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训练

2024-05-19

高压训练(精选三篇)

高压训练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62例颅脑外伤患者, 其中男34例, 女28例, 年龄19~48 (25±17) 岁;脑挫裂伤18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 颅脑骨折28例;患者均有昏迷现象, 时间1~17d。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颅脑损伤与出血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护脑、防治感染、脱水、神经营养与止血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依据自身病情的不同采取Brunnstrom方法与运动再学习方法 (MRP) 训练治疗[3], 对于处于昏迷期的患者采取刺激听觉、味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系统的方法治疗, 重复刺激, 达到唤醒与促进运动的作用;对于处于清醒期的患者按照人类运动发育的顺序 (翻身、坐起、站立、行走) , 配合日常生活能力的功能恢复训练, 重复训练, 加强对四肢运动能力的操控。高压氧治疗选用单人医用高压纯氧舱[宁波高压氧舱总厂生产, 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04第3260120号], 压力设定为0.1Mpa (1ATA) , 加压与减压时间20min, 持续给氧换气, 吸氧治疗30min, 2次/d, 15d为1个疗程[4]。

1.3 疗效评价标准

日常生活能力 (ADL) 评分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2]。满分100分, 低于20分, 日常生活能力极差, 重度残疾;20~40分, 日常生活能力较差, 中度残疾;40~60分, 功能性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一般, 不能自理;60分以上, 生活能力较强, 能够自理。治愈:患者的临床体征与症状完全消失,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0分;显效:患者的临床体征与症状部分消失,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0~60分;无效:患者的临床体征与症状无改变[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95%以上颅脑外伤的患者在身体与精神方面出现残疾[3], 主要由于脑组织损坏, 造成较多神经细胞凋亡, 脑组织缺血与缺氧状态, 损害脑组织功能, 细胞代谢异常与细胞水肿变异导致循环障碍, 降低脑组织中氧的弥散功能[4]。药物与手术治疗很难恢复功能障碍。颅脑外伤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改善脑组织的缺氧与缺血, 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至关重要[5]。

高压氧疗法, 可以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 改善脑组织缺氧症状, 改善组织有氧代谢, 增加三磷酸腺苷合成, 收缩血管, 降低脑血管流量, 缓解脑水肿, 颅内压下降, 改善侧支循环, 保护病变周边的“缺血半暗区”范围的神经细胞, 恢复脑组织功能[6]。高压氧还可以改变血-脑积液屏障的通透性[4], 使CO水平达到正常, 降低氨基酸兴奋性, 复原神经功能。抵制脑组织的炎症发生与组织凋亡, 具有护脑作用, 促进微循环, 改善侧支循环的状态, 加大椎动脉血的流量, 提高脑干网状激活系统的供血量, 刺激上行性网状系统, 利于患者苏醒。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3], 康复训练做为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外界因素特别重要。颅脑受损后导致的部分传导通路断路, 其功能恢复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与重组。康复训练的关键在于进行特别活动, 达到恢复与重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康复训练对中枢神经反射、周边皮肤触觉与本体触觉简易程度等多方面调节与改变脑内病变组织与周边神经的兴奋度, 达到高级中枢神经支配肌肉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可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降低后遗症的发病率[3]。我院采用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外伤患者,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1.25%, 明显高于对照组,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0分以上者, 治疗组30例, 对照组18例, 治疗组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应用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 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62例颅脑外伤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及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压氧,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庆芳, 刘依凌, 孙姗姗.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 2013, 30 (1) :16-18.

[2]张运超, 彭刚, 丘永平, 等.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10) :106.

[3]段青梅, 索南才措, 熊曙光, 等.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6) :1527-1528.

[4]潘启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1) :117-118.

[5]贾生梅, 段青梅, 熊曙光.高压氧联合康复干预治疗高海拔地区围产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 (5) :399-400.

高压训练 篇2

股内侧肌斜束肌力训练结合三色散外敷治疗运动员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2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股内侧肌斜束肌力训练结合三色散外敷治疗运动员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到2009年6月对25例运动员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病人进行股内侧肌斜束肌力训练结合中药三色散外敷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髌股关节下蹲痛(100mmVAS)、Lysholm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进行肌力训练,中药外敷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对比,运动员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Lysholm功能评分也有相应的提高.结论:股内侧肌斜束肌力训练结合三色散外敷能够有效缓解运动员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作 者:杜斌 孙鲁宁 沈计荣 DU Bin SUN Lu-ning SHEN Ji-rong  作者单位:杜斌,DU Bin(江苏省中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孙鲁宁,沈计荣,SUN Lu-ning,SHEN Ji-rong(江苏省中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29)

