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

2022-08-02

第一篇: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

第一题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的液氯槽罐破裂,液氯泄漏,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

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迅速逃离了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面问题(共16分,1~5题为单选题,6~8题为多选题)

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

A、槽车与货车相撞,槽罐车破裂,液氯泄漏

B、槽车设计不合理

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是( )

A、槽车液氯破裂B、标志不清C、有毒物质D、作业环境不良

3、该事故的严重程度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重伤事故D、一般事故

4、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追究事故直接责任的是( )

A、驾驶员甲B、驾驶员乙C、村长D、公路管理部门负责人

5、该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 )

A、请军队参加调查

B、加强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管理

C、调查事故经过

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

6、该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 )

A、收集与事故发生有关的事实

B、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C、慰问抢险人员

D、寻访驾驶员甲

E、及时让新闻媒体发布信息

7、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

A、中毒人员死亡的丧葬和抚恤费用

B、受伤住院村民的补助、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村民的医疗费用

D、事故罚款或赔偿费用

E、槽罐车停运期间减少收入的损失

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运输单位需要办理的手续包括( )

A、经资质认定

B、对驾驶员甲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

C、配备必要防护用品

D、办理夜间行车手续

E、配备押运人员

第二题

某日16时10分,某厂维修班开始进行连接污油地的污油管线作业。16时20分,钳工甲将带有底阀的污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内的油水液面高度为500cm,上面浮有30cm厚的污油。在连接距离液面100cm高的法兰时,由于法兰无法对面正面连接不上,班长乙决定采取焊接方式。17时10分电焊工丙带着电焊机到达现场,由于是油气场所作业,电焊工丙在现场准备好后,去车间办理动火票。17时20分,钳工甲见电焊工丙迟迟没有回来,又快到下班时间,于是用电焊机开始焊接。焊接进行3分钟左右,发生油气爆炸,爆炸将污油池水泥盖板掀翻,污油池着火,钳工甲掉入污油池内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面问题(共14分,1~3题为单选题,4~7为多选题)

1、在油气场所焊接必须由具有( )的人员操作

A、防爆基本知识B、防爆基本经验C、焊工作业操作证D经过焊工培训E、领导允许

2、该起事故的性质是( )

A、自然灾害B、刑事案件C、责任事故

D、非责任事故E、意外事故

3、该起事故中,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

A、通风不良B、作业场所狭窄C、环境温度不当

D、违章动火E、对易燃危险物品外理错误

4、该事故中,直接与油气爆炸有关的因至少有( )

A、空气B、污油挥发的气体C、环境温度

D、点焊焊接时产生的火花E、污油

5、钳工甲此次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 )

A、电磁辐射B、触电C、油气着火

D、油气爆炸E、机械伤害

6、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事故可能涉及的事故类别有( )

A、其他爆炸B、火灾C、淹溺

D、灼烫E、机械伤害

7、该起事故中,爆炸的间接原因有( )

A、作业组织不严密B、安全教育培训不够C、动火现场监护不到位

D、没有动火票制度E、安全意识不强

第三题

某甲醇生产仓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10台载重量为20t的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另有甲醇罐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1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1个4m高的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作业。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灌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按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指出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指出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第四题

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要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第五题

某年夏未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

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公里,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若干。

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庆,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8分)

1、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

3、试提出防范措施。

第二篇: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

一、安全生产相关概念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①同一个单位、②500m以内、③等于过超过临界量。

2、危险化学品分类:根据——------------------细化 ①爆炸品: ②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 ③易燃液体 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⑤氧化剂 ⑥有毒品 ⑦放射物品 ⑧腐蚀品

3、重大危险源——与“临界量”对比(500m以内,不同物质)A百分比+B百分比≥1时,即为重大危险源;存量/临界量 注意:没有特殊说明在同一单元时或不能证明在同一单元时——不在同一单元;

①计算所得;

②特种设备:长输管道(200km+300mm)、工业管道、蒸汽锅炉(2.5Mpa+10t/h)、热水锅炉(出水120°)、压力容器(0.1mpa,中毒以上)、高瓦斯矿井;

③危化品临界量:乙炔1t、氢、氯、硫化氢5t、氨10t、苯50t、汽油200t、甲苯、甲醇、乙醇500t、柴油5000t;

4、重大事故隐患:危害、整改难度大,需要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排除事故隐患;(辨识依据:危险特性、数量)

5、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危险程度、整改难易程度分析、治理方案;

6、危险源VS事故隐患: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二、危害因素辨识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

(重点)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指挥错误、误操作、监护有误、违章作业;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理)设计缺陷、防护缺陷、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有害光照;(化学):爆照品、压缩气体、氧化剂、有毒品、粉尘;

③管理因素:组织机构、责任制、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培训、安全投入;

④环境因素:(作为补充)场地、照明、地滑、不适应;

2、事故类别分类(按起因物分20类):——GB6441-1986(重点)①物体打击: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引发的物体打击;

②车辆伤害: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车辆停止发生的事故; ③机械伤害:不包括: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④起重伤害:起重安装、检修、试验、作业中坠落引起的物体打击; ⑤触电:雷击伤亡;——————————————(必写) ⑥淹溺:包括高出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 ⑦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⑧坍塌:如脚手架、土方倒塌,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车辆其中伤害、爆破引起的坍塌。

⑨灼烫:不包括触电、火灾引起的。 ⑩中毒;

11、其他爆炸: 汽油爆炸、粉尘爆炸、纤维爆炸、混合物爆炸;(重要)

12、火灾

 写清楚爆炸类别: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瓦斯爆炸(甲烷)、火药爆炸;

3、职业(病)健康危害因素分类——重点 第一种分类:(可以得满分的回答) ①粉尘类:各种尘

②化学物质类:铅、苯、氯气、氨气、CO、硫化氢、甲醛、中毒③物理类:高/低温、高压、高湿、振动、噪声、高原、 ④职业性耳聋:噪声(机械、设备) ⑤放射性物质类:辐射(焊接) ⑥职业性眼病、⑦职业性皮肤病:(柴油)⑧职业性肿瘤、⑨生物;⑩职业中毒:液氨 第二种分类:(回答的最简单,容易记忆)

