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的承诺读后感

2022-07-29

第一篇:庄严的承诺读后感

牢记公安为民的庄严承诺

牢记公安为民的庄严承诺 本报评论员

2014年10月29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牢记公安为民的庄严承诺

“你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弘扬了正气,发挥了榜样作用,不愧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不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代表和爱民模范时的讲话,既是对爱民模范的鼓舞勉励,也是对整个公安队伍的殷殷期待。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公安机关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近年来,公安战线涌现了一大批无私奉献的爱民模范。无论是服务群众、保护人民,还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他们都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兢兢业业的付出,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此次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是公安系统扎根基层一线、深受群众爱戴的代表,而更多的公安民警,在为民服务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是守护人民安宁的坚强卫士。

心系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公安工作是服务群众的一线,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窗口。在基层,公安民警往往代表着政府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真正从思想和感情深处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结合公安专门工作,以实际行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使公安工作真正惠及民生、服务百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生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安机关是重要力量。一方面,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治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整治,以更加过硬的纪律作风和优良警风,不断加强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各级公安机关以实际行动打造维护公平正义之师,忠实履行爱民为民承诺,才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庄严的承诺—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

节目》观后感

2018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宣传习近平扶贫思想,展示感人至深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根据学院党委的通知,2018年10月18日,纺织服装学院党支部组织教职工观看了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庄严的承诺。

节目以“奋进奖”、“奉献奖”、“创新奖”、“贡献奖”和“组织创新奖”5个奖项获奖者的扶贫故事为主线,将舞台与现实、专业点评与文艺表演紧密结合,呈现出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画卷。

奋进奖获得者之一的王喜玲,在家中突遭变故,经济状况急转直下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是在政府的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加上自己诚信、勤劳、肯吃苦的劲,率先提出退出贫困户的申请,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第一人。

退休老人夏森奶奶今年已经95岁了。十二年间,老人累计捐款100多万元来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自己与老伴却过着勤俭拮据的生活。看到这里,今年毕业刚来到教育局工作的小刘不自觉流下泪来。他说:“虽然我没接受过奶奶的资助,但是我要谢谢奶奶,谢谢那些同夏奶奶一样给予贫困学生资助的人,是他们的资助使得很多贫困学生得以完成学业,希望夏奶奶身体健康。”

潘健章是创新奖获得者之一,他所带领的团队是世界上最大 1 的第三方评估团队。通过团队获得的数据,真正做到是否脱贫的判定由数据来说话,不再是政府说了算。数据才是硬道理,看到这里,教育扶贫专项组的几位成员同志讨论道:我们目前虽然还无法运用到这样先进的评估体系,但是,在我们教育扶贫工作中,也要做到看数据说话,精准扶贫。

贡献奖的获得者之一张渠伟是四川渠县的扶贫干部。五年间,张渠伟每年都要走遍全县130个贫困村,走访36000名贫困户,行程60000公里。在这期间,由于白内障他的眼睛几近失明。2018年,全县130个贫困村将全县脱贫。至此,张渠伟才接受住院治疗的安排。看到这里,李向东书记对同志们说道:扶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早日实现全面脱贫,我们教育系统要有多大力使多大力,学习张渠伟同志的精神,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吕梁市林业局是组织创新奖的获奖单位之一。吕梁市曾经黄土遍布,沟壑纵横,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在此条件下,吕梁市林业局实地调研,试点运营,生态扶贫,开创了合作社造林的新模式,不仅绿了吕梁的山包,还鼓了吕梁人民腰包。看到这里,李书记强调说:我县教育系统是个庞大的队伍,情况复杂多样,我们在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要像吕梁市林业局学习,学习他们的敢于创新。根据**县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在做足准备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敢于在一些地方进行创新,以便更好的实施惠民政策。

通过观看此次节目,我院教师们了解了更多脱贫攻坚奖杰出 2 人物的先进事迹,目睹了全国数百万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的扶贫一线工作者的风采。同时,通过这次组织观看学习活动,增强了教师们打赢脱贫攻坚站的信心,鼓舞了斗志,汇聚了磅礴的正能量,彰显出了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

