警的同时, 若推断可能有人员伤亡的,要及时向有关医疗机构求助,使伤员能及 时有效的得到抢救。现场指挥人员要进行车辆调度及火场周围人员的疏散和撤离,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⑩油罐火灾的扑救

发现油罐起火,发现者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同时立即拨 打119报警,并及时疏散油库旁边过往行人和车辆,以免造成伤亡。

扑救油罐火灾的基本措施是冷却和灭火 。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釆用先冷却后灭火;边冷却,边灭火;只灭火、不冷却三种形式。 油罐燃烧时间长,油品和油罐壁温度比较高时,可釆用先冷却、后灭火的战略步骤,先冷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油罐爆炸。

油罐发生火灾后,时间不长,油品温度不高,可釆用边冷却边灭火的战术步骤。

小型油罐、油池或油罐局部发生初起火灾,且燃烧时间不长,油品温度不高时,通过施放泡沬、喷雾水等既可把火灭掉。

当扑救火灾时,灭火后应继续降温一段时间,确信不会复燃时方 可撤离,以免引起第二次火灾。

⑪防洪、防大风措施

组织制定,审定防洪、防大风抢险对策,协调解决执行 防洪抢险中的有关问题,协调各部门关系,统一安排布置防洪、抢险工作,对管区内防洪、抢险的实施进行决策和指挥,保障防洪抢险工作顺利实施。

按计划备齐防洪抢险储备材料,并将必须的抢险物 资、器材装入防护防洪料具备用车。所有防洪储备材料确实做到备齐、 到位、单独码放、明确标识负责,出现险情可以立即使用,保证抢险需要。

综合办公室凡遇有连续降雨或降大雨、暴雨及可能出现灾害时, 除按正常值班值宿外,并同时保证冒雨抽查,检查及抢险时的车辆。保证车辆状态良好、满水、满油,随用随出。

所有危险处看守点和巡检人员,必须24小时配带手机, 同时各级干部汛期应全天〔24小时)手机开机,以保障通信联络和信息及时反馈。保证信息传递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在冋题 处理上应坚决果断,在灾害情况不明时,宁可停止,也绝不盲目生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⑫机械伤害事故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由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的第一人首先高声呼喊,通知安全员。安全员立即向应急救援小组 汇报并拨打“120 ”急救电话,并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 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同时安排人员在路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事故严重,立即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⑬交通事故

生产现场发生交通事故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事故抢救,利用各种工具、设备将伤员救出,并保护事故现场。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伤势严重立即转送至所在地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进行抢救。

第二篇: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xx年xx月开展本项目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本项目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本项目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构建本项目部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整改旧有隐患,遏制新隐患产生,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持本项目部安全工作平稳态势。

二、排查治理的重点内容

在继续落实xx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部安全生产实际,排查在安全管理责任、各项规章制度及生产施工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治理。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和总经理负责制及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企业、生产设施设备、从业人员却得有关证照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情况。

3、安全基础工作情况: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情况;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有关基础台账完备情况。

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情况:对特种作业违法违规教育处理和督促其参加学习、考试情况;对特种作业人员动态监管,防止违章操作等违法行为。

5、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执行机械设备维护检查制度,确保接鞋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技术标准,防止带病运行。

6、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对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落实整改情况。

三、各重点时段排查治理重点

为保证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本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1、公司安检部门将工作方案下达给本项目部各部门,并督促各部门认真制定具体排查实施方案。

2、抓紧整改xx年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规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暂时难以完成的要制定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完成时间,防范预案五落实,治理期间要落实责任人加强监控。

第二阶段

1、根据本项目部方案,发动全体职工,查找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做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和反“三违”措施的到位,全面治理事故隐患。

2、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整理,根据整理出的内容,及时开展治理工作。要根据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出治理计划、一时难以治理到位的要列入计划,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完成时间、防范措施、经费保障、防范预案,保证按时完成隐患的及时治理和防范。

3、将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与开展的各项安全专项整只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全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第三阶段

1、针对冬季的气候条件有关生产的特点,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2、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针对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和要求。完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长效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治理方案内容包括:

1、隐患概况;

2、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3、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4、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5、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6、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7、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四篇: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1、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

2、企业负责人按要求参加安全培训和相关考核,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3、起重按要求参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公司安全部负责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和检查台帐;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讨论;由总经理签署发布令后在全公司通告并施行。

2、与安监局联系,随时准备参加组织的培训班。

3、与区安监局或技术监督部门联系,随时准备参加组织的培训班。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1、建立检查制度和台帐不需要费用。

2、企业负责人培训取证费用,由公司安环部写申请,经生产副总审批后报财务部,从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中提取。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费用,由公司安环部写申请,经生产副总审批后报财务部,从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中提取。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1、公司安全部负责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其他部门配合。

2、企业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由公司安全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财务部配合。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1、公司安环部在一周内完成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初稿,三日内组织各部门讨论定稿,定稿后三日内找总经理签发并在全公司通告并施行。要求所制定的制度和台帐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要求,并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企业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因取决于安监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时间无法确定,但能够确保参加最近的一期培训班。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1、企业人在取证之前,先自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内容,了解自身的法律责任和国家相关要求。

无证起重工停止从事起重作业:

2、抓紧与相关部门联系,落实培训取证工作。

3、临时聘用外部有证人员暂时从事起重作业,直至本单位人员培训结束,考试合格,执证上岗。

山东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3月

第五篇: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一、目的

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及时发现与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项目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安全检查的基本任务、内容、原则、形式和要求;适用于项目对各部门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工作。