①化学因素:粉尘、有毒物质铅、苯、氯气、氨气、CO、硫化氢、甲醛、柴油;

②物理因素:高/低温、高压、高湿、噪声、振动、辐射;

三、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基本知识

注意:问题如果安全措施(整改措施),应从“技术”、“管理”措施分类回答。

1、安全技术措施(事故预防对策)——从“事故”或“隐患”的角度回答

①消除、②预防、③减弱、④隔离、⑤连锁、⑥警告、⑦个体防护(顺序)

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接地(防触电)、防护罩防护网(机械)防明火防静电(防爆防火);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 (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5)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7)个体防护、避难和救援。

2、安全管理措施:(结合案例内容-参考回答) 1)建立或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通用)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用)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用) 5)加强安全生产检查 6)编制或完善应急预案+整改措施方案 7)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

第二章 安全生产事故相关管理知识(选择题为主)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1、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存储)及300人以上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无使用单位) 第二节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

14)安全奖惩制度

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5)岗位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

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三节 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与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1、安全生产许可证-程序

①申请②受理申请及审查③决定④期限及延续⑤补办及变更⑥公告

2、安全生产许可-规定 ①一级发证: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颁发管理——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②两级发证: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发证;(煤矿、非煤矿、烟花爆竹、危化品、建筑施工) 注:煤矿——国家煤矿安监部门;

非煤矿及其他——国家安监部门;

建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爆破器材——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3、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条件

(1)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4)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6)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7)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8)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

4、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 (1)非煤矿山建设项目;

(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

(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4)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化工、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

5、安全认证报告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

(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 (4)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

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他单位培训时间=3/4高危)

1、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生产经营存储(包括焦化厂)、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管人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新上岗的从业人员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

2、其他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管人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新上岗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第五节 特种作业与特种设备

1、特种作业种类(11类):电工、焊接+切割、高处(架子工)、制冷空调、煤矿、金属矿、石油+天然气、冶金、危化品、烟花爆竹;

2、特种设备(8种)

①承压类特种设备:锅炉(30L)、压力容器(含气瓶氧舱)、压力管道(0.125mm);

②机电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0.5t高2m)、客运索道、大型娱乐设施(2m/s)、场内专用机动车辆;

一、安全检查

1、安全生产检查类型:定期性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或节假日前后检查、专项安全生产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2、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①查软件: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②查硬件: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二、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过程:辨识危险源、分析有害因素、预测危险度、提出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活动;

2、安全评价程序(也是评价内容:1~6条) 1)前期准备:明确评价对象,收集各种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事故发生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度;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根据辨识结果和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

6)安全评价结论:列出评价结果,指出应重点防范的危险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措施;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结果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

第一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基本概念

一、预警

1、预警等级信号(红橙黄蓝) ①1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红色表示; ②2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橙色表示; ③3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黄色表示; ④4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蓝色表示。

2、应急管理:预防、准备、相应、恢复;

3、响应: ①一级响应:所有部门; ②二级响应: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 ③三级响应:一个部门;

4、应急救援任务(措施):营救人员、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恢复现场、查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第二节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重点)

一、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分类(应急体系构成): ①综合预案:总体预案; ②专项预案:针对具体的某种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化品泄露事故)

③现场处置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装置、场所、岗位的应急处置措施;

2、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①应急预案概况;

②事故预防; ③准备程序;

④应急程序; ⑤现场恢复;

⑥预案管理+改进;

3、应急预案编制程序:(重点) ①成立编制工作组;

②资料收集; ③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④应急能力评估;

⑤应急预案编制;

⑥评审+发布;(本单位+外部评审、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4、应急演练(重点)

①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演练——1年1次; ②现场处置方案——0.5年1次;

5、应急预案演练的类型

①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 ②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

注:

①应急演练应采用模拟情景,不能采用真的有毒气体。 ②提前通知周边群众及相邻工厂。 ③演练发生意外,应立即终止演练; ④演练结束后,要形成书面报告;

第四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一、安全事故等级

①特大:30以上、

100重伤、

1亿;(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②重大:10~

29、

50~99人伤、

5000万~1亿;

③较大:3~

9、

10~49人伤、

1000万~5000万; ④一般:3人以下、

10人以下伤、 1000万以下;

2、事故分类:按GB6441-86分为20类

01 物体打击02 车辆伤害03 机械伤害04 起重伤害05 触电06 淹溺07 灼烫08 火灾09高处坠落010 坍塌011 冒顶片帮012 透水013 放炮014 火药爆炸015 瓦斯爆炸016 锅炉爆炸017 容器爆炸018 其它爆炸019 中毒和窒息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较大事故以上时,电话快报-1小时)

1、事故上报期限:单位1小时、县级~市级2小时、市级~省级2小时、省级~国务院管理部门2小时、管理部门~国务院2小时;(特大事故:共9小时)

2、事故报告:(最低设区市级) ①特大、重大: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②较大事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③一般事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事故报告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发生时间+地点+现场情况、简要经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

4、事故补报:

①除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外,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造成伤亡人数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②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造成伤亡人数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二节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织

1、事故调查步骤(程序) ①事故报告;②成立事故调查组;③事故现场处理;④人证、物证的收集;⑤事故原因分析;⑥事故调查报告编写+归档;

2、事故调查:“按级别国、省、市、县” ①特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调查;报告至国务院安监 ②重大:省级人民政府;报告至国务院安监 ③较大:市级人民政府;报告至省、自治区、直辖市; ④一般:县级人民政府;报告至设区市级

3、事故调查组(调查人员):①人民政府、②安监、③监察机关、④公安机关、⑤工会、⑥检察院、⑦上级主管部门、⑧工会——⑨可以聘请专家;

4、事故调查组职责:

①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 ②认定事故责任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③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④总结事故教训; ⑤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⑥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5、事故调查期限(最长120天):发生之日起60天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经批准延长60天;

6、事故调查报告批复期限(特大最长60天): ①重大、较大、一般事故接收到事故调查报告起15日内作出批复; ②特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出情况经批准延长30日;

