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选择名词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教学法选择名词范文

市场营销选择与名词整理版

《市场营销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南方茶叶经销商们说“山东省的茶叶市场很大”时,这里茶叶市场是指(B.顾客或其需求)。 2.关系营销的核心概念是(D.建立企业与顾客的长期关系)。 3.下列营销环境因素中属于宏观环境因素的是(D.风俗习惯)。 4.将选定的刺激措施引入被控制的环境中,进而系统地改变刺激程度,以测定顾客的行为反应。这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 实验法) 5.市场竞争的基本战略是指(C.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聚焦) 6.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或部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制造出来的产品属于(B. 换代产品) 7.某葡萄酒厂商的酒瓶用料与设计精美,在酒被消费之后可用作花瓶,这是(D.复用包装策略) 8.假如某企业规定:顾客在30天内必须付清货款,如果10天内付清货款,则给予2%的折扣。这种折扣属于(A.现金折扣)。9产品的包装和款式属于整体产品中的(B、形式产品) 10.某顾客经过反复比较和慎重选择,决定购买某品牌价格为15万元的轿车,(C.理智型) 1.“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们只有黑色的”,这句话代表的是(A.生产观念) 2.青岛啤酒集团与燕京啤酒集团之间属于(B. 品牌竞争者)。 3.雕牌肥皂、碧浪洗衣粉等属于(C.便利品) 4.(A随机型)竞争者只对某些类型的攻击做出反应,而对其他攻击则不予理会。 5.某企业将市场划分为儿童市场、青年市场、老年市场,其划分的依据是 (D. 人口细分)。 6.市场学研究消费者市场的核心是研究(D、费者购买行为)7.某调查问卷中有如下一个问句:“请从下列航空公司服务项目中,选出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服务项目:①食品服务②卫生服务③登机时间④行李服务⑤售票服务”。其问句答案设计形式是(A单项选择法) 8.“潘婷”、“飘柔”、“海飞丝”等几个品牌被分别应用于宝洁公司的洗涤用品上,其使用的商标策略是:(B、个别商标策略) 9.某纺织厂新推出一种高档面料,该产品质量上乘、工艺复杂,竞争者短期内不易打入该产品市场,产品经试销后很受职业妇女的喜爱,对此产品以下哪种定价策略比较适宜:(B、吸脂策略) 10.市场追随者在竞争方向上一般采取以( D.模仿 )为主的竞争战略。 1.市场细分的客观基础是(D、同一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2.某顾客经过反复比较和慎重选择,决定购买某品牌价格为15万元的轿车,其购买行为属于(C.理智型)。 3.(A随机型)竞争者只对某些类型的攻击做出反应,而对其他攻击则无动于衷。 4.某商场规定,顾客一次性购买其某种产品满10件,给予5%的折扣,这种折扣属于(B.数量折扣)。5.某纺织厂新推出一种高档面料,该产品质量上乘、工艺复杂,竞争者短期内不易打入该产品市场,产品经试销后很受职业妇女的喜爱,对此产品以下哪种定价策略比较适宜:(B、吸脂策略) 6.面对竞争对手发起的咄咄逼人的价格战,新特公司也只好跟着把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现在产品的定价差不多只能弥补可变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可以说新特公司目前这种定价策略的目标是(A、生存)

7.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决胜终端”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营销人员取胜市场的“宝典”。各种形式的促销策略被各企业频繁使用,成功的促销活动已成为市场营销人员努力追求的目标。对于单位价值高、性能复杂、需要做示范的产品,你认为重点应该采用哪种策略?(C、推式策略) 8.既重视顾客又重视竞争者的企业经营导向是(C.市场导向)。 9.青岛啤酒与可口可乐之间属于(C.形式竞争者)。 10.广告是企业宣传产品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广告也逐渐从单一的形式转变为现在的多样化。在许多大商场中悬挂或张贴着各种介绍产品的材料,这种广告形式属于以下中的哪一种 (C、POP广告)

