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作计划实施措施

2023-04-30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一份好的计划能让我们抓住机遇,翻越障碍,那么你会拟定一份合格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疗工作计划实施措施》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医疗工作计划实施措施

医疗业务管理具体实施措施

妇幼保健院

2013年医疗业务管理工作实施措施

为全面落实2013年医院医疗业务工作计划,特制定医疗业务管理具体实施方案,将医疗业务工作落实分解如下:

一、要拓展门诊业务。门诊部作为医院的门户与窗口,在吸引患者就医、引导患者消费、扩展医院业务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把加强门诊工作、提高门诊量作为实现效益增长的首要任务,要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对门诊医生做到相对固定,对工作量进行单独核算;要对门诊流程进行科学再造,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要逐步推行医生工作站,积极探索门诊资源整合模式和新型管理方式。

责任人: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监督指导:医务科

二、完善医疗质量、药事、病案管理、感染控制、输血、伦理等管理组织。目的:建全各类委员会,实现医疗工作分片、分类,严格管理,按工作职责工作,真正起到委员会的作用。

责任人: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监督指导:医务科

三、检查完善急诊绿色通道。工作内容:①检查急诊区域设置。②实施合理化的急诊绿色通道服务流程,有示意图。③急诊人员的安置。④急会诊的人员的到位时间。⑤急诊病人的入院时间控制。⑥急诊检查项目的查报情况。⑦急救电话的开通,记录情况。⑧急诊挂号及便民服务具体内容实施。⑨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使用情况。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具备的要提高,不具备者加快改进。目的要求:经检查达到急诊配备齐全合理,就诊便捷,诊治快而有效的目的,真

正体现急诊的风格。

责任人: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监督指导:医务科

四、检查和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核心制度。目的要求:通过完善和持续改进,达到医疗事务有章可循、有引可查。工作内容:①病房科主任、护士长,要针对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历讨论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抢救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交接班制度进行自查。②相关科室必须组织学习,要有记录,有实际操作,有相关业务记录册。

责任人:临床科主任及病房护士长。监督指导:医务科

五、药房工作

目的:通过检查改进,使药房能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工作。工作内容:①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安全、合理,能提供人性化服务。②具备执行药物遴选、处方审核、改变药房卖药的单业务功能,提高药房的业务层次,实现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会诊制度,③毒、麻、精神、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④建立并执行合理的退药、退费制度。

责任人:药剂科、药房负责人。 监督指导:药事管理委员会、医务科

六、检查完善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并组织实施。目的要求:改进并完善具体预案,做到及时处理相应事件。工作内容:①检查原有预案,并作出合理改进。②下发各相关业务科室并组织学习。③依据工作实际作出适时改进。

责任人:医务科

监督指导:业务院长

七、检查完善处理医疗纠纷程序。目的要求:通过完善改进做到程序合理、内容具体,能更好的维护患者及医院的合法的权益。工作内容:①完善处理程序。②细化处理项目,量化处理标准,依据《医师法》及相关法规,合理合法的处理纠纷,做到有投诉必记录,有记录必处理。

责任人:安全办

监督人:分管院长

八、检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目的要求:有相关预案,定期演练,达到具备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工作内容:①制定应急预案。②组织学习并演练。

责任人: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医务科

监督指导:分管院长

九、合理用药的检查。改进目的要求:改进后应按原则合理应用药物,做到合理、有效、经济。工作内容:①计算出全院应用率最高的抗生素或销售额占前10位的药物。②结合院感染科检查抗生素的应用,提出问题,③各科自查不合理用药。④检查出问题通报,令相关人员改正并提高业务水平。⑤不定期检查用药情况。

责任人:临床科室负责人

监督指导:药管会、医务科、院感染

十、医疗设备的采购、保养、维修、更新制度。目的:检查、完善系统的设备管理机制,使设备更好的服务临床。工作内容:①建立相应的制度。②有相关的登记记录。

负责人:器械科

监督指导:分管院长

十一、出院医嘱的完善和改进。目的:通过改进以解除病人出院

的后顾之忧,体现人性化服务。工作内容:①检查现有出院医嘱内容,找出存在的问题。②要强调详细写明注意事项、复诊时间、联系方式、病人意见及建议。③科主任检查出院病历时要仔细检查。

责任人:临床科主任

监督指导:医务科

十二、电话随访及病人满意度调查的改进。目的:建立健全系统的病人反馈系统,不断处理问题提高服务。工作内容:①设立专用电话、专人负责、专用调查表、专门记录本、专门处理反馈上报表。②定期、定量电话随访,发放回访满意度调查表。③总结出病人提的问题,上报并解决,必要时解决方案反馈给病人。

责任人:随访办

监督指导:分管院长

十三、《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及尊重病人权利的学习改进。目的:达到依法执业,不侵犯病人的合法权益。工作内容:①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②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尊重病人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隐私权的教育及讨论。③检查病历中尊重病人权利的落实,相关医患沟通记录。

责任人:各科主任、护士长;医务科

监督指导:分管院长 十

四、医师三基三严考试,主治医师新技能的掌握,责任医师的检查。目的:使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业务水平不断巩固提高,改进医疗水平。工作内容:①加强现有三基考试。②定量定期考核主治医师新技能的掌握。