7、事故调查期限+批复期限(特大+最长时间)=120天+60天=180天;

第三节 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必考)

一、事故原因分析(回答分:①直接、②间接)

1、事故直接原因分析(注:回答加上单位、部门、人员)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事故间接原因分析(注:回答加上单位、部门、人员) ①技术设计上的缺陷;

②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安全操作知识;(通用)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通用) ⑤安全规程不健全; ⑥事故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到位; ⑦未认真实施事故预防措施,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通用) ⑧安全投入资金不足;

3、事故预防(整改)措施 技术方面:(根据生产过程思路写) ①制定方案措施;

②防爆装置、接地装置、防静电措施、防雷击措施等;

③防治粉尘产生的措施:改革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自动化;湿式作业、机械设备密闭,生产场所通风、除尘、增加个体防护;

④机械传动部件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措施,防治机械伤害; 管理方面:

①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②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 ③严格制定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 ④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⑤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⑥派专业人员监督检查: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操作; 第四节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必考)

一、伤亡事故分类 ①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②重伤:损失工作日≥105日的失能伤害; ③死亡:≥6000日;

二、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

1、直接经济损失(必须准确记忆)

(必考) 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注意人数) ①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②丧葬及抚恤金; ③补助及救济费用; ④歇工工资;(注意)  善后处理费用: ①处理事故费用; ②现场抢救费用; ③清理现场费用; ④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注意)  财产损失价值: ①固定资产损失; ②流动资产损失;

2、间接经济损失 ①停产减产损失;(注意) ②处理环境污染费用;(注意) ③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 ④资源损失价值; ⑤工作损失价值;

三、事故统计评价指标:(伤害:包含死亡人数)

1、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数)*10³

2、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从业人数)*10³

3、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250*8)]*10(6次方)

4、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10(6次方)

5、重大事故率=(重大事故起数/事故总数)*100%

6、万车死亡率=(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机动车数)*10(4次方)

7、亿客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数/(运营旅客数*运营公里数)]*10(8次方)

8、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总人数*250*8)]*10(6次方)第五章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第一节 事故性质认定与责任划分

1、事故性质:责任事故(答题点)、非责任事故;

2、事故责任分类: ①直接责任者:事故发生当下的违章作业人; ②主要责任者:上一层管理者(违章指挥者、违法转包者)③领导责任者:企业负责人 注:处理意见: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3、事故处原则  “四不放过”的原则: ①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 ②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③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④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 公正公开原则

二、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减弱、隔离、连锁、个体防护)

1、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①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引燃能源同时存在。 ②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③ 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

④ 杜绝引燃引爆能源。 ⑤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参考答案: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注意保持包装完整密闭,库房保持良好通风,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2)消除点火源。避免库房内出现明火和高温表面,采取措施防止摩擦和撞击火花,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静电接地。 3)防火墙、泄爆装置等等;

2、电气技术措施: ①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②漏电保护 ③绝缘

④电气隔离 ⑤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⑥屏护和安全距离

⑦联锁保护

3、粉尘安全技术措施: 1)防治粉尘达到爆炸浓度,技术上可进行: ①改革输送工艺,降低产尘量; ②实行湿式作业; ③密闭输送系统; ④保持良好通风,及时除尘。 2)防治产生点火源: ①杜绝携带火种; ②防治电气火花; ③防止静电火花; 3)加强管理: ①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②责任制; ③安全教育培训; ④粉尘浓度检测; ⑤粉尘爆炸应急预案; 增加1

1、出现事故后,安全管理上的问题: ①没有制定 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或安全方案;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③单位管理上混乱,相应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检查不到位;④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存在违章作业‘ ⑤未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⑥施工资质、作业人员资格 增加2

2、安全评价内容: (1)评价前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3)评价单元划分。 (4)选择评价方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得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增加3

3、安全验收内容 增加4

4、现场安全管理过程控制要求

(1)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并使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起重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实行作业许可证制度。

(3)作业许可证上应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

(4)爆破、吊装作业要派专业人员现场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增加5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三证”、“一标志”:安全鉴定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标志。 增加6 安全员配备办法: ①1万㎡以下——不少于1人; ②1万~5万——不少于2人; ③5万以上——不少于3人; ④专业承包——1人;

⑤劳务分包:50人-1名、50~200-2名、200以上-3名;(千分之五)

增加7

安全工程师主要职责

第三篇:2018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要点: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宪法》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的最高层级,“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有关安全生产方面最高法律__的规定。 A.依据 B.效力 C.条件 D.要求

2、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员发现煤矿作业场所的瓦斯、粉尘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有权,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A:对责任人员进行罚款 B: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C:给予主管人员行政处分 D: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由__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省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4、__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A.危险指数方法 B.安全检查表方法 C.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D.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5、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 mg/。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 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火灾分类》(GB 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6、《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 A.审核制度 B.考评制度 C.监控制度 D.淘汰制度

7、__是各种变配电装置防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 A.采用(阀型)避雷器 B.采用避雷针 C.采用避雷带 D.采用避雷网

8、制定标准的是自标委会及分标委到新工作项目计划起,落实计划,组织项目的实施,至标准起草单位或者起草工作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止。 A:立项阶段 B:起草阶段

C:征求意见阶段 D:复审阶段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9、二级紧急情况响应需要成立__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A.现场指挥部 B.场外指挥部

C.紧急事务管理部 D.公安指挥部

10、氧气站区外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__的围墙或栅栏。 A.1m B.2m C.3m D.4m

11、《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煤炭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机关自收到煤矿企业提交的申请书和有关文件、资料之日起__天内,应当完成审查核实工作。 A.30 B.40 C.50 D.60

12、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这种评价属于

A: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预评价

C: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D:专项评价

E:食品生产企业

13、下列关于直击雷防护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应设置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第三类则无需 B: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是装设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C: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要求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D:第二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4、必须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设备,不包括。 A:生产用的电气设备

B:施工工地的电气机械设备 C:属于Ⅱ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 D: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补报。 A:5 B:15 C:30 D:45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6、[2008年考题]处理因坝身填土碾压不实,浸润线过高而造成尾矿坝背水坡滑坡事故的原则是。

