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红岩村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恭城红岩村范文

恭城电商宣传片

恭文城瑶族自治县电子商务进农村5分钟专题片案

嵯峨银殿山,挺起青色脊梁;大美恭城河,谱写激昂篇章。

(出片名)新时代·新起航·新梦想 ——加速农村电商落地 打造发展新引擎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北邻三湘,南望粤梧,是中原进入岭南的咽喉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相互交融,造就了她独特的瑶乡文化;不仅在岁月长河的荡涤中熠熠生辉,更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璀璨夺目。近年来,恭城县紧跟时代步伐,接轨“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形式,让电子商务成为这块经济发展热土上的中坚力量。

高起点 高速度

恭城,辖5镇4乡117个行政村,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60%。恭城交通发达,县城距桂林市108公里,县内贵广高铁通行,省道S201线和S325线穿越。

恭城物产富饶,月柿、椪柑、沙田柚、槟榔芋、黄笋等驰名中外,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等系列殊荣,浑厚的经济实力与悠久的地域文化,奠定了她无限的发展生机。

新时代 新起航

新时代下,“互联网+”大潮涌动 ,社会经济发展求新思变。在 恭文城瑶族自治县电子商务进农村5分钟专题片案

风起云涌的电商经济发展大潮中,恭城紧抓时机,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2016年恭城县当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恭城县人民政府紧抓机遇,深入推进恭城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搭建电子商务进农村四大体系,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

(片花)

一年多来,恭城坚持四大体系建设同步推进:

建设恭城瑶族自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对接政府,服务于企业及农民,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集中电商发展要素,使县域电商发展形成抱团合力。在乡(镇)、村建设电商服务站点,为农民群众提供代购、代销、快递收发、充值缴费、票务预定等综合电商服务;

建设恭城电商物流中心,提供仓储,农产品分拣、包装、代发货,下行包裹分拨及配送服务,通过与邮政、“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的合作,结合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整合乡村零散的物流需求,开展城乡物流统一配送,打通乡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最初一公里”,实现乡村物流包裹的全覆盖。

恭文城瑶族自治县电子商务进农村5分钟专题片案

片花

培育农产品品牌,搭建质量保障体系,指导农民开网店,帮助企业树品牌,利用用二维码技术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项下的农产品原产地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溯、流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查,积极推动恭城特色特产品“走出去”,在“一增一减”中,为农村电商从业者提供可靠保障,推动恭城脱贫攻坚、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高特色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减少市场主体从事电商销售的推广、流通成本,真正实现种的好、卖得好、吃的更好(企业生产镜头、快递打包、贴面单镜头等)。

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以电商人才培训为切入点,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业、农村群众、返乡创业青年、贫困户等开展多层次的电子 恭文城瑶族自治县电子商务进农村5分钟专题片案

商务政策、理论、运营、实操等方面培训。(培训室镜头,发过去的培训视频等镜头)

大格局 大平台

良好的电商发展氛围,是农村电商驶上快车道的重要保障。恭城县聚焦电商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在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的强大引领作用,带动百姓就业创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恭城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

企业主动作为,开辟农村市场。一段时间以来,神州买卖提、农村淘宝、京东、邮乐购、百姓乐淘等知名企业入驻恭城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已覆盖60%以上行政村;乡村物流已实现全覆盖;各类恭城特色产品搭乘电商快车,网销国内外;电商品牌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电商培训与孵化等工作如火如荼;

恭文城瑶族自治县电子商务进农村5分钟专题片案

片花(只体现标红的数据)

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恭城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将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线路进一步优化,村级服务站点便民惠民优势进一步凸显,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片尾

银殿山下,万众一心;恭城河上,千帆竞渡。

艰难的探索,不懈的努力,将农村电商打成恭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实现恭城县农村经济的“弯道超车”,不仅仅是万千恭城人不懈奋斗的目标,更是全面建设小康恭城的冲刺号角!

恭文城瑶族自治县电子商务进农村5分钟专题片案

恭城,一方钟灵毓秀的自然之域,一座锐意进取的电商之城,正奋力跨越,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恭城水资源调查 课题 (概况)

一、 桂林市及恭城县概况

(一)桂林市概况

1. 自然资源概况

A 动、植物资源

(1)动物资源:桂林市的动物种类繁多,有1593种,隶属60目295科。陆栖脊椎动物有400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鳗鲡等。

(2)植物资源: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全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 B 矿产资源及土壤条件

(1)桂林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前景广阔。

(2)土壤条件:桂林土壤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耕作性好,宜发展水稻、蔬菜、旱地作物和林业。 C 水利资源

桂林境内河流密布,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全市多年平均总水量为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

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7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7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已建成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

全市共有中型水库24座,分布在桂林及龙胜县及其他11个县境内,总库容量可达8.1亿立方米,可解决4.3万hm2农田灌溉。其中有大型水库——青狮潭水库和一些中型水库。

青狮潭水库是甘棠江上游的一座具有调水节水防汛等性能的大型水库,总库容可达6亿立方米,年均发电5350万千瓦时。

依托其建成的灌溉工程可分为东西两大干渠,东干渠长51.5公里,疏水能力13m³/s;西干渠长63.5公里,输水能力24.5m³/s,年平均进水量8.4亿立方米。 D 桂林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

桂林市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桂林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华侨旅游经济区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桂林市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 E 气候条件

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平均温度19.3℃。最冷的月份为一月,平均温度4℃——8℃。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桂林市主要灾害天气为秋冬干旱,春夏暴雨洪涝。 (1)秋冬干旱:

多发生在每年的

10、

11、

12、1月份,受北下副热带高压控制此时降雨量减少至一年中最低,而此时正值用水高峰时期,对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威胁严重,主要城市水源供给——漓江达到中度间或重度干旱,受此影响,黄金旅游线路漓江游被迫缩短或暂停。 (2)暴雨洪涝:

多发生在南方梅雨季节(2——7月)和台风登陆季节(夏季居多)。 梅雨引起的降雨分布面积较广,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大多数桂林地区均受其影响。但因桂林地处山地,所以降雨强度一般不大,除部分低洼地区积水外,威 2

胁不大。

台风暴雨则分布区域小,历时短,但因其强度通常较大,往往造成持续特大暴雨,从而引发汛情。 F 桂林历史沿革

桂林历史悠久。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已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G 桂林人口和民族

