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部实践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思政部实践范文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教师手册

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及其设置意义

二、 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性质、学分、课时和开设时间

三、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模式

四、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指导教师的职责

五、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各门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关系

六、 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或项目的选定

每门课按专题或模块提交实践教学主题或项目

七、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种类

按照上述实践教学的主题或项目(包含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通过演讲 调查 主题参观 自愿者 主题辩论赛、经典诵读体会、征文比赛、影视观赏等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分成大类:如调研类、观读类、竞赛类、打工或勤工助学类、三下乡或志愿者活动类等等

八、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涉及的主要知识门类

九、 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

十、 教师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计算

指导每类活动大致可报课时量

附:教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书、登记表等等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学生手册

一、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

二、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个人

小组(人数)、班级

三、学生参与各种形式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

1、观读体会类活动要求

2、社会调研及论文的写作要求

3、

4、

四、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和考核标准

1、 社会实践报告和社会实践论文的评价标准

附:各种学生需填的表

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申请登记表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记录表 社会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开题报告表

第二篇:思政部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人:马玉琴

指导老师:高鹏程

时间:2014.8.30 地点: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 正文:

一、人物篇

从西北农业大学到华南农业大学、从助教到博导、从氮素循环到缓/控释肥料、从小实验室到产业技术平台、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这一系列的变化记录下了樊小林教授的看似平凡的科学研究之路。

樊小林,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肥料学博士点带头人,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主任,广东省高校环境友好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首届肥料工艺与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肥料协会理事,国家香蕉产业体系土壤与肥料岗专家。1982 年1月、1992年和1998年分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分别获得土壤农化学士学位、土壤学硕士学位和植物营养与施肥学博士学位。1997年,他南下跨进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门,开始了“热带与亚热带植物营养”和“新型肥料”双方面艰辛的科研之路。

跨出最艰难的一步后,异粒变速控释肥料、植物油表面反应成膜控释肥料、同步营养肥、脲醛缓释氮肥及缓释复合肥先后与山东、陕西、吉林、海南、江苏和重庆等地,央企、民营企业等8个化肥厂合作,并成功地实现了包膜控释肥料、脲醛缓释肥料及其系列产品的产业化,累积产能达100多万吨。从北至南,从民营企业到央企,樊小林教授及其团队用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技术推动了我国缓控释肥料的产业化进程。

在研究过程中,樊小林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了《香蕉营养与施肥》专著。获得控释肥料相关专利5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10项奖励。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樊小林教授主持的“包膜控释技术”获中国土壤肥料业60年最具影响力的技术的荣誉奖励。樊小林教授近20年来在缓控释肥料、系列复合肥料研制及其高效实用技术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同行认可,2012年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终生荣誉称号。 在他眼中,人生有止,时间有尽,科研之路无止尽,持之以恒勿停息。

二、历史事件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地处关中腹地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和先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科教事业的发源地。学校长期坚持在此办学,传承后稷“教民稼穑”薪火,发展源流清晰,血脉不曾中断。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建校以来,一代代师生始终坚守“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宗旨,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人才辈出,成果卓著,为我国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个农业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并组建后,学校积极推进科教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积极发挥农业科教优势,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不懈努力。

三、科学技术服务篇

1997年7月29日,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应运而诞。

弹指一挥间,15年过去,昔日中国北方的农业小镇嬗变为城市功能完善、科教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科城”。形成了以生态型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小城市雏形,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和“省级生态示范城”,成为镶嵌在西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5年前,杨凌农村和关中平原其他县区的农村没什么区别,区内两所大学得天独厚的农业科技在助推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杨凌农村长期处于“灯下黑”的尴尬局面。经过15年的创新发展,杨凌100平方公里大地上初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杨凌示范区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创新驱动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形成了“科技支撑、金融保障、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雏形,成为“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的一个典型,为全国作出了示范和榜样。 在三化同步中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涉及思想转变、资源要素整合、生产关系创新的重大变革,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源动力。杨凌的生动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杨凌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方面的有益探索,值得我们深入解读。 近年来,杨陵区积极顺应示范区的发展要求,以统筹城乡为总揽,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重点推进土地、金融、社保、户籍、流通“五项改革”。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的方式,统筹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解,社会民生稳步改善,呈现出率先示范、领跑发展的喜人态势。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陵区委书记王宝平说,作为示范区下辖唯一县级区和全省四个统筹城乡示范县区之一,杨陵区必须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力争成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样板。区长张启东深入基层,亲力亲为,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从“一城一镇四乡87个行政村”到“一城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发展格局,园林城市、田园村庄建设双轮驱动、比翼齐飞农科新城和农村田野:城乡一盘棋高点齐步走 素有“后稷故里、农科新城”美誉的杨凌,按照“城乡一盘棋”的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杨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使城乡布局由“一城一镇四乡87个行政村”优化为“一城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空间结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在小城镇、中心社区、田园村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原则,强化规划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到位、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的城乡建设新局面。