第三篇:学习《“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一文——心得体会

今天秋雨送爽,我们文昌街道办事处组织我们全体机关班干部学习了《河南日报》7月10日的署名文章——《“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文章贯穿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主线,奏响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时代强音,通过学习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激发了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在焦作新区建设中的热情。增强了胸怀全局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是要求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选择,更包含着河南胸怀大局的庄严承诺。 要想透析这份承诺的内涵,体味这份承诺的分量,读懂这份承诺的价值,需要在中国、世界发展的立体背景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战略时空中,全方位地审视河南、探究河南、谋划河南。

正是有了“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正是有了持续探索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不懈追求,正是有了“四个重在”的务实发展,中原经济区才上升为国之方略。

结合我们文昌街道的当地实际,农业是我们的传统产业,“两不牺牲”不仅是发展的底线更是我们的责任,要践行“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就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庄严承诺的内涵和使命。

“两不牺牲”是考验,加快转变是关键。要明确„两不牺牲‟是我们发展的底线,更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忠诚践诺要勇于担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产量不减少,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践行“两不牺牲”坚持不断加快土地流转进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大力拓宽农产品市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坚持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不仅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也有效地保护了生态和环境,从而为践行“两不牺牲”进一步打牢了基础。

我们当前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践„两不牺牲‟庄严承诺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办事处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非常关键,唯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积极作为,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真正实现保粮、保环境的同时富农民、改善民生。最终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实现节能环保,实现碧水蓝天,实现科学发展。

第四篇:为了庄严地承诺,信访工作.doc

为了庄严的承诺

杨桂森,男,1956年1月出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91年7月入党,中专学历,现在漆园办事处信访办工作并兼任碾盘社区第一书记。他曾任漆园镇计生办主任,2004年机构改革下岗,2007年5月10日被漆园办事处党委邀请担任碾盘社区党支部书记,2010年9月因胃癌住院,两个月内两次大手术,术后出院一边恢复身体一边督促协调社区工作。2011年8月不得不放弃社区书记的重任。2011年9月身体刚有所恢复,漆园办事处党委又安排他在信访办工作。

杨桂森同志在担任支部书记四年多的时间里,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对于各项工作任务,每次都是不折不扣、按质按量的完成,各项工作均在全处名列前茅,从不甘心落后。接手信访工作之后,他一心一意的学习信访条例有关的法规和领导讲话,紧密结合办事处工作实际,制定了《漆园办事处维稳信访工作计划》和《漆园办事处信访接访日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格值班要求,为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保障。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事事都有信访,时时不离信访。他说:信访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工作,尤其是接待来访人员工作,更是有很强的原则性。在来访人看来,接待人员的每一句话,都十分重要,都代表着党和政府。

杨桂森同志十分重视信访工作,在接待处理群众来访中,做到打铁须先自身硬,他首先熟悉党的方针政策。除了学习《信访条例》等信访法规外,还学习掌握其了法律法规政策,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他的办公桌抽屉内,必备着《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民调解员手册》等书籍。每当报纸上刊登农民负担政策,他做有心人,从报纸上剪下保管,学以致用。从“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以对党的信访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细致地做好信访工作,做到

身怀民心,执政为民,利为民所谋,紧紧围绕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踏踏实实地开展信访工作,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营造办事处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次是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办事,参与接待处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旭光村邓老庄组因集体土地被几名村干部私自出租,致该组农民集体上访,他得知情况后,奉命及时去做思想工作。当时,上访群众情绪激烈,提出如果不在签约之前解决问题,就去市或省里讨说法。他和工作组其他同志一道,不分白天黑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在依据事实和政策的基础上,及时解决了矛盾纠纷,消除了群众的怨气,化解了一起大规模集体上访。

