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阅读答案

2022-08-21

第一篇:盘古开天地阅读答案

听书,引孩子走进阅读天地

——以听促读,激发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

所前二小

王靖莅等

本该获杭州市年会论文三等奖

内容摘要: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书面阅读能力差,对阅读缺乏兴趣,无法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读书给学生听,让学生听书,用这种学生喜爱的特殊的阅读方式增大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以听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学生自主阅读,带孩子们走进阅读天地。

关键词:听书

阅读

阅读兴趣

有一天,我在一本育婴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巴巴拉·布什,她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祖传秘诀”,其中之一就是进行家庭朗读活动。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经常给她读书。后来,她也给她自己未上学的儿女、孙儿孙女们进行家庭朗读。布什夫人常常在孩子们睡前读书给他们听。母子几人一起啃着几本心爱的书,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夜晚。布什家的孩子们渐渐迷上了这个特殊的时间,迷上了读书。阅读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增加记忆力、想像力等。小布什就是如此。他于2001年当选美国第54任总统,这跟他杰出的才能和出众的口才是分不开的,这更与他的母亲早期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分不开。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从事了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每一届学生中,爱看书的人就如凤毛麟角。身为语文教师,我知道阅读对学生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远不止提高语文成绩那么简单,喜爱阅读将让孩子一生受益!去年我又带了一个班,从一年级教起,我暗下决心,从识字开始就紧抓阅读不放,一定要让这班学生爱上看书!于是我在家长会上动员家长给孩子买书,每天布置阅读类的家庭作业,开展背儿歌比赛,故事比赛等活动。可是一年下来,情况并不令人乐观。通过家长反馈及学生在校表现,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是被动的。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看书不专心,东翻翻西翻翻,看看这本看看那本,在学校规定时间让学生看书,他们有的看漫画书,有的在走迷宫。极少有学生主动阅读,对阅读依然缺乏兴趣,更多的孩子着迷于电视。怎么 1 才能让孩子喜欢阅读?感谢布什夫人给我的启示,我打算尝试一下,就让阅读从“听”开始,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一、选择好书,让孩子们听得入迷

听书,要听好书,要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听得津津有味,一听就放不下。这样,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听的,学生爱听的书。

㈠听主题积极向上的书

听好书才能受益良多,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书籍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更为重要。书的好差不仅会影响阅读品味、阅读意义,而且还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对“好书”的定义是多元的,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观念不同,品味不同,因此对“好书”的要求也就不同。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无法明辨是非,所以我觉得给小学生的“好书”首先是要求正面的,积极的,字里行间灵动的是人间美好的真情,是善良,是真诚,是友好,是宽容,将世间美的一切展现在孩子眼前,让孩子在阅读中净化、提升。

例如学生听了《柳林风声》一书后,都非常喜欢河鼠,说他宽容、热情、乐于助人,还认识到了朋友间应该真诚地互助,给了学生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受益匪浅。又如,学生在听了《小猪唏哩呼噜》后,有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听后感——“我真喜欢小猪嘻里呼噜,他一点儿都不在乎自己长得丑,也不把别人对他外表的评论放在心上,活得那么快乐!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个快乐的孩子。”

㈡听故事富有童趣的书

所谓富有童趣指的是故事具有儿童的情趣,能激发儿童的兴趣,也就是说故事要生动有趣,贴近孩子的生活。这样的书才会受孩子喜爱,因为他们能在书中看到同伴,看到自己,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郑渊洁的《皮皮鲁传》和《鲁西西传》,讲的是两兄妹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人物的内心世界却很贴近孩子们的思想,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他写的《红沙发里的音乐城》讲的是皮皮鲁家的红沙发里藏着神奇的音乐城,能演奏神奇的音乐,不仅旋律优美,而且能帮助学习治愈癌症,可是皮皮鲁和鲁西西发誓得保守秘密,于是发生了一联串的故事。

还有《小猪唏哩呼噜》、《长袜子皮皮》、《绿野仙踪》、《秘密花园》、《木偶奇遇记》、《小天使海蒂》、《我的爷爷真麻烦》、《蚯蚓日记》、《我有友情要出租》等

2 等,这些书都充满了童真童趣,很适合低段年级的学生阅读。

㈢听语言生动形象的书

低年级儿童处于接触书面语言的初级阶段,生动形象的语言不断地与学生接触,会产生一种良性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学生就能积累丰富的词汇、规范的语言,并有可能运用于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生在听了《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后,由于其中反复听到“实现梦想”一词,后来学生在写句子写日记中就多次运用了这个词。

经过一段时间的听书活动,我发现学生在说话与写话中出现了很多生动形象的词汇和句式。由此可见规范生动的语言熏陶对学生是十分积极有益的。

二、生动演读,让孩子们听得入情

有了好书,还要能生动地朗读,多形式地朗读,通过朗读吸引孩子,不断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自己去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听得入情。