A:以下游防渗为主,以上游压坡、导渗和放缓坝坡为辅 B:以上游防渗为主,以下游压坡、导渗和放缓坝坡为辅 C:以在坝脚排水压重为主,以放缓坝坡为辅 D:以放缓坝坡为主,以在坝脚排水压重为辅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7、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部门 C:安全生产委员会 D:工程技术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8、以下那种情形,可能会导致硫化氢中毒,甚至发生“闪电型”死亡。 A.煤气制造 B.制造合成氨 C.炼铁

D.清理阴沟

19、《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在拆除丁程施工日前,将有关资料报拆除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备案。 A:5 B:10 C:15 D:30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0、在灭火器的种类中,适用于扑救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即A类火灾。 A:清水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酸碱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1、犯罪构成亦称__。 A.犯罪条件 B.犯罪要件

C.犯罪客观原因 D.犯罪主观原因

22、以下不属于特种防护用品的是__。 A.安全帽 B.防尘口罩 C.防切割手套 D.防静电鞋

23、__常用在桥梁或隧道人口前,以检验装备或碴石有没有超出正前方固定设备围砌的限界。 A.隧道检查器 B.山洞检测器 C.临界检查器

D.临界限界检查器

24、依据《消防法》的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__,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A.消防演练计划 B.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D.火灾预防计划

25、扑灭遇湿易燃物品火灾,可以用__灭火剂扑救。 A.水 B.泡沫 C.酸碱

D.二氧化碳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某建筑施工企业有从业人员2 000人,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部,配备了40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该企业配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数量最低是 A:4名 B:6名 C:8名 D:10名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__,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A.按需计划 B.统一规划 C.合理分配 D.合理布局 E.严格控制

3、__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一旦事故发生能够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 A.驾驶员 B.乘客 C.乘务员 D.行人

4、烟花爆竹的性质主要有。 A:能量特征 B:燃烧特性 C:力学特性 D:观赏特性 E:安全性

5、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的装置是__。 A.安全电压 B.电气隔离 C.漏电保护 D.加强绝缘

6、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______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A.《劳动法》 B.《安全生产法》 C.《刑法》

D.《行政处罚法》

7、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大体分为。 A:安全技术措施 B:安全管理措施 C:卫生技术措施 D:辅助措施

E: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8、职业危害评价包括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及__,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是后者的__。

A.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基础 B.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发展 C.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基础 D.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发展

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__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 B.有毒物质 C.放射性物质 D.有害物质 E.传染源

10、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是一个符合国际公约的全球性通信网络,其内容包括。 A:报警 B:通信 C:寻位

D:播发海上安全信息 E:追踪

11、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强弱分类,可将法律分为。 A:实体法 B:程序法 C:行政规章 D:宪法性法律 E:普通法律

12、为便于发生故障时易于快速修复,同时考虑经济性和备用性,应采用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设备系列化的产品。这是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__原则。 A.系统整体可靠性 B.信息反馈 C.高维修度 D.预测和预防

13、依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因当事人陈述或者申辩加重处罚。 A:不得 B:可以 C:应当

D:一般不得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4、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__。 A.完善相关文件 B.设立文件密码 C.建立文件夹

D.多媒体电子载体

15、“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__等各企业或组织。 A.生产 B.运输 C.使用 D.贮存 E.经营

16、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火原因,推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__。 A.警告 B.罚款

C.15日以下拘留 D.记过 E.降级

17、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A:设计单位 B:勘查单位 C:建设单位

D:工程监理单位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8、采用__技术,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的损失。 A.隔离

B.故障-安全设计 C.设置薄弱环节 D.救援

19、《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中,__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 A.群防群治、联合执法 B.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C.制度健全、违法必究 D.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

20、[2008年考题]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下列辐射中,属于非电离辐射的有辐射。 A:X射线 B:微波 C:激光 D:红外线 E:紫外线

21、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对__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A.危险化学品 B.建筑施工 C.机械制造 D.矿山

E.交通运输

22、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__几方面。 A.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B.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C.隔离与防护 D.采取定向失效模式 E.配备灭火器材

23、2008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 。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2008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 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订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以上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A:报警 B:疏散人员 C:灭火

D:追究事故责任 E:抚恤伤亡人员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安全生产法》中对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的是。 A:保护人员的生命权,是生产经营单位的首要责任

B: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是生产经营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 C:工伤保险是人身保障的经济基础

D:民事赔偿是工伤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 E: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相互补充,不可替代

25、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下列属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满足的要求是__。

A.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C.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D.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可以只需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第四篇: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14

案例66 特大吊装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8:00左右,在某市造船厂船坞工地,由某工程公司、某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安装载重量600t、跨度为170m的巨型龙门起重机的工程,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造成36人死亡的特大事故。

1.起重机吊装过程

事故前3个月,该工程公司施工人员进人造船厂开始进行龙门起重机结构吊装工程,2个月后,完成了刚性腿整体吊装竖立工作。

事故前12日,该中心进行主梁预提升,通过60%~100%负荷分步加载测试后,确认主梁质量良好,塔架应力小于允许应力。

事故前4日,该中心将主梁提升离开地面,然后分阶段逐步提升。至事故前1日19时00分,主梁被提升至47.6m高度。因此时主梁上小车与刚性腿内侧缆风绳相碰,阻碍了提升。该公司施工现场指挥考虑天色已晚,决定停止作业,并给起重班长安排好工作,明确次日早晨放松刚性腿内侧缆风绳,为8时00分正式提升主梁做好准备。

