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共管理教学

2022-07-11

第一篇:全国公共管理教学

教学设计——全国获奖

全国获奖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音版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古代音乐”部分的必听曲目。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运用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变奏法,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审美素质,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不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乐段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

(三)交互合作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四)激励创新教学策略: 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主题——“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环节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媒体设计: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设计,创设艺术体验与实践的空间,突现学习的主体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件演示】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 【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 【课件演示】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题的页面。

2、简介乐曲:这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这首乐曲以动人的旋律,巧妙的构思与手法,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声誉,曾多次在西方国家进行演奏,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团媲美”的优秀曲目。 【课件演示】展示写有乐曲简介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页面。

二、熟悉主题】

1、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国民族乐器? ②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

1、先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之后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视频,伴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欣赏。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②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 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或主题。 【课件演示】 ①展示四种有代表性的乐器的相关图片。 ②简单介绍“换头合尾”变奏法。

3、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 【

三、画面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凤回曲水④花影层台⑤水深云际⑥渔歌唱晚⑦回澜拍岸⑧桡鸣远濑

⑨欸乃归舟⑩尾声【课件演示】

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四、合作演绎】师生视唱乐曲主题,并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课件演示】展示标有各打击乐器演奏谱的页面。【

五、创作升华】

1、创作:①欣赏由琵琶独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在电脑上选择适合的图画。(请几名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之后师生进行鉴赏。) ②欣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自己绘画或写一首小诗。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创作。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挑选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阐述创作思路,之后进行评价。

【课件演示】 ①a、展示有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包含有五十多幅风景图片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欢迎来到寻宝屋。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寻找认为合适的图画,放到‘学生文件夹’中,希望这里的‘宝贝’能够满足您。请同学们试试看!”) b、在电脑上展示学生选择的图片。

②播放《春江花月夜》舞蹈视频文件。 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品。

2、升华: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到乐曲通过变奏,不仅描绘了“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的晚景,表现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它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国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第二篇: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4月8日,由中国教师报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新闻发布会在郑州正式举行。此次会议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经中国教师报发现、培育出来的九所课改典型学校,它们的课堂“教学范式”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这九所学校,都属于全国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课改典型,也是被当地教育部门确定的课改示范校。

“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襌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襌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点评: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

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

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

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点评: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与新知的徐翔校长一样,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也是一个主张“学习即临帖”的校长。因为“临帖”的“不走样”,天卉中学的课改很快就显现出了成效,其在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

如今,天卉中学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

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点评:“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来自于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的李锦韬理事长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

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

“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点评:从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到整体包干、整体验收,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

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

宁达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说过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和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校长达成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

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点评:这所学校曾被认为是“捡破烂儿的学校”,但今天宁达中学已经成为全国课改名校,也成为了当地学生向往的学校。“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文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崔振喜校长说,找到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

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好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第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校长介绍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点评:102中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硬件条件好的省会学校应该如何学习杜郎口。他们把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课程,实现了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点评:被誉为安徽课改的“小岗村”,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的瓶颈,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当地课改典范。

第三篇: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教学体会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精品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1年12月24日已是深冬时节,我有幸前往省城海口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海南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教学研讨会”

本次语文组研讨会是在海南经济学院礼堂举行,12月24-25日两天,共听了四场学术报告,看了四节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邀请了全国特级教师支玉恒、李卫东、周益民、王崧舟。课堂互动各具特色,他们的教学风格。教学技巧、风趣的语言艺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很荣幸参加本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带着一种敬仰和好奇倾听了各位大师的风采,领略到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下面我谈谈此次学习的两点体会。

一、知识渊博,底蕴深厚

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名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俗话说得好:“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是呀,作为一位符合时代需要的老师,只有文化底蕴深厚,才能调控整个课堂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生成发展。我在听李卫东名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和“姹紫千红”两个词时,他指导学生通过比较、解字的方法,步步深入,展示图片理解两个词的异同。最后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德国风景和德意志民族的美好品质。课堂上,老师教风独树一帜,语言风格自然多变。因此,我想一位文化底蕴不深厚的讲师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举一反三吗?我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那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多付出一份汗水。当我们酣然大睡的时候他们也许正在探求更好的教学技巧,当我们为自己取得那么一点成绩而洋洋自得的时候,他们也许已经开始了下一步的教研工作。

