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

2024-05-14

给水排水工程(精选十篇)

给水排水工程 篇1

1 住宅的给水排水的要求

1) 生活给水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的水质、管道直饮水系统的水质和生活杂用水系统的水质均应符合使用要求。2) 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3) 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和管道的设置, 应保证二次供水的使用要求。供水管道、阀门和配件应符合耐腐蚀和耐压的要求。4) 套内分户用水点的给水压力不应小于0.05MPa, 人户管的给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5) 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住宅, 配水点的水温不应低于45℃。6) 卫生器具和配件应采用节水型产品, 不得使用一次冲水量大于6L的坐便器。7) 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8) 设有淋浴器和洗衣机的部位应设置地漏, 其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 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 其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9) 地下室、半地下室中卫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 不应与上部排水管连接。

2 住宅工程中给水排水安装的质量控制

2.1 给水工程安装的质量控制

2.1.1 管道安装

1) 管材选用。a.埋地管道。管材应具有耐腐蚀性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当管径大于DN'75时, 通常采用有内衬的给水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给水塑料管或复合管;当管径不大于DN75时, 通常采用给水塑料管、复合管或经可靠处理的钢管、热镀锌钢管。b.室内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明敷或嵌墙暗敷一般采用塑料给水管、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热镀锌钢管。地面敷设管道宜采用PP—R管、PEX管、PVC—C管、铝塑复合管及耐腐蚀的金属管材。c.室外明敷管道。一般不宜采用铝塑复合管、塑料给水管。给水泵房内管道及输水干管宜采用法兰连接的衬塑钢管或涂塑钢管及配件。水池 (箱) 进水管、出水管、泄水管通常采用管内外壁及管VI端涂塑钢管或塑料管, 浸水部分的管道通常采用耐腐蚀金属管材或内外涂塑焊接钢管及管件。

2) 管道敷设。应根据建筑或室内工艺设备的要求及管道材质的不同来确定管道的敷设方式。其中, 室内暗敷给水管道有直埋式和非直埋式两种形式。a.嵌墙敷设的塑料管、铝塑复合管管径通常不大于25mm, 嵌墙敷设的铜管管径通常不大于20mm, 嵌墙敷设的薄壁不锈钢管宜采用覆塑薄壁不锈钢管, 管径通常不大于20mm。b.明敷给水管道与墙、梁、柱的间距应满足施工、维护、检修的要求。例如, 横干管与墙、地沟壁的净距不小于100mm, 与梁、柱的净距不小于50mm。

2.1.2 阀门安装

给水管道上使用的阀门应耐腐和耐压, 阀门型号主要根据管道材质、管径大小、管道压力和使用温度等因素确定。一般的阀门产品型号由7个单元组成 (有些单元可省略) , 如J11T-10, ZA4W-10K等。

2.1.3 水表安装

小区建筑的引入管、住宅和公寓的进户管、各用户的进水管、需计量的设备进水管上均须装设水表。一般规定:用水管道公称直径不超过50ram时, 应采用旋翼式水表;管道公称直径超过50mm时, 应采用螺翼式水表;通过水表的流量变化幅度很大时应采用复式水表。

2.2 排水工程安装工艺

2.2.1 管道安装

1) 管材选用。生活排水管管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高度、抗震要求、防火要求等因素。常用的建筑物内排水管道有排水塑料管及管件、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对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或排水温度较高时, 应使用金属排水管。硬聚氯乙烯管宜采用胶黏剂连接。排水立管应采用挤压成型的硬聚氯乙烯螺旋管, 排水横管应采用挤出成型的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 连接管件及配件采用注塑成型的硬聚氯乙烯管件。2) 管道安装。排水管道一般宜地下埋设或在地面上、楼板下明设, 也可在管槽、管道井、管沟或吊顶内暗设。使用塑料排水管时, 应合理设置伸缩节。3) 管道支架。塑料排水管道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规定。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 其间距一般为:横管不大于2m, 立管不大于3m;层高不大于4m时, 立管可安装1个固定件, 立管底部弯管处应设支墩或承重支吊架。4) 管沟土石方工程。室外管道安装涉及管沟土石方工程, 在计算其工程量时, 首先要明确土壤类别、挖土深度, 其次对放坡系数和管沟宽度要有所考虑。

2.2.2 管道附件

排水管道附件主要包括检查口、清扫口和检查井。检查口装设在排水立管及较长水平管段上, 可做检查和双向清通之用。底层和设有卫生器具的二层以上的建筑物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铸铁排水立管上检查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m, 立管上检查口的设置高度以从地面至检查口中心1.0m为宜。清扫口装设在排水横管上, 用作单向清通排水管道的维修口, 通常设置在楼板或地坪上, 与地面相平。检查井:当井深不大于1.0m时, 0.45m<检查井内径<0.7m;当井深大于1.0m时, 检查井内径不宜小于0.7m。井深是指井底至盖板顶面的深度, 方形检查井的内径指内边长。

2.2.3 排水处理设施

1) 排水泵。建筑物内使用的排水泵有潜水排污泵、液下排水泵、立式污水泵和卧式污水泵等, 其中, 由于潜水排污泵具有占用场地小等优点, 在建筑物内使用较多。公共建筑内应以每个生活排水集水池为单元设置两台泵, 平时交替运行。

2) 化粪池。化粪池距建筑物外墙不易小于5m。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一般不小于1.0m, 宽度不小于0.75m, 深度 (水面至池底) 不小于1.3m。圆形化粪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m。化粪池进水口、出水口应设置连接井与进水管、出水管相接。顶板上应设有入孔和盖板。

3 结论

通过对住宅工程中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有利于住宅工程的施工管理, 能够为住宅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借鉴。

参考文献

[1]蒋潇.高层公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途径探讨[J].城市建筑, 2013.

[2]孙建利, 郑锐.浅析给水排水设计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 2013.

[3]李祯.探讨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发展[J].电子测试, 2013.

给水排水工程作业 篇2

一、概念题:

1、水的自然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入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能量交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2、胶体稳定性:所谓“胶体稳定性”,系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3、氧化剂 :氧化剂是一种能氧化其他物质而本身被还原的物质。

4、自由沉淀:一种是颗粒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称为自由沉淀

5、中水

二:简答题:

1、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继续,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2、画出地表水常规工艺流程。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出水B.原水→混凝→消毒→沉淀→过滤→出水C3、管网布置方式有哪几种?

环状、树状

4、消防水池设置条件是什么?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1 条进水管,且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大于25L/s。

5.中水按系统区域可分为哪几种?

