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出境规定

2022-07-17

第一篇:退休干部出境规定

军队退休干部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民(1983)安56号

(1983)政干字第20号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和各直属院校政治部: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三条所称"原工资(按照安置地区军队同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职务(职称)工资、级别工资、地区工资补助(生活费补贴、地区津贴、地区工资性的林区津贴、矿区津贴、地区性生活补贴),不包括其它补助。未实行职务、级别工资的军队现役干部,其"原工资"应按照安置地区同类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标准工资、地区工资补助,不包括其它补助。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的"原工资",是指退休时的工资额。

《暂行规定》第二条所称"军龄(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年限)"按满年计算,半年以上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半年的不计算。军龄计算截止时间,以办理退休手续之日为准。

第二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所称"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是指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被评为二等乙级以上残废的。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继续保留。低于《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政府接收之月起补发。属于二等乙级以上残废或患

二、三期矽肺病而未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经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按《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

第三条 符合《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需发给护理费的,应是特等残废,或一等残废中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并由师以上单位的医疗机构证明,军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其护理费,离队前由军队发给,移交政府后,由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发给。离队前不符合发护理费条件的,移交政府后,因公负伤致残或原在部队期间因战因公所致伤残或矽肺病加重,已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的,应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原享受护理费的标准低于《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并按上述移交政府后报批程序办理。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接收之月起执行。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而未享受的,也按同样报批程序,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 凡享受护理费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后,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经县以上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停发护理费。

第四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一)项所称"相当奖励"是指退休干部在一九五二年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颁发以前荣立的相当于三等功以上的功。在衡量确定其等级时,一般情况下,甲等功可按一等功计算,乙等功可按二等计算,丙等功、中功、小功可按三等功计算。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单位,其个人不提高退休生活费。由地方授予荣誉称号或予奖励的个人,按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二)项所称"高原缺氧、特别艰苦的边防、海岛等地区",是指海拔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缺氧地区,沿陆地国境特别艰苦的县、自治县、旗境内的地区,驻岛部队按现行规定享有海岛生活补助的海岛,及当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为特别艰苦地区的地区。所称"连续工作"年限,不包括中间调离上述地区的时间。凡符合此项规定条件的干部,退休时无论在何地区工作,均应按此项规定提高退休生活费。

第六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亦适用于《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他们当中,符合该条提高退休生活费条件的,由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和武装部门共同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享受提高退休生活费待遇。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特殊贡献"待遇的,也按照《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条件重新评定,并按上述程序报批。评定后的退休费标准低于原标准的,仍按原标准发给。此项评定工作,原部队政治机关要予以积极协助。

第七条 接《暂行规定》第四条和第七条规定,退休干部及随迁家属的交接和安置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安置地的民政部门要及早作出计划方案,劳动、人事、公安、教育、商业、粮食、卫生等有关部门,要积极负责的落实他们的落户、医疗、家属工作安排、子女转学等事宜。住房建成后,就地安置的,应抓紧办理交接手续;易地安置的,等退休干部随迁家属、子女的工作安排、转学等事宜基本落实后,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即将《军队退休干部进住通知书》发往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由团以上单位派人到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办理交接。不需建房的,经军以上单位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协商同意后,由团以上单位派人(持不需建房的证明)到县以上民政部门办理交接。 军队退休干部的档案,由接收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按照国家关于干部档案管理规定管理。

第八条 要求在城市安置的退休干部对于就地、回本人原籍、到配偶原籍或居住地安置的,一般应予接收。对于到父母、子女(不含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居住地安置的,该地是中小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下)的一般应予接收;该地是大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如父母身边无直系亲属、干部未婚或干部身边无子女的,一般应予接收。

第九条 《暂行规定》第六条对军队退休干部住房问题作了原则规定,现明确如下:

①建房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由建委承担。具体分工按[81]建发综字528号和计基[1982]197号文件执行。

②住房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统建、分建、购买、自建(指回农村安置的)等多种办法解决。

③夫妻双方只给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由部队同时退休,按职务高的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一方离休,一方退休,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一方退休可分配住房,职务相当或职务低的一方退休,应随离休干部居住。住地方公房(指分配给本人或配偶的住房),本人要求分配住房的,可以分配住房,但应将原住房交回,不得同时占用两处住房。对人口较多居住拥挤的营职以下干部,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留用一部分原住房。

④自愿回农村建房安置的是指回本人或配偶的原籍农村(含城市效区的农村)。凡回农村安置的,须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安置地区县以上民政部门同意,并按国发[1982]29号文件规定,取得批准机关发给的宅基地使用证明后,方可办理建房手续。进住时,本人和配偶必须将户口迁到农村。退休干部的配偶系农村户口的,应尽量回农村安置。

⑤在安置地点(指城镇)原有私房(指本人有房产权)的,一般不再分配住房,如需维修、扩建,可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酌情一次拨给本人一部分经费和建筑材料。所拨经费和建筑材料指标,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维修或扩建后,产权不变,以后维修自理。

