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的原因

2024-05-10

失效的原因(精选十篇)

失效的原因 篇1

关键词:阀门弹簧,失效原因,对策

1 引言

阀门中的弹簧决定着许多止回阀、安全阀、保险阀和其它各种阀门的正常运行, 弹簧决定开启压力、阀瓣的行程以及在关闭状态下密封的稳定性。但是经常出现由于断裂、较大的永久变形或损失承载能力而导致的弹簧失效问题。

2 最频繁的失效原因

2.1 高应力

弹簧所受载荷按外力作用形式可分为静载荷、冲击载荷、振动载荷。大多数弹簧的失效是由于大的变形以及高负荷引起的高应力造成的。高应力只适用于静负荷弹簧, 低应力的疲劳寿命较长。

2.2 氢脆

弹簧在电镀或酸洗后, 若没有进行适当的去氢处理, 将引起弹簧钢因变脆而失效, 但有色金属不受此影响。

在电镀溶液中, 用于水分子的电解, 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数量的氢离子, 氢离子一部分形成氢气逸出, 一部分以氢原子状态渗入镀层和金属本体中, 使金属本体和镀层的韧性下降而变脆, 即氢脆。所以应在电镀或酸洗后在烘箱或电阻炉内去氢处理, 根据弹簧的大小和镀层的厚度确定温度和时间, 通常选择的温度为150℃~250℃, 保温时间0.5~5h。

2.3 剧烈弯曲和缺口

拉伸、扭曲和平板弹簧产生的急弯, 平板弹簧的缺口或划痕可引起很高的应力集中, 造成失效, 因此, 弯曲半径应尽可能大, 并避免打印记。

2.4 疲劳

弹簧重复变形, 特别是大于106次循环时, 即使是中等应力, 也可能引起疲劳破坏。操作条件苛刻时, 应使用低应力。应提高弹簧的抗疲劳强度, 在合理选材的情况下, 喷丸强化不但使弹簧获得光洁的表面, 而且能提高弹簧的抗疲劳强度, 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 能缓解甚至阻止表面的脱碳、小坑、压痕、裂纹等缺陷。喷丸能使表面发生微小塑性变形, 所产生的残余应力能部分地抵消弹簧在以后受反复载荷时所产生的拉应力, 而拉应力正是裂纹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3 相对较少的失效原因

(1) 振动负荷:冲击、振动和高速负荷引起的应力比按规定的弹簧公式计算的应力高得多, 高碳弹簧钢和合金钢不能承受振动负荷。

(2) 腐蚀:由于酸、碱、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开裂或腐蚀性大造成了轻微锈蚀或凹坑, 减弱了材料的性能, 而且在腐蚀区产生较高的应力。在弹簧工作时处于腐蚀性较大的环境时, 弹簧可选取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的奥氏体不锈钢, 如:1Cr18Ni9。

(3) 不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弹簧成型后, 在淬火温度下, 若保持较长时间, 会引起晶粒结构的长大, 虽然硬度合适, 但会引起脆性。同时不合理的热处理还会使弹簧的表面脱碳层深度增加, 从而使弹簧的抗疲劳强度降低, 进而降低弹簧寿命。

(4) 材料缺陷:含有夹杂、疤痕的劣质材料, 以及表面粗糙, 带切口或边缘划痕的平板材料的弹簧, 当弹簧承担载荷时, 往往在伤痕处产生应力集中源, 引起弹簧早期失效。对于拉伸过度的金属丝, 若硬度不合适, 晶粒结构不好, 也会引起早期失效。因此, 应尽量不使弹簧表面有任何伤痕, 或控制在最低值。表1是某弹簧制造公司规定的压缩螺旋弹簧所允许的表面伤痕深度。

4 偶然发生的失效原因

(1) 高温:高温会降低弹簧的回火性能 (或降低硬度) , 减少弹性模量, 引起使用负荷和弹性极限的降低, 并使腐蚀增加。因此, 应使用耐腐蚀材料或高温合金材料。

(2) 低温:温度低于-400埘时, 会降低碳钢的抗振能力, 在-700埘时碳钢会变脆。应使用抗腐蚀材料, 例如镍或有色金属合金

(3) 摩擦:紧配合在孔和轴上造成材料的磨损和突然损坏。压缩弹簧变形时, 其外径扩大, 但是扭转弹簧变形时外径变小。

(4) 其它原因:加大拉伸弹簧的挂钩, 会使弯曲部分的应力增大。通过大量电流, 会引起弹簧失效。焊接、钎焊也经常破坏弹簧的回火状态。印痕、凹痕和切口等, 常使应力增加。扭转弹簧变形使外表面产生很高的应力。紧缠弹簧时和芯棒发生咬合。高速变形、振动和由于在接近于自然振动频率或它的谐波情况下操作所产生的颤动, 也会引起的应力的增加。

5 结语

绩效管理失效的原因探析论文 篇2

摘要:大部分企业均建立适合自身的绩效管理体系,但绩效管理的效果却存在差异,笔者对绩效管理失效的原因从目标分解不清晰、角色分工不明确、制度设计不完善、管理流程不到位、绩效沟通不重视、结果运用不挂钩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绩效评价

目前,各个企业都在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的绩效管理体系。由于企业的规模大小、行业性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等存在差异,可以说,有多少家企业就有多少种绩效管理体系,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很多失败的原因是共性的,笔者对其进行分析,希望对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一、目标分解不清晰

绩效管理以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为驱动力,因此战略目标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多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不重视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析和分解,出现各个职能体系各自为政制定体系目标,直接从职能体系目标分解到部门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现矛盾甚至背离。正确做法应是首先制定战略目标,对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年度,形成年度经营计划,然后通过绩效管理的目标分解工具分解到各个部门,形成部门绩效目标,进而落实到具体员工,形成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