㈠演读声情并茂,引学生身临其境

要想让学生听得专注,就需要读得生动,读得声情并茂,才能完全吸引学生,激活他们的沉睡的阅读欲望。

⒈变化的语气、语调,以情动情

朗读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要根据朗读内容采用相应的语气语调,绘声绘色地朗读。读到高兴时,声调提高,流露出喜悦之情;读到伤感时,音调低沉,悲痛呼之欲出;读到惊险时,语速加快;读到抒情时,语速缓慢,语调悠扬。朗读对话时更是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特点以及说话时的情绪,选用合适的语气语调。总之,朗读者要读得动情,才能打动和吸引学生,以情动情。

⒉丰富的表情、眼神,以神传神

老师读书给学生听,那不是在放录音,其优越性在于朗读者面对着学生,打动学生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老师本人。所以朗读时,老师的表情和眼神也十分重要。表情能展示内心的很多情感,皱眉表示着急,眉开眼笑自然表示高兴,挑起眉毛表示惊讶或赞叹,闭眼微笑表示陶醉,还有竖眉、瞪眼、斜视等等,都能传达情感并影响学生。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优秀的老师都能通过眼神与学生交流,眼神能流露很多微妙的东西,如关爱、期盼、宽慰、赞赏等。如果教师在给孩子读书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表情和眼神,就能给朗读增添神采。

3 ⒊适当的身姿、手势,以身代言

人除了会说话,还有体态语言,通过变化的身姿与手势来表达想法。在朗读时,教师也要灵活运用这些肢体语言,以进一步传达信息。如身体前倾表示倾听,抬头挺胸表示激昂,双手抱胸抖动身体表示害怕或寒冷,还有挥动手臂,攥紧拳头等,种种身姿、手势,都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相似情感。

㈡演读激发思考,引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听书不能只是一味地听,简单地听,不假思索地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味地听,那太被动,如果能让学生有所思考,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听得会更专注,更入神。

⒈猜测,激起思维的火花

听前预测:在开始听一本读本之前,让学生看看封面,读读书名,然后猜一猜这本书可能会写些什么。这种猜测展现的是学生对书名,对封面图的个性化理解。这种猜测可以激发学生对读本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如在让学生阅读绘本《火焰》时,我让学生根据封面来猜测故事内容,有学生说故事讲的是与火有关的,因为书名是《火焰》;有的说是些火车的,说不定火车内着火了,因为封面上有一列火车;有的说肯定是写狐狸与狗的故事,因为图上画着狐狸和两只狗……大家意见不一,都想证实自己是正确的,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读本,看一看,听一听。

听中续接:就是朗读时停下来,让学生猜想下面的故事情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觉得他会怎么做?”“你猜结果怎样?”等等,以此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激活思维,对故事进行自我创造。猜测时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多问几个“还可能会怎样?”“还有不同想法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想到什么说什么,奇思妙想都可以,要创设自由、民主的对话空间,使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思维的火花便会时时擦亮。

看图猜想:有些读本里有很多形象有趣的插图,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看看图,猜想下面的故事情节。因为有插图为依据,所以学生的猜想不会漫无边际,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述,猜测故事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语言的训练。

想象情景:想象是将文字图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能让学生走进故事情景, 4 会产生更深刻的感受。有时可以让学生闭着眼听老师读故事,同时在头脑中播放“影片”,进行再现型想象;有时可以根据一个词或一句话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情节,进行创造型想象。例如我在读《柳林风声》一书时,在读到鼹鼠不听河鼠忠告,趁河鼠打瞌睡之际,独闯野树林时,我让学生想象,鼹鼠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有怎样的遭遇?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活,有的说:“他会在野树林里遇到猛兽,像老虎、狼之类的,很可怕。”有的说:“他会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有的说:“他可能会遇到猫头鹰或老鹰,他们会去抓他,想把他当晚餐。”还有的说:“他也许会被树根绊倒,被藤条缠住。”……学生的想象多么丰富,而且合情合理。由于有了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更想验证自己的猜想,于是更渴望知道下文,听得也就更加专心。

⒉感言,荡起情感的涟漪

评论式感言: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可以是针对某一故事情节对人物行为展开评论,如你觉得他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如《柳林风声》中,鼹鼠不听劝,从河鼠手中抢过双桨想划船,结果船翻了,自己也掉进了水里,直往下沉,这时河鼠及时救了他。读到这儿,孩子们都对鼹鼠的行为感到气愤,都纷纷指责鼹鼠。而故事中的河鼠不但没有责怪,而且还安慰鼹鼠,并邀请鼹鼠与他同住,答应教他游泳、划船。这与孩子们想象的太不一样,我知道他们一定有很多感想,于是让学生畅言。经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河鼠的宽容和善解人意,对河鼠充满了敬佩和喜爱,对这本书也更为喜爱。

也可以在故事告一段落后,对故事中各种人物展开综合性评价,如喜欢谁,不喜欢谁?你想成为故事中的谁?