2.事故发生经过

事故当日7时00分,公司施工人员按现场指挥的布置,通过陆侧(远离江河一侧)和江侧(靠近江河一侧)卷扬机先后调整刚性腿的两对内、外两侧缆风绳,现场测量员通过经纬仪监测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调整时,控制靶位标志内外允许摆动20mm),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进行放缆作业。放缆时,先放松陆侧内缆风绳,当刚性腿出现外偏时,通过调松陆侧外缆风绳减小外侧拉力进行修偏,直至恢复至原状态。通过10余次放松及调整后,陆侧内缆风绳处于完全松弛状态,被推出上小车机房顶棚。此后,又使用相同方法和相近的次数,将江侧内缆风绳放松调整为完全松弛状态。约7:55,当地面人员正要通知上面工作人员推移江侧内缆风绳时,测量员发现基准标志逐渐外移,并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同时现场人员也发现刚性腿不断地在向外侧倾斜。不久,刚性腿倾覆,主梁被拉动横向平移并坠落,另一端的塔架也随之倾倒。

3.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事故造成36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死亡人员中,公司4人,中心9人(其中有副教授1人、博士后2人、在职博士1人),造船厂23人。

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约1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立即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1.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调查组在听取工程情况介绍、现场勘查、查阅有关各方提供的技术文件和图样、收集有关物证和陈述笔录的基础上,对事故原因作了认真的排查和分析。在逐一排除了自制塔架首先失稳、支承刚性腿的轨道基础沉陷移位、刚性腿结构本体失稳破坏、刚性腿缆风绳超载断裂或地锚拔起、荷载状态下的提升承重装置突然破坏断裂及不可抗力(地震、飓风等)的影响等可能引起事故的多种其他原因后,重点对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有关专家对吊装主梁过程中刚性腿处力学机理的分析及受力计算,提出了特大事故技术原因调查报告,认定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吊装主梁过程中,由于违规指挥、操作,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情况下,放松了内侧缆风绳,致使刚性腿向外侧倾倒,并依次拉动主梁、塔架向同一侧倾坠、垮塌。

2.施工作业中违规指挥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该公司施工现场指挥在主梁上小车碰到缆风绳需要更改施工方案时,违反吊装工程方案中关于“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施工方案的作业要求。如有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的规定,未按程序编制修改局面作业指令,未逐级报批,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下令放松刚性腿内侧的2根缆风绳,导致事故发生。

3.吊装工程方案不完善、审批把关不严是事故的重要原因 该公司编制、其上级公司批复的吊装工程方案中提供的施工阶段结构倾覆稳定验算资料不规范、不齐全;对造船厂600t龙门起重机刚性腿的设计特点,特别是刚性腿顶部外倾710min后的结构稳定性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主梁提升到47.6m时,主梁上小车碰刚性腿内侧缆风绳这一可以预见的问题未予考虑,对此情况下如何保持刚性腿稳定的这一关键施工过程更无定量的控制要求和操作要领。

吊装工程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编制后,虽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审核和批准,但有关人员及单位均未发现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吊装工程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在重要环节上失去了指导作用。

4.施工现场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安全措施不落实是事故伤亡扩大的原因

(1)施工现场组织协调不力。在吊装工程中,施工现场甲、乙、丙3方立体交叉作业,但没有及时形成统

一、有效的组织协调机构对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在主梁提升前10日成立的“600t龙门起重机提升组织体系”,由于机构职责不明、分工不清,并没有起到施工现场总体调度及协调作用,致使施工各方不能相互有效沟通。乙方在决定更改施工方案,决定放松缆风绳后,未正式告知现场施工各方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甲方也未明确将事故当日的作业具体情况告知乙方,导致造船厂23名在刚性腿内作业的职工死亡。

(2)安全措施不具体、不落实。事故发生前一个多月,由工程各方参加的“确保主梁、刚性腿吊装安全”专题安全工作会议上,在制定有关安全措施时没有针对吊装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研究并提出全面、系统的安全措施,有关安全要求中既没有对各单位在现场必要人员作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关于现场人员如何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条款。施工各方均未制定相应程序及指定具体人员对会上提出的有关规定进行具体落实。例如,为吊装工程制定的工作牌制度就基本没有落实。

综上所述,此起特大事故是一起由于吊装施工方案不完善,吊装过程中违规指挥、操作,并缺乏统一严格的现场管理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

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作业中的违规指挥所致。

起重机结构吊装施工现场由该公司职工担任副指挥和施工现场指挥,在发生主梁上小车碰到缆风绳情况时,未修改局面作业指令和执行逐级报批程序,违章指挥导致事故发生,该公司应负主要方面责任。

(1)该公司某职工,600t龙门起重机吊装工程事故当日施工现场指挥,不按施工规定进行作业,对于主梁受阻问题,自行决定,在没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就安排人放松刚性腿内侧缆风绳,导致事故发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犯有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罪,给予开除公职处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公司副经理,作为600t龙门起重机吊装工程项目经理,忽视现场管理,未制定明确、具体的现场安全措施,明知7月17日要放刚性腿内侧缆风绳,也未提出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且事发时不在现场。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犯有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罪,给予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处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对其他12名特大事故相关责任人,根据职务、职责,分别给予开除党籍、留党察看、党内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等党纪处分和开除公职、行政撤职、行政降级、行政记过、行政警告处分等行政处罚;对涉嫌犯有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责成该3个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调查结论,对与事故有关的其他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四、事故教训与整改措施

(1)工程施工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指挥、凭经验办事和侥幸心理。

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现场施工违规指挥所致,而施工单位在制定、审批吊装方案和实施过程中都未对600t龙门起重机刚性腿的设计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只凭以往在大起重量门吊施工中曾采用过的放松缆风绳的经验处理这次缆风绳的干涉问题。对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就完全放松刚性腿内侧缆风绳的做法,现场有关人员均未提出异议,致使该公司现场指挥人员的违规指挥得不到及时纠正。此次事故的教训证明,安全规章制度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以改变那种纪律松弛、管理不严、有章不循的情况。不按科学态度和规定的程序办事,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想当然、凭经验、靠侥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今后在进行起重吊装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时,应当明确禁止其他与吊装工程无关的交叉作业,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以确保施工安全。

(2)必须落实建设项目各方的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工程中外来施工队伍和劳动力的管理。

这起事故的最大教训是以包代管。为此,在工程的承发包中,要坚决杜绝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首先是严格市场的准入制度,对承包单位必须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在多单位承包的工程中,发包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在工程合同的有关内容中必须对业主及施工各方的安全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制约机制,以保证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

