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建设观后感

2022-08-31

第一篇:学术道德建设观后感

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体会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材料,我深有体会。

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范。但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

要深刻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提高科研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提高科研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科学研究是光荣伟大的事业,也是艰苦的事业。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科学研究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生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是没有出路的,也是不可能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古人云:“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就是科学研究的规矩。只有遵循学术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出精品力作,推动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科学发展、学术繁荣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学风和道德基础上。学风不正是科学的大敌,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对科学的亵渎,危害十分巨大,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别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我们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学风是校风、社会风气的引导力量,学风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又影响着社会风气。通过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服务并引领社会,是社会主义大学和广大高校师生的光

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人民教师要爱国敬业、志存高远,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推动者、示范者,成为具有优秀思想品德和人格尊严的社会道德楷模。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防线,学术道德出了问题,社会道德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切不可等闲视之。 学风建设,从我做起,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目标,做一个头理想,有座位,适应时代进步的有用人才,良好学风,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学院的学风建设活动,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博取众长,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考试不作弊,树立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意识,自尊,自爱,勇于挑战,展现真我风采。

作为教育监管部门:第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自律水平。增强自律意识、严守学术诚信是开展学术研究、维护学术道德的基础。广大科研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始终坚守社会正义,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觉维护科研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和人格尊严,努力做优良学风的维护者和弘扬者,以诚实守信和严谨治学精神走在社会道德的前列。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坚持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反对心浮气躁、粗制滥造;坚持尊重劳动、客观公正,反对虚荣浮夸、徇私舞弊;坚持甘于奉献、尊重他人,反对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要勇于担当学术责任和义务,正确行使学术权力,在各种学术评价活动中,认真履行职责,发扬学术民主,客观公正、不徇私情,彻底杜绝权学、钱学交易,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要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高校要大力宣传优良学风和高尚师德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发挥好身边榜样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导作用。一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公布于众,使之产生警示教育作用。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科研工作者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的自觉性。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学术行为的制度约束。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制度建设是保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风制度,对规范学术行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高校要高度重视学风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制度。要不断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明确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改进科研评价制度,建立起以质量为导向、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高校出版社、学术期刊要加强对学术出版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严格的审读制度,在出版与发表的环节上筑起防火墙、把好出口关,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总之,要统筹好方方面面,建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制度。高等学校对本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处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妥善处理。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据法律法规,对违规者予以惩处。在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第三,加强社会监督,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推进“阳光工程”,在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著作出版、论文发表、成果奖励等过程中,实行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和学术团体的监督作用,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使大家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是非清楚,旗帜鲜明;在舆论氛围上对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使违规者身败名裂、得不偿失,使更多的人引以为戒、自尊自律。

作为我们大学生,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端正学习态度,不弄虚作假:

(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博取众长;

(三)确定学习目标,培养良好学术道德;

(四)制定学习计划,按时完成,不打折扣;

(五)坚决抵制并揭发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篇: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目录

前言........................................................................................................................ 1 第1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下滑的原因及其危害 ............................................... 2

2.1 研究生学术道德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 ................................................ 2 2.2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危害 ................................................................ 3

2.2.1 妨碍学术发展和引发社会道德危机 ......................................... 3 2.2.2 不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 3

第2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及遏制学术道德不端的措施 ............... 4

3.1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 ................................................................ 4

3.1.1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关系到民族复兴之梦 ............................. 4 3.1.2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需要 ......................... 4 3.2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 5

3.2.1 用科学精神引领高校学术研究健康发展 ................................. 5 3.2.2 强化道德自律,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 ............................. 6 3.2.3 帮助研究生养成自觉恪守学术规范的行为习惯 ..................... 6

结束语.................................................................................................................... 7

前言

十五年前,在我国本科生都是稀缺人才,如今,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在飞速发展阶段,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乐观的一方面也显现出来了,研究生中出现了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深感担忧和不安。其形式主要表现:轻则一稿多投、虚假署名、参考文献引用不实事求是等;重则篡改、伪造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其原因有内外2个方面,既有研究生个体自律的原因,也有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但实质反映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诚信问题;这关系着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未来学术研究的质量。

