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盒子习作指导课

2023-02-25

第一篇:神奇的盒子习作指导课

《我的理想》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次习作,学生对我的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会很感兴趣,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很有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会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个什么什么家之类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感觉会不真实、不现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写起来可能会空洞无物,可能会说一些空话、套话,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具体。还有可能不会运用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来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在预作中存在的困难,确定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将具体指导如何“为什么会树立理想”以及“怎样实现理想”这两个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运用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习作内容。”由于这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要求,因此我将此要求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让学生集体交流,以及学习老师范文等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并从中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活动的描写,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把理想背后的故事写真实,写具体。指导学生讲真话,吐真情。

2.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佳作,知道怎样“运用其他学科材料,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进行联想的方法,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习作内容。

3.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树立纯真朴实、接近生活的理想。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在预作中存在的困难,确定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在习作中内容具体,要表达真情实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别人交换修改。

2.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进行联想的方法,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习作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其他学科材料,丰富作文内容”因为这是第一次作为习作要求出现。

四、教学过程:

(一)、话题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前老师已布置你们收集一些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谁能把你喜欢的背给大家听?

2.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明确的方向,才有了为之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小结:理想没有高低对错贵贱之分,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对人民有益的,这样的理想就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今天,我们就以《我的理想》为题,上一节习作指导课。板书:我的理想

(二)、确定重点,进行指导 1.回忆习作要求:

(1) 本次的习作有什么要求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63页,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画出本次的习作要求。

(2)哪位同学来概述一下习作要求?

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

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注意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实现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习作内容

(3)请同学们看黑板,哪一条要求是我们昨天在口语交际中没有涉及到的?请大家齐读这一条。谁来谈一谈你对这个要求的理解?

2.理清写作顺序:前几天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作,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方面构思作文的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谈提纲内容

3.寻找困惑,确定重点

(1)同学们,你认为这次习作哪些内容我们应该重点写呢?那么在写这些内容的时候,你感觉有什么困难呢?

(2)昨天吴老师仔细拜读了你们的习作,发现了同学们预作中存在着这些问题。

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个内容写得不

够具体。板书:不具体

部分同学的习作感觉不真实,不是发自内心的,没有表达真情实感。 板书:不真实

不会运用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作文内容。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预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4、范文引路,感悟写法

(1)突破难点:第三个问题是我们最普遍的问题。我们现在先来解决它。那么怎样才能运用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作文内容呢?读一读下面的佳作,你一定会有启发的。 出示佳作:

当你置身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时,你可能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汽车废气所发出的气味。汽车尾气的污染可厉害了。我从《品德与社会》这本书里写到:废气通过排气管、曲轴管、油箱和汽化器等处排出。目前,人们已从汽车尾气中分离出80多种有害物质,在大中城市中,汽车尾气的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60%以上。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人体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合力,亲合后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造成人体内部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眩晕、恶心、虚脱,重者昏迷、呼吸变慢、意识丧失而死亡。由于汽车尾气多排放在1.5米以下,因此,儿童吸入的汽车尾气量为成人的2倍。长期吸入这些气体,可发生贫血、眼病、肾炎等,约有二分之一的儿童智力会发生障碍。因此,我决心要当一名汽车设计师,让汽车尾气远离我们。

问:哪些内容是她从《品德与社会》学科学到的呢?教师用红笔划出“《品德与社会》”相关语句。他能够恰当的运用了《品德与社会》学到的知识,使我们对她的理想是怎样产生的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小结:其实我们要引用材料,除了从其他学科中学习材料外,还可以从哪些渠道也能获得材料呢?(也可以从电视中看到的。还可以从其他课外书中学到的材料都可以,只要我们能够进行适当的联想,就会使我们的习作内容更丰富)板书:联想

(2)突出重点:那么,如何让习作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篇吴老师的这篇习作。出示范文:我的理想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五彩缤纷的梦,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好比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会指引你到达成功的彼岸。同学们,你想知道我的理想吗?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我想当一名教师”!

