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自尊自信教案

2022-08-08

教案的特征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学习、思考和模仿。教案撰写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而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则关系到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第一课自尊自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第一课自尊自信教案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自尊的表现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防患于未然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回答者: 薛猛的 | 一级 | 2011-3-11 20:24

只有七年级的说~~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 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 第1课:生命最宝贵

1、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如此生动和精彩。(2)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众多生命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3)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1)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2)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3)能够不断推动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不断追寻自己美好的理想。

3、为什么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1)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2)生命充满欢乐,也会有一些烦恼、困难和痛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3)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它无比宝贵,必须倍加珍惜。人的生命不仅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

4、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严厉制裁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2)我们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3)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第2课: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5、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体现:人生价值就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实现: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平凡工作的积累,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6、怎样珍惜青春美好时光?

(1)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我们珍爱生命就要珍爱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热爱珍惜今天。(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4)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多做有益他人、社会的事。

第2单元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第3课: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我

7、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2)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3)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学习上做到自主,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8、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1)建立纯朴、融洽的同学关系,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2)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纪律,就会很自然的融入到集体中。(3)树立主人翁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9、正确认识自己有何益处?

(1)有助于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2)有利于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塑造崭新的自我。

10、怎样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1)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抓紧时间弥补昨天的遗憾,改正今天的不足,去实现明天的自我。(3)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①通过自我观察、反省自己。②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③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第4课:知识让人生更亮丽

11、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1)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人的高尚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2)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3)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2、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受教育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2)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从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13、如何贯彻“终身学习”(珍惜受教育权)?

(1)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2)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3)努力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4)我们要在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14、怎样学会学习?

(1)转变学习方式。我们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①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②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③再聪明的人,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需要自己勤奋和努力才能学有所成。(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认真思考、劳逸结合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第3单元 相逢是首歌 第5课:友情伴我同行

15、为什么生活需要友情?

(1)友情能使我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的进步和发展。(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会使人坚定信心,知难而进,战胜挫折。(3)取得成功时,朋友的逆耳良言,会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4)出现缺点和错误时,朋友的批评和劝告,能催人猛醒。友情给我们温暖和力量,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16、如何才能获得真挚的友情?(可把“让友谊之树常青”也答上,那样更全面些!) (1)我们要获得真挚的友情,就要消除闭锁心理,敞开心扉主动与人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2)我们在寻找友情的过程中,应谨慎交友,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17、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

(1)平等、尊重、真诚。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友情的前提。②朋友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尊重朋友就要懂得尊重朋友的自尊心。③朋友相交,贵在真诚。朋友之间要用真心去交流,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2)理解、宽容。对朋友某些过失要持谅解和宽容的态度。朋友之间的理解。宽容,并不是可以不讲原则,建立真正的友谊必须以分清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为前提。那种不分是非善恶、只讲“哥们儿义气”的所谓友谊,绝不是真正的友谊。(3)关爱、帮助。当朋友、同学遇到困难和不幸时,我们应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从来不去主动帮助、关心、支持他人,这就很难寻到知心朋友,发展真挚的友情。

第6课:师爱助我成长

18、老师为什么值得我们尊敬(老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的作用)?

(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①帮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②交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我们学会学习。(2)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3)老师的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我们实现自己的追求,到达理想的彼岸。

19、怎样做到尊敬老师?

(1)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2)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3)尊敬老师,还要对老师有礼貌。这是对老师敬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20、怎样和老师交朋友?

(1)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2)主动、热情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3)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与老师发生矛盾时,用恰当的方式、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当老师出现差错时,要用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给老师指出来。

第4单元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第7课:做自尊自信的人

21、什么是自尊,为什么要自尊?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保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①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②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③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感,能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22、如何做到自尊?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出有损人格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不能做出有损国格的事,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2)真正树立起自尊,赢得他人尊重,要靠自我努力、发展提高自己来实现。(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23、为什么要有自信,如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①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③充满自信能挖掘自己的潜能。

①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的“支点”。②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的体验,就不会有自信。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成功。③树立真正的自信,就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④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第8课:走自立自强之路

24、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自立,怎样做到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①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②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精神,成为生活的强者。

①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能否独立的做出决定,是一个人是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实践和锻炼。

25、自强的表现,怎样做到自强?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才是自强的重要表现。一个人需要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①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为人生的目标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③在磨砺中走向自强。一个人走向自强的过程,是不断磨砺自己的过程。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锻炼自己。 第9课:风雨中我在成长

26、人生为什么难免会有挫折?

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所以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也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27、为什么说挫折是把双刃剑?

(1)挫折能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愿望难以实现。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2)对于强者,挫折能磨练意志,使人变得坚强;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聪明。从这种意义上说,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28、怎样战胜挫折?

(1)直面挫折,不畏不惧。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的战胜挫折,在生活中将会不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冷静分析,从容应对。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3)自我疏导,自我排解。面对挫折,我们要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4)主动寻求帮助。既可以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5)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我们要坦然面对挫折,还要突破习惯性思维障碍,积极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第10课:宝剑锋从磨砺出

29、为什么说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1)坚强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凭着坚强的意志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2)我们选择坚强。①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②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30、磨炼意志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1)确立明确的目标。人生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磨砺意志的过程。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专注、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并非都是有趣的。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更要靠意志力,这恰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好机会。(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要磨炼坚强的意志,就要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 。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请家长、老师和同学监督和帮助。(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磨砺意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还会增强磨砺意志的信心和决心。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 第11课:

1.青春期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性机能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急剧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2.怎样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①青春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

②应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③应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 ④青少年应追求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3.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调控好心理矛盾。

*4.解决青春期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的方法?

①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②当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③不断完善丰富自我,多读书,多参加科技、文体活动,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5.怎样认识心理冲动的危害?怎样消除心理冲淡?

①青春期的心理冲动若解决不好,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不利影响,也会给他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②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6.青少年如何追求美?

无论自己的体态、容貌如何,青少年都应该努力追求美。人的美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句魅力。

第12课:

7.男女同学交往的必要性。

①男女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成长历程的各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

②男女同学生活在同一个集体中,必然要进行交往。

③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建设,又有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增进对异性同学的了解,发展同学间的友情。

8.男女同学交往的重要性。(为什么男女生要交往?)

①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建设,又有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增进对异性同学的了解,发展同学间的友情。②男女同学一起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③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④男女同学正常交往,能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纯洁健康的友谊。 *9.男女同学交往需要掌握的原则(男女生怎样交往?)

①与异性同学交往要自然、适度,自然和适度是男女同学交往的两个重要原则。 ②与异性同学交往要尊重、真诚,真诚、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③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范围应相对广泛,应该和更多的同学建立真挚的友情。

第六单元: 第13课:

10.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①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②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绪也会随着个人境遇的变化而变化。 11.情绪对人的影响。 ⑴不同的情绪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还可能超常发挥。

②情绪消极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下降,也就谈不上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⑵不同的情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同影响。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人体的各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增强免疫力

②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会使人生理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12.如何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调控情绪的方法。例如:理智控制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心理暗示。

②合理宣泄情绪。消极情绪压抑在心里,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需要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合理宣泄。例如:哭泣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书写宣泄。 ③情绪的宣泄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第14课:

13.情趣有雅俗之分。

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它符合现代科学和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它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

14.高雅情趣的影响。(为什么要培养高雅情趣?高雅情趣的作用。)

①高雅情趣能使人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使人修身养性,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有益于身心健康。

②高雅情趣可以拓宽一个人学习和活动的领域,发展人的想象力,使人充满活力,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

③高雅情趣能使人催人上进,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道德高尚,使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15.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高雅情趣?

