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管理系统

2024-05-08

疫苗接种管理系统(精选十篇)

疫苗接种管理系统 篇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经国务院批准,已颁布实施多年,对于加强疫苗的市场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对于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对于保护民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分析见诸社会的经验教训,笔者做了粗浅的分析研究,就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做一些思考,供同道商榷。

1 遵纪守法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迎来了最好的工作形势,面临着最难得的机遇,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支持与投入越来越大。相对来说,各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行为规范、约束越来越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公益性、社会性和政治性越来越明显。值此时期,怎样做到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遵纪守法,怎样保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合理合法,必须成为各层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严肃对待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必须严肃指出的是,在贯彻《条例》上,必须要讲政治、讲大局、讲整体。用法管理,用法规范,用法推动,用法普及。任何超越法规的行为,任何心潮澎湃的冲动,任何私利的膨胀和萌发,逆法而行,相悖而动,付出的绝不是利益的牺牲,而是政治上的代价。

2 做好宣传

做好宣传,这是工作运行中最重要的。要依照法律的规定,针对各种疫苗的基本特征、性质和作用,开展好深入人心的、扎实有效的和切合实际的宣传活动。就宣传内容来说,国家免费提供的一类疫苗针对的都是国家免疫规划要限期控制和消除的重点传染病,宣传的重点就应该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怀,对民生的重视,以及消除控制某些传染病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民众的现实意义和长期福祉;二类疫苗则应重点宣传所预防的疾病对个体、环境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经济损失和心理影响等,突出接种受益主要在家庭,主要在个体,鼓励动员个体民众进行健康消费。就宣传方法而言,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宣传,要规模与形式结合,科学与效果结合,效益与法制结合。既有面广人众的电视广播宣传,亦有新颖奇特的报纸、文字宣传;既有大张旗鼓、震撼人心的鼓动,亦有走村串户、深入社区的讲解。不论何种宣传,不论何种办法,把政府的关怀送给民众,把科学知识传播给民众,把健康收益告知给民众。让民众知道健康消费知识,参与健康消费行为,把握健康消费权利。只有宣传活动到位,才能激发出民众的消费愿景,广大民众的自费健康消费愿景,才是各级疾控机构所期待的效益效果。

3 科学实施

通过疾病控制工作行为,达到民众自愿追求健康消费,主动接受预防接种,实现效益效果的目的,科学实施非常重要。从人类开始接受疫苗接种以来,正是靠科学的进步、科学的推进和科学的实施,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消除控制传染病、保障人类健康的伟大贡献与成果。要想在某一个局部地区,重点接种某一种生物制品,控制或消除相应的传染病,并期望收到最大的效益效果,那么首先要做好针对传染病的疾病监测,拿出科学的数据,用该疾病流行、发生的趋势和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的危害预测,作为本地重点实施某种疫苗的接种依据,并依照法规的要求,通过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部门的双重审核,获得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第二要组织好各层次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一批精通该种疾病、该种疫苗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要保证接种安全,无论从购苗、储存、分发和注射等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安全接种概念,减少或不发生疫苗接种意外或异常反应,此点必须慎之又慎;第四,在局部地区推行某种二类疫苗有两种值得推广的好形式。一定要办好县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苗接种门诊,要有合法资质,要配齐优秀技术人员,要达到示范化标准,要增大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半径和辐射力,要为广大民众备齐不同厂家、不同价位、不同规格和可供选择的各种合格疫苗,保证民众的健康消费质量和需求,使门诊成为优秀的、可信赖的民众健康服务窗口。在农村推行定点接种,通过乡医、村医采用事先告知、服务预约、规定时间和明确地点的方式开展免疫接种,既体现了自愿,又保证了安全和规范。

4 规范经营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已从各个方面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进行了规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必须接受《条例》的规范和约束,要严格执行《条例》规定,做规范经营的模范。

对于一类疫苗,属于免疫规划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生物制品,民众接受的是法规明确的、强制性完成的免疫接种,必须依据各级各层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做好安排和落实,逐级督导,逐级检查,保质保量,完成计划,这是红线规范的作为,不得有半点越位和出线;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流通原则就是自费自愿,任何强迫强制都是不允许的,更不允许搞群体接种,谁批准搞群体接种,谁负责接种费用,谁负责解决出现的问题。但必须明确,为民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品种齐全的二类疫苗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责任。

疫苗是生物制品,其质量好坏对其免疫效果影响极大,而疫苗的运输、储存和分发要求的条件又非常苛刻,这就要求在疾控中心管理的疫苗,要在各个环节保证疫苗的质量和安全。在采购的过程中,要对生产厂家的资质、经销商的经营范围、疫苗发运的基本条件和疫苗质量的检验报告做严格的审查,以保证为社会、为民众提供的疫苗安全有效。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篇2

【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434号 【发布日期】2005-03-24 【生效日期】2005-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新华社二路报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34号)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第三条 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第四条 疫苗的流通、预防接种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国家免疫规划;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拟订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并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推行扩大免疫规划。

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受种;受种者为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受种者及时受种。

第七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并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接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家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预防接种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捐赠等活动。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协助组织居民、村民受种第一类疫苗。

第二章 疫苗流通

第十条 药品批发企业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后可以经营疫苗。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

药品批发企业申请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从事疫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具有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

(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管理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批发企业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在其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加注经营疫苗的业务。

取得疫苗经营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以下称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对其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一条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以下称使用计划),并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同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使用计划应当包括疫苗的品种、数量、供应渠道与供应方式等内容。

第十二条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应当依法与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约定疫苗的品种、数量、价格等内容。

第十三条 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在其供应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做好分发第一类疫苗的组织工作,并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组织分发到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接种单位和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分发第一类疫苗;分发第一类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直接向接种单位分发第一类疫苗。

第十五条 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疫苗。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遵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保证疫苗质量。

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在销售疫苗时,应当提供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前款规定的证明文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十八条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三章 疫苗接种

第十九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并根据疫苗的国家标准,结合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制定、公布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其他疫苗的免疫程序或者使用指导原则。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接种方案,并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各自职责,根据国家免疫规划或者接种方案,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作好记录。

