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词鉴赏试卷

2022-07-20

第一篇:现代诗词鉴赏试卷

〖诗词鉴赏〗现代诗(五十) 杨牧的诗

现代诗(五十)杨牧的诗

素材.音乐.图片/网络

编辑/雨中笠翁

目 录

杨牧的诗

杨牧(1940- ),原名王靖献,出版的诗集有《水之湄》(1960)《传说》(1971)、《禁忌的游戏》、《完整的寓言》(1991)等。

雪止 日暖 水之湄 风起的时候 黑衣人 孤独 冰凉的小手 招魂 延陵季子挂剑 献给一位比利时汉学家 林冲夜奔(节选) 大堤曲 岛 归北西北作

杨牧的诗

杨牧(1940- ),原名王靖献,出版的诗集有《水之湄》(1960)《传说》(1971)、《禁忌的游戏》、《完整的寓言》(1991)等。

雪止 日暖 水之湄 风起的时候 黑衣人 孤独 冰凉的小手 招魂 延陵季子挂剑 献给一位比利时汉学家 林冲夜奔(节选) 大堤曲 岛 归北西北作

雪止雪止四处一片寒凉我自树林中回来不忍踏过院子里的神话与诗 兀自犹豫在沉默的桥头站立屋里有灯 彷佛也有飘零的歌在缓缓游走一盆腊梅低头凝视凝视自己的疏影我听见像腊梅的香气的声音我听见翻书的声音你的梦让我来解析我自异乡回来为你印证 晨昏气温的差距若是 你还觉得冷 你不如把我放进壁炉 为今年

日暖

随我来,蔷薇笑靥的爱云彩雕在幻中,幻是皇皇的火照你的长发,照你榴花的双眸蔷薇在爱中开放,爱是温暖的衣依旧,依旧是轻轻的雷鸣,宣示着一则山中的传奇,水湄的神话日暖时,随我来,让我们去坐船小小的江面罩着烟雾短墙上涌动着一片等待的春意林中有条小路,一段绿阴的独木桥日暖时,让我们去,带着石兰和薜荔走入雾中,走入云中在软软的阳光下,随我来让我们低声叩问伟大的翠绿,伟大的神秘伟大的翠绿,伟大的神秘风如何吹来?为何风吹你红缎轻系的长发,以神话的姿态掀撩你绣花的裙角?随我来,日暖时,水湄是林,林外是山山中无端横着待过的独木桥水之湄

我已在这儿坐了四个下午了没有人打这儿走过——别谈足音了(寂寞里——)凤尾草从我裤下长到肩头了不为什么地掩住我说淙淙的水声是一项难遣的记忆我只能让它写在驻足的云朵上了南去二十公尺,一棵爱笑的蒲公英风媒把花粉飘到我的斗笠上我的斗笠能给你什么啊我的卧姿之影能给你什么啊四个下午的水声比做四个下午的足音吧倘若它们都是些急躁的少女无止的争执着——那么,谁也不能来,我只要个午寐哪,谁也不能来

风起的时候

风起的时候廊下铃铛响着小黄鹂鸟低飞帘起你依着栏杆,不再看花,不再看桥看那西天薄暮的云彩风起的时候,我将记起风起的时候,我凝视你草帽下美丽的惊惧你肩上停着夕照风沙咬啮我南方人的双唇你在我波浪的胸怀我们并立,看暮色自彼此的肩膀轻轻地落下轻轻地落下

黑衣人

飘去,飘去。在我眼睫之间小立门外,忆忆涛声黑衣人是云啊!暴雨之前我把挂在窗前的雨景取下把苍老的梧桐树取下把你取下孤独

孤独是一匹衰老的兽潜伏在我乱石磊磊的心里背上有一种善变的花纹那是,我知道,他族类的保护色他的眼神萧索,经常凝视遇远的行云,向往天上的舒卷和飘流低头沉思,让风雨随意鞭打他委弃的暴猛他风化的爱孤独是一匹衰老的兽潜伏在我乱石磊磊的心里雷鸣刹那,他缓缓挪动费力地走进我斟酌的酒杯且用他恋慕的眸子忧戚地瞪着一黄昏的饮者这时,我知道,他正懊悔着不该贸然离开他熟悉的世界进入这冷酒之中,我举杯就唇慈样地把他送回心里