⑥从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接到《军队退休干部进住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无正当理由不报到的,或因其他原因不进住的,其住房由民政部门安排以后退休的军队干部居住。

⑦住房建成后,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房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由民政部门管理;退休干部进住前,所需住房看管费,由地方财政解决;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和侵占住房。退休干部的房租费按当地机关干部住公房的标准收缴,所需补贴,按当地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⑧已经确定接收并已拨款建房的,其安置地点原则上不再变动。 ⑨《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不补发家具费。

第十条 《暂行规定》第七条所称随迁人员,应包括干部退休前经批准随军供养的其他亲属;所称"无子女照顾的",是指无成年子女(未满十六周岁)或虽有成年子女,但因残疾等原因而不能照顾的;所称"准许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随迁",应当包括随迁子女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 干部退休前已随军供养的现有部队服役的子女,退伍后可到退休干部安置地区落户,并与当地城镇退伍军人一样安排工作。 对退休干部随迁的待业子女,应和城镇待业青年一样(到农村安置的优先),由劳动人事部门安排就业。

第十一条 《暂行规定》第八条所称"按当地标准供应",是指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供应。《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其粮、油标准低于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的,应予提高;高的可不降低。

第十二条 《暂行规定》第九条所称"前往居住地点途中所需的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托运费和伙食补助费",包括搬进住房前的上述费用。

第十三条 《暂行规定》第十条所称"退休当年的生活费",是指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退休生活费。除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医疗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外,当年剩余月份的退休生活费和副食品价格补贴、粮价补贴、本取暖补贴、护理费(均按安置地区规定的标准计)、福利费及残废金等,均由军队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退休当年所需的其它经费,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标准,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 军队退休干部从交给政府安置后的下一年起,所需各项费用,按财政部(82)财事字第111号文件规定办理。其中医疗费用,由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编列预算支付,超支部分按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军队退休干部交政府安置后,应同当地国家机关中的退休干部一样,享受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以及安置地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各种优待。

第十四条 《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所称"供养直系亲属",是指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下列人员:(一)父(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六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母(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五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三)子女(含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弟妹(含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妹)、年未满十六周岁或满十六周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四)其他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无生活来源或其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 第十五条 县以上民政部门,应按《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精神,会同组织、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军队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组织生活、医疗和物质、文化生活等各项待遇提出安排意见,报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六条 《暂行规定》第十五条所称"本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是指《暂行规定》公布前已经按照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一九六六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军队退休干部生活费标准"的通知》、一九七五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出现役暂行办法》办理退休的军队干部。所称"退休生活费,是指上述文件中规定的退休生活费基本部分。 第十七条 现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军队退休干部中,凡符合离职休养条件的,由民政部门会同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按照《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和国发[1980]253 号及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1号、16号文件的规定办理。改办离休后,由干部、人事部门管理。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和省军区政治部,可根据《暂行规定》和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贯彻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报民政部、总政治部备案。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暂行规定》颁发之月(一九八一年十月)起实行。

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1981年10月13日)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07-09-05 17:17

根据军队建设的需要,每年将有一定数量的干部要退出现役作退休安置。这些干部,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英勇作战,努力工作,对革命战争胜利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妥善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安置好军队退休干部,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 军队的现役干部,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或因战、因公致残,积劳成疾,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办理退休。已达上述年龄的专业技术干部以及其他干部,因工作需要,身体又能坚持正常工作的,退休时间可以适当推迟。

第二条 干部退休后,按下列标准发给生活费 (一)因年老、积劳成疾退休的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时间,下同),发给本人原工资(按照安置地区军队同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下同)的百分之九十五。

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入伍的,军龄(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年限,下同)满三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五;军龄满二十年不满三十年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军龄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军龄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军龄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五。

(二)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者因患

二、三期矽肺病而基本丧失工作能力退休的干部,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九十五。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发给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不得超过当地一般机械行业二级工的标准工资。

第三条 对具备下列条件的干部,可酌情提高其退休生活费。 (一)荣获军以上单位授予英雄、模范称号的,荣立一等功、特等功或相当奖励的,提高百分之十五;荣立二等功、大功或相当奖励的,提高百分之十;荣立三等功或相当奖励的,提高百分之五。符合本项中两个条件以上的,按其中最高的一项标准发给。

(二)在高原缺氧、特别艰苦的边防、海岛等地区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提高百分之五;连续工作十五年以上的,提高百分之十;连续工作二十年以上的,提高百分之十五。

(一)、(二)两项同时具备的,提高部分可合并计算,但提高的结果,其总的退休生活费不得超过本人的原工资。需要提高退休生活费的具体数额,由批准其退休的单位确定。

第四条 干部经批准退休后,由军以上政治机关填发退休干部证明书和介绍信,并将干部个人档案材料转至退休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退休干部证明书所填项目在退休后的变动,由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负责填写。