第二十一条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二)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第二十二条 接种单位应当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接受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第二十三条 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应当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接收、购进记录。

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 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

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六条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预防接种证的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第二十八条 接种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对居住在其责任区域内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接种,并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接种单位分发第一类疫苗。

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的,提供服务的接种单位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有关内容。

第二十九条 接种单位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接种情况进行登记,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种单位在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应当向原疫苗分发单位报告,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 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接种单位接种第二类疫苗可以收取服务费、接种耗材费,具体收费标准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全部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需要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物资调用等工作。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第三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

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应当包含所针对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相关的接种方案等内容,但不得涉及具体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与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保证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传染病流行趋势,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确定的传染病预防、控制项目范围内,确定本行政区域与预防接种相关的项目,并保证项目的实施。

第三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对购买、运输第一类疫苗所需经费予以保障,并保证本行政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冷链系统的建设、运转。

国家根据需要对贫困地区的预防接种工作给予适当支持。

第三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预防接种所需经费,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乡村医生和其他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困难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疫苗和有关物资的储备,以备调用。

第三十九条 各级财政安排用于预防接种的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挤占。有关单位和个人使用用于预防接种的经费应当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第四十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四十一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三)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四)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五)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六)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第四十二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应当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处理。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其处理的情况,分别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四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争议发生后,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可以请求接种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处理。

因预防接种导致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请求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处理的,接到处理请求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处理。

第四十五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十六条 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

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七条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疫苗在储存、运输、供应、销售、分发和使用等环节中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主管部门通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督检查需要对疫苗进行抽查检验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

第四十九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疫苗及其有关材料可以采取查封、扣押的措施,并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疫苗需要检验的,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发现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接种、分发、供应、销售,并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

(一)对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医疗卫生机构分发和购买疫苗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主要通过对医疗卫生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所作的疫苗分发、储存、运输和接种等记录进行检查,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卫生主管部门对监督检查情况应当予以记录,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改正。

第五十一条 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不得少于2人,并出示证明文件;对被检查人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第五十二条 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及其他情况时,应当及时互相通报。

第五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接到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有关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受种者人身损害,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二)未及时核实、处理对下级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举报的;

(三)接到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相关报告,未立即组织调查处理的;

(四)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

(五)违反本条例的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预防接种保障职责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降级的处分:

(一)未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乡级医疗卫生机构的;

(二)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的;

(三)未依照规定建立并保存疫苗购进、分发、供应记录的。

乡级医疗卫生机构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依照前款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十七条 接种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警告、降级的处分,对负有责任的医疗卫生人员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执业活动:

(一)未依照规定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苗接收或者购进记录的;

(二)未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

(三)医疗卫生人员在接种前,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告知、询问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有关情况的;

(四)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未依照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的;

(五)未依照规定对接种疫苗的情况进行登记并报告的。

第五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降级的处分;造成受种者人身损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负有责任的医疗卫生人员的执业证书:

(一)从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购进第二类疫苗的;

(二)接种疫苗未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的;

(三)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未依照规定及时处理或者报告的;

(四)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

第五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疫苗分发、供应和接种过程中违反本条例规定收取费用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监督其将违法收取的费用退还给原缴费的单位或者个人,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十条 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的疫苗检验报告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一条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未依照规定建立并保存疫苗销售或者购销记录的,分别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二条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未依照规定在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上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专用标识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封存相关的疫苗。

第六十三条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第二类疫苗,或者疫苗批发企业从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购进第二类疫苗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销售的疫苗,并处违法销售的疫苗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疫苗生产资格、疫苗经营资格。

第六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未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储存、运输疫苗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所储存、运输的疫苗予以销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拒不改正的,由卫生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卫生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接种单位的接种资格;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拒不改正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吊销疫苗生产资格、疫苗经营资格。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发布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的,由所在地或者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通过大众媒体消除影响,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 未经卫生主管部门依法指定擅自从事接种工作的,由所在地或者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持有的疫苗的,没收违法持有的疫苗;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降级的处分。

第六十七条 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未依照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或者发现未依照规定受种的儿童后未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八条 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疫苗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九条 卫生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规定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没收违法持有的疫苗,并处违法持有的疫苗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七十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受种者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以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为由,寻衅滋事,扰乱接种单位的正常医疗秩序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二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

一般反应,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第七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疫苗接种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为了解我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通过对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资料分析,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存在着建证建卡率差、接种率低等问题。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垫江县境内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2011年入托入学新生。

资料来源:收集各乡镇卫生院、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上报的辖区内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

资料分析:将收集的垫江县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补证、补种疫苗报表资料,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对垫江县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数据统计,入幼儿园7 500人,有预防接种证6 709人,持证率89.45%;入小学1年级新生11 526人,有预防接种证9 277人,持证率80.49%;Ⅰ类疫苗接種合格率,脊灰89.69%和73.46%;百白破81.57%和83.34%;麻疹81.91%和83.34%;乙肝91.33%和83.50%;流脑86.03%和54.92%;乙脑78.20%和74.55%。2~3岁入托儿童比6~7岁入学儿童,在持证率和Ⅰ类疫苗接种率上有显著增高,说明低年龄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好于高年龄组儿童。但均与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讨论

提高辖区内适龄儿童建证率、Ⅰ类疫苗接种合格率既是免疫规划的中心工作。要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提高“两率”。⑴利用妇幼部门的孕产妇保健资料,全面掌握辖区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时为其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从怀孕的第12周就要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开始健康管理。妇幼机构还要定期统计上月各乡镇、社区新生儿出生的基本情况。要充分利用好此些信息:①对所有新出生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②对所有辖区内新出生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并发放预防接种本、预约成长期间的疫苗接种。⑵拓展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儿童补建“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和接种疫苗。基层医疗机构要对辖区内新生儿家庭开展访视,要对0~6岁儿童建立《健康手册》。要将预防接种纳入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去做,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中,要重点检查儿童有无预防接种证、免疫规划疫苗是否按时全程接种,要建立转介机制,若遇儿童无证和未接种疫苗,及时转介到预防接种门诊补证和补种。⑶建立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合一的新模式,共推两项工作上新台阶。基层医院,疫苗接种和儿童保健各是一拨人在做,两者信息互不交流、工作互不往来,要将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整合,儿童无论是到医院来搞保健还是来接种疫苗,都先由儿童保健医师分诊,需要接种疫苗的,就转入接种疫苗程序,若需儿保的就做儿保。⑷认真实施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补建补种。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能有效促进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疫苗的高接种率,为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发挥积极作用[1]。①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督促教育、卫生部门认真实施。②要加强对从事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让他们熟记0~6岁儿童,需要免疫疫苗的品种、程序、针剂次。③入学入托查验时,卫生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蹲守,现场督导查验工作。④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参与查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要宣传查验预防接种的目的和好处,求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⑸多形式发送接种信息,预约告之疫苗接种。基层预防接种门诊首先要全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每个月末要通过系统进行认真筛查下月各村有哪些儿童需要接种疫苗、要接种哪种疫苗,打印《疫苗接种通知单》,派由村医生等有目的地发放到需接种儿童监护人手中,通知其按时前来接种疫苗。其次是在接种本次疫苗时,在其预防接种证上,用铅笔填写预约下次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品名,发放知情同意书。

