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很简单其实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幸福很简单其实范文

其实幸福很简单

其实幸福很简单——读《童年》有感

今年暑假,我如饥似渴地享受着“书籍这种风味独特的精神食粮”,其中让我爱不释手的是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受益匪浅。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而阿廖沙的童年是不幸的,是痛苦的,是不堪回首的。我庆幸,我在父母爱的沐浴中成长;我愤怒,痛恨俄国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同情,一个本该快活的孩子却要承受这么多的痛苦;我佩服,阿廖沙在如此艰难和恶劣的环境下坚强地活着。

阿廖沙是高尔基《童年》中的主人公,他的童年是悲惨的。先是丧父,后是丧弟,后来遭到了外祖父毒打。外祖父家败落后,他的母亲也离开了他,离开了人间。

要知道,阿廖沙经历这一切时,他还是一个孩童,本该无忧无虑地长大,感受着童年的欢乐,可是上天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反而让他承受了许多孩童都无法承受的痛苦,但阿廖沙没有倒下,而是坚强地面对困难,用乐观的心态去度过他的童年。他给人的印象是很坚强的,但他的内心却是很无助的,他渴望爱,渴望幸福,他想回到父亲未过世之前的日子,一家人团圆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他心中渴望的幸福吧?

那我们呢?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宝贝,可是我们就从未满足过,从未觉得幸福过。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或不开心的事就怨天尤人,悲观失望。甚至有时还要无理取闹地跟父母要这要那的,一旦父母不愿意,我们就会变本加厉地闹腾,直到父母同意为止。我们这些当“小皇帝”“小公主”的,追求的物质越来越高,父母为我们所做的越来越多,可我们扪心自问,这样真的幸福吗?直到看了《童年》这本著作后,现在我明白了,这样做真的太不应该了,真是太过分了。

当我们吵着闹着要父母带我们去旅游时,可否想过,一些孤儿们正期望着与他们的父母团聚,不再孤孤单单的,他们就感到很幸福了;当我们不厌其烦地要父母买漂亮的学习用具时,可否想过,一些贫困山区的学子们,正期望着有完整的学习用具,不再缺尺子少笔的,他们就感到很幸福了;当我们一个劲地挑食时,可否想过,一些受灾的儿童正期望着有瓦遮头,有粮温饱,不再挨冻受饿的,他们就感到很幸福了。

比起千千万万受苦受灾的人,我们已经很幸福了。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尚在人间,就比在这天死去的人幸福十倍;一月过来,发现自己三餐足够,衣物够暖,就比在这个月失窃遇难的人幸福百倍;一年过来,发现自己亲人健在,家庭团圆,就比在这年丧亲的人幸福千倍。我们有何不满足,有何抱怨的?只要我们能够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过好每一天,我们就很幸福了。其实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感谢《童年》,它告诉了我们要努力求知,不怕困难;感谢《童年》,它告诉了我们要珍惜今天,期待明天;感谢《童年》,它告诉了我们要积极乐观,开心生活。

第二篇:幸福其实很简单

健康长寿享天年

(三)

2006-09-19 07:53:00

导读: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快乐?这是我们苦苦思索而难以说清楚的问题。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一种经历,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悟性,是一种生活的从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玄重

个人简历

刘玄重,男,196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院专家组成员。历任急救部主任、心内科主任、首届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多年从事心血管病医教研防工作,在危重病抢救、介入心脏病学和慢性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参编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等五部著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热衷于健康教育科普工作,参编《名医名家论脑血管病》等四部书籍,在健康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到一些省、市、地区讲座百余次。

幸福感=拥有/欲望

现在人们热衷于测算预报各种各样的“指数”,包括幸福指数,还搞出幸福排行榜,有人说“拥有健康就拥有幸福”。这话有些道理,但身体健康甚至健美、壮硕的人都幸福吗?“健康是一,其它都是零”是否应改成健康、理想、家庭、财富、事业、感情(爱情、亲情和友情),都是构成“幸福木桶”的木板缺一不可,究竟哪一块更重要,只是在失去它时才知道。