退休干部的交接工作,由军以上单位派人到安置地区的省、市、自治区民政部门办理。

第五条 退休干部的安置要从实际出发,有的可以就地安置,有的可以回本人或配偶原籍安置,有的可以到配偶、子女、父母居住地区安置。从外地到北京、上海、天津安置的要从严掌握。自愿回农村安置的给予鼓励。

第六条 退休干部的住房,经费和建筑材料由国家计委负责解决。退休干部的职级和安置地点(县、市),由军队各大单位每年六月底以前上报总政治部,经民政部和总政治部报国务院批准后纳入国家计划,由国家计委向有关省、市、自治区下达建房任务。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计委下达的建房任务,由建委承担建房,也可按当年下达的建房数量,先调拨相等数量的住房,给接收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居住。军队退休干部的住房,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房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回农村安置的,可参照当地县、市军队退体干部的建房标准将建房费交给本人,由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公社、生产大队帮助建房或买房,节约归已,产权归已。 退休干部的家具,由军队按规定标准发给家具费。需要地方供应购置家具的,安置地区商业部门负责照顾解决。

第七条易地安置的退休干部,其配偶、未成年的和待业的子女,可随同前往;易地后身边无子女照顾的,可准许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随迁。有工作的配偶、子女,随迁后由安置地区的人事或劳动部门负责分配。退休干部和家属的户口,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开具证明,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家属原为市镇户口的,包括随退休干部到农村安置的,随迁后不改变,仍吃商品粮,一切都按当地市镇户口办理。

第八条 退休干部离队安置时,由军队一次发给相当于本人六个月工资的安家补助费。到农村安置的,一次发给相当于本人八个月工资的安家补助费。退休干部交地方安置时,由原单位按军队供应标准发给六个月的全国通用粮票。从第七个月起,由地方按当地标准供应。

第九条 退休干部和随迁的家属,前往居住地点途中所需的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托运费和伙食补助费,由原单位按照军队现行标准发给。

第十条 退休干部离队安置时,当月的工资由原单位发给,从下个月起,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发给退休生活费。退休当年的生活费,由军队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从下一年起,其退休生活费,由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列入预算并按月发给。残废金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按规定标准发给。

第十一条 退休干部的生活供应标准、公费医疗等与当地相当职级的国家机关干部相同。取暖补贴费、粮价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及其它补贴等,由民政部门按照居住地区规定标准发给。福利费按照当地在职干部的标准提取,由民政部门掌握,以解决军队退休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

第十二条 退休干部去世后,当月的退休生活费照发,从下个月起停发退休生活费。其丧事处理,丧葬补助费,一次抚恤费和供养直系亲属生活补助费等,由当地民政部门按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军队退休干部的退休生活费、困难补助费和各种补贴费以及退休干部去世后的遗属生活补助费等,由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 第十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领导下,认真做好军队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按照规定阅读文件、听报告。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物质、文化生活。要及时研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宣扬退休干部中的好人好事。对资历较深,贡献较大,有一定影响的退休干部,可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他们担任荣誉职务。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月起执行。本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退休生活费标准低于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由所在地区民政部门改按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标准,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其差额部分;符合离职休养条件的,由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和民政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改为离职休养。

第十六条 本规定的实施细则,由民政部、总政治部制定。本规定的贯彻执行中,遇有特殊问题,由民政部、总政治部共同商量处理。

第二篇:厦门市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1308

【发布文号】厦府[1990]综103号 【发布日期】1990-06-06 【生效日期】1990-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厦门市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1990年6月6日厦府〔1990〕综103号)

一、

一、为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保障退休干部的合法权益,根据省政府闽政办(89)30号文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二、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中的国家退休干部以及外地区来厦安置的退休干部。

三、

三、市人事局下设退休处(退管办),县、区、局都应成立相应组织,把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有一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县、区人事局下设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1-3人(列事业编制);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以及市直机关需要配备专(兼)职管理干部的,其专职干部人员编制附后,乡、镇、街道可聘请退休干部义务协助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四、

四、本市退休干部,以单位管理为主,应根据系统或单位特点建立适合退休干部活动的组织;外地区来厦门安置的退休干部,以县、区人事局或乡、镇、街道管理为主,可根据居住地点划分成立活动小组。

五、

五、各单位应把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为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退休干部原工作单位负责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实,指导和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

六、

六、退休干部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

(一)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干部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制定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细则。负责宣传、表彰退休干部的先进事迹,总结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经验。

(二)负责干部退休手续的审核和办理。根据条件,接收办理外地区退休干部来厦安置工作。

(三)负责收缴、掌握和使用退休干部活动经费。

(四)协助原单位做好退休干部丧事处理和遗属生活困难的补助工作。

(五)注意调查研究,多办实事,反映退休干部的合理意见和要求,协同有关部门解决好退休干部的实际问题。

(六)做好退休干部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填表造册,建立退休干部名册和专业档案,摸清退休干部健康状况,愿望要求,继续发挥退休干部的作用。