二、语文课堂融进现代气息

听课之前,我看了《诗与图画的婚礼》这个题目后想:有这样的课吗?诗与图画如何举行婚礼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周益民老师的课堂。课堂上,我一次次被周老师呈现的那些诗所吸引,《树》《伞》《鱼》《消防队长梦中的金字塔》《战争交响曲》……每首诗都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诗!这些诗,以文字组合的形象给予了我们多少美妙的享受,多少深刻的思考!多么无穷的回味!这节课上,学生与我的收获可能相同。这节课上老师没有怎么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而更多地从文字组合的形象上来感受图案诗在排列组合上的丰富想像与深刻内涵。这节课,周老师所交给学生的,不是如何去品味诗歌的语言文字,而是想带领学生感受这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课后,我深深反思,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接触到文学作品之外的来自前沿的新鲜信息,还要善于学习,善于捕捉,把丰富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引领孩子们在生命中成长。

这次海口之行,虽然有些累,但是受益匪浅。“为师一辈子,学习一辈子,雕琢语文,也是在雕琢自己的美丽人生”,这是我这次参加“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最深刻的体会。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我将永怀这份热情,一路追寻语文教育的至纯至美!

第四篇:全国教师系统管理要求

2015-06-29

一、登录网址、账号、录入对象:http://jiaoshi.gsedu.cn/(7月10日前)

二、系统操作摘要(详见群共享资料包)

(一)步骤

学校级用户

1. 使用学校级用户登录(注意:登录时请确认该用户被赋予了“信息录入员”角色);

2. 核对2013年已入库的教职工姓名、身份证件号码,补录2013年首次采集后入职的教职工姓名、身份证件号码;

3. 再次使用学校级用户登录(注意:登录时请确认该用户被赋予了“系统管理员”角色); 4. 根据教职工基本信息,批量生成教师个人账户;

5. 导出本校教职工个人账户(excel格式),分发给每位教职工。

教职工个人用户

7. 教职工个人取得【第6步】学校级用户分发的登录账号、密码; 8. 从“教师自助子系统”入口登录(初次登录要求修改密码);

9. 填写教职工本人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信息、岗位聘任信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信息、教师资格信息、师德信息、教育教学信息、国内培训信息等必填信息,并点“保存”(注意:教职工个人只能“保存”,无法对编辑的信息进行“报送”);

学校级用户

10. 使用学校级用户登录(注意:登录时请确认该用户被赋予了“信息录入员”角色); 11. 录入或导入本校教职工的基本待遇信息和年度考核信息; 12. 在确认所有必填信息填写完毕后,点击“报送”。

13. 使用学校级用户登录(注意:登录时请确认该用户被赋予了“信息审核员”角色); 14. 审核【第13步】已经“报送”的本校教师信息,无问题通过,有问题驳回再修改。

(二)指标解释(详见)

基本信息表

1、职工来源:分配以来一直在同一所学校任教的选 101-应届毕业生 或 102-往届毕业生;招聘中央特岗教师的选 103-特岗教师留任 ;

2007年以来所有的5000名、一万名、民生实事招录人员选104-基层服务项目招聘(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1999年及以前转正的代课教师选105-民办教师转正;近几年招录的代课教师选106-代课教师考录,调动的进入本校的选 30-调入;代课教师选99-其他。

2、教职工类别:按对应的身份选择。

3、是否在编:民生实事人员(5000名、一万名)、未安置的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进村进社以及代课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选否,其他人员全选是。

4、用人形式:公办教职工选“人事代理”,代课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选“其他”,

5、签订合同情况,正式公办教师选1-聘用合同,代课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选2-其他合同

6、在岗情况:按在校教师实际情况统计

7、是否特岗教师:以特岗教师身份分配且服务期未满3年的教师选“中央特岗”;近年分配的5000、3000、2800名教师,也就是民生实施项目的基层教师选“地方特岗”。

学习经历信息表

1、从高中(中师/中专)填起,学历低于高中学历的,只填写最高学历(代课教师和民办幼儿园只填最高学历)

2、学习方式:全日制学历、在职脱产学习的填1-全脱产,其他填3-不脱产。

岗位聘任信息表:只录现任职岗位(学区下发)

1、岗位等级:选择时按认定的岗位内部等级为准。

代课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岗位聘任,选择“教师岗位”,岗位等级全部选择“未评其他”,公办教师选择相应的岗位等级,不得选择“未评其他”,试用期人员选择998-未评(试用期)

2、聘任开始年月:按发文时间填写。

3、是否兼任其他岗位:兼岗人员选是(按认定的兼任岗位情况选填),其他人员选否。

4、党政职务、任职开始年月、党政级别:副科级及以上人员填写,其他教职工不填。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信息表(只填现任技术职务)