二、角色分工不明确

绩效管理中的角色可以分成四个层次,企业一把手、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直线经理和员工。很多企业没有将各个层次角色的分工明确清楚,导致了上至企业老总、下至普通员工不清楚自己在绩效管理中的职责,被动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甚至产生敌对情绪。正确的做法是明确各层次参与人员在绩效管理中的职责,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细则,并通过培训加深理解,使绩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三、制度设计不完善

有的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如绩效考核制度中对于考核周期、考核范围无明确规定,执行时全靠领导指示;绩效考核目标不清晰,评价时全靠领导印象;绩效考核没有明确标准,考核时全靠以往经验;考核维度单一,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无法有效结合等等。这些问题是考核制度设计过于粗放导致的,应在制度设计阶段,结合企业实际,将考核各个要素充分考虑,合理制定考核指标、考核周期、考核标准等。例如针对不同岗位设计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比重及不同的考核周期,服务类人员以短周期、定性指标为主,技术类人员以长周期、定量指标为主。

四、管理流程不到位

有的企业对考核执行、考核反馈等无明确规定,只重视绩效考核这一个环节考核结束时人力资源部将结果汇总上报领导就算考核结束,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应以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设定为载体,通过制定绩效计划、日常绩效指导、评估考核反馈三个主要环节,在执行过程中,各个步骤充分结合、紧密衔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五、绩效沟通不重视

绩效沟通存在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经理与员工共同确定绩效目标的沟通、工作实施过程中对目标达成情况的沟通、绩效评价结束后对评价结果的反馈等等。有的企业只重视绩效考核这一个环节,不重视沟通,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正确的做法是,在制定绩效目标时,直线经理应与员工一起确立目标、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在执行过程中,应通过沟通扫除障碍,力争完成目标;在考核结束后,应通过正式面谈的方式将考核结果告知员工并共同进行分析,找出差距不足,制定改进计划,使员工绩效真正得到提升。六、结果运用不挂钩绩效考核的结果主要运用于绩效奖金、工资调整、职位升降、评先选优等方面。有的企业在考核结束后,没有按照制度规定,对绩效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绩效表现较差的员工给予惩罚。由此打击了员工积极性,对公司的管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绩效管理制度不能良性运行。所以,在绩效考核结束后,企业应按照制度规定对绩效考核结果有效运用,使绩效管理体系良性循环运转。

结论:

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绩效管理的失效是绩效管理实践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实践中,应不断总结失败教训,避免落入绩效管理的陷阱。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应定期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诊断,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完善提高,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赵艳丰.绩效考核连得两个“C”的背后[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06).

我国公众参与失效的原因及其路径 篇3

所谓参与,对于个人而言,就是面对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决策和行为,他们能够参与到决策当中,在其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并影响决策的最终制订;而对公共机构来说,参与就是在公开以及透明的方式中,所有民众的意见得到倾听和考虑,政府与公众的意见达到一致。公众参与强调意见被倾听以及采纳,强调参与信息的公开、参与过程的透明,强调政府与公众达成意见的一致。

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失效的原因

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缺乏法律保障

新的《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随着新《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了一定的“名分”,但是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只是在规划审批前进行,而并未提及在规划编制之前是否要有公众参与。另外,公众参与的途径、参与的程度、参与的范围、参与主体如何确定以及参与有效性如何保证等问题也没有提及,而这些却是公众实现有效参与的关键内容。公众参与的合法性虽然得到了法律的规定,但是参与的有效性仍然缺乏法律的保障。

公众参与主体范围窄

缺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城市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利益直接相关者和间接相关者,城市规划作为一个高度社会关联性的实践活动,在规划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人的利益,有些是小部分人的利益,有些则涉及社会集体的利益。缺少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的城市规划,不仅影响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还会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很大阻碍。

以专家的意见取代公众的意见。公众参与需要兼顾专家和公众两者的意见,但是,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往往偏向于听取专家的意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政府过于注重城市规划的效率,而忽视了公平。公众参与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它是一种防止决策失误长远效率的机制投入。但是,很多政府官员根本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公众参与,因此,一些公众参与的程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变了味,大多沦为政府安抚公众的权宜之计或是一种点缀善政的工具。另一方面,城市规划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过程,普通公众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往往缺乏参与的热情。政府官员为了城市规划的高效率,就通常以专家参与取代公众参与,以专家的意见代替公众的意见。然而,专家参与并不能取代公众参与,专家的理念与公众的利益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东西,专家着眼于城市规划方案的技术支撑,而公众则关注城市规划所造成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利益或社会影响。

公众参与手段较为单一。我国公众参与方式较为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已经运用的参与方式,大多是“象征性的参与”、“假参与”。如规划制定前,主要是走訪群众,开展座谈、咨询等;规划制定中,主要是专家咨询、设计招标、听证会等;规划审批中,主要是政界精英、人大审议;规划制定后,主要是宣传、公示、展览等。公众参与座谈会、听证会是我国应用得最多的参与手段,但是由于执行不到位、参与主体范围窄等原因,使得大部分公众意见无法得到表达。

公众参与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

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一般限于专家、开发商、政府有关部门官员等群体形成的一个小圈子当中,普通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政府信息的公开。然而,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有关城市规划的信息无法及时地进行传递,公众无法及时、全面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导致许多与规划有关的利益相关者或对规划方案感兴趣的公众无法及时、充分地参与其中。许多公众对规划的具体内容、是否要参与规划、参与的具体方式与渠道等方面的信息一知半解,甚至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不充分而失去了参与的最佳时机。在规划方案征求意见阶段,需要公众对规划方案的合理性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由于信息公开机制的不健全,很多公众前期对规划方案了解不多甚至没有了解,在参与的时候也无法针对方案的合理性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有些公众甚至意识不到参与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信息公开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公众的参与也只是做做样子。