(七)会同各级离退休职工联合会,做好以下工作:

1.经常走访、了解退休干部的思想和生活情况,配合原单位搞好日常管理工作,按有关政策为退休干部解决实际困难。

2.因地制宜,建立退休干部活动场所,积极组织退休干部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3.组织身体健康、热心服务的退休干部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八)各级退休干部管理部门,日常工作要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经常督促、检查退休干部两项待遇的落实。

七、

七、经费来源和标准。本市退休干部活动经费根据厦人〔89〕42号通知规定,按退休干部数每年每人暂提取48元,单位留用30元,上缴主管局12元,市退休办6元。外地区来厦安置的退休干部经费按市政府〔86〕综324号文规定,由原单位一次性缴交500元改为1000元,其中60%拨给县区退休干部管理部门使用。

八、

八、活动经费主要用于聘请退休职工参加管理工作的补贴和订阅报刊、杂志、节日座谈、慰问、探病、组织参观学习、开展文体活动,以及活动场所的零星购置和管理工作的必要开支等。经费当年节余可跨使用,但必须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或发给个人使用。

九、

九、建立县以上干部定期阅文制度,请市、县、区和主管部门按规定给退休干部发放学习材料,定期组织退休干部听取有关报告和文件传达,对分散安置在农村的退休干部,可定点、定时集中阅读学习材料。

各单位应主动热情地关心退休干部,做好节日慰问和住院探视工作,对退休干部中的具体困难,切实帮助解决。

十、

十、落实好退休干部的各项生活待遇。

(一)退休干部应享受国家和省市规定的退休费和退休补助费,以及各项生活补贴,即按原单位在职干部的标准提取福利费,享受粮副食品补贴、特区补贴、洗理费、书报水电补贴、防暑降温费等非生产性福利待遇,退休费不是我市发放的外地来厦安置的退休干部,其非生产性福利待遇标准由原地区决定和支付。

(二)对退休干部的住房要本着与在职干部一视同仁的原则,由原单位负责安排,单位分配新住房时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缺房或紧房的退休干部。

(三)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待遇,应按单位在职干部公费医疗的规定执行。

(四)县、区、局直属部、委、办正职以上干部,退休后各单位应按在职同级干部的标准,保证他们急、重病、急事和参加重要活动的用车。他们在职时宿舍原装有普通电话的,可继续保留使用,电话费每月由单位报支15元,超过15元以上由本人负责。退休干部去世后原装电话应协商处理(可按现行安装费用七折转让家属使用或撤掉)。副职以下退休干部急、重病住院,单位要安排用车。

(五)可适当组织退休干部参观学习活动,本着就地、就近、少批量、短时间的原则进行,一般不组织跨省参观学习。

(六)退休干部去世后的丧事处理、丧事补助、家属抚恤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由发放退休费的单位按在职干部去世的待遇执行。

十一、 十

一、各单位应注意发挥退休干部的作用,支持他们从事一些技术开发、咨询、讲学、写作、翻译、改善机关后勤服务以及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

十二、 十

二、退休干部自荐或受聘、承包、租赁、领办各类事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按中办发〔88〕11号文件规定,自觉向工商税务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严格履行合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依法照章纳税。

十三、 十

三、本办法从1990年7月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关于《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2-05-30 【生效日期】1992-05-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关于《军队离休退休干部

休养所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

(一九九二年五月三十日广东省民政厅)

第一条 第一条 根据民政部颁发的《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以下简称军休所)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党和政府关于安置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管理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安度晚年。

第三条 第三条 军休所是民政部门领导下的事业单位,承担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军休所的领导,民政局要简政放权,贯彻“专编专用,专款专用,专车专用,专物专用”的原则,确保军休所具有人、财、物使用管理权和开展生产经营自主权,发挥军休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搞活军休所工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民政部门和军休所做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军休所机构、人员配备,要按广东省编制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事局、广东省劳动局、广东省民政厅〔85〕粤安办字第24号《关于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军休所工作人员配备要选配政治思想好、年轻力壮,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尊老敬贤,热心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的人员担任。军休所干部的配备、调动,要报上级军休办备案。

第五条 第五条 军休所实行所长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参与民主管理的体制。各级人事、民政部门一定要选调事业心强、民主作风好,年富力强,廉洁奉公,有较强工作能力,热心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的人员担任所长。所长的职责是:实施所内行政业务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全所工作人员做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对重大问题要实行民主决策。

第六条 第六条 军休所要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设立党的组织。军休所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自身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保证办所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七条 第七条 军休所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管理委员会是“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管委会成员应在推荐的基础上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两年,委员可连选连任,管委会可以根据老干部的人数多少,由三至五人组成,设主任、副主任一至二人。管委会的主要职能是:协助党组织和所领导搞好军休所建设,反映老干部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维护老干部的合法权益,搞好内外关系。