小城镇建设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杨陵区五泉镇2011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31个重点示范镇以来,始终坚持以统筹城乡为总揽,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基础、以小城镇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富民强镇工程,实现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5月,五泉镇在全省重点示范镇建设1—4月份综合考核排名中位列全省第三。围绕建设“杨凌示范区副中心、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基地”的总体要求,五泉镇全力打造“两心、三轴、五片区”的城镇空间格局,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五泉镇建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现代田园小城镇。2011年五泉镇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及老区改造提升共涉及4大类1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1亿元。2012年共安排实施9个项目,计划投资3.13亿元。五泉镇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重点镇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立土地银行17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实现了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苗木花卉、畜牧养殖、食用菌等五大产业全覆盖。五泉镇着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计划建成居民楼40栋,总建筑面积40.60万平方米,已建成11栋,今年10月能顺利入住。五泉镇中小企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天安门业已入园建设。中小学高标准建设,中心幼儿园、镇卫生院等全面建成。与此同时,揉谷镇、大寨镇中心社区也已启动建设,农民开始向小城镇集聚。

田园村庄建设实现村美人富。2012年初杨陵区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富足、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以“人居环境改善,农民创业增收,公共服务完善,文明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田园村庄创建工作,重点以提升环境卫生,实现村村优美;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家家富足;提升公共服务,实现处处和谐;提升村民素质,实现人人文明四个方面,从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卫生、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上半年崔东沟、崔西沟、蒋家寨、斜上、新集等5个村已完成创建任务,下半年将继续创建一批田园村庄,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基本将全区农村全部建成独具魅力的新型田园村庄。杨陵区还将规划建设规模在1000户左右的田园农庄,主要吸纳专门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居住。未来五年,杨陵将加速建设以村庄整合为基础,以职业农民为主体,以企业化家庭农场和规模化经营为主导的田园农庄,打造生态化、休闲化、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现代农业、田园农庄、职业农民融合发展。

新型社区建设带动农民进城落户。杨陵区坚持走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政府主导,政策鼓励,自愿有偿,有序推进”的原则,建设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居住。从2010年开始,先后实施了11个村的搬迁改造任务,启动了温馨社区、景苑社区、阳光社区、邰南社区、邰北社区、永安社区等6个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累计建成安置房66.5万平方米,1700多户6000多农民搬进新居。同时,在五泉、揉谷、大寨三个镇和李台、杨陵街道办规划建设一批新型社区,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农民进城落户的鼓励政策。截至目前,全区完成了16个村的“村改居”任务,2.6万农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达到51%。2012年杨陵区还启动了“魅力社区”创建工作,在温馨、景苑等2个新型农民社区实施“服务提升、环境提升、文化提升、管理提升”四大工程,加快农村型社区向城市型社区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乡互动发展。三年来,杨陵区累计投资34亿元,完成了康乐路延伸、高干渠路拓宽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建设了新时代广场、常乐路步行街等商贸集中区;建成商业住宅100多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平方米;实施了后稷公园改造、高干渠覆盖等一批绿化、亮化工程,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6平方米。2012年还将完成康乐路、友谊路、后稷路等大修工程和城区路灯改造工程。一大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农村和农业园区道路210多公里,实施卫生改厕1.6万户,新建户用沼气池5000多口,解决了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乡管理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城市综合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运行良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区”,2010年顺利通过“国家级卫生区”复查验收。城乡空间距离拉近、基础设施共享,为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互动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民进城务工居民下乡创业城乡双向科学流动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信息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就业就医就学安居政策同等就业创业和公共服务:体制一体化服务一体化。就业创业体制一体化。杨陵区以增强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职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业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逐步建立以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镇人力资源市场为重点、村劳动保障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人力资源服务网络,形成城乡信息共享的市场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登记标准。把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推进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8000多个,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多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评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区”。同时以创业培训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每年鼓励500名以上的失地农民和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落实各项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政策,城乡居民经过创业培训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的,可向区小额担保贷款中心申请不超过5万元、贷款年限为2年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进行创业,先后发放贷款1078万元。为了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促进被征地农民再就业,解决被征地农民子女上学后顾之忧,确保被征地农民及时领取社会保障补助,根据发展规划和开发建设需要,结合实际,杨陵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补助制度,包括养老补助、教育补助、生活补助、丧葬补助、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5项内容。公共服务一体化。三年来,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8.1亿元,占总支出的57%。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了中小学校舍改造和灾后重建等项目,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杨凌示范区建设发展的15 年,是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发展欣欣向荣的15 年。15 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很好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一条是始终坚持统筹城乡,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 环工131 姓名: 马玉琴 学号: 2013011631