记得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对老师羡慕不已。看到老师捧着课本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讲课的样子,我就想:我要是能当老师该有多好呀!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悄悄地立下了人生的第一个理想——长大后当一名老师。我清楚的记得老师让我们用“理想”写一句话。我咬了半天笔杆子,一笔一画的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老师看了,把我叫到他跟前对我说:“写的很好,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有教书育人的思想,了不得!为什么要当老师呢?”我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老师说话大家都会听。”逗得办公室的老师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回到家后,我把作文念给妈妈听,妈妈一边打着毛衣一边用赞赏的口气夸我:“挺好挺好,女孩子长大了当个老师,挺好的。”妈妈的话,更加坚定了我要当一名老师的决心。于是,在我幼小的心里就播下了想当个老师的种子。

到了初中,教我们政治的老师是我家隔壁的姐姐。有一次,我问她:“我怎样才能也跟你一样当老师呢?”她告诉我:“只要你考上师范,毕业后就能当老师了。”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给自己定下了学习的计划。我知道,如果现在不努力学习,理想就会泡沫般消逝。于是,在初中的三年里,我经常是闻鸡起舞、披星戴月,刻苦地学习。在初中三年里,我也曾遇到过许多的困难,但是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是昂首挺胸去面对。有句话说得好:假如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 假如你选择了大地,就不要渴望道路平坦;假如你选择了大海,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总以这个理想来勉励自己,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毕竟这是理想的希冀。因为我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任何困难都会像“泥丸”一样被我踩在脚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师范学校,当老师的梦想也就随之变成了现实。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的心里真的是比吃了蜜还要甜。想想三年后我就要当一名真正的老师了,我神气极了!

如今的我站到讲台上已经是20年了,我的理想早已实现了,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会说:我的理想是桃李满天下!

问:1.第二段中我为什么会产生当老师的理想,是怎样写具体的呢?

2.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呢?(从词语的积累运用上、修辞方法上、开头结尾上„„)

小结:我们之所以有某个理想,是因为受到某人或某事的触动,这一触动会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产生反应,因此也就产生了某种理想 。如何写具体呢?就要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同时还要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内容就会更加具体,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最感人。

板书: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修辞

(三)运用写法,集体修改

同学们,听了吴老师的习作,你想不想修改一下你的习作呢?谁的文章需要大家帮忙修改呢?指名读作文、然后自评、互评,集体修改。

(四)自改互改,推荐佳作

刚才我们一起修改了一篇文章,相信同学们肯定又受到了不少启发。如果你对自己的习作不太满意,就继续修改吧。要求: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段落。自改自评习作,全面检查与润色,也可以同桌交换修改,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五)对照品味,展示评析

谁愿意把你修改后的好的片段文章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展示两篇修改后的片段。鼓励大胆提出自己习作中有自己个性的片断、语句,在班上大声朗读、自评,其他同学谈体会。

(六)浅谈收获,自由表达

这节课,你们用饱含真情的笔写出了自己长大后为人服务的美好心愿,大家肯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相信不久的将来,经过你们的不懈努力,理想一定会展翅飞翔!最后,老师再送给同学们几句格言,给同学们自勉。 【媒体展示格言】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中国张海迪 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们心灵上的尘垢。──中国巴金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古希腊 苏格拉底

五、学习效果评价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第二篇:《我的自画像》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能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给自己画一张自画像。

2.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3.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4.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介绍自己的话,注意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 难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个性特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镜子 3.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唱一唱”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上一堂习作指导课,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小小的我》。(多媒体播放) 2.“天地间走来了小小的我”,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为自己画一张自画像。板书课题:《我的自画像》

二、面对自我“看一看”

(一)观察“镜子中的我”,抓住特征。

1.那么,你了解你自己吗?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儿吗?请拿出小镜子,仔细欣赏镜子里的自己吧。(出示“看一看”要求) 2.学生自我欣赏、观察,小声描述自己的外貌。

(二)欣赏杜小虎等自画像,学习画法。(多媒体呈现图片) 1.你看杜小虎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画得特别像呢?