1、聘任开始年月:指聘为现任技术职务的时间,以文件上的时间为准。

2、聘任结束年月:2017年7月20日(非必填项)

代课教师和民办幼儿园的填 “无”,开始时间填聘为代课教师的时间。

基本待遇信息表(学区下发):

1、按年计算,填写2013年、2014年的数据。

2、五险一金:选2医疗保险和6住房工基金。 代课教师和民办幼儿园的填在基本工资中。

年度考核信息表(学区下发)

填2013年和2014年考核结果。

教师资格信息表

教师只能持一本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就高不就低,取得高一级教师资格证的,原有教师资格证全部回收注销(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开始了一并回收),此次录入教师资格信息表时注意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上的学科要和毕业证的专业一致或相近,否则会影响职称的评聘)

教育教学信息表:从2013年开始填录

1、兼任工作:上面没有的职务就选99-其他,然后再在兼任其他工作名称中填写校长、副校长等

教学科研获奖、成果及专家信息表(参加工作以来的数据)

1、奖励级别:以荣誉证上的公章为主界定(要仔细区别教育行政部门和党委、政府分别对应的级别,比如:地(市、州)级别的教育行政部门所对应的就是县(区)级别的党委政府)。

国内培训信息表(从2013年填起)

(三)其它:

(1)教师账号如何激活产生

1、导出教师个人账号、密码

教师个人账号导出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新建产生教师用户名;二是通过提取功能批量产生教师用户。 教师个人账号密码获取两种方式:

1、重置;

2、导出excel,里面有密码。

2、激活教师个人账号

激活教师账户,学校管理员登陆后,在用户管理权限里面的教师用户管理,然后选中要激活的账户,点配置,导出里面就有允许本校教师登陆,就可以了。 (2)密码锁定后如何解锁

为了防止密码经常输错(3次输入错误将锁定),最好将导出的账号、密码用文档的形式保存,用的时候直接复制、粘贴。如果密码输入错误出现“用户已被锁定”,需要学校管理员登陆后选择系统管理——教师用户管理——选定锁定的账号——解锁——密码重置——记录新产生的密码。

第五篇:第三届全国公共管理院长论坛和

2008全国MPA教指委工作会议在科大召开

9月的合肥,秋高气爽。由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公共管理院长论坛和全国MPA教指委工作会议,于9月11-12日在此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MPA发展战略”,下设:“MPA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MPA教育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MPA招生政策与措施”、“ MPA教育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等四个分论坛。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和负责人,及国内98所高校的代表共176人与会,其中包括全国MPA教指委委员19人。

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孙志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全国MPA教指委主任委员杨士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MP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纪宝成,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侯建国、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军等有关领导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了讲话。

9月11日上午8时30分,第三届全国公共管理院长论坛和全国MPA教指委工作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在开幕致辞中对到会的院长、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安徽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以及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并用一组和经济发展指标有关的详细数据阐明了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关键时刻。孙志刚副省长在讲话中指出:在安徽谋求突破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本次论坛在合肥的召开,为安徽培养更多高素质管理人才提供了一个机遇。他还以公共管理的实际参与者身份,指出自2001年中国启动MPA教育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正确领导下,在MPA教指委的协调推动下,在全国众多高校的支持下,中国的MPA教育紧紧围绕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孙志刚副省长在讲话中还特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科大的MPA教育特色,认为中国科大的MPA教育立足安徽,辐射全国,致力于加强和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积极开展MPA教育的探索,推进MPA教育发展,为安徽、乃至全国的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他希望中国科大,以及在座专家所在的各院校能继续与安徽携手合作,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 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侯建国院士在讲话中首先指出,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大承办,并作为中国科大5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为即将到来的校庆增添了浓郁的学术气氛和文化气息。随后,侯建国副校长向与会的有关领导及兄弟院校代表介绍了中国科大50年锐意创新、进取不止的发展成果,回顾了中国科大50年办学历程中几经波折,但一直坚持学术优先、育人为本,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大培养的每1000名本科生中就会出现一名院士和700多名硕士博士,目前,学校正在以校庆为契机,继续坚持创新、寻求突破。侯建国副校长充满自豪的别向与会代表特别介绍了中国科大管理学院在公共管理教育方面的成果,尤其是中国科大MPA教育的设臵的4个格局特色的培养方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全国MPA教指委主任委员杨士秋在大会上做了《推进MPA教育新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主题报告(全文已发)。杨士秋副部长在讲话中首先对中国科大即将到来的5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认为中国科大50年艰辛发展所取得的成绩非常了不起,本次论坛能够成为中国科大50年校庆的重要内容,我们深感自豪。这次论坛是我们到中国科大学习的一个好的机会。此后,杨士秋副部长重点从国家正在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入手,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大力推进MP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他深入阐述了公务员管理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强调围绕大局推进MPA教育新发展,论述了进一步加强MPA教指委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等已经初步形成,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也初步形成,但仍然面临着管理法规体系不健全、难点热点研究不够深入,作风建设需要加强、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公务员法的配套法律法规有待健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MPA教育的发展空间,也应当成为本次论坛中专家研究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中国科大所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科大经过50年的不懈发展,跻身国家著名高等学府,成就卓著,英才辈出,50年校庆之际又朝着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的目标,踏上了新的征程。随后以全国MP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的身份,阐述了他对MPA教育在中国发展的若干观点。他说,杨士秋副部长代表全国MPA教指委做的主题报告,从全国的背景和大局,阐述了MPA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战略高度提出了MPA教育的发展思路和要求,希望各位与会代表认真思考,深入讨论,通过本次会议和会后的工作贯彻落实。纪校长指出,MPA教育应当针对“提高公务员能力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这一需求,采取具体的措施实现这一核心;认为讨论MPA教育发展战略,确立中长期发展规划刻不容缓;并结合国家的干部制度、用人制度,提出了中国MPA发展的战略目标、困扰MPA教育发展的学历学位问题、MPA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和MPA的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问题,希望与会的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最后,纪宝成校长还特别呼吁参会的专家重视国情,重视当前的时代特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MPA教育模式,而不是一味照搬照抄国外的模式。