1)、城市中水(或称作市政中水)

2)、区域中水

3)、建筑小区中水

浅析给水排水工程技术 篇3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节能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先后出现了能源紧张,供不应求、能源浪费严重等现象。其中水资源的短缺现象最为严重,“水荒”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噩梦。因此,建立一个节约型社会是国家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尤其要节约用水,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据一项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建筑资源消耗,占生活总消耗的三分之一,排水工程消耗资源占建筑工程总资源的三分之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建筑节能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排水工程的节能、节水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给水排水工程新的技术都是建立在节能、节水上的,下面我们会具体分析一下,目前主要的給水排水节能、节水工程技术。

1.给水排水节能、节水工程技术的重要性探讨

给水排水工程有那么多技术,为什么只说节能、节水方面的技术。答案就是现在社会的能源十分紧张,储存的能源已经不多了,因此,无论什么行业节能都是永恒的话题。众所周知,水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宝贵资源,但可供人们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等淡水资源在地球总水量中仅占极微小的比例。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严重短缺的水资源已成为困扰我国国计民生和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已将节约用水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我国城市用水却逐年增多,城市生活用水绝大多数为民用建筑用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担负着为各类建筑提供用水保障的任务, 因此如何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建筑节水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须考虑的问题。节约建筑用水对于缓解城市生活用水紧张状况乃至水资源匮乏状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是能源的一种,而且还是可以循环利用的那种。但是给水排水工程中用到的其他资源却是很难重新利用的,他们都是用一点少一点的资源,如果说节水是给水排水工程的最重要的任务,那么节能也刻不容缓,因为资源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没有资源人类就会退步,难以生存下去,所以,作为资源消耗的“大户”——给水排水工程,必须把节能、节水工作做好,服务全人类。

2.给水排水工程节能、节水技术分析

前面已经说过了给水排水工程节能、节水技术的重要性,下面就具体介绍给水排水工程节能、节水技术实现的具体方式。

2.1热水泵设计技术分析

热水泵的作用就是对用户的水进行温度提升,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建筑物在选择热水循环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该设备的循环方式。目前的热水泵的循环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干管循环;第二,立管循环;第三,之管循环。在实践中发现,在整个循环系统中,耗能最高的是干管系统循环。在实践中发现,当出现循环系统消耗时,可以对该系统工程进行改造,将耗能降低。可以加入一些回水管,提升循环系统运行效率。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从而降低了水资源的损失。基于实验基础上,当前想要节约热水资源、降低耗能出现,最有效的方式是使用支管循环、立管循环以及感官循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能源耗损的出现。但是,这种模式选择会提升成本自出。在现实设计中,热水供应系统还没有完全使用该方式。使用立管循环、支管循环等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它操作步骤比较简单,人们比较容易掌握。

2.2对超压出流的控制

在对整个给水排水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节水这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严防超压出流现象的出现,因为,超压出流现象如果出现,就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进行设计时应该严格控制超压出流现象出现,提升资源利用率。实践发现,应对该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对系统配水点系统进行优化处理,将其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就是,注重科学分区问题。我国相关规定已经明确指出,在高层建筑中,供水系统分区应该由建筑设备、建筑类型、建筑层数以及建筑材料进行确定。

2.3对水表的合理设计,提高部件的质量

水表安装不当会导致水资源大量的浪费,因此,一定要合理的安装和设计水表。众所周知,水表是记录用水情况的设备,帮助人们查看用水量,属于水平衡使用重要检测工具之一。这里所说的水量平衡检测,是相关水管理部门分析水量使用情况重要依据之一。在水资源节能条款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相关数值。在一些建筑小区内安装上入户水表,而且该水表还具备水量分析功能。能够帮助人们分析用水情况,而且还可以及早发现问题进而处理问题。部件质量方面具体体现为:在小区内,假设计量设备老化、质量低下,会在应用中出现数值不准确的情况。这将对供水单位以及用户带来影响,造成用户利益受损。

2.4中水的回用

中水顾名思义就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 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我国的中水利用起步较晚,最先开始实现中水回用的城市是北京,然后,慢慢的缺水地区的建筑及小区也纷纷建立中水工程以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状况。一些地方还出台了专门的法规和措施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建筑必须建设中水工程。中水的利用是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促进水的循环利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建筑及小区节约用水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

2.5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是大自然实现水循环的一个工具,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雨水,就会大量节省人力物力,实现节能、节水的双重目标。雨水利用途径:(1)直接利用:城市人工湖、池塘、小河、水库等利用了自然雨水径流做补充水源,同时还可向周边绿地浇水,保持了水土。(2)间接利用:经土壤渗透净化后补充地下水,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现各地随意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特别大量建设建筑物和道路,农用池塘的消灭和不透水面面积的增加,不能及时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的水降还引起城市地面下沉。

2.6海水利用技术

大海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海水,那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不是梦想。海水利用包括海水代用和海水淡化两部分:海水代用是指直接利用海水代替冷却、降尘、冲灰、部分生产工艺、生活杂用淡水。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去除盐分制成淡水可供饮用、日常生活、生产等用途。

3.结语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给水排水节能、节水工程技术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这些技术不但可以节约资源,节省工程成本,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增大企业的利益。在这个节能型的社会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给水排水的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地把节能、节水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工程中区,用最少的东西,建造出最让人们满意的建筑,提升自己公司的名声,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当然,给水排水技术还有很多,但是由于目前社会的现状,那些技术都已经被淘汰了,这里就不介绍了。 [科]

【参考文献】

[1]薛柳华.浅谈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一些细部问题及解决方式——以福州市三环路东北段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13.

