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公务员考试备考

2023-05-20

第一篇:专家谈公务员考试备考

培养阅读能力专家谈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方略

浙大博学

培养阅读能力专家谈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方略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言“备考方略”,并非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的要诀秘籍,而是在一个相对较长时段内,带一定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培养相应能力的系列做法。

首先,历年“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都是“供料写作”,而所供材料又都是涉及国计民生、带有普遍性、为来自各个方面的考生所熟悉的情况或曰“社会现象”。这就是一个根本性的规律。这是“申论”考试命题所无法回避、无法改变,也不应回避、不应改变的。

明确了这一点,有志于做一名国家公务员,欲通过参加考试实现这一目标的同志,就必须养成随时随地观察典型社会现象并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的习惯。诸如教育乱收费问题、商品生产领域造假猖獗问题、农村富余人员大量流入城市现象、虚假的政绩工程问题,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为大众所熟悉,为党和政府所关注。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能够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进行力所能及的考察、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研究,并能恰当地进行换位思考,如面对侵犯知识产权、假冒名牌的问题,不妨从消费者、行政执法者、被侵害的企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对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得出理性的认识。如果把这种做法也看成是一种应试训练的话,那么,这就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能力训练。而长时间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训练”,就会逐渐形成对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全面的、深层次分析的能力。具有了这种能力,任凭面对什么样的“给定资料”,就都能胸有成竹,以不变应万变。何况,这种能力对适应公务员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申论”考试所要求阅读的“给定资料”,都是反映社会性问题或现象的,所以,这一能力与前述能力的形成实际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自“申论”考试以来,每年试卷上的“给定资料”都是散乱无序的,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梳理出命题指向。表面看是在测试阅读,实则通过阅读测试考

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社会现象(或者有关事件)往往是纷繁、复杂的,而非清澈见底、一眼洞穿。体现在试卷上,命题者匠心独运地设计出几年来已成定势的“给定资料”形式,将命题指向巧妙地隐藏于看似散乱无序的一条条材料中。材料年年有,年年各不同。老师建议考生在平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适应这种阅读要求的能力。须知这种能力的形成,是有一个应反复进行的过程的,是循序渐进的,决不能一蹴而就。具体讲,就是要在平时阅读报刊时,对社会现象各方面的报道和言论格外加以注意,力求迅速把握其核心和要点。就现象报道而言,要看出涉及了哪些方面,其实质是什么,反映这一点的重要段落有哪些。就有关言论而言,要看出其议论分析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事实和道理加以支撑;你是否同意持论者的见解——如果不同意,则能从哪几方面进行反驳;如果有保留地同意,则应进行怎样的补充和修正,等等。一定要反复思考、揣摸,力争准确,并做好阅读笔记。这样来进行阅读,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就避免了一带而过、浮光掠影。可能刚开始阅读时,速度会很慢,但随着相应的阅读能力的逐渐提高,速度自然能逐渐加快,认识也会日益准确了。有了这种能力,面对散乱的给定资料,就很容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阅读完毕,从而为顺利完成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

前已谈及,阅读过程中实际已开始进行分析、研究了。如果是在答卷阅读,那么这种分析研究就要扣住试题的具体要求。所以,进行“申论”考试,对“给定资料”阅读前,必须明确后面的环节与阅读资料的关系,以此确定阅读的指向。这样就能保证阅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十分有限的考试时间。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有两项写作要求: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2.假设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都存在,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明确了这两项写作要求,在阅读时就自然会有意识地对各条给定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出属于前一项要求和后一项要求的有关内容,而前一项要求又可再细分为属于现状的和属于发展趋势的内容。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就能为

其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应该也是体现一定规律性的。

现在,来尝试地谈一谈怎样认识作为“申论”考试的重点要求——写作方面的规律性问题。“申论”写作,有一个不变的基点必须确立,就是应试者应有准确的身份定位。这种定位,大而言之,是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只要参加“申论”考试(包括前述的应试训练和学习),这一根本性的身份就应在思想中牢固确立,而有了这样的认识,无论试题的写作身份要求方面有什么变化,应试者都会尽可能地避免“学生腔”、“学生体”的出现。小而言之,则应注意“申论”试卷上明确规定的具体身份,如2004年考试要求的“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的身份等。

