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诗歌中的祖国母亲形象研究

2022-09-12

东干人在中亚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个国家的三十多个乡庄。与中国回族一样, 地理分布呈现“大散居, 小聚居”的特点。在这片远离祖国的土地上, 东干人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学。在其文学作品《回族》, 《回家》, 《营盘》, 《北河沿上》, 《我爷的城》, 《一把亲土》, 《喜爱祖国》等描绘家乡美景, 思念家乡亲人, 强烈的寻根意识与对中国的眷恋中, 读者可以领略到东干文学中“寻根”语言的魅力。

一、诗歌中的祖国母亲形象

东干人的祖先是西北起义回民, 白彦虎一代是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他们迁居中亚, 根却在中国, 也属于农耕文化。这是东干族一段惨痛的历史。迁徙中亚后, 他们对中亚的农业, 如水稻种植、蔬菜栽培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东干人在中亚一百多年, 没有被周围的民族同化, 与他们的生活、保证了民族性有效传承。东干族最大的乡庄, 居住上万东干人, 如甘肃村梢葫芦, 陕西村营盘 (后改名马三成) 。这些乡庄, 不仅是他们的栖息地, 是他们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中心, 同时也是东干人的精神家园。因此, 代表东干民族心声的诗人十娃子, 十四儿等才能动情的写出不少怀念故乡的诗歌。

诗人是民族的神经, 感受着民族的呼吸与脉搏, 常常能把一般人心中所想而口中说不出的感觉化为艺术形象。十娃子的诗真实地反映了东干人的这种情感。

《好吗, 阿妈》把中国称为“阿妈”、“母亲”, 把东干人比喻为流浪在外的儿子。回忆离开母亲的那段历史说:

日子多哩没写信, 也没打听。

你把我的心伤哩, 喜爱母亲。

那会儿你就像后娘, 给的娃苦。

我把你的白头发, 见哩, 阿妈,

我走的候儿, 黑得来, 你的头发”

正是由于腐败的清王朝镇压了回族起义, 东干族才不得不离开了母亲的怀抱。诗人以对“母亲”的深情抒发了对中国的眷恋之心。在《回家》这首诗中, 诗人写到自己的家在“银川”, 这是“我的后辈的家乡, 前辈的盼……”, 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尽在不言中。就如同原形的孩子, 日日思念着远在家乡的老母亲。诗的全文如下:

再见!我的连心哥儿, 温存银川,

我的后辈的家乡, 前辈的盼……

今天我要回家呢。热心硬,

陪回族的道来提, 我也进回。

亲家待在哪塌儿呢, 金银圪,

就像每一个回族, 我不知道。

回到回的地方上, 我不忘掉,

把你, 心里的估价, 把你的好。

诗人以诗寓情, 抒发了自己和东干族同胞, 以语言为纽带, 以信奉伊斯兰教为皈依, 以中国为故乡的真挚感情。十娃子的中国情结表现在他的一系列诗歌中。《我爷的城》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雪也落到头上哩, 我爷孽障。

眼眨毛上也落哩, 一层毒霜。

心总不定, 肯念过:——我的银川。

哈巴还等我的呢, 老娘一般。

百年之前离别哩, 我连银川。

我也没说:——你好在, 没说再见……

把我, 哈巴忘掉哩, 头上哩, 那个大城。

单怕那塔儿也没剩, 认得的人。

雪也落到头上哩, 我爷孽障。

眼眨毛上也落哩, 一层毒霜。

从十娃子诗中读者真切的体会到了东干民族的情感世界。诗的题目用诗人常用的限定语表示所属关系, “我爷的城”将“我爷”与银川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诗的开头“两鬓霜霜”的霜雪落到头上和眼眨毛 (眼睫毛) 上来描写老爷爷的已到人生暮年的状态。中国人均遵循着叶落归根的精神皈依。爷爷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 有对故土——银川的绵绵不尽的怀念。这份放不下的牵挂和思念诗人对祖国母亲形象深深的渴望和眷恋之情。全诗的主体部分是独白形式的自言自语, 不停地重复着“银川”这片家乡热土。