[2]许为民.李观元在卧式混流泵小型排水点建设及检修中应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

浅谈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篇4

1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供求或趋向平衡, 或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目前六百多个设市城市中, 缺水城市超过50%, 如果按给水工程设计要求的95%的供水保证率 (特枯年份) 衡量, 或者以近期 (5年) 或远期 (15-20年) 城市规划发展达到的规模衡量, 缺水情况将更为严重。以往给排水工作常把重点放在寻找水源上, 但由于受区域水资源富有程度、距离城市的远近、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水资源使用的多目标性、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难度等众多制约影响, 往往难以寻求到理想的水源。以中小河流为水源的城镇供水大都取白天然径流, 但缺乏径流调节能力, 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大量的水白白流失, 一方面枯水时节取水困难, 易出现水源短缺现象因此,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1.1 全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全面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作为非工程措施, 投资小、上马易、见效快, 与社会进步的趋势相吻合。在城市给水规划中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缺水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及用地结构, 限制大耗水工业的发展, 提倡实行节水工程与企业新、扩、改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全面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二是对与城市供水存在一定矛盾的上游农业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包括调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使之与资源条件相匹配并推行节水灌溉, 为下游城市提供丰裕的水资源环境;三是在城市用水规模预测中把工业节水指标考虑进去, 不能老像过去那样把“节水”停留在口号上, 应把软指标变为硬指标。

1.2 大力开发利用水资源

单纯从天然径流提取水源, 取水利用率很低, 大量的过境水量未被有效利用。要改变城市供水的被动局面, 必须行动起来, 充分开发利用身边白白流失的资源。水资源开发的原则应是兴修水利, 拦河筑坝, 调节径流, 蓄丰补枯。城市积极主动地去开发水源, 不仅符合水资源开发的趋势和规律, 而且往往还与水利部门的开发计划不谋而合。由于水利工程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及其影响面的广泛性, 因此在考虑水资源开发的同时, 或者是农业水库改变性, 增加向城市供水的功能时, 除对其城市供水效能予以论证外, 还应认真仔细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3 严格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水污染不仅造成水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能使符合水质标准可供饮用的水源减少, 间接加剧水资源的短缺。首先在给水规划中要根据水文水力关系及环境容量, 划分出城市水源的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 并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提出有关治理现有污染源、清除排污口的措施;其次城市在规划中要杜绝新污染源、新排污口的产生, 流域性的水污染问题, 应通过城市规划提请上级政府部门会同有关城镇予以综合管治。

2 水量规模预算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各规划阶段到具体项目实施, 确定其水量规模是首要内容, 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 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合理确定水量规模十分重要。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阶段, 到工程实施, 其水量规模的确定是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各阶段有不同的规范、标准、指标作指导。

2.1 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给水工程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用地、人口规模, 空间布局安排和水资源状况, 提出各取水水源、供水系统的规划期内工程水量、水质目标和设施布局。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

2.2 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

国家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关于城市污水量预测方法提出:“城市污水量应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用户和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户排出的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组成”, “城市污水量宜根据城市综合用水量 (平均日) 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其中对污水排放系数提出0.7~0.8的数值。

2.3 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污水量预测

分区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的深化、补充和完善, 一般是分区、分块进行规划。专业规划则是将给水、排水工程, 按专业内容和需要单独进行规划。两种规划对水量预测不仅要进一步核实不同规划期的总水量, 而且要提出各地块的用水量和污水量。

2.4 详细规划阶段给水、污水量预测

详细规划阶段已明确开发建设的强度及要求, 居住区应有容积率、层高等指标, 公共建筑应有建筑量、客房数等规划条件, 给水、污水量应根据单位水量指标测算。

3 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给水排水体系面临者许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城市供需水之间的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 城市水的供需矛盾变得愈来愈突出。其原因一是人口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城市人日正在以每年0.2%的速度增长, 使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其次单位人口用水量增加。由于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与过去相比, 我国城市单位人日用水量增加了近2倍;再次是工业用水量增加。

3.2 供水水质相对下降与高标准水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 直饮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 加上净水工艺设施较陈旧, 造成现在自来水水质相对下降, 因此供水水质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3 水污染处理的迫切性与排水设施不健全的矛盾。

当前, 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水质污染的问题, 致使城市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水质型缺水的区域不断扩大, 水资源供需失衡。这一问题已对城市中居民的生活、健康及城市现代化进程构成了危害。

4 对策及措施

4.1 注重科学研究, 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

加大对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 充分利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 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确保给排水工程建设的高起点, 高标准。加大科研力量和经费的投入, 并将成果及时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2 广开投资渠道, 用市场经济规律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来源。

改“封闭运作”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保证政府投资力度和财政资金来源的同时, 建立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 多渠道的筹集各方资金, 打破行业垄断,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 确定投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 保证融资体制能够长效发展, 推动城市供排水事业的全面发展。

4.3 完善各项法规, 用法律手段确保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确立国际通用的规则, 通过行政立法, 完善法规, 建立明确的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管理职责制度体系, 明确管理权限, 形成规划、建设、维护、监督各部门明确的权利、职责和监管机制。

5 结论

给水排水工程 篇5

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环境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高年级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组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区域和企业的给水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以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1,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

(1)“两课”5门 14学分

1061019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学分(秋)3学分(春)4学分(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春)

(2)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外语4学分

大学外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I考试。学生课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文化素质课13学分 必修课程1门,1学分 000500

3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

1学分(秋)

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历史与文化、2.语言与文学、3.哲学与人生、4.科技与社会、5.当代中国与世界、6.艺术教育、7.法学、经济与管理、8.科学与技术。要求在以上八个课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修满13学分,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课程详见每学期选课手册。

2.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记入任选学分。(1)数学16学分

必修课 10学分 10420743 10420753 10420684 10420764 10420692 10420243 10420803 10420854(2)物理9学分

10430205 10430782 10430792

微积分(1)微积分(2)几何与代数(1)微积分(3)几何与代数(2)随机数学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实验 物理学导论 物理实验A(1)物理实验A(2)

3学分(秋)3学分(秋)4学分(秋)4学分(春)2学分(春)3学分(秋)3学分(秋)4学分(春)5学分(春)2学分(秋)2学分(春)

选修课 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6学分

(3)化学、生物10学分

必修课6学分 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B 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4学分 30450014 生物化学原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30450114 分子生物学

4学分(秋)

2学分(秋)4学分(秋)2学分(春、秋)4学分(春)

3.专业相关课程 71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不记入学分要求。(1)工程技术基础课 9学分

必修课7学分 20130433 20220044 20740042 20740073

机械设计基础B(1)电工与电子技术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春)4学分(秋)2学分(秋)3学分(春)

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学分

20740033 必修课 32学分 20440333 20440513 20440441 20310314 30030234 20040083 20040122 30050032 30050053 40050013 30050174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 3学分(春、秋)

(2)专业基础课 36学分

有机化学B 物理化学B 物理化学实验c 工程力学A 工程结构 流体力学⑴ 流体力学⑵ 环境学导论 环境工程监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原理

3学分(春)3学分(秋)1学分(秋)4学分(春)4学分(秋)3学分(秋)2学分(春)2学分(春)3学分(春)3学分(春)4学分(秋)1学分(秋)2学分(春)1学分(春)2学分(春)2学分(春)2学分(春)