责任人:医务科

监督指导:分管院长

十五、病历质量检查。目的:进一步改进病历的质量管理及检查

机制。工作内容:①实施病历质量科室质控。②提高病历归档时限。

责任人:科室负责人

监督指导:医务科

十六、新技术项目的管理。目的:使新技术的开展合法,有效。工作内容:①检查新技术合法性和并出具相关报告。②检查完善新技术的论证制度和论证记录审批。③检查新技术的临床结论及医疗安全。④做到记录材料详细。

负责人:新技术负责人 监督指导:医务科

十七、手术室的质量管理。目的:通过改进使手术更合理、安全、有效。工作内容:①诊断、治疗方面的质量。②施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③严格执行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④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⑤麻醉安全管理。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不应超过3天)。

责任人:手术科室负责人

监督指导:医务科

十八、门急诊工作质量管理的完善和改进。目的:建立更合理有效的门诊急诊工作系统并持续改进。工作内容:①建立合理的门诊诊疗流程,提高门诊确诊能力,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②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③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保证门诊诊疗质量。④落实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急诊工作制度。⑤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⑥急诊及时、安全、便捷、有效。重点检查急诊检验、放射、输血、药房、会诊、留观、手术、住院、转诊等环节。

负责人:门急诊科室主任、医务科

监督指导:分管院长

十九、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检查、改进。目的:通过检查改进,不断的改进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实现医院高质量的发展。工作内容:①近3年独立完成高水平诊疗项目的种类和数量。②近3年独立开展的新诊疗技术、项目。③接受其他医疗机构转诊患者的数量、病种。④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和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⑤同一病例同一疾病七日内再住院率。⑥与同级医院相比,单病种的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等各项指标较低。⑦通过对比找出差距及持续改进的方法。

负责人:医务科

监督指导:分管院长

十、部分统计指标的检查统计。财务科、统计科,医务科协同工作。

第二篇:潍坊市关于印发医疗惠民行动20项惠民措施第二批实施方案的通知

潍卫医改〔2011〕12号

关于印发医疗惠民行动20项惠民措施

第二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局直各医疗单位:

根据我市医疗惠民行动工作安排,2011年重点推行20项惠民便民措施。前期已印发第一批实施方案,现将医疗惠民行动20项惠民措施第二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 潍坊市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

2. 潍坊市普及门诊“一站式”服务实施方案 3. 潍坊市无假日医院服务实施方案 4. 潍坊市控制医药费用“三双行动”实施方案 5. 潍坊市实行新农合“单病种”收费工作实施

方案

6. 潍坊市提高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水平工作 实施方案

二O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1 潍坊市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和规范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管理工作,推动卫生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和《山东省卫生强基工程管理办法》有效落实,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医药负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通过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促进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广大群众不用出县、出乡就能享受到安全、便捷、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纽带和县域龙头作用,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大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使对口支援工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实际效果。

二、实施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工作内容

(一)支援任务

1、对县级医院的支援。总体上,仍然按照“卫生强基”工程 3

安排,每所城市三级医院与3所以上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协作关系,分别选择1-3个学科专业,原则上每学科专业有1名高级职称医师全年驻点服务。省、市级重点学科对口支援一并统筹安排。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完善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每个县不低于1所,每所医院不低于5名医生。鼓励采取专家团队支援的方式,提高支援效果。

2、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援。每所县级医院支援辖区内3所以上乡镇卫生院,原则上分别派驻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全年驻点服务,并为每所受援的乡镇卫生院培养2-3名业务技术骨干,有针对性地推广6项以上适宜卫生技术,帮助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提高乡镇卫生院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能力。

3、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援。每所市级医院支援2处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分别派驻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全年驻点服务,并对每所受援的社区卫生机构推广6项以上适宜卫生技术,帮助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实行双向转诊制度。

每所县级医院支援1-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派驻1名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全年驻点服务,推广6项以上适宜卫生技术,帮助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实行双向转诊制度。

4、对村卫生室的支援。每所乡镇卫生院至少与4所村卫生 4

室确定对口支援关系,每年选派4名左右临床医生到受援村卫生室坐诊,每人每年累计坐诊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支援机制

1、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签订对口支援协议,载明双方权利义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制定支援计划,完善各项工作记录,推动对口支援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2、鼓励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总体指导下,积极探索托管、重组、连锁、联合等形式的协作关系,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推进区域内县-乡-村、城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3、对口支援工作实行周期管理,每批次人员连续定点支援周期应不少于六个月。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中级和副高级职称前到基层医院累计服务一年以上的制度,确保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

4、上级医院对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支援,应体现公益性原则,坚持互利共赢。

(三)支援形式

1、支援医院应当选派以高年资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为主的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支援工作以支援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受援医院驻点进行支援为主要形式,所选专业以 5

医疗为主,兼顾护理、医技、管理和其他方面。

2、对口支援双方应当协商确定派驻医务人员的专业、数量和时间,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工作。在确保支援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医务人员可定期分批轮换,但每批连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

3、支援医院可以同时采取选派医务人员指导受援医院业务和管理工作、免费接收受援医院医务人员进修、对受援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等形式,对受援医院进行支援。

4、派驻医务人员应当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受援医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诊治水平;组织开展查房、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帮助提高人员素质;帮助受援医院完善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和改进管理;遵照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的规定,帮助受援医院开展适宜技术,拓展服务范围。

5、受援医院应当有计划地选派医德医风好、业务素质高的年轻医务人员,到支援医院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进修,支援医院应当积极支持。

四、实施步骤

(一)工作调整阶段(2011年5月)