冰凉的小手

就从此,山岳向东方推涌一浪一浪蔷薇的潮让我轻握你冰凉的小手在雨地里,让我轻握你蔷薇的,冰凉的小手去年的秋季尚残留在我鬓上我们曾共有那温暖的流星河袖上遗着你的指印让我轻握你的手蔷薇我是那寒夜的篝火啊月浅,啊灯深哪一天你将踏霜寻我(一路摘着宿命的红叶)来我读诗的窗口?你沿阶升上踩乱我满院瘦瘦的花影我便是簧火让青焰弹去你衣上的霜在这炉边坐下让我,让我轻握你冰凉的小手招魂——给二十世纪的中国诗人 霜花满衣,一只孤雁冷冷地飞过古渡的吹箫人立着——回东方来梦里一声鼓,醒时一句钟李候的迷失者啊你的鲜血自荒塚里泛滥而来让明日的枯骨长埋雪地纸钱在残碑废塔前飞着撩拔墓穴流出来幽古的芬芳霜花落在吹箫人的脸上啊清明早过,谁在坟山外打着七彩的阳伞?那是簇拥而过的晚云九月的红蓼草在河岸上开着凄凉和寂寞犹记得长安城里豪雨的午后雷纹商嵌的香炉袅袅飞升的篆烟春草绿上了你默默的石阶雨停之后,就是你亘古的安睡你梦着龙,梦着风,你梦着麒麟无边落木,随霜花以俱下回东方来,季候的迷失者啊歌台舞谢锁着两千年吴越的美学当细雨掩去你浪人的归路你苍白的吹箫人啊山海寂寂,长江东流如昔1962

延陵季子挂剑

我总是听到这山岗沉沉的怨恨最初的漂泊是蓄意的,怎能解释多少聚散的冷漠?罢了罢了!我为你瞑目起舞水草的萧瑟和新月的凄凉异邦晚来的捣衣紧追着我的身影嘲弄我荒废的剑术。这手臂上还有我遗忘的旧创呢酒酣的时候血红如江畔夕暮里的花朵你我曾在烈日下枯坐一对濒危的荷菱:那是北游前最令我悲伤的夏的胁迫也是江南女子纤弱的歌声啊以针的微痛和线的缝合令我宝剑出鞘立下南旋赠与的承诺……谁知北地胭脂,齐鲁衣冠诵诗三百竞使我变成一个迟迟不返的儒者谁知我封了剑(人们传说你就这样念着念着就这样死了)只有箫的七孔犹黑暗地叙说我中原以后的幻灭在早年,弓马刀剑本是比辩论修辞更重要的课程自从夫子在陈在蔡子路暴死,于夏入魏我们都凄惶地奔走于公侯的院宅所以我封了剑,束了发,诵诗三百俨然一能言善道的儒者了……呵呵儒者,儒者断腕于你渐深的墓林,此后非侠非儒这宝剑的青光或将辉煌你我于寂寞的秋夜你死于怀人,我病为渔樵那疲倦的划桨人就是曾经傲慢过,敦厚过的我1969

献给一位比利时汉学家

他们说静止的中国花瓶其实是不断展现着韵律的:静止的中国花瓶是动。我相信。字是可解的甚至当它们已经组成可说的文(我们都在学习解说)。每个字也都和静止的中国花瓶一样,是动的或者说我们都在学习观察一片森林你看到每棵树都在长大繁荣枯萎而且互相支持着护卫着为彼此的根茎下定义云云叶的形状和颜色,果实的质理云云我们相信每个字都是一棵树然则 我们都是造化文章里一些激动地等待注解的字1974

林冲夜奔(节选)——声音的戏剧

第一折 风声·偶然风、冒混声等那人取路投草料场来我是风,卷起沧州一场黄昏雪——只等他坐下,对着葫芦沉思我是风,为他揭起一张雪的帘幕,迅速地一张雪的帘幕,迅速地柔情地,教他思念,感伤那人兀自向火我们兀自飞落我们是沧州今夜最焦灼的风雪,扑打他微明的竹叶窗。窥探一员军犯:教他感觉寒冷教他嗜酒,抬头看沉思的葫芦这样小小的铜火盆燃烧着多舌的山茱萸诉说挽留,要那汉子忧郁长坐。 “总比看守天王堂强些……”如寒落的天气——我们是我们是今夜沧州最急躁的风雪这样一条豹头环眼的好汉我是听说过的:岳庙还愿看那和尚使禅杖,吃酒,结义一把解腕尖刀不曾杀了陆虞侯。这样一条好汉燕颔虎须的好汉,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方扑打马草堆,扑扑打打重重地压到黄土墙上去你是今夜沧州最关心的雪怪那多舌的山茱萸,黄杨木兀自不停地燃烧着挽留一条向火的血性汉子当窗悬挂丝帘幕也难教他回想青春的娘子教他寒冷抖索寻思嗜酒——五里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来吃?1974注: 《林冲夜奔》取材自《水浒》,作考借用元杂剧的关目 结构,共分四折,每折一个叙述者,即为诗的抒情主人公。 第一折:风声。第二折: 山神声。偶然判官、小鬼混声。第三折分甲、乙、丙,都是林冲的独白。第四折又回到开头, 为雪声,偶然风、雪、山神混声。作者不直接叙述故事,而是借用这个妇孺皆熟的情节,在规定购情景中,以特殊的身分(如风、雪、山神以及林冲内心的戏剧独白),予以强烈的抒情,故副题为“声音的戏剧”.因全诗较长,这里选登第一折。