参考文献

疫苗接种管理系统 篇4

1 方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合理分配疫苗,把第一批疫苗接种到疫源地及高暴露人群和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部门。曲靖一中教师及贫困生1660人份;本院及在职副处级以上干部领导1460人份。合计接种;3120人份。于10月23至27日完成。第一批次第二轮接种:曲靖交通集团,50人份;市公共汽车总公司,600人份;曲靖师范学院,1000人份;市广电局,100人份;曲靖日报社,50人份;曲靖市房地产管理局办证窗口,50人份;市一医院,400人份。合计:2250人份于11月5日至17日完成。第二批次甲流疫苗接种市一医院一线医护人员,600人分;曲靖师范学院,800人份;曲靖医专,800人份;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800人份;曲靖一中,1000人份;曲靖一小,800人份。合计:4200人份。于12月16日至25日完成。两批次应接种:9570人份。

1.2加强接种前的组织宣传工作, 履行风险告知的义务。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接种前5d分发《知情同意书》告知接种的作用: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 用于此病毒所致流感流行的免疫预防[2]。有效性:接种第一针剂21d的血清学结果, 疫苗的血清学效果和安全性达到WHO和欧盟的标准。接种15μg/0.5mL无佐剂疫苗的阳转率和保护率均超过85%[1]。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肉注射。适应人群:3岁以上无禁忌症者。禁忌症: (1) 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 (含辅料、甲醛、裂解剂等 (2)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感冒和发热者。 (3) 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史者。不良反应: (1) 局部不良反应:红、肿、痛、硬结、瘙痒、皮疹。 (2) 全身不良反应:发热、头痛、乏力、咳嗽、腹泻、呕吐、变态反应。 (3) 罕见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 (1) 家属和个人有惊厥史者、过敏体质者。 (2) 注射免疫球蛋白者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本疫苗[2]。已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或其他疫苗间隔14d[1]。 (3) 忌烟、酒、浓茶、刺激性食物, 避免激烈运动和劳累, 注意休息、多引水、清淡饮食[3]。上午接种者应进食早餐。接种后观察30min, 无不良反应, 方可离去。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让每一位接种者有时间充分了解情况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适宜接种的前提下亲自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关系人填写、签署知情同意书。如:社区、学校和班级、单位, 姓名、年龄、性别、个人身份证号。社区、学校、单位并留咨询单位电话, 以规避风险。并按要求录入受种者个人信息登记表电子版和文字表并交于预防接种点。接种前约定接种时间、地点。有计划分社区、分批次、进行接种。

1.4 接受任务后,实行专人负责管理,按要求到市CDC分别领取每两批次接种所需疫苗数,为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产的疫苗并建立疫苗领入,实种登记表,进行清算管理。注意疫苗转运途中的安全,严格执行冷链环节, 使用冰排,于2~4度下避光运输,专用冰箱保存,疫苗严禁与冰箱后壁和冰块直接接触,严防冻结[3]。

1.5 加强预防接种点的消毒隔离和防控管理工作。选定设置疫苗接种点,配备医疗急救骨干及接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技术,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疫苗接种规程实施接种。登记处与接种点分区域进行。指定人员进行受种者的咨询、督查知情同意书签署、个人基本信息的登记、录入、审核、上报管理工作。并有序进入、顺序接种。

1.6 加强疫苗的登记清点做好日报告工作。当天统计记录各类人群疫苗接种数量、批号、接种情况及时向市CDC汇报。第两批次领取疫苗9570支,实际接种9165人次,剩余疫苗405支.据要求按期交回市疾控中心计免科同时将已规范填写的《云南省甲型H1NI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及《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个案信息登记卡》及电子版报市疾控中心。

1.7 加强疫苗接种监导工作掌握现有疫苗库存数据和各类人群接种后情况。随时调配疫苗满足接种点疫苗供应,加强现场督导对疑似异常反应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做出科学判断与解释、报告和处理工作,并及时发现接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危险因素,提出及时有效改进措施。接种后局部和全身一般不良反应、经休息、清淡饮食、对症处理症状逐渐减轻消失。无罕见不良反映发生。

2 经验与体会

2.1 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宣传到位。

及时有效的把疫苗接种在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人群身上。疫苗使用数量与实种人数稳合,剩余疫苗如实上交、无浪费和差错事故发生、无罕见不良反应发生,无交叉感染事件发生,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及时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的质量和数量。

2.2 接种前注意建立良好的接种环境做好心理护理。

因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所引起的紧张情绪,可以通过下丘脑及由它控制的内分泌激素影响免疫功能。则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态,针对不同年龄的接种对象及不同的心态做好心里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接种后反应的不良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沟通认真对待科学处置。避免了集体接种后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保证预防接种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3]。配合良好的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良好通风状态。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尽量减少外出或者与其他人接触。同时,告知家人与其接触时戴口罩,并尽快电话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生[4]。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事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知识答问 (卫生部网站) [Z].

[2]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说明 (暂定) [Z].

[3]卓小勤.公示告知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6.6 (7) :15-16.