研究生是我国学术研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生中出现了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对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未来学术研究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文中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影响因素、相关对策等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强调学术不端行为根本上反映的是个人道德品质和诚信问题,要端正研究生学术风气,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除了良好科研学术环境的构建,还有赖于研究生加强自我学术和道德修养,做到严于律己。

国内外对研究生进行的学术道德教育现状如何?成效如何?有没有需要进一步的改进?通过何种途径去改进?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些问题构成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论文分二部分:第一章,学术道德不端的表现、原因及其危害。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不端的种种表现,并从研究生竞争压力、监督机制等方面对学术不端的原因加以讲述。第二章,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遏制研究生学术道德不端的对策思路。提出了加强研究生价值观引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1

第1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下滑的原因及其危害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种经济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这无形中给纯洁的象牙塔带来了学术道德上的巨大挑战。导致我国学术失范、学术不端问题不断显现,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各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经验可以得知,仅仅通过学术共同体自治和学者自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术道德下滑行为,还需要以法律手段来作为预防和减少其发生的有力武器。

研究生处于学术起跑线和科技金字塔的底端,学术界、科技界要想有一个明媚的未来就必须从这些“准学术人”开始,找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还科学研究事业一片蓝天。

1.1 研究生学术道德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

作为“准学术人”的研究生多数没有直接进行科研工作,不同于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处于科研工作的边缘环节,对学术诚信的危害认识不够,思想活跃但尚不成熟,喜欢接触新生事物,对电脑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较为依赖,需要遵守教育制度约束,同时要面对就业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等。

(一)急功近利。部分研究生情绪浮躁、耐不住寂寞、自律性差,想要趁早出名,急于捞取学术资本,为将来考博或是就业积累材料。从外界来看是受到身边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自律的角度看是研究生自身道德水准的丧失。部分研究生在考研时的动机就是为了换个身份、提高学历、换个专业或者缓解就业压力。其读研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为了能够提高学历,将来能够找个更好的工作。

(二)就业压力。由于近年来研究生逐年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研究生找工作已经不再有很强的优势,这就迫使部分研究生不得不多发写论文、多弄出些科研成果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添砖加瓦,积累素材。

(三)监督机制。高校、科研院所本身的监管力度不够,相关学术诚信规章设置缺失,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不够重视,疏于管理,惩治力度不够,相关的学术管理条例建设不明确、粗糙、界定模糊,使得研究生无章可循。

2

1.2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危害

高校学术腐败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学术腐败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贬损了学术的崇高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健康发展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1.2.1 妨碍学术发展和引发国外对我们的不信任危机

学术活动是一种极其高尚的理性和精神追求,是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也是学者发挥自身才能造福社会的崇高的精神活动,是极其严肃和神圣的事业。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理解和说明,达到对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提示,而今一些所谓的学者,丧失了学术道德,其学术活动目的不再是为追求真理,而已成为学者追求虚名利禄的工具。

在一些外国学者眼里,他们认为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研究生是高分低能,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在读研期间并没有好好珍惜研究机会,而把时间浪费在如何通过不当手段获取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他们的看法反映了我国研究生生教育事业的部分现状。

1.2.2 不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科研、学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学术道德出了问题,人才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就会被破坏,科研人才就会大量流失,有限的科研经费被浪费,科研水平难以提高,其危害性将会是致命的,会让本来就落后的科研、学术更难以有起色。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001年初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3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国民素质由1998年的第24位滑至第29位,科学技术由第13位滑至第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降至第31位。2002年,中国经济的成长竞争力在全世界的排名是第38位。到了2003年,中国的排名降到了第44位,排在波兰之前,南非和斯洛伐克之后。而在此期间,台湾的科技竞争力则从1992年的世界第19位猛升为2000年的第10位。可见强化学术道德也是维护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和适应国际间人才竞争的需要。

3

第2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及遏制学术道德不

端的措施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有着巨大的意义。

2.1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

学校尤其是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高校学生是天子骄子,高校教师更是众人之楷模,所以他们的学术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社会公平、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等等。

2.1.1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关系到民族复兴之梦

首先,大学生是学术道德教育的直接对象,实施学术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学术道德品质。学术道德教育的结果,必然会提升他们的学术道德素质,大学教师是实施学术道德教育的主体,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学者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大学师生学术道德素质的提高,会使大学形成厚重的学术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学术文化品位。