第八条 第八条 军休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全所人员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革命传统和组织纪律的教育,艰苦奋斗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教育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要保持革命晚节,尊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相互理解,团结协作。

第九条 第九条 军休所要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廉政措施,勤俭办所。军休所的各项经费,除按上级政策规定应发给个人的部分外,其余均属公用经费,应由军休所统一掌握使用,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挪用和挤占。要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认真检查监督。军休所对大项目的经费开支,在坚持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所长审批制度。要自觉接受同级民政财务、审计部门和上级军休办的检查监督。

第十条 第十条 军休所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政策公开,经济公开,管理公开”。所长要定期向民政部门和军休办汇报请示工作,定期向工休人员通报全所工作情况。要积极开展以所为家的活动,发挥全休工休人员当家作主的精神,群策群力建设好军休所。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应与地方同职级离休退休干部享受同等的政治待遇。军队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原则上应保持军队管理的离休干部的标准,要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以及民政部、财政部对军队离休干部生活待遇方面所作的有关规定执行。军队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除退休生活费及国家规定的补贴外,地方政府规定自行增加发给党政机关退休干部的各种地方性补贴,军队退休干部原则上按照安置地的标准执行。所需经费由直接管理的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军休所要做好集体性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阅文件、听报告、过民主生活,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干部晚年的文化生活;组织好重大节日的慰问联欢活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发老干部的积极性。开展评选文明所、文明楼、文明家庭,评选优秀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先进工作人员的活动,并大力宣传表彰好人好事。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军休所要积极协助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应按当地同级干部的条件享受公费医疗,由卫生部门或当地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办理公费医疗事宜。军队离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退休干部的医疗费超支,由当地地方财政解决。有条件的军休所要设立医务室,要建立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个人的医疗健康档案。对患急病重病的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军休所要大力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增强自身的经济活力,要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发展服务型或生产型、开发型的生产经营项目。要严格依法经营。生产经营要独立核算,收益公开,分配比例按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加强对分散安置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落实政治、生活待遇,定期上门家访,重大节日要登门慰问,征求意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加强军休所车辆使用管理工作。军休所的车辆主要用于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集体活动和服务管理工作,要健全用车管理制度。加强驾驶人员教育,实行奖惩制度,确保行车安全。工休人员私事及有关单位用车,应按规定收费。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做好军休所的安全保卫工作。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建立建全保卫制度,加强防范意识教育,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确保军休所院内的安全。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因事离所外出时间在两天以上或到外地时,应报告所领导。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军休所的房产、土地、公共设施、道路、围墙、树木等均属于国家财产。军休所对所内的固定财产,要指定专人负责,实施管理,分类造册登记,建立资料档案,妥善保存,定期检查。严禁私人侵占、挪用和私自转让公共财产。对损坏、拆毁住房及公共设施者,要照坐赔偿,情节严重者,要追究责任。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

民政部 总政治部关于《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的实

施细则

[日期:2006-03-06] 来源:北京民政信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文号:民[1983]安56号 [1983]政干字第20号

发布单位:民政部 总政治部

发布日期:1983-10-

1实施日期:1983-10-1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和各直属院校政治部: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 ,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三条所称"原工资(按照安置地区军队同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职务(职称)工资、级别工资、地区工资补助(生活费补贴、地区津贴、地区工资性的林区津贴、矿区津贴、地区性生活补贴),不包括其它补助。未实行职务、级别工资的军队现役干部,其"原工资"应按照安置地区同类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标准工资、地区工资补助,不包括其它补助。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的"原工资",是指退休时的工资额。 《暂行规定》第二条所称"军龄(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年限)"按满年计算,半年以上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半年的不计算。军龄计算截止时间,以办理退休手续之日为准。

第二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所称"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是指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被评为二等乙级以上残废的。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继续保留。低于《暂行规定》

第二条(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政府接收之月起补发。属于二等乙级以上残废或患

二、三期矽肺病而未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经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按《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

第三条 符合《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需发给护理费的,应是特等残废,或一等残废中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并由师以上单位的医疗机构证明,军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其护理费,离队前由军队发给,移交政府后,由安置地

区的民政部门发给。离队前不符合发护理费条件的,移交政府后,因公负伤致残或原在部队期间因战因公所致伤残或矽肺病加重,已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的,应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原享受护理费的标准低于《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并按上述移交政府后的报批程序办理。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接收之月起执行。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而未享受的,也按同样报批程序,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凡享受护理费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后,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经县以上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停发护理费。

第四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一)项所称"相当奖励"是指退休干部在一九五二年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颁发以前荣立的相当于三等功以上的功。在衡量确定其等级时,一般情况下,甲等功可按一等功计算,乙等功可按二等功计算,丙等功、中功、小功可按三等功计算。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单位,其个人不提高退休生活费。由地方授予荣誉称号或给予奖励的个人,按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二)项所称"高原缺氧、特别艰苦的边防、海岛地区",是指海拔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缺氧地区,沿陆地国境线特别艰苦的县、自治县、旗境内的地区,驻岛部队按现行规定享有海岛生活补助的海岛,及当地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规定为特别艰苦地区的地区。所称"连续工作"年限,不包括中间调离上述地区的时间 。凡符合此项规定条件的干部,退休时无论在何地区工作,均应按此项规定提高退休生活费 。