蒙城县三桥坐落在漆园办事处孙沟村境内,因为三桥建设牵扯到土地征用,针对赔偿金的问题很多群众不满意,去办事处反映了多次都没有解决,杨书记接到这个信访案件后,亲自来到孙沟村和群众沟通,实地查看农民损失,仔细询问赔偿金数额,并认真的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要求记下来,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讲解国家的政策和安徽省土地赔偿条例,同时换位思考群众的处境,不仅至始至终以和蔼的态度和群众沟通,而且深刻理解群众的困难,对于合理的诉求及时予以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上报领导请示。

再次,他贴近群众,视群众为亲人,想方设法帮助上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他在多次的接待群众来访中体会到,群众上访是因为有心声要向党和政府倾诉,有实际困难需要党和政府帮助解决,是群众相信党、相信政府的表现。接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信访局这个大窗口中的一线窗口,直接同人民群众打交道,更要身体力行地践行“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切切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在接待来访中,他总是认真分析每一个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症结在哪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心比心地分析给群众听,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

厚感情,积极地帮助解决。在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中,有的是符合政策应该解决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的,对这类问题,他总是热情地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加以解决。在从事信访工作以来,他总计解决了15户农民因土地纠纷造成上访的矛盾问题,亲自下到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当场处理,将矛盾及时化解。解决了老人赡养、残疾人生活保障、特困家庭救助等矛盾造成的上访事件12件,有效减低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数量,保证了漆园办事处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由于胃部手术,杨桂森必须一日多餐才能保障正常的营养供应,但是他上班从来没有迟到、早退,饿了冲点自带奶粉,困了趴在桌子上睡,有时候路远的来到已经快要下班了,他中午就不回去,和大家一起吃饭,经常是别人吃饭他坐着,别人吃着他看着。(饭店里很多食物他的胃受不了)

杨桂森常说,我这条命是捡来的,只要在岗一天就要为民服务一天。工作中他不计名,不计利,不攀比,任劳任怨,为民解忧消愁。始终站在接待群众来访的第一线,整天面对的是怨声重重的上访群众,是生活困难需要扶助的来访者,每天听到是叹声,骂声,怨声,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面前,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从未向组织上抱怨过工作的辛苦。杨桂森同志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本着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解难的一颗心,加强协调,妥善解决各类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工作中,他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理服人,在接待中与香山村上访户王永章、宫庄村上访户陈辉全家建立了朋友关系,他与群众融合在一起,建立起鱼水之情。有时他“自嘲”的说我这样挺好的,一不会寂寞,二可以和群众拉拉家常真正的成为公仆,日子过得很舒服。

自2011年8月杨桂森不担任社区书记以来,社区的工作的全处落后,甚至倒数。办事处党委看在眼里记载心里,眼看着一个好村慢慢变差,他们很不愿意,2012年4月办事处党委研究决定由杨桂森

同志兼任碾盘社区第一书记的职务。虽然很累但是他接受了,其实我说他是放不下碾盘社区的工作,忘不了组织的关心和群众的关怀,依然在坚守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许下的伟大承诺。

第五篇:为了实现“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综述

为了实现“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综述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 杜宇) 这是制度建设的突破。

2006年全国尚有70个地级城市未建立廉租房住房制度,如今,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

这是财政投入的跨越。

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用于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资金为47.4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为1336亿元。

这是惠及民生的体现。

截至2005年底,全国仅有32.9万户最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如今,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国1500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建设工程呈现“加速跑”的趋势,越来越多住房困难群众的安居愿望得以实现。

描绘政策蓝图:住房保障框架日趋清晰

有这样一份标志性文件,注定要镌刻在中国住房保障历史上。

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范围、保障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份文件的最大特点在于,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这无疑为解决‘住有所居’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文件背后是令人忧心的数据,到2006年底,全国城市低收入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还有1000万户,约占城市居民家庭总数的5.5%。

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强化政府在住房保障中的主导与核心作用。

自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出台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开始进入建立、完善和有序发展的阶段。

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涉及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以及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等多个方面,为城市低收入家庭编织了一张住房保障网。

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夹心层”住房问题日渐凸显。

由于有的地区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须改善。

2010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缺位。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2011年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解决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

目前,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为主要形式,“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的住房保障政策框架日趋清晰。

