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下水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2022-09-11

我们知道储藏在地表包气带下面地层间隙的地下水, 是我国水资源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不仅包括那些储藏在岩石孔隙以及裂隙中的水也包括溶洞中的地表水。近几年的环境调查显示:我国90%地下水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甚至不能继续被人们日常饮用的浅层地下水达到了地下水总面积的六成。根据我国环保相关部门的初步研究, 现阶段我国地下水污染正呈现由浅层向深层的点状、条带状到面上直接扩散与渗透, 甚至开始从城市向城市周边进行蔓延[1]。可见地下水研究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特别是地下水采样过程质量控制与保证问题。

1 地下水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现状问题分析

1.1 地下水采样存在不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

因为地表下面地层结构复杂, 而且地下水流动速度非常缓慢, 所以对地下水污染也是呈现污染过程十分缓慢、发现困难和不容易治理等现状影响, 地下水采样由于人力以及经费因素的影响, 在地下水采样组织机构上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

1.2 使用地下水采样质量控制新技术进行质量管理的程度较低

根据我国当前地下水严峻的污染形势, 需要对地下水采样质量控制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 让地下水采样发挥水质污染防范的职能作用;[2]虽然我国现有地下水采样控制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现有的技术方法进行地下水采样工作, 但是在地下水采样深入研究方面技术性明显不够, 这是缺乏高效技术手段的表现。

2 推进地下水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对策

2.1 推进地下水采样制度体系的统一管理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化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条件, 所以必须加强对这两方面的统一管理。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维护和加强是内审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以保障内审工作的层次性。[3]另外需推行负责人领导制, 实现业务部和审计部的合作和交流, 推进两个部门在开展项目层面的有机结合, 并对审计组织人员进行科学的编制, 协调整合各部门管理资源, 实现审计资源的高效利用,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推进制度体系的完善应注重对控制制度的方面, 发挥制度对审计工作的控制和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制度的检查机制, 共同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强化审计管理发挥应用的制度作用。

2.2 加强对地下水采样内外部环境的质量管理

2.2.1 随时根据监测项目变化情况, 根据需要地下水采样的地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和采样方法进行调整。

2.2.2 为保证样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应该减少外部环境影响。

2.2.2. 1 使地下水水质样品减小与空气的接触, 避免发生氧化, 带来监测误差。

2.2.2. 2 密切关注外界环境变化, 避免采样压力改变、邻区介质变化、温度升降、水运动状态改变等外界环境干扰。

2.2.2. 3 减少外界物质进入或采样系统吸附水中原有成分、发生挥发性组分的损失、溶气、脱气、氧化等问题。

2.3 推进地下水采样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创新

因为地下水采样监测频率能真实体现水样周期性时间变化规律, 所以要用理论结合实际, 实地研究取得的数据后再经过周密的理论计算确定地下水采样频率。同时在尽量减少人力物力浪费的前提下, 坚持综合监测目的要求以及水质状况、分析测定条件、经常检出或超标检出等原则, 严格遵照《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确定所在区域地下水采样必测和选测项目, 对于特殊的监测项目可以根据相应的具体标准进行施行。并根据《水质采样技术》进行代表性时间段采样, 妥善保管好全程序空白样和现场平行样的精准度控制。注意对地下水采样过程中采样容器, 装样容器以及固定剂, 以及测定仪、溶解测定仪等材料仪器的质量控制。最后做好样品保存运输, 注意保存要根据标签进行现场记录, 并编写现场原始数据记录表和样品储运记录表等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冷藏减少震动、碰撞, 并制定周密运送路线, 缩短运输时间。

3 结语

为了人民生活的环境更舒适, 更健康, 进行地下水水质采样工作在环境检测以及水污染问题研究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所以, 有效的进行地下水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才能确保样品采集后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代表性。才能利用这些有效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水污染防治以及环境问题预防与监测工作。才能真正为人们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摘要:根据我国在2011年对200个城市进行地下水质监测过程中发现, 较差的水质比例已经高达55%, 甚至水质还在以比上一年高出15.2%的监测点速度进行劣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相关部门对经济建设发展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地下水污染源排查及现状监测。因此, 想实现地下水规范、有效地采集, 必须保证做好地下水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 这样才能得到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品真实、准确的数据。

关键词:地下水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跃奇;王怀柏;王贞珍;水质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J];水利技术监督;2009, 8 (04) :48-49.

[2] 张弼;水质样品采集和分析全程质量控制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04) :189-193.

[3] 白冬明.朱利权;赵敏;论水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J];生活科技;2014, 9 (14) :117-119.

上一篇:新媒体网络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新模式探讨下一篇:浅析司法权威之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