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公众参与应该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即政府提供信息让公众参与其中,参与之后,对公众意见是否采纳以及未被采纳的原因进行公示,形成“参与一反馈一再参与”的良性循环。然而,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尚未形成这种良性循环,公众参与之后,公众无法获知自己的意见是否被政府采纳、被采纳的程度以及意见未被采纳的原因。缺乏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久而久之,公众就会失去参与的热情,政府的公信力也会下降。

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其主要使命是保障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然而,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政府也不完全是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时候。作为有限理性的政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寻租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来监督政府和开发商的行为,在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对政府如何处理公众意见、如何选择开发商、如何做出最终决策等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进行监督,公众参与监督的机制也尚未建立。

公众参与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还是以个人参与为主,无法形成有组织的参与模式,公众参与组织化程度依然很低。近几年来,一些社会组织,如社区、非营利组织等的建立和发展,其在公众参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然而,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不高,公众参与很难形成“有组织的声音”。

有效参与应该具备的制度条件

首先,要有一个以选举为基础的对公民负责的代议政府。再者,要求政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另外,公民社会的存在。公民社会包括:经济上独立、自治的公民;有独立理念的公共知识分子;有不完全被政府所控制的媒体;有草根非政府组织的存在。

目前,我国只是部分具备有效参与的制度条件,如没有以直接选举为基础的代议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不畅通、公民社会刚起步等,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公众参与的程度依然处于较低层次,公众参与的“形式化”严重。但是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公众参与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政府的信息正在走向公开和透明,非政府组织在不断发展等,这些现象也为我国公众参与实现有效性提供了发展空间。

提高城市规划中公众有效参与的路径

城市规划中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应从法律法规、机制建设、公众本身等几个方面来着手。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有关公众参与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例如,明确规定参与主体如何选取,明确参与主体中专家、直接利益主体、间接利益主体、无利益关系的普通公民等的人数比例如何划分;清楚界定参与阶段,规定规划编制之前、编制过程中、规划方案公示、规划决策等阶段应该有无公众参与;明确公众参与的程序如何、参与的渠道和手段有哪些;明确公众参与意见如何处理、意见采纳与否以及未被采纳的原因等。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的规定,才能使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宣传参与知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针对当前存在的公众参与热情不高,政府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不断进行宣传,让公众树立市民意识和市民责任感,不仅对与自身利益有关的规划项目积极参与,而且对于一些涉及公众集体利益的规划方案也应该参与其中。公众参与能力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城市规划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公众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不想参与、不愿参与的状况频发。因而,政府必须要对参与主体进行基本规划知识的培训,并通过不断实践,从而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

实现公众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市民、开发商、规划师(专家)、政府、非政府组织等构成了公众参与的主体来源。其中,市民包括两类人:一是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者——目标人群。这些人对当地的情况最熟悉。但是这些人往往过于关注自身利益,因而对项目的建议也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二是利益间接相关者——泛指所有市民,与目标人群相比,他们的建议和认识会客观一些。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开发商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利益集团,规划师(专家)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论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中立的一方,其主要职责是调和其他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保证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在城市规划中进行公众参与,首先要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保证这些参与主体能够全部参与其中,让他们各抒己见,提出意见,而不应该只重视某一部分参与主体(如规划师、专家)的意见。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实现参与手段多样化。目前,随着我国公众參与水平的提高,各地为提高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水平,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方式。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这些城市的公众参与水平较其他地区要高很多。因此,探寻新的公众参与方式,实现参与渠道多样性,是实现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保障机制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公民的知情权是参与权的基础,公众首先必须有知情权,然后才可能真正参与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划活动中去。规划部门可通过构建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公开。在实体平台方面,通过社区公示栏、报纸、城建展览馆等作为媒介,把有关规划的信息告知公众;在网络平台方面,可以搭建政府网站、论坛、与网民互动等方式让信息传播得更快,涉及的范围更广。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要促进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性,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公众参与回应机制,形成参与一反馈一再参与的机制模式。具体做法:首先,政府关于城市规划的信息公开透明;其次是公众参与意见的征集、整理和分析。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将参与信息进行再次的沟通。

完善公众参与评判机制。针对各参与主体由于利益诉求、价值观念、观点立场等方面的不一致而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建立一个独立的参与评价机构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出现各方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这种独立的评判机构对争论的问题作出公正合理的评定。这种评判机构主要由政府有关部门人员、规划师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利益相关群体、非政府组织等按一定比例选出的代表组成,主要的评判方法是代表根据规划规定并结合公众的意见和要求进行投票评定。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城市规划过程具有高度社会关联性,每一个规划决定都可能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在公众参与规划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参与监督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可以设立公众参与监察员,监察员可以从公众中产生,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在政府就规划方案“征询意见”阶段之后,检查员可以参与到公众意见的处理、采纳环节,迫使政府认真对待和处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板式换热器失效的原因 篇4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失效原因,处理措施

1 概述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新先进的设备, 与其他类型的换热器相比, 具有一定的优势。如, 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价格便宜、重量较轻、结垢系数低、便于清洗以及热面积更换容易等[1]。目前, 板式换热器已在石油、电力、化工、建筑供热以及食品饮料等行业受到广泛应用。然而, 随着板式换热器的长时间使用, 其中的部分零件逐步老化或者损坏, 机器无法正常工作。对此, 我们应认真分析板式换热器失效的原因, 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

2 板式换热器失效的原因

2.1 板式换热器的污垢凝结

板式换热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 将出现结垢, 进而使传热装置的传热系数不断下降, 严重时, 将使板片的通道发生堵塞。通常情况下, 换热器的流体层易于生成结垢。而板片上的污垢, 主要是固体纤维或者固体杂物易于集聚的地方, 其使流体在某一地方滞留后, 形成污垢积聚。另外, 介质中的钙镁离子, 通过适当温度析出后, 易于附在污垢积瘤上, 最终变成蜂窝状的垢瘤。换热器结垢和通道堵塞的原因有所不同, 但两者对设备的影响基本一样, 对此, 在热交换器的性能开始降低时, 应及时进行清洗, 防止结垢生成更多。