桂林市现有总人口476万人,市区人口62万人。桂林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有壮、瑶、回、苗、侗等几十个民族,共有少数民族68万人。汉族人口最多,占人口总数85.22%。

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A 桂林城市建设 (1)城市特色:

桂林山青水秀文物古迹众多。岩溶地貌发育典型,辖区内洞穴、石峰数以千计。漓江依山流转蜿蜒,是桂林山水的精华。历代都在桂林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如兴安灵渠、恭城文庙、靖江王陵、桂海碑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等。市区有文物古迹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21处。这些文物古迹都有很高的文学、历史、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2)市政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有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4座,处污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自来水厂3座,年供水量达8854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气能力6000吨,用户54666户。公共汽车285辆,运营线路23条。市区道路400公里。人均绿地面积6.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5.7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9.51%。

(3)规划管理:

桂林市注重山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重两顶桂冠,促经济发展,保生态环境,跨世纪决策”为指导原则,以“保护山水名城,建设园林城,发展生态城”为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合理,形式新颖,形成了富有桂林特色的城市发展基本空间布局模式。 (4)桂林基础设施

公路方面,桂林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直通广西各地和临近省份,国道

322、323线穿境而过,其中市境内322线已改造成高等级公路。有北接湖南的桂黄一级公路,有南接柳州、南宁、北海的高速公路。筹建中的桂林至梧州高等公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桂林至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距离。实现100%乡镇通车。

铁路方面,桂林市铁路北接京广线,南接黔桂、枝柳动脉,湘桂铁路纵贯湘桂走廊,火车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桂林新火车客运站,大厅可容纳1.5万人。每天接发桂林至各大城市近20对直达列车。预计到2010年日通过客车达30多对,货车近60对。途经桂林的贵(阳)至福(州)铁路也正在积极筹建。

航空方面,桂林市两江国际机场占地4.0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混凝土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D,跑道长2800米。设计年飞行量4.2万架,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目前拥有国际国内航线44条,21家航空公司飞行桂林机场,可通航29个国内城市和香港、澳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济州、汉城、曼谷等。

水运方面,水路有湘江和漓江,沿漓江经梧州与珠江相联,可直达广州,香港和澳门。

(5)桂林经济金融

产业:桂林是一座基础较好的新兴工业城市。已逐步形成了以医药、食品、汽车、电子为支柱,产品、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

科技:桂林市有独立的科研院所14个,国有单位科技人员8.6万人,县以上政府部门科研开发机构30多个,在光电子技术应用、新材料、生物技术、精细化工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00多家中外企业在区内投资。

3. 桂林市水资源情况

桂林市处于岭南山系的西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39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117亿立方米,市区内人均水资源量为4920立方米。

事实上,桂林全年人均水资源量有66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近3倍!尽管如此,由于桂林常年降雨量分布的不均,每年3-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因此,桂林也存在着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问题。鉴于漓江枯水期经常水量不足,桂林市历届领导对城市节水工作都非常重视,20年前就成立了城市节水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或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亲自兼任。

(二)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

1. 自然资源概况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总而积2149平方公里,辖3镇6乡,总人口27.8万人,居住着瑶、汉、壮、苗等19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14.8万人。

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恭城东、西、北部三而环山,中间为河谷、草地、丘陵地带。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318个,银殿山为全县最高峰,其主峰海拔1885米。恭城河(茶江)纵贯县境,支流纵横密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年均降雨量1437毫米。

山青水秀,古迹众多。恭城自古处于中原进入两广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文庙和全国关帝庙十大理事之一的武庙相邻而建,互相辉映;周渭祠、湖南会馆、东寨瑶族古民居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境内山青水秀,自然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78%,充分展现了“观自然景观,品瑶乡风情”的旅游文化内涵,是镶嵌在桂林大旅游圈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便捷,以省道二级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四通八

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讯事业发村电网改造在全国率先完成,全县水电装机容量3.6万千瓦,建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了与全区电网联网供电。目前已拥有三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2家,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 民风淳朴,地灵人杰。恭城各族群众民风古朴,和睦相处,治安良好,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成为广西第一个获准通过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位一体”(恭城模式)生态农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推广。人民群众思想解放,整体素质较高,高考、中考上线率和重点院校录取率连年名列广西前茅。

3. 恭城瑶族自治县水资源情况 A 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恭城县年水资源量约为21.1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560立方米,高于全国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但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恭城河最枯季节平均水流量仅32m3/秒,历史最小流量3.69m3/秒。一些干旱年份县城区出现过供水紧张的情况。

B 水污染现状

恭城县是一个资源型县,工业结构以水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农产品加工、铁合金、农机机械为主,工业废水重点排放企业7家,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加之县城区正在开发,人口较为集中,生活污水日排放量达7000吨,水污染防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恭城县污水排放总量继续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据统计,恭城县污水排放量, 2001年为507万吨,2005年661万吨,4年增长了30.4%,2005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了1805.9吨,从2001年—2005年恭城河污染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从总体上看,恭城县河流水体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降低了利用价值或失去了利用价值,损害了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减少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威胁到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据统计2007年,恭城县环保局收到群众来信来访案件27起,其中水污染纠纷案14起,占52%。

C 水资源逐渐减少的主要因素

(1)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不断扩大,人口随之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城镇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进行处理或二次利用,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如势江河由于源头上铅锌矿的采选,小水电站的建设,旱沙、河沙的无序开采,沿河两岸乡镇、村庄居民污水大量流入河中,河水近年来大部分时间处于混浊状态,上游到了枯水季节出现了断流现象,河里的鱼虾难得一见,成了恭城县污染较重的水域之一。

(2)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中浪费水的现象尤其严重。

首先是县城、乡镇所在地用水跑、昌、滴、漏现象普遍,其次是节水器和设施不健全,造成了用水效率低下,如县城3.46万人口,平均每天用水达到7000吨左右,平均每人达0.2吨以上,400多斤。 (3)生态遭受破坏,不同程度破坏了水源。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恭城县很多地方的生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溪流、河流水量变小,不少地方断流时间增长,从而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水源。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县委和政府的逐步重视,森林得到保护,水土流失现象也相对减少。总之,客观上观察河流,山涧的水量比六七十年代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桂林市、恭城县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桂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桂林市处于岭南山系的西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39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117亿立方米,市区内人均水资源量为4920立方米。

事实上,桂林全年人均水资源量有66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近3倍!尽管如此,由于桂林常年降雨量分布的不均,每年3-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因此,桂林也存在着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问题。鉴于漓江枯水期经常水量不足,桂林市历届领导对城市节水工作都非常重视,20年前就成立了城市节水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或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亲自兼任。 (1)制定相关制度