“申论”论文的写作,也自有其侧重点。一般地讲,从中学到大学,学生进行写作议论文的训练,往往在“分析问题”上下大功夫,对“解决问题”的环节不甚侧重,而且由于写作者生活面狭窄、社会阅历不广,使得这一部分内容往往显得空泛,不够实在。这与“申论”写作是明显不同的。2005年“申论”考纲将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其后才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种要求,与考察准公务员们的相应素质紧密吻合。所以, 老师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和分析思考中,一定注意把“解决问题”作为核心,以此为契点进行分析论述。从道理上讲,议论文论述的三个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固然紧密相连,把侧重点放在“分析问题”上,也并无不当,但具体到“申论”写作训练及考试上,就显得有些偏了,因为涉及“申论”的写作,根本之点在“解决问题”,必须围绕这一核心来展开论述,以展示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由此反映出来的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可以说充分体现了上述要求及目的,而且也是近几年来难度最大的。试卷中要求写作的第一项是通过选择对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问题“不正确的解决措施”说明其为什么不正确。这实际上是在要求应试者进行正反或曰“多侧面”对比性思考分析并将其中的反面或“不同侧面”论证形诸文字,而分析措施即为论述“解决问题”。第二项写作要求是“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

作的基本方针”,其实质仍是围绕“解决问题”进行的考核,只不过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提出的。第三项写作要求,首先是简述“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中所反映的“两种不同思路”,这是由“解决问题”的不同意见(措施)反推其思维脉胳;接着就是考试的核心写作要求“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通过对2005年“申论”试卷几项写作内容要求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申论”考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检验的核心指向,而这种能力,要以恰当、准确的分析和归纳为前提,因之试卷据以形成命题的系列性写作要求。

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应注意切实的针对性(明确具体)、严谨的政策性(合情合理)、稳健的可行性(易于操作)。展开论述时,围绕一个核心之点,即“为什么”。这里有一种情况需要强调: 有很多考生对“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论述本已完成,却总觉文字量不足,于是有意将可有可无的语句填充进去以增加篇幅。殊不知,这会使论述拖沓,语言口罗嗦,直接违反了考核要求。此时不妨换一个角度,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正面论述转入“不这样做会有怎样的后果”的反面论述,这就是典型的对比论证,这种方式对解决问题措施的论述能产生全方位的支撑,使内容充实、深刻。

第二篇:政公教育专家指导:2014年江西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指南

面试,作为公务员考试人才测评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未来人生方向。面试既是知识的积累,也是能力的训练。那么,顺利通过笔试的考生们到底应该如何来备考面试才能从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呢?

第一,了解面试。

江西公务员面试采用的形式是结构化面试,考生进入考场坐定后,主考官会开始读引导语:“考生,你好。首先祝贺你顺利通过了笔试,欢迎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你来的目的是想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增进对你的了解,我们会问你一些问题,希望你本着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作答。”由此我们知道,面试只是一次交谈,只不过其交谈的场合和形式更为正式一些。如果考生能正确认知并认同这一点,那么在考场上就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部分考生虽能够理解面试的本质,但在实际面试场景中还是会紧张,究其原因:训练得还不够。考生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暴露在真实的场景中去感受和体验,经历多了,自然就习惯成自然。

第二,了解面试题型。

江西公务员面试一般分六大题型:综合分析题,组织管理题,情景应变题,人际关系题,自我认知题,言语表达题。往年以综合分析题,组织管理题,情景应变题,人际关系题这四类题型出现居多。不同题型,其答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如果考生在面试前对题目毫无认知和准备,应答起来将会非常吃力,甚至难以招架。