同桌说说。指名说。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杜小虎抓住了自己主要的外貌特征来画,你瞧,那笑眯眯的眼睛,大大的脑袋,多可爱! 2.我们再来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一些自画像。(多媒体出示图片) 3.教师小结:其实,画自画像,很简单,就是大胆地用彩笔描绘出自己的形象,把五官、衣着上最明显、最突出的地方画出来。

三、拿起彩笔“画一画”

1.激发兴趣:看了这些自画像,同学们难道不想尝试着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吗?

2.出示“画一画”要求: (1) 对着镜子,把自己的外貌画出来。 (2) 要抓住外貌特点,突出五官特征。

四、自由展示“猜一猜”

1.教师把画好的自画像张贴在黑板上,请“对号入座”,猜一猜他(她)是谁?

2.学生说猜的结果和理由。对不像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意见。

小结:同学们画的都不错,基本上抓住了自己外貌、衣着上的特点,真不愧是“小画家”!

五、学习例文“读一读”

1.杜小虎小朋友不仅给自己画了像,还写了篇作文,题目就叫《我的自画像》。请打开课本,读一读例文,想一想杜小虎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1)读了例文,你知道杜小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了吗?他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2)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要注意些什么?

3.小组讨论后,推荐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4.归纳本次习作要点:

⑴可以介绍自己年龄、身材、长相、性格、爱好等。 ⑵要抓住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⑶要按一定的顺序。

六、 口头作文“说一说”

1.知道怎么写了,还要能口头介绍自己。我们来听听杜小虎等小朋友是怎么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多媒体播放例文朗读)

2.听了杜小虎和田雅心的自我介绍,同学们想不想也像他们那样介绍自己呢? 出示说话要求:

(1)拿着自画像,介绍自己的年龄、身材、长相、性格和兴趣爱好等。

(2)注意说出自己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3)介绍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3.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醒、补充。 出示“好词语花篮”,供学生选用。

瓜子脸

国字脸

鸭蛋脸

长方脸

圆脸 披肩发

长辫子 小平头

笑眯眯

胖乎乎

老实 调皮 机灵

聪明

漂亮

秀气 苗条 圆头圆脑

虎头虎脑

愣头愣脑

傻乎乎 活泼开朗

天真烂漫

美丽大方

可爱 爱好广泛

开动脑筋

积极发言

认真

4.小组推荐说得较好的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互相评议,共同提高。

七、独立起草“写一写” 1.学生独立仿写,教师加强巡视指导。

2.提醒学生注意:语句通顺写具体,标点正确无错字。 八.互读互改“评一评”

1.写好后,请两三个同学上台把草稿读给大家听听,请大家给点意见。

及时组织讨论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出示评议要点:

是否抓住了自己的特征?是否按照了一定的顺序? 2.小组内互读互改,对照评议要点,修改自己的习作。

3.改好后誊写到习作本上,做到字迹工整,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 4.还可以把自己的自画像贴在习作本上,以便图文对照。 板书设计: 我的自画像

年龄

身材

长相

性格

爱好 有顺序

抓特点

第三篇:习作指导课.教案

习作指导课

创意水果拼盘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年代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此我拟定了“生活作文”的“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就是实践时”的理念,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在实践中激发写作兴趣,激活写作灵感从而写出多姿彩的生活作文来。

课题的选择:

水果是人们的日常食品之一,品种丰富,风味各异。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水果了,它已不仅仅是美味,还包含了营养、美容、药用等许多价值。对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学生们愿意去了解它,去探索它的秘密,并对时下流行的水果拼盘情有独钟,所以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调查、采访、参与、制作、交流及写作。

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水果的常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了解并掌握制作水果拼盘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辨能力、动手的能力、口语交际及自主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食品造型艺术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在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定标——赏拼盘

1、引入主题:你爱吃哪些水果?简介所带的水果。

2、欣赏水果拼盘,发表自己欣赏拼盘的感受。(品种丰富、味道多样、五彩纷呈、富有造型艺术特色。因为拼盘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它能吸引广大的食客。)“那你们自己想不想试一试呢?”