桂林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不仅节水意识超前,而且节水措施得力。他们相继出台了《桂林市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管理暂行规定》、《桂林市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暂行规定》、《桂林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和《桂林市城市房屋便器水箱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了依法用水、依法节水和管水的法规体系。 (2)牢抓源头节水

紧紧抓住企业是用水大户的“牛鼻子”,截至2006年桂林市已将月用水量在500立方米以上的所有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管理,实行定额和计划相结合的节水管理,全市计划用水单位总数达到了850多户;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今年起该市还开征了自来水的水资源费。 (3)依靠科技节水

“十五”期间,桂林在节水技改项目上投入资金6541万多元。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的锅炉冷凝水回收系统、污水处理扩容等一大批工业节水项目陆续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效益。用水管理智能卡计量等新技术在桂林的各大专院校和宾馆饭店及企业中得以推广,节水效果十分明显。仅在2000年到2006年,全市的宾馆、饭店新装和更换节水型用水器具达2万多套。

桂林市城市节水办常务副主任谭福荣说,由于20年坚持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桂林如今每天节水量达3万多吨,市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20年前提高了3倍!

(4)降低供水损耗

桂林市自来水公司在加大对陈旧供水管网改造的同时,通过提高检漏科技含量和设立清流报漏服务热线,使得全市供水漏损率仅为10%,低于国家12%的标准。桂林市自来水公司率先在全区使用统一的供水服务热线96332,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与此同时,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供水管网调度,提高了抢修的效率和准确度。 (5)合理开发利用

每年都下达用水计划指标,实施季度考核。从1990年至2006年,全市共关闭自备井212眼,自备井取水量下降了3000万立方米。 (6)积极治污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桂林市先后投资3.38亿元兴建了四座总设计能力为22.85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排水管网463公里,管网服务人口61万人。特别是近5年来,桂林市陆续完善了城市污水干管和近200条小街小巷污水支管系统,新建和改造了9座雨污水提升泵站,从而降低了自然水体的污染,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保障了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提升了城市品位形象,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到2006年,桂林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2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9.78%,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为22.6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的中水既可补入“两江四湖”作景观用水,还可作为绿化和农业灌溉之需。 (7)循环利用

桂林市在发展经济同时,非常注重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城市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99%,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特别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共截断沿湖60多个排污口,每天分流2万吨污水,通过“一沟两渠”从漓江上游将清洁的江水引入内湖,10天一个循环,内湖之水又回流到漓江,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2—3类标准,可供旅游船只航行和农田灌溉再利用。这项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桂林市中心城区的水生态环境,再现了“一水抱城流”的壮观胜景,构建了桂林旅游的新格局。

桂林市很早就开展了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作。早在1997年,彰泰房产开发公司的澳洲花园从单一雨水利用,发展到鸣翠新都的中水和雨水的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园林小区。雨水利用的还有康桥半岛、七星景区管理处、西山公园、恒祥花园等年均雨水回收量为50.17万立方米。电子科技大学和鸣翠新都等单位的年中水回用量为212.35万立方米,收集的雨水和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景观、绿化和卫生。此举不仅做到节约有限的水资源,还对有效利用城市中水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而且对桂林下游以致整个珠江水系水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1987年至2006年期间,桂林市累计节水22272万立方米,相当于桂林市自来水公司两年半的供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87年的25.28%上升到2006年的76.5%,万元产值取水量由294立方米下降到22.6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由1990年的4383万立方米下降到1378万立方米,城市计划用水率为98.98%,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22.6%,节水器具普及率为100%。燕京 9

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等152个单位和1458名个人受到表彰。

桂林的经验概括为四句话:更新观念和经济杠杆相结合;严格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相结合;节水项目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桂林市立足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通过20年持之以恒地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丰水地区创建节水型城市的路子,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桂林市迈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步伐。

桂林市节水办两度被建设部、国家计委和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和自治区节能先进集体。桂林市先后被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命名为“全国节水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和国家“节水型城市”。

(二)恭城县节水型社会建设

恭城县年水资源量约为21.1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560立方米,高于全国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但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恭城河最枯季节平均水流量仅32m3/秒,历史最小流量3.69m3/秒。一些干旱年份县城区出现过供水紧张的情况。

总的来说,建立节水型社会需要的不只是完善管理体系与加强政府职能,还要建立完善的控水管理制度与水资源使用及控价的配套法律法规 A. 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牵涉到各个层面可以说建设主体是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当前,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涉及生产力布局与结构的调整、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形成与磨合,其中既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也需要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控,同时还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执行。因此,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就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B. 加强政府职能

政府的主要建设职能包括:宏观资源管理、宏观经济调控、制度政策与法制构建、控制指标和相关标准制定、组织控制与监督、评估反馈与调整。 公众建设职能主要包括:自身节水、遵守和监督意识、参与管理。 市场经济的建设职能包括:经济杠杆调节、供需流畅、市场畅通。

(1)管理体制建设

逐步建立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成立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施规划统

一、调配统

一、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管理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 (2)运行机制建设

建立以用水和纳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总量控制下的取水、开发许可制度。建立包括水资源认证、初始水权利配给、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危机管理、用水定额管理、节水补助、信息交换、公众参与管理的等制度在内的完备的支撑体系。 (3)法制体系建设

制定一系列节水型社会配套管理办法,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以此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张,做到依法用水、依法管水、依法节水、依法奖励。 (4)规划体系建设

规划体系内容:经济社会法杖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区域节水规划、灌溉面积总量控制规划、灌溉制度改革规划、节约工程规划、水源地及其周围保护规划等)。 (5)技术体系建设

恭城县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部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应当联合相关研究科研部门共同相关问题的研究,加大开发科技节水的力度,以形成较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 (6)参与机制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因此,各部门与每一个公民都应参与其中。参与机制建设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成败的关键。其主要内容应包括:部门协助制度、分水协调制度、农业用水优先保障制度、水价听证会制度和水信息社会公布制度等。 C. 适宜的政策