疫苗接种管理系统 篇5

字体:大 中 小

一、最佳选择题

1、接种单位保存疫苗的批检验合格证书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的期限是 A.1年 B.2年

C.3年

D.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 E.小于1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第十七条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在销售疫苗时,应当提供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前款规定的证明文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2、我国疫苗分为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E.六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3、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应标明

A.“免费”字样

B.“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C.“免费”和“计划免疫”字样 D.“计划免疫”字样

E.“免费”字样和“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出自《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根据第十三条第二款,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在其供应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故本题选E。

二、配伍选择题

1、A.定点药品零售企业 B.疫苗药品批发企业

C.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可以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的是 A.B.C.D.E.【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条件、审批主体和许可,第一类疫苗的供应和限制,第二类疫苗销售和供应的范围和限制。

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建议考生根据:“疫苗生企和批企,供一疫省疾防控,供二疫各疾防控,接种单位和批企;零企疫苗不经营。”口诀准确记忆。<2>、可以向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疫苗的是 A.B.C.D.E.【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条件、审批主体和许可,第一类疫苗的供应和限制,第二类疫苗销售和供应的范围和限制。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建议考生根据:“疫苗生企和批企,供一疫省疾防控,供二疫各疾防控,接种单位和批企;零企疫苗不经营。”口诀准确记忆。<3>、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是 A.B.C.D.E.【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条件、审批主体和许可,第一类疫苗的供应和限制,第二类疫苗销售和供应的范围和限制。

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建议考生根据:“疫苗生企和批企,供一疫省疾防控,供二疫各疾防控,接种单位和批企;零企疫苗不经营。”口诀准确记忆。

2、A.依法移交卫生行政部门 B.组织接种单位销毁 C.依法查封、扣押 D.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E.立即停止销售

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接到质量可疑疫苗报告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 A.B.C.D.E.【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发现假劣或质量可疑的疫苗的处理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发现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接种、分发、供应、销售,并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发现假劣或质量可疑的疫苗的处理措施属考试的重点,除以配伍选择题出现外,也可能以最佳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出现。

<2>、接到质量可疑疫苗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应 A.B.C.D.E.【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发现假劣或质量可疑的疫苗的处理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发现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接种、分发、供应、销售,并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发现假劣或质量可疑的疫苗的处理措施属考试的重点,除以配伍选择题出现外,也可能以最佳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出现。

<3>、接到质量可疑疫苗报告的疫苗批发企业应 A.B.C.D.E.【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发现假劣或质量可疑的疫苗的处理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发现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接种、分发、供应、销售,并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发现假劣或质量可疑的疫苗的处理措施属考试的重点,除以配伍选择题出现外,也可能以最佳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出现。

3、A.政府承担

B.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 C.可以经营疫苗 D.不得经营疫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接种第一类疫苗的费用由 A.B.C.D.E.【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2>、接种第二类疫苗的费用由 A.B.C.D.E.【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三条 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3>、药品批发企业经省级药监部门批准后 A.B.C.D.E.【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4>、药品零售企业 A.B.C.D.E.【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第十条 第一款 药品批发企业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后可以经营疫苗。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

4、A.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疫苗 B.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疫苗 C.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疫苗 D.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 E.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

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第一类疫苗 A.B.C.D.E.【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题出自《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根据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故选D。<2>、第二类疫苗 A.B.C.D.E.【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组题出自《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根据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故选E。

5、A.国外引种的药材 B.第一类疫苗

C.二级野生药材物种人工制成品 D.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 E.医疗机构制剂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指定机构供应的是 A.B.C.D.E.【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配制制剂的管理,购药渠道和第一类疫苗的供应和限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

<2>、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可以从不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的是 A.B.C.D.E.【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配制制剂的管理,购药渠道和第一类疫苗的供应和限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

<3>、必须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的是 A.B.C.D.E.【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配制制剂的管理,购药渠道和第一类疫苗的供应和限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

三、多项选择题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发现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应

A.立即停止接种、分发、供应、销售 B.不得自行处理

C.报告所在地县以上卫生主管部门

D.报告所在地县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同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第四十九条 第二款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发现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接种、分发、供应、销售,并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

【该题针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知识点进行考核】

2、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的有 A.生产企业的销售记录 B.批发企业的购销记录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购进记录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分发、供应记录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第十八条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该题针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知识点进行考核】

3、疫苗生产企业可以销售第二类疫苗的单位是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接种单位

C.疫苗批发企业

D.其他疫苗生产企业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第十五条 第一款 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疫苗。

【该题针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知识点进行考核】

4、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要求 A.标明“免费”字样

B.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C.疫苗生产企业的质量服务电话 D.疫苗批发企业的质量服务电话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第十三条 第二款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在其供应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该题针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知识点进行考核】

5、药品批发企业申请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A.具有从事疫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B.具有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 C.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管理制度 D.符合属地疾病控制中心的其他要求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第十条 药品批发企业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后可以经营疫苗。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药品批发企业申请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从事疫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具有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管理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批发企业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在其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加注经营疫苗的业务。

取得疫苗经营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以下称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对其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该题针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知识点进行考核】

6、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违法经营疫苗的 A.依法予以取缔

B.没收违法销售的疫苗和违法所得

C.并处违法销售疫苗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E.对生产厂追加处罚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第六十三条 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第二类疫苗,或者疫苗批发企业从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购进第二类疫苗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销售的疫苗,并处违法销售的疫苗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疫苗生产资格、疫苗经营资格。

7、向不具备资格的单位或个人出售疫苗或者从不具备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个人购进第二类疫苗的,处罚措施有

A.由药监部门没收违法销售的疫苗

B.处违法销售疫苗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C.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D.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疫苗生产资格、疫苗经营资格

接种疫苗,避开流感 篇6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每年的11 月到第二年的4 月,尤其是从12 月末到3 月初之间,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虽然流感病毒对大人、孩子“一视同仁”,但孩子的抵抗力毕竟比成人弱,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犯。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6 个月以上~ 5 岁以下的孩子,更是重点推荐应该接种的人群。另外,有慢性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的孩子, 有肾脏疾病、严重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孩子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孩子,都是优先照顾的接种对象。

6 个月以下的小宝宝不宜接种流感疫苗,但为了使他们免受流感的侵袭,照顾小宝宝、与小宝宝共同生活的家人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绝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只有极少数孩子不适合接种:

有严重鸡蛋过敏的孩子;

曾经接种过流感疫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孩子;

6 个月以下的婴儿;

孩子正在感冒发烧时。

日常预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比如随着流感病人的咳嗽和喷嚏所产生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进入其他人的呼吸道;也可以通过非直接接触传播,比如散播的流感病毒可以在环境中存活2 ~ 8 小时,接触这些病毒后,通过手的触摸经眼、鼻、口等处感染。

一般情况下,流感病人从出现症状的前一天到发病后1 周期间都可以散播病毒,孩子散播病毒的时间甚至可以一直延续到发病2 周左右。即使接种了流感疫苗,也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得流感,所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流感同样重要。

不要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尤其是在流感流行期间。

经常洗手,并督促孩子经常洗手。

不要让孩子用脏手摸眼睛、嘴、鼻子等。

尽量不用公用的茶杯、餐具。

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流感,要与孩子隔离开,尤其是在生病的前5 天。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并把纸巾扔进垃圾桶,不要让孩子接触用过的纸巾。

咳嗽或打喷嚏后尽快洗干净双手。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得病后都要及时就诊。

接种流感疫苗的几个疑问:

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比较合适?

注射流感疫苗2 周后,人体可以产生足够的抗体以应对流感病毒的侵袭。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9 月~ 11 月中旬,在流感流行高峰季节来临以前。但即使错过这段时间,甚至到第二年1 月份接种也有意义,因为流感流行会一直持续到4 ~ 5 月间。

接种了流感疫苗就肯定不会得流感了吗?

一般来说,注射流感疫苗可以减少80% 的流感发生。但是由于流感病毒具有多变性,注射流感疫苗只能保护人体不被本年度接种疫苗所针对的流感病毒感染,而并不能保证完全不被其他流感病毒或其他引起感冒症状的病毒所侵犯,所以,并非接种了流感疫苗后就肯定不被传染。

接种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接种流感疫苗后,可能会引起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短暂的轻微疼痛、红肿,以及全身性的低热、不适等。这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大多在接种后的1 ~ 2 天出现,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热敷注射局部,多喝开水,1 ~ 2 天后可自行消退,不会影响疫苗效果。

认识流感

流感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常常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肌肉痛、乏力、流鼻涕、咽痛、干咳,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大多会在发病5 天左右消退,但干咳和乏力会持续大约1 ~ 2 周。流感的危险性在于可能引起继发的细菌感染,造成肺炎、中耳炎、鼻窦炎,使原有的疾病加重,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导致严重的并发症。3 岁以下的孩子得流感后引发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多见。流感的症状与有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非常相似,但比普通感冒症状表现更严重、更快速。以下的一些对比可以帮助你初步判断孩子是得了流感还是普通感冒:

流感护理要点:多喝水+多休息

目前治疗流感的药物有限,因此孩子得了流感以后,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在家里护理,并针对出现的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发病期。

鼓励孩子多喝水。流感时常伴有高热,体内水分大量散发,需要补充足量的水分,但孩子有时会因为喉咙痛而拒绝喝热水。可以让孩子少量、多次地喝凉开水,也可以将果汁稀释后给孩子喝。

最好卧床休息。充足的休息对流感的恢复很重要。孩子生性好动,让他们卧床并不容易,但要尽量让他们在床上或室内活动。

另外要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感冒发烧后,捂一身汗就会好起来。过度保暖和发汗,不仅容易使孩子的体温升得更高,而且很容易使孩子脱水,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发烧期间,给孩子穿的和盖的都要适量。如果体温超过38.5℃,并有头痛、肌肉痛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退烧药。

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必须上医院:

体温超过38.5℃,并且持续不退;

精神委靡;

发病几天后,症状似乎已经好转,却又再次转坏;

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肺部疾病、肾脏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严重疾病。

编辑/ 覃静(qinjing@bphg.com.cn)

疫苗接种管理系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按种对象

在我所辖玉州区机关第一批500人, 第二批本院职工800人, 机幼儿园300人, 第三批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共13524人, 年龄在4~63岁之间。

1.2 方法

环境审查设计优化流程安全管理路径表: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流程图→先测体温→个人信息录入→接种注射→观察室休息30分钟无不良反应→离院 (开) , 检查评价, 并墙上张贴醒目注意事项流程展牌。

1.2.1 计划准备由卫生机构和我院向受种对象发放《广西甲型H1N1知情同情书》,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 以“知情同意, 自愿接种, 免费接种”为原则, 18岁以下的接种对象由其家长或监护人登记签名。

1.2.2 组建接种小组人员培训医疗护理急救辅助科室的工作人员组成接种培训小组, 对接种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明确规范受种者在《接种甲型流感H1N1疫苗知情同意书》审核健康状况, 禁忌证筛查上签名确认, 并填写《接种甲型流感H1N1疫苗集体单位预防接种登记表》的工作步骤, 确定人员的角色和职责。此外, 现场还备有急救车, 以防有紧急事件发生。

1.2.3 准入医师必须严格临床查询在接种对象数据信息录入之前, 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宣教, 热心接受接种对象的咨询、普及接种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1.2.4 健康教育指导接种时使用无菌自毁式微量输入 (带针) 注射器, 1人1针1管1废弃, 严格消毒, 严格执行安全注射, 根据疫苗说明书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疫苗注射前应放在2~8℃冰箱内, 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是失效者、疫苗外观出现异常浑浊、摇不散凝块均不得使用; (2) 必须核对疫苗品种, 记录批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3) 告知所接种的疫苗品种作用和禁忌;了解受种者的健康状况, 做好心理疏导干预护理, 使其清楚接种后可能出现的接种反应, 处理方法与之配合和理解[3~4]。使其理解不良反应是正常的且发生的概率很小。