2.2 换热器垫片的封闭失效

通常情况下, 板式换热器出现泄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板式换热器运行时的温度太高, 或者受到物质材料的压力影响, 进而发生泄漏[2]。其次, 由于换热器的垫片长时间使用, 逐渐出现老化或者裂纹等现象, 从而导致仪器失效。最后, 板片发生持久的变形, 难以紧固垫片。对此, 在发现垫片的封闭失效后, 应及时取出板式换热器, 查看问题及检修, 拆掉或者替换多个相近的发生故障的板片。若无法同时拆掉行冷热介质的板片, 将导致冷热介质的相互混乱。

2.3 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影响

循环水在流动的过程中,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和循环水间的摩擦阻力不断增大, 水垢逐步生成, 尤其是通道发生严重的局部堵塞, 这进一步增大了循环水的流动阻力, 造成局部的流速减缓, 局部的表层温度过高, 最终加快水垢的生成。由于通道的局部堵塞, 造成水垢迅速发展, 形成恶性循环。此外, 关于循环水的水质, 基于水源的上游地区大力开展工业生产, 以及受到水源周围的挖沙工程影响, 造成这些地区的总硬度、小颗粒泥沙的含量逐渐增高。另外, 由于循环水内长时间利用腐植酸系列的水稳剂, 更加加重污垢腐化物、絮状物的生成。

3 板式换热器失效的处理对策

3.1 清洗板式换热器板片的密封槽

在板式换热器的所有设备零件中, 密封垫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大多数的板式换热器, 均是选用粘贴剂将垫片贴于垫片槽中, 最终形成“粘贴式”的封闭构架[3]。尤其是BR02型的板式换热器, 其粘接板片与封闭垫片之间的粘结剂, 均来自于粘接橡胶与塑料的401瞬干胶, 其和不锈钢板片的粘结强度最为合适。在替换垫片时, 先将板片平整放置于平板上, 而后利用螺丝刀轻轻撬开垫圈, 并将其慢慢撕下。至于垫片槽内的残余黏胶, 选用不锈钢的清洁球或者丝刷结合丙酮, 全面刷洗后, 再利用清水进行冲洗。

3.2 板式换热器的解体维修方法

对于板式换热器, 可依照其的检修时间与检修情况, 适当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解体维修, 或者整体拆卸, 吊挂相应位置后, 再给予解体维修。在解体检修前, 先用卷尺认真测量两块压紧板片间的间隙B值, 便于备用之需。其次, 利用扳手按照顺序均匀松动紧固的螺母, 进而将夹紧的螺杆卸除。最后, 将活动的压紧板迁移至立柱的一端, 托起板片, 将板片推移至上导杆的缺口部位, 前倾斜或者后倾斜的取出板片。

3.3 拆装板式换热器的方法

在拆卸及安装板式换热器时, 应拧紧螺栓, 且收紧的力度均匀。在安装每一个螺栓的过程中, 应检查板片各个面的长度[4]。尽量动手拧紧螺栓后, 再采用专门的力矩扳手, 按照螺栓的对应顺序加以收紧, 直到螺栓完全紧固为止。最后, 依照上述的步骤, 将换热器的板片加紧至所要求的长度尺寸, 利用金属尺加以测量板片的长度。禁止在操作的过程中, 或者填满媒质的压力下加固板式换热器。与此同时, 确保操作中板片束的平行, 以免板片发生变形, 导致换热器垫片的密封失效。若在板式换热器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泄漏情况, 应及时加紧螺栓。若泄漏问题仍未停止, 则需要停止加紧螺栓, 并更换泄漏板面。板片拆卸时, 应将行冷热介质的板片一并拆卸。

3.4 化学冲洗的方法

相对不锈钢的板式换热器而言, 禁止采用盐酸或者盐酸类的物质, 如清洗粉末、清洗剂等, 进行化学清洗残余的污垢, 特别要注意的是, 禁止将板片的整体设备拆卸下来清洗, 原因在于:这些残余的污垢并非全部溶解, 少数仍遗留在结构缝隙中, 无法清洗干净, 损坏机器设备。此外, 酸碱中和的化学清洗, 未能得到充分发挥[5]。对于这一问题, 可选用桃酥类的洗涤剂或者硝酸综合缓蚀剂的方法加以清洗, 适当调节其的温度, 有利于加快其的清洗速度。化学清洗的方法, 在难以拆卸及清洗的板式换热器中较为少用。

4 结论

总而言之,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新先进的效率高的设备, 采用解体维修的方法, 有助于及时发现及解决相应的故障问题。然而, 基于板式换热器受到结构特征以及维修要求的约束, 唯有仔细、认真的做好这份工作, 才能保证其的维修过程顺利完成, 从而确保板式换热器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刚.板式换热器泄漏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10) .

[2]何西扣, 董毅, 朱衍勇.核电站用板式换热器失效分析[J].物理测试, 2010 (2) .

[3]潘炳权, 况敏, 何思立, 刘钧泉.钛板换热器板片失效分析[J].广东化工, 2009 (1) .

[4]姜立清.板式换热器结垢的原因分析、清洗及保护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0) .