抒情式感言:听到动情处,听到精彩处,听到寓意深远处,学生就会产生很多自己的想法,那是一种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内化,这时,留出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来,既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又可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

⒊回忆,漾起记忆的波纹

连接式回忆:在让学生听书以前,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前面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思考回忆故事内容,不仅有助于故事的前后连续性,使学生更便于理解待讲的故事内容,而且也是一种记忆力的训练。

5 比较式回忆:在朗读中,遇到人物的性格发生变化,或命运发生转变时,也可让学生回忆前面相关的故事内容,以进行比较。如《红沙发里的音乐城》一书,在读到皮皮鲁为了好朋友偷偷把红沙发音乐城演奏的乐曲录下来时,让学生回忆当初皮皮鲁是怎样发誓保守秘密的,前后进行比较,然后讨论:一边是自己的好朋友急需帮助,一边是遵守誓言,你是皮皮鲁你会怎么做?通过讨论就能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加深感受。

三、巧变形式,激起孩子阅读欲望

让学生听书,还要注意巧用各种形式,使学生听得趣意盎然,并产生积极的阅读欲望,不仅爱听而且想看,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不再成为老师布置的必须完成的作业,而是成为学生内心的需求,内心的渴望。

㈠让学生变化着听书,引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听书,不单一是一页一页一章一章往下听故事,还可以变化着读,让学生变化着听,通过不同形式的听书,吸引学生主动去阅读。

⒈书听一半

书并非一定要读完,读一段时间后,就会有不少学生因为兴趣自己买来了书看,待书大约读到一半时,已经有几个学生把书看完了,这时,就可以不再读这本书了,没听完的学生自然也会去看。

如《柳林风声》,这本书比较厚,要读完还真不容易,于是读到中间,我就不读了,告诉学生,下面的故事更精彩,要想知道就自己去看书吧!结果过不了多久,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把书看完了,还不时找我述说自己的感受。我还经常鼓励学生买书看,借书看,换书看。实践证明书读一半效果比读完更好。

⒉选听一段

学校里用来读书给学生听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每本书都按章节读,就算只读一半,一学期也读不了几本书,所以有的书我就采用了选读一段的方法。

如《小猪嘻哩呼噜》这本书,我制作了一个课件,选择了其中一个故事,有文字也有插图,让学生边读故事边讨论。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书里的人物,同时也被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所吸引,欢笑声此起彼伏。于是我拿出书,向学生推荐这本书,结果大家纷纷买来这本书进行阅读。

⒊听故事首尾

6 如果一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连贯性的长故事,而且故事情节具有悬念,结局出人意料,那么就可以通过读故事的首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如《秘密花园》一书,我就给学生读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故事开头玛丽见到的柯林是个脾气怪异,身体残疾的孩子,后来柯林却变得健康了开朗了,这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有待学生自己去阅读了。

⒋听故事概要

学生看了某本书,并对这本书兴趣浓厚,那么在推荐同类型的书时,就可以简单讲述故事概要。如我和学生一起读完郑渊洁的《红沙发里的音乐城》,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本书,于是我在推荐郑渊洁创作的皮皮鲁与鲁西西系列的其他作品时,就采用了讲述故事概要的方法,之后就有学生买来了这些书在阅读了。

㈡给学生留出听书间隙,引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听书,别一口气把书读完了,每天让学生听一段,听到一定的篇章时,间隔几天再听,这段时间我称之为听书间隙。留出听书间隙实际上是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当孩子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时,他一定迫切想知道下文,可老师却不读,他就会产生自己去看的欲望,于是阅读成了孩子主动的行为,阅读效果肯定比强迫阅读要好得多。可见,听书间隙很重要,这一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

⒈停在孩子入迷时

当孩子为故事情节着迷时,教师就可暂停朗读了。孩子越是着迷,就越渴望知道故事的下文,就会产生阅读冲动,这种阅读冲动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阅读兴趣,虽然不是持久的、稳定的阅读兴趣,但至少会促使学生去阅读。朗读停几天,留出间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

《长袜子皮皮》是一本极具幽默感的书,皮皮具有孩子们的特点,调皮、贪玩、爱搞恶作剧,同时也善良、有爱心,最重要的是她还具有孩子们内心渴望拥有的神奇力量,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学生总是笑声不断,赞叹声不停。听着听着,孩子们就入迷了,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朗读停了,他们意犹未尽,自然会等不及老师断断续续地读,自己买书去阅读是必然的。

⒉停在孩子激动时

在故事的关键之处,孩子情绪激动时暂停朗读,就像电视剧在剧情紧要关头“欲知后事,请看下集”一样,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那么孩子迫切想知道下 7 文怎么办?自己去看书吧!