第六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亦适用于《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他们当中,符合该条提高退休生活费条件的,由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和武装部门共同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享受提高退休生活费待遇。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特殊贡献"待遇的,也按照《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条件重新评定,并按上述程序报批。评定后的退休费标准低于原标准的,仍按原标准发给。此项评定工作,原部队政治机关要予以积极协助。

第七条 按《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七条规定,退休干部及随迁家属的交接和安置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安置地的民政部门要及早作出计划方案,劳动、人事、公安、教育、商业、粮食、卫生等有关部门,要积极负责地落实他们的落户、医疗、家属工作安排、子女转学等事宜。住房建成后,就地安置的,应抓紧办理交接手续;易地 安置的,待退休干部随迁家属、子女的工作安排、转学等事宜基本落实后,省、自治区、直 辖市民政厅(局)即将《军队退休干部进行通知书》发往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 由团以上单位派人到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办理交接。不需建房的,经军以上单位与省 、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协商同意后,由团以上单位派人(持不需建房的证明)到县以上民 政部门办理交接。

军队退休干部的档案,由接收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按照国家关于干部档案管理规定管理。

第八条 要求在城市安置的退休干部对于就地、回本人原籍、到配偶原籍或居住地安置的,一般应予接收。对于到父母、子女(不含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居住地安置的,该地是中小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下)的一般应予接收;该地是大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如父母身边无直系亲属、干部未婚或干部身边无子女的,一般应予接收。

第九条 《暂行规定》第六条对军队退休干部住房问题作了原则规定,现明确如下:

①建房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由建委承担。具体分工按[81]建发综字528号和计基 [1982]197号文件执行。

②住房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统建、分建、购买、自建(指回农村安置的)等多种办法解决。

③夫妻双方只给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由部队同时退休,按职务高的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一方离休,一方退休,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一方退休可分配住房,职务相当或职务低的一方退休,应随离休干部居住。住地方公房(指分配给本人或配偶的住房),本人要求分配住房的,可以分配住房,但应将原住房交回,不得同时占用两处住房。对人口较多居住拥挤的营职以下干部,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留用一部分原住房。

④自愿回农村建房安置的是指本人或配偶原籍农村(含城市郊区的农村)。凡回农村安置的, 须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安置地区县以上民政部门同意,并按国发[1982] 29号文件规定,取得批准机关发给的宅基地使用证明后,方可办理

建房手续。进住时,本人 和配偶必须将户口迁到农村。退休干部的配偶系农村户口的,应尽量回农村安置。

⑤在安置地点(指城镇)原有私房(指本人有房产权的),一般不再分配住房,如需维修、扩建 ,可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酌情一次拨给本人一部分经费和建筑材料。所拨经费和建筑材料指标,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维修或扩建后,产权不变,以后维修自理。

⑥从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接到《军队退休干部进住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无正当理当不报到的,或因其他原因不进住的,其住房由民政部门安排以后退休的军队干部居住。

⑦住房建成后,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房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由民政部门管理;退休干部进住前,所需住房看管费,由地方财政解决;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和侵占住房。退休干部的房租费按当地机关干部住房公房的标准收缴, 所需补贴,按当地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⑧已经确定接收并已拨款建房的,其安置地点原则上不再变动。

⑨《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不补发家具费。

第十条 《暂行规定》第七条所称随迁人员,应包括干部退休前途经批准随军供养的其他亲属;所称"无子女照顾的"是指无成年子女(未满十六周岁)或虽有成年子女,但因残疾等原因而不能照顾的;所称"准许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随迁",应当包括随迁子女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

干部退休前已随军供养的现在部队服役的子女,退伍后可到退休干部安置地区落户,并与当地城镇退伍军人一样安排工作。

对退休干部随迁的待业子女,应和城镇待业青年一样(到农村安置的优先),由劳动人事部门安排就业。

第十一条 《暂行规定》第八条所称"按当地标准供应",是指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供应。《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其粮、油标准低于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的,应予提高;高的可不降低。

第十二条 《暂行规定》第九条所称"前往居住地点途中所需的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托运费和伙食补助费",包括搬进住房前的上述费用。

第十三条 《暂行规定》第十条所称"退休当年的生活费",是指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

退休生活费。除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医疗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外,当年剩余月份的退休生活费和副食品价格补贴、粮价补贴、本年度取暖补贴、护理费(均按安置地区规定的标准计)、福利费及残废金等,均由军队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退休当年所需的其它经费,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标准,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

