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习

2024-05-03

会计实习(精选十篇)

会计实习 篇1

关键词:会计教学,实习,模拟实习

0 引言

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 好多公司企业用工都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就职者。这就给刚走出校门而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就业增加了难度, 所以各职业院校就市场所需增加了在校生的另一种课堂学习内容———实习课程。

1 实习的目的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都有一种有别于课堂专业学习的另一种学习, 那就是实习。这种实习主要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到校外联系某公司企业进行实地实习, 二是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校外实习这种由老会计手把手指导的实习方式是沿用了几十年的模式, 是将会计理论直接对应会计实际工作, 增加会计经验的最佳方式, 对于学生走出校门、理论联系实际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这种实习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分工很细, 各种会计业务交叉进行, 学生基本处于“见习”状态, 很难达到预期的校外实习效果, 那么校内模拟实习就成为解决实践环节问题的最佳途径。

会计模拟实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让学生大胆的操作, 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分步和系统的得到巩固, 可以在统一的模拟实习资料下“同步进行”, 这就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2 什么是校内模拟实习

会计模拟实习是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而从事的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 就是指在学校建立实习室, 将真实的经济业务筛选整理编辑成册后搬进课堂, 要求学生以一个会计的身份从审核原始开始, 系统、全面地进行实际操作的综合实习。学生通过独立操作, 以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系统地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种课程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 利于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 如何做好会计模拟实习工作

做好会计模拟实习工作是各学校教研教改的主要内容之一, 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校在逐渐完善的教学过程中将此类内容设置为会计专业的正式课程, 分为“出纳实习”及“成本实习”课。现根据该校会计模拟实习情况, 谈下笔者对该课程的看法。

3.1 做好实习动员, 强调实习的重要性

通过近些年的实习反馈情况, 发现有的学生对模拟实习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 认为这不是正经科学, 学不到真正的理论知识, 无法进行考试训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做好实习前的动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目标明确, 态度端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做好教学计划,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实习开始时接触到凭证、帐簿、报表等财务资料, 显得无所适从, 感到所学理论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主要是因为在理论教学中, 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这些内容由于没有实体, 往往一带而过, 而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会计分录练习方面。理论教学时课本上对经济业务是通过文字叙述表达的, 学生适应这样的书面教学。而在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是通过原始凭证自己来判定的, 学生无法断定自己所判定的是否正确, 自信心严重不足。这时教师要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原始凭证判定一笔经济业务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尤为重要, 大量训练学生的记账能力, 突出实用性。同时要把模拟实习在计划中单独列出来, 并进行考核, 这样才能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 强化基本功的训练

在实习课程开始的建账阶段, 就要强化学生文字、数字的书写规范, 这些内容是学生在理论教学中不重视的部分, 而在会计实际中这些基本功都非常重要。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 必须增加相关业务知识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内容, 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的相关要求, 为以后胜任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3.4 手工与电算化模拟及银行等职能相结合

目前大多数公司企业都已实现会计电算化, 这就要求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还应该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容。

在模拟实习室中还应设置模拟银行及税务部门, 把银行部分职能如结算出纳引进教学中, 将银行正常工作与企业会计工作联系起来。税务部门要求学生掌握到税务部门报税纳税, 将税务理论同会计经济业务相联系。

这些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 学生在模拟实习室中还可以充当模拟工作人员, 模拟实习业务员涉及的所有经济业务。这样把有关职能部门的正常业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有机地结和起来,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丰富广泛。

3.5 配备“双师”型师资指导老师, 加强实际工作训练

会计模拟实习教师应该既有会计理论, 又懂会计实践, 但目前学校的实习老师由会计专业授课教师担任, 其指导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许多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他们当中很多人对具体的业务环境没有亲身经历, 虽然会计理论知识丰富, 但缺乏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在模拟试验中很难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在模拟实习中, 指导老师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业务操作, 而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往往有一定的差距, 使得指导老师的解释往往纸上谈兵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影响实习质量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

因为所以各学校现在都较重视“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即有“讲师”资格又有“会计师”职称, 而这里的“会计师”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这样的就做到会计模拟实习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能力, 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4 会计模拟实习转变为课程的意义

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能较熟练的掌握会计核算技能及有一定分析能力的会计人员。由于模拟实习课程中所用资料教材展示了大量的直观材料, 让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 扩大视野。有了会计模拟实习课程, 从学习《基础会计》课起, 就可进行出纳实习,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独立完成, 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对账和结账等项目的技能训练, 就可以配合专业会计课的教学, 学生置身于实际经济处理过程工作, 使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得到实践检验, 学生在模拟实习课程中就会有成就感, 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树立自信心。所以在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中, 通过长时期、系统的模拟实习, 可以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有利于培养技能过硬的会计人员以备毕业后能很快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付蕾.职业教育中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 (教研) , 2010 (12) .

[2]张晋.浅谈会计模拟实验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 (05) .