如读《秘密花园》,当读到玛丽找到了秘密花园的门钥匙时,孩子们是多么激动啊,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想知道这神秘的门背后究竟有什么。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紧急刹车,不读了。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学生欣喜地来和我议论下面的故事情节,显然他们自己去阅读了。

⒊停在孩子思考时

当故事情节引起学生思考时,这种思考有时是因为好奇,有时是因为感动,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在思考了,说明他们已经走进了书的世界,留时间给学生去细细思考,细细回味。

如《木偶奇遇记》,读到皮诺曹把爸爸用自己的破大衣换来的课本卖了,去买看马戏的门票时,学生会有所思考;读到皮诺曹在玩具国呆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驴子时,学生会有所思考;读到皮诺曹被大鲨鱼吞了,却在大鲨鱼的肚子里遇见了爸爸时,学生会有所思考。这些都是停的好时机,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

四、规划听书,持之以恒,引孩子走进阅读天地

任何兴趣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需要不断地强化。让学生听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样,要能持之以恒。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无法自己去寻找好书,一但失去了老师的推荐,刚萌发的阅读兴趣也许就夭折了。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让学生听书,坚持让学生听书,推荐好书,让听书成为学生的最爱,成为生活中不可不做的事,慢慢地他们就会喜欢上读书,书读得越多,学生就会越加喜欢读书,越喜欢就越会去读,阅读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了。

㈠统筹安排,有规划地听书 ⒈规划听书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的低段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以及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接受能力,教师要预先选好书目,进行统筹安排,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以听促读的阅读实践活动。具体每学期听哪些书,可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如我根据所带班级(二年级)情况制定了如下计划:

二上学期:《我的爷爷真麻烦》、《我的奶奶真麻烦》、《火焰》、《柳林风声》、《小猪唏哩呼噜》、《红沙发里的音乐城》、《十一只猫做苦工》、《长袜子皮皮》、

8 《木偶奇遇记》、《神秘花园》

二下学期:《绿野仙踪》、《小天使海蒂》、《蚯蚓日记》、《我有友情要出租》、《皮皮鲁传奇》、《窗边的小豆豆》、《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

⒉保证听书时间

利用早自修听书:每天都有早自修时间,它具有不间断的特点,用来和学生一起读书正好。它可以保证每天进行,一本书读完了,就可换一本再读,日积月累,就能向学生推荐不少书。

利用读书活动课听书:在我们班每周都有一节读书活动课,它的特点是时间长,有足足40分钟时间,可以读较多的内容,还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效果比较好。

㈡灵活机动,有的放矢地听书

除了每周定期的让学生听书外,我还会根据实际不时地插入一些听书活动。如某篇课文上完以后,就可能读一些相关的文章给学生听,或向学生推荐某本书。有时看到有学生在看的书很好,也会临时读一段给学生听。有时得到了一本好的绘本,或在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也会及时读给学生听。时间可能在中午、语文课、班队课、兴趣活动课等等,根据情况而定。

于是,就这样我坚持让学生听书。每次孩子们一到听书时间,人就坐直了,两眼也放光了,真是神采奕奕啊!教室里就会特别的静,随着书本情节的变化,不时传来一声赞叹,或是一阵哄笑,听书活动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在听书的过程中,学生以听的形式感受着祖国的语言文字,走进了书中精彩的世界,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这也是在阅读啊!这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从身心发展看,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听的能力始终高于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说,对小学生而言,听书比看书更简单,更容易被接受。而且由于低段学生识字量不多,阅读能力不强,独立阅读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听书更容易被接受,被喜爱,是一种更适合低段学生的阅读形式。

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的学生通过听方式阅读了好几本书,达到并超过了课标规定的阅读量,积累了不少词汇和语言,感受到了很多真、善、美的东西。让人惊喜的是,听书还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书还没听到一半,就有不少 9 学生已把这本书看完了。听书真的让学生喜爱上了书!一学期下来,每天早上我到学校时,孩子们都在静静地看书,课后,很多学生在相互推荐、交换读本。我也不再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强迫学生看书了,却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比以前爱看书了,这一切都让我欣喜!

总之,如果能坚持让孩子听书,不仅能让学生在一学期内读好几本书(这在我以前的教育中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还会喜欢上阅读,不再把阅读当成任务当成负担,他们会读得更快乐,更主动。让孩子听书吧,别停,坚持下去,带孩子走进阅读的天地。

第二篇:行走在语文阅读的天地里

——新甸铺镇中心小学扩大阅读工作汇报

新甸铺镇中心小学位于豫西南边陲的新野县最南端,与湖北省接壤,现有6个教学班,3个幼儿班,在校学生460名,教职工22位,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学。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是啊,在阅读中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放眼山川风物,吹拂八面来风,聆听窗外声音,感受外界精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何尝不是一件让人受益终生的美事!多年来,我们也开展了一些读书活动,但多是借鉴媒体报道的经验,一味地模仿,课外读物选择无序,内容凌乱,且多流于形式,再加上农村的读书氛围差,我们的学生除了课本就很少有阅读的机会,部分教师们也怕大量的读书时间影响成绩,收效甚微。据2010年春对学生家庭活动前读书情况的调查,每班只有不到5%的学生家长平常读书。