农业要发展,需要有灌溉水保证;农村要稳定,农业生产必须要有保证;农民要和谐,必须减少纠纷。于是,恭城县基层党组织从发展生产力、减少利益冲 11

突因素出发,开展了一个“三面光”工程——为需水比较大而且灌溉水要求高的几个乡镇修建引水渠。水渠所到之处,整片稻田都能及时灌溉上水,且不论何时。

这个的工程实施以后,水资源纠纷便大大减少,几乎全部消失,基层党组织的决策和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完全达到了期盼中的效果。基层党组织深知虽然采取了众多的措施去消除水资源纠纷,并且有着长远规划,但是利益的冲突因素和矛盾的爆发点是无法被完全估计到的,为了保证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发展,基层党组织按照区委的统一指导和部署,积极向每个乡村派驻“指导员”,强化乡村党支部的作用,动员乡村的党员积极参与协调利益冲突、发展生产力和新农村建设事业中来,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特别是“指导员”制度,等到一贯坚持和强化,严格按区委要求进行活动,居住于所指导的乡村内开展调研;与村支书广泛合作并保持中立性;第一时间出现在纠纷现场并对事态作出初步控制;熟悉所指导的乡村特点以更好地为民服务;坚持五年之内一轮换等等。这一项措施就保证了水资源一类的纠纷完全在基层党组织的控制之下而不至于酿成悲剧,更不会破坏生产力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

另外,建立和完善工业节水市场机制、强化工业节水管理、提高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广泛开展工业节水宣传活动也是必要的。 (1)建立和完善工业节水市场机制

适时适度地提高水价、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以市场调节机制增加节水设施使用的经济效益,促进工业节水;逐步实现实行定额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相结合的阶梯式水价模式。 (2)强化工业节水管理

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业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即工业节水设施必须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设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指导企业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制度和重要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整顿节水产品市场。 (3)提高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工业企业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废水减量化;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 12

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政府部门也应加大投入,加快废水资源化和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费,逐步向污水处理市场化方向转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逐步提高到能够补偿合理成本并实现微利的水平;科学制定区域工业废水治理规划,采取工业废水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逐步改善水环境,防止出现水质性缺水。 (4)广泛开展工业节水宣传活动

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市民节水意识,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有过去依靠增量解决资源短缺向重视节约和替代的思路转变,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D.节水措施

农业节水是防治作物无效蒸腾,减少地表水蒸发和水土流失,增加土壤需水,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水。优化种植结构是节水潜力很大的节水措施之一,如水肥耦合技术,是根据农田的墒情与肥力状况,科学运用灌溉和施肥技术,实现水、肥高效利用的一项综合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包括塑料薄膜、秸秆覆盖等,是与免耕(少耕)相结合的一种耕作栽培技术,它可以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光合作用。

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合理配水。如机井先灌远地作物,后灌近地作物;先浇高地作物,后浇洼地作物;先灌墒情差的作物,后灌墒情好的作物,先灌粮棉经济作物,后浇其他耐旱作物等。

恭城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要解决水资源引起的纠纷,就必须最快最好的实行农民增收,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只有农民富裕了,农村发展了,这些纠纷才会不复存在。所以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发展生产力,鼓励农民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倡多远经济,鼓励农林牧副渔多样化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观光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等。

这样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完全解决水利纠纷。如永福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桂林城市重点向西发展的重大战略契机,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和“城市建设高潮年”活动都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党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下,恭城县莲花镇党组织,招商引资,兴建旅游等产业,以“赏果园风光,品瑶乡风情”为主题,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红岩新村已初具规模。

2003年,首届恭城月柿节开幕式一“走进中国月柿之乡”大型文艺演出在红岩生态旅游村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些都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

第三篇:桂林恭城瑶乡导游词(导游词)

桂林恭城瑶乡导游词

前言: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桂林恭城观光游览,我是这里的导游**,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小黄。俗话说的好:“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现在流行的说法呢,就是百年修的同车行,我们大家今天在同一辆车里可是百年才修来的缘分,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让您度过一段愉快的旅程,真正感受到瑶乡的魅力。

总述:恭城县是一个古老的县城。她于隋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是桂林市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恭城县地貌似天然的大八卦图,茶江以"S"形绕越整个城区,更添瑶乡之神秘。县内有文庙、武庙、周王庙、湖南会馆等四大古建筑群,分别形成"文"、"武"、"官"、"商"、"情"等浓郁的游览氛围。多姿多彩的瑶家风情,独具特色的瑶乡小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相继前来。近年来,恭城的桃花节、月柿节办得有声有色,很多外国友人都慕名前来。无论是春夏秋冬,这里都将会带给您一个酣畅梦幻的旅程。

分述: 到了恭城,不得不去的就是文武庙。现在大家所站的地方就是文庙前了。文武庙位于恭城县中心,过十字街就到了。对面是香格丽城,香格丽城是一条新建的商业街道,建筑风格颇具古风特色,与文武庙隔街相对,相得益彰。文、武两庙建于明代,气势恢宏,蔚为壮观,为恭城赢得了"华南小曲阜"的美誉。庙内浮雕、石刻做工精巧,镂空木雕工艺高超细腻,脊山彩陶人物花饰别具一格。走进这里,就象进了一座古老的艺术殿堂。文、武两庙并存一地,一文一武,一张一弛,相互辉映,实为全国仅有。孔子、关公圣像供人们顶礼膜拜,朝圣揽胜。

文庙即孔庙,又称学宫,是祭祀孔子的祠庙。恭城文庙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进入文庙,现在我们走的这座小桥就是状元桥。流金五月,莘莘学子,秉烛携香,走状元桥,过大成殿,虔诚膜拜孔圣人,千年如一的理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据说状元桥的跫音可以青云直上,所以几乎每年都有恭城学子考上清华北大。

这是一座宫殿式的古庙。座北朝南,依西山之势,筑六级平台,递进而建,层层叠起,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前有茶江河水弯环绕抱,后有西山古松翠柏衬映生辉。建筑布局依次为照壁官墙,礼门、义路门、棂星门、泮池和状元桥、左右碑亭和东、西厢房、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殿、露台、大成殿,最后是崇圣祠。门、院、殿宁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层次分明,布局严谨。

“棂星门”由大青石砌筑,额枋和明楼上雕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鱼跃龙门”、“拜相封候”等众多的吉祥图饰,望柱上有六尊避邪兽,窥视八方,气势雄伟,庄重肃穆。过棂星门后是泮池,又称月池。池上有一状元桥,因桥面镶有一块浮石亦寓有“平步青云”之意。两边竖有碑亭,东边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孔子赞文”,西边是颜子、曾子、孟子和子思子对其师的赞文,碑文是当朝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康熙字典》的总编张玉书所书。沿着石阶登上平台便是大成门,其意为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达到了至高境界,该门高4公尺,其11扇格扇全是对称的几何图案和镂空雕饰,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精华。大成门的脊梁上的人物彩陶精巧细腻,造型独特,为全庙之精华,大成殿内塑有孔子真迹像。并分别有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御笔所提的匾额。整座建筑红墙黄瓦溢金泛彩,殿阁高耸飞檐挽天。严格按照我国古代堪舆学的理论设计建造。有中国传统易学的哲理,亦保持了岭南古建筑的地方特色。

走出文庙,可不能忽视了文庙旁的那一口圣井,游客朋友们不妨亲自取水,尝尝这甘甜的圣水。据说可以延年益寿哦!