二、诗歌中的民族情感

东干族自称“回民”、“老回回”, 公元七世纪起, 在宋元时期, 大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做生意, 与中国人通婚。逐渐形成了的回族。在清朝时期, 从中国回族中分离出去的一个民族。在东干族人们的情感世界中, 他们虔诚的信仰着伊斯兰教, 深深的寄托着对遥远家乡、对中国的深切感情。

《回族》是著名诗人十四儿·依斯哈儿·苏瓦佐维奇在其诗集《骚葫芦白雨下的呢》中较为流传的一首诗。充分体现了东干族特殊的民族心理、民族感情。《回族》全诗如下:

回族, 回回,

老回回……快两千年

满世上你转的呢, 不知道闲。

哪塌儿没你的脚踪?

中国, 苏联, 美国, 法国, 蒙古国, 英国……往几时呢

还回呢?心咋不定?

你的家在哪塌呢?哪是鸿运?

许是, 没在地面上你的稳重

在带哪个星星上, 到如今神。

耽怕就, 为那个我不由个人,

肯望没数儿的, 星宿, 心呢但疼。

咋也巴望血管呢我的祖辈

给我一回添给哩

把“回”血脉。

东干族由于被迫离开原先生活的中国故乡, 不得不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 在游牧为主要生活环境的中亚地区扎根, 发展。在异国的土地上, 东干人内心渴望着归属感。诗歌开头部分介绍了回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 小聚居”, 作者内心对“家”这个概念的渴望和追寻。通过对星空的描述, 更加深化了作者对“根在哪里“的无助感, 诗的结尾部分, 作者鼓足勇气表达了内心深处不放弃的决心, 誓要“把‘回’血脉”。

Я.十娃子诗的《北河沿上》就细致的描写了东干族对家乡故土的渴望、对信仰的虔诚之心。

我爷、太爷都住哩/北河沿上,

我也在这儿住的呢, 孝顺老娘。

就是, 北河我的家, 我的母亲。

她赶克尔白都贵重, 比黄河亲。

我爷、太爷都说过:——连客一样,

咱们在这儿浪的呢, 北河沿上。

咱们家在东方呢, 天山背后

牛毛汉人住的呢, 长得精瘦。时候到哩回老家。

当亲外甥, 大舅高兴接迎呢, 搂在怀中。

那会儿咱们团圆呢, 心都上天。

黄河沿上散心呢, 蝴蝶儿一般……

我爷、太爷还说过:——麦家地方

就是老家、太贵重, 连命一样。

圣人生在那塔儿哩, 他的心灵:

把《古兰经》下降哩——穆民的根。

克尔白也在那塔儿呢。

吸铁一样, 把人它还拉的呢, 叫拜西方。

时候儿到哩回去呢。

到哩老家, 当儿子的迎接呢

阿拉伯老爸。

三、诗歌中的中国情结

东干女作家十娃子的外甥女曼苏洛娃的《喜爱祖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广播电台东干节目中播出, 译文如下:

我太泼烦想你哩/喜爱祖国。

星星落到中国呢/连箭一样。

落到哪个城里呢?我肯思量。

单怕落到兰州哩, 我的乡庄。

我想你哩, 祖国呀, 天天思量。

我翻不过你的高山/连天一样。

把你没忘唱的呢/喜爱祖国。

四季在我的心里呢/连血一样。

我的祖辈生在中国/我不得见。

大声大声我哭哩, 心都疼烂。

我作诗文记想你喜爱。

诗人这里所说的“祖国”就是中国。她在另一首诗中说, 我有两个祖国, 一个中国, 一个是吉尔吉斯斯坦。中国情结还充分表现在诗人的创作与中国文化母体的血缘关系上, 诗歌中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