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出现利益主体多元化、劳动用工多样化趋势。特别是在建设工程中大量使用外来劳动力,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为此,一定要重视对外来施工队伍及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和培训教育,必须坚持严格的审批程序,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对特种作业人员要严格培训考核、。发证,做到持证上岗。

此外,中央管理企业在进行重大施工之前,应主动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3)要重视和规范高等院校参加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使产、学、研相结合,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过程中,高等院校以多种形式参加工程项目技术咨询、服务,或直接承接工程的现象越来越多。但从这次调查发现的问题来看,高等院校教职员工介入工程时一般都存在工程管理及现场施工管理经验不足,不能全面掌握有关安全规定,施工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等问题。而一旦发生事故,善后处理难度最大,极易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高等院校所属单位承接工程的资质审核,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强培训。高等院校要对参加工程的单位加强领导,加强安全方面的培训和管理,要求其按照有关工程管理及安全生产的法规和规章制订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实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施工安全。

案例67 铸造混砂机致人死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工厂铸造车间配砂组老工人张某,经常早上提前上班检修混砂机内舱,以保证上班时间正常运行。某年某月某日7时20分,张某来到车间打开混砂机舱门,没有在混砂机的电源开关处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便进入机内检修。他怕舱门开大了影响他人行走,便将舱门带到仅留有150mm缝隙。7时50分左右,该组配砂工人李某上班后,没有预先检查一下机内是否有人工作,便随意将舱门推上,顺手开动混砂机试车。当听到机内有人喊叫时,李某大惊失色,立即停机,但滚轮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混砂机停稳后,李某与刚上班的其他职工将张某救出,张某头部流血不止。事故发生后车间领导立即上报。7时55分工厂卫生所医务人员闻讯立即赶到现场,对张某做了止血包扎,随后立即将张某送往医院救治。但由于张某头部受伤严重,经抢救无效于8时40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配砂工人李某试车前,没有预先检查机内是否有人就推上舱门,致使混砂机的舱门联锁开关安全装置失效,随后又启动混砂机。

间接原因:车间领导对配砂工人的安全教育不够,执行“挂警告牌,并有人监护,不准一人独自作业”的制度不严格,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操作程序失控,存在随意性。

三、事故责任划分和处理

(1)张某在检修混砂机内舱前,未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也没有找人监护,就独自进入机舱内检修,严重违反了《检修混砂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三条“检修混砂机内舱时,必须关闭电源、打开舱门、在电源开关处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告牌,并有专人监护。不准一人独自操作”的规定,属于严重违章操作,应对事故负主要责任。鉴于张某已经死亡,对其免予处罚。

(2)配砂工人李某安全意识淡薄,上班进入工作岗位后,看到混砂机舱门未关严,理应想到舱内有人,他非但未进行预先检查,反而顺手将舱门推上,导致舱门联锁安全装置失效,随后又开启混砂机,造成事故发生,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根据当地《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处罚条例》、工厂《安全生产管理考核规定》,对李某给予开除厂籍、留厂察看1年处分,罚款300元,停发工资,每月只发给生活费500元。

(3)车间主任刘某,对于车间安全管理不严,职工安全意识差,有章不循,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应负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罚款300元,扣发3个月奖金。

(4)混砂组长郭某对老职工安全教育不够深入,班组安全管理不到位,应负管理责任,对其扣发当月奖金。

(5)车间安全技术员叶某,负责车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这起事故反映出其安全监督管理有所失职,也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扣发当月奖金。

四、整改措施 1.组织措施

(1)召开全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事故现场会,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开展全厂性“杜绝三违”活动,纠正侥幸心理,杜绝违章行为,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建立“加班、值班人员安全教育程序”,以人为本,控制和管理好加班、值班人员在非常规作业中的人身安全。

(3)充实《检修混砂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内容,规定在进入混砂机内工作时,除了切断电源、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告牌外,必须请电工取下保险丝由进入机内的检修人员随身保管,并派人在机外监护,防止事故发生。

2.技术措施

(1)车间技术股组织人员对所有混砂机的门机联锁安全控制装置进行检查,保证其灵敏可靠。

(2)对混砂机舱门进行改造,加装限制关门机构,由进入机舱维修者控制,否则不能将舱门关闭,保证联锁开关的有效|生。

案例68 钢水外泄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0时20分,某钢铁集团所属炼钢股份公司炼钢车间1号转炉出第一炉钢。该车间清渣班长(兼指吊工)陈某到岗准备把1号钢包车开到吹氩处吹氩。0时30分,陈某把钢包车开到起吊位置,天车工刘某驾驶着3号80t天车落钩(双钩)挂包准备运到4号连铸机进行铸钢。陈某站在钢包东侧(正确位置应站在距钢包5m处)指挥挂包。陈某看到东侧钩挂好后,以为西侧钩也挂好了,就吹哨明示起吊。天车工听到起吊哨声后开始起吊。开车后由1号炉向4号车方向行驶约8m后,陈某发现天车西侧挂钩没有挂到位,钩尖顶在钢包车轴中间,钢包倾斜,随时都有滑落坠包的危险,陈某立即吹哨示意落包。在2号烘烤器工作的清渣工、吹氩工听到陈某的哨声后也发现天车西侧钩没挂好,便与陈某一同追着天车喊停车,并对在天车下滑板作业场地1号包坑作业的滑板工施某等人及在3号包坑(每坑相距5m)作业的山东某耐火材料公司的滑板工卢某等人喊:“快跑,钩没挂上!”。当天车行驶到3号包坑上方时,天车工刘某听到地面多人的喊声,立即停车。在急刹车的惯性作用下,西侧顶在钢包耳轴的吊钩脱离钢包轴,钢包(钢包自重30t,钢水40t)严重倾斜挣弯东侧吊钩后脱钩坠落地面,钢水(钢水温度1640℃)洒地后因温差而爆炸。在1号坑包作业的3名工人中先是赵某听到钢包坠地“咣当”一声,侧头一看钢包坠落,钢水外泄,转身向东侧大门逃生,边跑边呼喊,跑了约15m之后摔倒。施某等2人随后跑到赵身边时被一股爆炸的钢水严重灼伤。赵某被灼成轻伤。距离钢包坠地最近的山东某耐火材料公司的3个工人中2人当即死亡,1人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施某等2人被送往急救中心抢救。集团公司领导和市里有关部门领导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人员,恢复生产。