文庙右侧就是武庙了。恭城武庙,又称关帝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武庙前临茶江,背靠西山,整个布局由古戏台、雨亭、正门、正殿、后殿和东、西厢配殿组成。整座建筑重檐歇山,翼角飞翘,脊山花饰泥塑,龙凤呈祥,明暗八仙,人物花鸟,唯妙唯肖,五彩斑阑富丽壮观,建筑之精令人叫绝。古戏台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虽经四百年风雨,却风采依旧。由大青石方料垒砌台基,台高1.32米,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基前有“渭水访贤,魁星点斗,三顾茅庐”三幅石刻浮雕。台柱柱础雕有暗八仙,台基上为穿斗式大木结构,台顶置斗八藻井,园心绘有阴阳太极,便于演唱声产生共鸣。雨亭构造是用大条油杉原木作柱,且柱础较高,体现了岭南建筑适应潮湿气候的特点。过去每逢节庆都要演戏“酬神”,故建雨亭以避风雨,让观者乐而无忧。雨亭进为前殿,俗称头门,大青石檐柱,轩棚月梁上置卷云饰镂雕托峰,殿前一对辟邪瑞兽立于左右,两侧各塑牵马将军一尊。正殿,又名“协天宫”,脊梁正面塑“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福禄寿喜”、“三战吕布”、“双凤朝阳”、“喜鹊闹梅”等动物花鸟图饰,檐墙上塑有“麒麟送子”、“加官进爵”、“麻姑献寿”、“天女散花”等泥塑人物,誉替风檐雕刻精细,窗棂格扇花饰繁多,殿内供奉关圣大旁、关平、周仓、王甫、赵累两旁配享、神像生动逼真,威严无比。正殿门头悬“协天宫”匾额一块,令人肃严起敬。后殿面阁五间,硬山屋顶,供奉九子娘娘、女娲、妈祖诸位女神。整座建筑座北朝南,肃穆壮观。

瑶乡男女,无不钟情于五月十二的关帝庙会。到那时耍龙舞狮,杀猪烹羊;到那时扮戏歌舞,通宵欢唱;到那时香烟袅袅,礼花绽放„„三年一次的关帝巡游时,还会人声鼎沸万人空巷,人们沐浴更衣,秉烛焚香,守候在大街两旁,要让汉寿亭侯知道千年之后还有一种虔诚叫着向往:向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向往长幼喜乐阖家安康。

文武庙后面就是印山,印山一山分二脊,一东一西,一左一右。左为文庙,右为武庙,文武两庙浑然一体。我们可以由武庙左侧上印山,山不高,但树木茂密,非常清凉。很快走到山顶,山顶上这座是烈士纪念碑。恭城儿女是勤劳勇敢的,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了纪念牺牲的烈士们,恭城人们就在这山上建了烈士墓、树了烈士碑。这也是恭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印山下有很多凉亭,能歌善舞的瑶乡人们傍晚会聚集在这里唱歌跳舞。

接下来,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周渭祠和湖南会馆。周渭祠,恭城人称它为周王庙或嘉应庙。 它建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重修,是祭祀北宋监察御史周渭的祠庙。周渭祠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由戏台(毁于三十年)、门楼、大殿、后殿及左右厢房组成。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渭字得臣,恭城路口谢家村人,生于残唐五代,故于北宋咸平二年(999)。据《宋史》记载,周渭官至中央监察御史,擅长诗赋,气格豪迈,生树伟迹,开文教之先声,为古今之奇人,他一生清廉,为国为民,死后为宋真宗追封为“忠佑惠烈王”。家乡百姓感恩其德,捐款为他建庙塑像,有诗联赞曰:百代相传周御史,千秋怀念古乡贤。祠庙建筑主要由门楼、大殿、后殿及左右厢房组成,门楼是全庙的精华所在,亦称蜜蜂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颇有明清古建特色。檐柱承托下檐,金柱通顶支承上面重

檐,体型在中间骤然收小,五层斗拱逐层出挑,使整个层顶飞檐高翘,显得雄伟壮观。由座斗、交手斗、鸳鸯交手斗三种形式组合的严谨而有规律的重檐,形似蜂窝,人们称之为“蜜蜂楼群”。斗拱仅起装饰作用,完成靠内部米字枋格承托上层屋顶。斗拱单体形鸡爪,使上层重檐空气流畅并产生回流,不时发出轰鸣之声,令雀鸟们不敢在此筑巢造窝,起到了自然保护免遭虫鸟侵害的作用,为今人研究古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门楼过天井为大殿堂,该殿硬山屋顶,面阔12.2米,进深14.8米,盖小青瓦滚脊筒琉璃剪边,两榀五柱穿斗架及三面砖墙混合结构,风檐雀替尽为镂雕,更有特点的是檐柱与金柱间之抬梁上装一木雕麒麟作为托峰承托二条瓦檩,结构新颖,美观大方。在它的后殿展示了一幅总长500余米的绘制于清朝乾隆九年(1744)反映千年以前的古代瑶民生产、生产生活和信仰,栩栩如生堪称“国内一绝”的梅山图,该画有形貌各异的人物千余位,各显神采。有瑶民耕种桑织、渔猎商贸的情景,还有瑶民闲逸戏玩、舞笔弄墨的情趣显露。画面绘制精致,形象逼真,实属罕见。