军队退休干部从交给政府安置后的下一年起,所需各项费用,按财政部(82)财事字第111号 文件规定办理。其中医疗费用,由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编制预算支付,超支部分按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军队退休干部交政府安置后,应同当地国家机关中的退休干部一样,享受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以及安置地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各种优待。

第十四条 《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所称"供养直系亲属",是指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下列人员:(一)父(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六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母(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五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三)子女(含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其前夫所生子女)、弟妹(含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妹)年未满十六周岁或满十六周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四)其他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无生活来源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

第十五条 县以上民政部门,应按《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精神,会同组织、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军队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组织生活、医疗和物质、文化生活等各项待遇提出安排意见,报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六条 《暂行规定》第十五条所称"本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是指《暂行规定》公布前已经按照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一九六六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军队退休干部生活费标准的通知》、一九七五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出现役暂行办法》办理退休的军队干部。所称"退休生活费标准",是指上述文件中规定的退休生活费基本部分。

第十七条 现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军队退休干部中,凡符合离职休养条件的, 由民政部门会同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按照《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和国发[1980]253号 及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1号、16号文件的规定办理。改为离休后,由干部、

人事部门管理。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和省军区政治部,可根据《暂行规定》和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贯彻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报民政部、总政治部备案。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暂行规定》颁发之月(一九八一年十月)起实行。

第五篇:西安医学院出国出境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西医发[2008]34号

为了加强对出国出境人员的管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贯彻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并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一)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二○一五年奋斗目标,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履行岗位职责、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出国出境进修,以保证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扩大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二)优先考虑支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建设、重点科研项目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其他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出国出境参加国际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必须坚持“内外有别,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为我校科教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出国出境类型和选派方法

(一)出国出境类型分为以下两大类

1.因公出国出境,包括:国家公派、单位公派。

2.因私出国出境,包括:自费留学、探亲、访友等。

(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选派

1.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互换的国外奖学金、各种项目奖学金等多种资助形式出国留学的人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1 人员的选派和管理实行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办法。

2.选派方式:由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学校推荐,统一申报。申请留学基金项目资助者,未经所在单位同意,学校不签署推荐意见。

3.国家公派出国人员的选拔条件。申请人除应符合当年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规定的基本条件和类别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岗位考核条件:

(1)申请国家公派出国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大学本科毕业人员一般应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中级职称;具有硕士学位人员一般应有(本校)二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中级职称;获得博士学位人员不作工作经历要求。

(2)申请人在出国前两年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原则上不低于学校规定的最低工作量要求,并在科研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单位公派出国出境人员的选派

1.单位公派出国出境人员主要是指按照下列途径派出的人员:

(1)根据校际交流协议确定的交流项目,如:短期进修学习、访问交流、攻读学位等。

(2)学校自筹资金及各种国际奖学金资助的留学人员。

(3)经学术团体推介、学校同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出国出境 考察访问人员。

(4)国际合作交流(援助)项目中确定的进行学术交流、访问的人员。 2.单位公派留学人员的选派办法、选派方式、选派条件与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要求基本相同。

3.未明确具体专业或范围的国际交流项目,将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拔人选。

(四)自费出国出境留学

自费出国出境留学的在职人员,应办理辞职手续。

(五)出国出境探亲 1.探亲的范围

留学期限半年以上(含得到批准的延长期)的出国出境人员的配偶、未成年子女,本人及配偶的父母。探望亲属是指探望直系亲属、兄弟姐妹、叔姑舅姨(下同)。

2.公派留学人员的配偶探亲

(1)单位公派出国出境留学人员的配偶申请探亲,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向学校出国出境归口管理部门申办探亲手续,探亲期限不超过三个月。

(2)逾期未归的公派留学人员、已作自动离职处理以及外单位公派出国出境的留学人员,其配偶申办探亲时,应先办理离校手续,探亲期限不超过三个月。

3.自费留学人员的配偶探亲

自费出国出境留学人员的配偶经所在单位同意,可申办出国出境探亲手续,但应先办理离校手续,从离校之日起学校为其保留公职三个月。

4.其他人员的探亲

(1)出国出境探望子女(父母)及探望亲属的在职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方可向学校申办探亲手续,探亲只能利用寒暑假(不含已离退休人员)。

(2)探望亲属人员若未完成规定的服务期,应向学校交纳培养费,若能按期返校,退还所交培养费。

5.访友

应朋友的邀请出国出境进行私人访问的在职人员可申办不超过一个月的出国出境访友,时间只能利用寒暑假。

(六)出国出境旅游

参加旅行团出国出境旅游的在职人员只能利用假期进行。

三、出国出境人员的管理、待遇

(一)派出人员的管理

1.出国出境留学人员在国外的停留期限及回校工作的期限

(1)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出国的期限一般分为三个月、半年或一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必须履行按期回国服务的义务,服务期至少三年。