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防范 篇5

摘 要:工业企业在面对我国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其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然而,我国当前不少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其实际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本文将侧重于分析我国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具体原因,并基于此些原因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切实提升工业企业内部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效果,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内部的运营能力,让工业企业向着现代管理模式迈进。

关键词: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实效;原因;防范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工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却愈发激烈,如果想要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就应该从自身的内部控制工作入手,切实提升其内部控制效果,努力形成一种良性控制循环。然而,我国当前不少工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了其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在此,我们将认真分析下其内部控制失效的具体原因,然后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努力确保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让工业企业有一个更为明确与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指导与依据,进而获得较好的内部控制效果。

二、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本来是为了企业能够确保各种业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可靠而采取的纠错和防止政策、措施以及程序等。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处于不同程度的失效状况之中,主要有环境原因、人员原因以及制度原因等三个方面造成的。

(1)首先,环境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我国工业企业相应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较为滞后,虽然说在这些年来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其整体的内部控制体系还没有能够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我国不少工业企业只能更多的依赖国外已有的内部控制理论来指导我国的内部控制工作计划制定与具体实施。实际上,由于我国工业企业与国外工业企业所处的各种经济环境与时代发展背景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国工业企业在借鉴其内部控制理论时将遇到一些不够相符的情况,加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建立与完善之中,工业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变得愈发复杂化,这就让其内部控制工作实际实施过程中遭遇了不少的现实障碍。

(2)其次,人员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我国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其具体的操作人员,无论是企业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管理决策层,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够强,内部控制观念较为落后,并没有能够对内部控制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把内部控制工作单纯的看作是差错纠错的事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只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没有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内部控制工作,从而无法引导工业企业从权利制衡的角度去考虑内部控制工作,也无法让内部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出自身对于企业内部约束与评价的有效作用,进而无法真正优化工业企业的战略性发展规划与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3)最后,制度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内部控制方面的制度有着重要且关键性的作用,它是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到位与规范的重要保障所在。然而,我国当前不少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不少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控制人员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指导与依据,从而让他们在对工业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化行为,比如说,企业财产清查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内审机构也不尽完善到位,监督机制缺乏必要的作用力,这就导致了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主观的影响而出现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三、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防范措施

鉴于以上所述的各种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极其导致的原因,工业企业应该尽可能的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有效防范。具体防范措施阐述如下:

(1)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就是说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应该防止企业管理层的武断行为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换句话说,工业企业就应该从企业内部进行董事会等各个层面人员的约束与监督工作,当企业生产经营不善或者出现一些问题时,企业的股东可以有权对此提出不满意的建议,督促企业的董事会和经营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进这样的状况。如果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难以为继的严重危机状况时,股东监督委员会完全可以提出更换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建议,并通过股东大会进行具体的讨论与表决,尽可能的避免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往往被内部人员控制的尴尬局面,从而有效防范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取得一定的相互协调与相互制约的成效。

(2)科学设置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机构。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也离不开科学的组织机构。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应该包含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个方面的机构。这些组织机构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工业企业应该努力迎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来科学设置一些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让企业中的各种人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减少各个组织机构间由于沟通不畅而导致的管理费用激增或浪费,有利于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效率,让整个工业企业处于一种分工合作的内部控制系统之中,有利于真正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完成工业企业的各项任务。

(3)提高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的风险意识。工业企业要想真正有效防控好内部控制工作的失效问题,就应从企业领导决策层方面入手,提高他们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事实上,企业领导阶层在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时,将能够更好的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责任意识,更为到位的落实内部控制体系规范。那么,这就要求企业领导人成立内部控制的领导机构与实施机构,实行全员制内部控制规范的学习与培训工作,制定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案,完善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尤其是要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在企业上下员工中都采取风险宣传工作,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让工业企业处于全员式的内外部风险防范体系当中。

(4)强化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工作。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其应该从内部审计方面入手,根据一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基于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来建立健全一个科学、合理且可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努力促使工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向着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工业企业应该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大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风险审计力度,规范各项风险业务的审计调查工作,做到责任清晰,可以追究到具体的个人,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提升企业负责人与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水平。此外,工业企业还应该强化外部监督工作,即强化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工作,从而让工业企业的外部监督工作发挥出强化企业信息沟通与交流的积极作用。

结语:总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主要是由于环境、制度以及人员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工业企业就应该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并强化外部监督,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全力推进内部控制国家化,还要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弹性设计,全面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最终让工业企业内部控制这样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进而提高工业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2005(3)

轴承失效原因及改善方法 篇6

关键词:轴承;失效原因;改善方法

前言:

轴承是机械设备上的最常用零件,是机械设备运转的核心保证,同样也是机械设备中极易失效的零部件之一。在当今工厂的机械设备中,大型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多采用滚动摩擦轴承,一方面由于其相对于滑动摩擦轴承较小的摩擦阻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结构的轻便性。但是对于滚动轴承这种极易损坏的零部件而言,如果使用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就极容易造成轴承失效继而导致机械设备运转失灵。失效的原因往往并不单一,而是由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多方面形成。所以,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对于轴承结构的了解,并熟练掌握安装和使用轴承的正确方法,进而了解轴承失效的多种可能性及其原因,并采取相对应的改善方法,才能延长轴承的使用年限,创造出更大的使用价值。

1.轴承故障原因类别

工业中所采用的轴承,无论是滑动轴承还是滚动轴承,均都会有一定正常的使用年限。超过这个使用年限以后,轴承才会因使用过度而正常报废,这个使用年限我们称之为轴承故障中正常的“疲劳寿命”。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来,能够达到正常使用年限的轴承并不多见,大部分的轴承都“英年早逝”,由于人为使用不当或多种自然意外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轴承失效,继而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这种并未达到使用年限就发生故障导致失效的情况,由于与其疲劳寿命的定义相反,工业技术操作人员多将其称为轴承故障。引起轴承故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表格中不难看出,轴承的失效原因中,不充分的润滑和轴承未能与机器接触良好是关键。安装不当和轴承负荷过重同样也占据了一大部分原因。

2.轴承失效的具体原因分析

2.1.轴承结合面和承载区接触不均匀引起的与机器接触不当

根据上文中的分析,我们不难得知,与机器接触不当已经逐渐成为了轴承失效的主要原因。这种原因的产生多是由于轴承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轴承表面的承载区有一些细密纹理,这些纹理多是为了加大与结合面的接触强度所设定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结合面和承载区的接触不十分均匀,使得相接处的表面纹理渐渐损坏,其配合痕迹慢慢磨损,使得接触变得不太良好,进而造成与机器接触不当。对于圆锥结构的立体滚动轴承而言,这种情况的产生更为多见。轴承的内圈由于其厚度不佳,结合面的接触范围就显得更为狭小,极易与承载区的接触部分发生大量摩擦,从而使得擦痕的出现更为严重,更易引起与机器接触不良。