而浩如烟海的名家名作,又让学生的阅读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所幸的是2009年秋,我镇中心学校在全镇开展了“语文扩大阅读”活动,倡导我们读名人经典,读【新语文读本】这套丛书,【新语文读本】恰似一座桥梁,让学生从教材出发,通过这座桥走向课外阅读的研究性学习,继而进入人类文化的浩瀚大海。丛书所收作品涉猎广泛,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而且有三毛、席慕容等当代流行作家的代表作,还采撷了文学百花园中的精品,并且为我们的阅读进行引领。它形式活泼、内容丰厚、博古引今,能让孩子们放眼世界的风云变幻,领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倾听伟人心灵的悸动,感受作者内心的万丈狂澜与柔情似水„„一篇篇文章像一座座灯塔,让农村的孩子们从局促昏暗的领地走向洒满爱与阳光的精神家园,胸襟、素养、气质、品格、个性、能力便会在广阔的阅读世界中慢慢陶冶开 1

去。这套丛书无疑为孩子们配制了一道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精神套餐。2010年3月,我校学生自愿订购【新语文读本】390册,达到了人手一册,给学生一次语文升级的机会。2010秋,上海“真爱梦想中心”,又落户我校,为我校师生的阅读,提供了物质保障,互联网、梦想课程等与读书有关的配套设施,进一步投入到学校正常运营之中。梦想中心作为素质教育的实验室,为我校师生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目前,我校的梦想课程已在全校各个年级全面推开。

使学校正逐步向“学习型学校”的目标迈进。

一、具体措施

1.每周两节阅读课,一节梦想课程进课表,专题阅读【新语文读本】,语文教师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或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难,或推荐阅读篇目,或师生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2.开展“书香大课间”活动,利用每天上午、下午30分钟时间进行阅读。每到此时,操场上、教室中、走廊里,学生们或手捧经典朗声诵读,或埋头记录优美句段,或三三两两共品美文„„浓浓书香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3.每天晚上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至少阅读20——30分钟,记下读书摘抄,写下点滴体会,并提倡亲子共读,读完后请家长签名。如今,我校学生的读书笔记已积累了厚厚两本,也积累了一笔人生的财富,更收获了一种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4. 提倡亲子共读,努力把读书氛围向家庭延伸。召开家长会,反复给家长讲家庭读书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建议把买好书作为对孩子的奖励,把孩子的卧室变成书香四溢的小图书馆。茶余饭后,春晨秋夕,窗前灯下,建议家长关掉电视、抽出时间和孩子共读一篇美文或一本书,让两代人的情感在书中交汇,让孩子在明媚的春光中荡舟书海。

5.引入竞争机制,评“书香班级”、“读书明星”。 学生的读书笔记每周由语文教师检查一次督促其完成,把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半期在学生中评选一次“阅读之星”,每学期评选一次“古诗文诵读之星”,每月评选一次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以先进激励引领全校的师生。

6. 自09秋期始,我校已成功举办四次“读书成果展示会”。难忘那传承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三字经》、《弟子规》诵读赛;难忘那形式新颖、惟妙惟肖的课本剧《巨人的花园》表演;难忘那含义深刻、催人奋进的《我们爱祖国》演讲;难忘那带着淡淡哀愁、浓浓书卷味的配乐诗朗诵《匆匆》„„孩子们在活动中钟情书本,与书结缘。

二、初见成效

1.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原来80%以上的学生普通话发音不准,现在学生能当众声情并茂地朗诵。在班级的主题诗会上,同学们在台上的表演激情飞扬、情真意切,与以往大相径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增强,各年级学生阅读积累量均较以前提高了50%以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

2.每到重大节日,我们就组织学生开展了手抄报展示和扩大阅读综合素质展示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习劲头空前高涨,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今秋在镇中心校组织的期中质量评估中,我校的综合评定全镇第一;在11月份中心校组织的综合科目抽评中,我校

五、六年级成绩又获得全镇第一的喜人成绩。

3.如今,“我读书我美丽,我成长我快乐”的读书理念已深入学生的心中,乐读、勤读、好读的习惯已在学生中悄然形成,学生因读书而发生的变化受到了家长、各级领导及老师的一致好评。

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深深感觉到读得还很不够,要想让学生真正读好书,其实前面还很艰难。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教师虽已参加多次培训,但对读书课的备课和上课理解得还不够到位,不知所措,或懒于思考。

2.教师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不到位,今后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其有效性。

