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导论报告

2022-11-04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医学专业导论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动物医学专业导论报告

动物医学专业导论复习题

一、兽医学:研究增进兽类健康或预防、治疗、诊断其疾病的科学。

二、兽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兽类疾病或提高其生产效能的物质。

三、动物医学:是研究增进动物健康或预防、治疗、诊断其疾病的科学。

四、动物医学的重要性:1)兽医的社会性兽医的社会性极强,具有突出的公益性质。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不仅仅局限在畜禽、动物的有限范围,它还涉及到全人类、全社会。2)兽医的法律性。兽医的法律和法规是否健全,以及其执行的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兽医的水平,反映这个国家家畜的健康状况及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状况。3)兽医的强制性。兽医有时在执行法律、法规时,会与一些团体或个人利益发生冲突,必然要采取强制性的行为,这是对大众公益事业的负责行为,是对国家利益高度负责的行业,是一种政府的行为。4)兽医的国际性。兽医的商品流通、疾病防治、科学研究、法律法规诸多方面具有国际性、开放性。5) 兽医的科学性。当今的

五、动物医学专业的应用领域1)毕业生适合到与动物医学相关的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相关部门从事兽医(含宠物保健护理)、防疫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教学、科研及兽药开发利用等单位部门工作。2)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使得动物医学像藤蔓植物一样伸张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医药工业、军事医学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宠物健康护理员这一新兴职业。

六、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1)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环境控制、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养殖污染防控技术等领域研究日趋重要。2)为了有效控制畜禽重要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预防兽医学的研究更加深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而进入分子层次,开展对重要动物疫病病原的发病机制、病原的变异与致病性和抗原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开发新型疫苗、诊断制剂和药物,动物基因工程疫苗、诊断试剂盒亦是发展方向;更加强调与其他学科诸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的交叉与融合,以研究兽医学和公共卫生中的重大疾病的防治为目标,揭示人兽共患病原跨种间感染机制。预防兽医学学科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动物疫病诊断、流行病学监测和疫病防控水平。3)动物普通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预防更加重要。这一点尤其对集约化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兽医师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宽广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适应性强,具有在兽医医疗、兽医管理与执法、兽医技术服务、兽医教育与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动物医疗、执法监督、管理、教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八、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动物疫病防控、人畜共患病、动物源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训练,具有动物临床诊疗、防疫检疫、人畜共患病、动物源食品安全、动物保护、兽医执法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动物试验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坚忍不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软件; (3)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组织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要求。

2、知识要求

(1)系统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熟悉兽医科学、医学、生命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3)熟悉国家兽医科学和动物生产发展规划、动物疫病防控、人畜共患病、动物源食品安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5)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3、能力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专业技能: (1)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 (2)掌握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技术; (3)掌握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技术; (4)掌握兽药正确使用技术;

(5)掌握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等基本技能; (6)具有实验动物及动物试验的基本技能; (7)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九、主干学科: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

十、核心课程、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核心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流行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外科学、兽医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实验动物学、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兽医法规等。

2、主要专业实验:动物解剖学实验、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兽医药理学实验、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兽医免疫学实验、兽医病理学实验、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兽医寄生虫学实验、兽医内科学实验、兽医外科学实验、兽医手术学实验、兽医产科学实验及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习和科研训练,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题组活动、社会实践等。 十

一、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毕业条件

1、修业年限:基本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3、毕业条件:1)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6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7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8学分。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通过外语和计算机学历考试;修满课外培养计划6学分。

第二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论文(读后感)

——生医1202班熊缘缘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了通过自己这学期上的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课和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生物医学工程的相关知识,文章介绍了生物医学工程的概况和学科特点,同时阐述了该学科的研究领域,并且着重写了生物医学工程这门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最后写了我对本学科的认识和学习方法,同时激励自己努力学好本学科。