会计实习心得-会计实习心得 篇2

会计实习心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

毕业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之后、走向社会之前最真实的一个模拟实验,对于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平时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实习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会计实务实习目的主要是为了透过写会计分录,填制各种凭证到记账、报表等一系列实务实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使得我们能够真正系统的练习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进而加强对我们以前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动手潜力,提高运用会

计基本技能的水平。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系统掌握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透过此次实习,我们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相结合,并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前提

在实习以前,我总以为透过学习,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已经扎实,主观认为所有的工作都一样,只要掌握了规律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过程中我才发现,我们平时所学的远远不够,在细节方面更是错误百出,比如我们书写的技能,如金额的大小写、日期书写的规范性等等。此外,我们根据相关的实习数据资料,在填写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各种账表时屡屡受阻,回想原因,大多都因为平时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经不住实战的考验,这也是我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

透过此次的实习过程我还发现,仅仅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会计人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会计,能够说基本上对会计已经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是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仍然很吃力,这使我认识到会计理论如果离开实践过程皆为零,实际操作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离开实践环节的会计理论只是纸上谈兵,在财会人员的工作中行不通。

三、足够的耐心、细心是保障

会计工作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点。在开始的实习过程中,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简单的填写凭证、记账都会错漏百出,试算不平。出错越多,越是心浮气躁,越是心浮气躁,出错就越多,构成恶性循环。到之后,我认识到

了这一不足之处之后,就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分析,不但速度加快了,效率也提高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财会工作中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都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会计实习心得:

光阴似箭,将近一年的实习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不但巩固了自我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自我的实践经验。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我充分的意识到了实习的重要性,也很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因为透过实践能够提升自我的潜力,也为以后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石。

其实我明白要想熟悉和掌握公司会计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核算过程是不容易的。我主要采用了”多看、多问、多学、多悟”四种的方式,基本了解了公司基本状况和财务状况。

我于2016年8月25日至今在深圳市万顺兴纸制品有限公司实习,这个公

司的主营业务为:纸制品(精美礼盒、酒盒等)的生产和销售,制品的销售,我在那里担任财务,该公司实行代理记账,我的工作范围是对公司所有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和编制对内报表。初来公司,我感到有点失望,因为我一向期望自我能加入一个大团队学里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在一个小工厂一个人做会计,但我渐渐发现,原先环境不大,人员不多的公司,要做的事却不少,能学到的知识也很多。

此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跟着以前的胡会计学习,了解并熟悉公司业务处理的阶段,主要是”多看、多问”;

二、胡会计离职后,我对公司会计工作的流程还不是很了解,靠自我边了解边摸索边学习,直至熟悉了公司的状况熟练的处理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多学、多悟”。

胡会计先带我去熟悉公司的环境,会计事务所(我们外账是委托事务所做的)、银行、国税局等地方。对此,我有

会计实习 篇3

[关键词] 会计政策 会计方法 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责任

The influence of the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accounting method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GaoZhen

He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profession of energy in hebei province tangshan 063004

-

[abstract] with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system in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judgmen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s relatively subjective, but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it is not only restricted by the state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have also been some accounting personnel's ow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rofessional moral level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key words]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accounting method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judgment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近年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对一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判断的标准。因而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常常要针对综合情况做出职业判断。然而在判断过程中,由于受所处环境、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素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职业判断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好地体现会计的“客观中立”维护“公众利益”,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提出了严格要求。

一、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存在个性,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

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二、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1.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所以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3.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三、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1.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基础理论应扎实,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首先,以会计规范为依据,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其他法规如简洁也都是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其次,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现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合法的处理方法,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再次,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循规蹈矩的旧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6,3:7-10.

[2]陈小悦,陈立齐.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辨析 篇4

众所周知,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本质的观点主要有“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管理活动论”两派,前者以葛家澍、余绪缨为代表,后者以已故会计学家杨纪琬、阎达五为代表。“会计管理活动论”基于对会计实践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会计工作就是一种管理活动,并开创性地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近年来会计本质理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仍然在各种意义上使用“会计管理”概念。根据笔者的调查,在实践和专业媒体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会计管理”概念:把各级政府、各个行业、社会以及企业“对会计的管理”理解成“会计管理”;“内部会计控制”或“会计控制”即“会计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监督”;还有会计从业人员把自己的会计工作看成是“会计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工作+治理层、管理层“对会计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上说明“会计管理”概念仍然活在会计实践领域,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理论上有认识和厘清以上各种概念关系的必要。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经典概念推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以帮助实际工作者和会计理论工作者澄清认识、加深对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控制的理解,还可以为企业制定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控制制度框架提供理论指导。

二、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辨析

(一)会计管理

“会计管理活动论”意义上的“会计管理”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20世纪八十年代。在1980年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阎达五教授与杨纪琬教授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学术论文,认为会计是“人们管理经济的一种社会活动”(杨纪琬,阎达五,1980),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并提出“会计管理”这一概念。他们进一步研究并界定了“会计管理”的对象、职能、要素、目标、过程等,认为“会计管理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管理”(杨纪琬,阎达五,1984),“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阎达五,1985)”“会计管理的要素包括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客体”,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阎达五,陈亚民,1989)。2003年阎达五教授进一步指出会计管理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其职能包括预测、决策、预算、预报、核算、控制、分析、业绩考评八项职能。本文认为,会计核算过程与会计管理过程、会计核算内容与会计管理内容在实践上不可分割,会计核算也是会计管理;在职能和程序上“会计管理本质上不仅是以时间为线索逐一进行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构成的循环,更重要、更深刻的含义是一种由标准、记录、对比分析和反馈构成的会计控制循环。”总之,会计管理指的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其管理主体是会计人员,客体是价值运动,手段是会计信息和会计系统,职能是预算、反映、分析、反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现实的会计系统是由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会计信息可靠性控制以及会计系统对经济活动的审核监督综合而成的。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会计不仅对外控制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还对自身产生信息的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实践中的信息控制包括流程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职责分离控制等全程、全方位控制,信息处理过程与信息控制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把会计系统当做“黑箱”来考察系统对外的“作用力”,实际上是把经济组织当做控制系统,把经济组织内的会计子系统当做“控制器”的一部分来考察的。在控制论意义上,以上所反映的会计系统对再生产活动的管理过程也可以叫做“会计控制”,但是现实的会计系统并不是一个只接受和发出信号的“黑箱”,会计系统本身也有信息质量控制系统、有监督系统,有对内对外的组织、协调职能(如职责分工、流程设计、原始凭证的传递等)和对内对外的监督职能(如原始凭证的审核、财产清查、对账、稽核),也就是说,会计系统是一个“白箱”。本文认为,“会计管理活动论”早期创立者实际上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考察会计系统的,会计系统是一个“会计管理”系统而不是“会计控制”系统。本文认为,“会计控制”应专指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内部会计控制”。(图3)中的“会计管理系统”即会计系统对内的质量控制子系统从属于对外的控制、监督、组织、协调子系统,后者是会计系统的功能,也是之所以把会计系统叫做会计管理系统的原因,会计管理的最终和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对内控制信息质量而是对外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对外的组织、协调功能也从属于对外的控制和监督功能。由于会计系统不是执法者,因此,监督职能的地位又不如控制职能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有时候又把政府(或有关部门)和企业内部治理层、管理层对会计的监督、组织、考核等叫做“会计管理”,实际上是企业外部和内部有关机构“对会计的管理”,显然与“会计管理活动论”所说的“会计管理”即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管理风马牛不相及。