第三篇:思政部毛中特社会实践论文相关

关于做好2013级本科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二级学院:

根据各学院2013级本科生(包括补考学生)思政课2个学分的社会实践论文上交情况,发现大面积抄袭和不符合主题要求的论文。请通知2013级学生(包括补考学生)利用国庆期间重新调查,并撰写论文。于2014年10月20日下午下班前将电子版(不需要纸质版)按学院交到思政部212办公室(或者通过办公平台发给思政部范桂英,18005985041)。逾期不交者,责任自负!

再次重申社会调研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实践论文应紧扣“改革”这个主题。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主题,通过结合专业特色,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内容中,选择其中某一方面(如某地经济体制改革调查研究),深入各地进行社会调研,了解改革成就,发现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对策。

2.论文必须是学生本人亲自调研的成果,其数据、资料真实可靠,杜绝任何形式抄袭。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论文一律不及格:一是离题;二是没有实际调研;三是抄袭。

教 务 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2014年9月30日

社会实践论文正文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黑体3号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楷体四号字。

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用楷体五号字。

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格。用楷体五号字。

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1.5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序号为“

一、”,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序号为“(一)”,末尾不加标点;

三、四级序号分别为“

1、”和“(1)”,末尾加句号。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用小5号宋体。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其具体格式为: 专 著: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论文集: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报纸文章: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期刊文章: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学位论文: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报告: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第四篇:东华理工大学思政部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建议讲解大全

东华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建议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和重大意义

1.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 2.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应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中,使学生主动关注和思考中国近、当代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通过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应当着眼于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培养学生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交流以及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应当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为此,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教学双方的互动,推动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4.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进一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集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概述

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团队(5~7人)方式进行组织。成员轮流担任团队负责人,负责团队学习的协调和文档资料的形成。实践教学采取社会调查、经典阅读等方式,并注重与学校组织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应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来产生,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核准后,通过思政教研部网站加以公布。学生学习团队和指导教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团队为主,形成规范的学习进程安排。

实践教学教师职责:(1)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课题及相应的要求;(2)指导学生组织实践团队、拟订学习进程安排、指导实践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评价学生团队及个人的成绩;(3)形成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材料,收集各环节中的文档资料;(4)参与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

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包括学生自评和指导教师评定,前者侧重于团队内依据对团队成果贡献来协商评定,后者由教师对团队成果及团队活动

记录情况加以评定。总成绩的构成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50%)+团队成绩(40%)+学生个人成绩自评(10%)。

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每一轮实践教学结束前,通过两次会议来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第一次会议为成绩评定会,由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参加,旨在平衡不同指导教师和不同团队的成绩。第二次会议为教学总结会,依据教师的教学总结、学生反馈的建议意见(含学评教结果)来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参加人员处第一次会议人员外,还应包括学生代表。上述会议均应形成会议记录,作为教学档案留存。

三、实践教学流程示意图

第二、四学期,十八周至十九周

四、各环节的实施

(一)内容选择,团队组建以及学习计划制订 1.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社会调查和经典阅读两种类型,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类完成。其中,社会调查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献资料研究等形式完成调查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经典阅读则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中的专题,阅读相关经典原著和参考文献,通过研究讨论来撰写专题研究报告/论文。

具体实践内容建议应包括课题名称,指导教师,主要工作思路,建议工作进度安排以及主要参考材料等(格式见附件1)。可由指导教师结合理论课教学实际提出,也可由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思考提出,经教学部审查确认后,作为实践教学课题予以公布。作为学生提出的实践内容,提出人所在团队可享有选择该实践课题的优先权。

具体实践内容建议收集的截至时间为,当学期课程理论教学学期的第十二周末。

2.实践教学学习团队的组织

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应以自愿为原则,按5-7人规模来组织学习团队,并推举项目负责人一名。实践教学学习团队原则上不跨学院组织。不能自行组建团队的学生,由所在学院统一编排。