这是一起严重的起重伤害事故,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2人重伤和1人轻伤,事故直接损失30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3号天车起吊钢包时,西侧挂钩没有完全挂住钢包的耳轴,而是钩尖顶在耳轴的轴杆中侧,形成钩与耳轴“线”接触。陈某指挥起吊时站位不对,只能看到挂钩挂住东侧钢包耳轴,而没有到西侧检查确定西侧挂钩是否挂住就吹哨指挥起吊。起吊后钢包受力不均匀而倾斜,而后因刹车惯性力使西侧挂钩从耳轴上脱落,钢包挣弯东侧耳轴坠地倾翻。这是造成重大伤亡责任事故的直接原因。

(2)天车工刘某违规操作,发现指挥挂包的陈某站位不对但没有告知,起吊时没有按操作规程“点动”、“试闸”、“后移”、“准起吊”操作,在中途急刹车惯性力作用下钢包坠地倾翻。这是造成重大伤亡责任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1)生产确认制、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实施不到位。《炼钢股份公司确认制》第一条第三款规定,“要保证做到确认、确实,确认安全无误再进行作业”。《指吊工安全操作规程》规定,“指吊金属液体,必须站在安全地方,确认无误方可指吊”。陈某在没有确认两侧吊钩挂靠是否到位就明示起吊;天车工在明知陈某在一指挥,没有确认两侧吊钩是否挂靠就位就吹哨的情况下起吊。两道工序操作严重违章,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该厂厂规、厂制齐全,车间班组记录完备,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落不到实处,有关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督促不到位。

(2)立体交叉作业安全隐患重大,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不力。该厂炼钢产量现已超出原设计能力。虽然厂房做了扩充改造,生产场地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由于生产工艺衔接的需要,换钢包滑板作业与天车空中行驶形成交叉作业,成为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但该厂对此重大隐患缺少相应的安全措施,没有采取专人监护和统一指挥的作业方式,只是按吊物下不许有人作业的规定,要求地面作业人员来车时躲闪。但在实际作业中,作业工人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操作,忙于作业时根本就不躲闪。

(3)生产车间噪声较强,天车行驶时预警铃声较弱,工人很难听到,在发生事故时躲闪不及。另外,天车行驶时频率较大,工人来回躲闪影响作业。

(4)作业场地狭小,出现钢包坠地事故,钢水四溢爆炸,工人根本无法躲闪,出现伤亡事故是必然的。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

(1)炼钢车间清渣班长(兼指吊工)陈某,在没有去钢包另一侧检查挂钩是否挂靠到位的情况下,违章指挥起吊钢包,违反了《指吊工安全操作规程》中“指吊金属液体,必须站在安全地方,确认无误方可指吊”和“指挥吊物时,必须将被吊物体拴挂牢固”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由于陈某违章指挥直接导致该起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是该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应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建议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运检车间天车工刘某,在明知指吊工站位不对,不能确认另一侧吊钩是否挂靠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听从指挥起吊。起吊钢包时没有进行点动、试闸即起吊行车。接到危险信号后,操作不当,违反了严禁快速定点停车等《天车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天车工确认制》的有关规定。由于其违章作业致使该起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是该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对该事故负有直接责任,建议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炼钢车间清渣工段工段长,负责清渣工段的安全工作,组织工段的安全活动,对工段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向职工提出安全生产要求等。该工段班长,日常作业中对指吊金属液体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违规指挥,暴露出工段的安全只停留在口头上,未落到实处。工段长对该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4)运检车间天车工段副段长,负责天车工段的安全生产工作。从天车工违章作业酿成事故看出,职工的岗位安全操作尚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暴露出天车工段安全工作上的纰漏,工段副段长对该起事故应负重要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5)运检车间天车工段段长,负责天车工段的全面工作,负责组织本工段的安全活动和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向职工提出安全生产要求。根据安全职责的要求和规定,工段长应对该事故负重要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6)精炼车间滑板工段段长,事故发生时虽然已调离本岗位,但在岗期间对本工段职工作业现场的作业环境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对该起事故负有重要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7)炼钢车间副主任,负责炼钢车间的安全工作,作为最基层的安全管理者,对本车间职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检查督促不力,对事故应负主要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8)炼钢车间主任,对炼钢车间的安全生产负第一位责任,对该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9)运检车间副主任,负责运检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不严不细,对事故应负主要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10)运检车间主任,对车间的安全生产负第一位责任,对本事故应负直接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1)精炼车间主任,是精炼车间的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其车间滑板工人在作业时受到非他们本人违章作业导致的伤害,他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管理、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落实上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12)股份公司安全部长,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监督管理尚不力,未对交叉作业中存在的重大隐患采取有力措施,对事故负有一定的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13)股份公司副经理,主管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该起事故中指吊工、天车工都有违反岗位操作规程的违章作业行为,而且作为安全管理制度中首要的安全生产确认制度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对立体交叉作业中存在的隐患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些都充分暴露出了炼钢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作为主管安全的副经理应对该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14)股份公司经理,是炼钢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贯彻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实现安全工作目标的措施和方案等具体安全生产职责。但从该起事故所暴露出的管理方面的不足,作为行政一把手,应对事故负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15)集团安全处副处长,负责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虽在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检查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监督管理不到位,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16)集团副总经理,作为集团公司的主要安全技术的主管,应对炼钢公司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负一定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炼钢股份公司发生的这起重大责任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为了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实现全市安全生产,责令集团公司向市政府针对此次事故作出书面检查。事故处理结果通报全市。另外根据省《劳动保护监察暂行规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对炼钢股份公司给予经济处罚3万元人民币。