(2)单位公派人员出国出境期限

①长期出国出境留学人员的期限为三个月(含)至一年;短期出国出境人员期限为三个月以下。出国出境的内容为参加学术会议、考察、短期访问、培训、合作研究等。

②本校教师的职责是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因工作需要一年内需多次出国出境开会、讲学的时间累计不应超过二个月。一般应利用假期。

③对短期出国出境时间在二个月至三个月的出国出境人员,回国后应在校工作一年以上才能再次申请出国出境留学、进修等。

④对长期出国出境或在国外停留期(含延长期)连续超过一年的出国

4 出境人员,回国后应在校工作二年以上才能再次申请出国出境留学、进修等。

2.公派出国出境人员可延长的期限

(1)对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延长留学期限的申请,学校不予受理。

(2)单位公派进修人员,与学校签有协议的按协议执行,学校不予延长。

(3)三个月以下短期公派出国出境进修人员,其出国出境期限原则上不得延长。

(4)对少数在国外取得成绩并确因工作需要延长留学期限的单位公派出国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对方出具公函,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上报学校,归口管理部门可受理延期申请,经学校审批后,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半年。

3.退休

对于尚在学校批准期限以内的出国出境人员,如申请办理退休,须按期回国或委托他人代理,学校方可根据规定办理有关退休手续。出国出境逾期、已作自动离职处理及辞退、辞职人员学校不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二)出国出境留学协议书签订与履行

1.国家公派人员,需按规定与指定的申请机构签订协议。出国出境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国家公派、单位公派人员在出国出境之前,必须与学校签订出国出境留学协议书,明确双方在派遣出国出境的全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

2.所有派出人员(含已作自动离职处理的人员)如违反协议中的有关内容,学校有权依据法律程序要求其按照协议结清与学校的经济等关系,

5 以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三)出国出境人员回校报到与述职报告

1.短期出国出境及出国出境探亲人员回校后应直接向所在部门和人事处报到,国家公派人员、单位公派的长期留学人员回校后,应在入境的一周内向所在部门和人事处报到。

2.国家公派、单位公派人员回国后,须向所在单位和人事处提交国外工作、进修的书面报告,并在本单位介绍国外的学术动态、管理经验等,方可报销有关费用。书面报告作为个人培训档案保留。鼓励回国人员面向全校作综合学术报告。

(四)出国出境人员国内工资待遇

1.公派(含国家、单位公派)出国出境三个月及其以上者,在批准的出国出境期限内,发给其国家工资,从出国出境的下一月起停发校内津贴。申请延长获准后,在延长期间将停发全部工资及津贴。

2.自费出国出境人员办理完离校手续后,人事处应在二日之内(遇双休日顺延)通知财务处停发工资。

3.公派出国出境人员的配偶探亲,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三个月)发给国家工资,停发校内各种津贴,超过规定探亲期限,其所在部门通知人事处,人事处在接到通知的二日之内(遇双休日顺延)通知财务处停发工资。

4.探望因私出国出境人员在办理完离校手续后,人事处应在二日之内(遇双休日顺延)通知财务处停发工资。

5.利用假期出国出境探亲、访友及旅游的人员逾期至学校规定的收假

6 日期仍未归,停发工资及各种津贴。

6.出国出境人员自回校报到的当月起恢复工资及各种津贴。

(五)公派出国出境逾期人员的处理

长期出国出境逾期在三个月之内,期间可办理辞职手续;在逾期六个月内未办理辞职手续,则在逾期六个月之后,学校按自动离职进行处理。

短期出国出境逾期在三个月之内的回校者,按第四项第

(三)条规定办理报到手续。逾期三个月之后,学校按自动离职进行处理。

(六)出国出境探亲逾期人员的处理

1.我校公派出国出境人员的配偶出国出境探亲,逾期不归超过三个月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2.逾期未归已作自动离职处理的公派留学人员以及外单位公派出国出境的留学人员,其在本校的配偶出国出境探亲逾期不归超过三个月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3.自费出国出境留学人员的配偶出国出境探亲逾期不归超过三个月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4.出国出境探望子女(父母)及亲属的人员逾期不归超过三个月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七)出国出境旅游和访友的人员只能利用假期,开学后逾期时间超过十五天不归者按旷工处理。

(八)出国出境逾期人员的管理措施

1.出国出境逾期人员关系放在人事处,期间不享受工资、津贴和其它福利待遇。

2.本人回国后应先到校人事处报到,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原单位或校内其它单位联系工作岗位,受聘后再办理人事关系等手续。

3.出国出境人员所在单位要加强与出国出境逾期人员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并督促他们早日回校工作。

4.对出国出境逾期按自动离职处理的人员,由人事处代表学校发布公告。并通过当事人的亲属、联系人或者保证人通知本人及时与学校结清各种关系。

5.对与学校签有协议或合同等法律文件而在国外境外滞留不归的人员,学校将依法保护学校的权益,追究违约者的责任。

四、本规定适用于全校教职工。

五、本规定由党政办和人事处负责解释。

上一篇:脱贫攻坚整改汇报下一篇:通信电子线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