其次,一名社会主义的新型学术人才,除了应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为学术事业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而学术道德对提高人们对科学事业的认识,树立为学术奋斗的理想,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术品德和作风,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术道德是促进学术工作者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培养造就新型学术人才的切实途径,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

2.1.2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需要

中国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是关键。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大学实施学术道德教育,既有助于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学术道德素质,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在高等学校倡导并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技

4

创新、遵守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给予诚实学者公正的待遇,牢固学者恪守学术道德的信心,维护学术得以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从而保证学术赖以发展进步的创新机制,有力的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让学术腐败污染学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学术新苗,培育科技人才,有效利用科技资源,也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学术进步和发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

2.2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指出了加强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学术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端正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2.1 用科学精神引领高校学术研究健康发展

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高端的科学技术,但更要求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没有科技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无知;没有科学的人格,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带来的灾难之中。现在不少人习惯于把科学纳入实用知识的范畴,实际上,作为科学规范的实证标准、逻辑论证、求真态度,既是技术的又是道德的,它所昭示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人性最为珍视、最为基础的方向。科学与道德之间有着一致性和融通性,科学的工具价值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科学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有利于减轻人类的贫困、痛苦和灾难,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之善,不仅如此,它还为人类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除了具有工具价值之外,作为一种观念或精神文化,还有其目的性和精神性的价值。科学就是一种精神成果,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科学研究的结果体现着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成果的客观属性能满足人类社会的多种需求,具有永恒的学术价值,在人类精神文明中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5

2.2.2 强化道德自律,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

我们知道,名和利作为社会客观存在物,本身不具有道德判断上的意义,但是名和利一旦与人们谋取它的思想行为结合起来,名利就开始成为一个道德范畴,具有了道德的价值。名利是人的客观需要,追求名利无可厚非,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的社会性,他在对“名”和“利”的追求中还存在着一个“当”与“不当”的问题。道德不只是肯定奉献,同时也承认获得,通过社会允许的途径而获得的东西都属于道德的肯定范畴。道德的自力原则要求学者名利的获得应与他们在学术创造中的付出相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学者通过自身辛勤诚实的劳动和贡献得到与之相符的名利是理所当然和令人尊敬的:反之,一个学者如果在学术工作中以破坏学术规范为代价,不择手段地陷入追名逐利之苦则是不正当的可耻行为。知识分子也是人,他要有相应的物质给养才能生存,因而对于他们靠着文化知识而谋生,不应有任何异议,但是知识分子对文化知识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文化知识就其本质存在来说是为了把人引向高度的文明,这个质的规定性要求从事精神生产的入必须首先走向文明,也就是说他不能仅仅把知识当作食利的手段,还要把它当作目的本身来对待。所谓“目的本身”即承认文化知识作为真理认识的神圣性、纯洁性、不可动摇性。当对世俗利益的谋求不以损害知识为代价时,我们可以保持两者共存;当利益的谋取有辱知识的尊严时,我们首先要捍卫知识的圣洁。

2.2.3 帮助研究生养成自觉恪守学术规范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训练,是他们在学术研究中不违反学术道德的基础,也是建构学术规范的最低保障。这些学术规范训练应该包括如何读书,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引用材料,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讨论问题,什么叫合理借鉴与引用,什么是技术不当构成抄袭剽窃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的学会并在自己的学术论文中运用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想要做学问的学生必须打实这一入门功夫,功夫不过硬就必将影响今后的学术行为。

6

结束语

回顾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多数人都相信科学是诚实的事业,科研工作者是天生诚实的人,甚至在20世纪60、70年代人们还普遍认为,捏造和剽窃是因为某些研究者精神异常才发生的极少数事件,与大部分科研工作者没有关系。但是随着科学从业者逐渐增多,科学工作者群体中间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大量学术不端行为开始出现。从被贝尔实验室除名的“物理奇才”舍恩,到韩国“民族英雄”黄禹锡;从德国的科学精英赫尔曼和布拉赫,到“自主创新的造假先锋”上海交大教授陈进,各种科研不端安全提醒我们,科学的庭院里照样会长出欺世盗名的杂草。根据2005年5月9日出版的英语《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社会科学家实施不端科学行为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几千名美国科学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在过去三年中有过不端科研行为。

