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一体化

2024-05-13

四维一体化(精选十篇)

四维一体化 篇1

一.忌无言, 咬定语言为中心

真语文建设要坚决避免对语言中心地位的信任感和实践力的缺失。由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淡漠、消退以至缺失, 教师主体地位的迷离、动摇甚至隐退, 由于标准化、规范化答案满天飞雪, 虽有既定的语言成体却没有经过师生大脑的辨析、加工或阐述, 所以课堂话语不是经过大脑思维之后流出的生动具体的活性生态语言, 而是网络资源、教辅图书的传声筒或录音机而克隆复制出的惰性固态语言。课堂上有的是磁声的、彩色的豪华电影, 字正腔圆的录音, 丰富严整的文字投影, 就是没有学习主体发自肺腑的心声, 没有他们思维和智慧碰撞而激发的火花, 没有切实维护好、落实好语言的中心地位。过度依赖教辅资料、网络媒体来搜集和处理信息, 引经据典, 整合答案。不知是“我在说话”, 还是“话在说我”。言非心声, 语自思外。语文教学舍本逐末, 随波逐浪, 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的人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握不准落实不够, 难以披文入情, 循路识真, 体现姓“语”。究其根本原因是对语文的本质属性———言语性, 认识不透彻, 落实不到位。孰不知, 自主言语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学习就像打破一枚鸡蛋, 如果从外面打开, 是食物, 这是被动学习;如果从里面打开, 却是生命, 这就是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的核心、基本目标是语言文字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如此定位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 语文教学的原点即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揣摩文本的语言。“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打开一切语文宝库的钥匙, 无疑是语言。所谓用一把钥匙开多把锁, 就是以语言为抓手来有效解读诸种文本。假语文却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教辅教参等现成材料, 缺乏自主开发思考、挖掘探究的意识和作为, 往往习惯于机械套搬, 照本宣科, 却不予咀嚼。将课件从网上频频搜来, 或稍作变形, 或略施包装, 或囫囵吞枣。教师管着吱吱地一张张点击和播放图片, 学生忙着哇哇地一张张浏览和速记内容, 下课时老师还余热可贾地留下课件让学生抄写到底。学生学得焦头烂额, 捉襟见肘, 却脑无蚁迹, 劳而无功。没有最近发展区的展示, 没有自我的声音和文字, 没有独到见解的阐述, 没有思维火花的飞溅, 没有真情实感的交流。只有齐读诵读的单调声腔, 只有题海鏖战的标准答案和定势思维的整齐划一, 只有枯燥呆板的死记硬背, 众口一词的模式和内容。

不要将以语言为中心扭曲为以工具为中心。凡事过犹不及, 走向极端就是走向错误。假语文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 但没有不依赖多媒体来搞豪华包装的。其教学设计一味使用乐曲和画面装点, 有的音像资料和文本割裂, 有的内容和文本形似神离, 有的内涵和文本相互悖谬, 有的甚至盲目歪曲本意, 以假乱真。从表面上看, 课堂有声有色, 沸沸扬扬, 其实在知识、能力、情思等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上, 均是零渗透, 零感悟, 零收益, 甚至误入负方向, 释放负能量。三维教学目标被搞成了银样蜡枪头、花样纸老虎。

建构有语文味的教学。程少堂老师说:“语言是基点和中心点, 文章是重点, 文学是美点, 文化是亮点”。它们相互渗透, 彼此交融。但形象而言, “一语三文”之间是“眼珠子”和“眼睫毛”“眼眶子”“眼眉毛”的主次关系。语文新课标规定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 而聚焦于“语用”, 这不仅需要在理念上确立, 而且更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咬定“语用”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忌平面, 探究深度诚宝贵

真语文建设要坚决避免对文本进行探究、解读、鉴赏和评价的深度不够。不要片面追求和过度注重热闹、隆重的课堂气氛这个外在泡沫, 却对深度解读忽视或漠视, 甚至不以为然。毋庸置疑, 我们学习和评价语文课堂主要还看它是否有深度。语文课堂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深度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 是就文本的主题而言, 诉之于意义, 比较理性, 是静态的;二是深邃, 是就文本的意蕴而言, 诉之于体验, 比较感性, 是动态的。有深度的语文课堂就要善于引导学习主体乐于探索、挖掘、体验、阐述, 兼顾二者, 或者突出一种形态, 并且力求与深刻而独到的个性化解读有机结合起来。

然而, 假语文过度追求阅读的个性化、多元化和创造性解读, 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脱离文本, 偏离本意, 架空分析, 主观臆断, 这终使语文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阅读鉴赏的浅表化、片面化、形式化、碎片化、恣意化, 犹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又像柳絮飘飞漫无际涯。难以字斟句酌, 披文入情, 感悟体验其主旨或意韵;难以深入推敲、探究、琢磨文字表层意思之下的深层内涵。数理化学习有公式, 其实, 语文教学也有公式, 但语文的公式绝不是死条条、硬框框, 也不是紧箍咒、金钟罩。如果不能活学活用, 融会贯通, 却只搞机械照搬, 盲目套用, 必将做不到具体分析, 挖掘深度, 以致山穷水尽, 兴味索然。

既然假语文课堂泡沫多, 有虚假的活跃, 作秀的表演, 光电声色, 图画乐曲, 五彩缤纷, 变幻无穷, 却没有足够理想的深度和厚度,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呢?例如依赖多媒体课件展示柳永词《雨霖铃》、徐志摩诗《再别康桥》所描绘的画面意境, 虽然用心良苦, 费时耗力, 但是限制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翅膀, 甚至取代了对语言意味和意境神韵的品味、领悟, 无助于体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可见, 语文课堂对多媒体过分依赖, 则容易滑向极端而负效的沼泽。在工业化、信息化、商品化的时代, 教学观念发生很大变化, 不断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艺术与畴昔迥然不同, 教学资源也不断地流通充实, 而且日益大众化、商品化、网络化, 这在一定程度打破了某些教坛精英、书香贵族独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格局。但是课堂教学生搬硬套, 生吞活剥, 囫囵吞枣, 缺乏原始纯真、高雅深邃的艺术境界, 有的教师缺乏自主挖掘和自我运筹的意识, 缺乏“拿来主义”的精神。而批量生产, 择优选购, 网页下载视频、音频, 播放DVD、录像带等技巧, 用有形的、浮华的、表层可感的东西并不能完全触及那些需要深入揣摩的意蕴, 无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象征、隐喻、暗示的内容, 这将导致语文教学逐渐地、不同程度地从淡雅蜕变为豪华, 从朴真异化为虚浮。

根据课堂气氛的冷热态势, 课中、课后的学习效果, 形式和内容的运行状况, 可以将课堂大致划分成“隐性活跃” (“静态活跃”) 和“显性活跃” (“动态活跃”) 两种类型。如果片面追求气场的有形的“显性活跃”、“动态活跃”, 就会忽视了思维的无形的“隐性活跃”、“静态活跃”。孰不知, 静水流深, 真水无香。语文学习离不开沉静、积淀和感悟, 离不开在沉静中逻辑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潺湲。寓浓于淡, 寓热于冷, 浓烈归于沉静, 繁华归于纯朴, 这种特殊的“静态活跃”叫静默、深思、体悟, 沉默是金。而思维如暗流潜涌, 情思如血脉澎湃, 这“隐性活跃”、“静态活跃”, 只是不易于被发现、评价而已。相对而言, 有的课堂热闹、躁动、聒噪, 只是表面上人声鼎沸, 高潮频频, 热热闹闹, 起起伏伏。这“显性活跃”、“动态活跃”, 只是某种程度上便于被发现、讨论和评价而已。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沉寂或僵滞。