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与挫折,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从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 ②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高雅情趣通过一个人广泛有益的兴趣爱好表现出来,广泛有益的兴趣爱好,又可以把一个人的情趣陶冶得更加高雅。我们应由好奇心开始,培养广泛有益的兴趣爱好,并进而发展为高雅情趣。

③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盲目从众。还要学会拒绝干扰我们学习、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不健康的东西。

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拓展文化领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自己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使我们的情趣更加高雅。 第七单元: 第15课:

*16.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①不良诱惑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②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17.青少年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正确识别真假美丑,不为假象迷惑,防止上当受骗。 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③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的成长环境。 18.法律的基本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9.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异同。 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

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联系:

①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②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③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0.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①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 ③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16课:

21.青少年为什么受法律特保护?

①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②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自身违法犯罪问题也比较突出,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③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保护。 22.我国专门制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3.青少年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民事侵害,侵害程度较轻时,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来解决。 ②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要采取机制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拨打110报警等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保全自己。必要时,还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24.青少年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要学会求得法律帮助。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

②可以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这是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反映问题,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

③通过诉讼途径即打官司讨回公道,这是维护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有经济困难,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第八单元: 第17课:

25.真善美的积极影响。

真善美能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6.假恶丑的消极影响。

①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②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③给未成年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7.明辨是非善恶对我们的影响。(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①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②才能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③才能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28.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怎样做出选择?

①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即道德和法律标准。用道德和法律去衡量,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从而做出正确地判断和选择。 ②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要勤于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③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还要不断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第18课:

29.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①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②由于行为者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行为的程度不同,因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30.怎样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⑴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 ⑵我做事我负责。

①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②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做。

③如果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第二篇:初一第一单元 自尊自信(教案)(范文)

初一 政治 第一单元 自尊自信

一、

(一)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科学方法,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知识点)

1、为什么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意义)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

(2)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缺点,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1)自我观察法(在活动和学习中不断尝试,学习某种技能或参加某种竞赛) (2)自我反省法(写日记或睡前静思)

(3)相互比较法(与自己的过去或与他人比较) (4)咨询他人法(询问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5)科学鉴定法(接受心理测验或各种考试)

3、一些人缺乏自信,很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一些人骄傲自满,盲目自信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导致自卑或自傲。

(二)培养自信,克服自卑,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的潜能(知识点)

1、什么叫自信?

自信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

2、树立自信心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要树立自信?)

(1)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生活中获得成功与快乐的重要因素,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2)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

3、怎样才能树立自信?

(1)要对自己能进行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相信自己的力量。 (2)要不断积累成功。

(3)要不断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4、什么叫自卑?

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是个人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

5、自卑感的危害性?(为什么要克服自卑?)

(1)自卑会使自己变得忧郁和自责,使自己不快乐,影响身心健康。 (2)自卑的人没有自信,影响学习和事业的成功。

6、怎样克服自卑感?

(1)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 (2)努力消除自己的弱点和缺点。 (3)请他人监督以消除自己的不足。 (4)改变自己的行事方法,多与人交往。

7、材料说明×××人具有自信的心理品质„„(自信的作用) 材料说明×××人具有自卑的心理品质„„(自卑的危害)

(一)知道存有羞耻之心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羞耻之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

1、什么叫羞耻?

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的行为的羞辱、惭愧之感。

2、为什么人要有羞耻之心?(羞耻心的重要性)

(1)羞耻之心是自学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能使人改过自新,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2)羞耻之心能使人树立正确的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催人奋进。

(3)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实际意义。

3、培养羞耻之心的要求是什么?

就是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4、民族羞耻感、自尊心的重要性?

能树立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富强,成为民族进步的动力,使民族充满希望。

(二)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懂得立身需要自尊。

1、什么叫自尊?

自尊也就是自尊心,是一种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2、自尊心的重要性?(为什么人要自尊?)

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才显得更有力量,有了自尊,生命才会有价值。

3、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

4、自尊与自傲的不同:自尊的人没有傲气,但有正气;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三、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人格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法律对姓名权的有关规定和珍惜名誉的基本要求。

1、姓名权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重要内容,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法更改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果冒用他人姓名上大学,假冒他人姓名写信、写字条、领物品、钱财等)

2、故意给他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反映他的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是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低下的表现。

(起绰号并不是侵犯姓名权,而是侵犯名誉权、侵犯人格尊严)

3、珍惜名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首先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 (2)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

4、如何获得好的名誉?

要努力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不断增强道德和文化修养,不做有损他人和自己名誉的事。

初一政治 第二单元 善于交往

(一)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了解人与人平等的基本内涵。

1、受人尊重的奥秘是什么? 尊重他人。

2、相互尊重的意义?

只有彼此尊重,社会生活才能和谐,大家才能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人与人平等的基本内涵(即含义)是什么? 人与人平等指的是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4、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做到尊重别人的前提。

(二)学会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学会尊重他人。

1、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1)家境有贫富(只是经济状况上的差异,造成的原因是复杂的);

(2)智力的差异(智力的高低有遗传的因素,但后天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并且智力的高低并不反映成就的大小);

(3)父母职务、工作的不同(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需要的)。

2、怎样学会尊重他人?

(1)不以家庭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同来论人。 (2)不凌弱欺生。

(3)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

(4)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礼守法的好习惯。

二、了解宽容友善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1、宽容友善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对人宽容友善) (1)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

(2)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3)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2、如何正确把握宽容与友善?

(1)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不讲原则。 (2)宽容并不是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对犯罪分子,对不良的社会现象不能宽容,对他们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和损害) (3)宽容也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 (4)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是一致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5)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因为这样可以打击违法犯罪的气焰,减少违法犯罪,如“宽容”就会助长违法犯罪,最终损害社会、他人的利益。

三、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懂得发挥集体力量的基本要求。

1、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怎样?

(1)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个人只有在团结的集体中才能享受快乐,获得成功,催人奋进,自我完善,乐观自信。

(2)集体也离不开个人。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的进步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在分析时注意究竟是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作用,还是集体对个人的作用)

2、如何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集体力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要有共同的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2)要有共同的行动,成员之间要团结、合作,每个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尽其能,发挥所长,为集体作贡献。

3、我国的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取得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就;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都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体现了伟大的民族凝聚力,说明集体的进步、成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初一政治 第三单元 学会学习

一、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了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知识点)。

1、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公民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为什么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1)一个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2)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振兴中华。

3、为什么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2)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3)公民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4、青少年学习应当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把自己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凡是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当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学会依法维权(如被父母侵犯时应„„

被学校侵犯时要„„)

6、×××家长强迫子女辍学的评析。

(1)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父母应当让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受教育可以让子女学到更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在社会上立足,也可以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为国家多做贡献。

(3)作为子女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可以用有关法律知识做父母的工作,也可以请老师来做父母的工作。

7、×××学生不愿意学习,中途辍学的评价。

(1)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民受教育可以学到更系统的知识,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在社会上立足,也可以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国家多做贡献。

(3)作为青少年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8、对企业招用童工的评价。

(1)企业的这种做法是违法的,错误的,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社会保护相关规定,企业不得招用童工。

(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应当予以保障,否则构成违法,可以吊销生产许可证或停业整顿。

(3)作为企业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规定,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维护青少年的受教育权。

二、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什么叫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

2、自主学习的好处?