知识就是力量,很多知识是从书籍中获得的。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国家图书馆时着重强调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我们祈望看到,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能捧起一套经典,与知识为友,携大师同行,结真理相伴,用静心的阅读,来充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我们祈望看到,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坐拥一壁藏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虫鱼,大至立身处世,小至人情物理,尽在其中;我们祈望看到,每一所中国学校都能开设一门课程,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促进儿童阅读,也就是放飞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第三篇:让学生“跃马平川”, 开辟课外阅读新天地

江西赣州上犹县第二中学骆河滨34120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象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时也曾说到:“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他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可以说课外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的确,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在阅读中,“各种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正如吕叔湘先生曾经说的:“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事实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的。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在九年学习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由此可知,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我们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我们老师就得超越课堂,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一、凭借教材,激发阅读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

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教师要认识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课堂教学,我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安排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则安排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前,我便布臵了预习作业: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早年是学医的,后来才从事文学写作,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他生平事迹的材料,并要在课堂上交流。于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情绪高涨,收集的材料内容丰富,有图片,有文字资料等,激起学生对这位伟人的崇敬热爱之情,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又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后,学生对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提辖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打得大快人心。我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说:像这样精彩的故事,在《水浒传》一书中多的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一部古典名著,利用课余时间,班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一二周内读完,其收获不言而喻。

二、借助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皮亚杰认为:“学生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事实上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并将需要转化为动机,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愿望;才能有听说读写的内容,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也只有经历活动,才能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读书活动、朗诵演讲、参观访问、写通讯报道、编手抄小报、参加校园文学社等。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的教育资源,让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学生们也会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从而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学校组织的每一次读书活动,我都精心组织,做到“有计划、重过程、讲实效”,力使每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各有所得。如在一次读书活动中,我把活动分四个阶段,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

1、泛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书,初步了解大致内容。

2、精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文后习题,理解书的知识要点。

3、研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就读后某一方面的收获写读书心得。在写的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拓宽思路,深入研读。教师适当点拨,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

4、总结阶段。主要通过出专刊、读书心得体会交流、评比“读书新星”和张贴优秀读书心得等形式,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为他们投入再阅读阶段作了心理上的准备,又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质量,渐渐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三、拓展领域,发展阅读能力。

全国中语会崔峦同志说过:“时时有学语文的机会,处处是学语文的课堂。”我鼓励学生利用语文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多读书,勤动脑,逐渐达到会读书,善读书,从而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

1、从其它学科的学习“热点”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放眼国外教育,以专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是一大特色。教育部基教司的一位副司长表示:“研究性课程今后将成为国家的法定课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所发现,培养学生敏于发现的能力。因为“发现”是创造的先导,是创造品格的外在体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课间发现我班一大群人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正为刚才历史课上学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而争。一位活跃的学生即刻邀请我:“老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什么看法?”我先是一惊,然后笑着说:“这个历史问题很值得讨论,不过让我在短短几分钟内谈的话,我觉得太草率了。这样吧,让我们在这个周末一起查阅有关资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写一下,作为本周的小作文(周记),下周再一起讨论吧!”一席话,把学生带进了课外阅读的天地,且乐在其中。一个忙碌而充实的周末,在他们看来,却像是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大问题,真是可喜可贺。

确实,学生很有见解,他们站在一个学生的高度,却谈得头头是道。我深深地记得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虽然已过去,但它留给世界人民的印象是深刻的,多少人民遭受灾难。

实践证明,像这样以专题为中心的课外阅读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精神。

2、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出发,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能力。

从个性发展来看,学习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而不能代替学生由依赖走向独立发展。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称其儿子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研究了,撰写了第一篇“研究报告”—《蓝鲸》。他感兴趣的不是儿子在此次研究中学到了关于蓝鲸的什么知识,而是更关注孩子从此次研究的过程中悟到了什么,这个收获远比知道一些知识重要得多,有价值得多。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如针对县城车辆日益增多,尾

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有学生产生了写作“上犹县城实有机动车辆的调查及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调查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几位学生通过走访有关单位和部门,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历经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写出了这份报告。通过此次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能力和写作实践能力。

四、搭建平台,巩固阅读成果。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且通过课外阅读有了或多或少的收获,作为教师就要及时为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面向广大师生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情感收获;让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学识和风采,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如,可开展如下语文活动:⑴召开读书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让学生把近期所看读物介绍给同学,并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复述(或背诵)精彩片段;⑵开展阅读名著的知识讲座;⑶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选“十佳读书笔记”;⑷举办作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⑸创办校园(或班级)文学刊物,培训小记者;⑹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赛;⑺举行手抄报展览和黑板报、墙报比赛;⑻每周确定一节读报课,轮流指定学生快速阅读后当众介绍读文内容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一定会说:“原来以为只有球赛好看,只有电视好看,没想到语文活动也这么吸引人!”语文活动一定会极大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综上所述,指导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注意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时空,体现大语文教学的观念,重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研究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苏霍姆林斯基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3、周一贯:《研读,一个正向我们走来的课题》

4、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地址:江西赣州上犹县第二中学姓名: 骆河滨邮编:341200电话:13133753751)