(二)内部控制与会计控制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内部控制发展历程。比较常用且规范的会计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属于内部控制的构成部分。内部控制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阶段(Internal Check)、内部控制制度阶段(Internal Control System)、内部控制结构阶段(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内部控制框架阶段(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阶段(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该内容是否属于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存在争议,因此本文不做论述)。“从原始的组织诞生开始,直到20世纪40年代,内部控制的发展基本上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的实践。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360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内部控制的初级形式――内部牵制的实践(辛少穗,2007)。”在古巴比伦、古埃及以及古代中国都出现了实物保管、会计记录、审计的分离制度。最早的内部牵制是会计记录与钱财保管的分离,会计记录实际上是作为控制器的一部分出现的。“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CPA)发表了《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Internal Control:Element of Coordinated System and Its Importance to Management and the Independent Public Account)的特别报告,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一个企业内部为保护资产,审核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坚持既定管理方针而采用的组织计划及各种协调方法和措施。”是一个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1972年,AICPA下属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1号《审计准则公告》将内部控制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会计控制是与资产安全、财务记录可靠及下列事项提供合理保证的组织结构、程序及记录。交易的实施是依据管理当局一般授权或特别授权;交易的记录要满足以下需要:能按GAAP或应用于会计报告的其他标准来编制财务报表;保持资产的经管责任;只能根据管理当局的授权才能接近资产;帐面数定期与实际数相核对,并对差异采取恰当行动(辛少穗,2007)。”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5月,AICPA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达到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公告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构成。”其中,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它“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分析、归类、记录和报告方法,旨在明确各项资产、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辛穗,2007)。”1992年9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与美国会计学会(AAA)、财务执行官协会(MAA)共同组成的资助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COSO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rnal Framework),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这份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和五大要素,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OSO委员会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指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要素构成。至此,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融为一体,内部控制框架也成为内容丰富、外延广泛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其广延和丰富性表现在无论内部控制的主体(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界限(组织界限)、目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还是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手段(“过程”和五个要素)涵义都非常丰富。借鉴COSO内部控制框架内容,我国于2008年5月22日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控制主体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容和手段也是“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所有“过程”,也包含“五大要素”。显然,这也是融合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一个外延非常广泛的内部管控体系。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随着经济组织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也从内部牵制时期的“会计记录”→内部控制制度时期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的“会计制度”→内部控制框架阶段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融为一体,会计控制的职能越来越丰富、明确、延伸最后完全融于内部控制整体。但是,为合理保证资产安全、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而实行的控制始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借鉴内部控制制度时期的“会计控制”定义,我们仍然把为实现这部分目标的职能称为“会计控制”或“内部会计控制”。在我国现行内部控制框架中,内部会计控制即为合理保证“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实行的控制。对资产安全的控制可以说是“会计系统”对资产的控制,这是会计自古以来就具备的职能;对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控制是会计系统内部和外部对会计信息的控制,这种控制的产生是因为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管理具有作用,对会计信息的控制也是为了实现“会计系统”对有关财产物资和经济活动的控制。所以:如果以会计系统为考察对象,则所谓组织内部会计控制还可以分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和会计系统外部控制;组织的“内部会计控制”目的还是为了对外的“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率和效果”;会计系统内部的自我信息质量控制需要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审核,因此这种控制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控制也不能截然分开。

(2)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由(图4)可以看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包括会计系统内部的控制,也包括会计系统外部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处理过程的控制,但这里都是在组织内部来分析的,都属于“内部会计控制”。组织外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不属于本文考察的范围,应属于外部“对会计的管理”或外部“对会计的监督”。如(图5)和(表1)所示,此处所谓会计控制主要是对会计信息的控制,目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完整,而“会计管理”主要是对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管理,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二者又密不可分,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信息进行的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成为会计管理的关键,而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就是会计控制。不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控制,就无法进行会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无法截然分开。比如,会计信息提供者既要进行会计预算、核算、分析和反馈等会计管理工作,又要控制(并接受其他部门控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会计核算过程既是信息处理过程,也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见(表2)。如(表3)所示,内部控制中为合理保证法律、法规的遵守以及经济效率和效果的提高与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内容也存在着重叠。因为会计监督的部分职能就是维护法律法规,会计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包含对会计信息处理质量的控制,会计系统本身对外部再生产过程具有“过程控制”职能(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同时现实的会计系统也具有对法规执行活动的监督职能,而这些职能就是会计系统的全部,所以会计系统就是会计管理系统,从定义上看,内部控制的内涵非常丰富,外延非常广泛,所以,应该说,会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子系统。

∵内部控制是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由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的过程;而会计管理是具有上述目的(主要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过程,且会计管理是由会计人员进行的管理;