对口支援工作(“卫生强基”工程)已于2009年开始,本次属 6

于再组织、再发动,并结合上级新的工作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从本方案下发之日起,各地各有关单位对以往对口支援工作进行阶段性分析,在保持对口支援关系总体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对确有必要的支援关系作适当调整,以确保工作的实际效果。调整后,县(市)综合医院都要与三级医院建立起支援关系,每所医院派驻医生不低于5名。

各地各单位调整后的支援关系名单于5月底前逐级报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确认。未经确认的支援关系和支援任务,在医院评价和医师职称晋升时不予认可。

(二)推进实施阶段(2011年6月-11月)

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重新审定的对口支援关系,组织做好支援双方对接、计划安排、人员调度培训等相关工作。支援双方建立专门的工作记录,详细登记支援工作开展信息,以备各级评价和检查使用。健全工作制度,强调工作纪律,确保人员到位,实现实际效果。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底前,市、县卫生局对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推动对口支援工作继续深入开展。

五、考核评估

(一)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对对口支援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情况作为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领导班子考核、医院等级评审、工作评价等重要内容。

(二)医师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情况作为医师定期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受援医院负责派驻医务人员的日常管理,应当定期将有关情况通报支援医院,并在其支援工作结束时出具书面考核意见,按规定审核后,纳入其个人档案,作为医师定期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卫生行政部门对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成绩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监督管理

(一)支援医院拒绝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或未按要求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未按对口支援要求给予受援医院以应有支持的,由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不得参加医院等级评审和评先树优。

(二)因受援方原因未能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由主管的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追究受援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三)受援医院以对口支援为由,擅自开展未被核准的诊疗 8

项目的,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依法进行处理。

(四)对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或未按要求完成对口支援工作任务的医务人员,由支援医院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其中医务人员为医师的,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判定为不合格。

(五)对于违反廉洁行医制度的派驻医务人员,由支援医院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受援医院应当给予相应协助。涉及违法违规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附件2 潍坊市普及门诊“一站式”服务实施方案

为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最大限度为患者提供便利,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普及门诊“一站式”服务。为推动工作落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在二级及以上医院门诊普及“一站式”服务。实行首诊、首诉负责制,集中向就诊群众免费提供咨询和系列便民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二、实施范围

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

三、主要内容

(一)设施设置。医院根据各自实际,在门诊大厅选择适宜场所、安排工作人员,配备电话、电脑等办公设施,建立起“一站式”服务处,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

(二)功能设计。门诊“一站式”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为初诊病人分诊,指导选择专科医生、指引就诊路线;提供预约专家门诊和挂号、合理用药指导;化验单发放;解答医保参保和相关方面的咨询;负责接待、受理患者意见和投诉;健康体检咨询、营 10

养饮食咨询、健康教育;免费提供轮椅;开具检查申请单等便民服务。

(三)功能确定。对门诊“一站式”服务项目的设立,医疗机构应从实际出发,本着节约群众就医时间、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原则,按照医院规模、日常工作量、门诊环境布局、就诊流程和群众需求等自行确定,并逐步完善,尽快实现“一站式”服务功能最优化、最大化。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试行阶段(2011年5月)

1.市卫生局制定并印发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门诊“一站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2.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制定本地、本单位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对 “一站式”服务台的位置、功能、人员、设备配备等具体事宜进行安排,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办法与流程等给予明确规定。

(二)正式实施阶段(2011年6月—11月) 1.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一站式”服务工作。 2.各医院定期对本单位“一站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及时优化调整服务台功能和具体工作方法、流程。

(三)工作总结阶段(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底前,市、县卫生局对医院“一站式”服务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推动“一站式”服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对方便患者就医的重要意义,选择好适宜场所,配备必需的办公用具和信息化服务设备,安排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切实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二)各单位要安排具体部门负责对“一站式”服务台的日常管理,保证工作顺利有效开展。要做好服务信息分类登记、记录,以利于工作分析、总结和可追溯。建立健全岗位职责、绩效评价和工作责任制。

(三)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辖区医院“一站式”服务工作的监督指导与评价;市卫生局负责对全市开展“一站式”服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指导评价,对局直单位开展情况进行具体监督评价。

附件3 潍坊市无假日医院服务实施方案

为方便群众就医,缩短等待时间,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推行无假日医院服务。为保证工作落实,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推行无假日门诊、检查、手术服务,保证节假日期间群众到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能够正常看病就医;在就诊高峰期,适当增加窗口和诊室开放数量、延长工作时间,实施10分钟就医行动,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保证患者及时看病就医。

二、实施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其他医院可参照执行。

三、主要内容

(一)医院加强节假日期间医疗服务管理,保证节假日期间门急诊、医技科室和病房等岗位正常开放,接诊收治。

(二)医院加强门诊排班,保证普通门诊接诊医师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专家门诊接诊医师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三)医院制定应对就诊高峰工作预案,预留门诊接诊、医技检查后备力量,根据患者就诊情况适当调整门诊资源、延长接 13

诊时间、增加服务窗口和诊室数量,提高排班弹性,加强调度调剂,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四)医院加大节假日期间门急诊、病房接诊接治医师信息公示宣传力度,方便患者就医选择,保证良好的就诊秩序,提高诊治效率。

(五)医院完善内部行政管理,加强对节假日期间门急诊、病房、医技科室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人员在岗在位,各项诊疗工作及时、有效、有序开展。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试行阶段(2011年5月)