很多人都同意以下的一个公式,即幸福感=拥有/欲望。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苦苦思索而难以说清楚的问题。看多了康德和尼采书籍的人认为“你觉得幸福就幸福,你觉得不幸福就不幸福。”,也有人说“吃喝玩乐都好就是幸福。”这未免太世俗了。还有人觉得“有品位才有幸福。”这又有些抽象让人难以扑捉。另有人表示“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忍饥挨饿都是幸福。”这挺浪漫,可以作为他们的爱情宣言,我们是不必当真的。

有些科学家正在寻找“幸福基因”,他们认为幸福感是具有遗传性的。有研究显示,右前方叶“脑电流”较强的人,容易沮丧和抑郁。而左前方叶“脑电流”较强的人,容易快乐和愉悦。还有人说,常用左脑的人容易焦虑和抑郁。这似乎矛盾,又过于深奥,其实又过于简单,令人难以置信不知可否。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力的解除。行为认知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有些说法例如,“幸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幸福是由无数小快乐积累成的。”,“幸福与年龄的关系不大。”,“幸福重在过程,而不在结果”等。这些倒让我们容易理解接受,觉得其言之有理。

其实我们认为,幸福是一种经历,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悟性,是一种生活的从容。

幸福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小幸福和大幸福。在劳作奔波一天后看到家中的灯光时,在深夜悠闲静读一本好书时,在独自品茗,在与老友小酌,在倾听朋友诉说时,在完成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时,在心安理得地进入梦乡醒来又迎接到新的一天阳光灿烂的早晨时,在送走西天晚霞时,在观赏蓝天上飘忽的白云时,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时,在闻到野外青草的芳香时,在细雨中、在小雪中,不紧不慢地散步时,在一家人相视而笑时,在等待孩子退烧时,在听到新生儿第一声啼哭时,在听一首歌、弹一只曲、画一幅画时,在放肆地唱着跑调的歌时,在受人称道时,在见到陌生人微笑时,在异地听到乡音时,在不求回报的付出时,在得到鲜花和掌声时,能体验到的那种愉悦就是幸福。一个人如果在这些时候都找不到幸福,那么走遍天涯海角也是找不到的。幸福绝大多数是相对而言的人生体验,小幸福是朴素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就开在您家的窗台上”,您不必去到处寻找。

幸福又是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挎包时时护在胸前,孩子能够独自外出不必担心被人拐走,不再需要“关好窗锁好门,警惕接待陌生人。”,对邻居的活动不再在防盗门的猫眼后窥瞧,消费者不再因假冒伪劣商品而烦恼,穷人不必怕挨饿,富人不必怕绑票,不再有恐怖的行径、血腥的暴力、国家的**和不义的战争,甚至在走到人生之旅的终点时,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那种宁静、安详、尊严的愉悦就是大幸福。大幸福是由伟人带领民众共同努力创造的。这些标准定得可能高了一些,目前一时很难都达到。但社会在进步,一些问题已经开始得到解决,另一些问题又会冒出来。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左右的,我们尽到自己的职责就是了。现实社会中确实有许多邪恶丑陋,但生活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只要不一味地愤世嫉俗,就会发现我们确实挺幸运挺幸福,从光明的一面看,所有的问题和潜伏的危机都在掌控之中。而每个人更多的是要面对自己的事情,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论厚薄,念的时候尽可以面带微笑。”任何事物有始就有终,人出生时就注定终将死去,到那时荣誉、地位、财富等都会化为乌有,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就没有意义。快乐本身是生命的渴望,生命确实是一种过程,而承受过程中多多少少的压力,感受过程中深深浅浅的真情,忍受过程中长长短短的磨难,接受过程中社会的公正与不公,经受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洗礼,享受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就是幸福。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意识地淡化痛苦、抬高痛苦的阈值,放大快乐、降低快乐的阈值。“快”乐不是慢乐,它常常突然而至使人乐不可支,如果我们太迟钝太麻木就会与快乐擦肩而过,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岂不是太可惜了!人生之旅或长或短都没有返程,我们别走得过于匆忙而忘记欣赏那一路的光色芬芳旖旎美景,也许最美丽的风景并不在顶峰。

个人拥有的越多而对生活的预期越少,幸福感就越强,快乐就越多。而如果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其实我们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过犹不及的法则。有首诗看上去很有点道理:“薄酒可以忘忧,丑妇可与白头,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何须狐裘。”