自主学习使我们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形成独特的自我,张扬个性,激发自身潜能。

3、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1)学习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

(2)学习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 (3)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4、什么叫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5、合作学习的好处?

(1)能集中各人的智慧和长处。(2)能突破重点和难点。(3)能形成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6、什么叫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它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开放性。

7、如何进行探究学习?

(1)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探究学习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 (2)要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8、如何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1)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要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要有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

初一政治第四单元 热爱生命

一、了解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懂得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1、为什么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1)人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而且养育我们付出了许多心血。 (2)生命是奇妙和精彩的; (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2、对自杀行为的评析。

(1)自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愚蠢行动,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缺乏坚强的心理素质的表现。

(2)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自杀不仅使自己宝贵的生命消失,而且也给家人、他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3)我们要珍爱生命,在遇到挫折或其他问题时以正确的方式加以解决,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试或心理辅导。

3、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 (1)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2)要善待生命,拯救生命,熏陶生命,呵护生命。

(3)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尊重、拯救他人的生命,保护大自然。

4、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破坏自然环境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我们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1)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环境的宣传活动。

(2)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如节约水电、植树造林、爱护野生动植物,不乱扔垃圾。 (3)同破坏、污染自然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二、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过有意义的生命。

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生的态度是不同的,人的生命不在长短,而在其质量,要有目标、有奋斗、有意义,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2、怎样过有意义的生活?(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灿烂?) (1)要有明确的具体目标; (2)要对他人、社会有所贡献; (3)要敢于创造。

三、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危害,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1、青春期的闭锁心理有哪些危害? (1)影响身心健康。

(2)使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3)任其发展下去会形成有缺陷的人格,不能与他人很好地合作、交流,影响学习、工作。

2、如何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1)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相信父母和老师。

(2)有想不通的问题应大胆地向别人倾诉,不让某些问题长期困扰自己。 (3)积极参加集体的文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心情。 (4)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进行倾诉、宣泄自己。

3、与人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善于体谅,主动道歉,承担责任,创造机会,主动交流,讨论问题,认真倾听,控制情绪,达成协议。

4、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是怎样产生的?

(1)青少年的成人意识、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对父母以前一样事无巨细的照顾和干预感到厌烦,对父母的一些观点、结论开始怀疑,甚至反驳。

(2)但青少年生活经验不足,经济不还不能独立,还需要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或指导。

四、知道最常见的情绪种类,认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1、人类的情绪有四种基本形式:喜、怒、哀、惧,从而构成了多彩的情感世界。

2、影响人类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人们的情绪是经常变化的,它随着个人的境遇、社会生活和个人的志趣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地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变化时,我们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化。

3、什么叫积极情绪?什么叫消级情绪?

凡是对人的行为起着促进增力作用的情绪就叫积极情绪,这样的情绪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

凡是对人的行为起着削弱、减力作用的情绪就叫消级情绪,这种情绪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喜不一定是积极情绪;怒、哀、惧也不一定是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和消级情绪的划分是相对的,我们要利用情绪的积极一面,克服情绪的消极一面,让情绪为我们服务)。

4、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做情绪的主人?) (1)意志控制法;(2)注意力转移法;(3)认识改变法;(4)合理发泄法;(5)尽情倾诉法;(6)情绪升华法。

((1)通过名人名言提醒自己控制情绪是意志控制法。(2)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或其他事情是注意力转移法。(3)看到事情的有利一面,换一个角度思维是认识改变法。(4)在无人处大喊、大哭或奔跑属于合理发泄法。(5)向朋友、他人诉说心中的不快属倾诉法。(6)把不良的情绪升华为为国家奋斗的理想叫情绪升华法,把悲痛化为前进的动力也是情绪升华法。)

初一政治第五单元 遵纪守法

一、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原因;理解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要法律名称。

1、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予以特别的保护?

(1)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其权利容易受到不法侵犯。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2、学校保护的相关规定。

(1)学校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2)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3)教师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者有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4)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3、家庭保护的相关规定:

(1)父母或监护人应当依法抚养、监护未成年人,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2)父母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迫使未成年人中途辍学。

(3)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4、社会保护的相关规定: (1)企业禁止招用童工;

(2)网吧要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

(3)相关执法部门要扫黄打非,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整顿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4)政府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并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教育部教育局出台相关的文件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属于社会保护,而不属于学校保护或司法保护)

5、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一种专门的保护。

(1)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监狱等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公、检、法、少管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成立专门法庭„„不得公开其真实姓名、公开其肖像等。

(3)免予处罚,缓刑或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4)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立法机关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也属于社会保护,而不是司法保护)

6、关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的材料 (1)××履行(或没有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保护的„„规定。

(2)作为家庭的父母(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应该„„,这样有利于青少年„„

二、知道生命健康权是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懂得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做出特殊保护的原因;掌握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生命健康的实用技巧。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因为离开生命健康权,其他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

2、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予以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均未发育成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极易受到侵害。

3、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实用技巧)

(1)首先要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2)多学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纠正不良行为。

(4)最后当遭遇危险情境,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

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1、什么叫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指未成年人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的保护相结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行为习惯,各种不良的诱惑,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办? (1)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假、是非、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2)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磨砺坚强的意志,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自觉把自己置身于正面教育的氛围中,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乱交朋友。

3、青少年怎样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1)我们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勇敢。 (2)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式(具体略)。 (3)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4)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我们在享受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为什么? (1)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依法享有各种合法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世界上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2)公民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四、了解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懂得如何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 社会公共秩序包括:(1)社会生活秩序(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例如工厂、学校、政府等)。

(2)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商店、车站、码头等)。 (3)交通秩序。

2、为什么要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离开了社会公共秩序,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2)公共秩序是人们安成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公民应当如何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1)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2)要加强法治,依法严惩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 (3)将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 (4)鼓励公民举报。

初二政治

第一单元

自立自强

一、了解习惯对人的影响;了解中学阶段必须养成的好习惯,掌握培养这些好习惯的方法。

1、习惯对人有哪些影响?

(1)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人的身体、思维和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2)习惯不是小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2、中学阶段必须养成哪些好习惯? (1)有计划消费;(2)勤于劳动;(3)节约时间;(4)善于学习等。

3、我们要养成哪些好的消费习惯? (1)有计划消费;(2)节约消费,合理消费;(3)不能超前、攀比消费,不能追求名牌。

4、怎样培养好习惯?

(1)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2)培养好习惯必须有毅力。(3)必须改掉坏习惯。(4)必须有行动。

5、改掉坏习惯有哪些方法 (1)请人提醒、监督;(2)写日记反省;(3)名人名言警示法;(4)改善环境法。

二、掌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乐观心态的基本方法。

1、为什么要学会生活自理?

(1)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2)生活不能自理,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也是懒惰与无能的表现。

2、怎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克服依赖心理;(2)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3)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3、为什么要乐观地看待生活? (1)乐观有益于身心健康;(2)乐观地看待生活,才能看到希望,抓住机遇,不断努力,获得成功。

4、怎样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基本方法)

(1)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已选择的。 (2)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 (3)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4)要借助运动以保持健康。 (5)要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

5、遇到困难、挫折、地震等自然灾害,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了解坚强意志的基本特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磨砺坚强的意志。

1、的意志或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哪些特征?