只重视泛读 (略读、浏览、速读) , 而忽视精读 (细读、品读、赏读) 则难以深思慎取有深度。泛读注重广度, 精读注重深度。泛读是鲸鳄吞噬, 精读是牛羊反刍。泛读是横坐标, 精读是纵坐标。泛读是基座, 精读是碑碣。泛读是流水, 精读是舟楫。泛读要博览群书, 精读要深思慎取。泛读和精读,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二者如鸟之两翼, 鱼之阴阳, 手之左右, 车之两轮, 纸之两面。在教学中, 要注重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归还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和鼓励学生去自主选择优秀读物, 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读写方法, 提高学生积累和梳理的能力, 培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开展流畅的分组合作、交流展示的课堂活动, 褒扬圈点评析、朱墨纷呈的专注赏析, 开辟发表读书感悟、诗情哲意的平台阵地, 渗透和传播读书启智、悦读延年的理意, 兼容并收有字书和无字书的丰赡, 持续不断地, 乐此不疲地, 循序渐进地, 终臻佳境。把深度阅读作为一种人生事业来追求, 作为温暖和阳光来珍视。

三.忌断裂, 水源木本善扬弃

真语文建设要坚决避免历史感的消失 (缺失) 和教学传统的断层。搞课改, 若忽视对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继承、借鉴和发扬, 不善扬弃, 其结果必然就像在泼洗澡水的时候, 连同孩子一起泼掉那样荒诞可笑。尽管他不断地变换着当下经验, 但只有当下、现时, 没却有历史、往昔;只有空间、盲目, 却没有时间、思维。这根本不是三维立体 (时间、空间、思维) 的教学生态平衡, 而是将同时性的对象断裂成碎片后勉强地重新串在一起。只可惜形连神断, 还谈什么纵向继承, 横向借鉴?这样做, 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 忽视语文课改的现实背景和历史渊源。在各种被冠以“课改”“创新”“模式”的课改活动中, 遗忘甚至抛弃了语文教育本质规律, 冒天下之大不韪, 隔断了继承和创新, 而且渐行渐远, 将遗患无穷。因此, 只有在历史和现实搭建的舞台上激情舒袖,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才会有正方向、正能量和大作为。

在语文教学和课程改革中历史感的缺失, 导致当下与历史割裂, 古今易筋, 课改难免陷入没有扬弃的沼泽, 或者穿新鞋走老路。因此, 语文教育研究不能忽视历史, 无古不成今, 鉴古可知今, 古今同脉同源。为避免重蹈覆辙, 应加强教研史研究意识。现在语文教育方面的许多所谓创新做法, 如语文综合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它们和20世纪10-30年代实行的分团式教授法、自动学习、设计教学法非常相似, 但其成败和原因亟待探究。还要注意研究未来的发展, 因为历史上存在的一些语文教育问题至今依然存在, 却没有被重视和改变, 如少、慢、差、费 (现在有的又表现为少、慢、差、闹) 的问题, 提笔忘字等问题。

断裂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在现实中不乏黯淡景象, 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断裂, 文与道、文与言的割裂,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坼裂等。过度依赖多媒体播放图画乐曲, 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这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和扬英抑汉的恶果。因此, 要将感性和理性, 艺术和科学, 幽默和严实, 形式和内容, 课内和课外, 生活和学习, 读书和做人等完美结合起来。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不能因为提笔忘字就否认信息化甚至拒绝信息化;也不能因为倡导真语文、返璞归真, 就否认多媒体作用甚至拒绝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不是根本问题。

有的将语文和生活割裂。实际上,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缺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致使语文远离生活, 与生活隔绝, 脱离土壤, 失去地气, 变得无滋无味, 无血无肉, 干瘪晦涩, 毫无生机和活力, 活像芦柴棒或枯藤条。

有的将听说读写断裂, 不能以读促写, 学以致用;或不能以写带读, 欣赏借鉴。重读轻写, 甚至只读不写。读得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析得有理有据, 口吐莲花;却写得一塌糊涂, 堆积辞藻, 思路混乱, 宿构套作, 兴味索然。只有将读写结合, 相辅相成, 促使读写紧密相连, 像飞鸟的一双翅膀, 汽车的一对车轮, 才能学以致用, 盘活学习。读写训练, 彼此结合, 相辅相成, 互促谐美, 有助于培养读写双馨的终身学习者和诗意生活的创新实践者。阅读不仅要抓数量, 更要注重品位, 读好书乐读书, 读书滋养心灵;善写作负责任, 梳理自然、人生、历史和社会。读写双翼,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和提升其精神世界, 使莘莘学子能够拥抱和享受有诗意、有思想、有创新的美好生活, 进而报效祖国, 服务人民。

四.忌混乱, 心中有我道自弘

真语文建设要坚决避免:教学程序混乱, 主体地位不确定;逻辑思维训练缺失, 语用没用逻辑;课堂模式、试验方法等, 一枝半叶, 不完整, 不完善。要警惕对一切秩序的扰乱、颠倒和否定, 对所有结构的肢解、曲解和打破;要警惕对整体性、系统性、哲学性等的人为分割, 盲目否定;要警惕一味怀疑重建, 狂热追求个性。即使将旧秩序打破打乱, 但未能重建新形式、新秩序, 也难以创新。有些问题一直令人迷茫和困惑:语文课改将要往哪里去?教学主体是什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姑妄言之, 语文课改要使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更有方法, 更有实效, 更有快乐, 更能提高语文素养, 更加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更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她其实需要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 不能因为教师“首席发言人”的定位, 就忽视“教的主体” (教师) 对“学的主体” (学生) 应该发挥的教正劝诫作用, 当讲则讲, 宜导则导;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纵擒有方, 力求有理, 有利, 有度, 有效。优化课堂机构, 打造高效课堂, 不断探究和创新语文教学艺术、绿色课堂智慧的深度、广度、厚度和活度。

然而, 在现实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往往发挥不到位,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点拨者、启发者的作用被淡化或者被隐退, 有的甚至严重缺失。片面以为只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完全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认识模糊, 则行动紊乱, 做事有欠稳妥, 容易走极端。教学无物, 教学无序, 教学无言, 教学无魂的现象时有发生。将课改搞得好像搬运砖头:从东墙搬到西墙, 再从西墙搬到南墙, 然后从南墙搬到北墙, 最后又搬回东墙。砖头还是那块砖头, 仅仅是被挪换了位置, 最终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些人还误以为课改业已大功告成, 便欣欣然坐而论道, 喋喋不休, 甚至誉之为大道甚夷, 返璞归真了。为博得出彩且能惊世骇俗, 每搬完一次“砖头”, 都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冠以改革或创新的美名。其实, 有些课改仅仅是捣鼓了一番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 对于提效增值却没有发挥根本作用。

教改模式满天飞, 顾此失彼忙跟风。有的教师搞课改随波逐流, 主体意识缺失, 自我本色黯淡, 不幸地沦为课改的奴隶。不注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容易发挥个人特长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却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 人云亦云。今天仿你, 明天抄我, 后天套他, 唯独没有一个自我。作为执教者, 时刻不要忘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努力争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富有浪漫激情的语文教育行者。这需要教师认清鸿沟, 理性扬弃;要历览传统文化教育, 以史为鉴。远瞩人文发展前景, 毅然践行拿来主义。