基督徒的祷告:“请主赐予我们今天,以作为今日的面包吧!”。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告诉我们,过分贪婪的人终将一无所有。“贪”字由“今”和“贝”组成,仅盯着眼前的金钱即为“贪”。贪的结果都是不妙的,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金钱却可以把人送进坟墓。贪官短命,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法律制裁轻者令其饱受牢狱之苦,重者被判死刑。有人开玩笑说:“不用枪毙,吃也把他们吃死了,不得心梗也得脑卒中!”,这话还真有些道理。更重要的是,贪者即或暂时躲过制裁,又有几人能有片刻的心理安宁?在巴西,有人(马丁斯)对583名贪官和583位廉官进行了十年的追访,结果是患重病或死亡者贪官中有60%,而廉官中仅为16%,结论是:“腐败导致早衰,廉洁有益健康”。愿“财迷心窍”的人能从中悟出些道理来,让“不贪为宝,不赌为赢”,这句老话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幸不幸福关键在自己

现代人常常走入这样一个怪圈:拥有的东西多了,幸福感却少了。这大概是把幸福过于物化的结果,人们曾将幸福量化为“几十条腿”(衣柜、桌、椅、床等等)“几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等)“三室一厅、彩电、冰箱”等等。现在又想着“家庭影院、立体音响、高级轿车、别墅洋房”,欲望后面总有更大的欲望。人们追求的目标被经济社会的浪潮一再推高,如果我们整天汲汲于此,幸福恐怕很难找到,而时光却流失掉了,幸福快乐和我们失之交臂是人生的悲哀与失败。如果我们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像接受阳光和空气一样接受下来,信奉这样的信条:“不与富比我不贫,不与贵攀我不贱。”就会发现,原来快乐就在我们的心里,就在我们的身边。

自己拥有的财富、知识、智慧和获得它们的能力,是与个人努力相关的,而欲望则完全发自于每个人的内心。这就是说,幸福和快乐与否全由自己决定。关键是不能过多地与别人攀比,否则就是将决定自己幸福快乐的权利交到了别人手里。人不能离群索居,这就决定了我们时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别人比,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在比较中度过的。童年时最浅薄的是比父母的职业和官阶,青少年时比的是包括诸如学习成绩、身材相貌、家庭条件、个人能力等等,几乎无所不比。人的前半生,好胜心与年龄是成正比的。时至中年许多事都尘埃落定,与人较劲的心思开始收敛,尽管心有不甘但已开始认命。老年则又开口比较了,但多比的是各自的儿孙。比了一辈子,其实真正让我们动心琢磨的就是身边的那几个人。我们敬佩远远高于自己的人,不会和比尔盖茨比富有、不会和迈克尔乔丹比投篮、不会和帕瓦罗蒂比唱歌、不会和世界顶级名模比身材„„我们却常常羡慕或嫉妒稍稍高于自己的人,尤其是亲友、同事、邻居,无论在哪方面超过自己,都可能使我们心绪难宁。这样许多人的幸福快乐就由他周围的人来决定了。看来尽管“人比人,气死人”,但与人相比是避免不了的,你不和别人比,别人也会和你比,而我们要弄明白的是自己这辈子到底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比、比什么和怎么去比?横向与别人比,比出差距、比出问题、比出追赶的信心和勇气、比出实干的决心和毅力,就会比出催人向上的动力。更重要的是,纵向与自己比,比出知足、比出快乐、比出幸福、比出不足、比出目标、比出超越自己的自我激励。

实际想开了我们就会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两个半:即其一,自己的身体;其二,自己的才智;最后那半个是已经花出去的钱换来的利益。而权力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财产是子女的,友谊是珍贵的,但对社会的贡献是客观的,美好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现代人比什么?应该是比谁更健康,更长寿,更快乐,比谁的生活更有意义,比谁的生命更精彩。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个口号是:“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

人生最重要是自得其乐

人生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自得其乐———在自己处于逆境时要积极寻找点滴快乐,苦中作乐,尽管这样的快乐难以长久维持,但足以减轻苦难。知足常乐———在自己过得一般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时,少一点欲望就多一些快乐,这样“向下比”比出的快乐多少有些消极心理应对之嫌,但总远强于“向上比”比出的烦恼和沮丧要强。助人为乐———在自己处于顺境时、有能力时要多帮助别人,在付出给予以后会得到更大的愉悦,这种不求回报而获得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而这样的快乐恰恰又是付出后得到的最好回报。