1.2.5 接种室持证接种护士询问测量接种对象的体温情况, 做好对接种对象的提醒指导服务, 耐心, 热情地对家长或监护人受种人询问相关情况: (1) 接种对象最近是否注射过人免疫球蛋白, 如注射过, 至少应间隔一个月后才可以进行接种; (2) 接种对象一周内不能服抗生素及退热药物; (3) 接种对象对吃鸡蛋或对疫苗中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液过敏等现象, 不应接种; (4) 有急性疾疾、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感冒发热;严重过敏体质, 对庆大霉素过敏等的, 也不应接种; (5) 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的, 未控制的癫痫, 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也不应接种; (6) 接种其它疫苗否又不适的现象发生的接种对象, 也不可接种; (7) 接种了乙肝疫苗的, 应间隔至少14天才可以接种。

1.2.6 接种室持证接种护士应认真检查接种疫苗冷藏情况及携带冷藏箱。我国已建立了冷链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防止了因疫苗保存条件不当而导致的接种安全事件[1]。桌面上摆放急救药品肾上腺素针剂应该有秩序地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让受种对象坐近“平稳的桌面”周围, 做好受种对象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部位评估, 保持接种场所光线明亮、空气流通, 我们安排每接种一班 (50人) , 中间停留20~30min后再接种另一班循环运作。

1.2.7 观察室嘱咐接种对象在接种后应留在观察室休息30min, 方可离开, 并发放受种健康指导处方等相关教育科普手册以及咨询接种服务电话热线, 交代有关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发生在受种后24h内为一过性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可自行缓解;对疑似异常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生或到院就诊, 必要时应及时到我院急诊内科就诊, 有利于医护人员对症治疗, 给接种对象提供温馨的人性化医护服务。对正在等待受种的家长及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使家长和受种者能对国家首次接种甲型H1N1疫苗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 知道接种后保护率超过85%[2]。

2 结果

见表1。

在观察室医师护士随时现场检查巡视, 为每个接种对象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评价 (效果) 每组规范了具体细节。针对出现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对象, 及时报告医师, 对其进行悉心护理, 避免发生医疗护理工作缺陷。本组接种对象有13524人, 告知率为100%, 安全率是100%, 接种率达82%。1周内随访受种人群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流程安全管理模式

这个模式实现了护理服务内涵和外延的拓展, 提供了多方位安全的护理健康服务。首先对受种对象的思维个性特征或行为表现状态问题加以影响引导, 使之发生指向达到预期目的。众所周知, 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新型的流行性传染病, , 甲型疫苗接种是关注的焦点, 它具有特殊风险性、环境脆弱性和使用专业性;见表1可以看出虽然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些人会有轻微反应, 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甲型疫苗接种风险不可轻视。接种疫苗后应按照严格的接种工作程序规范风险观察提醒, 全面告知, 针对这次接种过程中, 出现1例注射后出现头痛心悸经院内留观15h好转, 当时受种 (本院医技员工) 只认为对吃鸡蛋无过敏, 事后才对我们说本人对多种药物都有过敏现象未作交代, 由此应引起重视, 在今后接种过程中更应主动热情、细心、耐心询问, 更负责, 细心地关注受种人员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筛查, 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接种护理缺陷。在14~15岁中学生中也有个别自做主张在家长监护人上项目栏代家长签名, 我们也很有必要对这种隐瞒加以防范, 确保安全接种达到尊重家属知情同意。

3.2 树立风险意识

全面了解接种对象情况, 保证接种安全, 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是关键[5], 预防接种是一项具有风险的护理技术操作, 要求护士掌握处理不安全因素的技能和防范措施, 尊重接种对象的权益, 注重技术的安全性和文化的安全性, 避免给接种对象造成伤害, 因此, 将安全意识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中是必不可少的。强调再继续教育, 例如采用多媒体技术, 方便快捷地把相关接种的专业知识系统地普及给每个专职护理人员, 让她们可以给接种对象提供完善规范的护理服务。这一方法时间短、针对性强, 效果显著, 是各大医院对有关接种人员培训的主流方式。同时, 也可利用护理期刊宣传专栏进行在职教育, 使我们掌握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护理技术;在接种前做好加强接种禁忌证筛查, 积极做好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是减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前提[6]。由此可见, 开展人性化护理是稳定受种者情绪, 降低受种风险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陇德, 齐小秋, 于竞进, 等.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103~107.

[2]何大海, 黄振乾, [N].广西日报, 2009, 12, 3.

[3]石平.DPT接种异常反应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5) :27.

[4]李明春, 曹爱春, 吴晓敏, 等.预防接种人员实用技术指南[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0~357.

[5]刘良兰, 杨丽凤, 伍翊, 等.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0, 8 (19) :54.

疫苗的接种途径及效果 篇8

1. 饮水免疫

饮水免疫避免了逐只抓捉, 可减少劳力和应激, 但这种免疫接种受影响的因素较多, 操作过程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疫苗应是高效的活毒疫苗, 使用的饮水应是清凉的, 水中不应含有能灭活疫苗病毒和细菌的物质。在饮水免疫期间, 饲料中也不应含有能灭活疫苗病毒和细菌的抗生素。饮水中应加入0.1%~0.3%的脱脂乳或山梨糖醇, 以保护疫苗的效价。为了使每只鸡在短时间内能均匀地摄入足够量的疫苗, 在供给含疫苗的饮水之前2~4 h应停止饮水供应。稀释疫苗所用的水量应根据鸡的日龄及当时的室温来确定, 使疫苗稀释液在1~2 h内全部饮完;饮水器应充足, 使鸡群2/3以上的鸡只同时有饮水的位置;饮水器不得置于阳光直射下, 如风沙较大时, 饮水器应全部放在室内;夏季天气炎热时, 饮水免疫最好在早上完成。

2. 滴眼、鼻免疫接种

对一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疫苗, 经滴眼滴鼻免疫效果较好。当然, 这种接种方法需要较多的劳力, 也会造成一定的应激, 如操作上稍有马虎, 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应注意的是稀释液必须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 最低限度也要应用冷开水, 不要随便加入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物。稀释液的用量应准确, 最好根据自己所用的滴管或针头事先滴试, 确定每毫升多少滴, 然后再计算疫苗稀释液的实际用量。为使操作准确无误, 一手一次只能抓一只鸡, 不能一手同时抓几只鸡。在滴入疫苗之前, 应把鸡的头颈摆成水平的位置 (一侧眼鼻朝天, 另一侧眼鼻朝地) , 并用一只手指按住向地面的一侧鼻孔, 在将疫苗液滴入眼或鼻以后, 应稍停片刻, 待疫苗液确已被吸入后再将鸡轻轻放回笼内。应注意做好已接种和未接种禽之间的隔离, 以免混乱;为减少应激, 最好在晚上弱光环境下接种, 也可在白天适当关闭门窗后, 在稍暗的光线下接种。