关键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现状发展趋势

一、生物医学工程简介

1.学科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2.学科特点

(1)交叉性:它是各种学科知识的高水平交叉、新时代结合的产物;是生命科学(生物学与医学)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2)依赖性:它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与传统学科不同),融合各交叉学科知识为自己的基础 ;缺乏永恒的研究主题与固有的中心目标,随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对象的需求而变化。

(3)复杂性:它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所有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相关的研究机构、专业教育、企业厂家和市场营销只能涉足其部分,而不能包揽全局。

(4)服务性:它以应用基础或直接应用性研究为中心,以最终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为目的;为生命科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现代化工具,为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装备(支撑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二、研究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学与生物学、医学结合的产物,任何工程学科与生物学和医学的结合均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因此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并在不断的发展,目前较成熟的领域有如下八个:

1. 生物力学

2. 生物材料

3. 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

4. 物理因子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生物效应

5.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器

6.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7. 医学图像技术

8. 人工器官

三、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1、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

在美国以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指出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基于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均取得了各自的成果。如今,这些国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但是面对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他们仍在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前进。在美国,许多著名大学根据自身条件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需要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计划”。这样一来,生物医学工程在这一有利条件下迅速发展,朝向以整合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及工程科学等高度交叉跨领域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方向既促进了传统性专业的提升,又为逐步形成新专业创造了条件。

另外,美国政府因认识到新的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对促进卫生保障事业发展所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急需扭转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发工作群龙无首的分散局面,美国第106届国会于2000 年1 月24 日通过立法,在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内设立了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规定由该所负责对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科研创新、开发应用、教育培训和信息传播等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促进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基本了解、合作研究以及跨学科的创新。这也大大推动了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2、 国内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

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比较低。自上世纪70 年代以来,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很多所高校内设有此专业,在一些理、工科实力较强的高校内均建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由于这些学校的理、工等学科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影响,且大都设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他们开展起来十分方便,这些院校均是以科研性学科设置的。此外,还有一些医学院校则是以医学作为基底学科,置入某些工程学科的知识,并以医学应用为目的建立相关的课程体系,而对于生物学中所涉及到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对于工程技术中的控制技术、材料学均较少涉及,这些院校培养的目标就是将生物医学工程运用于实际。因为生物医学工程是以理、工、医为基础,医学中的许多问题只有在这些学科相互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得以解决。要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工业化产品,将美好的前景分析变为卫生保健的实际行动而服务于广大人民,就离不开生物医学工程师。这就是这些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的工作理念。 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仍不平衡。30 多年以来,我们在研究方面引进、消化、跟踪研究多,创造性研究较少;理论方法等应用基础研究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少。处于理工科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其工程力量雄厚,但是由于缺少医学背景,在真正用于临床、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方面还较落后。而处于医学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其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和医学结合紧密,医学大背景深厚,但是工程力量相对落后,科研投入不足。这就是我们国家目前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

3、新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趋势

纵观生物医学工程的历史和目前人类对其的要求可以看出,生物医学工程

作为学科整体的发展趋势十分广泛。

(1)纳米材料的出现将使20世纪初期奠定的物理、化学理论基础面临重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纳米材料本身也将进而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应用;此外,材料科学中的分子设计可望实现,与生物组织相结合的组织工程学研究将进入实用阶段。而且,将会有更多的人工器官研制成功并将在临床上投入使用。比如:采用组织工程学方法研制人工胰和人工肝。

(2)电子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可望研制更多、更为新颖的传感器。比如:目前硅半导体集成度可达109,而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分子器件可使存储器集成度高达1012位。

(3)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的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将使临床医学从住院治疗向着门诊治疗、乃至家庭医疗保健方向发展。

(4)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5)光子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各种激光器件的开发及光参量放大、光纤、非线性光学、光数据存储、集成光等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将有更为诱人的前景。

(6)各种物理因子生物效应的深入研究,如生物磁、低强度毫米波的研究,将使人们对人体生命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开发出新的技术装置。