1.市卫生局制定并印发全市无假日医院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2.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制订本地、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对推行无假日医院服务具体事宜进行安排,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实施办法等给予明确规定。

(二)正式实施阶段(2011年6月—11月)

1.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面开展无假日医院服务工作。 2.各医院定期对本单位无假日医院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工作实际及时优化调整。

(三)工作总结阶段(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底前,市、县卫生局对无假日医院服务工作进 14

行总结,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推动无假日医院服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要高度重视无假日医院服务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做好节假日期间门诊接诊等各项工作,确保节假日期间能够向社会正常提供医疗服务。

(二)各医院要及时公示门诊值班人员信息,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倾听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妥善受理、处置患者投诉。

(三)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辖区内公立医院无假日医院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价,规范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附件4 潍坊市控制医药费用“三双行动”实施方案

控制医药费用“三双行动”是全市“惠民医疗行动”20项措施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厅的要求,为更加关注民生、全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卫生事业,从根本上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水平,调整医疗机构收入和支出结构,规范医疗机构行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县及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控制医药费用“三双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改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规范管理、狠抓落实,确保“三双”行动取得实效,让群众享受医改成果。

二、总体目标

以维护群众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入手,规范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降低服务成本,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幅度,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引导公立医院健康 16

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幅度,与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调整医院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行。

(二)统一标准、分类指导。对全市各类医院前三年有关经济指标进行调查测算,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分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核定不同的控制标准。同时,充分考虑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基础和现状,缩小同级同类医院之间的差距,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务求实效。

(三)分级负责、动态管理。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全市“三双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并下达全市总体控制平均指标和市、县两级医疗机构控制指标。对控制指标和标准,一年一定,动态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实施办法和措施,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高于规定标准的,一定要降下来;低于规定标准的,可以继续保持。

四、主要内容

“三双行动”是指“双降”、“双控”、“双规范”,具体内容包括:

(一)双降。即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卫生材料支出占医疗支出的比重。

1、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2011年,全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总体平均控制在46%以下,比2010年下降 2个百分点。2010年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在40%-50%的医院,2011年该指标要在2010年水平的基础上,下降2个百分点;低于40%的可以不再降,但不能高于2010年水平;在50%-55%之间的医院,其控制标准要比2010年下降3个百分点;超过55%的医院,要比2010年下降5个百分点。

2、降低卫生材料支出占医疗支出的比重。2011年全市县及县以上医院总体平均控制在18%以下,比2010年平均下降2个百分点。2010年卫生材料支出占医疗支出比例,在22%以上的医院,2011年该项指标全部降为20%;在15%-22%之间的医院,2011年该项指标要下降2个百分点;在10%-15%之间的医院,2011年该项指标要下降1个百分点;10%以下的,可以不再降,保持2010年水平。药品集中采购率不低于90%。

(二)双控。即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门诊收费和住院收费等次均费用过快增长。

1、控制医疗成本。2011年,全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业务支出增长幅度低于业务收入增长幅度。

2、控制门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2011年全市县及县以上医院平均控制在178.8元以内,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下。2010年 18

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增长幅度超过5%的医院,2011年该指标的增长幅度要控制在5%以下。2010年增幅过大的(超过15%),2011年不再增长。原基数过大的,要降到其他同类医院水平上来。2010年增长幅度在0-5%之间的医院,可保持原有增长水平。2010年增长幅度为负数的医院,原收费水平过高的(高于其他同类医院过多的)增长幅度为“0”,原收费水平过低的,增长幅度不能超过5%。

3、控制住院床日平均收费水平。2011年该项指标控制在645.38元以内,增长幅度控制在8%以下。2010年该项指标超过8%的医院,2011年增幅控制在8%以下。低于8%的医院,增长幅度保持上年水平。增幅为负数的,原收费水平过低的,增幅最高不超过8%。原收费水平过高的,控制在标准之内。县级人民医院每床日收费控制在600元左右,县级中医院、妇保院控制在450-500元。

4、控制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2011年该项指标控制在5339元以内,增长幅度控制在6%以内。2010年增幅超过6%的,2011年的控制标准全部降为6%。2010后增幅低于6%的,原则上不保持2010年增幅,基数过低的(横向比较),增幅可以适当上调。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开展率100%,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收费抽查准确率达到100%。

(三)双规范。即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2011年,全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化验收入、检查收入、放射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不高于2010年水平,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达到80%以上,合理用药抽查合格率达到100%。实施临床路径项目在三级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在二级医院不少于5个病种。

五、主要措施

(一)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上半年,全市所有县市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县及县以上医院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按规定的配备使用品种比例和销售额所占比例配备使用。

(二)大力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药品网上采购,降低药品采购价格,确保实现“两个百分之百”,即网上采购的医疗机构数和药品数都达到100%。逐步将医用耗材、检验试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在未纳入省网上采购前,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做好招标采购。

(三)规范医疗和药品价格。按照卫生部提出的“四降一升一增”目标,积极配合物价部门做好医疗价格规范工作,在市中医院先行先试,力争年内在全市推开。要严格按省物价局《关于做 20

好集中采购药品价格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鲁价格发〔2009〕249号)规定的作价办法,核定药品零售价格。规范医疗服务中使用的一次性耗材收费行为,严格按允许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品目收费,必须按规定核定零售价格,不得超比例加价。