一些语文教学贫血、缺钙, 甚至缺少灵魂, 集中表现为五唯。一是唯书:主要是指唯教科书和教参马首是瞻。照本宣科, 全盘接受或完全抛弃。二是唯卷:复习备考完全依赖一份份试卷, 尤其是标准答案, 不管其严密性、规范性、创新性如何, 只管步步紧趋, 奉若圭臬。三是唯网:摈弃黑板和板书, 过度依赖多媒体、网络, 什么作者简介、语言鉴赏、结构脉络、主题写法等, 从网络下载后拼贴成片, 上课时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点一点, 放一放, 让学生抄一抄, 就万事大吉了。四是唯我:什么课程标准, 什么文本教参, 什么网络资源, 什么创新模式, 于我皆无动于衷。三尺讲台称霸王, 我爱讲啥就讲啥。三国水浒红楼梦, 西游聊斋红高粱, 不着文本, 无的放矢, 自我表演, 自我陶醉。浮光掠影, 无所事事。五是唯上:官本位思想严重, 盲目遵从上级领导的行政管理和刻板要求, 唯唯诺诺, 不敢越雷池一步。如划分小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等, 管他什么因生制宜, 因课制宜, 因师制宜呢。沉溺于跟潮流, 赶时髦, 全然不顾有无沉静的自我, 有无活腾的学生, 有无生成的绛英, 有无丰赡的效果。因此, 语文教研要立足自我, 挖掘潜力, 扬长避短, 摒弃“五唯”, 主宰自己的大脑, 调控自己的思悟, 争作行走的思考者。

真语文作为一个多维度、多内涵、多张力的概念, 是融于听说读写思、文学创作等活动中的概念, 是显性和隐性的知识、活动交汇兼容的概念。它存在于有深度, 有广度, 有厚度, 有活度, 有效度, 有信度的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之中。其核心任务就是激励、引导学生去积极发现、探究、领悟文本中蕴涵的语文味、语文质, 使学生学会鉴赏语言, 借鉴技法, 学以致用, 养成以推敲语言为主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方法。真语文没有缤纷偏狭的派别或主义, 她从浩渺深邃的历史中走来, 在时空、生活和人生里洗尽铅华, 真水无香。她既仰望星空, 萤光点灯, 飞天追梦;又扎根大地, 吮吸地气, 厚积薄发。她需要广大教师不懈探索, 不辍实践, 坚定不移, 勇于创新, 执着地行走在漫漫语文路上, 才能逐渐达成真学、真教、真思, 最终臻于至境, 建成“语文课以语言为核心, 以深度为追求, 以扬弃为导向, 以自我为根本”的四维一体的真语文。

一言以蔽之, 建设真语文, 再造文化大融合的关键是民族生存状态、民族文化心理状态, 这关键一点具体到校园就是师生生存状态、人文心理。坚信能建设、能融合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文化素养, 大家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母语, 寻找语文课改的活性因素, 诸如兴趣、思维、需求等。一个国家的语文教改是一项浩大的综合工程, 能够辐射、拓展到全民全社会的各层面、全方位、诸领域, 才是真语文建设和人文传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郑国民, 张心科.百年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0.

[2] .李祖贵.如何让语文课上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2, 4.

[3] .何立新.2011年版课标对语文新课程实验误区的反正[J]语文建设, 2012, 5.

[4] .孙绍振.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J]语文建设, 2013, 4.

[5] .谢贵荣.从遮蔽到去蔽:真语文的守望[J]语文建设, 2013, 4.

[6] .董建义.与“趣”为伴且思且行[J]中学语文教学, 2014, 2.

四维一体化 篇2

—奉节县草堂镇“四维一体”工作法探索和实践

奉节县草堂镇距县城半小时车程,170平方公里,14个村(社区),4万余人,征地拆迁、禁种铲毒、安全生产压力较大,曾是奉节有名的信访大镇。换届以来,草堂镇坚持以“三公开三服务三引导三管理”四维一体工作法为抓手,大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发展环境更加和谐。

一、主要做法

(一)推进“三项公开”,让监督无处不在

实行自上而下公开方式,通过“一份便民挂历、一张服务监督卡、一本惠农政策简本、一个手机报、一个阳光草堂网、一个草堂之声广播、一个宣传公示栏”等七大公开平台,全力推进服务、政策和财务公开。一是服务公开。将班子成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及业务人员、村四职干部和驻村干部的职能职责、手机号码、照片、办公门牌等张榜公示,制作成“便民卡片”向群众发放,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政策公开。公开惠民政策和文件,并将相关事务的办理流程、相关要求和咨询监督电话全部向社会公开。三是财务公开。镇级财务收支“三个月班子会上一公开、半年社会一公布”。涉及村级惠民资金的补助、救灾扶贫资金的发放、低保对象的确定等内容,坚持“一事一议”,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1—

(二)推行“三项服务”,让群众享受方便

一是集中服务。镇上建成公共服务中心,下设便民服务大厅、群众接待大厅、群众议事大厅和图书阅览室。村(社区)逐步建成便民服务大厅,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四职干部周一集中办公,其余工作日村干部轮流值班。二是代办服务。将代办服务列入干部考核内容,适当给予交通补助,鼓励镇村干部免费代办群众相关事项,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三是上门服务。制定进村入户量化考核机制,常年开展便民服务,组建工作队分村分社上门办理养老保险办理、宅基地复垦等程序繁琐工作。

(三)开展“三项引导”,让民风更加淳朴

一是民风引导。开展“群众讲堂”、“仁义礼智信”教育和“节约草堂”创建,整顿“无事酒”,开展“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户”、“爱心妈妈”、“孝心媳妇”、“种养大户”等群众互评活动,将提名权交由群众,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宣传。二是自治引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村级议事决策机制,项目建设、低保评定、困难救助等村级重大事项坚持公开票决,由受益群众参与讨论、决定和监督。三是法制引导。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强化司法调解,引导疑难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对鸦片种植、违法建设等方面实行有奖举报。

(四)完善“三项管理”,让干部尽职履责

一是岗位管理。采取“一定岗二定责三定酬四定人”方法 —2— 匹配干部,建立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将“工作实绩、日常考核与评优评先和津贴”直接挂钩。二是考核管理。提取工作津贴作为综合考核基金,对镇村干部实行工作补助经费和考核奖励“1+1”模式。三是财务管理。实行财政零户统管、部门预算和“村财镇管民监督”,项目资金坚持“一讨论二审议三公示四监督五拨付”。

二、主要成效

(一)信访人次明显下降。2013年,到县上访大幅减少,到镇上访由月均45人次下降到月均26人次,无一例到市进京上访,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安全形势明显好转。连续两年实现违法生产“零目标”、死亡“零目标”、禁毒铲毒“免检”目标。

(三)征地拆迁明显加快。园区征用土地2389亩,拆迁房屋521户,搬迁坟墓576座,整理档案1360卷,没有一起过激行为、一个干部涉案和一个重大信访案件。

(四)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实施6个村人饮工程、9个村农网改造、6个村公路改造硬化、2个村整村扶贫推进、2个村新农村建设、1个村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油橄榄3800亩、中药材3000亩、晚熟脐橙2000亩,养殖大户数量居全县首位,柑子休闲广场等多项公共设施投入使用。

(五)民调测评明显上升。2012年,民调满意度由一类15个乡镇倒数升至第6名;2013年,“镇村干部办事公道度、—3— 低保评定”民调指数测评升至前三名。

三、几点启示

(一)领导带头是关键。“四维一体”工作法是对传统基层治理模式的一次变革,是对积习已久的“官僚作风”的一次革命,更是对镇村干部价值取向的一次挑战,因此推行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的阻力,推行下去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团结的班子和思想统一的干部队伍。草堂镇党政班子严格遵守党委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在“三公开三服务三引导三管理”等各项工作上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主要领导坚持阳光执政,不搞一言堂,不搞特殊化,率先垂范,为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观念是基础。“四维一体”工作法的核心是基层治理观念的转变,一是政府(干部)工作重心向村社转移,二是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当前农村基层矛盾突出,不在于群众“越来越刁”,而在于干部观念转变赶不上时代要求,正如草堂镇主要领导所说:“如果干部把老百姓当人,老百姓就会把干部当先人”。一旦观念转变了,镇村干部就能够摆正心态,放低姿态,不会在群众面前高高在上,也不会觉得给群众办事是一种“恩赐”,真正回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三)高效执行是保障。以“三公开三服务三引导三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四维一体”工作法之所以能得到群众认可,不在于“口号”有多么好听,而在于公开透明对群众、一视同仁对干部,而在于充分调动了每个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于 —4— 扎扎实实的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从一件件小事着手赢得群众支持,并将认定的东西一以贯之,坚持到底,不搞朝令夕改。如果只是搞“一阵风”或者“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再好听的“模式”也无法起到实际效果,更不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四维一体化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平衡计分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提出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四维一体”教育模式。“四维一体”教育模式是笔者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主要问题,总结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平衡计分卡原理提炼而成的。