(1)自觉性(认识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主动采取与目标相一致的行动)。 (2)果断性(迅速果断地作出正确决定并采取行动,如司马光砸缸)。 (3)坚韧性(指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4)自制性(指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做”或“不做”都是为了目标,如拒绝收贿)。

2、坚强的意志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要磨砺坚强意志?) (1)坚强的意志能激发人的潜能(如地震中)。 (2)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

(3)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4)坚强的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关键。

3、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1)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砺意志的好方法。 (2)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磨砺意志。 (3)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 (4)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初二政治第二单元

亲近师长

一、懂得孝敬父母的理由;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2)孝敬父母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的根本。

(3)孝敬、赡养父母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不容推辞的责任。 (4)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在扶养教育我们的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怎样孝敬父母?

(1)接受父母的教育和监护。(2)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3)不向父母提不当的要求,不增加父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4)认真学习,以好的成绩报答父母。(5)克服逆反心理,有话好好说。

二、了解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构建和谐的家庭,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学会克服逆反心理。

1、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1)要理解和尊敬父母,学会换位思考。 (2)主动为父母做家务,主动交流。

(3)经常与父母交流,谈自己的学习、生活。 (4)做错时要主动道歉。

(5)直接沟通有难处,可写信。

(6)认真倾听,不急反驳,不发脾气、顶嘴,心平气和地交流。

2、子女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应怎么办? (1)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本意。

(2)心平气和地和父母沟通,有话好好说。 (3)克服逆反心理,要相互尊重,不顶撞父母。

3、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 (1)逆反心理会导致不合群、意志衰退、学习被动、工作消极等后果,甚至还可能产生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

(2)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影响身心健康。

(3)影响亲子感情,导致家庭不和睦,影响人际交往或师生关系。

4、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1)要学会理解对方,学会换位思考,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2)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3)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善于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 (4)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

三、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

1、教师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最直接、最集中的传递者。

(2)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4)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是每天和天真纯洁的学生交往,师生交往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

(5)教师的工作是特殊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的身份是多重的(如长辈、朋友、心理健康顾问、模范公民等)。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1)表扬与批评是老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

(2)表扬好比加油站,但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

(3)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症室,受批评不要怨恨老师,要虚心接受,有错就改。 (4)表扬与批评是我们与老师进行沟通,增进感情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3、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使者,向他们表达敬意就是给予文明应有的尊严。

(2)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尊敬老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3)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怎样尊敬老师?

(1)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 (2)对老师有礼貌。

(3)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 (4)以好的成绩报答老师。 (5)理解老师。

初二政治第三单元

学会负责

一、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掌握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增强责任意识。

1、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怎样? (1)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2)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

(3)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有的行为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连锁的后果。 (4)有的后果是由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后果,行为前要预见和选择,做到对自己负责)

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行为前要预见和选择;(2)行为中要自律与自控;(3)行为后要自省与负责。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和自觉承担应负责任上)

3、如何正确认识每个人行动的自由?

(1)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

(2)任何人在享有权利、自由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因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基础。

(3)任何公民都没有绝对的自由,都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二、知道成人的基本标志,理解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1、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标志。

(18岁是成年的标志,不是成人的标志,有些人惯大不成人)

2、理解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对他人、社会、家庭、国家没有责任意识,不尽责任是不道德的人。

(2)勇于对他人、集体、社会、家庭、国家负责,承担责任的人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3)因此责任意识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

(某某人能勇于承担对„„的责任,对„„负责的材料说明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人的身份、职业不同,因而负有的责任也不同。 例:(1)作为子女我们要孝敬父母;(2)作为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3)作为公民我们要热爱祖国,遵纪守法。(4)作为居民我们要保护环境。

4、人的责任来自于社会道德、习俗及法律的要求,有些责任只有一个来源,并有些责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来源(例如子女孝敬父母,父母扶养子女也两个来源,即法律和道德)。

三、了解责任伴随人的一生,懂得责任是相互的;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论处于什么年龄,处于什么时期,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什么职业,都有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责任无所不在。

2、如何理解责任是相互的? 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只有大家都承担应有的责任,社会生活才会美好、和谐。

3、人的责任是多重的(作为子女、学生、公民、居民、职业等),因为每个人的身份,角色是多重的,因而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多重的。

4、怎样勇敢地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要有责任意识。(2)要做到临阵不乱,临危不惧。(3)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 能,有能力才能负责。(4)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义务,对自己行为负责。

初二政治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

一、知道公平是相对的,懂得公平待人,维护正义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知道判别是非的依据;自觉维护公平和正义,做一个正直的人。

1、公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对同样一件事,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不同,因而对公平的看法有不同。

2、为什么要公平待人?(公平待人的重要性)

(1)对社会而言,公平待人是社会的责任,只有公平待人才能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2)对个人而言,公平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3、如何做到公平待人? 政府:(1)要完善各项法律、制度; (2)政府和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

(3)为民办实事,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切实搞好扶贫工作。 公民(青少年):(1)对每个同学一视同仁,不歧视家庭条件差的或成绩不好的同学,不以强欺弱。

(2)同破坏公平或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作斗争。

4、维护正义的重要性?(为什么要维护正义?)

(1)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减少违法犯罪,减少不良社会现象。 (2)才能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履行道德义务。

5、怎样维护正义?

(1)要有同情心,这是正义感的必备品质。

(2)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见义勇为。 (3)要明辨是非。

(4)注意保护好自己,把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结合起来。

6、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1)公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

(2)对于不公平我们不要一昧抱怨,嫉妒甚至仇恨,这样会使自己很痛苦。 (3)我们要追求公平,为维护公平尽我们所能。

(4)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7、判断是非曲直的依据是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

8、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1)要为人诚实,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

(2)不因私利而丢掉人的尊严,不向恶势力低头,在权势面前不委曲求全。 (3)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处处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

二、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知道不良诱惑的危害性,自觉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1、如何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1)从众心理有利有弊,要具体分析。

(2)利:从众心理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已见、盲目自信的缺点。

(3)弊: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使我们受不良风气影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发展,影响身心健康。

2、如何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1)要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增强自控力,培养自尊心,提高自身素质,以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2)要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因步自封。

3、如何正确认识好奇心? (1)好奇心对人有双重影响。

(2)利: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3)弊:不良的好奇心把我们引向歧途,危害我们身心健康成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不良诱惑的危害性?(迷信、黄、赌、互不、邪教)

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他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5、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1)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2)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和不良的好奇心。

(3)磨砺坚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自控能力。

6、为什么要杜绝不良嗜好?(烟、过量饮酒、迷恋网络)

(1)不良的嗜好会危害自身身心健康成长,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 (2)影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前途。

7、公共场所为什么要禁烟?