∴会计管理∈内部控制

(三)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概念争议较大,通常认为监督往往与系统外部有关主体的执法行为有关。按照《会计法》规范的“会计监督”内容,“会计监督”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会计人员对财务收支和财产物资的监督;二是组织外部有关主体对会计信息、会计工作的监督,包括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对会计信息、会计工作的监督即组织外部“对会计的监督”,也可以归为外部“对会计的管理”,包括所谓政府“对会计的管理”(即实际工作中经常说的政府“会计管理”),这超出了本文考察的对象;三是组织内部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监督,既包括会计系统外部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监督,也有会计系统内部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监督(如《会计法》第28、29条规定),目的都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以上内容除了企业外部对会计的监督以外,其余内容可以称为“内部会计监督”,应该属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如(图6)所示,组织内部的会计监督无论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还是对会计的监督,无论归为会计控制还是会计管理都属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子系统。

(四)财务管理

201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把财务管理定义为:“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价值管理工作。”2010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定义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都认为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其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界定也大同小异,财务管理的对象包括筹资、投资、运营资金和资金分配等方面,管理的手段就是,决策、计划和控制,不需要全面系统地反映。在国外,美国人James C.Van.Horne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998)也认为“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融资和管理。”显然,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一个方面进行的直接管理,是对人、财、物、信息中“财”进行的管理,如同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一样,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但是由于资金与其他要素密切相关,所以对其的管理可能涉及许多部门,但这不能否定其“职能管理”的实质,因为“人事管理”和“物资管理”也涉及很多部门,它们同样也是一种职能式的具体管理。而会计管理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营活动各个方面进行的全面反映和全面管理,这是一种全面的、间接式的管理,即所谓“什么都管,什么都不管”(杨纪琬,1997)。但是,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又不是毫无关系,像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一样,财务管理也必须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无论是决策、计划还是控制都需要运用会计信息,需要会计管理部门的反馈。所以,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如(图7)所示。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有联系但没有交集。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两两相互重叠、交叉,而三者又都是内部控制的构成部分。如(图8)所示。这里所探讨的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都是在组织内部进行,都属于内部控制的构成部分,内部控制可以涵盖以上内容,是因为现代内部控制无论从目标还是实施主体上来看外延都很广。会计监督、会计控制和会计管理的外部边界并非图中表现得那样清晰,而是模糊的,这在上文的辨析中能够明显地看出来。它们与内部控制也基本融为一体,这即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本来含义。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有交集,是会计系统内部用于信息质量控制的控制活动和会计部门对于资产安全控制的信息沟通及会计部门采取的其他控制活动如财产清查和核对制度。不同之处是会计控制还包括会计系统外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而且二者的主要目的不同:会计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的交集则在于组织内部通过财产清查和余额核对对财产物资的监督以及组织内部有关部门和会计系统内部对会计信息和会计工作的监督。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会计监督还包括组织外部对会计信息和会计工作的监督。会计监督与会计管理的交集是会计系统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以及会计系统内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控制。二者不同之处是会计监督还包括会计系统外部甚至组织外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三者共同的交集是会计系统内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这个结论包含以下常识或观点:没有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无法进行会计管理、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而会计系统内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也是它们共同的基础。没有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就谈不上会计系统内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当然更谈不上会计管理、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是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的核心和基础,从而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部分;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对于组织内部的管理非常关键,所以会计管理、会计控制、内部会计监督系统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会计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会计管理的目的,即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效率和效果。通常认为监督和控制都是管理职能的构成部分,所以,从大的方面来看,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都可以称为“会计管理”,并没有可以截然分开的界限,它们逐渐交叉融合并与内部控制也逐渐融合在一起(如内部控制框架所述),这也许反映了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趋势。在实践中,对以上概念的认识和应用需主要抓住以下要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界限。能够区分两个基本问题就可以了:是“会计管理”还是“对会计的管理”?是会计系统内部的管理、组织系统内部的管理还是来自于组织系统外部的管理?

摘要:“会计管理”概念在理论和实务上,会计管理与会计监督、会计控制等概念时而融合时而区分。本文通过对三个概念的辨析证明: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各有其不同的标准和目标,又有共同的基础与核心;随着对内部控制和管理控制等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三者的外延逐渐融合和模糊;三者都是内部控制的构成部分。其核心和共同基础是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系统。

关键词: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纪琬、阎达五:《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会计研究》1980年第l期。

[2]杨纪琬、阎达五:《会计管理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管理》,《财贸经济》1984年第l0期。

[3]阎达五:《会计理论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4]阎达五、陈亚民:《发展会计理论,振兴会计事业---“会计管理活动论”10年回顾》,《会计研究》1989年第6期。

[5]商思争:《作为记录的会计: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历史分析和逻辑证明》,《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第11期。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会计实习 篇5

认识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怎么写?这是很多同学存在的一个困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关于认识会计实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认识会计实习心得体会一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所以在大学生完成全部课程之后,学校会安排实习。对于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平时只看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实习对我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系统的掌握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并有了以下的深刻体会。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重要的

通过实习过程我发现,单单是掌握理论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够的,从刚进大学开始我们就在学习会计理论,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很吃力,感觉自己好像从来没学过会计知识,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实践对工作的重要性。

二、工作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会计工作本来就很繁琐,实习过程中我更是深有体会。在开始实习的时候,整天对着枯燥无味的账目和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数字,让我很头痛,以致于简单的填写凭证、记账都会错漏百出,试算

不平。出错越多,越是心浮气躁,越是心浮气躁,出错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到后来,指导会计师找我谈话,悉心的教导我,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我终于可以独立耐心的完成任务了,因此,我体会到,在会计行业切忌粗心大意,心浮气躁,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