(四)加强收费管理。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完善计算机收费管理系统,加强对收费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医院收费人员的统一规范化培训,建立收费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实施阳光收费工程,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耗材价格以及医保病人自费比例高的药品和项目信息全部公开,发生变动时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实行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努力提高收费公开透明度,使群众看病就医明白消费。

(五)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严格控制非业务性支出,树立节约意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各科室使用的卫生材料必须由医疗机构指定的专业科室统一采购、验收入库。要严格申领手续,各科室使用的卫生材料由科室填写耗材领用申请单,按程序报请单位领导审批后领取,所有耗材收费由医院统一收取。加强医用耗材使用情况统计,与医院会计报表一同上报。对使用量大、价格比较高、费用增长快的医用耗材要重点监控。

(六)开展成本核算,实行成本管理责任制。实行全成本核算 21

制度,统一成本核算系统,分科室核算门诊人次、住院床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和监控,医疗机构核定目标成本,分解下达到各责任科室,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定期监测目标成本执行情况,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切实把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以内。

(七)规范用药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抗菌药物管理联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使用环节管理,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实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报告制度,从全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和合理用药监测网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前三名的县市区卫生局、医疗机构要通报批评。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发挥临床药师专业指导作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八)规范诊疗行为。加大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力度,继续扩大试点病种种类,试点范围扩大到县级医院。在二级以上医院探索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应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DRGS方法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努力推动全市同级医院辅助检查结果互认,继续扩大全市临床结果“一单通”范围。开展医学影像检查质量控制,推动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一片通”。推动植(介) 22

入类技术、血液净化、肿瘤性疾病、内镜技术等专业的规范化诊疗。做好器官移植、心血管介入、血液透析、肿瘤、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等有关专业的病例信息报送和管理。针对重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病种、重点人群,选择神经外科、骨科、心内科等科室,以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关节植入等 费用较高的植入手术和肿瘤性疾病为重点,开展高额医疗费用专项治理行动。

(九)加大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高值耗材统计功能管理的通知》要求,对药品、耗材信息实行专人负责、加密管理,严格统方权限和审批程序,严禁以商业目的统方。积极探索利用反统方软件等信息化手段防范非法统方。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对经执法执纪机关认定存在行贿行为的企业或个人,及时列入全市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并予以公布,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三双”行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三双行动”的重要意义,健全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机制。市、县卫生行政部 23

门、医疗机构有关科室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落实责任,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二)制定方案,整体推进。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医疗机构都要根据市卫生局要求,在做好调查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实施,切实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时,要全面做好结合文章,实施“三双行动”要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结合起来,与实施“四降一升一增”的医疗价格规范工作结合起来,与卫生纠风工作结合起来,以实施“三双行动”为总抓手,共同推进各项工作。

(三)强化督导,定期考核。市卫生局将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半年公布一次“三双行动”指标落实情况,年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主要媒体公开,在全市卫生系统通报,与绩效工资总额、院长年薪挂钩,与医院财政补助挂钩,与评先树优挂钩,纳入县市区和局直单位卫生工作考核。县市区卫生局也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工作的督导检查。同时接受政府、社会和患者监督,确保“三双行动”取得实效。

24

附件5 潍坊市实行新农合“单病种”收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切实减轻参合患者医疗负担,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1年在全市一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单病种”收费方式,凡是纳入重大疾病统筹范围的病种,必须实行“单病种”收费,数量达到30种以上。

二、实施范围

全市一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

三、实施步骤

(一)确定病种、诊疗规范、收费标准。《潍坊市提高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水平工作实施方案》中确定的30种“大病”及诊疗规范、收费标准即为按“单病种”收费病种及诊疗规范、收费标准。

(二)出台管理办法。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协调市财政、物价等部门出台《潍坊市“单病种”收费改革管理办法》,对 “单病种”收费标准、诊疗规范等做出明确规定,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支持。

25

(三)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凡申请提高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水平试点的医疗机构必须对所申请的试点病种实行“单病种”收费,即为“单病种”收费试点医疗机构,申请程序相同。

(四)随着“大病”病种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调整,“单病种”收费的范围将相应作出调整。

(五)建立月报告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后,各县市区每月上报《“单病种”收费试点工作情况月报表》,市卫生局将根据各地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指导督促各地“单病种”收费试点工作。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单病种”收费试点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制,更加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组织、协调、落实、检查等工作,定期公布工作情况和统筹资金支付情况,接受农民群众和有关部门的监督。

(二)做好舆论宣传

采取不同方式对“单病种”收费工作进行宣传。让参合农民充分认识到实行“单病种”收费后可以得到的实际利益,提高参合农民的认可度。

(三)纳入考核范围

市卫生局将把各县市区是否开展“单病种”收费作为年终考 26

核的重要指标,并定期对各地试点工作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27

附件6 潍坊市提高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水平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更大程度的减轻农民群众“大病”的就医负担,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1年在全市范围内实现30种“大病”统筹全覆盖;“大病”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最高封顶线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倍左右,不低于15万元。

二、实施步骤

(一)病种筛选

1.会议部署。召开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管领导、新农合主任研讨会,研究部署“大病”病种筛选工作。

2.上报病种。各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大病”病种筛选原则上报病种,每个专业选定3-5个病种,每所综合医院确定30种左右,专科医院按实际需选定5-7个病种。所选病种按照优先纳入大病的次序排列,填写《大病筛选病种目录》后上报。