道德愉快是一个人在利他活动中自我体验的愉快,一个人的道德愉快超过了他的道德痛苦,他就是心理健康的人,超越的越多就越健康。道德感是人类情感需要超越动物本能需要的最高层次的情感。黑格尔认为道德是精神世界的最高形式和最后形式。

例如,药王孙思邈一生妙手仁心救人无数,寿至一百零一岁。正如他自己所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历代养生者无不讲究道德修养,《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记载:“所以能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孔子也说:“大德必得其寿”。

洛克菲勒前半生唯利是图地在商海里打拼,富有而痛苦,53岁时已身心俱疲病入膏肓,在调整心态后毅然退休,捐助过百亿美元建立慈善基金,助科研、办医院,致力于公益事业,结果他奇迹般康复了,富有又快乐,98岁才去世,多活了45年。

幽默———廉价的解忧剂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幽默是最廉价的解忧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自我调侃,和他人共享欢乐。幽默可以化解挫折、摆脱困境、免除尴尬,并赋予生活以情趣和活力。其与乐观相伴,超越滑稽、逗乐、搞笑,寓意深邃微妙,给人以启迪和韵味,能使人在饱受压力时仍感愉悦。幽默是一种以奇特、含蓄、双关、讽喻、诙谐、巧合等形成构成的良性刺激。当被理解后可产生欣快感。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和智慧的丰富”。

例如一美女对爱因斯坦说:“以我的美貌和您的智慧结合会产生怎样优秀的天才!”爱因斯坦回答:“如果正相反呢?!”。

歌德一次路遇一市井无赖,地痞说:“我不给傻子让路。”歌德退让在路边说:“我正好相反。”。

大名鼎鼎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十分惧内,一次他的夫人在狂呼大吼之后竟将一盆水浇到他的头上,面对自己的朋友和弟子,苏格拉底说:“我已经猜到了,雷霆之后必有暴雨。”

心理应对的得当在于摆脱“情绪”的支配,让爱恨情仇不在内心积存,修心养性的目的是别“病从心生”,乐观开朗面向光明。乐观的态度是以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为基础的,是以相信社会进步为前提的。乐观主义者习惯从光明面看问题,对于生活和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正视现实接受挑战,不畏缩不逃避,尽力消除那些能够改变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理智地接受那些非个人力量所能改变的现实。善于用幽默调侃来丰富生活,缓解紧张,愉慰心身,以达到良好的适应和积极情绪的稳态心理的平衡,实现躯体、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完整康宁。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说人的年龄,有以下五种,可以总结为:

时序年龄客观形成,

外观年龄别人述评,

生理年龄多因决定,

心理年龄自己掌控,

社会年龄个人养成。

心境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许多事情换个角度看看想想,往往可以破啼为笑,转怒为喜。例如,遇到堵车这样的琐事,尤其就差一点刚巧被红灯截住,又有点急事时,多少会有些心焦气懊,而有位出租车司机却说“多好呀,绿灯一亮咱是第一个!”就是不换角度看,也会看出不同的心情,有人看到窗外的美景,有人却只看到脏了的玻璃。

快乐的音乐处方

“处方”这两个字对我们医生来说是十分神圣的,它包含着承诺和责任,是医患之间两颗心的交流、沟通与碰撞。医生给人开出药物处方、体育处方、心理处方,也可以开出音乐处方。