三、定义

1、安全检查:指为了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开展的各项安全检查活动;旨在为去发现和寻找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记录。

2、安全隐患:是指项目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隐患治理:指为纠正和改善不安全因素,消除危害而开展的各项工作,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四、相关文件

《安全生产法》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

五、工作程序

1、项目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并按照本项目制度管理程序进行审批,以正式文件发布实施;

2、项目质安部应当建立对分包、分租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3、各部门负责日常检查与周检查,质安部负责综合检查、节日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

4、应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 项目应对各级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等级。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1)项目应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采取有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估方法,确定事故隐患等级;

2)项目必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帐,台帐应反映隐患发现的时间、内容、存在的部位、等级、整改时限、责任人等相关内容。

六、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1、 策划

在组织隐患排查前需要进行认真策划,由组织隐患排查的负责人确定具体排查工作方案;对特定的隐患排查,要有具体的要求和目的。

2、制定排查范围

每次隐患排查,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目的,限定具体的排查范围。

3、提出排查要求

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要求,包括受检单位的态度、排查人员的责任心、排查程序等方面。

4、明确排查内容

1)对被检查区域内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访谈。 2)查阅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记录和档案。

3)对现场的环境、设施、工艺、指标、显示、标识、作业等观察和记录,必要时采用仪器测量。

5、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作出判断,找出主要问题,即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进行检验。

七、排查范围与方法

1、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1)隐患排查要包括所有人员(包括各种外部人员)、所有活动(常规和非常规的)、所有场所(项目内部场所以及外部租赁场所等)、所有设施(建筑物、设备及工器具等),同时还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2)专项或专业检查可以针对特定的对象,但要对特定对象界定范围所涉及到的所有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等全面排查;

3)在一特定时间段内,项目组织的各种检查必须要覆盖所有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等。

2、应采用定期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1)定期综合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2)专业检查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电气设施、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避雷设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设施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及在装置开、停机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

3)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

4)节假日检查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特别对节日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

5)日常检查包括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生产工艺、设备、电气、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

3、检查形式

1)联合检查: 由分管领导组织,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协助,组织各级人员进行的安全检查;

2)日常检查: 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的检查; 3)季节性检查: 针对季节性易发事故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4)专业性检查: 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的技术性检查;

5)自检: 班前班后进行的自我安全检查;

6)互检: 员工之间进行的安全检查; 7)交接检查:

交接班进行的安全检查。

对查出的所有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采用三定的方法(定专人、定时间、定措施)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

4、隐患检查要求

1)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其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使用、有效的方式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2)项目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检查或抽查,部门与班组至少每年组织二次综合检查或抽查;

3)春季安全检查要重点关注防雷、防静电和防解冻跑漏;夏季安全大检查要重点关注防暑降温、防食物中毒、防台风和防洪防汛;秋季安全大检查要重点关注防风和防冻保温;冬季安全检查要重点关注防火、防爆、防滑、防冻防凝和防煤气中毒;

4)各岗位应严格履行日常检查制度,特别应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危险点、源进行重点检查和巡查。

八、隐患治理

1、各部门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进行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由项目质安部在隐患治理前明确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中的损失。

1)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一般事故隐患,由部门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整改,可以不需要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2)有些隐患难以做到立即整改的,但也属于一般隐患,则应采取下达书面整改指令或问题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限期整改。书面整改指令或问题整改通知单中需要明确列出如隐患情况的排查发现时间和地点、隐患情况的详细描述、隐患发生原因的分析、隐患整改责任的认定、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的方法和要求、隐患整改完毕的时间要求等。限期整改需要全过程监督管理,除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确认外,也要在整改工作实施期间进行监督,以发现和解决可能临时出现的问题,防止拖延;

3)重大事故隐患,需要由项目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4)各部门或项目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5)治理措施的基本要求:

a、能消除和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

b、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c、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2、应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1)项目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2)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证时要注意隐患治理过程中是否带来或产生新的隐患;

3)属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项目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九、对隐患治理的验证和效果评估

1、人员构成:项目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衡量隐患是否得到治理的标准

1)能消除和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应该高度重视,按照时间节点和标准按时完成治理任务,治理工作结束后,组织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十、统计分析报告

1、季报

项目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季报表内容包括:上季度事故隐患排查开展情况、上季度发现的事故隐患数量、一般事故隐患和较大事故隐患的排除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现存重大隐患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报表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15日报送,由项目总经理签字。

2、年报

项目每年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年1月31日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报表由项目总经理签字。

排查治理汇总情况表内容包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和责任制落实情况、本年度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总体情况(包括开展次数、参加人员等)、年度累计排查事故隐患数量、排除治理情况及整改资金投入情况、尚未治理完毕的重大事故隐患情况、未治理完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项目除依照前面规定报送外书面统计分析表外,还要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隐患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十

一、预测预警

1、项目对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隐患、风险、险肇事件等进行分析、辨识,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建立生产事故预警模型,定量化表示项目安全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2、数据来源与项目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数据来源于隐患排查、在线监测等工作;

3、根据安全生产预警指标,筛选、分析有效数据,并进行定量化标识,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模型,用数值或图形表示,完成安全预警指数系统的建立。

4、项目每月至少根据安全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上一篇: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下一篇: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