一、现阶段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教学期间对我校100多名不同院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本校学生总体积极向,具备青年大学生应有朝气和活力,彰显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书生意气。同时也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在我校大学生中也存在。

1.缺乏社会责任感。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舍生取义的精神可以赞扬,但在当下社会环境下需谨慎效仿。大学生较为缺乏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真正的树立起来,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少应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名族精神。

2.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多数大学生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越来越多,在大人的照顾和表扬中长大,缺乏独立能力。进入大学校园后,所以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打理,经常为一些生活、学习中的小事而忧心忡忡,不能适应大学环境。

3.对未来充满疑惑。调查中,在被问到“未来人生规划是什么”时,普遍大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以后可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对于还未完全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知识了解尚浅,意识不到自身所背负的责任,缺少对未来的考虑,没有形成正确、清晰的人生规划。

4.容易沉迷于网络。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更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Iphone、ipad、android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更是横行于大学校园,调查期间发现,移动智能设备几乎成了大学生生活中的最亲密的朋友,走路、聊天、上课、吃饭、睡觉无处不会晃动着自己的移动智能设备。

5.团队合作意识差。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团队协调工作能力较弱,个人主义色彩较浓,表现在团体体育、学生活动等方面组织能力较弱或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在团队活动中,发现成员个人能力都相差不多,但由于团队之间合作气氛不同,团队之间工作的效果相差较大。

二、影响大学生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研究发现,造成大学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由于每个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塑造其个性、锻炼其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也不相同。除去影响大学生所存在问题的个性化因素,一些共性的影响因素更值得探讨和研究。

1.目标不清晰。理想和目标是支撑一个人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从父母怀抱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从目标单一、生活规律的初高中生活走向多元目标、环境相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的大学生由于价值观尚未形成,目标不清晰,容易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沉迷于网络、心浮气躁等问题。

2.专业知识不扎实。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一个人获取自信的基本条件。专业知识包括所学课程体系的专业知识、自身所爱好专业知识、特长专业知识。在调查中和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大学生能够表现出更多的自信,无论所专长的项目是文化还是艺体,该类学生对未来规划也表现出更强的目标感。

3.社会经验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是锻炼一个人意志和耐力的重要渠道。现阶段大学生都先后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连续的学习时期。由于缺少对社会的认知、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没有体验过社会工作的艰辛,大学生多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4.适应能力较弱。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完成角色转变的必备条件。环境适应能力弱的通常表现为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不能应对生活环境的改变。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也愈加复杂,生活的轨迹也更加多次多彩,对大学生适应新环境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构建“四维一体”模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维一体”的教育模式针对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理念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和引导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面的思维模式,拥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1.以理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对人生不惑。高校应重点关注对大学生的理念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应重点完善和优化理念教育相关课程,聘请专业知识扎实、社会阅历丰富的优秀教师讲授,通过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生动的课堂教授乃至人格魅力的影响,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工作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

2.以知识教育为重点,扎实专业相关知识,使大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惑。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两方面教育。一是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鼓励大学生增加在课堂外的学习时间,激励好学的大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教育奋斗。二是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课程设置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提高课程设置的时效性,为大学生设计出一条科学的专业知识学习路径,帮助大学生搭建完整的专业知识架构,理顺大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3.以实践教育為支撑,拓宽社会背景知识,使大学生对社会生活不惑。高校应多渠道增加大学生认识和接触社会的机会。首先,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联系,打造新型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为大学生提供接触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机会;其次,应鼓励高校教师走出去,增加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搭建课堂与社会的桥梁;最后,应鼓励大学生主动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可建议大学生借寒暑假、毕业季等时间去企业实习。

4.以引导教育为保证,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使大学生对角色转变不惑。高校老师应扮演导师的角色,不要总是直接给出答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大学生的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使大学生得到快速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扮演了观察员、监督者、设计者和教练员的角色,大学生才是真正的实施者、操作者和主导者。

四、总结

面对大学生现存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目标不清晰、专业知识不扎实、社会阅历尚浅、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等四方面问题。高校作为影响大学生个性塑造、能力锻炼的重要平台,应重点加强对大学生的理念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同时注重对大学生的引导教育,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邓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04:147-149.

[2]艾四林,吴倬,孔祥云,王雯姝,舒文.深化新课程体系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5-9.

[3]李琤.文化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567-570.

[4]谢灵.平衡计分卡因果关系再认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58-65.

[5]冯雪芬.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人力资本战略投资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30-31.

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 篇4

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 严密的逻辑性, 广泛的应用性, 一直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不仅自然科学数学化, 而且社会科学也数学化, 甚至人文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愈发加强, 加之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 这些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每一个想成为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加强文理渗透, 推进素质教育已成共识, 绝大多数高校已将高等数学作为文科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通识课程。笔者所在学校也较早开始开设文科高数课程。

1 文科数学课程开展的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 普遍开设文科高数也就十来年的时间。目前在教学大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教材选择,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百花齐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总结如下:

1.1 课程建设的问题

理工科的数学课程对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有着理论指导和通用工具的作用, 文科数学课程不具有明显的上述特点, 所以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上并不明确, 国内大体分两类:第一类, 沿袭传统理工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 将其精简, 讲授较系统的数学知识, 第二类, 讲授数学文化, 介绍数学分支, 不过多的要求具体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第一类比例较大, 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均属于第一类。

1.2 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有体现。教师将文科数学看做理工科高数的简单化, 忽视文科学生的特点。学生认为文科数学不能学以致用, 没有明确的动力和兴趣。

1.3 高等数学的要求和文科学生的特点之间的不相容问题

高等数学有结构严谨, 概念抽象, 注重逻辑推理和计算, 系统性强的特点, 这些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文科生往往缺乏这样的基础和能力。

1.4 教师经验不足, 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

正因为第3点, 更需要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让其领悟数学思想。这些问题导致目前文科高数课程出现教师不好教, 学生不好学, 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情况。不少学校开展了文科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 比如模块化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 数学实验, 启发式教学, 撰写读书报告等等。

2 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新思路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数学教育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数学工具, 理性思维, 数学文化, 审美情操, 终身学习。当然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作为工具, 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数学教育在文科人才培养的作用, 我们认为不应仅仅以掌握工具为目的教会学生解题,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因此, 针对文科数学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立足数学知识, 培养数学思维, 传播数学思想, 介绍数学文化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2.1 问题与对策

我们首先给出文科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对数列极限, 函数极限, 无穷小, 函数连续性和间断点, 函数导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高等数学知识结构严谨, 系统性强, 概念抽象。基本概念是知识体系的基础, 它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 并且对理论有着指导作用, 而概念往往很抽象, 如何正确的理解它, 认识它的本质, 甚至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策1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去解释表达抽象的概念, 对相关的典型选择题, 判断题剖析, 注重反例的作用。反例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尤其是在初学者的学习中作用非常重要, 教师要认识到反例在文科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一个具体的反例胜过你大量的解释, 可以立刻消除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问题2重结论不重背景, 重知识不重思想, 重计算不重推理的方式。

许多教师也满足与教会学生辨别类型题, 照猫画虎的解答类型题, 考试也几乎全是计算题。但是这种做法教给学生形式的东西居多, 本质的东西较少, 学生学到的是照葫芦画瓢的术, 而不是数学思想。学生由此可以应付考试却难以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的能力。