大堤曲今日菖蒲花

-李贺

频频在星光下,帘影前看到你蹙眉,犹带着唇边一点微笑:「总梦见是在天之涯宽厚的胸和肩胂,多汗的……感觉你耳后草原如海水熟悉而淡漠的气味」头发稍稍长了些,微巷如昔日菖蒲的花蕊双眉依然是细小温柔随时因为快乐而绉蹙眼睛摇荡如招唤的灯火所有想象和追寻都在其中燃烧,焚尽心中最后一滴幻与真「在海角,遥远最遥远的地方,春雨曾经倾斜过 乔木的新叶,和床头钟」在人群当中,频频以衣裳的颜色和体裁暗示相约在木兰酒坊在垂杨码头,在桃子之后莲蓬以下,被单的中间夕阳飞照大堤和彩缎归鸟结队掠过你的眼夏天已经过完了,夏天隐入骨格碰撞的山峦汗水汇注滚滚的河川「然后体会分离,整个秋天悉数属于你,我也在港上默默思念着,属于你」然后不知道为甚么就将所有的诺言遗忘醒来在陌生人的镜前蹙眉微笑,四肢有些衰弱「恁地惟悴只因梦中人」

1981岛

现在我将视线自最远的岛和岛上叮想象的庙宇决裂一般的,快速收回来俯耳倾听,希望能够听见你的嘘息但似乎甚么都有没。海色悄然澄清。「那是不是你的眼神?」潮水缱绻慢慢地耐性拍打石焦,沙滩如同懊悔的恋歌以无伴奏形式传诵飘过大叶棕梠的街巷尽头有人惊醒,起来,推窗我也想用浩瀚的沉默问你「如果你允许──」不知道在那里它是凌厉的熟悉,我听点点回声。现在我将视线自最远的岛和岛上可想象的庙宇1992归北西北作

他们依旧劳累,时间的精灵他们在流坠的大火星四周跳跃,冲刺并且细声歌唱回想过去交叠的岁月当风雨以绝对的高速猛推我的背一枝蝴蝶兰也跟着雕萎──无妄之紫溃散在暗晦的一角,温柔,寂寞,凄美暑气直接向正南方退却,一天比一天稀薄,如午夜壁炉里的余烬在我孤独的注视下无声息化成灰如悄然老去的心情悬挂在垒垒瓜棚上涵涌的秋意,仿佛听到谁的吶喊超越我冷淡淡的血,划过大海里一条永远不再的南回归其实他们始终都在嬉戏,时间的精灵穿凿更漏的刻度和子午线升高为初雪,落下遂笼罩在无穷延伸的针叶林梢俯视人间依稀还有些宽恕,午夜开始将电子表拨慢一小时表示妥协我愿意相信虚实互击可以将逝者唤回──如斯乎流水请听我说:雷从春天那一边隆隆洊至,于是请听我说,我蜷伏在宇宙的阴影下思索这一切假如他们愿意分头寻找将发现那无所不在的忧郁只是雨林里暴戾的苔1992

雨中笠翁欢迎您莅临鄙馆作客

第二篇:如何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

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

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

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

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

第三篇: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2.请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春 水

冰 心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墙角的花!”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不是单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含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

B.“墙角”一词在全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点明了花的生长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赏”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了铺垫。

C.“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心理两种空间。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改变,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心理感受而变化。

D.作者对于花草怀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既借小花以自伤,又借小花来述理,达到了刘勰所说的“喻巧而理至”的艺术境界。

3.阅读《温泉关口墓碑铭》,回答问题。

温泉关口墓碑铭

(希腊)西摩尼德斯

过路人,请传给斯巴达人

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

对这一墓碑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表达给人一种口吻感觉,十分平易亲切,本色天成。

B.本诗的原旨是殉难者对活着的人们的富于民族意识的嘱咐,而诗人的表现却反起一笔来写。

C.诗人将生者和死者摆在同一坐标体系中,使诗的精神空间陡然增加起来,丰富起来了。

D.诗人注重语言,开头就将战争拉近,便于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战争。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一座桥比她更平常/人群中也许不能引来目光的瀑布/没有一座桥比她更神奇/通过后,你才能破译/世界与人生的许多秘密/

A.这首诗以“桥”这一意象喻指人民教师,准确形象。

B.这首诗以物喻人,赞美了一种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C.这首诗托物言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