选修课程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4学分

20440201 有机化学实验B 40440122 仪器分析B 40440011 仪器分析实验B 30050162 生态学原理 30050152 环境化学 30050182 环境土壤学(3)专业课26学分

本科生专业课程根据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四个学科方向(“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规划与管理”)和“市政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给水与排水)设置。学生所修专业课程应至少覆盖2个(含2个)以上的专业或学科方向,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工程专业:

必修课(5学分):A类课(1门)

限定选修(11学分):从B类课中任选不少于2门、C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门 选修课(10学分): 从B、C、D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0学分(3-5门)(同一门课不得重复计算学分)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必修课(12学分):A类课(1门)、B类课中的“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C类课中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限定选修(4学分):从B类课其它课程中任选不少于1门、选修课(10学分): 从B、C和D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0学分(3-5门)(同一门课不得重复计算学分)专业课程设置

A类(核心专业课、各专业必修)40050455 水处理工程(含实验)

「公共、水、给」5学分(春)B类(主干专业课、限定选修)40050414 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给」

4005042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含实验)「固」4005044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含实验)「气」40050434 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 「规划」 C类(设计课、限定选修)40050473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给」4005052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 「固」4005046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气」40050483 数据库与信息技术

「规划」

D类(选修课)40050332 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施工 「公共」 40050492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和造价管理 「公共」 30050092 专业外语 「公共」 40050532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 「公共」 30050192 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 「水、给」40050502 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 「规划」 400505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学方法 「规划」 30050202 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工程 「公共」 40050542 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归宿及去除注∶各学科方向/专业缩写如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水」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固」环境规划与管理 「规划」给水与排水专业 「给」各学科方向/专业公共平台课缩写为 「公共」

4.实践环节 17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学分(夏)10640852 大一外语强化训练 2学分(夏)40050202 认识实习2学分(夏)40030282 测量

2学分(夏)21510082 金工实习C(集中)2学分(夏)40050401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1学分(夏)40050222 生产实习

2学分(夏)40050343 水处理工程设计

3学分(夏)

5.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050390

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应用 篇6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优化;效益;途径

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基础标准是指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计量单位、符号、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在某一专业范围内普遍使用的标准的基础标准例如《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通用标准一般是指为标准化对象制订的共性标准,具有广泛性,涵概率比较高,适用的方面比较广,也可以作为专门使用的标准与依据,比如具体的卫生与环保要求、施工要求管理技术等,通用标准主要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专用标准指的是针对标准化对象的通用标准的补充与延伸的专项标准,覆盖面较小。比如适用于工程的规划、施工等步骤的质量验收要求与方法,关于卫生、环保的要求与规定也属于专用标准的范畴。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体系的应用分析

2.1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给排水设计体系

近年来,我国经过一系列的建筑给排水项目的实践,吸取了丰富的经验,矫正了相关的错误,并紧跟国际的科学技术,借鉴国外的优秀的案例与经验,结合实际进行给排水的具体设计。建立健全的建筑给排水体系是建筑设计工程的基础,我国在适当借鉴国外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建筑室内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正在不断完善建筑给排水设计步骤与应用程序。我国的建筑由于需求量巨大,对于排水资源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一直结合实际的需求,进行科学化的体系构建。在建筑给排水设计工程中,要充分利用实践人员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建立完备而合理的排水设计体系,加快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体系的完善。

2.2规范设计标准,保证建筑使用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与进步,居民对建筑设计的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系统正逐渐面向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防火设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规范设计标准,提高标准体系的执行力,全面协调与兼顾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建筑管理与设计人员遵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规范,对于高层建筑更要加强管道体系的构建,做好防火设计工作,比如利用防火套管等措施进行防火;还应保证建筑室内良好的排水性,全面提高居民使用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我国建筑的排水设备地漏装置不合理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因此建筑设计师应将民用住宅建筑的建设中的生活给排水设计作为重点,在设计中应把握用户需求,按照设计规范标准对地漏装置进行合理的设计,尤其是阳台、卫生间等地方的地漏设计。在建筑空间设计地漏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应对管线的沉积性进行检验,严防有害气体的产生,对居民健康造成危害。我国的很多建筑设计都忽视了地漏设计,尤其是装修过多次的建筑,容易造成地漏数量的减少,当建筑缺少地漏装置的支持,水分就会渗入地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损失。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按照设计的规范标准进行管线的布置,先根据实际情况排水管线位置的确定,利用设计标准体系进行规范,保证管线处于适当的间距。同时要注意普通塑料排水管道的使用,防止因其管壁太薄而发出共振噪音,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三、建筑给排水应用方案优化与应用

3.1建筑给水设计的方案优化与应用

建筑的给水系统主要包括给水管道以及民用消防给水等内容。一般对于面积较大的住宅楼都会设置多个卫生间,在建筑设计中卫生间与厨房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会导致水管道长度的增加。目前市场上的排水管道的型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适用面积与使用距离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保证卫生间与厨房间足够的距离,只能通过增大住宅面积这种方式进行解决。当建筑设计中的住宅增加,相应的管道长度也会随着加长,而管道长度增加会容易导致管线末端出现噪音,不仅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扰与麻烦,还会造成供水管道的压力过高,一旦超过一定的压力负荷,管道的不稳定性就会增加,从而产生更频繁的震动现象,造成恶性循环,给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更大的不便。在建筑给水设计中考虑到居民生活影响的因素,在选材上尽量挑选噪音较小的给水管道,同时要对建筑的大小与比例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小给水管道的长度,避免供水自来水源头压力过高而引起的相关问题。

民用消防给水也是建筑给水的重要途径。通常民用建筑的设计中会专门设有消防给水系统,方便应对居民生活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在建筑物设计施工中,要遵循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便利与人性化的服务,实现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所有环节的协调。对于高层建筑要合理的进行消防系统的设计,按照排水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与施工工作,使用合适型号的排水管,有效的对火灾情进行控制。对于塑料排水管要进行管径的控制,还要根据实际需求设立消防水泵,保证居民建筑物内部的消防水栓的安全设计与施工,有效的对火灾蔓延进行防治,提现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但是居民在使用建筑消防系统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对各种可能的问题有预见与防备措施,因此在建筑进行给水系统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消防用水系统设置的合理性,结合实际根据建筑的地形与布局进行给水设计。一般情况下,民用建筑的给水系统要采用分组供水的形式,在实际中应根据具体的面积来做详细的规划与分组。当建筑发生火灾时利用分组供水系统就可以提高灭火效率,对灾情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安全阀等装置的方式进行给水设计,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住宅中的压力管道压力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变大,尤其是对于压力容器,压力的迅速增大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阀等泄压装置的安装能有效进行管道与压力容器的泄压,还可以在消防给水系统中设置回流管道泄压装置,对居民生活的意外事故具有更大的保证。另外,在建筑的设计中,还应尽量减少给水压力值,增强管道的承压能力,提高建筑给水管道的稳定性,保证给水系统的完整性。