在这张政策蓝图的指引下,“十一五”期间,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履行公共职责:财政投入不断加大 扶持政策频频出台

“尽管今年我省洪涝灾害严重,财政压力陡然增加,但省政府还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超过23亿元。”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说。

吉林省加大住房保障资金投入力度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一个缩影。

2007年全国安排廉租住房资金77亿元,超过历年累计安排资金的总和。

2008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年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81.9亿元。

2009年保障性住房支出达到550.56亿元,这一年,中央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廉租住房保障补助力度:西部地区400元/平方米,中部地区300元/平方米,辽宁、山东、福建省的财政困难地区200元/平方米。

2010年中央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达802亿元。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高达1336亿元。

与此同时,一系列涉及金融、土地方面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中央政府的投入无疑起到风向标作用,各级政府也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土地供应。

重庆:截至2010年10月底,全市开工建设13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超额完成了全年1000万平方米的开工计划。

北京:截至2010年11月底,政策性住房用地供应1332公顷,完成计划的107%。

黑龙江:2010年安排省级补助资金19.1亿元,比去年增加2.09亿元。

思想高度决定工作力度。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说:“再富裕的地方钱也不够用,关键是城市政府的责任心问题,认识问题。如果认识到位,再难的问题也会想办法解决的。”

据姜伟新介绍,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创历年之最,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超额完成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

实现庄严承诺:让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

这是廉租房住户的满足。

江西九江市东部的螺狮山小区,属于九江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小区。60多岁的陈三里就居住在这里,她告诉记者:“每月只用付27元租金,就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啦。”

这是棚户区居民的喜悦。

吉林市“筑石·居易”小区居民张永昶说:“我在棚户区30多平方米的平房中住了40多年,现在按照政府的政策,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这套45平方米的楼房,我已经拿到房产证了。”

这是“夹心层”的心声。

在苏州工业园区,30岁的徐科和妻子刚刚从家乡张家港市来到苏州,吸引他的不仅是事业上的发展,还有眼前这套拎包就可以入住的公租房。他说:“不需要我费精力到外面去找房子,而且比较有保障。房租还可以直接从公积金里扣除。”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住房保障范围从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到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再到中等偏下收入群体,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阳光。

不仅要有房住,还要住得好。5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为群众营造一个舒心的家。

在江西九江,一些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因为远离现在居住地,导致一些保障对象不愿意搬到新居居住。

针对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选择性需求,九江市在全省率先创建廉租住房网上换房平台,为廉租住房家庭提供互换服务。同时对一些有“老、病、残”成员的家庭,专门设立一楼摇号组,确保这些家庭在自愿申请的前提下分到一楼房屋。

为了探索创建文明、卫生、安全、和谐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居住环境,广州市借鉴香港经验,推出了《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采取包括发放奖金、颁发荣誉证书、奖状和张榜公告表扬等形式,对实施扣分办法取得良好成效的小区、集体以及家庭(个人)分别给予奖励。

为了提高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吉林市对回迁房建设标准有如下规定,进户门为防盗门,室内房门为实木门;楼梯扶手为白钢扶手,窗户为单框双玻塑钢窗,卫生间设置水龙头、洗手盆、坐便器;厨房设置洗菜盆、水龙头等。

为了让更多保障房小区居民住得稳、住得好,部分省市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兴建劳动密集型企业、创业市场、农贸市场等,安排低收入居民就业再就业。

在辽宁本溪市明山区穆家街53A号楼对面,一家“工会惠民超市”显得格外醒目。收银员刘中秋告诉记者:“我原来住在溪湖区那边的棚户区,搬到这个新小区已经2年多了。这个工作就是社区给联系的,一个月500元,上半天班,离家也近。虽然挣得不算多,但我觉得比以前舒心了。”

“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古往今来,住房始终倾注着人们许多的希冀与梦想,“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权威部门也表示2011年将大幅度增加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人们有理由期待,“住有所居”的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上一篇:中庸第一课时教案下一篇:在运动会上的讲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