四、结语

中国的世界形象存在着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形象的“反差”。中国的世界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素”而非“自塑”。纵观近百年历史, 决定和评判中国形象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世界手中, 中国国际话语权仍处于弱势地位。中亚地区的东干族与我们同根同源, 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亲密伙伴。对我国增强国际形象,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链接】

丝绸之路上的中亚东干族华人, 众所周知, 陆上丝绸之路兴盛于汉唐、渐衰于明清。然而, 在19世纪末, 有一群来自中国西北的回族人从陕西出发, 途经甘肃、新疆进入了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 形成了一个新的海外华人族群:中亚东干族。

百余年来, 中亚东干人奔走于古丝绸之路上, 他们在中国与中亚的国际交往、经贸合作、人文交流领域留下了不少佳话。中亚东干人大多属清朝同治年间迁居中亚的中国西北回族的后裔, 目前约有12万人, 主要居住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 其中吉尔吉斯斯坦的梢葫芦和米粮川多聚居甘肃籍回族华人, 别名“甘肃村”;哈萨克斯坦的营盘和新渠多聚居陕西籍回族华人, 别名“陕西村”。中亚东干人虽然现在身为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居民, 但是百余年来他们对中国故土的思恋一刻也没有衰减。

1957年6月, 东干族诗人亚瑟尔·十娃子随同苏联作家代表团踏上了魂牵梦绕的中国故土, 写下了《在伊犁》等不少诗篇, 在中亚东干人中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多次访问中国的亚瑟尔·十娃子还与曹禺、老舍等人结下了友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前往中国访亲的东干人络绎不绝。

2013年8月, 为了支持中国与中亚地区跨国申报古丝绸之路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自中亚三国的20名东干族青年还举行了沿古丝绸之路由中国西安骑自行车抵达哈萨克斯坦营盘乡的活动。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中亚东干族华人的脚下, 已不仅是一条绵延千里的回乡路, 更是一条让中国与中亚近在咫尺的“连心路”。

中亚东干人利用自己特殊的文化身份, 多年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合作。据哈萨克斯坦科学院的相关资料, 19世纪末, 初到中亚的东干人把中国的农耕技术带到了中亚, 他们在中亚推广水稻种植, 栽种亚麻、豆类、油菜等作物。

21世纪以来, 中亚东干人活跃于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舞台。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主席侯赛因·安多次来中国参加西部商品交易会, 先后把温室大棚、蘑菇培植等多项农业技术引进到哈萨克斯坦及周边中亚国家。中亚东干人在促进中国与中亚的人文交流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9世纪末, 首批前往中亚的东干人多属晚清中国西北社会的底层民众, 由于迁居国外长期与中国隔绝, 东干人近乎完整地保留了晚清时期中国西北民间的风俗习惯, 东干人可谓是研究清末中国西北民俗的“活化石”。

当前, 中国与中亚各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在蓬勃兴起, 中亚东干人百年来一直奔走于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及中亚诸国, 长期致力于沿线的经贸交流与人文交流, 特殊的中亚东干族华人无疑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

摘要:乡情, 是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感情。中亚东干族与中国回族在文化上属于同源关系。东干族的生活方式深受农耕文化影响。东干人民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带着浓浓的思念祖国母亲之情。对于自己的身份、民族、形象归属, 东干族有着深深的思念和强烈的回归祖国的情感和愿望。

关键词:东干诗歌,祖国母亲,民族情感

参考文献

[1] 常文昌.世界华语文学的“新大陆”东干文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02-103.

[2] [吉]十四儿·依斯哈儿·苏瓦佐维奇:《骚葫芦白雨下的呢》林涛译[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8.56-57.

[3] [吉]M.X.依玛佐夫.《亚瑟儿·十娃子精选诗集》林涛, 崔凤英译[M].北京:兴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78-79.

[4] 杨占武.回族语言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0.55-56.

上一篇:基于HIS变换融合IKONOS不同分辨率影像下一篇:矿石的化学取样与化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