第三,了解岗位需求,把握考官的心理。

只有了解岗位需求,把握考官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控制考场。在面试过程中,考官除了既定的导语外,是不允许与考生自由交流的。这就使得面试过程中考生必须“使尽浑身解数”来吸引考官的注意,让考官可以精力集中了解自己。

而如何把握考官心理,使自己最大程度地适应考试的氛围,方法只有一个——全真模拟。在全真模拟中,考生要力求做到使自己的表现最大程度让考官觉得顺眼,顺耳,顺心。所谓顺眼,是指自己的外在形象,着装搭配,礼仪举止要契合面试的要求;顺耳,指答题过程中考生的语气语调要尽可能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使考官能够集中精力倾听,并且答题过程应注意措辞要得当,避免出现一些过于偏激的词语;顺心,指答题内容要切中要点,思维全面,表达清晰。

第四,了解时事热点。

很难想象,一个从不了解社会热点,不关心时事,不关注民生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关注时事热点,这是职业的要求,其次,面试中时事热点往往也会以综合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来对考生进行考查。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每位考生都一样,应该从现在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好一份面试备考计划。调整好心态,积极备考,把握知识体系,注意面试细节,警惕常见误区,为自己马上成“公”奠定基础。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高分学员谈备考经验

2008年7月,是我大学毕业一周年的日子。经历了社会角色的转变,我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人。回想,步入社会仅一年的时间,浪费了很多机遇,综合各种因素从了毕业前的第二志愿:报考公务员(微博)。因此,在备考阶段计划科学、细致、用心,终是天遂人愿,成功夺冠。有机会碰到好友,谈到公务员考试,应中国公务员网的邀约写篇有关公务员考试考取高分的备考经验。愿对各位来说,可以从中去粗取精。

决定报考公务员后,通过对专业、自身能力、专长与职位的匹配性分析,职位前景与我所做的职业规划的契合度分析,以及现实性因素:工资、福利、晋升空间、工作自主性等比对,等综合性的考虑,在可报考的相关部门中择定其一,后报名、缴费。虽然,已经决定全身心地备考,但是毕竟“民以食为天”,为避免“手中无粮,心里发慌”的窘境,遂选择:“进可攻、退可守”边工作边学习。现在想来,事实上工作、学习两不误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毕竟在其位、谋其事,不可过分偏重。于是对工作更谨慎、细致,统筹时间,提高效率,工作之余挤时间。首先,我要谈一谈怎样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因为报名时间距考试时间也就是说备考时间仅一个月,所以详尽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计划不仅要定出每天的学习进度、更要细到每个小时每一分钟完成什么。

做计划有一个前提很重要,那就是,明白自己的优劣:哪方面能力强、哪方面能力弱,做到有的放矢。本人文字功底较强,平时较喜欢研读时政、喜欢思考、评论和写作,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来说,因为功夫下到了平时,所以在备考的阶段可以省去很多精力。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共有五个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每个模块的测查点不同,考查的都是你是否具备公务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在计划前,我先做了几套真题测查了一下自己的弱点所在,以保证我在复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接着,就是学习的阶段。明白了自己的弱项,那就是集中精力补充知识了。我是文科出身,数字敏感性不强,相应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以及资料分析也就成为我的弱项。事实上,每个模块都是有做题技巧可言的。复习的过程就是理顺这些技巧。所谓的技巧,大家都是熟知的。比如,数量关系模块,基本上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综合应用。在掌握基本的原理后就是通过做题来练就你对规律掌握的熟练度,不停地做题以加深自己对命题的理解和规律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答题顺序也是很讲究的。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会做的、得分高的。这就需要考生自己把握。但也不可偏重。所以平时有时间还是要多看看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上的热点及评论。把这些东西理顺了,形成自己的观点,必要时也可以写写,写的好的东西还可以投稿,一举两得。另外,半月谈也应多看看,这样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措辞严谨性是很有帮助的。

可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考试时间做了调整顺延了近两个月。因为复习计划详实、时间丰盈,在两个多月的备考时间里复习更是有的放矢。