2.2.轴承出现异常磨痕导致轴承中进入大量污染物

异常磨痕不同于轴承正常使用中产生的正常刮擦的痕迹,实际上,轴承的异常磨痕非常容易出现,其特征也由于较为明显很容易被肉眼发现。在使用不当的轴承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轴承的转子与滚动结构的接触面中发生了一些结构改变,滚动接触面的尾部往往具有一条长长的刮擦痕迹,这都是异常磨痕的出现所引起的。这些轨迹就使得在机器的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细小异物能够顺其进行到轴承的中心转子中,从而更进一步地形成压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轴承的自身设计精度过低,或是技术操作工人在安装轴承时未能使得轴承内座接入口与安装轴上的座内轴紧密相连,固定上显得较为不牢靠,都会使得机器运作时大量的污染物进入轴承,从而使得轴承异常磨损的情况产生。

3.相关的改善方法

3.1.改进润滑剂的供应方式,采用黏度和运转条件相适应的润滑油

针对于轴承出现异常磨痕导致轴承中进入大量污染物的情况,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保证有足够的润滑剂,减小异常摩擦的产生,进而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物的进入。同样,如果异常磨痕是由于润滑油的黏度不能与设备转速相适应,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也可以更换润滑油的黏度,采用黏度和设备的转速能够相适应的润滑油类型。如果工作场地上没有条件更换的话,也可以采用添加合适的型号处理剂,减小润滑油和机器转速之间的不匹配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对整个轴承的滚动结构进行涂层处理,确保异常摩擦不易产生。

3.2.调整轴承结合面和承载区接触精度,保证其结构刚度均衡

如上文中所分析,如果轴承结合面和承载区的接触不当,也会容易引起轴承的结构失效。因此,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可以调整配合件之间的结构空隙,保证轴承结合面和承载区的刚度均衡协调。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对整个承载区的零部件进行涂层处理或者完全更换。在调整结构空隙时,要注意将轴承内座接入口与安装轴上的座内轴紧密相连,确保轴向空隙不要超过相关规定。同时,还可以适当调整轴承的整个辅助定位设计,检查结合面零件的加工质量,确保接触程度良好,不易造成与机器的接触不当。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蓬勃发展,轴承的使用技术和检修技术相较于原有的基础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轴承本身的结构特点也渐渐趋于复杂,自身的结构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所以,相关的检修人员需要掌握轴承失效的多种可能原因,使得轴承的维修和改良能够更科学合理,确保轴承不应意外损坏缩短其使用年限,并能对已出现了部分失效原因采取一定的改良措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利益。

参考文献:

[1]文传凤、余宪海. 某轮主柴油机主轴承失效原因分析[J]. 中国工业.2012,6(13):17-18.

[2]宋海荣. 某发动机轴承失效原因分析[J]. 失效分析与预防.2011,9(99):8-11.

上升极限开关失效的原因分析 篇7

关键词:上升极限开关,失效,原因分析,改正措施

1 事情经过

某市某工厂车间有一台电动葫芦, 额定起重量为5t。某日, 吊钩到达上升极限位置后, 上升极限开关失效, 钢丝绳被绞断, 司机未及时发现, 发生钩头落地的事故, 砸中地面上整理被吊物料的工人, 当场死亡。

2 原因分析

图1为电动葫芦起升机构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图。图中, M是起升电动机。-K11、-K21为起升、下降接触器。-S94为直接切断上升动力电源“断火”上升限位开关, PE为起重机低压电源的保护接地线, -K00为总电源接触器。S11~13为手电门上的自动复位的按钮, S21为紧急断电 (停止) 开关。

现场检查发现, 电动葫芦上排绳器损坏, 见图2, 右侧为上升限位开关, 左侧为限位开关的触发装置。钢丝绳已不能与触发装置的触发杠杆连动。

钢丝绳的绳端钢丝散落, 这是一起冲顶事故, 什么原因造成钩头冲顶的呢?是冲顶造成排绳器损坏掉落, 还是无排绳器, 造成冲顶呢?

我首先检查上升方向限位开关——S94, 人为动作开关, 开关闭合断开正常, 不存在吊钩到达极限位置时, 上升方向限位开关本身不能断开的问题。这起冲顶事故, 不是限位开关不断开造成冲顶, 造成排绳器损坏掉落。而是因为无排绳器, 不能触发限位开关, 造成冲顶。

排绳器损坏, 吊钩到达极限位置时, 上升方向限位开关不能触发, 电路不能断开, 是造成这起冲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3 改正措施

3.1 及时修复损坏的“排绳器”, 可以防止冲顶事故的发生。

3.2 设置备用的第二级起升高度限位开关, 见图3的S93, 也可以防止冲顶事故的发生。

在上升方向接触器-K11的线圈回路中, 接入一个“重锤式”第二级起升高度限位开关, 见图3中的S91。第二级起升高度限位开关动作后, 切断上升方向动力电源。

第二级起升高度限位器S91动作后, 由上升方向接触器K11切断电动机起升方向动力电源。

此时, 按动S13, 接通下降方向接触器K21电源, 下降返回。

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分析 篇8

该污水泵是某车间将装置区收集到污水池里的工业废水向厂污水处理系统输送的关键设备, 它选用的是大连耐酸泵厂生产的IHZ80-50-200A型自吸泵, 轴向介质密封部位采用的是104型机械密封。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2 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问题

泵机械密封在装置生产运行过程中, 曾出现因静环断裂而造成密封失效泄漏的现象。断裂部位如图1所示。

2.2 原因分析:

2.2.1 造成机械密封故障的前提

由于该泵是自吸泵, 所以当泵的入口管线的密封点出现密封不严而漏气时, 极易导致该泵的吸水能力下降, 泵壳内液体温度升高现象。

2.2.2 密封结构形式的制约

该泵采用的是104型机械密封, 动换材质为陶瓷;静环选用的则是石墨;静环辅助密封圈采用了聚四氟乙烯, 是一种没有冲洗等辅助设施的单弹簧非平衡型机械密封。

2.2.3 要因

综上所述, 当泵壳内液体温度升高, 运转的机械密封所产生摩擦热无法散失时, 密封摩擦副间的液体汽化, 使石墨静环温度升高。因石墨静环的导热性良好, 致使静环的辅助密封圈温度也升高。

聚四氟乙烯的线膨胀系数为10.5×10-5 1/℃;钢的线膨胀系数为11.5×10-61/℃, 明显看出聚四氟乙烯的线膨胀系数约为钢的10倍。因为密封压盖为钢质, 所以静环辅助密封圈受热向外径伸长已不可能, 只能向内径方向膨胀, 结果对密封圈附近的石墨静环形成一个很大挤压力 (如图2中F) 。与此相反, 在密封端面附近还存有一个使外径膨胀的热应力 (W) 。在上述两种力的作用下, 最终会导致静环断裂。

3 处理过程及措施

通过对机械密封故障原因的分析, 可清晰的知道泵入口管线出现密封不严;漏气是故障的诱因, 而聚四氟乙烯的线膨胀系数偏高则是导致静环断裂的直接因素。所以, 改观的首要问题是消除泵入口管线的密封点密封不严现象。原泵入口管线出现密封不严的主要因素是静密封点较多, 在环境温度的变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泄漏。统计该泵的入口管线静密封点数为13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尽量消除管线中的法兰连接形式, 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这样, 管线的静密封点数减少至5个。其次为提高机械密封使用过程的可靠度。将原静环辅助密封圈改为钢6倍线膨胀系数约的氟橡胶“O”型环, 增强了密封圈的弹性变形能力, 降低了石墨静环因膨胀而承受载荷的强度。

4 结论

经过以上两种方案的实施, 不仅保证了该泵2.4米的汽蚀余量, 而且改善后的设备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机封静环断裂而导致密封失效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顾永泉, 机械密封实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1。

机械密封的失效原因及措施 篇9

本文对机械密封在应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并针对各类失效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维护措施。

1 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机械密封是指至少一对或几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的弹力 (或磁力) 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液体泄漏的轴封装置。

机械密封主要是在结构上将容易泄漏的轴向密封, 改为相对不易泄漏的端面密封。当主轴旋转, 由于紧定螺钉的存在, 将会带动弹簧座、弹簧、动环、动环辅助密封圈随主轴一起转动, 由于防转销的作用, 静环处于静止状态, 在弹簧力和介质力的共同的作用下, 使动环与静环紧紧贴合, 并产生相对滑动, 这样动环与静环相接触产生的环形密封面阻止了介质沿端面间的径向泄漏[4,5]。

2 机械密封的失效及分析

2.1 密封失效的症状

密封失效或将失效前的常见症状有:

1) 密封持续泄漏;2) 工作时密封尖叫;3) 密封面外侧有石墨粉尘积聚;4) 工作时密封发出爆鸣声;5) 泵和轴振动;6) 密封寿命短。

2.2 密封失效的形式

对失效的机械密封进行拆卸、解体, 可以发现密封失效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1]。

2.2.1 腐蚀失效

机械密封因腐蚀引起的失效为数不少, 而构成腐蚀的原因却错综复杂。

1) 磨损腐蚀。磨损与腐蚀相互交替产生作用, 从而造成的材料的严重破坏, 被称为磨损腐蚀。磨损的产生通常源于密封件与流体之间的高速运动, 冲洗液对密封件的冲刷, 介质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对密封件的磨粒磨损。磨损腐蚀对密封摩擦度的损害最为巨大, 常是造成密封过早失效的主要原因[2]。2) 应力腐蚀。金属材料处于腐蚀环境中, 并且在承受应力状态下发生的腐蚀, 被称为应力腐蚀。弹簧、金属焊接波纹管等机械密封构件最易因产生应力腐蚀而失效。3) 点蚀。在金属材料表面部分区域产生的麻点状的腐蚀小孔, 被称为点蚀。弹簧套易出现大面积点蚀或区域性点蚀, 有的甚至导致穿孔。

2.2.2 热损伤失效

机械密封件因过热而导致的失效, 即为热损伤失效, 最常见的热损伤失效形式有端面热变形、热烈、弹性元件失弹、橡胶件的老化等。

2.2.3 磨损失效

机械密封件因为端面的长期磨损而失效的形式, 即为磨损失效。这主要是因为选材不当而造成的。

3 机械密封的失效典例及措施

3.1 干运转

当密封面间的液体不足或无液体时就会发生干运转。当发生干运转时, 最典型的症状是静环会有严重的磨损和凹槽[2]。

相应措施:1) 检查冲洗液入口和过滤器;2) 检查循环线;3) 增大循环液量。

3.2 密封面变形

在某些场合下, 泄漏是因为密封面变形所造成的。造成密封面变形的原因:1) 传动弹簧、端盖和静环装配不当;2) 配件使用不当;3) 轴未对中引起轴的位移;4) 轴承损坏引起轴的位移。

相应措施:1) 带上弹簧重新研磨动环;2) 检查碳石墨环的安装误差。

3.3 振动

在轴的旋转过程中, 振动是不可避免的。当轴或泵一旦产生较为严重的振动时, 轴套凸肩处的间隙会变窄, 从而会产生:1) 动环与轴套的前缘发生接触。2) O型圈槽与轴套的前缘发生接触。