3. 肌肉或皮下注射

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接种的剂量准确、效果良好, 但耗费劳力较多, 应激较大。在操作中应注意:疫苗稀释液应是经消毒而无菌的, 不要随便加入抗菌药物;疫苗的稀释和注射量应适当, 量太小则操作时误差较大, 量太大则操作麻烦, 一般以每只0.2~1 m L为宜;使用连续注射器注射时, 应经常核对注射器刻度容量和实际容量之间的误差, 以免实际注射量过大;注射器及针头用前均应消毒;皮下注射的部位一般选在颈部背侧, 肌肉注射部位一般选在胸肌或肩关节附近的肌肉丰满处;针头插入的方向和深度也应适当, 在颈部皮下注射时, 针头方向应向后向下, 与颈部纵轴基本平行。对雏鸡的插入深度为0.5~1 cm, 日龄较大的鸡可为1~2 cm。胸部肌肉注射时, 针头方向应与胸骨大致平行, 插入深度雏鸡为0.5~1 cm, 日龄较大的鸡可为1~2 cm;在将疫苗液推入后, 针头应慢慢拔出, 以防疫苗液漏出;在注射过程中, 应边注射边摇动疫苗瓶, 力求疫苗的均匀;应先接种健康群, 再接种假定健康群, 最后接种有病的鸡群;关于是否1只鸡1个针头及注射部位是否消毒的问题, 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吸取疫苗的针头和注射的针头则应绝对分开, 尽量注意卫生, 以防止因免疫注射而引起传染病的扩散或引起接种部位的局部感染。

4. 气雾免疫

可节省大量的劳力, 如操作得当, 效果较好, 尤其是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疫苗效果更佳, 但气雾也容易引起鸡群的应激, 尤其容易激发慢性呼吸道病。气雾免疫中应注意:气雾前应对气雾机的各种性能进行测试, 以确定雾滴的大小、稀释液用量、喷头与鸡群的距离 (高度) 、操作人员的行进速度等, 以便在实施时参照进行;疫苗是高效的;气雾前后几天内, 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 预防慢性呼吸道病;疫苗的稀释应用离子水或蒸馏水, 不得用自来水、开水或井水;稀释液中应加入0.1%的脱脂乳或3%~5%甘油;稀释液的用量因气雾机及鸡群的平养、笼养密度而异, 应严格按说明书推荐用量使用;严格控制雾滴的大小, 雏鸡用雾滴的直径为5~30μm, 成鸡为30~100μm;气雾期间, 应关闭鸡舍所有门窗, 停止使用风扇或抽气机, 在停止喷雾后20~30 min, 才可开启门窗和启动风扇 (视室温而定) ;气雾时, 鸡舍内温度应适宜, 温度太低或太高均不适宜进行气雾免疫, 如气温较高, 可在晚间较凉快时进行;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对气雾免疫也有影响, 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70%左右最为合适;实施气雾时, 气雾机喷头在鸡群上空50~80 cm处, 对准鸡头来回移动喷雾, 使气雾全面覆盖鸡群, 使鸡群在气雾后头背部羽毛略有潮湿感觉为宜。

5. 翼膜刺种

翼膜刺种可用于鸡痘疫苗的接种, 一般每1 000羽份疫苗用25 m L生理盐水稀释, 用接种针 (或注射器) 蘸取疫苗稀释液, 在鸡翅膀内侧无血管的翼膜处刺种, 小鸡刺一针, 大鸡刺二针。做翼膜刺种时, 一定要确定接种针已蘸取了疫苗稀释液, 使每一只被接种鸡接种到足量的疫苗。

6. 滴肛或擦肛

狂犬疫苗免疫接种疗效观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9月至2009年6月的2137例被狗、猫、鼠等动物咬 (抓) 伤, 年龄2~70岁, 接种狂犬疫苗者为主要对象。

1.2 伤口处理及接种程序

1.2.1 伤口处理

按常规冲洗伤口后并进行消毒处理。重者 (含头面部及多处深度致伤) , 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 同时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按总量的1/2做皮下浸润注射, 余下1/2进行肌肉注射 (剂量按20 IU/kg) 或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剂量按40 IU/kg) 。

1.2.2 疫苗接种程序

自2001年国家禁止使用普通狂犬疫苗, 改用纯化狂犬疫苗 (地鼠肾细胞、人体二倍体细胞疫苗Vero) , 由长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冰箱2 ℃~8 ℃保存, 有效期内使用。接种程序:致轻伤者, 按0、3、7、14、28 d各1针次, 共5针次, 重者按9针7次 (0、3 d, 各1次2针后, 按7、14、28 d各1针次) , 7针5次注射完成后第15、75天加强2针次。

1.2.3 采血对象

第5针或第9针免疫后15 d, 抽取静脉血3 ml, 置于试管内, 常规分离血清, 并及时检测余下血清置-20 ℃备用, 同时取65份未注射狂犬疫苗的正常人血清, 置-20 ℃保存, 做对照检测备用。

1.3 试剂

狂犬抗体检测试剂盒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ELISA法) 由湖北省疾控中心提供。此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1.4 方法

①每孔加样品稀释液100 ml, 颜色为黄绿色, 加待检样本10 μl后 (1∶10稀释) 颜色变为蓝紫色, 每次实验需设阳性对照2孔, 阴性对照2孔, 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均已稀释, 实验时可直接按量加入各孔, 空白对照1孔 (不加样品稀释液) 置37 ℃ 30 min;②用蒸馏水将浓缩洗涤液做20倍稀释备用;③倾去孔内液体, 将稀释好的洗涤液加满每孔倾去、甩干, 共洗涤5次、拍干;④每孔加酶结合物100 μl, 空白对照孔除外, 置37 ℃ 30 min;⑤洗涤5次[同上③];⑥每孔加入底物液A、B各1滴, 震荡使之充分混匀, 置37 ℃ 10 min, 15 min内观察结果。