第四篇:阅读一路开花的阅读答案

篇一:阅读一路开花的阅读答案 我是你的一道难题(一路开花)

那是上午十点十五分。校园内,一片书声琅琅,而我,却不在其中。

跟你说了一百八十遍,我不喜欢读书,也不是读书的料,可你偏不听,硬要逼着我来。没办法,我只好阳奉阴违,暗渡陈仓。

为了使我彻底摆脱网瘾,你黔驴技穷,竟然狠心克扣我的零花钱。于是,导致我现在虽然逃学在外,却无处可去。

没的说,那糟老头子肯定又给你打了电话。他生来就和我是对冤家,见不得我有半点自由。至于你,我更是想都不用想,就能在脑中刻画出你此刻面目狰狞的表情。

挂完电话,你和平常一样,__________地丢下菜摊子,裹着油腻腻的大花围裙四处找我。网吧一个挨一个搜,马路一条接一条跑。

你绝对想不到,逃学后的我竟会躲在教学楼的围墙背后。最危险的地方才最安全。唉,我都忍不住暗自感谢,土里土气的你给我生了一个那么聪明的脑袋。

知子莫若母,这话,点不假。我真没料到,你竟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找到我。

可怜,你寻到我的那一刻,我正躲在教学楼背后,靠着书包呼呼大睡。阳光遍地,四处草香,实在惹人心醉。

你杀猪般的咆哮,差点没让我在梦中就心肌梗死。你解下脏兮兮的围裙,拧成绳状,二话不说,便朝我劈头盖脸袭来。

你说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放学的时候来。为了保命,我在人群里跑啊跑;而你,为了捉到我,就不顾一切地追啊追。追就追吧,你还舍不得搁下你的大花围裙。 你自己想想,一个一百六十多斤重的泼辣妇人,在校园里鬼哭狼嚎张牙舞爪地追着一个不过一百一十斤的消瘦少年又打又骂,成何体统?

好吧,我输了。因为,你又在风声呼呼的足球场上哭了。

我回过身来,看着你,不知所措。你像个孩子一样,坐在外围的跑道上,一面仰天大哭,一面____地诉说你一个妇道人家的不易。

我爸去得早。我知道,你的确不易。可你不易和我努力读书,没多大关系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又没说不养你。

行,你赢了。你唾沫横飞的叙述,再一次使我满怀愧疚。我提着书包,晃晃悠悠地朝你走去,蹲下身来,轻声安慰你。

在你的软硬兼施下,我没办法,只好臣服,答应你重回学堂,好好念书。

可惜,这次实在不走运,学校已经做出了勒令退学的决定。 你哭天抹泪,好话说尽,差点给校长跪下,可他就是不愿收回成命。如果不是先前答应过你,我真想把手里的书包甩在他的脑袋上,而后拉着你,一走了之。

你跟着校长一路走啊走,求啊求。最后,铁石心肠的他还是把你拒之门外。

那夜,我躺在床上想了很多很多。其中,包括将来如何让你幸福。如何让你幸福呢?我真是没个谱儿。走出学校,踏进社会,我又没有一技之长,生存都是难事,更别说养你。

大雨下了整整一夜。

清早,我尚没起床,同桌就跑来砸门了。他气喘吁吁地说你病了,在校医务室里,高烧,四十度。

原来,昨天晚饭过后,你又去校长家门口了。为了让他改变主意,你无畏大雨滂沱,在教师宿舍的楼下站了整整一夜。

那老头,真的被你感动了。他决定撤消勒令退学的处分。

我刚跑进医务室,你就哭了。你拉着我的手说,宝啊,快谢谢校长,谢谢老师,你又可以回来读书了。 你看,你多不争气,又把我给弄哭了。你不知道么?我可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期末考试,作文是以难题为主线,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结果,我写了你。因为对于你来说.我就是你人生中那一道解不开又放不下的难题。 (选自《宁波晚报》 2011年9月18日,有改动) 16.文章第二段中“阳奉阴违,暗渡陈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慨括。(2分) “我”不喜欢读书,母亲硬要逼着“我”去。“我”离开了家后没去学校上课,却躲在教学楼的围墙背后睡觉。

17.体会下列句子中母亲的心理,把横线上省略的词语补写出来。(2分) (1)挂完电话,你和平常一样,________地丢下菜摊子,裹着油腻腻的大花围裙四处找我。 (2)你像个孩子一样,坐在外围的跑道上,一面仰天大哭,一面________地诉说你一个妇道人家的不易。

示例:(1)急匆匆(2)凄婉(伤心)(与此相近,符合语境即可)18.作者为什么说“对于你来说,我就是你人生中那一道解不开又放不下的难题”?(3分) 母亲一直想让“我”努力读书,但是“我”却对读不上心,没能如她所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她“解不开”的难题;然而不管“我”如何差劲,母亲都没有放弃对“我”的教育,对“我”始终充满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母亲“放不下”的难题。(表意相近即可)