3.2管道排水方案的优化与应用

建筑的排水系统主要指的是排水管道、地漏等。传统的排水管道的材质是铸铁,但是由于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因此对居民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困扰。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排水管道,这是一种以塑料为主要构造材料的管道,能有效缓解生锈现象的发生,在建筑管道设计中得到了逐渐的应用。但这种管道材料也一些缺点,比如噪音大,容易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塑料材质比其他材质更容易产生噪音,因此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做好塑料管道设置的优化,将管道设置在远离客厅与卧室的范围,也可通过安装消音装置减少管道噪音的影响。

有排水需要的房间都可能会设置地漏,比如浴室、厨房等,虽然地漏这种排水方式不常见,但是一般认为厨房等地排水量较大,如果发生流水故障就会造成较大量水的流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因此设置地漏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要对地漏设计进行优化,按照我国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进行实施与设计,控制地漏水封的深度,与防涸功能的相适应,摒弃传统的地漏设计的应用。在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对于特殊地段应采用特殊的地漏设置比如在淋浴间工作中,可以采用DN75型号地漏,将地漏与存水弯配合使用,不提升了美观性,还对水封深度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给水管设计中需要采用正规化的土建支模,为了防止建筑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渗漏,土建施工过程中就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比如预埋套管的方式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排水管道在材料选择上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选用特殊的隔音材料,管道在施工中也可以加入减压阀门,从而更好的防止了共振噪声的产生,为居民创造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3.3节能设计的应用

在建筑物设计中还应结合节能性分析,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标准进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近年来,太阳能环保系统的设置为建筑设计增加了可持续发展性,太阳能热水器利用了无污染、低耗能的太阳能,有效地利用了清洁能源为建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效益。节水型器具的广泛普及与运用,不仅有效节约了水资源,还节省了居民的经济开支。如今很多住宅建筑都设置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恒温水箱以及贮热水箱等部分。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太阳能循环泵供水对贮水箱的自来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就可以进入贮热水箱,通过贮热水箱与恒的连接,保持太阳能系统中证恒温水箱的水温。

四、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体系的建立应遵循规范设计标准,同时考虑到节能设计原则,做好建筑给水排水工作,有效地保证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我们应全面协调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居民实际生活需求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体系,不断创新建筑给排水工程体系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颜正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黄玉珠,王峰.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应用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2,10:29-31.

[3]何辉.浅谈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法[J].城市建筑,2013,24:179.

[4]李雄华.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5]曹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华大学,2010.

给水排水工程 篇7

我国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从1952年正式命名,至今已经在高校开设了60年,为水行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多年以来,从传统意义上的水量输送,到以水质为核心的水工业概念的提出,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1]。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该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响应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出高质量的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才,是给水排水工程学科需要考虑的紧迫问题。

1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 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侧重于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相对薄弱[2],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由于实习经费紧张,导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一般来说,一个企业作为高校的实习基地特别是对于和给水排水相关的企业单位,例如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并不会带来什么效益,因此企业对于成为高校实习基地没什么积极性。许多企业之所以同意接纳高校学生到单位进行实习活动,常常是出于企业负责人和高校教师之间的个人关系。当企业或者高校因人事变动而影响到这种联系时,就会给后续的实践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因此,高校同企业之间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官方”合作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对学生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这就对企业方的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内不乏具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但在对于如何教育学生方面,却没有多少经验。另外,企业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要付出很多辛劳,相应的费用和报酬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待于落实。

1.2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环节相对薄弱

从本科生培养来说,目前针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一般比较完善,但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由于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身就不高,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也很少,即使到生产单位进行实习,也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出于安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企业很少给在校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目前高校还多侧重于科学研究,涉及工程实践的课题较少。虽然国家推行了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模式[3],但是许多指导教师对此了解不深、重视不够,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对于两者没有区别对待,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受到的教育和参与的实践活动基本相同。特别是应届毕业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以前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生相比,基本不具有专业实践的经验。但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届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自入学开始,依然沿用学术型硕士的教学方法[4];进入到硕士毕业论文阶段后,多数和学术型硕士生一样从事基础研究等内容,结果是科研能力较强,工程能力较弱。

1.3 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亟须加强

许多教师由于本身工程实践经验匮乏,对于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不多,影响了对学生的指导。即使采用双导师制度,由于往往以校内导师为主,也会影响到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尤为欠缺。目前,大多数高校要求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单位人才的进入,多数给水排水相关企业单位(例如设计院、自来水公司、环保公司等)的待遇远远好于高校,企业的人才很少有愿意跳槽到高校的,使得高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变得凤毛麟角。早年进入高校的企业人员,经过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后,既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教学经验,但是这方面的人才在高校内十分少见。并且,由于行业的生产技术日新月异,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的教师,由于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多年不再和原行业接触,难免对行业最新工程技术了解得不够全面。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上课容易照本宣科,使得学生兴趣不大;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失去对工程实践知识了解的机会。

2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改革思路与措施

2.1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努力寻求和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协商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人才联合培养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托高校的科研教学平台,为企业培养人才,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政府管理部门甚至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使企业将高校学生培养当作一种义务和责任[5],利用行政干预手段促使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深入合作。企业也要转变观念,不仅要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也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创造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毕竟从长远来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对整个行业和社会有利的事情。各级部门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增加对高校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以保障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高校同企业间长期合作的开展。

2.2 认真实施专业型研究生教育

高校要加强对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切实按照国家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例如,对于专业型市政工程研究生,要以工艺开发和应用类(水工程设计、水工艺调试等)的课题作为其毕业题目,并且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可以是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开发,也可以是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应用等,即解决给水排水工程行业实际问题的相关题目。对于导师的分工要明确,校内导师侧重于理论知识培养,校外导师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两者分工合作,并充分发挥专业型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共同来完成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学校要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与国际水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为学生提供接触国际给排水工程的机会,既可帮助海外企业在国内开拓市场,又可以促进学生国际化合作能力和工程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给水排水工程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类给水排水工程研究生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着力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虽然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仍然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以老带新机制,发挥工程经验丰富老教师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帮扶下快速成长;有意识地使青年教师多参与学生工程实践训练环节[6],例如多让青年教师参与水处理实践类应用课题或给排水工程项目,使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可以规定青年教师到市政设计院、污水处理厂等相关企业锻炼一到两年,并对其在企业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青年教师将给水排水工程问题带入课堂教学之中。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完善教学方法,一些实验或设计环节可以结合给水排水实际工程问题来开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水的问题需要专门的高级人才,这为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提供了机遇,也带了挑战。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才,不仅是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整个给水排水工程行业肩负的重要责任。只有集思广益、认真规划,校企通力合作,做好本学科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障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为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聂梅生,李圭白,傅涛,崔福义.论水工业及其学科的产生与发展[J].给水排水,1997,23(4):57-59.