对策2采用启发式教学, 通过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的本质, 从中提炼出重要的数学思想, 并且让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视几个重要定理的推导和应用。例如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 微分中值定理等,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 注重逻辑推理, 在应用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高。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锻炼,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特别是在运用构造法证明时还原思考过程, 让学生形成认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否定———再认识———再解决螺旋式的思考习惯, 从而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问题3学生对具体函数的性质, 具体方法掌握不住。

对策3结合多媒体和数学软件,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重要函数及其性质, 甚至可以再现具体方法的实现过程, 例如微元法求旋转体体积。

问题4学生有对数学的恐惧感, 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许多文科生数学基础差, 高中阶段就对数学避而远之, 会对大学阶段继续学习高等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对策4注重课堂前5分钟, 在讲授新内容的时候把相关的历史人物, 知识背景做一下简单介绍,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可随时穿插一些数学文化和典故, 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积极地的态度学习数学。

2.2 案例分析

下面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新思路的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1定理有限个无穷小的和是无穷小。

这个定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需要强调前面的限定词有限个。这就会使得有很多同学有疑问:这个限定词不能去掉吗?首先, 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值得肯定的, 说明他思考了。那么我们遵循这个思路去掉这个限定词, 结论就是:无穷小的和是无穷小。提问:这个结论和定理有何区别?互动:对比很明显, 后面结论的前提更广泛, 这个结论若成立不仅可以推出定理而且还会有什么推论?这时就会有同学立刻反应:无限个无穷小的和也是无穷小。很棒!到这一步, 很多同学明白了, 关键就要看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 那么定理中的那个限定词就得去掉。可定理中既然有那就说明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提问:为什么不成立?哪位同学可以证明或者解释一下?互动:这时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时老师可以提示一下在证明否定性命题或说明某个结论不成立通常有力的办法就是举反例。尽管找到无限个无穷小的和不是无穷小的例子对于文科生来说有些困难, 但是整个分析过程体现了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最后给出反例:

其实当把这个反例呈现给学生时, 学生恍然大悟, 反例很简单。

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的逻辑去思考和推理, 让学生养成一种理性的思维习惯。如果我们将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中, 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考方式, 而且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问题时能够理性分析。

案例2定积分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定积分计算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这个公式也给出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联系。如果只给结论不给证明的话学生就会觉得难以理解。如果给出证明, 过程并不简短, 需要让学生保持足够的专注度。怎样能使学生对这个公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对历史上关于牛顿和莱布尼茨到底谁先提出微积分的争议做一个简介, 学生也就明白这个公式命名的由来, 自然就对公式的证明有了兴趣。这样课堂效果就会很好, 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个公式。

这个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让学生对数学文化产生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要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要学习了解, 整个课程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少见, 这也对教师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同时给学生介绍了数学的历史知识, 为他们了解数学文化提供的一扇窗。

3 总结

文章结合目前的文科数学的教学模式, 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立足数学知识, 培养数学思维, 传播数学思想, 介绍数学文化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为文科数学的教育改革不断地探索与改进提供有益的尝试.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模式具有可移植性, 坚持实践, 对教师和学生的数学素养都会有提升, 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起到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理工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顾沛.文科数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8) .

四维彩超看胎儿性别 篇5

四维彩超,主要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不存在射线光谱仪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非常好的,它的优势的主要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宫内胎儿的生长情况,为早期诊断婴儿的其他类型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维彩超提供了包括腹部、血管、小器官、产科、妇科、泌尿科、新生儿和儿科等多领域的多方面的应用。其结果是:能够显示您未出生的宝宝的实时动态活动图像,或者其它人体内脏器官的实时活动图像。

同其它超声诊断过程相比,可以实时的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动态运动。临床医生和超声科大夫可以检测和发现各种异常,从血管畸形到遗传性综合征。四维彩超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体表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疾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过去的B超设备只能检查胎儿的生理指标,而四维彩超还能对胎儿的体表进行检查,如唇裂,脊柱裂,大脑、肾、心脏、骨骼发育不良等,以便尽早的进行治疗。生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并且将宝宝的样子和动作制作成照片或VCD,让宝宝拥有最完整的0岁相册,这已经不再是幻想。

另外,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出色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不存在射线、光波和电磁波等方面的辐射,对人体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从二维到四维 篇6

爱发呆的创作人—脱下球鞋拾起画笔

“大学之前,一直在重点学校乖乖的学数理化,天天穿校服,穿运动鞋。学画画是难得被我坚持下来的爱好,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最安静。大学之后,很少再用纸来画画,喜欢上了新媒体,喜欢上了科技产物。和自己玩儿最放松、最享受,所以我也没参加过任何相关的比赛(除了今年正在进行的金犊奖,还未果)。”

采访皮思亮是一个愉快又有趣的体验。她会告诉你:“第一喜欢的音乐是可以光着脚闭眼听的,第二喜欢的音乐是可以光着脚睁眼听的。喜欢复古的色调,喜欢留着用不着的东西。”对她的第一个印象是,她像一个很大的“?”(非常安静,眼神看上去有点呆呆的),但当正式对她进行访问的时候,她先定了定,凝固一个瞬间,额头上好像隐约出现“下载中”,然后眼珠子一转,很有条理、很有组织地逐一向你解释她的想法和思路。“我最喜欢的休息方式是发呆,眼前花花绿绿、匆匆忙忙,脑海里却是很干净很自我,可以选择性地让眼前喜欢的有吸引力的人、事、物进入脑海,不受时空限制,惬意久了,就会很想记录脑海里的他、她、它们,也许没有情节没有故事,但是一定有情绪。”

像很多考美院的学生一样, 皮思亮在上美院之前复读了一年,而她觉得这一年过得很值。这一年的付出, 让她进入了一个思想自由的空间,有机会无拘无束地做很多内心渴望的事,也可能因为这样, 触发了她不受形式限制的短片创作。

“回”家路上的创作

这是皮思亮过年回家前的一个作品。

“首先想到回家这件事,从交通工具出发,一直到最后房间里开灯,是回家整个的片断,用几何形体来表现,是我最钟爱的手法。我找到几个形体之间的联系,然后用旋转来连接它们。画面中没有多余的事物,画面的颜色是直觉选择的,这个是我想在视频里试验更简练、更平面的效果,结果还蛮喜欢的,以后还会进一步做类似这样的视频,都是为了自己喜欢而已。”

首次看皮思亮《回》这个短片作品的时候,因为我是平面设计出身,立刻就觉得它是很有“平面感”的画面!画面中从构图、原素以及讲故事的方式都具有很强的平面设计的味道。几个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画面中,配合着背景音乐,不断地聚合、演变、渐出、渐进,完整清晰地把整个回家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我尤其欣赏她的创作思维,把不同门类的原素及素材揉合起来,去创作新的作品, 正如她所说,“创作的时候,喜欢把各种关注的角度提炼出来,其他的完全去掉,现在想尝试更综合的创作方式,不同专业、不同材料。”最简单明了,但也最考验创作者的功力。制作时特意没用高清拍摄,希望体现视频作品这种没有距离感,人人都可以实现的特点,即使用数码相机拍也行,重点在于内容。

浅入深出的回家故事

《回》一片中出现了多次图形的移动、演变以及配合人物背景相互交错穿插,看似很复杂,但其实只需配合适当的软件工具便可很简单的完成。皮思亮在制作过程中,分别用了Final Cut Pro、Maya、Shake三个不同的软件,去完成三方面的主要工作。