3.筛选病种。市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医疗费用高、容易导致贫困;诊断明确;治疗措施为基本医疗服务;临床路径明 28

确、方法单

一、医疗费用较为固定、可一次性治愈或疗效确切;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原则对各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病种进行筛选,总数不少于30种。

4.确定病种。将筛选出的30种“大病”征求各县市区、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大病”病种。

(二)确定诊疗规范

1.会议部署。召开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管领导、临床专家研讨会,研究部署“大病” 诊疗规范制定工作。

2.上报诊疗规范。各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确定的“大病”病种上报《大病病种诊疗规范》,内容包括:疾病诊断、诊断标准、主要治疗方法、临床路径、药物范围等。

3.论证诊疗规范。市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诊疗规范标准,对各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诊疗规范进行审查修正。

4.确定诊疗规范。对初步确定的诊疗规范下发县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征求意见,最终确定“大病”诊疗规范。

(三)费用测算

1.会议部署。召开市级和部分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管领导,财务、物价等有关专业人员会议,研究部署“大病” 费用测算工作。

29

2.上报“大病”费用统计表。各市级和部分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确定的“大病”病种及诊疗规范上报本院历年的费用情况及实施大病统筹后设计的收费标准。

3.论证收费标准。市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收费标准等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大病”病种的收费标准。

4.确定收费标准。将初步确定的收费标准,下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后,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确定“大病”收费标准。

(四)制定管理办法

病种、诊疗规范、收费标准确定后,市新合办组织新农合管理专家制定大病补偿管理办法或意见,对大病补偿基本原则、监督管理、补偿办法、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为试点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五)确定定点医疗机构

1.下发通知。下发关于申请提高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水平定点医疗机构的通知,明确申请范围、条件、程序和时限。

2.各县市区辖区内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批准的诊疗项目和技术服务能力向县级卫生局提出定点申请。申请需按病种分别提出。经县级卫生局初审后,统一报市卫生局。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可直接向市卫生局提出申请。

30

3.市卫生局对各县市区上报的医疗机构进行评审,确定定点医疗机构,报省卫生厅核准备案。

4.以正式文件形式公布第一批定点医疗机构。

(六)完善有关内容

随着筹资水平、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大病”病种范围将不断扩大和调整,“大病”的诊疗规范、收费标准也将调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可根据病种增加和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等提出“大病”定点申请,市卫生局审核后将分批次公布。

(七)建立月报告通报制度

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后,各县市区每月上报《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补偿情况月报表》,市卫生局新合办将对各地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指导督促各地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大病统筹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制,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组织、协调、落实、检查工作,定期公布工作情况和统筹资金支付情况,接受农民群众和有关部门的监督。

(二)做好资金保障

各县市区应建立大病统筹基金,基金来源应包括个人筹资、 31

集体扶持和财政补助等,也可从住院统筹基金中分配一定资金用于大病统筹,确保大病统筹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资金安全监管

加强“大病”基金管理与监督,认真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在“大病”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等环节,规范基金监督措施,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大病”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保障“大病”基金安全运行。“大病”基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核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

(四)做好舆论宣传

采取不同方式对“大病”统筹工作进行宣传。一是让参合农民充分认识到实行“大病”统筹后可以得到的实际利益,提高参合农民的认可度。二是让参合农民充分了解“大病”的具体补偿办法和补偿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提高参合农民的满意度。

(五)纳入考核范围

市卫生局将把各县市区是否实施“大病”统筹、实施的报销比例等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

32

第三篇:医疗单位债务化解工作措施

一、目的义务

各区县依照“避免新债、锁定宿债、明白责任、分类处置、逐渐化解”的总体要求,在省审计部分核实锁定我市各区县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根底上,用2年工夫具体完成底层医疗卫活力构长时间债权的清算化解任务,还树立避免发作新债的有用机制。

二、化解局限

三、化解准则

(一)以当局为主

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由各区县当局一致组织施行。债权化解所需资金,由各区县当局依据中心和省专项鼓励性财力津贴统筹布置。市财务予以恰当奖励。

(二)严厉了债

各区县财务局、卫生局及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在化解债权任务中必需做到偿债对象明白、偿债金额精确、偿债手续齐备,实在维护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的严厉性。

(三)直接付出

偿付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准则上悉数执行国库集中付出,偿债资金由县财务从“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专户”直接付出到债务人的银行账户中,不得经由任何中心环节。

(四)严禁新债

树立避免发作新债有用机制,将卫生经费悉数归入公共财务保证局限,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建立开展所需资金由当局统筹布置。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新上项目必需起首落实资金起原,经同级项目审批部分审批后,报市财务及卫生部分立案。

四、化解政策

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执行省、市、县财务三级筹集的方法。依据中心和省对我市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津贴和我市财力情况,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办法如下:

(一)2009年12月31日以前省当局确认锁定的债权,省财务按均匀不低于50%的化债额比例赐与鼓励性财力津贴支撑,残剩局部由各区县筹集资金进行化债。在规则工夫完成化债义务的,市财务赐与恰当奖励。

(三)资金筹集起原。各区县要积极调整支出构造,多方筹集化债资金确保资金落实。资金渠道首要包罗:

1.统筹布置当地普通预算收入、上级财力转移付出资金。

2.上级财务布置的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施行根本药物准则“以奖代补”资金和用于支撑化解债权的专项津贴资金。