一走出周渭祠就可以看到湖南会馆,它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为当时的三湘同乡会集资所建,占地面积为1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由门楼、戏台、正殿信两边厢房组成。因其结构独特,造型奇巧,雕饰丰富,花草人物繁杂,故有“湖南会馆一枝花”之美称,它是恭城“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南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至今惟独保存完整的一座。会馆的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幅:“客馆可停骖七溪三湘允矣同联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门楼和戏台的结构很有特点,整个平面呈凸字形。门楼第层既是戏台的后厢房,临街的一面为门楼,戏台在门楼之后。说是说,戏台和门楼互为前后,在梁架结构上采用“移柱造”法,以适应戏台和门楼双层使用的功能。陡峻的层顶显得玲珑休憩又富于变化;丰富的彩饰古戏台显得古朴又富丽堂皇,具有明显的岭南古建特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广西较为罕见的古建筑珍品。

游览了半天,现在我肚子都咕咕叫了,让我们先休息一下,吃吃东西。之前说到,恭城不仅有美景,还有很多美味的小吃,那么我们就去恭城油茶馆尝尝这里的特色小吃吧!恭城地方小吃十分丰富,尤以恭城油茶著名--"恭城油茶喷喷香,又有茶叶又有姜,当年乾隆喝两碗,给它取名爽神汤",由于它独特的制作方式、诱人的浓酽清香、舒心怡神的饮后感,早已名播广西誉满八桂。与油茶佐餐的瑶乡风味小吃品目繁多,排散、柚叶粑、萝卜粑、船上粑、芋头糕等三十余种特色糕点,形成瑶乡小吃饮食魅力,为游客津津乐道。大家慢慢品味哦。

游客朋友们,现在正是阳春三月,大家来得真巧,恭城大岭山的桃花开得正艳,这几天在举办第10届桃花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恭城县政府结合地方特色成功举办了桃花节,现又在桃花节中融入更多恭城文化,与油茶节同时举办。三月、四月的恭城是最热闹的了。大岭山桃园位于恭城西岭乡大岭山屯,是在县旅游局、西岭乡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充分利用3月桃花绽放的契机,结合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工程,开展的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三.八妇女节”前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染红了大岭山,在春光下,桃园中穿梭的游客,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好。每到季节都吸引着各方游客前来观光,同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其实很少人知道,十几年前这里还流传着“有女莫嫁大岭山”的说法,因为那时的大岭山一片贫瘠。勤劳的瑶乡人民硬是在这山岭上用人工,种下了一棵棵桃树,到

今天已经形成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林了。桃花历来让人喜欢。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充满奇巧。每当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大岭山上那漫山遍野的桃花,争相怒放,艳丽迷人,充分展示饱含春意的芳容。游客们,你们看,大岭山千山染红,阡陌尽是桃花开: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桃之夭夭,花影幢幢,恰似云霞落满天。那些袭人花香,那些浮动暗影,总是追寻着瑶族姑娘曼妙的舞姿,在每一年预约了惠风和畅,亮了歌声,醉了春光。到了

五、六月,那漫山遍野的甜李熟桃,象翡翠玛瑙班般在阳光下、格外夺目,吸引无数游客络绎前来,嘴里还留者桃李的余香,手里还提着亲摘的劳动果实,别有风味的农家大餐又展示在你眼前,另有一番风味。

大家辛苦了一天,回到县城,我们今天入住的地方是千钧大酒店,这是一家五星级大酒店,也是恭城最好的酒店。打开房间的窗户您就能看到蜿蜒的茶江,呼吸新鲜的空气。茶江如一条银色的丝带,束在恭城腰间,它也是恭城人们的母亲河。茶江边上有一些餐馆,晚上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吃吃茶江啤酒鱼,或是在水上乐园坐坐游船,或是逛逛早上我们去过的香格丽城和其他街道。恭城的县城很小,大家回来可以打一辆小摩的。县城的摩的是统一红色车身的,县城城区所有地方都是4元一趟。出去玩的旅游朋友们要注意自身安全。

昨天我们参观了恭城四大古建筑群,也亲临了烂漫的桃花林,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红岩新村,也是月柿节举办的地方。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南大门——莲花镇,距莲花集镇1.2公里,离县城14公里,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该村95户共390人,主要以种植月柿为主, 近年来,红岩人依靠科技种水果,走上了富裕道路,农民建新房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2003年初,为改变过去那种“有新房、无新村”的状况,全面提升生态农业质量,该村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建设富裕生态家园新村的号召,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的思路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新村。红岩新村里有50栋独立别墅,别墅风格相似,感觉很清新。进入新村我们可以看到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等景点。村里还有一座山,山上有旅游登山小道,这山登上去并不辛苦,我曾数过,这山一共500多个阶梯,在山上可以将红岩景色一览无余。要是金秋十月来到红岩,你们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橙红,金秋十月果飘香:万亩柿园,层林尽染;黄的是叶,红的是果,醉的是人们乐呵呵的脸;当歌声如约响起,云水静谧,眸光粼粼,唯有甜柿脆柿月柿轻舞风华,在秋光里写尽自己艳红与美丽。现在,柿树刚发芽,翠色欲滴,也非常美丽。与红岩新村齐名的是社山。社山,位于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的一个自然村,距桂林市108公里,走桂梧高速或桂恭二级公路可直达景区,景区内民风纯朴,自然风景秀丽,群山环绕,河水清澈见底,享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美誉,是集自然山水、休闲度假,农家采风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一九九九年,这里来了一个来自法兰西共和国的旅游团,其中有一个法国朋友说道,这里简直是中国南方的“香格里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曾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广告中说,北京有个平安里,上海有个平安巷,陕西有个平安县,广西有个平安乡。著名歌唱家汤灿的成名作《幸福万年长》的外景拍摄地就在社山。我们社山村的生态富裕家园,那潺潺流水的小河,河上的平安桥,在广告中作为形象展示。平安桥,平平安安,是人们一生的向往和追求。俗语说:“和顺添百福,平安值千金。”这里的果园,是恭城瑶乡三十二万亩果园的一部份,是百花众中花一枝。每年农历十月间,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社山村里的农耕劳作区,是别有情趣的

地方,可以感受到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韵味。

结尾:各位朋友,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暂,咱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两天,我们参观了历史悠久的文武庙、周渭祠和湖南会馆,观赏了大岭山如云如霞的桃花,游览了非常有特色的红岩新村和社山景区,品尝了瑶乡的特色小吃,大家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我的服务能够给大家留下一丝美好回忆。

恭城的景点还有很多,古樟林生态景区、有高山草原植被的燕子山、以庙闻名的观音乡······如果朋友们感兴趣,下次有机会可以再次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游玩,瑶乡人们一定一定欢迎您!