有人说音乐是生活赐予人类的特种维生素,即维生素M,也有人说维生素M是金钱(Money),这两种说法的格调高下分明。

常听美妙的音乐会对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起到一种神奇的“按摩”和“减压”作用。当我们身体的生理与音乐的节奏和谐“共鸣”时,机体的心跳、呼吸、血压、乃至神经内分泌系统都会随之变化,我们同时会体验到喜悦、兴奋、轻松、振奋、沉醉、安详和欣快的感受。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人们大脑中的所谓“音乐中枢”不会像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中枢那样易于疲劳,且不受个人经历的影响。所以有些经典音乐诸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友谊地久天长”“同一首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会让人百听不厌并且可能伴随我们的整个一生。有些老年人对流行音乐不屑一顾,认为都是些词不达意、无病呻吟、扭捏作态、搔首弄姿的胡编乱唱,这恐怕失之偏颇,例如“小芳”“涛声依旧”“让世界充满爱”等,至今还被广为传唱,那是因为有些东西触动了人们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引发了共鸣。好的流行音乐终将会成为经典音乐,而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有的医院已专门开设了“音乐治疗”,给不同的病人开出不同的“音乐处方”。享受音乐是一种高尚的爱好,通常可以选一种与自己心境相契合的音乐,再渐变音乐的风格,使之和自己欲求的心境相吻合。失眠时听舒曼的《安魂曲》、莫扎特的《催眠曲》、民乐《平湖秋月》、《渔舟唱晚》等,郁闷时听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奥乌夫的《芦笛》、民乐《江南好》、《喜洋洋》等,焦躁时听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星星索》、民乐《空山鸟语》、《梅花三弄》等,萎靡时听贝多芬的《欢乐颂》、普契尼的《今夜无人入睡》、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民乐《步步高》、《金蛇狂舞》等,乐过头时不妨听听《三套车》、《深深的海洋》、《二泉映月》等„„那么多天籁之声、曼妙之乐等着我们倾听、吟唱,把音乐当成人生不可或缺的维生素M,时不时拿一颗来品尝一番吧。

知足者才能常乐

我们人体所有器官的功能,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维持最佳状态,所有的生理、生化参数例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液的酸碱度、渗透压、钾钠镁钙氢等离子浓度、血氧含量、血细胞数量、各种激素和活性因子的水平等等,乃至大脑的思维、心理情绪的调节都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这架极为复杂精妙的“机器”能自动做各种自身调节,即各项参数均处在动态波动之中,但允许波动的幅度是有限的,越过限度就会发病。

仅从保障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朱熹对“中庸之道”做了注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就是说任何事都应适度,不能太偏离,也不要频繁地改变定见,即过犹不及而不偏不倚正好。我们每个人在各方面都有一个“临界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时时在做精细的调整,以确保各器官、系统的正常运行。而身体的总体状态和大脑的心理情绪等高级神经活动则只能靠我们自己把握。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临界点”———也就是我们能承受各种负荷的极限,学会在那一刻到来之前及时打住。有些时候我们已经吃够了、喝够了、玩够了、闹够了、哭够了、笑够了、疯够了、劳累够了、加班够了、休息够了、潇洒够了、消费够了、游戏够了、上网够了、埋怨够了、脾气发够了、心眼耍够了、算计够了、嫉妒够了、出人头地够了、吹捧别人够了、被别人夸够了、挤兑人挤兑够了、小动作搞够了、爱够了、恨够了、钱挣够了、竞争够了、欲望够了、折腾够了、甚至忍够了、让够了、谦虚够了、消沉够了、自责够了等等。如果我们能学会止步,做到适可而止急流勇退恰到好处,我们就可以远离疾病的困扰。

作者:/来源:精品健康导刊

第三篇:幸福其实很简单

大家经常说幸福,我想问一下,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一粒种子,感恩的心是土壤,自信是水源,无私为阳光。将幸福的种子植根于感恩的土壤,用自信之泉浇灌,用无私之光照耀,幸福之树将茁壮成长,郁郁苍苍;幸福是一条小船,感恩的心是大海,自信作帆,乘着无私的海风,幸福之舟劈风斩浪,扬帆远航。

每个人都感受到幸福,我当然也不例外。记得我小的时候,睡觉时老喜欢蹬被子,很容易感冒。可过了几天后,早晨醒来发现被子竟然严严实实的盖在我的身上。一向好奇的我决定解开这个秘密。到了晚上我故意装睡,眼睛紧闭。等妈妈把门关好后,我努力让自己不要睡着。等了将近一小时,终于,听见了“咔嚓”一声,有人进来了,我赶紧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我眯着眼睛偷瞧了一下,竟然是妈妈,这让我感动万分。默默地想:妈妈你好辛苦,为了我,你牺牲了自己的睡觉时间,来照顾我。我当时感到好幸福。突然,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头,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动也不动,尽情享受着这难以描述的母爱。妈妈见我没有再蹬被子,便朝着我笑了笑。那动人的微笑,让我进一步感悟了什么是真正幸福的含义——那就是来自妈妈的真爱!我想着想着,在不知不觉中,心中悄悄地升起了一丝丝酸味。不由我回想起以前妈妈的那双洁白细腻的双手,现在已没有了光泽,那清澈明亮的双眼,如今布满了红丝。我发誓:今后也要让母亲和我拥有相同的幸福。

幸福有那么遥不可及吗?不是,当我们满足了小小的心愿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幸福,但我们回到家有暖暖的饭菜时,这就是幸福?但这要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当我们充满自信,当我么无私地为他人着想,我们都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早已置身于幸福的氛围之中!其实做一个幸福的人,原来很简单!