二、名词解释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市场营销者:在双方的交换活动中,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积极,更主动的寻求交换,则称前者为市场营销者,后者为潜在顾客。 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欲望、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的差异,把整个市场划分为两个或更多个消费者群体,从而确定企业目标市场的过程。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主要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在购买某种产品或接受某种服务时的总支出。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体力成本。 市场占有率:又称市场比例系数,是指企业某种商品的销售额在市场同种商品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促销:既促进销售,是指企业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向消费者传递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从而激发其购买欲望,促进其购买的活动过程。 公共关系:狭义的公共关系作为企业的一种促销方式,是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与公众保持良好关系,从而为企业营销创造一个和谐外部环境的活动。 营业推广: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中为迅速刺激需求和鼓励购买而采取的各种短期性促销方式的统称。 关系营销: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在建立,维持和发展与客户的交易关系的基础上,与顾客,经销商创造更亲密的工作关系和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从而发展双方的连续性交往,以提高品牌忠诚度,巩固市场销售。产品差异化战略:指通过企业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进而展开错位竞争,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为了使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同市场环境相适应,以加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而制定的产期性、全局性、方向性的规划。 低成本战略:企业通过内部成本控制,在研发,生产,配送,营销,渠道,服务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到最低限度,使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更高的利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一种竞争战略。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被市场淘汰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第二篇: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教学组织形式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育教::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程学科课:又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课程: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也称教学计划)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教育素::是指教育者以及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道德认识::又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式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教学计划: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显性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隐形课程隐::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校风: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部分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课课课课堂教学堂教学堂教学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他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道尔顿制::::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其目的是废除年级和班级教学,学生在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都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或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对儿童修改素质的再生产和再创造的社会实践过程。 道德情感:是伴随首先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教育评价::是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评定的活动 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教学策略: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教育影响又可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和教育环境五种成份。社会主义教育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普通中小学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个组成部分。教育目标体系:第一层次:教育目的。第二层次:教育目标。第三层次:课程目标。第四层次:单元目标。教育目标的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①认知领域②能力领域③情意领域展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四种:

1、遗传

2、环境

3、教育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三)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商品性

2、生产性

3、科学性

4、民主性

5、发展性 促进的教育态度可综合成四类: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3、自我修养先于他人教育。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特殊的复杂性

二、强烈的示范性

三、独特的创造性

四、显效的长期性

五、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六、劳动量的隐含性

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八、劳动的协作性 第三章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

(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

(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

(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师生关系表现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二)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三)师生间的组织关系

(四)师生间的心理关系(认知、情感)

(五)师生间的非正式关系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对立型、信赖型、自由放任型、民主型。民主型需(1)在师生相互态度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上,需要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上,师生之间呈现出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四章

一、校园文化建设

二、课堂内的环境

三、微观环境的影响

1、同伴影响。

2、花盆效应。

3、教师的期待效应。家庭的教育功能:首先,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其次,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再次,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其次,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的作用;最后,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家庭教育特点第

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第

二、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第

三、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第

四、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

第三篇:教育学教学法 名词

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得又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所谓的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环境:环境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得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5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也称遗传,是指人得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6主观能动性:是指人在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它是人得主管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7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8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9培养目的:是指教育目的的在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规格标准。

1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品德发展规律,创设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教育环境,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的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11智育:是教育者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12体育: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13美育:即培养学生教育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得能力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

15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得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人得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得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6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7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18教师聘任制: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9教师轮岗制: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制,是指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均衡,县级以上的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任教的制度。 20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各方面专业素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21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条件下,处于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中小学生在身体和心里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

22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决定着彼此所处得地位、作用和相互态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里关系等。

23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4课程类别:是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的范围以及课程 选择性等划分的课程种类及其具体表现形态。

25核心课程:是以问题的核心,把几门各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26隐性课程:又叫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得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课程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7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 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制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8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29课程计划:是指关于一定学段课程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0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1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判断依据主要是课程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与课程的有效价值。

32学分制: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33教学:从狭义上讲,教学主要是学校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以行为方式。 34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35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6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课程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人活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38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39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40说课:狭义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41德育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 42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43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44思维训练法:指的是以道德只是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45情境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暗示性德育方法。

46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价值的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47修养指导法:是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48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49班主任:是由学校指定的,全面负责一个班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

50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51班风: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一种风气,这就叫班风。 52教学氛围:是指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53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54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和谐发展的过程。

55教学模式:是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的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6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57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58谈论法:是指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共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个人的新看法,进而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59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的知道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60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61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如工厂、农村、展览馆等进行观察和研究,以获得新知识 或巩固和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62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63实验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64实习作业法: 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或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获得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65读书学习法:又称阅读学习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材料和其他参考书或读物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66谈论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摸个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67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68实践学习法:是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法。