(7)中医工程及各种高技术的应用,将使传统医学在现代科技基础上更加光大。

四、认识与总结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医疗保健性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医疗器械和医药工业同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它所带动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例,例如美国每年生物医学工程学带动的产业就达数百亿美元。各国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投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增加。这门学科面临着众多的新课题,许多成果又有着极好的产业化前景,因此生物医学工程学被称为朝阳学科。

综上,我想说的就是生物医学工程涉及十分的广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开阔学习视野,活学活用,在不断总结、质疑的基础上创新。关于毕业后就业我认为会有很多的选择,但是我们想要找到好的工作还得靠自己好好的努力学习,争取学好、学精自己的专业,并且要尽力去考研更加深入的学习自己的专业。

五、参考文献

[1] “Designing a Career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

[2]朱丹,生物医学工程导论,2011

[3]生物医学工程,百度百科,2011

[4] 陈兴新,新世纪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与思考, 2007.11.1

[5] 生物医学材料现状和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 1997学报1988年12月

[6] 杨子彬。发展中程[J]北京的生物医学工工业大学

[7] 胡兴斌。浅谈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前景[J]2004年第9期

[8] 陶祖莱.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6 - 2007) [M]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第三篇:临床医学导论实践报告

《临床医学导论》社会实践心得报告

《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过渡课程,是连接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桥梁。虽然当初读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豪壮医学生誓言时我为之动容,但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治疗疾病和医患关系的学科群,他作为一种应用科学,是建立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基础医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对临床医学有全面的了解,初步进入医生角色,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是连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这门课程犹如一剂强心剂,使我们迸发出学习的动力,帮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老师们还教导我们,作为一名医学生,知识要广,专业要精。所谓知识广是指要对医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只了解局部而忽略整体;而专业要精则是指要对你将来从事的专科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所谓术业有专攻。还要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两手抓两手硬。因此为了掌握精湛的医术,我们应该做到: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基础课,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加深对理论。

所以,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为了可以更早地接触

临床治疗,体验医生的角色,更真实地了解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我利用寒假在我家当地的一所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见习实践工作。

我所在的科室是儿科,因为我舅妈曾是儿科护士长,所有我就很顺利地进入儿科,但是在这之前我舅妈提议先让我做个小志愿者,原来这所医院每个假期都招收志愿者。志愿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医院内为人指路等。这样可以熟悉医院。于是我先当起了小志愿者,我所在的区域是儿外一号楼。首先我在医院内部结构地图上熟悉医院以及我所在楼,防止有人问路我不知道。志愿者的工作我一共做了两天,这两天还能够应付得来,基本上都能解答问路问题。就是得一直站着,两天下来也是很辛苦。接下来我就可以跟着儿科医生见习了。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临床工作,心里还是很兴奋,穿着白大褂,虽然什么都不懂也不会,但是心里很高兴。我所在的科室是儿科,也是医院最忙的科室之一,由于掌握的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都远远不足,我能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尽可能地学习各种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努力培养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虽然我能做的很少,并且都是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我认为自己向成为一名理想中的好医生这个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在短短的5天里,我了解了许多,更学到了许多。

首先是制度与责任,“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每个工作日,在早上八点进行正式交接班,值班医生和护士报

告医嘱,处置情况和病人的体征。交接班完毕后,各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进行依次逐个查房,准确了解病人的最新情况,认真聆听病人主诉,必要时对病人进行询问和查体。查房完毕后,医师需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病情发展书写病历并下达医嘱。执行医嘱是护士的责任,医师的每一次医嘱都必须再三确认,而后由护士执行。护士没有下医嘱和擅自用药的权利。医生下医嘱后也不能随意干涉护士的操作或亲自执行医嘱。

每个科室都制定了各自地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历诊疗上的问题;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等。