学习团队可以在形成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基于自愿原则进行适当调整。组建三周后,学习团队不再进行调整。

学习团队采取成员分工自学/独立调查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团队中的成员轮流担任讨论召集人并负责进行讨论记录工作(格式见附件2)。在进行讨论时,成员可以事先准备书面发言内容或发言提纲(格式见附件3)。

学习团队组建的截至时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教学第一学期的第十一周末。

3.实践教学课题选择和学习计划制订

实践教学课题的选择,以学习团队为单位进行申请。申请前,团队成员应就拟申请的课题进行研讨,分析从事该题目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形成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联名书面提出申请(格式见附件4)。

每个学习团队可以提出2~3个申请课题,并依次进行排序。

每个实践教学课题原则上接收不超过3个学习团队,且3个学习团队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指导教师应从申请团队中依照申请材料进行择优选择。

不能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团队,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进行统一安排,并由指导教师来指导形成补充申请材料,分析团队从事该课题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确定细化的工作计划和分工。

(二)集中辅导、过程指导和团队研究 1.集中辅导

任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课之初,应结合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介绍,详细介绍实践教学有关安排。

指导教师在实践课题选定后,组织相关团队成员进行集中辅导,听取团队有关计划的思路,进一步落实工作计划安排和团队分工,研究具体研究方法,提供有关背景介绍和参考材料介绍。

指导教师应在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初安排集中辅导,听取社会调查或经典阅读相关工作计划执行进展,部署进一步的工作安排,提醒有关注意事项。 指导教师应在课题进展期间中的其他时段灵活安排两次以上集中辅导,听取有关工作汇报,部署进一步的工作安排。

指导教师在安排集中辅导时,应结合从各团队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集中辅导的准备。并将集中辅导的有关情况,形成书面纪要(格式见附件5)。

学习团队每次派一人参加指导教师组织的集中辅导,原则上每次应由不同的成员参加辅导,并由参加者在团队活动中传达。

2.过程指导

指导教师采取灵活方式实施对团队工作的过程指导。包括至少一次参加每个团队的团队活动,了解各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接收团队或团队成员的申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或答疑;组织所指导的不同团队之间进行交流等。有关过程指导的具体情况应形成书面记录(格式见附件6)。

3.团队研究

团队研究是实践教学实施的主要方式,应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分工,依次执行。

团队研究是在个人学习/研究基础上,在团队范围内集中进行的学习和讨论。为此一方面团队成员应积极为团队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提取其他成员的工作和集体讨论,进一步调整或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使自己的工作有助于团队工作。

团队研究的召集人,由团队成员轮流担任。可在课题开始之初直接做出安排,也可以在每次团队研究结束时,确定下一次团队研究召集人。

每一次团队研究时间为1-2小时,由召集人负责进行记录有关情况。同时,在团队成员间就成员个人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是依重要程度依次排序。最重要者排为第一,依次递增;若有并列情形,则并列取较后数字排列。例如,难以确定第二和第三的次序,则同时并列第三。如果所有团队成员不能确定排列次序,则并列为最后一个名次。每次团队活动应形成评价结果记录。

(三)报告写作指导,团队总结

指导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安排集中指导或单独指导的方式,指导有关团队进行团队研究报告的写作。

团队研究报告(格式另附),应通过团队内的讨论,适当加以任务分解,由各成员分别完成,并由一人加以统稿。

在提交团队研究报告前,应通过团队总结的方式,系统审阅拟提交的报告。同时,结合团队研究的相关记录,形成对团队内各成员的各项评价的排序,以及团队成员对团队研究工作贡献的排序(格式见附件7)。

(四)报告评价,成绩评定;教学效果评估 1.报告评价

指导教师应通过仔细阅读报告,形成报告评价,并以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及格5个等级记录。涉及多个团队时,应对每一等级不同团队的报告进行排序。

2.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应从团队成员互评成绩、团队成绩以及学生个人自评成绩三个方面综合,形成每个参与成员的成绩评定结果(格式见附件8)。

团队成员互评成绩主要依据团队总结所产生的排序结果而给出,可在不同团队之间加以平衡。其中,50分为上限值。(以团队自评成绩为基准,按学生互评个人成绩排序的情况,每降低一个等级,该学生的团队互评成绩降2-5分,同一序次的多个学生按同一等级计算,即该多个学生的团队互评成绩比上一个等级的学生成绩降低【(2-5)*同一序次学生人数】)