作为研究生,要从严要求自己,坚决杜绝学术弄假。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端正学习态度,不弄虚作

2.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博取众长 3. 确定学习目标,培养良好学术道德 4. 坚决抵制并揭发学术不端行为

7

第三篇:恪守职业道德 加强学术建设

加强学术建设的几点认识

最近听了几场关于加强学术建设的报告,结合当前社会上一些败坏学术道德的学术不端行为在高校屡有发生以及给大学的建设和学生们的健康发展造成的损害,我认为在学校内重视学术建设极其重要。

一、学术道德是个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操守,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体现,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当前的学术腐败、学术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人道德败坏、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实表现。因此加强学术道德还是要从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强化责任意识上入手。

二、学术道德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科学的精神是什么?是实事求是。学术造假、抄袭的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遵循,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对自己名誉的不负责任,是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否定。纵观钱学森等一大群卓越的科学家,哪个从事科学研究时不是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每一项进展都是自己亲身实践得来,容不得半点虚假,始终保持这对科学的敬畏,始终维护着科学的神圣。而那些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的人有什么资格谈科学研究呢?

三、学术道德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研究是急不来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是闭门造车得来的,高水平的论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科学研究需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也需要通过良好的学术交流去碰撞去灵感的火花。我们研究生在从事学术研究时,务必要坐得住,静下心,多学多问多看多读,来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去取得进步。而不是琢磨着在哪里抄袭,或者是利用旁门左道来达到自己的目地。

弘扬科学精神、倡导诚信科研、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是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学员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好的起点。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积极倡导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学风,认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决抵制败坏学术风气的行为,坚守学术诚信,加强学术自律,创造出更多学术精品,把学科和学院建设推向新的辉煌!

第四篇: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总结

科学规划,全面部署,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实现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新发展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结合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某某大学认真开展了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领导重视、认真调研,积极部署

某某大学充分认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2011年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实施。

二、宣传发动,积极参与,深入人心

学校利用多种机会,采用不同方式组织全体干部和广大师生,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扎实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各项工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

学校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标语,借助学校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学风建设年”的校园氛围。宣传海报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从严要求自己,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学风建设主题宣传标语措辞凝练,催人上进,分布在校园各显现角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学校通过开展教师座谈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在全校教师中积极营造重师德、遵守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教师了解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学术道德。

三.立足实际,全员动员,落实行动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治校治学的根本,是高校社会声誉和形象的外在表现。为激励广大学生秉承“正德、至善、笃学、行知”校训,发扬“勤奋、博思、求真、致用”的学风,勤奋守纪、勤学好问、勇于探索新知识,激发广大同学的求知欲望,学校决定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在 2011年开展了“学风建设年”活动。

(一)用制度保证学术规范教育和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某某大学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和学术规范教育制度。为加强对学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指导,学校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各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系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学风建设协调小组,并成立某某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健全教育宣传、制度建设、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等完整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学校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的基础,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通知要求,以教师为重点,面向全体师生,组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把学术道德教育列入教师岗位培训的内容.强调学者的自律意识。要把学风教育列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的自我道德养成。

学校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校的党政主要领导是学风建设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第一责任人,某某大学的学风建设工作由×××校长(书记)负责。同时,学校将各系部、各职能部门主要 1 负责人作为本单位学风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将学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落实问责机制。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学校进一步细化学风建设实施办法,建立各种学术规范,完善学术评价考核办法、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认真开展学术道德自查自纠,通过严格自查,2011,某某大学未发现任何教师学术不端行为。

(三)建立定期检查和学风建设总结年报机制,积极构建学术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某某大学建立了学术不端行为和学生学风建设定期检查制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学术不端行为和学风建设工作情况检查,督促各系、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要求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并确保取得实效。