(1)吸烟会危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疾病,消耗大量的财富。

(2)在公共场所吸烟还会污染环境,危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8、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1)网络对我们具有双重影响。

(2)利:正确利用网络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有利于我们学习知识,进行信息交流,查找知识。

(3)弊:若沉溺于网络游戏、色情,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学习退步,还可能引发犯罪。

9、青少年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网络文明公约) (1)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2)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3)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4)要维护网护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5)要有利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

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

一、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刑法、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含义,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了解公、检、法的主要职能。

1、为什么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因此法律也称为“国法”;法律最基本的特征是法律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律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因而我国法律本质上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法律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表现形式不同,道德一般是不成文的,而法律是具体的,成文的。(2)实现方式不同:道德靠人们内心的信念和社会的舆论力量来维持,而法律也靠人们自觉遵守,但主要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3)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法律调整人们的言行,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更广,它可以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

(1)法律的强制力能使正义得到伸张,正气得到弘扬,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因此法律对道德起促进作用。

(2)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不仅自己自觉守法,而且能勇于护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因此,道德对法律起促进和补充作用。

(3)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加强道德教育,又要加强法制建设。

4、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1)法律维护公共秩序;(2)法律维护公共安全;(3)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4)法律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5、了解刑法,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含义。

(1)刑法:规定什么行为犯罪并对犯罪分子处于何种刑罚的法律。

刑罚:刑罚是对犯罪分子实施惩罚的强制性措施。刑罚只能对犯罪分子适应,不能用于无罪的人或一般违法的人。

(2)违法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应为而不为,不应为而为都是违法)。

根据违法行为危害的大小以及应受的处罚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3)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严重违法行为。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6、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犯罪应受刑罚处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7、公、检、法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1)公安机关是我国政府部门中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 (2)检察机关是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 (3)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二、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自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有哪些?或为什么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而普通法律仅规定某一方面的问题。

(2)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5)因此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普通法律第一条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内容,这说明了什么?

(1)说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公民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1)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观念。 (2)积极宣传宪法;(3)自觉遵守宪法; (4)依法同破坏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4、宪法宣传活动:

(1)主题: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2)宣传的目的:使人们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了解宪法的内容,增强宪法意识,从而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同时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3)宣传的方式:发传单、出板报、贴标语。 (4)宣传中你可以做哪些事?

①上网查找相关的宣传资料;②印发宣传单;③向周围的人宣讲宪法知识;④写好宣传活动体会。

5、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或宪法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3)人身自由;(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5)文化教育权利;(6)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7)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利。

6、公民享受人身自由权利(超市购物被搜身或被非法捆绑、关押)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因为公民只有具备人身自由,才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享有民主权利。

7、公民享有哪些基本义务?(宪法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劳动的权利和义务;(7)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8)计划生育的义务;(9)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8、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为什么)。

(1)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调节社会生产、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2)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公民依法纳税为国家积累了资金,支援了祖国建设,自己也得到利益,充分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的一致性。

9、受教育和劳动都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10、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怎样? (1)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2)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权利是义务的前提,义务是权利的基础。(3)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不得因享有权利,而侵犯他人的权利以及国家集体的利益。)

11、某同学认为“上学是我的权利,我可以享受也可以放弃”,你怎么看?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作为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2)他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规定,作为未成年人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作为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有更好的前途,也可以为国家多做贡献。

(4)青少年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三、知道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学会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做一名成熟的消费者。

1、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1)人身及财产安全权;(2)求偿权(双倍);(3)知情权;(4)自主选择权;(5)公平交易权;(6)结社权;(7)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8)监督权(举报)。

2、消费者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方法) (1)直接和经营者协商解决。(2)向消费者协会投诉(12315); (3)向有关行政部门举报;(4)向人民法院起诉。

3、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1)不能忍了、算了,这是缺乏维权意识的表现,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会助长违法犯罪,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2)不能非法报复:这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不仅不能维权,自己还会构成违法犯罪,承担法律责任。

(3)要学会依法维权:这是具有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表现,既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打击了违法犯罪,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4、如何减少消费侵权行为?(建议、启示)

(1)作为商家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经营,诚实经营。

(2)作为消费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做一个成熟的消费者,依法维权。 (3)有关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4)国家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

5、怎样做一个理智、成熟的消费者?

(1)要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有关知识和使用技能。(2)主动索要发票;(3)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4)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井,提防上当受骗。

6、索要发票的原因:

(1)发票是售后服务的凭据;(2)发票也是发生消费纠纷维权的证据;(3)索要发票可以防止经营者偷税漏税。

三、了解隐私权的含义以及国家保护隐私权的有关法律规定。学会尊重隐私和保护自己的隐私。

1、什么叫隐私权?

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要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隐私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一种)

2、国家保护隐私权的有关规定。

(1)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住宅关系到公民的隐私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

(2)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手机短信、上网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

(3)新问题(手机拍照、录音也侵犯隐私权)。

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隐私?

(1)我国法律保护的隐私权、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2)尊重他人隐私是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表现,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否则给他人带来心灵上的创伤或物质上的损害。(3)尊重他人隐私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既是不道德的,也是非法的,也承担法律责任。

4、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

(1)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刺探别人的秘密。

(2)当你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他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

5、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1)在不同情况下,与他人保持不同的距离 。 (2)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3)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非法侵犯时,要选择坚强,进行自我调节,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要依法维权。

第六单元

复兴中华

一、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懂得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1、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有着伟大民族凝聚力,56个民族是一家。

2、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民等指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权利,都是国家的主人。

3、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什么)

(1)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2)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4、怎样维护民族的团结?(国家、青少年) 青少年要:(1)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2)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尊重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3)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国家要:(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2)依法打击民族分裂行为。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扩大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 (4)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扶持,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二、了解我国在科技和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1、我国在科技发面的成就有哪些?

(1)农业方面:杂交水稻技术,胚胎移植,抗虫棉技术 (2)航天领域,成功发射神舟系列、嫦娥

一、二号 (3)参加了人类基因组研究

2、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有关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比较的材料:说明我国总体上科技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1)实施了免费的义务教育 (2)教育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3)基础教育,远程教育,职业教育获得发展

4、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材料说明我过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民族素质不高,各地教育的发展不平衡

5、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2)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各国的国际地位 (3)教育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基础

(4)当今国际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是第一资源

(5)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人才强国战略,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振兴中华

三、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知道我国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有哪些?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素质偏低。

2、我们面临的资源问题有哪些?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存量地区差异大,组合错位。

3、环境问题

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生态恶化,森林草场减少。

4、环境污染、破坏有哪些危害。 (1)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2)威胁生态平衡。 (3)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提倡晚生、晚育,少生、优生。 解决资源问题的对策:(1)实施计划生育,开发新资源,新能源,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实施保护资源的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4)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完善保护资源的法律,依法打击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 (5)兴建一些重点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1)实施保护环境的国策。(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行科技创新,治理污染。(3)依法治国,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6、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发展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7、我国的国策有:计划生育的国策,对外开放的国策,保护资源、环境的国策。

8、我国的战略有: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9、青少年为人口、资源、环境做些什么?