第一部分是人物动作。首先在影棚的蓝幕前搭建简单的场景,然后拍摄分镜里人物的动作,再用Shake软件进行抠图及修饰,之后在Final Cut Pro里先简单剪辑选择满意的镜头作为接下来合成时的素材;第二部分是图形制作。在Maya里逐个图形建模,调好适合的动画后渲染输出作为合成棚内拍摄的人物动作时的素材,也就是之前搭建简单场景的意义了;最后就是合成的部分了。在Shake里进行。Shake是树状节点的工作界面,作者的个人心得是:这样的视觉模式很利于制作时思路清晰地把握期待的效果。因为在合成时,之前素材的质量很重要,如果拍的时候多注意一些细节,比如角度、灯光等问题,对于后期合成时很有帮助。把在蓝幕前拍摄的人物动作抠像出来,再把用Maya生成的动画合成在相应的位置。合成的时候,素材有alpha值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背景的颜色以及背景上的一些动画都可以在这时完成。

合成好之后输出,最终回到Final Cut Pro,进行一些修剪,把多余画面删去,有的节奏再改动,最后加入音效,就基本完成了。

当然,制作并不一定非这样的步骤不可,想到某种效果,用自己最方便把握的方式做就好了。有时候还会为某个需要的镜头,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方法完成,但不管是笨拙的绞尽脑汁还是很灵活熟练的技巧,只要实现了效果就好,因为重点并不是技术的表现,而是脑海里的那些想法。

导演存档:

姓名: 皮思亮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86

籍贯: 湖南 (但是不会吃辣)

2005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2006年 就读数字媒体专业

四维一体化 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四维一体,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专业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为了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是我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 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1]。土木工程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基于目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需要, 结合土木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 本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探索。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学院, 创建于1986年, 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在其办学过程中, 土木工程学院就强化实践教学进行过深入研究和探讨, 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四维一体”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并以江苏省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和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为契机, 结合江苏省土木工程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的建设,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取得相当的成效。

一、“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在专业教学的改革过程中, 其重点包括如何强化本专业的实践教学, 构建出适合本校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 围绕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起一套“四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2]。首先, 通过组织维和制度维的建设, 形成机制激励实践与创新教学活动, 保证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有序。其次, 通过条件维的建设, 让学生在校外接触实际工程进行实习和实践, 在校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验、设计实验, 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 通过创新维, 让学生自主开展各种竞赛等创新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创新精神[3]。

1. 实践教学环境系统 (制度维) 。

实行四阶段的考核与奖励机制:一年级强化基础课程, 进行基础课程优秀率的考核;二年级注重基本技能, 进行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通过率的考核;三年级加强科学文化素质, 进行科技文化知识、英语、计算机水平竞赛的考核;四年级培养发展素质, 进行升学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等的考核。在本科四年教与学的过程中, 实现全阶段的考核与奖励激励机制。此外, 制定出科技创新活动与素质拓展指标体系与学分规定。包括: (1) 实行低年级优秀本科生 (10%) 和特长生 (20%) 导师制, 四年级 (100%) 导师制与毕业设计、思想工作及就业指导相结合; (2) 实施学生创优、科技创新奖励机制, 奖励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个体和集体; (3) 毕业设计实行双选制, 选题紧密结合实际。

2. 实践教学组织系统 (组织维) 。

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平台, 组成相应的工作机构, 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 对实验教学进行管理研究。理论教学教师和专职实验教师共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 协同工作, 做到优势互补, 实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会。成立与所开设专业相对应的由学生自主管理、专业教师担任顾问的学生科技创新组织———桥梁工程协会、现代建筑协会、工程造价与管理协会、市政工程协会、交通工程协会等专业社团组织, 自主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已有70%的学生参加了各种组织。

3. 实践教学基地与实验室条件系统 (条件维) 。

建立29个校外实习和实践基地, 通过聘请校外导师, 介绍实际的工程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解决了学生工程背景知识缺乏的问题。通过省级、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实验教学实现网络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在具体时间、内容和对象上能够达到全开放。突出提高型和创新性实验, 编著《土木工程提高型实验教程》, 解决实验教学开放的教材问题, 且该教程已被遴选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 拓展实践教学系统 (创新维) 。

拓展实践教学系统, 创新开展学生自主项目训练, 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创新竞赛, 指导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及技术服务, 以实验室项目和自制仪器等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以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联动培养方式促进本科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的新内容

根据建立的“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下列几项。

1. 立足实践创新计划, 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创新是以学生为主体, 对某一选择项目进行设计、研究的实践活动。[2]近5年来, 土木工程专业充分立足于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和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 让学生可以自主到实验室进行设计、实验等, 为他们提供十分完备的开放创新实践平台, 培养科技及创新工程应用能力。

2. 立足竞赛, 创新实践能力。

专业竞赛作为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提高环节, 要求学生具有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国家和省级数学建模、力学、测绘仪器技能、交通科技、结构创新等科技竞赛。通过团队的方式参加比赛, 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开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应深入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最后两周及暑假内,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前两周进行。在实习过程中, 企业要委派一位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 加快学生就业与上岗之间的过渡。

4. 依托项目真题进行毕业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5]。通过毕业设计,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获得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一般选题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类型, 通常只允许攻读研究生的学生选择毕业论文且总数控制不超过10%。而90%的学生所选择的是对设计院中的真实设计工程进行毕业设计, 通过真实工程项目的设计, 可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效果

1. 教学研究成果。

经过“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土木工程专业被江苏省2005年批准为首批特色专业, 2010年被批准为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2012年建设成为省品牌专业, 并被遴选为省重点专业建设点。“基于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2009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实践教学平台实力增强。

已申请到中央与地方共建、省优势学科以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建设项目, 建成省级土木工程基础教学示范中心, 并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 设计出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现实验时间、实验对象、实验内容的开放, 提高了实验教学平台效率。已建立的29个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 正式聘请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 可满足每届300名土木工程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近年来利用承担的南京地铁、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等重大工程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 可结合有关课程的理论教学, 安排学生深入工程现场实习, 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3. 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

实施将工程项目及科研成果贯穿整个实习过程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 革新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让所有课程实践教学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不断更新和补充课件中的实际工程项目案例, 并在课外安排3~4次的结合课程教学的工程参观实践。理论教学教师和专职实验教师协同工作, 共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 实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

4. 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成绩优秀率和英语四级通过率稳步提高, 考研录取率逐年增加。在深化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过程中, 始终注重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 土木工程专业共有300多人次在国家和省级数学建模、力学、结构创新、测绘仪器技能等竞赛中获奖, 分别获得第十届 (2007年) 、第十一届 (2009年) 和第十二届 (2011年)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与三等奖, 四名学生还获得“全国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生”称号。学生在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共17篇。毕业生供不应求, 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这是高校目前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导致大学生整体能力的相对不足。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认识的必要途径, 是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人才的重要环节。“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经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和应用, 成效明显, 使得该专业已成为江苏省的重点专业建设点, 也让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综合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建光, 曹先革, 杨金玲.测绘工程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 2013, (4) :42-45.

[2]黄新.构建四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品牌特色专业[EB/OL].第二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http://jgcxlt.njau.edu.cn/webnews/display.do?wnid=71&newsid=87, 2011-11-09.

[3]杨平.构建四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奠定工程类专业论证基础[N].南京林业大学报, 2012-05-15 (4) .

[4]薛素铎, 李庆丰, 李振泉, 等.“四维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想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6) :64-67.