相应措施:1) 对轴和泵的对中性进行检查;2) 对轴的弯曲程度进行检查, 对轴套的前缘进行淬火处理。

3.4 弹簧变形和断裂

对于大弹簧来说, 绝大部分都是单向旋转的。而单向弹簧通主要的作用是对轴套或动环起到加紧的目的, 如果主轴的转向或者弹簧旋向安装错误, 弹簧便会发生故障, 如变形、打滑、开裂, 最严重时会发生断裂。对于多弹簧密封而言, 弹簧主要是由于过载而发生失效, 这是由于弹簧周围会沉淀大量固体物质, 这会导致弹簧弹性的弹性减弱。

相应措施:1) 对弹簧的旋向泵的转向检查是否正确, 轴封是否失灵;2) 对于多弹簧密封, 为了减少物质的大量沉积, 可使介质在弹簧所占的空间内循环流动。

3.5 磨粒磨损

在输送介质中如果含有磨削性颗粒, 则运转时就会渗透到密封面间, 导致密封面迅速磨损造成密封失效。

措施:1) 选用耐磨的密封面;2) 过滤密封液;3) 在某些场合下, 可使用双端面密封。

4 结束语

机械密封是一种旋转轴使用的精密部件, 轴封一般来说是流体机械的薄弱环节, 因此不但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 并且对零件的安装准确性也有较高的要求。以上对机械密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失效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 机械密封的泄漏通常是各种因素的集合, 应该详细分析这些因素, 按照规定的使用条件范围选用机械密封, 做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 就能够保证密封长周期稳定、可靠运转。

摘要:机械密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旋转轴动密封, 在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机械密封结构复杂, 技术含量高, 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生产的稳定性。在实际生产中, 机械密封最常见的失效原因有干运转、密封面变形、弹簧变形和断裂等。针对以上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 本文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讨论, 并针对机械密封失效的典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密封,机械密封,失效,泄漏

参考文献

[1]徐灏.密封[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3.

[2]吴晓玲.密封设计入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3]陈德才.机械密封设计制造与使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4]王和顺, 董霖, 黄泽沛, 张车宁, 陈次昌, 静压干气密封端面流场数值模拟[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1.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分析 篇10

关键词:货币政策,失效,原因

据学术界的研究,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渠道、汇率渠道、非货币性资产渠道和信贷传播通道四条途径影响宏观经济总量。而中国由于政银体制、信贷管理体制、利率管制、金融市场不完善、微观经济主体非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特征, 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 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不能有效实现。下面笔者将从六个方面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人民银行形式上独立而实质上不独立的特性制约

人民银行受国务院管辖, 政府要发展经济, 而央行主要目的是维持币值稳定和控制通货膨胀, 两者在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专业化水平的差异带来的政策倾向不同, 最终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 出现“一边倒”现象, 货币供需无法达到均衡状态。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数据显示, 我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在10%, 而货币存量年平均增长幅度31.5%, 货币实际供应量大大高于理论货币供应量。以美国为例, 美联储拥有绝对独立性, 另外, 其从业人员对业务的操作水平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强化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执行能力。

二、货币市场的不完善

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会影响该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西方发达国家, 都拥有健康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方面作为短期融资市场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提供场所;另外一方面, 更是货币政策当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 吐纳基础货币, 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重要场所。而我国货币市场刚刚起步, 市场工具种类匮乏, 功能不健全, 参与主体较少, 交易规模偏小, 这些都限制了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发挥。另外, 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尚未形成, 这也使得我国央行无法通过价格调控来向市场释放利率信号。

三、货币乘数的变化

随着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工具越来越普及, 信用卡交易、网上银行交易等使得货币越来越虚拟化, 货币层次的划分方式已经不能反映货币的实际流动性情况, 而基于传统的货币层次理论下的货币乘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为当局在统计数量时加大了难度, 使得货币统计的口径不能满足当下的经济发展需要, 进一步弱化了央行政策的有效性, 所以建议当局应该顺应经济的发展, 与时俱进地提出新的货币层次理论, 重新定义M0、M1、M2的标准, 将信用卡交易和电子商务中涉及的流动性较强的货币划到相应的层次里, 并在指定货币这个政策充分考虑这一块业务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四、汇率制度

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因“管制有余而浮动不足”, 其本质上是一种以美元为“名义锚”的固定汇率制度, 这样的汇率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释放。当央行通过降息补充市场过少的流动性时, 会导致人民币贬值, 而央行在这样的汇率制度下, 又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买入人民币, 以防人民币贬值过快, 这样就会大大弱化央行政策的效果。

五、利率管制的障碍

凯恩斯在《通论》里面提出的IS-LM模型告诉我们, 利率价格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均衡, 而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 市场本身就具有一种内在的平衡机制。而我国利率尚处于管制状态, 官定的利率经常会扭曲市场资金的配置, 例如银行是顺周期效应就是这一体制弊端的体现, 具体而言, 在经济衰退时期, 商业银行信贷的缩小并不会推动利率的上升, 这会导致过分的信贷紧缩, 加剧了经济的衰退;而在经济过热时期, 商业银行贷款的扩张并不会推动利率的下滑, 这必然导致通胀压力的加大和信贷的过度扩张, 加速了泡沫的形成。这一机制是在货币供应量没有任何改变的条件下, 人为改变资金价格或信贷条件, 使价格信号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利率的刚性让微观经济个体对利率变动及借款成本不敏感, 使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不能有效传递。

六、微观经济主体的阻滞作用障碍

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转变不彻底制约货币政策的作用。国有企业存在信贷资金财政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单一和整体资产负债率过高等问题, 严重制约货币政策的作用。同时, 由于整个社会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下降, 项目的预期风险导致企业经营的趋利性不强, 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多余的融资又流回资本市场, 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

七、结论

针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障碍, 我国货币政策当局必须尽快从改善信贷政策、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去疏通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从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进而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保证我国经济平稳而快速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卢庆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复旦学报, 2003 (01) :49-56.

[2]Mishikin.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国喜.我国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障碍及对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5) .

[4]周任.我国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新疆社科论坛, 2010 (01) .

上一篇:N3护士、护士长下一篇:双层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