3.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施行根本药物准则前的进出节余资金。

4.从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在“审定义务、审定进出”后超收的资金中布置必然的比例用于偿债。

5.经过统筹有关非税收入路子筹集资金。

6.社会捐资资助的偿债资金。

7.闲置资产措置收入。

8.其他资金起原。

各区县用于化债资金必需在预算或方案中做出布置,不得借新债还宿债,不得向群众分摊,不得挤占调用其他专项资金,不得影响根本药物准则在底层的具体施行。

五、化解步调

(一)制订施行方案

制订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任务方案是审核化解任务的主要内容。各区县要仔细体会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任务政策精力,抓紧制订出本辖区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任务方案。方案要明白以下内容:化解局限、化解义务、资金筹集、化解办法(包罗责任人及部分)、详细任务方案等,并上报市医改办、市财务局、市卫生局立案。

(二)展开债权再核实

做好债权再核实任务是化解债权的有用伎俩,也是确保债权顺畅归还的有用办法。各区县当局要一致组织开展变革、审计、财务、卫生、监察等部分,成立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核实组,集中工夫,以省审计厅审计确认的债权为根据,深化各单元对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逐笔逐项进行一次再核实,剔除不实债权,锁定实践债权。经再核实削减的债权数额,要征得债务人的承认签字,并签署和谈书。经由再核实后的债权明细,要在债权单元进行公示。对公示后果有贰言的,要实时妥帖处理。在展开债权再核实的进程中,要将再核实确认债权的项目称号、发作工夫、资金起原、资金用处、金额、记录账簿称号、单子凭证称号及其号码以及对应债务人称号、身份证号码、联络德律风、开户银行及账号等根底信息状况进行注销,并将债权的债权记录账簿、单子凭证(债权发票)、合同书、工程验收单、和谈书等原始凭证搜集复印,作为树立债权台账和销账的根据。

(三)剥离债权,树立债权台账

树立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台账是确保债权精确、平安归还的要害环节。各区县财务部分要会同卫生部分树立债权台账和债务债权数据库,并依据审核认定后果修正完美当地性当局债权治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要对峙顺序公开、进程公开和后果公开,在必然局限内公示各项债权状况,承受监视。依照举借主体、债权起原、债权用处对债权进行分类,严厉划分县乡当局、卫生行政部分和底层医疗卫活力构等的责任,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已划转到上级当局或卫生部分的债权,不得再转给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承当。要将确认的债权在2011年11月30日前,从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剥离出来,交给区县人民当局,归入当地当局性债权治理信息系统予以锁定,作为化解债权的根据。

(四)资金筹集治理

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资金经过在预算中特设专户,独自列支用于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支出,相关资金不作为预算布置正常卫生支出的基数。财务布置用于化债的津贴资金列入“化解乡镇其他公益性债权支出”预算科目。特设专户要执行专款专用、专项治理,任何单元和小我不得挪作他用。偿债资金直接归还到债务人,实在做到分账核算,专项用于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

(五)偿债资金付出顺序

偿债资金准则上悉数执行国库集中付出,对银行借款、单元告贷、小我告贷和工程欠款等债权,由财务部分从特设专户直接付出到债务人的银行账户中,果断根绝用现金付出的做法。在化解进程中,区县财务、卫生部分和各底层医疗卫活力构要将“债务人欠条、发票、收条、合同书、工程验收单、和谈书、付款凭证、债务人身份证”等原始凭证搜集完全,作为销账的根据。区县财务、卫生部分按月向市医改办、市财务局、市卫生局上报偿债进度,包罗还款子目、资金数额、还款对象等。

(六)施行债权销账

财务、卫生部分要树立归还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销号准则。归还每一笔债权,经核实无误后要实时从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明细台帐中销失落对应的负债项目和金额。还,还要将“债权发票、合同书、工程验收单、和谈书、付款凭证、债务人身份证”等原始凭证搜集复印完全,作为每一笔债权的销账凭证,还作为审核化债的根据。已销号的债权要实时告诉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做好响应的账务处置。完成化债义务后,各区县应实时在债权系统内进行债权销号,债权系统不得再有2009年12月31日以前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余额。

(七)总结及验收

各区县完成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义务后,要实时组织对整个化解任务进行一次“回头看”运动,反省化解台账能否健全、每一笔债权的归还手续能否完好、真实、合规等,发现问题,实时改正。在此根底上对当地化解债权任务状况进行具体总结,并将化解债权所要求的各类手续复印完全,分单元编号装订成册,承受省、市医改办和相关部分的审核验收。市医改办要组织市级相关部分对各区县化债任务进行催促反省、审核验收,并将审核后果同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挂钩,未在规则刻日内完成债权化解义务的,扣回省、市级财务响应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

六、任务要求

(一)增强指导

各级人民当局和市县相关部分必需高度注重,站在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维护党和当局的威信、促进社会调和不变和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高度,充沛看法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主要性和紧迫性,实在把化债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清算化解任务首要由区县人民当局担任,执行当地行政首长担任制,市当局担任催促反省。市医改办和卫生行政部分要研讨制定化债施行方案,参加区县债权的抽查复核任务,指点催促各区县展开化债任务,组织审核验收等;财务部分担任订定化债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的运用治理方法,化债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的筹集、分派和拨付,参加化债施行方案的制定、化债任务的指点催促和审核验收等任务;审计部分担任牵头组织对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进行清算核实和审核认定任务,对债权的真实性、正当性进行抽查确认,并参加化债任务的审核验收和指点催促等;监察部分担任查处化债进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各区县人民当局要明白化债目的责任和义务,精心组织施行,深化实践,当场、实时处理任务中呈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化债任务扎实推进、圆满顺畅完成。