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在大学的时候,我总觉得我的理论知识已经很扎实了。主观的认为所有工作都大同小异,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就都能应付。但是在会计实习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平时所学的根本不够用,细节方面更是错漏百出,例如:书写的技能,如金额的大小写、日期书写的规范性等等。还有就是根据相关的实习数据资料,在填写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各种账表时屡屡受阻。想想原因,多半是因为平时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啊。这也是我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个教训,所以扎实的理论是前提。

以上就是我这次会计实习的心得与体会,这次实习丰富了我的阅历,让我能全面的了解这个社会。我相信,只要努力奋斗,我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认识会计实习心得体会二

于20xx年2月1日至20xx年5月20日在湖北省武汉翔诚佑才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财务助理顶岗实习。

实习目的:提高实务操作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能很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去,为即将正式工作成为一名财会人员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方式:在实习单位,师傅指导我的日常实习,以双重身份完成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

实习任务: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

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到填写账簿的整个流程。以使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一、实习单位简介

武汉翔诚佑才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风险投资咨询服务的理财机构。汇集国内贵金属投资行业精英,拥有专业化的风险控制、研发和客户服务团队,致力于打造贵金属投资与 交易、咨询、分析、研究、创新的全方位综合性投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始终秉承“专业、诚信、稳健”的企业理念,倡导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打造完善的服务体系,搭建规范的交易平台,为中国即将全面爆发的贵金属投资市场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习内容

1、收现金、填写收据

我的第一个实习内容就是学会用点钞机、POS机处理十几万甚至几十上

会计实习 篇6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会计模拟实习是通过塑造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在模拟环境中,按照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自己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进行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直至财务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某单位的实际会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个清晰的、直观的了解。会计模拟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会计模拟实习可以根据教学环节适当进行,也可以将学生集中在一起适时开展,便于教师集中指导。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模拟实习可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性模拟实习和综合性模拟实习三种形式。

单项模拟实习,是根据会计基本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习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习。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地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的练习,再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的练习、会计账簿登记的练习等。

阶段性模拟实习,是在学生学习完成一门会计专业课程后,学校应安排一到两周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编制程序进行综合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财务会计》后,可涉及一些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的取得等,根据记账凭证填制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以及编制报表等财务处理方法。

综合模拟实习一般在专业课学习完成后再进行,以提高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如各种会计方法、程序和会计实务)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习资料一般是以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成本计算的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等,按照综合模拟实习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说明书到完成实习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模拟演练。

综合模拟实习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为单独操作和分组操作。单独操作,要求每一位学生单独完成会计模拟实习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学生通过整个实习操作过程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不足之处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能了解会计凭证在各环节之间的传递程序,学生操作量大,耗用的材料多,费用高,会加大实习成本。采用分组操作,即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分工,进行分项操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能明确各项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另一方面也能了解财会部门与企业内部及外部有关经济业务往来的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不足之处是组织实习过程难度较大,而且学生对实习过程并不熟悉,对实习内容也不是全面了解。

三、我校综合实习的做法

(一)前四周会计手工模拟实习

财会的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通过对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的手工处理,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到财务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核算方法和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虽然会计电算化比较普遍,但在电算化处理之前进行手工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电算化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目前还是采用手工或者手工与电算化“双轨”运行进行账务处理,进行手工模拟实习有利于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手工模拟实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操作。

(二)后两周会计电算化实习,检验手工模拟实习结果

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时代,大多数企业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成为会计人员的“左右臂”,缺一不可。但在会计模拟实习上,许多学校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没有“与时俱进”。对此,我们进行了改革,要求学生在手工模拟基础上,再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具体做法是:利用现有会计模拟实验室,在手工模拟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从系统初始化设置、建立账套、编制记账凭证,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财务报表,让手工操作的实习结果通过会计电算化处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原理,体验电算化的优越性。

(三)这样做的优缺点

1.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可以全面了解大学四年来所学的会计财务课程。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在每个阶段都做了相应的模拟实验,但没有一个总体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过的内容。

2.通过后续的会计电算化实习,能让同学更加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也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但这一个阶段不能独立,要以前面的学习为基础。

3.两者结合进行,可以取手工模拟之长补电算化操作之短。因为手工做账的最大好处是明了会计线索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会计原理;而电算化的好处在于减少计算错误及繁琐计算,用电算化实验过程检验手工模拟的结果。

四、进一步做好综合模拟实习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办法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参加会计模拟实验,必须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和约束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灵活考核办法。一般来说,可从实验技能、实验纪律和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实验成绩,其中以实验技能为核心。实验成绩在专业学习中属于什么样的地位,也是急待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并入相关课程的总成绩,而综合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列示。

(二)师资

要求教师既要懂会计手工实操又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指,合适的财务软件、有连续6周手工兼使用电脑的实验室、大量的配套账本及账页。会计模拟实习中应重视材料的选择。实习材料的质量是影响会计模拟实习质量的关键。目前这方面的材料较少,特别是综合模拟实习的更少,大多是工业企业会计的实习内容,并且实际上实习项目单一,在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相关教材并没有及时补充修订。这就给学校组织实习带来困难。所以希望专家、学者应重视会计模拟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加强手工核算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的结合

现代会计工作的重心是对会计信息的运用,不能熟谙会计循环就无法准确解读会计信息,也就不能有效地运用会计信息。因此,手工模拟实习和电算化模拟实习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在手工模拟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从原始资料的输入、记账凭证的编制到自动登记账簿和产生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通用财务软件,并能对财务会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开发和维护。

会计实习 篇7

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 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职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差;二是基础会计中的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 在教学上没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职高学生缺乏经验和阅历, 对于会计中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没有概念, 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知识。笔者认为要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 就应该将基础会计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知识相渗透, 做到基础会计教学与会计模拟实习相结合。