四维一体化 篇8

伴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国家机关单位、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等都在局域网网络安全建设方面投入了防火墙设备以提高网络安全性能。高职教育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型人才[1],尤其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因此网络安全类专业培养熟悉网络安全设备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防火墙技术课程是国家高职院校专业标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是培养专业核心技能的专业课程[2,3],且开设学校与面向的学生广泛,课程教材建设尤为重要。王永红[4,5]等提出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思想,采用“五个”对接理念进行优质教材建设。

2 教材建设的依据 (The basis of textbook construction )

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势态不同,行业、企业需求不一样,不同省份、区域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各不相同,因此教材建设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实训环境欠缺的院校,防火墙技术课程注重理论和软件防火墙的模拟操作。因此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主流防火墙技术教材,主要是基于软件防火墙应用及防火墙工作原理介绍网络安全策略,重原理轻实践,尤其是缺乏市场主流硬件防火墙配置与管理方面的实践内容。对于实训环境较好的院校,其地方经济活跃,行业、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对硬件防火墙的需求能力旺盛,因此该区域的高职院校防火墙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软、硬件防火墙的操作配置的实践能力,实现防火墙设备与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互联互通,进而达到企业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的技能要求,注重行业企业岗位职责需求,同时掌握防火墙技术所需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

本教材改革传统防火墙技术内容编排体系,根据《防火墙技术》课程核心技能要求和网络安全技术岗位技能要求(如图1所示),依据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控过程的工作逻辑选取并组织内容体系。选取技术方法常用、内容实用,结合市场主流防火墙技术应用案例,对企业安全案例进行典型化修改、提升和拓展,嵌入省部级信息安全职业技能大赛赛项内容。按项目设计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螺旋进阶,组织内容体系。由背景需求引导解决问题方法,分析设备选型,规划网络拓朴并进行设备配置,最终进行项目测试、撰写测试分析报告。采用理论(与技能赛点匹配,与实践操作对应链接)+实践(仿真与实操结合)的框架结构,突出防火墙技术技能训练。

图1 教材与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关系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book and core competence of professional post

3 《防火墙技术》教材建设的依据(The basis of textbook construction on firewall technology)

3.1 吻合课程标准,突出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训练

《防火墙技术》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模块课程,课程设置对应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训练,与网络安全管理员岗位的防火墙技术应用技能匹配。教材紧贴课程标准开发与建设,符合岗位职业技能需求。

3.2 融合行业企业项目及技能大赛内容,动态更新

教材建设既与企业项目工程实战紧密相关,通过消化吸收企业真实工程项目,对企业真实案例进行典型化修改并融入到教材内容中,通过毕业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实践反馈,再吸收行业新技术、新案例,保证技术内容覆盖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嵌入省部级技能大赛,将省部级大学生技能大赛赛点以任务形式融入教材内容中,通过各个技能点对应的任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更好地参加省部级技能大赛、创新训练大赛、创业大赛等项目。

3.3 项目载体,基于任务难易进行进阶设计

教材内容应用实践部分,采用项目化方式将企业项目与技能大赛技能点进行消化吸收,按照学生思维“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组织项目,开展“任务驱动、赛项融合、防控一体,企业生产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程逐级递增项目难度,最后实现网络安全系统综合实训内容。

4 教材开发(The development of textbook)

防火墙技术项目化教程采用四维一体开发模式。(1)采用项目化实战维度。突出实训内容,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按照行业、企业需求,对网络安全技术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并归纳出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出防火墙技术课程对应的教学资源及配套教材。(2)采用网络安全工程生命周期维度。教材开发遵循网络安全工程生命周期开发,先从基础网络配置,在网络互联互通基础上进行防火墙安全设备配置,实现网络安全策略部署。(3)采用省部级技能大赛维度。嵌入省部级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职业技能大赛赛项内容。教材内容涵盖省部级信息安全技术赛项中防火墙技术技能点、防火墙与网络互联设备综合技能点,以任务形式开展技能点训练,并定期进行更新,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4)采用综合管理技能训练维度。每个项目里面设立项目综合实训,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阶段性的引入综合管理技能。分项目完成后设立综合实训项目:网络安全系统综合实训,将防火墙与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系统进行系统化集成,如图2所示。

图2 四维一体开发教材模式 Fig.2 The four dimensional integrated model of the textbook development

开发的实战项目如表1所示。

5 结论(Conclusion)

《防火墙技术项目化教程》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教材,是2014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技术课题中高职衔接课程资源建设核心成果之一,经过实践教学应用,教材使用效果好。教材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一部分,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行业的需求,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实训环境、省职业技能大赛需求等方面,切实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摘要:《防火墙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承载着培养网络安全管理员的岗位职责任务,课程对应教材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开展项目化实战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四维一体”模式来开发防火墙技术教材,可提升学生网络安全职业技能,经实践检验教学效果好。

四维一体化 篇9

一、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最具特殊性的课程, 从课程性质上来说它既是教学活动, 又是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该课程本身而言, 其基本的形式即课堂上的理论解析还是有必要的。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系统讲解, 掌握这门课程的精神实质, 了解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利用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一些零散的、浅显的知识, 通过系统梳理而更具条理性, 并学会分析复杂表象后的本质问题, 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目前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大都是采用同学们十分关注的国内外热点和焦点作为专题来授课, 多以讲座、报告的形式进行, 由于更多地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方式, 因此, 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另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增加学生观看录像、案例分析、学生讲授、课堂讨论、课堂辩论等互动式实践教学方式, 以提高该课程的效果。

二、校园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知识更新快、涉及面广, 因此, 在实践中必须要营造一种浓厚的氛围, 让同学们养成关心时势与政治的良好习惯, 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连续性。大学校园中的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导向、开发等重要功能, 而之前的许多实践证明,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利于指引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的;而一种优秀的校园文化也为我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 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营造一种可持续性的教育氛围。例如,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团活动、演讲、征文活动、论坛、巡讲、辩论赛和校园里的宣传橱窗、报栏以及黑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宣传国家大事, 通过“三充”式的实践教学即充分讨论、充分互动、充分表达,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 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的有利条件, 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还可以让相关课程的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如担任特邀嘉宾、评委, 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某些方面的专题讨论、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以及开展经常性的研究活动等等。

三、网络

网络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通过网络平台运行和下载一切学生感兴趣的资料, 包括音频、视频、网页、课件等,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和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使同学们在听觉和视觉的冲击下获取大量的思维材料。另外, 新闻宣传的新方式、互动学习的新园地, 为该课程提供了引导凝聚学习兴趣的新载体, 也给该课程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学们可以在课前以小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 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和软件工具, 进行实践调查, 研究社会, 以获取新知识。

还可以运用网络环境开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 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如通过大量调动网络优秀资源, 开辟网上学习园地, 开展网上多项活动, 完善网络各种功能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要通过科学设置网站的内容和板块, 以同学们的需求为切入点, 以推动大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同学们对形势与政策的判断力为着力点, 经常优化网站的操作功能和视觉效果, 使网站符合同学们的阅读习惯和普遍的审美标准, 吸引同学们关注, 让同学们在声情融合、图文并茂的情境中感受和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 提高学习效果。

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 可以把该课程的主题网站设置为“先锋论坛”、“风云天下”、“互动园地”、“时政视频”、“网络测试”、“网上课堂”等板块。“先锋论坛”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挥洒才情、各抒己见的平台, 同学们可以在论坛上发表独到的见解, 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让同学们在互相的交流、沟通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风云天下”可以聚焦国内外热点, 提供最全、最快、最新的资讯内容, 让同学们了解各方动态, 及时掌握天下大事;“互动园地”可以让同学们网上留言和给老师发电子邮件, 也可以制作课堂材料和下载教师的课件, 还可参加各种各样的网上比赛, 浏览有特点的博客和权威文章;“时政视频”为同学们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时事报告、专题报道、优秀采访、专家讲座录像、红色电影, 使同学们通过听觉和视觉享受,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网络测试”提供在线测试系统, 定期举办在线有奖答题或竞赛等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 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推动该课程教育的开展;“网上课堂”则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主题, 定期安排嘉宾或优秀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或主题报告, 及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社会