既然汤灿在恭城拍摄了《幸福万年长》的MV,那么我就祝大家幸福万年长。我衷心的希望咱们能够再次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

参考文献:

李如嘉:《模拟导游》,高教出版社,2003年7月.

国家旅游局:《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1997年版。

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魏星:《实用导游语言艺术》,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年版。

第四篇:广西恭城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基本情况

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

北洞源村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

2007年,平安乡北洞源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勇于创新,努力把北洞源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通过从社区管理体制、干部队伍、党员管理、硬件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采取“五优化”措施,对农村实行社区化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基本情况

平安乡北洞源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东面,距县城12公里,全村辖北洞源、马塘、观音塘、石排岭四个自然屯,有2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人口2182人。设党总支一个,党小组3个,现有党员52名。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村大力发展以柑橙种植为主的水果产业,农民的收入得到大幅提高,水果种植面积达3520亩,水果产量7450吨,人均有果3.4吨,2006年人均纯收入4820元。全村共建有沼气525座,沼气入户率达到95%。近年来,该村在发展水果的同时,鼓励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创市场,做水果销售,目前已形成一个上百人的销售队伍,年销售水果7万多吨。因此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彩电、冰箱、空调、小轿车等高档家电和交通工具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庭,全村共购置了60多辆面包车和小轿车,是远近闻名的“小车村”。

2006年,北洞源新村作为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新村于同年4月破土动工,历经一年的建设,完成了27栋瑶家别墅楼、一栋综合楼建设和旧村穿衣戴帽工程和拦河坝、龙星桥、石拱桥、滨江公园、小广场、停车场、公厕、人饮工程等一大批公益设施建

1 设,于2007年5月1日隆重开村,北洞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我县又一个集旅游、餐饮、住宿、休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北洞源新村的建成,标志着我县的“富裕生态家园”建设由自然村向中心村、行政村的转变;由单是新房建设发展到新房建设和旧村改造同时进行;是全县第一个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农村;赋予了新农村建设新的内涵,成为全区第一个“保险先进村”;第一个引进先进能源环保技术--地源热泵空调热水器的村。

二、主要做法

然而,随着新农村的建成,新农村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服务对象,突破了原有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范围,众多的辖区社会组织,超越了原有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复杂的社会管理局面,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难以适应,并由此引发了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在在农村能否以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建立一种覆盖农村全体群众民的管理服务体制,推动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新社区转变,成了目前迫切需要破解的社会管理难题。为此,在实行社区化新模式前期,我们经过近一个多月时间的调研排摸,并到市各社区考察,通过借鉴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成功经验,精心制定《平安乡北洞源村社区化管理工作方案》,并着手在北洞源村全面实行,从改革现有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采取优化社区硬件建设、优化社区管理体制、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素质、优化社区党员管理机制、优化社区功能“五优化”措施,在北洞源村开始全面探索社区化管理新模式。

(一)优化社区硬件建设,发挥阵地作用。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契机,不断加大社区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优化社

2 区办公场所。为方便居民办事,便于社区管理,社区实行综合式办公;二是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根据自身实际,积极争取上级单位的支持,建立了社区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定期开放为居民服务。三是优化社区公共设施。为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多方协商,引进了社区超市,规范社区农贸市场,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同时争取县直单位的支持,绿化、美化社区,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二)优化社区管理体制。首先是打破原有村民概念,构建一个新型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在继续保留村经济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同时,着重构建覆盖辖区全体居民的管理和服务组织机构“一会一体五小组”,即成立北洞源社区村民理事会,下设党群共富信用联合体,生产发展服务小组、社会保障服务小组、文明卫生计生监管小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和公益事业服务小组。社区理事会由8人组成,每个服务小组由2人组成员。社区村民理事会在村党总支部领导和村民委员会运作下,具体实施社区化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五个服务小组具体负责相关的工作,并联系一个片区,实现对包片区“一口清”,即能熟练掌握自己所分片的居民基本情况,包括弱势群体、外来人口、可依靠对象等,承担起了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本着“精干高效、运转协调、增加职位、义务尽责”的原则,按二正六副配备,其中支部书记1名,社区村民理事会长1名,副会长2名,理事会成员3名。所配备的8名农村社区干部,8人每年3万多元的薪酬和工作经费全部由县、乡财政负担。

(三)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创建工作水平。一是抓选配。对现有村两委干部,将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熟悉社区工作,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调整充实到了理事会中,二是抓培训。针对

3 社区干部文化水平较低、知识面过窄等情况,我们克服种种困难,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辅导讲座、外出考察、专家授课等形式,积极组织社区干部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各种开展工作必需知识的培训,并组织参加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近几个月来,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400多人次。

(四)优化社区党员管理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为契机,通过培训,深化党员设岗定责,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和社区居民公约,完善了《社区居委会任期工作目标》、《社区居委会干部岗位责任制》、《社区居委会工作守则》等有关规章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

(五)优化社区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抓建设,抓好建设聚民心,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按照“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的要求,大办社区服务业。先后成立了社会保障室和社区服务群众工作室,开辟了文体休闲、医疗保健等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网络。一是搞好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成立党员义工服务队,在社区开展卫生保健、机械维修服务上门活动,同时,以老党员和有志青年为主,组建了社区自愿者服务队,及时救助社区贫困户、低保户和困难群众。二是宣传服务工作。以提高居民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团结、养成文明风尚为目的,利用各种载体积极

4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旅游培训、计生文艺晚会、协助各高校开展各种为民服务活动等,提高了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群众的参与率,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定期开展政策理论、科普知识宣传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社区居民、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形成共驻、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政策、文化、体育、科技、法律、卫生“六进社区”,整合了创建资源,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取得的成效

(一)社区建设进一步规范。一是活动阵地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上级拨一点、乡出一点和村民筹一点的方式,投入资金80余万元,建成一栋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随后又投入资金3万多元左右,配齐社区综合办公室,使社区达到每个干部一套办公桌椅、一个会议室50套桌椅、一个活动室、二台电脑、一张妇检床,警务室设备配套,办公室各种职责和规章制度以及标识牌上墙公示,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二是社区干部的战斗力得到增强。配备了8名社区干部,同时市委组织部和乡党委各选派了1名政治纪律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熟练的优秀干部下到社区挂任党总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助理,增强社区干部力量。

(二)共创共建资源得到整合。通过建立共创共建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一是建立了协调机制。积极动员和组织驻社区的商店、企业、中介组织等单位广泛参与社区建设;二是群团组织作用发挥明显。充分发挥社区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组建篮球队、志愿者队等文体队伍,丰富活跃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如积极争取龙