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冲刺阶段。考前一个月,对于公务员考试备考阶段来说,正是处于考前冲刺阶段。因为之前考试科目的弱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这个阶段我要做的便是扎实根基,固本强根。对于行测来说,这个阶段还是做题,不是做模拟而是做真题。如果各位认真研读一下历年国家及各省市的真题,你会发现:多数题目是相通的,可以说,考题多出自一个题库。所以,做真题是很重要的,也是你消化知识、沉淀知识的一个过程。

有条件的考生尽量把行测答题时间安排在上午,申论的答题时间安排在下午,以提升这个时段的兴奋度。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仅仅是在做题,切不可为了检验自己的复习程度得高分在有限的时间答不完题目。只有把每次演练当成真正的考试,有一点紧张度,在做题过程中严格按照两小时答题制,才会对考试有所帮助。行测的作答时间应尽量控制115分钟内,留出5至10分钟的填涂答题卡的时间。

作答完毕,再找原因、做总结,不仅总结错的、更要总结对的。有人一定奇怪,为什么一定要总结对的,请问,做对的题目一定会做吗?不是!其中寓意自己体会。把手中的真题做了一遍之后,还是要总结。你会问:前面总结了,现在还总结什么。前面总结的是对、错的原因,现在总结的是系统知识、是规律,即同类题目的做题规律。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可能会疑问,辅导班里老师已经讲过相关题目的规律,做题就是加深对规律的掌握。是的,因为你提前知道了题目的规律性,但是这个阶段更要总结。因为规律只是个大环境,其中还有潜藏的暗礁,考生很容易在规律中迷失。比如,你知道数量关系里的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但是它所有的变形你都了然于心了吗?

而对于申论来说,这个阶段所要做的是把自己把握的热点拿出来再梳理一遍。归类、汇总,与中央的大政方针结合。比如,大头娃娃、三鹿事件等这反应的是诚信问题;华南虎事件则反应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的问题;还有10月份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突出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等等。那么你就要理一下有关三农问题的所有政策。而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和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是根本的落脚点。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明白,紧张的心理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所以,平常的练笔更应当作实战对待。另外,把考试当回事的人都有种感觉,越是接近考试紧张感越强。这不是什么心理问题,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是一种临战的状态。在这段时间,我个人经验是坚持继续晨读和晨练。不仅舒缓了紧张感,而且通过晨读让我可以加深知识的沉淀、更多更扎实地吮吸着知识的精华。我一定行,自信亦是从现在开始。

一个人无论是做事还是思考,总是容易产生小巷思维的。所以建议多和同学、老师及与有益于你备考相关的人交流,交流复习经验。只有良性互动、发散思维,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做事的成功率才会更高。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无我,自信、从容才会无人能敌!个人愚见,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由华图教育(微博)征集)

第四篇:专家谈公务员考试大纲出来前的复习攻略

在公务员考试复习中,相对于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门课来说,很多考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考试大纲及复习准备却找不到方向。考试大纲还未出来?考生要不要提前复习呢?带着这些疑问,景山公务员学校建议考生在公务员考试大纲未出来之前我们不能等,应该提前做好复习准备。建议以下两类考生,在大纲出来之前做前期的基础复习:一类是理工科出身,对于文章写作等方面没有概念的考生。

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科目主要三大部分:一是如何概括文章要点;二是根据给定材料归纳出反反映的主要问题;三是写出一篇议论文。如何搭建文章的模式及结构框架,重点考察考生对于文章写作能力的要求,对于理工科出身的考生显然是一个挑战。

另一类是文科出身,理科基础“先天不足”的考生。

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主要考查五大部分: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这种考察面广、知识零散、考点多的科目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要求较高。一般理科基础较差,很多常识性的基本概念也把握不准确,这将会影响后期全面复习的正常进程。

因此景山公务员建议考生们提前看一下教材和往年大纲,做好考试复习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宜。