学生个人自评成绩,依据学生个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给自己的表现打分,上限为10分。(教师根据整个团队的表现确定一个团队的最高分,然后按照学生个人自评成绩排序,再依次按学生排序降分【同一序次的多个学生按学生人数排序的最低分给成绩】确定成绩)

团队成绩通过初评和终评两个环节而确定。指导教师对各团队报告的评价形成初评结果。通过成绩评定会,对不同指导教师所指导的不同团队的初评成绩进行平衡。其方法是,同一等级各取排名第一和最后一名的报告进行比较,协商确定各等级的执行标准,并确定各等级的名单及排序,并进而折算为分数。团队成绩上限值为40分。(指导教师以召开成绩评定会形式,通过团队之间的初评成绩比较,先确定中线作为参照标准,再根据各团队的排序确定分数)

每个团队成员的成绩为团队成员互评成绩、学生个人自评成绩以及团队终评成绩三项之和。

3.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成绩评定会和教学总结会来完成。前者侧重于对不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后者侧重于整体性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不断改善,重点在于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相关结果书面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和教务处备案。

五、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1、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实践教学的课题;

2、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指导工作,形成相应的过程记录文档;

3、评定学生团队自评成绩、学生个人成绩,并提出团队成绩初评结果;

4、参与教学效果评价;

5、收集整理学生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并装订成册叫思政教研部存档;

6、每学期写一份总结报告交思政教研部存档。

六、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东华理工大学学生管理各项规定;

2、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要求,并做好有关记录;

3、形成团队研究报告,通过讨论形成团队自评成绩。

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职责

1、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牵头组织实践教学的实施;

2、牵头组织教学效果评价工作。

八、各学院的职责

1、 协调实践教学中学生学习团队的组织;

2、 参与和配合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实施;

二○○八年十二月

附件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建议书

建议人

专业技术职

时 间

建议题目

建议指导教师

团队数目

主要思路

概述:

建议工作 进度安排:

主要参考

材料:

附件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团队讨论记录表

参加人

时间/地点

记录人

讨论主题

主要发言内容摘要:

发言人

发言人

发言人

发言人

发言人

发言人

发言重要性排序结果:

发言主题

发言主题

发言主题

发言主题

发言主题

发言主题

附件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团队讨论发言提纲

提交人

时间/地点

发言主题

预计需要时间 实际使用时间

主要发言内容摘要: 问题: 要点一: 要点二: 其它: 总结: 对团队讨论

和团队其他成员工作的进一步建议:

其他人发言

记录摘要:

附件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题申请书

申请人

项目负责人

申请题目

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对题目的分析(含对题目的认识,本团队从事该课题研究的优势和不

足):

计划工作进度

安排和分工:

其它说明:(次选题目及排序)

附件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辅导安排及记录表

指导教师

时间/地点

辅导主题

参加人:

辅导计划要点:

辅导情况纪要:

对参加辅导学生的评

价:

附件6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过程记录表

指导教师

时间/地点

讨论主题

参加人:

团队讨论要点:

指导情况纪要:

对参加学生的评价:

附件7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团队总结表

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 团队成员 团队研究回顾(要点综述):

团队成员贡献排序及其他评价(百十分计算):(备注:成员成绩完全相同,成绩无效)

排名 1 2 3

姓名

成创新团队态度交流写作

绩 意识 协作 水平 能力 能力

对团队报告的自我评价:

团队成员签名:

附件8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 学生所在学院

学生姓学生学号 团队自评 名

团队成绩

个人成

总成绩 绩

初评

终评

签名: 时间:

第五篇:思政部

思政部“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宁夏师范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大工程”实施意见》中关于课程建设规划目标及其要求,结合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史、建设现状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思政部“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二、课程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现实基础

1、课程建设沿革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校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在我校成立以后,就创办了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 开始着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与专业建设。2007年经区教委评审设立本科层次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1999年成立“两课教研部”,与政法学院合并办公,使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教学和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进一步夯实了该学科发展的基础,拓展了该学科建设的内涵。为了更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与发展,2007年12月师院决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设立为学校独立二级教学机构,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思政部在2007年独立以后,更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2、课程设置