学校通过在校园宣传栏开辟学风建设专栏,宣传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公开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结果,并每年发布一次本校学风建设报告。认真总结学校内学风建设工作情况,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同时组织广大师生观看、听取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优秀团队和优秀科学家的事迹报告,宣传和弘扬他们教书育人、科研诚信.严谨治学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树立一批学风建设先进典型,发挥楷模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升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 学校把教师队伍学风建设作为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实施重点。教师学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加强科研诚信。学校利用各种机会,对教师进行科研诚信教育,在教师考核中增加科研诚信的内容,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教育引导教师热爱科学、追

2 求真理,抵制投机取巧、粗制溢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风气和行为,把优良学风内化为自觉行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督,认真审阅他们的实验记录和论文手稿,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风感染教化学生,力争成为言传身教的榜样和教书育人的楷模。

(五)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 学校本真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原则,认真开展教师考核工作,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防止片面量化的倾向,加大质量和贡献指标的权重,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学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严格体现了重创新质量和贡献的导向,全面考察师德、教风、创新和贡献。坚决杜绝将学术成果、学术奖励和物质报酬、职务晋升挂钩的片面倾向。

(六)积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有效地加强了学校学风建设。在学生毕业证授予、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及各类科研项目申报、鉴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学校学术委员会积极承担本校的学术规范教育和科研诚信宣传,负责对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取证。

(七)加强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

学校建立实验原始记录和检查制度、学术成果公示制度、论文答辩前实验数据审查制度、毕业和离职研究材料上缴制度、论文投稿作者签名留存制度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强化申报信息公开、异议材料复核、网上公示和接受投诉等制度,增加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八)积极开展校务公开,不断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 学校设立专门办公场所(与校纪委合署办公),公布监督电话,接受师生员工举报和投诉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强化全方位的监督和约束,实现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

3 机制三落实、三公开,推进学风建设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

(九)凝心聚力,收获成绩,总结提高

一份勤劳,一份收获,某某大学学风建设显现了初步的成果。回顾学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我们认为:学风建设认识到位,采取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

1.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学风建设的各种活动,感受到了学风建设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学习潜力;各班级组建的学习答疑小组能有针对性的辅导学习吃力同学,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迟到、旷课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2.校园不文明现象得到明显的抑制。通过文明礼仪讲座、文明督导,穿拖鞋、带早点进教室等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在课堂玩手机、讲小话及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减少,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积极配合教学现象增多;校园里学生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虚心谦让。

3.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分明,学习效果较好。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各年级学生相应掌握了一些增进学习的基本方法,了解了各自的学习特点,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低年级学生十分注重公共课特别是基础课的理论知识的掌握;高年级学生比较注重动手能力特别是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成绩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取得的。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动力,积极工作,不断创新,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学风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学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尚存在缺陷。一是信息员联络机制尚不完善。班级信息员没有发挥最大作用,各系部仍然存在上课缺席、迟到、不认真听讲等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上大学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沉迷于网络。二是学院考风考纪工作还需大力加强。

4 五.整改措施及工作思路:

1.完善信息员联络制度。优良的学风需要学校老师的常抓不懈和广大同学的长期坚持,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必须不断完善信息员联络制度,设立信息员选拔标准,制定信息员规范,增强班级信息员的责任意识,建立信息员联络机制,使信息员与老师保持定期的联系。

2.健全考试监督体系。其一是完善校、系检查监督机制,对各系、各班级进行考试检查、监督。其二是坚持和完善考试监督预警机制。要注意规范,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充分发挥预警作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三是完善惩罚机制,对学考试作弊的学生给予惩罚。

3.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每学年要有计划地进行创建评优活动,如创建“优良学风宿舍”、“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要积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宿舍各种条件,开展比学习、比守纪、比卫生、比团结等活动。在各种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和发现身边的先进典型,注意总结好的经验,可采取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大力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努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热潮。

4.积极帮扶助学,为学习有困难学生排忧解难。积极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做到真心实意;二是要注意方法;三是学习有困难学生要努力;四是帮助的重点要放在制订学习计划,落实具体措施,尤其是对网迷的帮助上要下功夫;五是要做好分级分类指导,真正使学习有困难学生迎头赶上。

学风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学风建设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做到持之以恒,常年抓、抓常年,常抓不懈。全校师生应携起手来,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持之以恒,顽强拼搏,为早日形成学校优良学风

5 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教育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相关文件、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相关文件

全体研究生同学:

根据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宣讲教育通知的精神和河北省科协、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我校正在开展针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近年来,教育部发布了有关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系列相关文件,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现将相关文件搜集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2011年12月

附件

一、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附件

二、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

附件

三、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附件

四、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附件一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教社科[20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献身科学、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体现了崇高师德,树立了良好学术风气,为教学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形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绝不姑息。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高等学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四)伪造注释;

(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七)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二、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

四、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查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五、高等学校在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要查清事实,掌握证据,明辨是非,规范程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对举报人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对被调查人要维护其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举报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澄清并予以保护。

六、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

七、高等学校要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八、各高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所属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高校(含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

九、各地各部门、各部属高校关于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送我部。年底前,我部将对本《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教育部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二

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

道德建设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对加强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术道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2. 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存在的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系统一直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工作。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广大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维护学术道德、弘扬良好学风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主要有:夸大研究成果,一稿多投,虚假署名,放弃评审原则;甚至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事实,系统造假。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损害了学术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

二、加强自律,维护学者和学术尊严

3. 自律是维护学术道德的基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要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要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

4. 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反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潜心研究,努力铸造学术精品,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要正确对待学术荣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哗众取宠。

5.正确行使学术权力。在各种学术评价活动中,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扬学术民主,客观公正、不循私情,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杜绝权学、钱学交易等腐败行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积极扶持青年科研工作者。

6.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是净化学术空气、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勇于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与自我批评。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三、建章立制,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7.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学术评价对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在学科评估、职称评聘、项目立项、论文答辩、论文发表、著作出版、成果奖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行评审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和专家信誉制度,建立评审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强化同行专家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海内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机制。

8.建立和完善人员聘任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要逐步完善岗位分类分级体系,按照“因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学校、学科和岗位的不同特点,坚持公正规范的评价程序。

9.建立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强化申报信息公开制、异议材料复核制、网上公示制和接受投诉制等制度,增加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10.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和惩处制度。要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标准制订、情况调查、考核评议等工作,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模范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科研人员,要广泛宣传和表彰;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要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撤消项目、取消晋升资格直至解聘等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

四、加强领导,把学术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11.各级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要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学术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组织机构,有效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12.树立有利于学术道德建设的政绩观。高等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和科研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避免急功近利。要把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定期对本单位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学术道德的楷模。 13.及时妥善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要严格掌握政策尺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检举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保护。要严格区分学术不端与不同观点争论的界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14.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道德教育,明辨是非,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

15.加强对学术出版的管理。教育系统出版社、学术期刊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积极探索建立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的审稿制度,从出版与发表的环节上,堵塞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和抄袭剽窃的漏洞,切实把好学术成果的出口关。

16.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各地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制定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本单位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关贯彻落实的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

教育部

二○○六年五月十日

附件三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试行)

(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1 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一、总 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教师、研究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二、基本规范

(三)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敢于学术创新,努力创造先进文化,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

(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

(六)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模范遵守学术道德。

三、研究程序规范

(七)学术研究重在积累、贵在创新。选题应注意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或学术。

(八)应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方案,讲究科学方法。应力求论证缜密,表达准确。

四、学术引文规范

(九)引文应注重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十)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

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五、学术成果规范

(十一)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十二)学术成果应注重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避免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

(十三)学术成果文本应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十四)学术成果应避免一稿多投,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

(十五)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

(十六)凡接受合法资助的研究项目,其最终成果应与资助申请和立项通知相一致;若需修改,应事先与资助方协商,并征得其同意。

(十七)研究成果发表时,应以适当方式向提供过指导、建议、帮助或资助的个人或机构致谢。

六、学术评价规范

(十八)学术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

(十九)学术评价应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二十)学术评价机构应坚持程序公正、标准合理,采用同行专家评审制,实行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建立结果公示、意见反馈机制。

评审意见应措辞严谨、准确,慎用“原创”、“首创”、“首次”、“国内领先”、“国际领先”、“世界水平”、“填补重大空白”、“重大突破”等词语。

评价机构和评审专家应对其评价意见负责,并对评议过程保密,对不当评价、虚假评价、泄密和披露不实信息等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二十一)被评价者不得干扰评价过程。否则,应对其不正当行为引发的一切后果负责。