第四篇:幸福其实很简单

安徽省阜南六小五(1)班

刘海燕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过,回答也大不相同,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个答案。如果你要是问我,我自己的答案就会有很多种:回家不用写作业,假期不用参加特长培训班,有花不完的零花钱,可以尽情的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无论我做了什么爸爸妈妈都不会发火„„可是当我读了《建设幸福中国》我才知道:幸福,究竟是什么。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祖国如今的繁荣富强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幸福。全书聚焦在五个方面:“幸福”成为热点话题;“十一五”带来幸福生活;努力奋斗换来幸福生活;民生是幸福生活的保证和“十二五”展望美好前景。书中用一件件感人的事例,一条条“权威声音”的报道,一位位伟大但却平凡的人物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青少年以及全国人民的深切关怀,我从中感到了“幸福”。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同学们,不知道你们看到过这样一幅照片吗?炎炎夏日,一位70多岁的老人骑在脚踏三轮车上,撩起已经很旧的老头衫的一角擦拭他饱经沧桑的脸,那满头白发在烈日下显得格外刺眼,他在干什么?他在用蹬三轮的办法挣钱。挣钱干什么?资助贫困的学生。这位老人,就用他蹬三轮车挣的钱自助了三百多名贫困学生,共计35万多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白芳礼老爷爷——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位杰出人物中,一位被称之为“最值得记忆”的老人。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水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人们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件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同学们,如果你们问他幸福是什么?他会怎么回答呢?你能替他回答吗?这位老人于2005年9月23日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今年才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老人离我们远去了,他住车棚,蹬三轮,资助贫困学生,用这样的一生为我们回答了“幸福是什么”„„ 其实,幸福很简单,不需要那样举一大堆数字来说明,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幸福了,只有你幸福了,国家才可以幸福,因为只有一小片一小片土地,一个一个人,才可以汇成一个国家啊。

同学们,幸福,其实很简单。

教师简评:刘海燕同学的这篇演讲稿,主题鲜明,层次清楚,选取的事例真实感人,具有代表性。语言朴实无华,可谓天然去雕饰。全文围绕“什么是幸福”而展开,结尾又落到了主题上,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是一片较好的作文。

指导老师:秦淑梅

通讯地址:安徽省阜南县第六小学 联系电话:13965744870 邮政编码:236300

第五篇: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其实很简单!

迎着东方初升的太阳,沐浴着扑面而来的凉爽的秋风,我走进了教室。在晨曦中,孩子们正在朗诵我昨天布置的晨诵内容。听着孩子们琅琅动听的读书声,心里感觉暖暖的。我走上讲台,和孩子们一起朗诵。此时,我和孩子们都有着无尽的欢乐!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幸福的温馨!

“郭老师„„”晨读结束后,走在通往办公室的路上,忽然听到如小鸟歌声般动听的喊声。扭头望去,是刚刚踏进六年级的上届学生(我和他们一起读完五年级)。“孩子们还一如既往的喜欢我!”我以最美最真的笑颜询问:“快上课了,你们这是干嘛去呀?”孩子们围到我身边,花儿般的笑颜令我倍感开心:“郭老师,这是我们全班同学送给您的礼物!”几双小手共托着一个相册举到我面前,“这是我们用班费买的!”如一股春风吹过我的心田,好温暖,好感动!美丽的粉色封面上,贴着我和全班同学的合照,扉页

上竟然是全班同学的亲笔签名!签名中间,用美丽的波纹线圈出一句话:您永远是我们的好老师! 泪水此时已湿润了我的双眼:幸福啊,其实就是这么的简单 !作为一名老师,拥有了孩子们纯真的爱,还需要拥有什么呢?!

上一篇:团队在中的作用范文下一篇:天地在我心歌词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