二、再现生活,指导做说——做拼盘

1、检查准备工作

2、初步强调制作水果拼盘应注意的事项:提醒在切水果时注意安全,老师可适时帮助。

3、各组在轻松的音乐中进行合作做拼盘,师巡视。

三、展示作品,体验收获——说拼盘

1、激发学生展示欲望:同学们都很积极很认真地去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制作拼盘,有些组设计的图案很新颖;有的色彩搭配很鲜明,有的组很讲究营养合理搭配。现在请各组介绍你们的佳作吧。

2、小组代表介绍,在全班汇报交流。

5、师生相机点拨评价。

四、品尝水果拼盘,体会劳动后的快乐——品拼盘

下面老师就请各组组长把你们组的拼盘拿去让你们组的成员品尝,边吃边想: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拼盘心里有什么感受?

五、总结:“团结的力量无比巨大,同学们就是在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下才在很短的时间内制作出了这么漂亮的作品,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根据这样的方法去制作一些更美的肉类拼盘、点心拼盘、蔬菜拼盘、瓜果拼盘、水果拼盘,让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去品尝,让他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一、导入: 古时有个厨师特别善于动脑筋。有一天,一位顾客不服气,想考考他,不点菜名,而是写了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为菜单。这个厨师经过一番思索,根据每句诗,各作出了一道菜,让那位顾客心服口服。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只要我们肯动脑,做菜也富有诗情画意。昨天同学们做的水果拼盘也使我喜出望外,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指导抓取印象最深刻、最值得写的场面入文。

三、指导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1、面的描写。 在《开国大典》一课中,我们了解到参加典礼的群众有三十万人。作者是怎么写出人之多的呢?再读此课第4节,交流。 ―――主要进行概括描写。

2、点的描写。 在《鸟的天堂》一课中,作者是如何重点描写画眉鸟的?他为什么要重点写这只鸟呢?——-可以从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进行描写。 ——可能它留给作者的印象最深……

3、出示一生的习作《激烈的比赛》,学生点评点面描写的长处与不

足。

4、现场练笔:回忆做或吃的情景,进行一个点或面的片段描写。

5、指导修改。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水果乐园”,这里是水果拼凑大世界,在这里,我们已经认识和了解了许多水果的品种与特点。我们都知道水果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这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出示课题)

师: XX 同学,你坐的最端正,老师相信今天你的表现一定也会很棒,(同学们都坐好了),看来其他同学也不甘落后,那么咱们就拿出最精彩的表现,有没有信心 ?

生:有(声音响亮)

师:老师希望你能在交流的时候,声音也能这么响亮,能不能做到?

生:能

水果不仅能给我们补充丰富的营养,还能通过合理搭配制作出精美的水果拼盘,给人美的享受。

师:营养专家告诉我们,吃水果要多种水果适当组合,营养互补,才能有效发挥出水果养生的效果。水果拼盘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个水果拼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水果的喜爱,用灵巧的双手,亲自做一个水果拼盘吧。

小组合作,用你们的巧巧手设计出漂亮的水果拼盘,并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师:同学们的制作非常投入,小组合作很默契,制作出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大家的作品老师都非常满意,

下面咱们进行作品展示,我们设立了五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图案奖、完美作品奖、最佳合作奖,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作品,给5分钟准备时间。

第四篇:习作指导课评课

篇一: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 1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2作文课评课稿

一、 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姜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 3篇二:作文指导课评课 作文指导课评课 循序渐进 有效课堂

——评作文课《让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动》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一节“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用“课堂的是否有效”标准来衡量一堂课是否是好课。周老师的课,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注学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基本掌握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正是 “有效课堂”的最好体现。

1、巧架桥梁,“有效”在悬念中起步 作文是学生头疼的事情,“咬着笔杆愁眉苦脸”,“看着题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样的情形在作文课堂并不少见。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情形,相反我们看见学生的是他们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想,这一切“反常”的表现,应该是源于周老师巧妙地导入,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上课前,周老师特意创造情景“老师迟到了”,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说起,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学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2、巧设过程,“有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

周老师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给予多角度的范文,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我们不妨连起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写心理可以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写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写心情可以用语言、动作、神情、环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师让学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更恰当,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就有本可依。