(1)认识到„„的重要性,增强„„意识,积极参加„„宣传。 (2)以实际行动„„如„„ (3)同„„行为作斗争。

第三篇: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复习教案

杉木中学思想品德备课组

一、本课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 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 知道知耻与自尊、虚荣与自尊的关系。

(2)能力目标

○ 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 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二、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习题法

三、考点梳理

四、习题点拨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与被人尊重都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 2.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会使人否定自己,所以承认自己有缺点是一种不自尊的表现。(×) 3.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浮华。(√) 4.李军总爱拿同学开玩笑,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儿。为了维护自尊,李军也决定不再理他们了。(×)

1 (二)最佳选择(把你认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小菊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自尊的她应该这样想(C) A.我考得这么差,我真是一无是处

B.我才不在乎成绩呢,我在运动会上总能为班级争光,一样可以得到尊重 C.我会奋起直追,努力把成绩赶上去 D.谁问我成绩,谁就是伤害我的自尊 2.“晏子使楚”的故事说明(B) ①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②不知羞耻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③维护自己的地位和面子就是维护自尊④强烈的自尊心就意味着自傲自负 A. ①④B. ①②C. ②③④D. ③④

3.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C) A.有没有自尊心都一样

B.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自尊心 C.自尊心是一种高尚的品格 D.自尊心人人都具备

4.对于知耻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同学们看法不同,你不同意的观点是(A) A.吴雨认为一个有自尊的人做了不恰当的事不会感到惭愧 B.小奇认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C.刘方认为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D.杨斌认为对自己不合适行为不知道惭愧就是不知羞耻,就是没自尊心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为了维护自尊,人有时要放弃许多东西,甚至是人格。

[参考答案:(1)这个观点不正确。(2)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3)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四)阅读思考

1.这天,李勇放学后踢足球,很晚才回家。恰好,阿姨一家来他家做客。父母看到他又不遵守回家的时间,很生气,当着大家的面就批评李勇,还把他学习成绩差,不做家务,不懂得体谅家长这些坏毛病一一数出来,李勇觉得很难为情、很羞愧。 (1)李勇觉得很难为情、很羞愧是自尊的表现吗?为什么? (2)你认为李勇可以怎样避免这种事情再度发生?

[参考答案提示:(1)这是自尊的表现。李勇对自己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难为情是知耻的表现,知耻就是自尊的重要表现。(2)接受父母的批评,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承诺,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 2.一次课间休息时,吴林无意中听到有同学在背后议论他,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吴林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这样说他。他气坏了,冲过去就对那个同学挥了一拳,结果把同学的鼻子打出血。有人说吴林的行为是一种自尊的表现,对别人的错误评价就是不能留情,一定要立即予以反击。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你认为吴林该如何做呢?

[参考答案提示:(1)不赞同。(2)其实别人的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人本身。(3)对待议论和批评,我们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课堂小结

第四篇: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集备时间:2016年2月26日 地点:二楼小会议室 参加人:许学娜 王学艺 主持人:王学艺 集备内容:

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

2、“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3、“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

二、单元内容介绍

1、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初一思想品德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在上学期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对自己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只有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我们知道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的产生与迅速发展。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给予信任。但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稳定,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出现评价过高;当遇到失败时,又很快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因此,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起自尊与自信,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2、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和“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主题探究活动。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包括三框内容:“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本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进而逐层分析自尊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得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包括三框内容:“我能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唱响自信之歌

”。第一框“我能行!”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主要说明自信与成功的关系,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第三框“唱响自信之歌

”主要讲如何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

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题探究活动是通过“快乐人生三句话”来帮助学生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实践活动。“太好了”就是遇事从正面来思考。“我能行的”就是自信、大胆、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我能帮你吗”就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快乐人生三句话”正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本单元的要旨:自尊、乐观、自信、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使活动结果真正发挥作用。

三、学情分析

这一单元内容的设计是符合学生自身实际的需要的:

1、初一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人们总是通过评价标准的选择来获得较高的自我尊重水平,一般来说,人们都倾向于看重自己那些非常优秀的特点,而认为自己的那些缺点是无关紧要的。这就使得人们很容易出现对自身弱点的有意回避.这有碍于获得真正的自尊。研究证明,具有高自尊的学生比低自尊的学生在学业成就上倾向于为自己树立较高的标准。具有高自尊的学生均比低自尊者对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更能影响别人,更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从而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维护尊严,维护人格。所以,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2、初一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致于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而认识上的偏差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狂妄、偏激、虚荣、焦虑、害怕困难、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及作出恰当的评价,增强自己的自信。学生只有树立了自信之后才会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四、课的内容分析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②、在掌握自尊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③、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

②、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

③、学会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②、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自尊的理解,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对尊重他人和人格概念的理解。

(三):课时建议

建议用4课时。用2课时让学生从多角度把握自尊的含义: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区别虚荣与自尊。用1课时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用1课时讲解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得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活动设计:

第一框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导入:四幅图片(结合书本内容香港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州五号上天、西气东输工程) 讨论:回想起这些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

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欢乐是怎么样产生的?

目的:通过对系列历史事件的回顾来体会自尊心的满足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活动:自尊的人最快乐 找一找:让学生查找有强烈自尊者的典型事例或采访身边的有自尊心的人,发现有自尊的人才会快乐,自尊的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享受生活,引导学生走上树立自尊,获得快乐的成功之路。

如:居里夫人、周恩来、童第周、爱迪生、华罗庚、等

举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尊重与被尊重是人的本能需要。

引出:自尊的概念:自尊即自我尊重,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能使人体验到快乐与感动。 想一想:

当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或有很大进步时,我希望老师、父母_________。 当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 当我给外地的游客指路,受到感谢与称赞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 说一说: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你觉得自己做的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填一填:课本P5页活动设计,填写句子,体验自尊与快乐。 (可以选择其中的

1、2项进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自尊的存在,以及由自尊带来的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通过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举例子:“耻辱戒指”

议一议:“耻辱戒指”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知耻的人首先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尊重的表现。(在分析事例时,重点分析坏事可以转变成好事,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对待自身的不足要敢于正视,要有勇气改正,这是对自尊的有力维护。)

智慧泉:对待自身的不足要敢于正视,要有勇气改正,这是对自尊的有力维护。你有哪些缺点呢?能否参照小明的方案将它们改造一下。

结合课本“帮小明制定改造方案”教师可在班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为自己制订改造方案,然后在班内交流。 现有的缺点 改造方案 将拥有的优点

活动过程:①参照书中样子为每个同学印制一张表格。 ②组织学生填表。如果填写有困难,可以分小组讨论,然后再填写。

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必要时要加以引导。 ④填写完毕,学生展开讨论,在相互支持与鼓励中找到自尊。

讨论:P8页三种情景,你认为他们的言行反映怎样一种心理?

是虚荣的表现。中学生在追求自尊带来的满足时,常常会陷入虚荣的误区。虚荣的行为表现是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虚荣是扭曲的自尊心。 你能举出身边类似的事例吗? 通过活动多角度体验自尊的含义。 第二框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所理解的自尊是什么? 引入: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判断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自尊常常是在他人的鼓励、认同中形成的。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活动:课本第九页“给我自尊的那个他”。

活动开展时可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他交往的故事”。你同样会是别人的那个“他”。你的存在对他人有什么意义? 称谓被选中的原因和他交往的故事 爸爸 同学 老师

他人对我们的尊重与关爱,使我们充满了自豪与快乐。那我们也有责任去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是自尊的需要。

议一议:课本P10的情景: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你能怪别人不尊重你吗? 说明: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活动:感动续写,让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尊重、关爱去温暖他人,让我们共同回味那温馨的一刻。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时间 地点 事件 影响

体会: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 第三框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导入:演一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问:晏子为什么坚持从大门进?

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维护人格对自己的意义,维护人格对自己所代表的国家、集体也有着重要意义。

引入一则故事:以前有一支旅行队,当一切置办齐全时,队长发现还缺少两样东西,于是他大声叫到:“我们还缺少一个犹太人和一条狗。”一个犹太人听到了,便回敬道:“我和你一起,不就齐全了吗?!”