根据国家05课改方案,我部现在全校本专科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所有课程设置及教学课时的安排,均按教育部课改方案进行。在课程建设中,一方面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加大听评课力度,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对所开设课程进行合格评估。我部现开设的五门课程都被评为校级合格课程,将进一步申报校级、区级精品课程评估。同时,我部还通过向学校申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予以建设,以促进课程建设。

3、师资队伍

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12人,从职称结构上看,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从学历结构上看,在读博士1人,有硕士学位的8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的教授和副教授暂无,讲师4人,助教2人,50岁以下的教授2名,副教授4人,讲师1名。教师具有多样化的学科背景,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等。

4、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一支作风好、能吃苦、学科背景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其教学水平受到学生好评,其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校内和区内专家的肯定。但是,要谋求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大的发展,本学科存在着以下问题和劣势:

第一,教师学位比和40岁以下高级职称教师比偏低。 第二,从拥有的图书资料和基础研究条件以及教学资源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没有资料室,电脑不能满足需要。

第三,师资严重不足,师生比例超高,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上相对精力投入不够,总体科研能力不是很强,缺少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不多。

三、课程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求真务实作风,认真贯彻学校有关学科建设的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思政部“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任务,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为中心,结合学校区位特点,形成本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本学科的学科建设提高到新的发展水平。

2、奋斗目标

在未来五年内,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学科内涵,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通过不懈努力,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中一门达到区级精品课程;初步建成一支数量充足,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有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适应教学教研的师资队伍;教研室设置规范合理、适应教学教研及学科建设需要;学术科研明显提升,教学方法和手段明显改进。力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质量达到区内同类院校中上水平,把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学术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鲜明,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

四、课程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师资队伍为根本,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造为突破口,分步推进,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层次。 第一,基本目标。经过努力,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中的精品课程,力争进入区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行列。努力达到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条件完备、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改革与研究有一定成果。

阶段目标: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2010年9月开始启动,制定方案,准备条件,拟定阶段任务; 2011年3月开始建设,分步实施各项指标任务; 2012年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2013年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区级精品课程。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2011年9月开始启动,制定方案,准备条件,拟定阶段任务; 2012年3月开始建设,分步实施各项指标任务;

2013年3月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区级精品课程。

第二,基本任务。

① 教学内容上,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和依据,结合实际,优化章篇结构和内容,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热点,分析疑点,利用重大事件和活动及最新理论成果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积淀理论基础。

② 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突出针对性和时代性,增强实效性和感染力,直面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情景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总结出一批鲜活的教学案例。坚持集体攻关,充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自制各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断探索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和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成长要求的考核方式,逐步建立起多种形式相结合、相补充的较完备的考核测评体系。

③ 教材教学资料上,严格使用中宣部教育部指定教材的同时,加强校本辅助教材、教学资料库建设,争取2个以上校本辅助教材、教参立项。开展试题库、案例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资料库,图书资料室为内容的资源库建设。

3、科学研究

通过各种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使本学科的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再上台阶。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本学科在5年内主持对学科理论研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项目5-10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区级重要项目2-3项,其他项目3-7项。努力创造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平均每年15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

4、条件建设

第一,图书资料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图书资料建设,要求学校不断增加图书资料经费,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料室,初次投入1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5万元,以保障资料建设和管理。

第二,基本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学校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的办公场所以及配备电脑、文件柜等必备的设施,使其更好地发挥其科研平台作用。

第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现代化发展实践教育基地和法制教育基地为内容的实践教育基地框架,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五、课程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科意识。贯彻落实学科规划首要的是加大学科建设宣传力度,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科建设规划,使其全面把握学科建设规划的内容与要求,使本部门教师认清学科建设形势,明确学科建设任务,统一思想,增强学科建设意识。

2、加强组织领导,实现科学管理。实现学科的建设规划离不开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离不开我部各教研室相互配合、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一方面争取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加强学校、本部门对于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队伍的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为学科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3、发挥政策引导,健全学科制度。以部门各项考核目标以及奖励机制为导向,不断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制度,引导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实现学科建设目标。

4、引进1-2名人具有较高研究能力和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学术骨干攻读博士学位;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课程培训班、国内高校的课程学习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掌握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内部培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形成整体科研实力强、教学水平高、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教研队伍。

5、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学科投入。作为新建学科,本学科科研能力和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还处于较低水平,学科发展壮大的资金需大力投入。一方面争取学校加大对本学科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横向课题,多渠道增强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

总之,今后的5-10年是本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端正思想,真抓实干,真正把各项工作按照规划的思路落到实处是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唯一出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特点和用法范文下一篇:数字与编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