(二)严厉规律

为进步化债任务的严厉性,确保偿债资金的标准、平安和有用,开展变革、财务、卫生、审计、监察等部分要亲密共同,树立起事前、事中、过后相连系,反省和抽查相连系的全方位监视系统和制约机制。严厉规律,严禁举借新债、故弄玄虚、虚报冒领、截留调用、套取财务津贴资金及形成资金损掉的行为,一经发现,除追回津贴资金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则追查直接责任人和有关指导的责任;冒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置。

(三)亲密共同

各区县各部分要严密共同,增强任务协作与沟通,上下联动,构成合力,务求严谨仔细,不出过失,确保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发展顺畅。还,市级相关部分要增强任务指点,实时调查债权化解状况,妥帖处置化解进程中呈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顺畅进行,起劲把这件关系群众好处的功德做好办妥,进一步树立当局在人民群众中的优越形象。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医疗保险工作综合目标管理措施

医疗保险是国家社会劳动保障体系中的主体,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广大人民健康水平的需求,为了保证广大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待遇,使医疗保险政策、制度在我院得到落实,并进入良性循环,我院特制订医保综合目标管理措施:

一、院部要加强和重视医保工作的管理,专人负责,拓宽医疗市场,严格执行政府的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的政策、制度和规定。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大厅设立服务台,做好导医咨询、宣传、解释工作、方便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对特殊检查、治疗进行审核工作。

三、各个环节认真核对门诊、住院病人的人、卡、证相符情况、要达到100%的符合率,不允许冒昧顶替、挂床住院等。

四、门诊处方的合格率达98%以上,按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处方管理办法执行。

五、医疗文件书写按《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执行,住院记录、医嘱均按基本原则执行,不得涂改。

六、医院人员实行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本着“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原则,不开大处方、人情方、开搭车药、搭车检查等。

七、对医保处方实行定额控制,平均处方额上浮不超过5%,±5%为0,不扣分,超过5%,每上升1%扣2分,以此类推,按分进行经济处罚。

八、以上各项制度落实到科室及个人,谁违规就处罚谁。

二0一一年一月

第五篇:医疗局救护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的救护培训工作,根据《*区20*—2010年红十字救护工作规划》要求,以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区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的通知》(金府办〔10*〕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救护培训工作的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20*--2010年全区需完成50名师资、4100名初级急救员的培训任务,实现常住人口每130人中有1人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率要达到常住人口的6 %,完成普及培训3.5万人次(包括救护员)。

二、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1、对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

2、对特殊行业进行培训。根据*市红十字会文件的要求,在机关、城市管理、公安、交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包括:交通民警、机动车驾驶员、游泳场馆救生员、生产一线职工、饭店服务人员、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普及培训。

3、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普及培训。

(二)任务:

见附件1。

三、内容与标准

根据市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教学大纲要求,培训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

(一)师资队伍

师资人选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具有教学、带教经验,年龄小于60周岁,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或兼职人员。全面承担全区红十字急救员和社区的急救知识的培训任务。

师资培训工作由市红十字会承担,通过培训、考核获得*市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书。师资人选由区、镇红十字会选派。

(二)初级急救救护员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非专业的第一目击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能自救互救,以减轻痛苦、减少伤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

(4)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与操作。

(5)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6)能指导社区居民了解现场初级急救内容,能辅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初级急救技能。

3、培训课时

16学时。救护员培训工作主要由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员由各单位选派,考核合格颁发急救员证书。

(三)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培训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社区群众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出正确处理。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4)知晓现场初级急救概念: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了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的正确方法。

3、培训课时

8学时。普及培训工作主要由各街镇(*工业区)负责,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四、组织领导和教学保障

(一)为使救护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区政府成立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长由分管区长担任,区政府办公室、区文明办、红十字会、安全生产监管局、旅游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民防办、消防支队、各街镇(*工业区)等单位和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培训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红十字会,由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街镇(*区工业区)相应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二)救护培训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由市、区财政承担。各单位根据培训站需要可适当投入一定经费。

(三)区、街镇(*工业区)设立培训基地,依托社区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常年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及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

(四)培训工作办公室设立“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教研组”,负责培训师资日常管理,对培训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师资要服从区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街镇(*工业区)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的安排,准时到安排的培训点讲课;每2个月组织一次全区师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帮助培训师资提高讲课水平。

(五)做好救护培训的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受训人员数据库,按规定向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上报月报表。

(六)各街镇(*工业区)在区红十字会的协调、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动员、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参加培训班;举办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切实保证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五、培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年*月—*月初宣传动员,制定培训计划、挑选培训师资、培训站落实阶段。

第二阶段:20*年*月—20*年*月,完成第一年初级急救员取证培训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结合世界急救日等活动,定期进行群众性现场救护演练,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

第三阶段:2009年*—*月,完成第二年培训任务并结合培训情况,从优秀的初级急救员中招募志愿者,进一步充实完善社区红十字救护队。为应对日常突发事件做准备。

第四阶段:2010年*月完成第三年培训任务并进行一次综合性全区群众性现场救护演练(设计情景、模拟演练),对3年的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上一篇:育龄妇女健康指导内容下一篇:一建项目管理真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