二、教学原则的确定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 是后续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础, 也是财会专业必修的课程。而会计模拟实习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模拟企业实际工作而进行的会计实习操作, 包括开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教学中应将基础会计与会计模拟实习这两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相互渗透, 教学资源上实现共享, 教学方法上优势互补, 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种结合不仅仅是内容上简单的合并, 而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集中训练与考试、评价方法等途径去实施。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确立了如下教学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做到:每一教学环节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有实践, 在实践教学中有理论。

2. 真实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原始凭证上, 我们力求做到记账凭证、账本、报表都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实习操作中, 严格按现行的会计工作规范要求学生进行模拟实习, 如财会专业要求学生严格审核原始凭证, 认真、正确填制记账凭证, 系统完整登记账簿等, 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3. 全面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

为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会计的知识, 我们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考虑了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如在单项模块阶段教学中, 除了与书本例题相配套的原始资料外, 还另外准备了随堂练习资料等, 所选用的实习经济业务都是很典型的。在最后的综合模块教学阶段, 所选择的单位业务是比较全面的, 涉及了一个小规模生产型企业的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

三、三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实施

1. 理论知识教学阶段。

(1) 理论知识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采用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主, 渗透会计模拟实习知识。教学任务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途径来完成。

(2) 在正确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个会计要素的基础上理解会计恒等式的原理。

教学采用的方法是实际生活锻炼法, 例如:要求每个财会班的学生做一本生活收支账, 记录各自一个月的收入、支出、结余。教师要定期检查、核实,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六要素的认识, 更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 让学生熟悉会计科目表, 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会计科目, 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哪些基本会计科目及每个科目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理解账户的结构、“T”形账户的格式、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的概念;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借”、“贷”记账符号的含义、各类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的方法) , 通过学习借贷记账法, 加深对复式记账法优点的认识。

2. 单元模块教学阶段。

通过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集中训练等途径进行两门课的有机整合。在教学内容上基础会计与会计模拟实习比例是4∶6。此阶段偏向于“浅理论、重实践”, 较第一阶段教学有更强的实践性。在此阶段, 教学分为会计凭证模块、会计账簿模块、报表填制模块进行。

(1) 会计凭证模块。

第一步:原始凭证的认识与填制。常见原始凭证如:发票、支票、银行汇票、收料单等, 首先让学生认识, 然后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讲述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一边看演示一边操作练习, 然后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审核。这种实习训练要反复进行, 填制支票、发票时如果有错, 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进行作废并保留, 使学生认识到填制原始凭证的严密性和重要性。

第二步:记账凭证的认识与填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述记账凭证填制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一边看演示一边操作练习 (可以用前面原始凭证资料) , 然后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审核, 同一资料的两次运用, 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会计账簿模块。应先让学生弄清楚账户按经济内容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以及各类别中都有哪些账户, 知道账户与账簿的联系。不仅要求学生在理论上了解诸如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试算平衡、更正错误、结账和对账等知识, 更需要通过观摩和模拟操作了解掌握账簿的种类、格式、登记要求和处理方法。第一次实习时, 让学生采用最简单的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来登记账簿。账页与账簿的区别也要跟学生讲一下。

(3) 报表填制模块。要求掌握会计报表的概念、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 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结构和基本内容要熟悉, 通过做模拟实验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要求学生根据第二模块中账簿结果编制试算平衡表, 如发现问题, 应指导学生用正确的错账更正法更正, 如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在核对无误后, 开始编制资产负债表, 要求学生一边编制一边讲述报表中各项填制方法目的, 此外, 还要实习利润表的填制。

3. 综合实习教学阶段。

(1) 实习内容:围绕设置账户、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成本核算、对账结账、会计报表编制这一系列工作环节, 综合进行模拟实习。

(2) 组织安排:进行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时, 教师把所有的学生编成几个学习小组, 分组时可以采用互补的形式 (把前阶段学习较好的学生与学习相对差的学生编为一组) ,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分组。

(3) 综合实训的要求。

(1) 按会计人员的工作规范, 全部实习内容的操作由学生独立完成;

(2) 能规范、正确地填制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 并将原始凭证准确地附在记账凭证后;

(3) 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为依据, 按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两种方法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

(4) 按资料所要求的方法进行财产清查与简单的成本计算;

(5) 学会对账、查账, 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错账更正, 并结账;

(6) 掌握会计报表编制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所核算的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7) 做好会计资料的装订、归档和保管工作。

四、教学效果评价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在教学中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效:

第一, 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第二, 学生成绩得到较大提高;

第三, 用人单位对我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反映良好;

第四, 推动了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唐际艳.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

[2]胥传兵.高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改的探索[J].农业与技术, 2005 (4) .

[3]周璐.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探讨[J].职业圈, 2007 (13) .