[2]张建锋,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5):93-96.

[3]顾越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12(1):108-110.

[4]陈云飞,沈迪.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学方法之探析[J].文教资料,2011(10):189-190.

[5]鱼曼曼.“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官产学合作[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4):64-65.

给水排水工程 篇8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 是国家对某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人员实行的一种准入控制[1]。我国于2003年颁发了“关于印发《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2]。注册工程师制度包括专业评估、职业实践、资格考试和注册四个过程。专业评估是为了保证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达到必要的教育水准, 而实施的对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认证制度[3]。注册工程师制度基本内容涉及要求专业课程内容及时反映学科的新发展, 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等。将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和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挂钩, 实施在专业评估的基础上, 实施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对提高高校工程专业教育质量, 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创新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桂林理工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2007年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近年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学校结合专业评估存在的问题、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 对专业实践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了一些工程教育改革。

一、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改革

我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包括社会实践、测量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原计划36个学分, 其中课程设计安排包括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1周, 给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3周,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1周, 水处理工程综合设计3周, 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1周。专业业务实习安排包括认识实习1周, 生产实习4周, 毕业实习与设计17周。为了加强基础工程能力训练, 通过分析多年来各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专业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并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调整个别环节的周数安排, 强化部分内容训练。修改后实践教学环节44个学分,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改为2周, 水处理工程综合设计改为3周, 生产实习改为8周, 并增加了市政工程软件应用实习2周。调整后学生在第七学期实践周数达到13周, 基本上以工程设计与现场工作为主。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 也为毕业迅速进入角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专业实习基地是学生们进行工程训练的一线, 如何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实习走马观花、工作蜻蜓点水的实训状态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设, 涉及实习基地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实习工作方式与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建立等方面。

1. 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内容设置。

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高等工程专业教育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根据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给水排水) 考试要求, 专业考试内容和所占比重分别为给水工程 (占30%) 、排水工程 (占30%) 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占40%) 。以前, 我校给水排水专业实习的地点基本上以污水厂、自来水厂为主。近几年, 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先后与桂林、柳州、南宁等多家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方案。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从事给排水设施运行管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以及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与概预算编制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工作。同时, 细化实践教学内容, 增加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 结合实习基地工作特征, 制定配套的教学目标和培训内容, 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投入到工作中, 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印证, 深化理论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2. 改变实习方式和考核制度。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校外实习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传统的实习方式中认识实习采用大班实习, 由指导教师带队集体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增加感性认识;生产实习采用分组实习, 往往一个厂安排1组15名同学左右, 进行岗位实习, 学生根据厂里的岗位设置轮岗顶班实习;毕业实习多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或就业去向到单位实习。由于认识实习一般设在第一学年, 学生尚不具备专业知识, 因此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改革的重点放在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传统的岗位实习学生安排到岗位常出现学生无所事实, 变成近距离参考工人操作的环节。而毕业实习又由于涉及单位过多, 缺乏系统监督, 流于形式。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我们引入研究生学术培养的方法, 采用导师培养制, 并制定小组讨论制度。学生可以主动联系专业相关企业, 也可由学校落实实习单位, 实习过程严格控制小组人数, 一般不超过4人。导师队伍由专业老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构成。按照实习要求导师负责实习任务的安排与落实, 通过工程人才培养的“传帮带”模式,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实施小组讨论制度, 学生和导师一周一次定期交流与讨论, 这样即开阔了师生的视野, 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习考核制度是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根据实习报告和实习出勤情况进行考核。采用导师培养制实习方式, 实习考核相应地完善了考核指标。增加了实习小组讨论、实习答辩、导师鉴定、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和设置实习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加分项目等多方面考核指标, 使实习过程成为一种工作业绩的考核, 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工作的成绩与投入精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的成果有关, 增强了实习的实战性。

三、提高专业教师工程能力

工程专业教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是国内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普遍面临的尴尬问题。基于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些参考性指标, 及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特征, 近年来高校引进新教师, 强调高学历及其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背景。工作中, 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也倾向于科研项目多少、学术论文的水平等方面, 结果出现了教授工程专业的教师缺乏工程经验, 实践教学纸上谈兵, 脱离生产实践的现象。教师工程能力欠缺已成为制约高等工程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建立一支工程能力强, 专业素质高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学校从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培养、专业教师的考核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的遴选几方面入手, 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1. 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培养。

学院制定政策, 鼓励教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创造机会让教师定期到不同企业挂职锻炼。给排水工程专业工程能力的培养涉及多个领域, 从目前社会需求来看, 给排水专业在企业可能从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定期走出去不但让教师们在不同领域获得工程训练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利用专业理论知识, 解决工程实践单位生产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参与企业的职工培训与技术咨询。

2. 遴选企业兼职教师。

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聘请这些人员参与到工科学生的培养, 对学生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我校给水排水专业近年来遴选了一批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 作为生产实习和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 取得良好的效果, 深受学生欢迎, 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工程能力基础。据不完全统计, 近几年由设计单位人员参与培养的学生, 4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与设计阶段就签署了就业意向, 其他的学生也在求职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与优势。

3. 专业教师考核方法。

完善工程专业教师考核管理方法。工程专业教师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能力。学校应逐步改革配套的师资考核管理办法。对教师的考核从侧重评价研究课题和发表论文为主, 转化为多种指标共存的考核体系。目前, 我校专业教师个人考核主要依据教学和科研工作两方面计算工作量而定。其中, 科研工作量扩大了考核指标范围, 申请专利、工程项目设计、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均可折算为科研工作量。该举措为教师投入工程实践教育免去了后顾之忧。

四、结论

我校根据专业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改革实践, 总结出依据注册工程师制度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改革、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提高专业教师工程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措施。实践也证明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就业单位涉及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领域, 学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 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将对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影响重大, 如何进一步切实加强工程训练,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建立起与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给水排水) 制度相适应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将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与长期实践的教学改革课题。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的工程技术人员。文章提出了一些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工程教育改革措施。结合通过专业评估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建设过程, 指出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改革、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提高专业教师工程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培养一流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注册工程师制度,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云峰, 詹界东, 李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J].高等工程教育, 2005, 14 (1) :14-16.