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军的发言充满哲理,他从刘琪带领的中国奥组委成功筹办了北京奥运会、刘琦葆担任四川省委书记期间遭遇汶川地震、刘翔因伤退出奥运赛场这三个事例提出三个问题: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与世界相处?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当我们肩负重大责任和压力时怎么去应对?以此得出的启示是当我们面临的环境、所处的形势、需要满足的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我们的MPA教育该如何应对?他认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就对公务员素质、对MPA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务员法的颁布从法律层面对公务员建设提出了要求,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达到这些要求则是所有MPA教育者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全球化不断加剧的今天,MPA及时的引入国际视野刻不容缓。综合考虑以上问题,李军认为MPA教育者们应当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改革完善的深度、实际需求的角度来系统研究MPA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当前的MPA教育是法律法规机制、运行体制、管理体制。提出退出机制。在讲话的最后,李军还提出了MPA教育的准入、退出机制问题,希望与会的专家能予以关注、研究。

1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正威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欣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晓剑教授分别从MPA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招生形势、国内外MPA教育发展比较等角度做了专题报告。朱正威教授从社会转型、政府转型、人事制度政策改革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中国MPA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有利政策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欣教授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向与会代表展示了中外MPA教育发展的异同;陈晓剑教授则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论证了我国MPA招生人数总体上升、局部波折的现状,并提出通过高质量的培养水平切实提升MPA教育的吸引力,是MPA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 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与会院长和代表分成4组,就4个服务年论坛主题进行讨论,讨论内容涉及MPA教育的各个环节,其中MPA教育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MPA教育的导向、招生录取、分数线划定;学历学位协调等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代表们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与意见。与会的教指委委员们在11日下午、12日上午召开了2008年全国MPA教指委工作会议,国务院学位办黄宝印处长参加会议,薛澜副主任委员、朱立言秘书长主持会议。与会委员认真讨论了杨士秋主任委员的主题报告;听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董克用院长关于MPA “双证班”试点工作的报告;听取了全国MPA教指委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杨凡关于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就第二批MPA培养院校教学合格评估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相关工作。

12日举行的闭幕式由中科大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梁梁教授和全国MPA教指委秘书长朱立言教授共同主持。梁梁对全国MPA教指委充分信任中国科大管理学院,交办如此重要的会议表示感谢,并称“院长论坛”和“众多的专家”都是一种“稀缺资源”,给中科大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介绍了中科大MPA教育的进展和设想。朱立言教授对各分论坛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承办方中国科大对会议“很重视,组织很严谨、办了一届很好的论坛”。 闭幕式上还确认了第四届全国公共管理院长论坛的承办方,根据自愿申请与教指委评议,上海财经大学获得下届论坛的承办权。

报: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务员管理司

送: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MPA各试点院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抄:MPA教育相关院校。

上一篇:钳工实训总结报告下一篇:全国一建报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