[1] 篇二:阅读一路开花的阅读答案

一路开花《一张纸上的46个名字》初中小说阅读及答案作者:tc123100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 他是个怪人。

他很少说话,经常迟到,脾气还特别大。我没见他跟谁一起走过路或者吃过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个学期的学费总要拖很久才能交。

他成绩不好,又不大合群,因此,同学老师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隔三岔五就在课堂上点名让他交学费。他不说话,把头埋得很低很低,像要塞进课桌里一样。 再后来,他与我同桌。可不到一周,我们就被调开了。 他喜欢把书堆得乱七八糟,有时还会闯进我的地界。我和他不熟,因此,就会板着脸数落他。有一次,我怒了,指着他的脑袋问他:“你怎么这么没有家教呢?你爸爸是怎么教你的?” 因为这句话,他忽然跳起来踹了我一脚。年少血气方刚,我哪儿忍得住?我们大干了一场之后,彻底成冤家仇人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忽然莫名其妙地跳起来打我。

初二上学期,他继续欠缴学费。天天站在讲台上点名,问他具体什么情况,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他仍旧不说话,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那时,他大概十五岁吧,因为没人愿意和他同桌,加上他学习成绩极为糟糕,所以被调到清洁区的角落里一个人坐。

没人理他,他也没有朋友。体育课,他通常都是一个人躲在教室里睡大觉。很快,我们便把他忘却了。

初二票选,是个女生,不但温善勤奋,还弹得一手钢琴,因此人缘超好。

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她拿着一张绿色的信纸来找班里的每个人签名。她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想把大家的字迹都留在一起,这样比较有意义,而且,只要签字,就免费请喝一瓶可乐。所有人都高兴坏了,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签。

最后,46个人拿着46瓶可乐回到教室,有说有笑,更把角落里的他衬显得孤独与落寞。 再后来,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起初我以为是错觉,后来一问,大家都这么认为。 他不但把整个班里的卫生都承包下来,还天天顶着大太阳去操场上提水给同学喝。最离谱的是秋季运动会,他陪跑、送糖水不算,还把加油两个字喊得比谁都热血沸腾。

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但他的行为的确像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在努力汇聚的同时,也已把周围的心灵全然濡湿。

很多人觉得感动,对他伸出援助之手。有人帮他补习,有人给他买早餐,甚至有人提议在新学期秘密募捐,帮他把学费的问题给解决掉。

期末考试过后,他虽然只是中等,但仍旧被选为年度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上台发言。 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绿色的信纸,小心翼翼地摊开:“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很辛苦。那天我来得很早,打算收拾书本然后退学,没想到,竟收到了这封信。真的很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你们会看不起我„„没有你们给我凑的学费,我可能已经是苦命的煤炭工„„” 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那张绿色的信纸上,有46种不同的笔迹和46个熟悉的名字。 没人说话,也没人转头去看。很久之后,教室里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1.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故事情节。

他不合群,大家都不喜欢他→ →他发生改变,成为进步最大的学生→ 2. 第六段提到当他听到“我”的数落时,“忽然跳起来踹了我一脚”。认真阅读文章,说说他这一举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文中的班长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 文章前三段交代“他”的“怪”和“不合群”有什么作用? 5. 认真阅读文章,说说题目“一张纸上的46个名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

1. 班长找每个人签名,46人都签了名 他上台发言感谢大家,掏出写有46个名字的信纸 2. 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很早就去世了,“我”对他的数落揭了他心灵的伤疤,所以他会跳起来打“我”。

3. 班长乐于助人、讲究方式方法,用独特的方法帮助他走出孤独与落寞,成为进步学生;她温善勤奋,不光学习好,而且弹得一手钢琴;她人缘超好,拿着信纸找班里的每个人签名,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签名。

4.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大家都不喜欢他,以及写他的改变作铺垫。 5. 表面是指那张绿色的信纸上有46种不同的笔迹和46个熟悉的名字,实际上是指大家对他的帮助使他走出了孤独与落寞。

第五篇:社日阅读答案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②。

桑柘③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本诗写的是春社。②豚栅:猪栏;鸡栖:鸡窝;扉:门。③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

24.请你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

A. 第一句中的“肥”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庄稼的喜人长势,使丰收的景象跃然纸上,表现了农人的喜悦心情。

B. 农人家“半掩扉”,“半掩”可见民风的淳厚,很有点“夜不闭户”的太平安宁之气。

C.诗人将笔墨集中于“社日”表演的热闹场面,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D.第四句中的“醉”字用得很妙,因“肥”而“醉”,又因“醉”而映衬了“肥”,“肥”的是庄稼,“醉”的是农人的心呀。同时“醉”还扣住了“社日”的正题,衬托出社日的盛况。

2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24 C.

25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对农人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的赞美。

上一篇: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下一篇:配方法导学案答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