[2]未碧贵, 张洪伟, 李华, 等.基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 2011, 6 (7) :187-188.

浅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节能 篇9

1 存在的问题

1.1 给水配件阀压力过大

在建设给排水的工程中,如果给水配件的阀门处压力太大,则在一定的时间内,给水配件实际出来的水量就会大大的超出了额定出水量的最大值。超压流就大大的影响给水系统的各个方面,造成许多用水量成为无效的水,这是促使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因素。另外水龙头在开闭的过程中由于压力太大而形成水击或者使管道产生严重的振动,这样一来,水龙头等配件损坏的就会更快,会让配件的使用寿命大大的减少,不但如此,管道由于经常振动,连接的部位就会变得非常松,这样就会浪费更多的水。

1.2 废水不能有效利用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还有各种生产活动增多,造成了各种污废水量的增加,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废水进行处理,这样不仅会破坏环境,而且还会严重的浪费水资源。特别是我们生活的生产废水的排放,排放量都非常的大,这对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影响是非常大的,水资源浪费也很严重。如果我们对于污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这样不仅仅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还会大大的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对中水没有合理的利用。比如用于冲洗厕所、景观用水等各种水都是对于中水的再次利用。中水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二城市水源。在给排水工程中如果可以对中水进行合理的使用,不仅仅可以降低总的污水量,还达到了节省水资源的目的,这对于中水的合理利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1.3 管道和配件老化

管道在使用了很长时间后,都会生锈然后慢慢变烂,在加上配件也会有所损坏,这样就会使大量的水流失。在施工方面,如果质量方面有缺陷的话,再加上工人的技术在不高等等各方面的漏洞,这样就会经常发生爆管漏水的事情。如果是地下管道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水白白的浪费掉。另外系统中的一些配件等有时候也会出现漏水等问题,有时候也会因为材料选的不合理造成各种漏水的状况。而且一旦由于管路损坏而造成的渗水的问题一般修理起来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所以这就会造成水无缘无故的流失了,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浪费,还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

2 提升节能效果的方法

2.1 将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有效利用

在我国管网压力一般在0.15~0.3MPa之间,其压力可以选择分区供水的形式来进行利用。这样就可以非常明显的降低二次加压产生的资源浪费。这样既可以使余压得到有效的发挥,又可以使较低的楼层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漏水。同时,分区给水的形式也可以有效的预防超压流,从而加少了隐形水量的流失。不仅仅有以上方法,我们在系统中也可以进行减压等一系列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工程中安装一些可以减压的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超压流的发生。其次也可以设置减压阀。减压阀在使用中的作用也是很有效的,它可以有效的减少水流量。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置减压孔板。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这种配件花费少,而且它的节水效果也很明显,而且管理起来很非常的方便。但是与减压阀比起来他也有自身的不足,比如说不太稳定,而且堵塞问题比较明显。所以,在供水系统中,还是减压阀更好。

2.2 使用无负压供水设备

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是是一种经过升级之后的设备。主要的构件有无负压调节罐、水泵、气压罐、智能控制系统等。当自来水进入到调节罐中后,就会把里面的空气排放到了真空消除器里面,当罐里面的水满了之后,消除器就会自己自动关上。当自来水的水压达到要求时,但是供水压力却不够的话,里面的传感器就会自动发出信号,水泵就会运行起来了。在供水的高峰期时,如果管网里的水太少的话,调节罐里的水就会自动变成供水水源。等过了高峰期之后,又会变成原来的状态。当停水的时候,调节罐内的水位会随着减少,水泵接到野味探测器发出的信号后自动停机,这样既可预防水泵机组受到破坏。具有占地小,防止污染的无负压供水,能够对余压很好的合理利用,节省资源。由于其是和市政管网直接相连接,所以对设备的性能要求很高。-

2.3 中水利用

中水是经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后符合一定范围内使用标准的污水,又称为再生水。中水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中水一般当做工业的冷却用水来用,还能够用来绿化灌溉、冲厕和景观水体等一些非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回收和利用中水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而且还降低了污水的排放量,减少了污水的总量,降低了对水环境的污染破坏,是城市第二水源。中水处理在成本和维护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投入,但其在节水节能方面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2.4 在施工中进行严格的控制,应用合理有效的工程材料

工程施问题则是给排水工程中管路渗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对施工进行严格的控制,应用有效的设计办法,采用适合的施工材料,使工艺得到保障,考虑多方面的施工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大大的降低管路渗漏的情况,从而节约利用水资源。针对管道节点、阀门处渗水的情况,应用高科技工程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和氯化聚氯乙烯等新型的材料,这种材料对管道连接地的漏水现象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有效减少管道漏水现象。

2.5 太阳能或热泵的使用

太阳能的应用是节能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国的气候条件很适于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对热水进行供应,能有效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还能节能。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组成的热泵是一种节能工程系统。热泵利用工质吸收的热量。热泵在运行过程中会消耗能量,但其放出的热量远远高于其消耗的能量。热泵不但提供热水,而且还供暖、制冷,不但节省能源还可以产出能源,并且环保性能很好,运行比较稳定,可靠性很高,拥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3 结束语

除了上述方面,开发和应用新型的管材和新型的配件,也是改善管网在应用时易结垢、易腐蚀的办法。在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过程中,给排水工程必进行很好的改善,节能效果持续提高,不但能够跟好的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而且还能够完成节能环保的方针,合理的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黄玉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标准体系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装修工程中给水排水设计 篇10

1 土建给排水系统设计

1.1 工程概况

单体建筑为综合体, 建筑面积63558m2, 地下1层、地上5层, 建筑高度39m, 一类高层, 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展览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11个展馆、商场、地下设备用房和库房。

1.2 系统设计

1.2.1 给水系统

本工程为一路进水, 供水管管径为DN150, 水压为0.40MPa。设有DN150的生活水表、DN80的绿化水表, 分别计量后供给生活、消防及绿化用水。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和生活泵房均设在地下室。室内生活给水分两个区, 低区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 供给地下室至二层;高区为三层至五层, 采用一套无负压变频设备供水;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大于0.35MPa。最大日用水量:Qd=658.49m3/d, 最大时用水量:Qh=80.45m3/h。