会计实习 篇8

一、项目实践的具体情况

(一) 会计虚拟实习项目

“会计虚拟实习”产品是厦门某软件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最新研发的一款基于交互式网络游戏思想设计的财会教学产品, 通过趣味性的3D场景体验和仿真的FLASH人物在动态的财务环境中让学生分角色, 分岗位体验企业会计的全流程业务操作, 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真实企业业务流程情境模拟引导, 内置仿真单据演练和智能纠错系统供师生无时间、无地点、无人数限制的便捷在线实习。为进行产品发布前体验及测试,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部分专业教师与学生在暑期一起参与了整个产品的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的使用, 充分体验了虚拟实习这一另类途径的会计工作实践。考虑到产品未发布, 故整个虚拟实习实际是在该公司工作环境下通过访问局域网络进行的。教师可以参与教学平台和学生平台的测试使用, 而学生则参与学生平台不同岗位的测试, 测试按项目式运作, 技术细节和知识技能细节均由该企业研发产品的教研组负责。在教师平台中, 教师主要体验关于实习系统管理和实习教学管理两个方面。通过该平台, 教师可实现实习批次、实习跟踪及实习效果评价的及时管理, 并可根据情况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和设置任务权限, 实习的管理非常机动灵活。在学生平台中, 学生可自由在出纳、税务核算、采购核算、销售核算、费用核算、产品核算、总账核算和财务经理等八个岗位中选择角色进行模拟演练, 演练从基本业务流程执行开始, 涉及单据选择、业务办理、权限审批及最终的账务处理, 并辅以智能学习反馈系统, 可使学生随时发现错误并在线寻求相关帮助信息解决问题, 整个实习学生几乎可自主完成。另值得一提的是, 考虑到实习的虚拟性, 很多工作执行过程中的企业文化等人文方面的体验和感受会匮乏, 所以公司的教研组安排了每周一次的各个岗位的面授课程, 主要用于关注诸如员工的团队合作配合、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信息反馈等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项目历时一个半月, 项目结束时, 参与实习的师生与企业开了小型的座谈会。教师的反馈意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突破现有实习资源之限制, 实现全员参与和全程控制的会计工作实践;二是可实现具体工作的流程虚拟体验, 提高学生实务的应变能力;三是由于整个产品是基于一个真实公司的业务流程全过程设计的, 故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会计信息流的大局观, 并把握不同岗位的难易点, 帮助提升学生就业力。对于参与的学生来说, 则觉得收获颇多:首先通过系统八大岗位演练, 使学生对财会工作有了深入的认知和体会, 并且对其既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回顾;二是通过几乎全真的流程操作, 使学生关注了以往传统实践教学中无法实现的重点, 如企业内部控制、危机处理、成本控制等问题, 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很有帮助。

(二) 真账顶岗实习项目

真账顶岗实习是厦门某会计中介服务企业依托自己的业务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一款会计培训产品。整个课程由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具体指导, 课程的组织借鉴工厂的学徒制, 并辅以一定的面授讲解。其课程核心亮点在于所有学生的实习任务均来自于真实的企业, 并在业务和技能的训练设计方面兼顾了工、商、外贸等不同企业类型和外勤、税务及账务等不同任务类型。任务训练结束后学生可跟随师父进入企业的代理记账工位实现真正的顶岗操作和实习, 以对自己的技能进行检验, 优秀者亦可通过该企业平台实现就业。项目实施完全在企业的工作环境下进行, 学生按员工标准管理, 挂牌上岗。整个实习按天安排教学进度, 内容分为外勤、税务实务讲解操作、财务软件操作及不同类企业的真实账目操作三大方面。企业派出的实训老师每人负责带5名学生, 主要工作职责是培训学生账目及相关事务处理及问题解答, 同时每位老师还要承担约8~10家真实企业的代理记账工作, 保证不因教学而脱离会计工作前沿, 而学校的教师则参与整个培训计划的拟定及实习指导, 同时负责实时反馈学生意见, 以助企业调整。在实习管理方面, 学生要按天记录实习日记, 并每一周进行实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解答会, 结束时企业评选优秀学员并给予奖励并给予工作选择机会。项目全程历时一个月, 课程结束时参与学生的最大收获就在于有一定经验可独立处理一些小型企业的会计日常工作, 而且通过实际外勤业务的实习, 亦可胜任诸如报税、抄税、注册登记等工作, 提升了就业能力。另经过全面的真账演练, 学生也发现了不少技能和业务的难点;如税款计算、外汇核销及产品成本的计算等方面。和传统的学校实训不同, 真账演练的关键在于所有的任务都基于企业的实际业务, 诸多业务关系梳理成为探究式学习的激发点, 如存货、往来款项、成本归集及计算等, 这些需有全局观念的挑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而对于参与实践的教师而言, 大家认为企业师资的全程陪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 工作任务导向型的实习开展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而最终进入工位的顶岗操作则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这其实正是符合工学结合内涵的理想实习模式。

二、项目对比与启示

(一) 虚拟实习与真账顶岗的对比

对虚拟实习的教学产品而言, 因基于B/S结构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研发, 使得产品的使用只需通过开放网络访问服务器即可实现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使用。这为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手段:实践学材的仿真性, 实践实施的普惠性 (所有学生都可参与) 与实践效果评定标准的统一性。从更大改变来讲, 采用信息技术的虚拟实习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让教师更多地成为“站在一旁的指导者”, 而不是“讲台上的圣贤”,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型学习中, 并且提供克服时间和地点障碍的教学途径。而真账顶岗实习的优点恰是弥补了虚拟实习的不足:身临其境的工作情境, 各具特色的工作任务, 顶岗操作的工作考核, 这既不同于流程已经明确和任务已经标准化的虚拟实习, 也不同于任务下达只以企业需要为主的松散型传统实习。以学习者能相对独立胜任中小企业的会计类岗位为明确目标, 通过系统的任务组合和全程的学徒式学习, 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综合性系统升级。但其中所耗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供学生最终顶岗实践工位资源的不足, 是其难以惠及所有学生的最大缺憾。

(二) 对财会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

会计实习 篇9

1.1 会计准则。

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 具体业务存在个性, 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 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 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 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 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 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 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 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此外, 会计准则较会计实践发展存在一定的时滞, 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 一时很难找到匹配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 这就使会计实践出现暂时的政策断层, 也为会计处理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提供了空间。但问题的关键是哪种方法才能做到“如实反映”, 我们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却都是真实的反映, 所以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结果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2 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 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 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 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 会计准则, 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 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3 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

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 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 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1.4 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 使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