5 星集团的支持,出资30多万元建设一座风雨桥,协调县自来水公司搞好自来水工程建设,协调公安部门建立社区警务室,搞好社会稳定,使居民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三)阵地作用发挥明显。一是发挥了宣传阵地作用。利用社区党校对居民骨干和居民代表进行培训教育,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科技知识、旅游知识、遵纪守法、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成立专业合作社等知识教育,邻里纠纷减少、治安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自实行社区管理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二是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有效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宣传栏,加强科学、健康、文明的文化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移风移俗、文明家庭、文明居民、平安文明小区、志愿者义务服务队、信用村和保险村等“创建”活动,居民的“创建”意识、社区意识和公德意识得到提高,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是全区的“巾帼示范村”;今年7月配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抓好了创建全区保险先进村工作,全村参保率达到了80%,参保金额达到了20多万元,在全区获得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目前正在创建全国保险先进村。同时还作为全市创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现正在申报。

(四)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一是在社区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配齐了社区办公场所和健身娱乐设施;建成1座便民候车停,有了公交车进出;居民生活需求的社区餐饮(农家乐餐馆)、购物(超市、农贸市场)、医疗等服务功能逐步健全,社区公共设施得到改善。二是在创建活动载体方面。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以党团员为主要力量,组建社区自愿者服务队,广大社区党员、团员、居民群众积极参加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青少年教育、民事调解、

6 爱心服务、卫生服务等社区管理、服务、监督多个群众性的服务活动。结合创建工作的开展,社区村民理事会在辖区范围内招收了1名保洁员负责社区绿化、保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方式,“你出资、我清扫、共收益”,有效破解了垃圾围村这个长期困扰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难题。三是在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今年该社区得知本村石排岭自然村的黄声艳患有白血病以后,积极发动本村的村民进行捐助,当天就得到捐款8000多元,对黄声艳家及其本人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经过努力,平安乡北洞源新农村在实行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创建工作后,通过社区管理体制、干部队伍、党员管理、硬件建设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构建起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农村新社区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搞好社区建设,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及时有效解决,才能促进社区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一是社区工作负担重,社区干部待遇低。实行社区后,社区管辖范围扩大,工作量明显加重,职责成倍增长,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认为自已的付出与报酬极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二是社区工作人员上岗时间不长,思想不稳定,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三是为民服务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这些现象,今后将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作用,把继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与社区干部的教育结合起来,千方百计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抓好社区干部的培训工作,每季度定期召开社区建设工作例会,听取社区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生活中的困难,引导他们以服务群众为主题,

7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研究出台支持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一些阻碍社区发展壮大的机制体制问题,稳定社区干部队伍;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及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尽可能地给社区居民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采取多种形式促进社区工作水平跃上新台阶。

第五篇:红岩村

德昌乡红岩村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

中共德昌乡红岩村党支部

德昌乡红岩村位于德昌乡东部,距乡所在地4公里,所辖8个自然屯,有耕地21198亩, 993户、4360口人。几年来,红岩村党支部和全体村民经过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经济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跨入全乡先进行列,2011年,被肇东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定为新农村建设标杆村。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核心是收入。2011年初,红岩村党支部在乡党委、乡政府和上级包扶部门的帮助下,立足村情,确定了把推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着力发展粮食生产、生猪生产、黄牛生产三业优势,确保农民收入实现大幅度增收。一是农业科技园区示范效果显著。我们在科技园区上加大了投入,今年新打机电井4眼,玉米获得了大丰收,单产达1600斤,全村仅粮食生产一项就增收360万元,户均增收3200元。二是做好生猪产业。多年来红岩村村民就有养猪的习惯,但分散、不集中。年初,红岩村党支部在制定村级规划时,立足村情,精心谋划,把五家户屯规划为养猪专业屯。党支部一班人帮助

村民协调贷款、筹集资金建猪舍、选猪苗,并组建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经过全体养殖户共同努力,全屯生猪存栏8000余头,出栏1.3万头,仅此一项收入在48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4500多元。三是做好黄牛产业。依托大庄园肉业公司落户肇东发展的契机,红岩村党支部瞄准了黄牛生产市场,制定了黄牛发展思路,通过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典型引导等发展措施,不断壮大黄牛产业发展规模,坚持大户领养、小户扩养、规模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目前,全村黄牛存栏达到4300头,收入达50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4800元以上。

——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2011年初,红岩村集体积累增

加到850万元,人均收入8200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抓住建设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公益事业,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是开展通村通屯道路工程建设,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在乡党委、乡政府和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争取国家道路建设资金510万元,村民自筹资金110万元,修建白色路面5.2公里,水泥块路面7.2公里,红砖路3公里,率先在全乡实现了村屯道路全部硬化。二是开展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人畜饮水不达标的问题。在村党支部和乡政府协调下,争取市水务局人畜饮水专项资金30多万元,村民自筹7万元,新打人畜饮水井3眼,

3个屯、310户农民都吃上了自来水。三是建设新型社区,增加服务功能。红岩村党支部累计投资52万元,建设了主体占地面积410平方米标准化多功能为一体的二层村级社区办公场所一处。内设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民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等。在市委组织部的帮扶下,社区新建了2000平方米室外文化娱乐广场,安装体育器材8套,建成40米文化宣传长廊,社区和广场四周栽植花树2400株,社区环境达到了净化、绿化、美化,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四是开展环境治理工程建设,解决脏乱差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村屯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各屯的主街两侧植风景树和栽花种草,实现了村屯环境绿化、美化。

2012年,红岩村两委班子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带领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实现在全乡各项工作争一流,具体要做到:全村农业总产值实现5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一是现代化大农业扎实推进。做好玉米大垄双行示范工作,主要是000亩玉米大垄双行要落实机制,玉米单产要达到0000斤以上;完成玉米5000亩高产示范任务,力争玉米单产在800公斤以上。二是畜牧业强力推进。组建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实现年出栏黄牛200头;建设千头猪场2个,实现年出栏生猪1万头。三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屯内巷道全部硬化;所有街道两侧全

部栽植垂柳和丁香,实现绿化、香化;对排水边沟进行彻底清理,街道实现“四清”,无垃圾残留;完善文化休闲广场建设,安装高杆路灯一盏。四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引项工作,力争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2个。

上一篇:工程地质一范文下一篇:广播稿高考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