69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70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能力或一系列行为方式的总称。

71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72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的一种能力的技巧。

73板书技能:是驾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技巧。

74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75纸笔测验: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出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

76课堂观察:是评价主体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设备在自然或人为创设的上课情境中,通过由目的、有计划地考查教师和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以及获得评价信息的方法。

77成长记录袋: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78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79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80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81现代教学媒体:是利用现代技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第四篇:教学媒体名词解析(最终版)

概念解释:

(1)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2)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当于过去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教学媒体,例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光盘、电子计算机等硬件及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阅览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都被统称为现代教学系统。

(3)语言符号 :有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广义的语言符号包括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种。

(4)非语言符号:除语言符号外的语言符号,如在人际交往中的姿态,微笑,等等。其有代表性的是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目视符号。

(5)感觉: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受器、传递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而产生的反应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6)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通过知觉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影像。

(7)视频展示台 :视频展示台,又叫实物投影仪、它是由一部微型摄像机、照明灯光和透光灯箱等组成。视频展示台将视频信号输出给视频投影机,视频投影机再将其图像展示出来。

(8)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也是课件的一种,但也是比较特别的一种课件,应用于网络环境,以网页形式存在、能在网上运行的,以解决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基本目的,并以多媒体超链接的结构制作、相对独立的教学软件。 (9)因特网

(10)校园网 : 校园网是由校园内信息装置互联运行的技术等构成的,为学校整理和教育教学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

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①. (11)教育信息资源: 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课件上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的教学支撑系统软件与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等。

(12)移动学习 : 外国把移动学习定义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

何时间、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我国把移动学习定义为: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会联网和多

媒体技术,学习者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13)博客 : 由英文字母Blog音译而来,刚开始是在网络上发布和供浏览和阅读的流水记录,称为“网络日志”。它的诞生有赖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和成熟,它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被看做是一个自由的网络空间

(14)多媒体综合教室: 是指将多种媒体设备集成在一个教室内,以利于教师与学生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场所。

(15)视频会议网络系统 : 视频会议网络系统就是通过终端与网络使身处异地的与会者可以就同一话题参与讨论,相互之间不仅可以听到发言者声音,而且还可以看到发言者的图像和背景,同时还可以交流有关该问题的数据、文字、图表等信息,因而与会者可获得比电话会议丰富得多的各种信息。

(16)微型教学 : 微格教学是在一个装备有电视录机设备系统繁荣微型电教室里,以很少的(3~5个)模拟学生为教学对象,实习模拟教师只用很短的(3~5分钟)时间,试炼一种教学技能(如组织教学,提问,复习旧课或布置作业等),实习老师与模拟学生的活动行为被录像机记录下来,然后指导教师与实习老师、模拟学生一起观看重播的录像,共同分析,评价其教学技能的优缺点,然后再做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方法为止。

(17)Web2.0

(18)智能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为交互媒介,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学专家,形成开放式的人机交互系统。

第五篇:《复习名词》的教学设计

岔口中学 白辉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生一起对名词的复数构成规则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总结不可数名词及所有格的用法;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学会用名词表达意愿及想法等,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知识间的相互应用、相互依存、联系,让学生充满自信,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名词复数的构成、不可数名词及名词所有格做为重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名词(即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名词所有格作为难点

四、教学策略、

归纳法、任务型教学法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

六、教学程序、

Step1.greetings Good morning! Step2.lead-in Do you know what the noun is? We’re going to study about nouns. Step3.the plural of countable nouns 1. plural noun rules changes 2. plural noun irregular.change Step4. exercises The singular into plural: bus class box match watch tomato potato radio photo zoo family country city story baby key boy life knife leaf woman Frenchman Chinese foot American child sheep step5.An uncountable noun amount of expression 1. key reappearance 2. Chinese to English step6. The composition of noun possessive case step7.practice 首先,本节课我做到注重学生的兴趣及其主体性,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把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与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学生在合作中能主动参与、探究。

其次,这是九年级语法专项总结课,在准备此节课的过程中,我得到本组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先表示感谢。同时我体会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想把枯燥的语法变成课堂上学生感兴趣,主动探求的知识,对我来说还需要不断的反思并及时的改进课堂教学思路,积累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英语教学不断走向成熟。希望大家对本节课的诸多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上一篇:教学部总监职责范文下一篇:局巡察整改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