长期以来, 国际会计准则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一直较大。原因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处理重要项目作为一项基本原则, 对于非重要项目, 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够细致;同时, 国际会计准则的宗旨是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 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又大相径庭, 为了尽量做到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 就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 面对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交易或事项, 准则和制度不可能也无必要事无巨细, 所以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 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2.1 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 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 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 所以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2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 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 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 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3 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 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 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 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 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2.4 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 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 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 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 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从业经验、判断、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 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以会计选择的自由空间, 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可以没有约束, 肆意捏造、提供虚假信息。会计职业判断也只能看在准则、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判断才是合法的。一旦超越这个空间, 就会走向极端, 蜕变成会计操纵, 最终也必将受到制裁。

3 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 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 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 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 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1 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

力, 提高职业判断水平, 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 基础理论应扎实, 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 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 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 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 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 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2 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 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首先, 以会计规范为依据, 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 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 其他法规如简洁也都是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其次, 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现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 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合法的处理方法, 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 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 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再次, 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 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只有转变观念, 更新思维方式, 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改变过去循规蹈矩的旧习,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宏图, 钟瑞庆.关于会计政策制定的一些思考.财会月刊.1997-10-10.期刊

会计实习 篇10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职业判断

这些年, 因为会计准则在我国的情况被国际环境影响较大, 会计工作方式也出现变化, 突出特征是不再对某一项工作提出处理手段, 而是交给其判断规则, 所以, 实际工作中, 会计需要对所有工作展开独立而全面的判断, 而这个过程受制因素很多, 像环境, 职业操守, 工资条件, 周围人员, 职业判断都由这几种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这是会计信息最终结果发生不同的原因, 怎样才能最终保证信息质量, 怎样以中立而客观的态度做出决策, 这是会计人员需要严格注意的。

1 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 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1 会计准则。

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因为企业都有各自的差异, 业务具有各自的不同, 一项准则不可能概括所有工作的具体情况, 工作只能适用某些普遍规则, 并且无法严格遵守或严丝合缝, 一项会计工作, 有超过两种的备选工作方案。会计政策从这些对象中选择而出, 而伴随企业经营手段的增多和形式的扩大, 经营工作在不断扩展和复杂, 相似的两项工作, 对待有很明显的差异, 会计政策也力求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应对办法以及使用范围, 给会计职业判断提升了发展潜力。另外, 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并不同步, 新的问题, 新的理论, 新的内容都是先出现, 会计准则随后才制定出来, 产生一段时间的滞后和断层, 也给处理会计工作对象提供了更多的办法, 制定了更多的政策, 但值得思考的是, 哪一种方法更加实际并高效, 不能同时有所有的方法对待一个对象的一个方面,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 会计职业判断的差异给信息的最终质量也带来很大差别。

1.2 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 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给职业判断的标准拓宽了思路, 会计准则以及特殊准则之间如果经过对比, 就会发生相互矛盾, 相互阻碍的情况, 不但在这二者之间, 还有财务通与准则, 税收制度, 一系列相关的工作都有矛盾之处, 这种错位给各种判断和协调工作带来弹性, 使判断增加灵活度。

1.3 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正则制定和选择的变化, 不确

定主要在需要确定数值时有所反应, 这也需要一定的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判断计量结果, 需要配合一定的估算和预计的能力, 获得最终的反应结果。

1.4 会计准则给我国会计职业判断带来进一步的制约效果, 很

长时间以来, 国际会计准则改变了从前的对待工作的方式, 在处理办法上不做硬性要求, 这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把重要项目的判断当做重要的原则标准, 对某些不算重要的项目来说, 规定都不算细致, 并且, 国际会计准则的最终目标是对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做调和, 但是实际上所有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 为了使准则更加普遍, 利于操作, 利于接受, 就会导致对同一个工作的处理方案有两个或多个。这些年, 我国准则与制度都被国际准则的情况所制约, 因为各个事项的变化性与复杂性, 准则不必要太强硬太细致, 因此, 对职业判断来说, 也有了更新的标准。

2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是说, 会计在完成自己的工作的时候, 应当根据会计的公信准则, 以及相关规定的需要, 依据市场理财条件与经营需要, 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知识, 经验以及平常处理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原则, 顺序, 流程等, 完成对任务的判断, 计算, 了解, 处理的过程。

2.1 职业判断是否专业, 会影响判断结果是否准确, 进而会计信

息的质量也产生偏差, 职业判断十分突出的一项表征为它判断工作对象时是和自身的专业水平分不开的, 必须有这个做前提。

会计职业判断工作, 要求会计必须熟悉企业平常工作, 能够准确根据自身的制度需要, 准则安排等做出安排, 判断标准必须公正, 合理, 因此, 职业素养一定会影响, 甚至确定会计职业判断的水准。

2.2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对政策等的使用有所不同, 进而, 信息质量也不尽相同。

因为准则, 制度等都有一定的差异, 会计工作的形式也有差异性选择, 会计有更强的独立性去选择如何能更有效更准确地反应经营效果, 依据自身特征的不同, 利用不同的手段, 职业判断工作与工作之间有很强的差别, 而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则有更突出的表现。

2.3 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 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 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 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 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2.4 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 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 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 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 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从业经验、判断、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 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3 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 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 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 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 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1 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力, 提高职业判断水平, 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 基础理论应扎实, 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 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 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 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 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 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2 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 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首先, 以会计规范为依据, 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 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 其他法规也都是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

其次, 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现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 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合法的处理方法, 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 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 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

再次, 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 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过去的会计思维需要改变, 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伴随世贸组织的加入, 经济走向全球化, 业务范围越来越广, 会计和相关人员需要及时调整思想, 转变思考方法, 提升对职业了解和评判的独立思考意识, 转变旧有思维习惯, 以新的职业规范为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下一篇:非正规就业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