这些严格的制度确保了医师和护理人员能够明确各自责任、各司其职,保证了医师和护理人员在自己的专属领域发挥最大的效力,更好的服务患者,这就是最大限度地对患者负责。

其次是专业和熟练,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做到“术业有专攻”。

医师必须掌握全面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还需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学甚至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问题及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健康卫士问题。

护士则需要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做到稳、准、快、敏捷;协助医生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执行口服、注射、其他途径给药治疗及采集检验标准等。

医师和护理人员利用各自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患者进行

治疗和护理,为他们解除身心上病痛。

在这短短5天里,我也了解和学到了许多医护方面的常识和技能。由于来应诊的患者很多,使我有机会接触各个病种,除小儿常见的上感、肺炎、腹泻、哮喘、鞘膜积液等。除此外,小儿之间易传染的如腮腺炎、疱疹病毒感染、麻疹等疾病也接触了不少。在此期间,我主要负责测量体温之类的。帮医生拿本子,东西,传达一下消息。还学会量血压,干一些日常杂事等。

传统的观念告诉我,医学就是救死扶伤,起死回生。因而,我评判一个医生的能力,也狭隘地以能否治疗某一种疾病为标准。可现实是,一个医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科室。而即使穷尽毕生的心力,一个人,也难以精通某个科室范围内全部的疾病。就算对某个科室范围内全部的疾病都有深刻的了解,我们还是缺乏应对每一种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能够治愈所有疾病,只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医学的目标不应当是狭义的健康,而应该定位于人的尊严。医生应当维护患者要求生命尊严的权利和能力。医生不但是要让人体面地活,更要对无力救治的患者细心照顾,让患者体面地离开。文学家爱默生说:“只要生命还是珍贵的,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其实,医生的价值,就是生命尊严的价值。

都说医生难当,因为医患关系紧张。其实,我倒觉得医患关系本可以不紧张。实习时,我看到的,更多是恐惧,不安,无助的患者。他们对医生充满敬畏和期望。 换位思考,有的时候,多一句寒暄,多一个微笑,甚至仅仅是在患者身边多坐一会儿,都可以让患者从心

里感到满足。处理医患关系,从医生的角度看,根源上就是医德的问题。我国医学家吴阶平曾讲过:“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既然选择了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那就选择了一条严格的人生标准。也就无怪乎很多人都抱怨医生难当了。

但是,在这一周的见习中我也感受到了医生的辛苦。社会舆-论常常误以为医生收入高,可我实习所见,科室里的医生都是普通人。他们拿着基本工资,不比别人多多少,也会因为物价上涨,买房还贷而苦恼。医生们,经历了学业繁重的学习阶段,生存在高风险高压力高关注度的工作环境中。却领取着相对的低回报。如何让人平衡?而这就是中国医学事业的现状。但作为医生,一方面我们应当认识到“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牺牲是必须的。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相信,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深化,我国医疗体制会更完善。医生,将更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

一周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我深深地意识到,医生与其说是一种职业,不如说是一种责任。医生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是一份勤于钻研的求索精神,乐于助人的人格道德,以及勇于牺牲的社会担当。正如古语所言“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第四篇:专业导论报告

电子系专业导论课报告

我是一名学生,对于即将迈入大三殿堂的我们面临着严峻的专业选择问题。刚进校时本专业在招生时以电气信息大类为主。新生进校后,

一、二年级按专业大类进行教学,进入大三学习前,再分专业完成

三、四年级的专业学习。大类培养模式使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科学、合理,专业思想也更稳定,既兼顾了学生的不同兴趣及个性化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就业。

根据本人志愿和兴趣,结合专业教师的指导,往届同学的认识和自己对本专业的认知,我决定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作为我的专业。以下是我对这一专业的总体概述与体会。

信息时代: 欧美及发达国家的时间跨度概念是从公元后1969年(1969AD)-未来我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信息时代指的是从公元后1984年(1976AD)-未来比欧美晚了15年。人们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发展时代历程:如石器时代,红铜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黑暗时代,启蒙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等。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观照20世纪,你会说,在近100年里,人类从电气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