纵观整个环节,我们可以这样说:方法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

3、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

教师好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能引领学生、提升学生。作文,需要的是语言,所以周老师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语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课,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和自己语言中表现心理活动的一些关键词,“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课堂上,学生的心是活跃的,情是真挚的,但由于平时的积累不够,或一时不能联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想说却无法说,说不明,此时,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作时运用语言,使描写更具体。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同类题材的写作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专家谭惟翰曾说过,“纳”是“吐”的前提,是基础,会“纳”才谈得上“吐”。”周老师的设计与引导,不正是在帮助学生“纳”吗?有了足够的“纳”,还怕学生“吐”不出吗?智慧的教师能创造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能培养智慧的学生。在周老师的作文课中,处处显示着教师的智慧: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能看到生命成长的画面,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当然,如果再加点时间,通过师生评点,生生点评,紧扣前面学到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在习作中得到落实,那么被评点的学生会更有信心,其他学生也能明白怎样的描写是好的,从哪些方面改进等,这样也许会更生本、更有效。......篇三: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 1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23篇四:作文讲评课_评课稿 作文讲评课 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 ,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优美习作,让我很感动。 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修改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课中,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激起了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来自于身边的同年龄、同水平的并非完美的学生习作,则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独立意识,促使其调动自己的知识修养来体味、参与、完善阅读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

(二) 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改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和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实,扶放得当,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金钥匙”。很值得我学习。 高中语文评课稿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三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张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节,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等环节,张老师设计的结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2013年元月9日,全县初中语文精品课展示活动在旌德二中开展,杨丽华老师承担了授课任务,课题是《答谢中书书》。该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整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课堂体现了“全员参加、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教法灵活,韵味盎然。现综合评价如下: ?

一、教材研读透彻

想要让学生陶醉于课堂,教师自己首先要陶醉于文本。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反复阅读文本,不能人云亦云,对任何课文都要有一个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实现教学高效的前提。从授课情况来看,杨老师对教材的研读很透彻:抓住所教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及“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赏景悟情,尤其是在“悟情”这一板块中更是能认真研读教材但又超越教材,引导学生们结合背景及相关的知识积累来全方位、多层面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不只是停留在景物描写的单一角度上。

正因为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刻地解读,与作者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也就是教师自己是真正读懂了教材,那么便可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化解为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将自己在文本解读时用到的方法和思考思路传授给学生,最终让他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

二、目标定位准确 众所周知,“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节课是否高效,首先就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定位准确。目标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达到,否则南辕北辙,劳而无功。杨老师本堂课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

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三个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呈现本课的教学任务,目标定位准确,操作性强。 ?

三、板块设计科学

杨老师在执教《答谢中书书》一文时,采用了板块教学,她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书信,赏图画,品情怀,背诗文”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如 “读书信”的板块主要是为了读通文章,理解课文内容;“赏图画”的板块主要是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品情怀”的板块是为了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诗文”板块是为了积累美词佳句。在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都会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光彩。

四、美点赏析精当

教材上的文章多是古代名家名文,十分讲究章法,思想情感也有其进步性,可以作为学习写法、人文熏陶的好材料。杨老师在这一点上处理得很好,她在厚实地完成了整体感知后,就开始了美点探踪,即“赏景、悟情”,在寻读中,学生准确地归结出写法上的美点、作者情感的别样和丰富,即找到了景物美、写法美、情感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了美点赏析。

同时,在学生赏析品味时,杨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发现的快乐。杨老师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目标达成后都会围绕此目标进行学法归结,如在完成了“品味精美画面”的目标后,谢老师归结“分析景物特点要抓住修饰词”;在达成了“学习写景方法”的目标后,老师又归结为“修辞运用、色彩搭配、动静相衬、角度不同、时间变化”等写景方法,精准完整的学法不仅使学生欣赏了美且“授之以渔”,让美上升到更高的档次。 ?