说明:要维护人格,捍卫尊严

想一想:P13页,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在你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发生吗? 说明:要维护自己的人格,提高对自尊的理解。 议一议:遇到这些情况会让我感到自尊受伤害吗?

1、有些人说话尖刻,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常常直抒胸臆,直指问题。

2、有些人爱说笑话,活跃气氛,虽然并不针对谁,但有时使人感到尴尬。

3、有人认为,在对待自己的有可能引起他人耻笑的缺陷上,敢于并善于自嘲,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它帮助我们轻松化解流言蜚语。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事不对人。我们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活动:讨论课本15页事例,陶校长为什么反而给他四块糖?

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一演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真实事例。

总结:尊重他人的原则:民主、平等、合作、宽容。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在相处时发生碰撞、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不同的个体,要想做到彼此尊重,就要宽容大度。对他人的优势、长处是诚心赞美还是嫉妒挖苦,对他人的缺点错误是以宽容之心对待。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的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赢得自尊。我们应掌握更多与人相处的技巧。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②、了解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②、尽量避免自信的两大误区——自负与自卑

③、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②、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自信与成功的关系及树立自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不同表现。

(三):课时建议

建议用4课时。用1课时让学生从多角度把握自信的含义,区别自负、自卑与自信。用1课时说明自信与成功的关系。用2课时以以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

(四):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我能行” 故事导入:

小泽征尔是日本的名扬世界的指挥家。在一次音乐指挥家大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故。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郑重申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土,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前两名参赛者就是因为盲从权威而被淘汰了。小泽征尔终于获得大赛的桂冠。 教师提问: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我能行”

。“我能行”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在沙漠中看见的一片绿洲;“我能行”是一种胆量,是载着人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思想之源;“我能行”是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显神威。 试一试:

1、唱一首你喜欢的歌

2、画一幅你最擅长的画

3、朗诵一篇文章:《欣赏自己》(书本22页) 刚才这几位同学表现非常出色,敢于说出“我能行”,敢于表现“我能行”,敢于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

导出自信的概念:自信又叫自信心,

是人们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能愉快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 比一比:请同学们看下列图表,你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并有信心呢?在同意的项目前画“√” 。评选“自信之星”

演一演:评选之后,请大家观看自信者风采的几幅照片并在脑海中想象他们自信 的神态,并在内心体验一下,同学上台展示自信者的风采。

然后请同学们完成一道连线题: 从学生的讨论中引入自负、自卑与自信的话题。 欣赏几幅漫画,结合《青蛙的故事》 问:自负者、自卑者有何特点? 自负者只看到自己的优点

自信者既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 自卑者只看到自己的缺点

演一演:这三者言谈举止各有不同。

议一议:自负和自卑各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

说明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 第二课时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故事导入:《自信的力量》

希腊神话里有一个雕刻家,名叫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女神的雕像,他把雕像当成是有生命的美丽女郎,日夜倾诉着自己的期望。在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和爱护下,雕像果然变成了真人,与他“白头偕老”了。 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说明:自信对理想的实现有着巨大的力量,只有自信才能助人攀登成功之颠。

引如故事两则:周婷婷——中国的“海伦•凯勒”,罗慕洛(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说明) 周婷婷南京一名哑女,能背圆周率小数点1000多位……

罗慕洛,一位国际政治舞台上有名的矮子。只有

1、63米,他长期担任菲律宾的外交部长。有一次,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苏联代表团长维辛斯基不无轻蔑地讥讽他:“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这时罗慕洛跳起来身来告诉联合国大会的代表说:“此时此地,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有些检点,是矮子的责任。” 讲一讲:畅所欲言:自信助我成功的一件事,你认为自信的人有哪些心理品质? 教师总结:自信的人胆大,自信的人英勇,自信的人坦诚,自信的人开朗,自信的人乐观,自信的人豁达,自信的人谦虚,自信的人热情,自信的人热爱生活,自信的人无所畏惧,自信的人快乐,自信的人容易接受自己的缺点…… 议一议:你认为是自信的哪一个品质助你成功的? 目的:体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

三、四课时 唱响自信之歌

由学生的回答概括出主要的几条。 第三课时 唱响自信之歌 故事导入: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子舆(yu)的人,上天赋予他很多缺陷:驼背、隆肩、脖筋朝天。朋友问他:“你讨厌自己的样子吗?”他回答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自己呢!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变成一只公鸡,我就用它在清晨报晓;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打斑鸠(jiu)烤了吃;假如上天使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精神变成马,我便乘着它周游世界。上天赋予我的一切,都可以充分使用,为什么要讨厌它呢?” 说明:问:上帝做错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些不足,但并非每个人都产生自卑。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面对不足时,你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事例: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不觉得痛苦吗?”这位盲人回答说:“我痛苦干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下肢瘫痪者相比,我能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生活如此善待我,我为什么要痛苦?相反,我活着很快乐,也很充实。”一位盲人面对不幸,没有怨恨,没有自卑,只有对生活的感激——感激在命运给予他不公平的同时,生活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份缺陷,赐予他一颗乐观豁达的心。 看图说话: 谁的本领大? 从中悟出的道理?

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应多看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过分关注缺点。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纸片,让学生写出自己欣赏的同学姓名及他的的优势和长处,收上来后请被写的同学谈感受。

善于发挥优势与长处 大胆尝试 接受挑战 创造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就不会自信。什么是成功呢?是不是只有名人、学习优秀者才有成功呢?应该说,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都有成功的记录。例如,你第一次学会了做饭、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次因进步受到老师的表扬、第一次在某项比赛中取得好名次等等。成功的生活经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喜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使我们更加自信。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活动来回忆那幸福的时刻。 活动题目:《成功的喜悦》活动步骤:每个人找出自己成功的生活经历,在小组或在全班进行交流。

那一次,我成功了! 时间 目标 行动 结果 内心体验

目的:通过回顾自己成功的生活经验,增强自己的自信。

教师:每当回忆起自己成功的生活经历,都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增强了信心。但是任何一次成功都不是等来的,哪怕是一次微小的进步,也需要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我们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积极行动,增强自己的实力。

教师举例: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学生:王某从小说话就结结巴巴,说一次话要停顿几次。升入初中后,他勇于正视不足,并积极付诸行动。课上他积极举手发言;多次主动要求时政演讲;课后他尽量和同学在一起谈天说地,任何训练表达能力的机会,都不放过。几个月后,在班级举行的演讲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 做自信的中国人

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回荡在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我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因为人格和国格,即个人的尊严和国家民族的尊严,在同外人交往中,这两者是血肉相联的。没有国家民族的尊严,个人的尊严得不到保障;同样,没有个人的尊严,国家民族的尊严也难以得到维护。

举例:P30抗日战争时,我国著名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正在比利时留学。一天,他在乘电车返回寓所途中,突然有一瘦个子的人拍他的肩膀,并以命令式的口吻说:“喂!你站起来!”童第周回答:“为什么?”那瘦个子指着一个手持文明杖的矮胖子说:“因为这位先生需要座位。”矮胖子也插嘴说:“你们中国人没出息,连整个东北都送给日本了,还到比利时来强占着一个座位。”

童第周立即站起来对那个矮胖子大喝一声:“你凭什么说中国人没出息!总有一天,我们会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这时,那瘦个子拿着照相机正对着他。童第周冷笑了一声说:“先生,照吧!请写上„我是中国人!‟”车上的许多乘客都投以热情的、赞许的目光。