七、学术批评规范

(二十二)应大力倡导学术批评,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自由讨论、相互交流与学术争鸣。

(二十三)学术批评应该以学术为中心,以文本为依据,以理服人。批评者应正当行使学术批评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被批评者有反批评的权利,但不得对批评者压制或报复。

八、附 则

(二十四)学术规范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建设。本规范将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完善。

各高校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术规范及其实施办法,并对违反知识产权或学术道德的学术不端行为加以监督和惩处。

(二十五)本规范的解释权归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附件四

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人[2002]4号

发布日期:2002-2-27;执行日期:2002-2-27

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现就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战线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高等学校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人辈出、学术繁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高等学校为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促进学术进步的事业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献身科学、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教育界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不容忽视、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工作中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或请他人代写文章,或署名不实;精制滥造论文,个别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评审以及学校评估、学位授权审核等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或试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有的人还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学位、文凭,有些学校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标准乱发文凭。这些行为和现象严重损害了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高等学校倡导并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对于保护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竞争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站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当前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切实措施,规范学术行为,树立良好学术风气,促进和保障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学术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端正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当前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加强对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使他们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置身于科教兴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之中,以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努力攀登科学高峰。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将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要模范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科学研究的直接目标和动力,把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在学术研究工作中要坚持严肃认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不得虚报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反对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作风和行为。

——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要严以律己,依照学术规范,按照有关规定引用和应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得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不得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反对以任何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

——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认真负责地参与学术评价,正确运用学术权力,公正地发表评审意见是评审专家的职责。在参与各种推荐、评审、鉴定、答辩和评奖等活动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坚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干扰。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要向青年学生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传播科学方法。要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习惯。

三、采取切实措施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工作。高等学校校长要亲自抓学术道德建设,形成全面动员,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要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学校校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管理机构在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其在学术管理和监督方面的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学术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公正性。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教育。严守学术规范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和青年教育工作者的自律和道德养成教育。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要求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要大力宣传严谨治学的典型事例和学术道德建设成绩卓著的单位。鼓励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

(三)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完善人事考核制度。积极推行教育职员制度,建立强化高校党政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职称评审,全面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强化岗位、强化聘任。在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改革中,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形成有利于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职务聘任、晋级晋职和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学校领导对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实际效果,应作为述职报告和群众民主测评的重要内容。

(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学术发展与评价机制,鼓励学术创新。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规范学术研究行为的规章制度。同时要遵循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创新,多出精品成果。在学位论文答辩、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著作出版、科研项目立项与评审、学术奖项评定等方面要体现正确的政策导向,防止重数量轻质量、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等不良倾向,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为促进学术研究水准的提高和学术的长远发展,高校出版社、学术期刊要积极探索建立一套专业的、稿件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的外部人审稿制度。

(五)建立学术惩戒处罚制度。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一经查实要视具体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撤销项目,行政处分,取消资格、学位、称号,直至解聘等相应的处理和处罚。根据需要,可聘请相关学科的校内外专家组成学术规范专家界定小组,具体负责对违反学术规范的不道德现象和行为进行界定。对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影响极其恶劣的行为,在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通过媒体进行客观公正的批评。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对学术活动中各种不良行为的调查处理要严格掌握政策尺度,既要坚持原则、严肃认真,又要科学公正、实事求是。要以防微杜渐、教育帮助为主,处罚为辅。要注意分清政策界限,弄清事实真相,保护科研探索的积极性,保护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对经查证核实,没有不良行为、受到不正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保护,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澄清、正名,使有关调查处理工作真正起到扶正压邪的作用。

(六)加强学历文凭、学位证书的管理工作。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学位证书是受教育者的学业凭证。学历文凭、学位证书的颁发是一项极为严肃的工作。各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高等学校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完备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要求,规范文凭、证书的颁发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对乱办班、降低标准滥发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甚至用文凭和证书换取“赞助”、“捐资”等败坏学风和校风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对那些违反有关规定滥发学历、学位证书的学校、单位,要进行整顿,对有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对不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教育、培训单位举办的所谓学历班等,要坚决予以取缔。

上一篇: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下一篇:新时代新发展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