1.5 结果判定标准

肉眼观察是蓝色程度达到或超过阳性参考孔均值者为阳性, 说明待检样品的抗体>0.5 IU/ml, 达到免疫水平, 显色低于阳性参考孔者判为阴性, 应考虑加强免疫。

2 结果

抗-RA阳转率 2137例接种者在全程接种纯化狂犬疫苗后, 抗-RA阳性2120例, 阳转率99.20%, 65份未注射狂犬疫苗的正常人血清全部为阴性。其中男1092例, 阳性1083例, 阳转率99.18%。女1045例, 阳性1037例, 阳转率99.23%。经统计学分析 (χ2=0.02, P>0.05) 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由于人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狂犬病毒。一旦发病, 病死率100%。因此被犬等动物咬伤者应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疫苗接种后, 血清中出现抗-RA, 说明免疫成功。本次观察的2137例被犬等动物咬伤者中, 只要尽早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注射人用国产纯化狂犬疫苗5针, 其抗-RA阳转率达99.20%。明显高于有关资料报道的阳转率95.6%、91.67%[1]。

从结果分析中发现, 注射狂犬疫苗后, 男女间阳转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由此说明男女间机体对狂犬病疫苗敏感性相近, 使用剂量可不以性别而异。笔者还对65份未注射狂犬疫苗的正常人血清做了抗-RA检测全部为阴性。说明正常人群在无病毒暴露的情况下, 无隐形感染存在。

追踪发现, 有17例抗-RA阴性的患者均在加强3针后 (疫苗注射总量为8支, 即5针次后的第15、45、75天) , 才出现抗-RA阳性。其阳转率达100%, 由此说明国产纯化狂犬疫苗对人体有极好的保护作用。以上17例对免疫应答迟缓的原因可能与免疫者的个体差异及免疫功能差异所致 (本文中2137例患者均在本门诊注射疫苗) 。对于免疫应答迟缓的人群如何使之更快产生抗-RA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摘要:目的为了解国产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探讨其影响免疫效果的有关因数。方法以接种5~9针疫苗的受伤者为研究对象, 每位对象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按1∶10稀释, 应用ELISA法进行抗-RA检测。结果国产纯化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 (5针次) 抗-RA阳转率为99.20%, 其中男性阳转率为99.16%, 女性阳转率为99.24%, 9针次后, 阳转率为100%。结论纯化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 (5针次) 抗-RA阳转率为99.20%, 未注射狂犬疫苗的正常人血清65例抗-RA全部阴性, 提示正常人在未注射狂犬疫苗的情况下, 无隐性感染存在。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

参考文献

[1]王兆芳, 秦阿敏, 叶立新, 等.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阳转情况调查分析.疾病监测杂志, 2001, 16 (8) :305.

疫苗接种管理系统 篇10

关键词:示范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的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并且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2]。建立省级标准预防接种门诊, 完善预防接种操作流程, 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数据处理, 有助于评价创建省级示预防接种门诊的作用, 评价疫苗的安全性, 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现将辖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疾控中心保存的辖区内舞钢医院预防接种门诊1998年1月至2013年12月预防接种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1.2 接种者基本情况

206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者中, 男112例, 女94例。年龄情况:<1岁以下的病例103例占50.0%;发生时间分布:发生在24 h内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60例占77.7%。

1.3 统计分析法

描述性统计方法, 采用Excel、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接种异常反应情况比较分析

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底创建省级示范化门诊前8年间共接种各类疫苗54 683人次, 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43例, 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62‰, 发生异常反应11例, 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20‰;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创建省级示范化门诊通过后8年间共接种各类疫苗75 120人次, 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3例 (其中2011年以来发生疑似接种异常反应0例) , 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84‰, 发生异常反应4例, 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05‰, 创建前后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 见表1。

2.2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分析

见表2。

注:χ2=63.02, P<0.05

3 讨论

为了加大异常反应监测的灵敏度, 尽早发现可能的异常反应, 从而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当监测到某种疫苗出现多种异常反应时, 要进行及时的分析, 一旦发现可能的疫苗因素应立即联系疫苗生产厂家并及时反馈相关的情况, 以便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通过临床症状统计数据显示, 发生疑似异常反应的疫苗品种有15种, 发热和局部红肿是一般反应中最为常见的症状, 血管性水肿是异常反应中最为常见的症状, 异常反应发生率比较高的是卡介苗和百白破、白破疫苗, 与陈万庚[4]报道基本一致。

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以年龄小的病例为主, 其中年龄<1岁者为我国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的最主要时间段。为了有效改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 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实施, 降低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尤为重要。一般反应和偶合症被认为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但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 为减少异常反应的发生, 应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 从提高疫苗的质量、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等方面入手。为了减少偶合症, 防止原有疾病的加重, 接种工作人员应执行好预检分诊制度, 严格掌握各类生物制品的接种部位、剂量、途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观察被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 了解有无禁忌证或过敏史, 一旦筛查发现应慎重处置, 严防接种事故发生。

通过对免疫规划项目和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实施, 使针对传染病控制得全球免疫规划成就引人瞩目[5]。预防接种门诊分为合格、规范、示范三个级别, 示范门诊因其更加规范化、人性化而备受家属欢迎。舞钢医院预防接种门诊于2006年通过河南省卫生管理部门验收, 成为河南省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2012年通过复验。示范预防接种门诊通过后, 严格预防接种操作程序, 保证人员培训合格上岗。减少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是接种工作人员要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证, 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熟悉业务知识, 并且具有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高度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素质。通过舞钢医院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创建前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对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排除疫苗质量因素外, 通过创建规范了预防接种操作程序, 提升了业务技术水平。

创建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对业务技术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规范了预防接种操作程序, 强化了操作人员岗位培训, 提高了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能有效降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桂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则[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13) :104-105.

[2]肖文芳, 朱秀兰, 刘雪梅, 等.惠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 (5) :812-813.

[3]刘大卫.如何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 (4) :32-37.

[4]陈万庚.盐城市盐都区2007-2008年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09, 20 (2) :37-38.

上一篇:视听说下一篇:原产地规则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