著名的爱国将领吉鸿昌,有次,在美国考察。一天,他和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馆的一名参赞一起到邮局寄包裹。邮局工作人员问他是哪国人?吉说:“我是中国人。”邮局工作人员这时非常高傲而轻蔑地耸着肩膀说:“中国?我不知道中国。”说完还哈哈大笑一番。陪同去的那位参赞悄悄地对正在怒火中烧的吉鸿昌说:“你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你说日本人他就会热情地接待你......”不等说完,吉鸿昌便怒不可遏地大声训斥道:“你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丢脸吗?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很光荣!我吉鸿昌死不当洋奴!”说罢怒气冲冲地回到使馆,立即找了一块木牌,写上“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在美国期间,一直佩在胸前,以示抗议美国人对中国和华人的歧视。 活动设计:《未来中华英才大聚会》演讲比赛

1.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我国的发展,我们国家日益兴旺发达,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2.把个人的自信上升为民族的自信,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紧紧联系起来。

第五篇:《自尊自信》教案

题自尊自信型体验和自主创新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自尊是人格之本,是促进人的道德健全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的基本价值。懂得怎样的人格才是健康高尚的人格,形成对健康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懂得什么是有损人格的卑下的行为,有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明确意识,对庸俗卑贱的行为能够加以抵制。养成自尊自信、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克服消极的自卑心态,懂得自负与虚荣的危害,培养不慕虚名、脚踏实地的良好品德,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能力目标懂得自尊自信,自觉克服自卑;能够分辨自尊与自负、自尊与虚荣的区别;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懂得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克服自卑,摈弃自负和虚荣,自觉维护自尊的人格。知识目标了解自尊的涵义,认识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能够识别什么是卑下无耻的行为,学会节制自己,拒绝卑下,维护自尊。教学重点自尊的内涵和意义教学难点

1、认识自卑的危害。

2、正确地区分自尊与自负、虚荣的区别。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故事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角色扮演法。时2时(第一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今年的奥运会,从中国火炬手们对“qd”分子干扰圣火传递的捍卫,从国民通过对“家乐福”的抵制表达对法国反华的不满与抗争,足以让外国人惊叹中国人空前团结力量之大。接着又成功地创造了不可超越的开幕式,并成功地拿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多奖牌从这些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民有着什么精神?(强烈的自尊自信精神)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去认识自尊自信呢?这节我们先来探讨自尊心的问题。

二、讲授新

活动一:体验自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开始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我们就会高兴;被别人嘲笑、歧视或侮辱时就会感到沮丧、生气、伤心……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自尊呢?让我们先翻到“探究园”的活动--寓言透视。活动二:寓言透视——“人的尊严”步骤:(1)指导学生细读材料;(2)让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书本中的问题;1智者提出的事情,你愿意去做吗?为什么?不愿意,因为如果做了第一事,就将丧失身体和仪表的尊严,如果做了第二第三事,就会有损人格道德。2智者让少年做的三事有什么寓意?人的尊严是来自羞耻心,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懂得洁身自爱,才能维护人的尊严。3少年得到答案了吗?你想怎样回答他的问题?得到了。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3)全班自由发言,逐一讨论各道问题,并引导学生举出社会生活中相类似的事例;(4)结合问题,进一步理解自尊的含义,知耻和自尊的关系;(见“心灵导航”P)

.自尊的含义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表现:①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来维护自己的形象;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什么?自尊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当自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振奋、自信这种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当自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失望、忧愁,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它能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力争上游、不甘落后,使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有了自尊,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身于社会。活动三:说一说:描述自尊的格言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士可杀而不可辱;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通过刚才探究园的“人的尊严”活动,我们知道人的尊严是来自羞耻心的。2.自尊始于知耻羞耻心包括什么? 在身体和仪表方面(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能赤身露体,保持衣冠整洁等) 在心灵方面(不去做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的事情,不做庸俗卑贱的事)-----自尊的人必定有所不为(2)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自尊心和羞耻心是互为表里的:(1)有了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2)有了羞耻心,我们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3)有了羞耻心,我们做了错事会感到惭愧。(4)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人要有羞耻之心,洁身自爱,才能确立自尊。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卡莱尔(3)拒绝卑下,有所不为,才能维护自尊人的尊严要依靠自己的言行来维护的。节制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于自己荣誉、形象的事,就维护了自尊。相反,没有羞耻感,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就会损害自己的尊严。活动四: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耻”的,是不可为的,做了会损害自己的尊严的?(举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守纪律;举止粗鲁;形象邋遢;言语污秽;打架斗殴;损坏公物;恃强凌弱……)

三、归纳小结,做练习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优化设计》P1-2“名师解惑”的内容;

2、背熟这节的知识要点(第二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欣赏歌曲《想唱就唱》,引入新题的主题――自信上节我们懂得了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看以下三位同学的行为表现出的是自尊吗?探究园:“班级风景”---这是自尊吗?(P3-4)过程:阅读漫画,谈谈对各主人公的行为表现的看法和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分析:黄平表现出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行动畏缩,不敢去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青青的表现是虚荣,有一条昂贵的裙子使她得意,显然她过分追求了表面上的荣耀。李金的表现是自负,他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行为上表现出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导致同学对他有意见,他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能正确理解同学对他的看法。

二、讲授新学习“心灵导航”

三、走出自卑,树立自信

1、自卑的表现和危害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自卑的表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自卑的危害: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过于自卑,往往会产生一些自暴自弃、孤僻、悲观的不良心理,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2、如何走出自卑这个心理牢笼?(1)要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要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3)走出自卑的“小处方”有。。。。。。

3、实践与评价:个案研讨——与成功失之交臂的弗兰克林(P7-8)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自卑危害的认识,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分析:弗兰克林缺乏自信,对自身的能力评价过低,致使已经迈出了重大科学发现的第一步,却退缩了。弗兰克林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意志不坚定,缺乏自信。由此可见,自卑心理对人的成功危害极大,它淡化人的追求,使人畏缩不前。弗兰克林的故事说明,自卑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4、学习“心灵导航”

四、克服自负和虚荣(1)自尊与自负的区别自尊: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自负: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夸大自己的优点,过高地评价自己,贬低别人。自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过于自信”,即自傲。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的看法,不过我觉得自己好像只是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到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

--牛顿(2)自尊与虚荣的区别出示两幅动画,问:这些同学的行为是自尊的表现吗?★

身为学生的小红常以穿名牌鞋,名牌衣服为荣★

为给老师和同学留个好印象,请别人代绘画。虚荣是指一个人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虚荣的人过于看重别人的评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过于自尊”。(3)自负、虚荣的危害自负的危害:得不到超过自己实际价值的社会肯定。虚荣的危害:会使人自我陶醉,固执己见,不尊重他人意见和情感;会使人浅薄,不仅不能增加人的价值,还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五、归纳巩固,用一表格图展示(略)怎样才能做到有自尊?

1、自尊始于知耻,要拒绝卑下,洁身自爱;

2、要走出自卑,树立自信;

3、要克服自负和虚荣。

六、布置作业《优化设计》阅读:P2-3例题

1、例题2做:P3“变式训练”1;同步测控的选择题;P12

上一篇:电影分手信经典语录下一篇: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