1.2.2 排水系统

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系统, 经管网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井、污水井。

(1) 污水排水系统

室内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分流排放, 生活废水直排室外管网收集后排至市政管网;生活污水须经过化粪池处理后, 再排至市政排水管道。污水排水量按扣除道路浇洒、绿化用水、空调补水后的最高日给水量的90%计, 约为220.02m3/d。地下室排水经排水沟、集水井收集后, 由潜污泵抽升排至室外管网。消防电梯井底设集水井, 容积不小于2.0m3, 潜污泵的排水能力不小于10L/s。

(2) 雨水排水系统

(1) 室外雨水汇水面积约为21305.28m2, 降雨重现期按5年, 降雨历时15min, 综合径流系数0.64, 暴雨强度为290.07L/ (s·hm2) , 雨水总排水量为396.32L/s。

(2) 屋面排水采用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10年, 安全溢流口设计重现期为50年。

1.2.3 消防系统

(1) 消防用水量

(1) 消防用水量表

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 系统的喷水强度按规定值的1.3倍确定。

(2) 各消防系统用水标准及一次火灾用水量

(2) 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采用临时高压系统, 经加压后在建筑物周围红线范围内, 构成DN150环状室外消防供水管。室外设置4处室外消火栓, 消火栓距离不大于120m。本工程为一路进水, 消防水池需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

(3)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采用临时高压系统。消火栓系统为一个区, 对于出水水压大于0.5MPa的消火栓, 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控制压力。三层及以下层的消火栓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在天面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有效容积18m3。各楼层设单口消火栓, 两处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30m, 保证每处均有两股水柱到达。

(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除建筑内电房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 均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其中地下车库设置预作用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分区, 共13套报警阀组, 其中12套湿式报警阀组, 1套预作用报警阀组, 每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不宜超过800只, 报警阀组前的管网连成环网。公共部分喷头在有吊顶的部分采用玻璃球吊顶型, 没有吊顶的采用直立型, 地下室部分采用直立型喷头, 公共部分喷头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5)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入口门厅、中庭、多功能厅、城市规划展厅设置了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水泵扬程的要求为:保证最不利点水炮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6MPa。

(6) 气体灭火系统

地下室的高压房、低压房采用全淹没的七氟丙烷组合分配系统;五层夹层的特藏书库、珍品藏库防火区设置柜式七氟丙烷预制灭火系统;配电间、弱电机房、弱电间、联通机房、移动机房、电信机房共21个防护区采用S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

(7) 移动灭火系统

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在各层布置磷酸铵盐干粉式灭火器。

2 装修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

根据装修平面设计, 地上各层平面布置及功能有较大调整, 主要变化为建筑设计功能更改, 建筑平面布局调整, 功能房间面积的变化, 增加夹层及功能房间, 局部防火分区调整, 展馆装修平面布置的更改。配合装修平面设计, 对建筑给水、排水、消防系统分别讨论分析。

2.1 给水系统

每层均增加卫生洁具, 一层至四层各增加两座洗手盘, 五层增加五座洗手盘。增加用水点须校核原给水系统的水量和水压, 并复核原设计给水管管径。感应式洗手盘额定流量为0.1L/s, 一层至二层为低区市政压力供水, 增加给水流量0.4L/s, 原设计供水干管管径DN150满足供水要求, 三层至五层采用无负压变频设备供水, 增加给水流量0.9L/s, 无负压变频设备设计流量6.67L/s, 经复核流量和水压满足供水要求;局部增加洁具的给水支管管径增大一级。本工程用水点增加不多, 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对原给水系统影响不大。

2.2 排水系统

原排水系统已实施雨污废分流, 原有排水系统保持不变。针对每层增加卫生洁具增加排水立管, 排水立管尽量布置在墙角, 便于装修时装饰隐蔽, 立管需要穿楼板时须做好防水和套管。排水立管下排至地下室, 最终排至室外污水管网。

2.3 消防系统

装修工程给排水设计的系统修改主要体现在消防系统。建筑设计功能更改, 建筑平面布局调整, 功能房间面积的变化, 增加夹层及功能房间, 局部防火分区调整, 消火栓布置必须做调整, 满足保护半径;根据平面布局和装饰综合天花的美观, 调整喷头布置。本工程在2013年9月通过消防设计审批, 2014年8月土建施工完成,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未实施, 但是在2014年5月电气专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 实施。由于主体结构已完工, 给排水专业消防用水量仍采用旧规范设计, 根据电气专业新规范的实施, 给排水专业消防给水控制系统按《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进行调整。

2.3.1 消防用水量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流量按旧规范选取不作更改, 装修设计中有采用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 在原设计消防系统的自喷系统喷水强度按规定值的1.3倍确定, 因此消防水量不需要做调整, 满足水量要求。

2.3.2 室内消火栓布置

建筑平面布局调整, 功能房间面积的变化, 局部防火分区调整, 须重新复核与调整消火栓的布置, 并保证每处均有两股水柱到达。增加夹层及功能房间, 必须增加消火栓, 接入消火栓给水环网, 同时增加灭火器的配置。

2.3.3 自喷系统喷头布置

根据装修吊顶的类型、灯具的布置、空调通风管道的位置, 调整自喷系统喷头的布置, 以及为最大限度提高吊顶下方的净高, 综合管线布置做调整。增加夹层及功能房间的, 同时增加喷头, 并复核报警阀组控制喷头数不宜超过800只的要求。

2.3.4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入口门厅、中庭、多功能厅、城市规划展厅原设计净高超过12m, 根据装饰后吊顶类型, 复核净高, 并对设置密闭吊顶的内部增设喷头。

2.3.5 气体灭火系统

在装饰设计中, 各层增加电气设备房间, 根据房间面积计算设置预制式S型热气溶胶灭火装置。

2.3.6 消防水泵的控制

为配合电气专业新规范的实施, 消防水泵的控制按规范进行调整。消防水泵应由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 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开关信号应能直接自动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水泵房内的压力开关宜引入消防水泵控制柜内。消防水泵应能手动启停和自动启动。稳压泵流量采用Q=1L/s。消防水泵、稳压泵应设置就地强制启停泵按钮, 并应有保护装置。

3 结论

给排水系统是装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 应根据不同工程各自的实际情况及特点, 必须了解原有设计资料和系统设计。根据装修设计对各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及对新旧规范实施时间的认知, 有冲突的必须更改, 同时复核各系统的设计参数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合理设计给水、排水、消防等系统。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2009年版)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2014年版)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大学生成功创业调查下一篇:生态节能设计绿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