当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 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新科技革命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五大领域。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极大地降低信息传播的费用,其结果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些新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

信息的主要特征:

可转换性: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和计算机代码。

可处理性: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作、改进、发明、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可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可再生性: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言或图形等方式在生成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在生成信息。

可共享性: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

信息技术的分类是管理信息系统和工程信息系统,电子信息是工程信息系统的分支。而工程信息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内涵:从科学技术的“拟人律”角度定义,它是指能扩展、延伸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对经济产业有促进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产业界常用“三业一化”来描述我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三业一化”是指负责管理电子信

息产业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专业认识:

电子信息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 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 :

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注重培养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能力;具有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维护管理能力;具有对通信设备、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图的阅读分析及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具有对机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具有阅读英语资料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专业现状和前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其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电子信息类专业现状和前景: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 主要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要求专业人才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 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从项目助理向做项目主管路线拓展,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课程学习及目标: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

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对于我自己来说,要学习好基础和专业课。我的数学一直都不是很出色,因此我必须好好学习数学知识,最好拥有扎实的基础。学会融会贯通。

其次,学好外语。本专业要求具有良好的英语知识,且考研必考英语,而相关工作也会对英语有一定的要求。虽然现在我的英语四级已经过了,但是哈你是要加紧考六级,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然后,培养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大一大二的大量实验已让我们有了基本的动手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也拥有大量自己动手的设计课题,但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更要认真对待。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锻炼自己,为让自己以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准备。

总之,今天我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电子这个专业,在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正飞速向前发展。我坚定不移的选择电子并且继续深造,我希望通过我接下来几年的努力学习,能有更大的收获。

第五篇:专业导论报告

智能电网

——专业导论课报告

学习了一学期的专业导论,通过不同的老师的讲授,我对于本专业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很多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和我们专业有关的智能电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化的加深,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电力网络与市场和用户的交互越来越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传统电网由于自身特点的限制难以支撑起如此多的发展要求,所以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而智能电网的提出,使人们能够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推动电网的创新发展,以符合电能不断变化的要求。

智能电网的基本思想是拓展对电网全景信息(指完整的、正确的、具有精确时间断面的、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和业务流信息等)的获取能力,以坚强、可靠、通畅的实体电网架构和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需求,整合系统各种实时生产和运营信息,通过加强对电网业务流实时动态的分析、诊断和优化,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加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并给出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以及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最大程度地实现更为精细、准确、及时、绩优的电网运行和管理。

目前在国际上对智能电网没有公认的统一定义,智能电网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规模可大可小。世界各国的智能电网并非千篇一律,我国各地也需要因地制宜,提出适合自己的智能电网发展策略。从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角度看,世界各地,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同以下观点: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而智能电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实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高效利用,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综合国内外情况,给出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

我国智能电网的特征是: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交互、优质、分布。而其中重要的特征是坚强和交互;坚强的内涵是指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坚强的网架结构是保障安全可靠电力供应的基础和前提;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是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相适应的发展要求,是坚强的重要内容;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是电网坚强内涵的具体体现。以坚强为基础来发展智能电网,可以提高电网防御多重故障、防止外力破坏和防灾抗灾的能力,能够增强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可以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推动分布式和大规模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可以提高电网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可充分发挥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用户也是电力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鼓励和促进用户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即交互是智能电网的另一重要特征。和用户建立的双向实时通信系统是实现鼓励和促进用户积极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基础。实时通知用户其电力消费的成本、实时电价、电网目前的状况、计划停电信息以及其他一些服务的信息,同时用户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自己的电力使用方案。如果说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是实现智能电网的手段,那么,互动化则可以称为智能电网的目的和本质要求。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第二个就是奥巴马提出的能源计划;第三个就是2009年我国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在《全面推动互动电网革命拉动经济创新转型》的文章中,明确提出我国电网亟需实施“互动电网”革命性改造。 21世纪初智能电网在欧美的发展,为全世界电力工业在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虽然国际上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在智能电网及其相关领域取得明显成果,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美国,2001年,智能电网概念的雏形已被提出。2008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已经成为了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在日本,由于能源的供给多样化,风能、太阳能同时给电网输送能源,所以日本的智能电网对天气实行24小时预估和监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绿色能源,并且根据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实际的能源消耗情况来关闭、开启煤电或者燃油发电站;而综合国外发达国家智能电网的情况来看,他们的电力工业都已步入成熟期,电力供应及冗余储备趋向平衡。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其智能电网的建设动因和关注点也存在差异。美国主要关注电力网络基础架构的升级更新,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智能对人工的替代。欧美国家所倡导的智能电网,更关注于分布式电源及客户端的接入、信息的获取与传输及其之上的高级功能与业务应用。欧美国家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形成了强大的研究群体。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建设智能电网的驱动因素是,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电力需求趋于饱和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