刊 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9 8(3) 分类号:G804.5 关键词:外侧高压综合征   髌股关节   肌力训练   三色散  

高压训练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均有下肢肌张力过高、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尖足等临床表现,均符合2006年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3]。将所有患儿按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56±1.35岁;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3.60±1.24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及分型标准者;②年龄1~6岁;③家属能配合且坚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伴有心肺疾患、急性炎症等其他疾病;③不能够坚持治疗或接受其他治疗者(手术或肉毒素治疗)。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①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坐在患儿对面,用腘窝控制患儿一侧膝关节使患儿保持外展、外旋位,用一手握住患儿另一侧大腿或膝关节处,另一手扶持足部,并保持患儿踝关节背屈位;然后依次屈曲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进而外展、外旋下肢,然后伸直下肢,同时保持踝背屈,保持一定时间后回至起始位;两侧反复交替进行,以起到牵拉内收肌的作用。②患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治疗师手持玩具置于患儿体侧,用言语或动作指导患儿踢玩具,以起到主动牵拉内收肌的作用。③患儿取坐位,坐于圆筒或椅子上,保持屈髋屈膝,足跟着地,可降低内收肌肌张力。④能行走的患儿,可让患儿扶墙横走。每次40min,每日1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高压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穴取环跳、居髎、风市、阴谷、曲泉、血海,均取双侧,极片按正负极放置于相应穴位,每次30min,每日1次,共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内收肌痉挛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后以量角器测定被动大腿内收肌角度,并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表评估大腿内收肌肌张力,其中肌张力0级计0分,Ⅰ级或Ⅰ+级计1分,Ⅱ级计2分,Ⅲ级计3分,Ⅳ级计4分。

1.4.2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大腿内收肌肌张力下降≥1级或恢复正常,被动大腿内收肌角度增加30°以上或达到正常范围;有效:治疗后大腿内收肌肌张力下降≥1级,被动大腿内收肌角度增加20°~30°;无效:治疗后肌张力无改变,内收肌角增加不足20°。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_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内收肌痉挛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收肌肌张力、内收肌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收肌肌张力、内收肌角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内收肌肌张力、内收肌角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1)P<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痉挛型脑瘫是脑瘫中的最常见类型,以锥体系损伤为主,临床以肌张力升高、运动发育落后、运动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下肢内收肌张力升高是痉挛型脑瘫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双下肢交叉,不仅导致步态异常和行走困难,还会对整个下肢和腰部的稳定性造成严重不良影响[4]。对于痉挛型脑瘫,要想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必须改善患儿的肌张力,以促进患儿的正常姿势及运动、抑制异常的姿势运动。

脑瘫属中医学“五迟”、“五硬”范畴,其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阴阳失调,肝强脾弱,而致筋肉挛缩拘急。《标幽赋》中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近年来,中医针刺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5]。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多选用体针及头针,但因针刺为一种有创操作,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疼痛,引起部分患儿及家属的排斥。

本研究选用的高压低频电刺激是通过高电压、超低频率的单向功率脉冲电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穴,其痛苦小、简便易行,患儿和家属均易于接受且坚持。其选取穴位中,环跳、居髎、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经穴,局部解剖有臀中肌、臀大肌、阔筋膜张肌及股外侧肌等,为大腿内收肌的拮抗肌,高压低频脉冲波刺激可补阳益气、通经活络,提高拮抗肌肌力,降低内收肌张力;阴谷、曲泉、血海为足三阴经穴,局部解剖位于内收肌的附着点或肌腹,高压低频电刺激可滋阴泻肝、扶正祛邪、舒筋活络、缓急解痉。本处方阴阳经穴均取,既能从阴引阳,又能从阳引阴,从而使阴阳互济,阴平而阳秘。

同时,高压低频电刺激可起到激活神经细胞及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肌张力等治疗作用[6]。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压低频电对相关穴位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比单纯康复训练更能降低内收肌肌张力,缓解内收肌痉挛。因此,早期进行高压低频电穴位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可提高疗效,缓解患儿痉挛状态,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轻患儿家庭经济及精神负担。

参考文献

[1]陈秀洁.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12:2-3.

[2]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9:6.

[3]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4]王健,尹靖宇,郑炳铃,等.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99例疗效观察[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2):536-538.

[5]汤明丽,吕复莉,唐久来.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安徽医学,2012,33(9):1255-125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压训练】相关文章:

高压变频05-20

高压注水04-30

高压测量05-09

高压静电05-19

高压设备05-23

高压工艺05-25

高压联锁05-27

高压电工试题05-15

高压电源05-28

高压试验考试06-07

上一篇:动物们的故事下一篇: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