社会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政策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大舞台, 而大学教育就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而做准备的。因此, 中宣部、教育部都明确指出:“要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因此, 我们一定要充分运用好社会这一广阔的平台, 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 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学会思考和分析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我们还可以利用寒、暑假, 让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他们自身的条件、兴趣爱好、优势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课题, 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调查我国的乡情、民情和国情,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参观革命老区和传统教育基地;跟踪寻访优秀校友;寻访老少边穷地区;也可以对当地或一些贫困、边远山区进行有组织的扫盲与文明教育活动等。此外, 还可以利用各自专业所长, 借用一些专业实习的机会安排社会调研, 指导大学生了解当前中国国情、经济现状等真实情况。通过社会这个大舞台, 利用同学们的自身地域优势, 通过广泛地参与实践这样一个过程, 让他们更多地直接接触百姓, 并通过他们之间相互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 加深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认识, 更加全面、客观地体验和了解我们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 此外还可以增强同学们客观分析和辨别社会现象的能力, 提高同学们对社会复杂性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课堂、校园、网络、社会是我们当今大学生实现成长与发展的四大情境, 也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系统资源的四大载体,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关注和开发好这些系统资源, 它们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尤其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以上四个方面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加充分地予以考量: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讨论和对话空间,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等媒体中;包容差异性、尊重个性, 将大众传媒的视点适量、适度地引入到课堂中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党、团活动的品质, 将理论的真、思想的美引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丰富我们的实践教学的形式。

实践证明,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 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在知识传授和创造能力培养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而四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四维一体化 篇10

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之一, 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也是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2020年) 》提出了: 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等内容。当前问题是学生“基础薄弱, 实践动手能力差, 创新意识不强”, 进入IT领域后, 面对先进的IT技术或电子产品, 只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和改造, 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工作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将遵从“四维一体”的总体研究, 从整体的角度, 系统的思考, 合理整合现有资源, 探索多维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二、“四维一体”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 教师 - 学生维度。老师和学生是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中的两大主体。其中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情况, 直接反应了平台建设的效果; 老师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则是起到了指引和先导作用。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解决怎样更合理的考虑和处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怎样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实践指导工作的热情, 怎样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等一系列问题。

2. 学校 - 企业维度。这方面主要的改革内容包括: 学校如何合理整合、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料; 如何深入电子信息企业、行业了解它们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了解它们对电气信息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 如何联系相关企业在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开展各种合作, 同时也努力实现企业实践教学资源与企业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

3. 理论 - 实践维度。这方面主要是从“理论 - 实践 - 理论”的思路研究改革的方法。即电气信息类的相关院、系、教研室, 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等方面怎样进一步合理考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并保证相关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 同时在实际的培养工作中, 采用更好的方法与途径去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最后将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合理进行总结归纳, 再次上升到理论层面。

4. 机制 - 环境维度改革。这方面研究的内容包括: 在管理的机制上, 如何巩固、规范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 增加开放性, 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与政府部分、企业、其他兄弟院校在实践与创新方面的合作与互动, 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及在应用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建立四维一体实践平台。在前面各个维度研究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的考虑各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研究如何更好的对四个维度进行有机结合, 并以此构建出适合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要求的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 “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改革成果

1. 老师 - 学生维度

该维度主要表现在如何鼓励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学校与学院均出台了鼓励教师与学生参与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奖励措施。对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奖励列入各种评奖、职称评定条件当中, 大大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在学生方面,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完成6个课外创新学分, 并且竞赛获奖可以认定创新学分, 还有资金奖励。这些措施使得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热情高涨, 每年教师与学生争相报名参与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并且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自2012年以来, 课题组成员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类比赛, 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6项目项, 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2项奖励。

2. 学校 - 企业维度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互动方面, 以“仲恺自动化及电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这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项目 ( 2013年立项) 的建设为依托, 与2014年与广州市番禺奥莱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展开合作, 双方就生产实习具体事宜进行了协调和交流, 对实践教学合作章程拟定进行了磋商, 并就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 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同年组织超过100名学生到该公司参加实习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从广度与深度方面进一步深化此项改革: 一是拓展了实习基地单位, 签约单位已经达到近10家企业; 二是从合作形式上, 从原来单一的学生生产实习变成学生参与企业运作、研发、销售等各个层面工作, 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均引入企业智力进行教学指导。通过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校企合作, 学校与企业实现了双赢。

3. 理论 - 实践维度

在理论与实践方面, 2014年学院开展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咨询行业专业、著名校友、兄弟院校的专业学者的建议下, 进行修订。新版本在降低了总的教学时数情况下, 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比例, 从而更有力地支持了课余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举措是: 开设创新实验班, 学生实行导师制; 实行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 共享相关资源; 自动化专业实行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 工业自动化专业实行工程专业人才认证专业改革试点。相关材料以提交学校有关部门, 并于2014年开始实行。

4. 机制 - 环境维度改革

在机制与环境这一维度改革方面, 学校出台了各种政策支持与鼓励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例如, 鼓励校企协同创新, 将自动化专业的校企协同创新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为校级项目; 将工业自动化专业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 实行“智能电气工程师专业人才”资格认证; 整合学校资源, 成立了“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 为保障实践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还出台了应用的支持性文件与政策, 例如2014年7月制定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奖励办法》, 对各个层面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这些机制与环境维度的改革, 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5. 建立四维一体实践平台

在教师与学生维度、学校与企业维度、理论与实践维度、机制与环境等“四维一体”大的教学改革趋势下, 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改革开展卓有成效, 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平台跃然而出, 改革成绩斐然。平台特色如下:

( 1) 构建两大平台, 获三大奖励

单片机创新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理念新、功能多、成本低、拓展强、体积小、维护易”六大特点。目前该创新教学实验平台批量生产超2500套, 服务于省内外13家不同档次院校的通信工程、电子技术等多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该平台先后获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 高等教育) 二等奖、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构建了信息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立体平台。构建了信息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立体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 拓展学生创新能力, 促进校企合作。荣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 2) 一个实验中心, 多个实习基地

2014年成立了校“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并在以2013年的“仲恺自动化及电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这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项目 ( 2013年立项) 的建设为依托, 与2014年与广州市番禺奥莱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展开产学研合作, 在此基础上与近十家企业开展了各层次和形式的合作。

( 3) 学科竞赛成果丰硕

2012年以来团队教师先后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6项目项, 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2项奖励。

( 4) 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式丰富, 特色鲜明

“创新教育实验班” ( 下简称实验班) 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操作上, 集中整合学院各专业优势教学资源, 以“实验班”为突破口, 推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实验班在培养模式上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以任务驱动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以能力素质为取向的实践模式, 以人格修养为核心的育人模式。通过与省内外IT企业的广泛合作, 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 强化工程应用能力。以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项目为主体的课外实践为手段, 加强团队合作, 提高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实现工程科技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是一种宽基础、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流采取2 + 2的模式, 学生进校后, 前两年修读大类基础平台课程, 后两年进入到该大类所涵盖的专业学习。学生在第四学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每个专业的名额分配情况填写专业分流志愿。按照分流原则, 根据学生前三个学期的量化综合考评成绩及学生志愿进行专业分配。学生于第五学期分流到相应专业继续学习。

自动化专业以LED行业为专业导向, 开展校企协同创新专业改革试点, 工业自动化以“智能电气工程师”专业工程人才认证专业改革试点。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两年来的探索, 对“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创新教育模式”的课题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 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有力的措施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课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1. 资金不足。由于本研究项目所获得资助金额有限, 使得大量的调研、回访工作无法进行, 研究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资源与设备也无法得到足够的满足。

2. 协作困难。由学校院系调整等原因, 使得本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研究涉及的主要专业没有集中在一个学院, 而是同时分布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两个学院, 这使得本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3. 范围有限。本研究课题主要局限于我校电子通信技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少数几个电子信息类专业, 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度有限。

今后我们将把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继续运用到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或者之中, 以实践教学为出发点, 从多个渠道、多个角度、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统一和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带动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昌平, 谢祖锋, 黄波.香港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考察与对比研究.实验技术与管, 2011, 28 (6) :200-203.

[2]高原王土央.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6) :30-32.

上一篇:平面投影下一篇:分权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