在中国,我国智能电网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稍迟于西方发达国家。2009年6月由余贻鑫院士发起在天津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智能电网研究学术论坛”,从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技术组成、设备需求等多个角度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探讨。智能电网是一个浩大的系统性工程,作为复杂大系统的智能电网,涉及能源、信息、经济、法律等多个学科领域,对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不但需要电力专家、经济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的参与,也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经销商、用户等最广泛的社会参与。2010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以“1号文件”的形式,公布了以后10年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规划,我家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在三个阶段里总投资预计将超过4万亿元。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展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将形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接收端,东北、西北电网为输送端,连接全国各大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坚强电网结构。

我国目前已将能源技术列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智能电网与能源技术息息相关,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国家科技部组织了“十二五”863计划战略,研究先进能源领域规划制定工作,其中电网分组的规划委托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专家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了“十二五”电工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工作以及“2011-2020”能源科学发展战略规划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已积极筹划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目前也正组织专家进行“国家电网2030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并计划到2020年在我国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2010年1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2010年投资250亿元人民币投入智能电网,用于试点示范项目。2011年6月2日,全球可持续电力合作组织在美国纽约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应邀加入该组织。

在我们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基于不同重点进行规划,不仅要涵盖欧美智能电网的概念和范围,还有加强骨干电网建设,即建立一个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各级电网高度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在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优势如下:在电网网架建设方面,网架结构不断完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成功投运并稳定运行;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变电的核心技术,为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电网运行控制方面,具有“统一调度”的体制优势和丰富的运行技术经验,调度技术装备水平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获得广泛应用;在通信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建成了“三纵四横”的电力通信主干网络,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SG186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ERP、营销、生产等业务应用系统已完成了试点建设并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 智能电网工作的程序是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实现对运行设备的在线监测,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在最恰当的时间,给出需要维修设备的信号,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同时使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通过系统的控制装备,自动将系统调整到耗损最低和无阻塞的状态,采用最小成本的能源输送系统,提高运行的效率;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大量的数据和资料,集成到有关企业的管理系统中,供给管理者决策使用。

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有通信技术、量测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标准体系,未来智能电网将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的先进技术:电子电力技术、超导技术和大容量的储能技术。通过采用新技术和在电网和负荷特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来提高电能的质量。通过应用和改造各种各样的先进设备,如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和新型导体技术的设备,来提高电网输送容量和可靠性。配点系统中要引进许多新的储能设备和电源,同时要利用新的网络结构,如微电网。新型的储能技术将被应用到分布式能源或大型的集中式电厂中。大型发电厂和分布式电源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它们必须协调有机地结合,才能优化成本,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我认为,智能电网的进步和发展将会极大的造福人们,推动智能小区、智能城市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尤其是在这个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社会,我们现在都越来越离不开电了,希望智能电网以后能够更大程度的让我们的生活朝着经济化、低碳化、便捷化的方向前进。

上一篇:读我们的民族小学有感下一篇:党委书记个人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