D.这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无穷。“平常”与“神奇”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鲁 迅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选自《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5号

A.这首诗一开头,诗人就说“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这里的“黄昏”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中的“梦”正如《呐喊·自序》中“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的“梦”一样,是指一种希望,一种理想。

B.这首诗中“前梦黑如墨”“后梦墨一般黑”指在那“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各种各样的人所做的诸如“恢复汉宫威仪”、“反清革命”等好梦,这一个又一个的“梦”,没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彻底否定。

C.结尾两行和全诗主旨游离,诗人身处黑暗之中,就像在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身热头痛”,快要闷死了,因而极力呼唤“你来你来!明白的梦”,表明了诗人对光明的热切期待。

D.这首与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发表的新诗,突出的特色是以梦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一些想法,全诗既有具体的感性形式,意境含蓄但不朦胧;又有深刻的理性内容,直白却不是说教。

6.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7.对下面一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光 明

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黑暗里岐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

让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着说:“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追!”

1919.11.22

A.诗的开头用“风雨”“夜”“荒郊”等词语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旨在为下文写对光明的渴求作铺垫。

B.“上帝!快给我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这几句诗中连用两个感叹号,语气非常强烈,这是一个对光明执着追求的强者对主宰万物的上帝的埋怨与责问。

C.最后四句,诗人借上帝之口,告诉人们光明只能靠自己去创造。这同《国际歌》中的歌词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思想意蕴是相通的。

D.通观全诗,有些句子似乎不那么顺口,寓意也比较单纯、直接,因此,在艺术构成上显然没有作者的散文《荷塘月色》、《绿》那样圆熟,由此也可以看出此诗写于白话新诗草创之时。

 

 

 

参考答案:

1.D

2.D(咏的是花草,比喻的是人事,并非以此自伤)

3.D(“礁石”在这里是一种象征,融进了作者的情感)

4.C(非托物言志)

5.C 6.C 7.B

第四篇:如何鉴赏一首现代诗

一、关于现代诗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其实,朦胧诗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朦胧诗的第一特征是“不直白”。“不直白”在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

二、鉴赏诗歌应关注的内容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2. 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3. 诗歌的情感 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 4. 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三、鉴赏诗歌的方法 1. 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2. 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3. 明“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4. 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5. 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在迷恋和期待中成长

———穆旦的《春》赏析

徐贤友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第五篇: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阅读题

苏锦明

2005-7-12 11:51:26

在文学鉴赏中,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情感是最难把握的。因为诗歌以抒情为主,表现较为含蓄,往往见仁见智。但诗歌的鉴赏,还是有一定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结合例题,就现代诗歌的阅读谈谈几个问题。

1、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对曾卓《我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飘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分析:这首诗从两个阶段展示人生体验,一个是"年轻的时候",一个是年老的时候,而这两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答案:D。

2、对诗歌意象的认识。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准确解读诗歌,就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不是"煤"的意象特征。答案:A。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 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分析:所谓意境,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出现于诗歌文本中,而意境则需要读者去体味和感悟。《盼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起点,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终点。心态不一,并不妨碍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不同的追求"这一说法是对诗歌意境的错误理解。答案:B。

4、对思想情感的体会。

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草儿在前,/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古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牛啊,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牛啊,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分析: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之意,D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答案:D 。

5、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小线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分析:这是一首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现代诗歌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迷途》按"追寻一被阻一归宿"的思路展开。"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作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答案:D。

6、对诗句含义的揣摩

阅读刘大白《旧梦之群》(三十六),选出对诗句含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描绘绘人生蓝图。

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

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 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

分析:这首精警简练的小诗道尽人生真谛。老年回首往事,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是淡泊宁静的,"一叶叶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悔的情感。所谓"理不尽的哀怨"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分析。答案:D。

7、对诗歌语言的分析。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 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分析:"坟墓"指万千游子祖辈亲人安息之所,不指代"封闭的家园",因为"母亲"已长眠于"里头"。"飘零在外,遥望大陆,过其门而不得人",是一种脱离诗歌语言实际的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实指还是虚指,应当依据诗歌内容准确理解,切忌架空分析。答案:C。

解读一首诗,是一种全方位的品味。以上分别从主题的把握、意象的认识、意境的体味、思想情感的体会、象征意义的理解、诗句含义的揣摩、语言的分析等方面进行解说,只是一种角度的切入,一个方面的鉴赏;而理解一首诗,这几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不可能相互独立、相互割裂的。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一首诗,才能完整、准确地读懂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所在。

当然,要全面、有效地提高自己诗歌阅读的能力与水平,关键在于多读,多思,多悟。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孝敬父母教学设计下一篇:先进个人评选办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