四、整改措施

(1)总公司各级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的位置来抓,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查找和解决安全隐患,提高工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上来,使安全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2)对新、改、扩建的厂房必须申请“三同时”检查验收,没有申请验收的要补办验收手续,从源头上杜绝安全生产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工人以安全的工作环境。

(3)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如预警设施必须改进。

(4)彻底改进天车行驶轨道下的立体交叉滑板作业点,否则天车行驶过来时工人来不及躲闪,事故重演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5)对安全教育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不定期地逐级抽查、抽考,严格培训,把安全第一的意识落实到整个生产的全过程中,吸取教训,杜绝事故。

第五篇: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笔记

事故案例分析笔记

一、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坍塌车辆伤害容器爆炸机械伤害瓦斯爆炸 其他爆炸触电火药爆炸 中毒和窒息火灾冒顶片帮 淹溺其他伤害透水

锅炉爆炸起重伤害放炮(爆破)高处坠落灼烫

(蓝字)(红字)(黑字) (先写红字,在写蓝字,黑字不写)

危险危害因素控制

二、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 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2、 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 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4、 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 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三、选择预防对策原则: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四、事故预防优先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五、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

1、 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2、 设置安全装置;

3、 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 4、 电气安全对策;

5、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6、 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治; 7、 个人防护用品。

六、报告事故的内容: 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 事故的简要经过;

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 已经采取的措施; 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七、事故调查的程序: 1、 成立事故调查组; 2、 事故现场抢救、处理; 3、 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 4、 事故事实材料搜集; 5、 事故人证材料的搜集; 6、 事故现场摄影、录像; 7、 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8、 事故原因分析;

9、 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10、 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八、事故分析;

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人的不安全行为:

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4、 手代替工具操作; 5、 物体存放不当;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 攀、坐不安全位置;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 10、 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 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2、 不安全装束; 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间接原因:

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 教育培训不够; 3、 劳动组织不合理;

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错误; 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 其它。

九、事故教训: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经典答案

问题一事故原因(事故性质的原因)

1、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 2、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 人员未经专业培训; 4、 作业现场混乱;

5、 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6、 设备未经检验。 问题二事故责任

1、 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2、 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

3、 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 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问题三整改防范措施(教训)

1、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 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 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换成经典答案五);

6、 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问题四参照GB16441-1986分析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存在于哪个作业中? 九大类(红字+蓝字)

其他伤害:滑倒、摔伤、摔伤等。 问题五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1、 应选用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装备; 2、 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3、 工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

4、 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 5、 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7、 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 问题六应配备的救援设备

1、通讯设备2、报警设备3、个体防护设备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

问题七应急程序应用包括哪些内容 1、 可能出现的灾害各类; 2、 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灾害的后果; 3、 重点预防部位的防灾器材配备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4、 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 5、 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 6、 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 7、 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

8、 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 9、 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 10、 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 问题八应急准备的不足

1、 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 2、 预案应急演练不足;

3、 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护面具不足;

4、 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不好用;

5、 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问题九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1、 撤离的方式、方法;

2、 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3、 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问题十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 1、 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

2、 肇事者和受伤害者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身份证),技术背景资料、安全教育及考核记录;

3、 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 4、 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

5、 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损部件描述; 6、 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或应急)措施;

7、 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问题十一技术上的问题和措施

1、摘录题干,去掉杂物,罗列条目;

2、将上述罗列条目取反。

问题十二事故报告内容

问题十三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答案:九+六(红字+蓝字)

问题十四指出该厂在编制和预案管理上存在的

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个答题技巧

1、 审清题目,明确考点;明确问的是什么,

关键词:并、性质、与

注意隐蔽的含义: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 2、

2、涵盖要点,有的放失关键词:故意、责任、之内。

3、 避重就轻,合理用时;先看问题,再看题干。 4、 宁滥勿缺,查遗补漏;5、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本技巧只适用于不会答或不明确的情况:

1、 如果四个条案中有三个与安全无关,只有一个有关,那么答案就是这个有关的;

2、 数字题:一般不是最大什和最小值;

3、 四个答案中三个长,一个短取短的;三个短,一个长,取长的;

4、 选项中有三个很熟悉,一个不熟悉,又无法确定熟悉的是不是答案,取不熟悉的;

5、 选项中有三个不很熟悉,一个很熟悉,又无法断定不熟悉的不是答案,取不熟悉的;

6、 选项中有三个是通用术语,一个是安全术语,取安全术语;

7、 四个答案都很长,通常在前两个里;

8、 大多数题目都完成以后,个别实在不会,可以考虑观察项的大致分布,曲线分布;

最后的办法:猜切记:不要空着不答。

总结考题 第1题

有害因素辨识

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

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第2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此次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存在问题和措施 09年 第3题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 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

练?

2. 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

哪些应急措施。

3. 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

的主要工作。

4. 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

不足之处。

第4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指出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

2. 指出上述场景中包括哪些特种设备。 3. 提出上述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

措施。

4. 简述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

安全管理措施。 第5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 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

接经济损失。

2. 指出甲、乙、丙3人在操作过程中和

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3. 指出本案中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

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4.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钢铁公

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08年

第3 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 分): 1.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

些职权?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

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

故类别并 说明依据。

4.针对该企业现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建议。

第4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 分): 1.指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

2.指出本案的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本案,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第5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 分): 1.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指出该企业现有设备中哪些属于特种设备。

2.该企业是否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是,说明该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

生产条件:如否,说明理由。

3.说明此次事故调查组的成员构成。 4.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概要。

06年 第3题

问:

1、该起事故应急准备程序方面有哪些不足。

2、该厂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该厂应急预案在编制疏散、撤离方面需考虑哪些内容。

第4题

问:

1、根据重大危险源申报指导意见,该企业是否有重大危源源申报,理由。

2、该灌装站根据(BG6441-1986),

指出存在事故类别,引发事故的理由。

3、该灌装站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角度,应采取哪些安全预防措施。

第5 题

问:

1、该厂存在爆炸危险的装置、设备、场所有哪些,说明爆炸的性质。

2、该起事故调查组成员构成。

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请回答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4、编写该起事故调查报告。

上一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下一篇:安全防范系统新理念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