五、情感体验深刻

杨老师在引导学生“悟情”时,也是循循善诱,层层推开,先紧呈上文,问学生“作者借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答出热爱后追问一句“还从其它语句中发现其它感情吗?”学生即找到其它抒情议论句及背景知识,悟出作者自得、归隐之感来。

由此看来,情感的体验需要有效问题的设计、引领。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知人论世。在恰当的板块,适时地引入作者的生活经历,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有更深的印象,情感体验深刻,才能拉近学生与教材与作者的距离!

六、新旧知识贯通

课堂伊始,杨老师在导课中即明确“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是yào,联系《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裳”是cháng;在“译读、疑读”时,谢老师再次在疑难词引入旧知,适机引导;在 “学习写景方法”时,再用《三峡》等写景文章来启发、归纳。这样既复习旧知,又理解新知,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杨老师还采用鼓励、赞赏等积极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因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建议: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还要更大胆的放手。在品析优美语句时教师的分析有些多,在学生表达不够完善时,教师没有及时沿着学生的思路去进一步引导、点拔,而是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被动去接受。

2、“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还要更合理。本节课的预设做得非常充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严格按照设计操作,中规中矩,显得很有条理。但严谨有余,灵活不足。教师在一些方面只想完成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进一步去挖掘学生思维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当学生答得不够完整时,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该深挖的一定要深挖。课堂的精彩源于生成,只有合理对课堂上有价值地生成性资源进行引领,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彰显出生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获得更多地发展。

3、激活手段与技巧还可再下功夫。

瑕不掩瑜,杨丽华老师的课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转载自中国教师站文摘,请保留此标记。)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 评课人:杨小芝

???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欣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取新知。 ???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 观摩这节课,我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酌的杰作。可见,肖老师下了不

第五篇:《自我介绍》习作指导课

习作要求:

1、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

2、说真话,写清楚经历的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班新来了一名同学,大家都不了解他,他也不了解你们,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纷纷出点子)

其实,很简单,只要让他来做一个自我介绍就可以了。(老师介绍自己、3名学生介绍自己)

生活中,在很多场合和情况下都会用到自我介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怎样做自我介绍。出示课题(自我介绍:齐读)

二、竞赛激趣,审题选材。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说说刚才老师和几位同学介绍的内容一样吗?(与众不同)每个人有哪些地方与别人与众不同?

生自由发言。并把说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并齐读。

(答案可能有:性格、岁数、长相、爱好、特长、衣着等)

过渡:看样子每个人有许许多多方面都和别人不一样。下面我们开始游戏。

2、方法:将男孩子和女孩子分成两组,请各自推荐一名你们觉得最与众不同的同学作为你们的代表。

3、代表上台,其余的同学仔细观察。

师:请注意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男女生轮流说,展开竞赛。(男生说男代表,女生说女代表。)

5、两个代表自己说。

小结:从两位同学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他们说的都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这说明谁最了解自己呀?

三、发散思维,自由表达。

1、(过渡):光听别人说可不行,我们自己也来申请个机会,亮出我自己,谁来介绍自己?想向别人介绍什么呢?可以看看黑板上的提示。

师结合学生发言引导:这是介绍自己的什么呢?(回扣与众不同的地方)师:大家从自己的各方面介绍了自己,那我们写出的作文不就一样了吗?师:对!我们不但个性、爱好、长相不一样,而且经历的事情也不一样。师:想一想,你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现在老师就来帮助你们打开记忆的大门!

2、出示图片2。(孩子们游戏、学习、运动的图片)

这里面有你的影子吗?对了。我们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和小伙伴说说你经历的事吧。

3、同排互相说。

4、班上交流反馈。

师:老师真羡慕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是在写作文之前还要注意几个方面呢。

5、师生合作明确习作要求。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本并从中归纳出本次习作要求。

交流后明确并齐读。(出示图片3)

四、边想边说,一气成文

1、在刚才说的基础上,添头加尾,突出自己的特点,写写习作提纲。(考虑之中)

学生分组完成习作提纲,并交流完善。

2、根据习作提纲,口头完成本次作文。

五、班级交流,典型评改

六、课堂小结

《自我介绍》习作指导课

三、二刘太红

上一篇:社区党建特色亮点工作下一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