复习资料:教材、去年的《公务员考试大纲》及《考纲解析》

关于教材:全国发行量较高的版本。认真系统的阅读公考教材,从每本教材的目录开始看,阅读每章标题,大标题小标题对着看,看完后要知道全书讲什么,知识点在哪,各章节联系如何,熟悉每章节课的框架搭建。

关于大纲:尽管每年的《考试大纲》有变化,但是变化毕竟是少数,构成每门学科体系的基本知识点是不变的,考生可以提前动手先掌握基本知识,在基本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上,再掌握新大纲新增的内容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景山学校建议考生可以在首轮复习过程中以旧大纲为参照,对于行测科目考察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等到新大纲出来全力准备第二轮复习时考生对于哪些知识点是新增的,哪些是原有的就很清楚了,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轮的复习。

总的来说,大纲出来前的公考复习是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过程。

第五篇:韩语能力考试改革 专家指点备考复习要点

随着中韩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人对韩国的关心及了解也越益增加,由此也带动了国人学习韩语的热情。“韩语能力考试”从1998年首次在中国的北京开考,到现在在中国的10来个城市进行,已延续了9年之多,参加的人数日渐增加。本文邀请了沪上知名的韩语培训专家——百济韩语的吴老师来为我们解析这项考试,希望能对正在学习韩语的人们有所帮助。

韩国语能力考试改革

继托福、雅思调整考试政策后,韩国语能力考试也实施了改革,从2006年开始,更改考试英文名称,由原来的KPT(KoreanProficiencyTest)改为TOPIK(Test of Proficiency In Korean);考试等级由原来的六等级体制变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出题方式也有所变化,原来的考试为写、词汇语法、听、读四个方面的主、客观题,调整后词汇语法、听、读三个方面为客观题,写为主、客观题。

百济韩语的吴老师指出,韩国语能力考试是评价申请赴韩国留学及就业人员语言水平的专业考试。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学生留学韩国热的兴起和在中国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韩企需要大量韩语人才的现状,使得报考人数不断增加。此次韩语能力考试进行改革,是为了更全面地评价考生的韩语水平和运用能力。

韩语能力考的考核重点

韩国语是种粘着语,在学习这种语言时,除了要掌握单词以外,还要掌握好其粘附在单词后的助词与词尾等,而且还有许多变音、变形及连接规则等;其发音相对来说要比日语有难度(日语也称为粘着语)。对于调整后韩国语能力考试各等级的考核重点,吴老师具体介绍如下:

◆初级。1级要求考生能理解韩文字母顺序、韩文组合法的基本构造,能使用基本问候语、基本句型、基本词汇;2级要求考生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韩语,理解词汇量在1500-3000个左右的文章,满足对话要求。

◆中级。3级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可以书写短文章表达自己的意思以及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4级要求考生能准确无误地与韩国人进行对话,并了解韩国的社会、文化与习惯。

◆高级。5级要求考生能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自如运用韩国语,能够理解韩国语电视、广播新闻;6级要求考生理解韩国语,并能用文章或话语准确表达意思,并能参与讨论。

备考建议

对近期备考的中国考生来说,吴老师建议考生不要为了考高分而死记硬背考题和语法,打好语言基础,掌握综合运用能力是最重要的。在词汇准备上,汉字词占韩语词汇的半壁江山,这是考生大量扩充词汇、猜测生词含义的基础;固有词短小精悍,考生多读几遍即可;外来语读起来生动有趣,考生可以联系英语等其他外语帮助记忆。在口语准备上,考生需要

了解韩国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此外,持之以恒地练习,是说一口标准韩语的不二法则。

其实,要系统地学好一门外语,不能厚此薄彼,任何一门课都是关键,它们在起着互相挚肘或互补作用。如我们的韩语课设置较全面,共有语法、阅读、会话、听力、写作、练习、口译、笔译等课目,这样全面发展的学生出了学校才会有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另外,参加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核个人的学习效果,考试通过只能证明在这段学习上考生有所提高,但还是要不断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上一篇:镇禁种铲毒工作责任书下一篇:在教师培训会上的讲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