扦插栽培

2024-05-07

扦插栽培(精选八篇)

扦插栽培 篇1

1 选地整地

应选择地势平坦、高低差不超过5 cm、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熟化程度高的砂质壤土, 地下水位在1 m以下、排灌方便、易于管理、多年生杂草少、地下病虫害少的地块。盐碱过重、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的胶泥土、白僵土地或土壤化不高的新垦地不能用作直插建园[1,2]。选好地后进行深翻, 并施好基肥, 为了保证种条不受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 直插建园必须进行土壤施药。施1.5%辛硫磷颗料剂700~800 g/穴或40%毒死蜱200~250 g/穴, 带施辛硫磷12~15 kg/hm2, 或毒死蜱4.5 kg/hm2, 土壤施药可结合施肥一并进行, 按照施药量掺入有机肥中均匀施入。根据确定的穴行距做深10 cm的扦插穴, 北高南低, 有利于穴内升温。

2 种条选择与处理

精选大麻叶或宁杞一号的颗粒大、果粒整齐的优势单株作为待剪果树, 树龄以3~7龄为宜, 具体取条时间以每年3月25日至4月5日为好[3,4]。种条以树冠上层二混枝强壮枝条最好, 选取粗度为0.8~1.2 cm, 剪成长13~15 cm, 每50或100根作为1捆, 顺向倒置, 上下剪口呈小马耳形, 剪穗时注意剪刀不要挫伤, 以防压破种条导致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 进而影响成活率。选好的枝条应进行浸泡处理, 用α-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20 mg/kg或ABT生根粉50 mg/kg浸泡12 h或24 h。浸泡时应将基部向下, 理齐放顺, 置于阴凉处, 上覆稻草或薄膜, 以防太阳曝晒而致使种条失水, 待上剪口截面充分吸水后进行扦插。

3 扦插覆膜

随剪取、随浸泡、随扦插。每穴插4根, 间距20 cm。扦插穴行距0.5 m×2.0 m, 扦插种条密度4.05万~4.50万根/hm2。如果土壤疏松可直接插入, 如果土壤紧实可以用铁板锹开缝或自制打孔器 (打孔器粗0.8~1.2 cm) 打孔扦插灌水, 待无积水后覆膜。直插建园, 灌水量700~800 g/穴, 种条扦插深度11~13 cm, 上部留出地面1~2 cm。用 (60~70) cm× (60~70) cm规格的地膜覆盖扦插穴, 或用宽60~70 cm的地膜覆盖扦插带。

4 插后管理

插后4月下旬待种条发芽后, 及时清果, 以防高温烧芽, 插穗发出的苗高顶到地膜时要及时放出膜外, 封闭膜孔, 以防种条上部烫伤或烧芽。每穴中间插1个1.2 m以上的竹竿或木棍, 把枸杞绑缚在支撑物上, 确保苗木直立, 有助于通风透光及果树发育。待苗高长到50 cm时及时摘心, 促发侧枝, 每隔7~10 d摘心1次, 凡直立枝、斜生枝条长到15~20 cm时即可摘心, 孤垂枝根据枝条数量, 每株保证20~25个摘心长度在25~30 cm, 有助于树冠扩大, 提高当年产量。当年修剪重点是剪去枸杞苗木基部多余的枝条, 1株苗只保留1个主干即可, 待上部侧枝形成后及时抹到基部距地面25~30 cm的二侧枝, 加速丰产树形的培养, 形成第1层树冠, 以后各年度均进行大田修剪[5,6]。

5 肥水运筹

直插建园地选定后, 按照穴行距离定施肥穴、施肥带, 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 分春施和秋施2种。秋施结合深翻, 按确定的穴行距, 确定施肥穴, 施肥带。施入精粪75~90 t/hm2, 深翻、耙耱均匀, 灌好冬水等翌年扦插建园;春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75~90 t/hm2、磷酸二铵375~450 kg/hm2, 具体按施肥带穴施, 施肥量如下:直插建园地总计穴施有机肥12~15 t/hm2、磷酸二铵45~60 kg/hm2;带施腐熟有机肥18.0~22.5 t/hm2、磷酸二铵75~105 kg/hm2, 其中:施入有机肥1.2~1.5 kg/穴、磷酸二铵4~5 g/穴, 带施宽度为50 cm, 1 m长带施腐熟有机肥3~5 kg、磷酸二铵10~12 g均匀撒施后进行深翻。在5月下旬至6月初, 结合灌水在苗穴覆膜外缘进行第1次环状追肥, 追肥带距苗木主干20 cm以上, 以防烧苗。追磷酸二铵、尿素、钾肥等复混肥25 g/穴;第2次追施复混肥50 g/穴;第3次追施复混肥100 g/穴。也可根据土壤供肥情况、基肥数量、苗木长势、产量要求确定追肥数量及追肥次数。总之施肥上注意前轻后重, 少量多次, 保证苗木成活率。每次施肥间隔25~30 d。枸杞种条插入后20~30 d即开始生根成活。根据土壤墒情, 苗木长到10 cm以上灌头水。第1次灌水时灌水量不宜过大, 以地表全湿为宜, 以防地表积水时间过长, 造成种条伤口霉变腐烂, 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 导致根系生长受阻、过迟, 造成种条内部缺水回芽死亡, 灌水可根据土壤墒情每隔20~30 d进行1次。

6 病虫草害防治

对于危害枸杞根系病害, 一般施高锰酸钾15 kg/hm2或硫酸铜30 kg/hm2, 拌土2 250 kg撒入土表, 并灌水。茎叶病害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 或硫酸铜100倍液, 或世高4 000倍液, 或苗壮壮2 000~3 000倍液, 或农抗120的400~500倍液叶面喷雾。虫害主要有蚜虫、木虱、瘿螨、锈螨等。蚜虫防治上, 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 或3%啶虫脒2 000~3 000倍液, 或25%噻虫啉 (阿克泰) 7 000倍液, 或艾美乐5 000倍液, 或康复多3 000倍液喷雾。木虱防治上, 用1.8%阿维菌素 (齐螨素) 3 000倍液+高氯菊酯2 000倍液;吡虫啉1 500倍液+高氯菊酯2 000倍液;吡虫啉1 500倍液+1.8%益梨克虱3 000倍液, 或木虱王1 500倍液喷雾。瘿螨、锈螨防治上, 用石硫合剂120倍液、硫悬浮剂、20%双甲脒1 500倍液、34%哒螨灵、托儿螨净、红白螨锈清、瘿锈螨净、红灭螨、霸螨灵喷雾。每次灌水后, 苗穴外缘及时进行松土, 有利于增加地温, 促进根系生长, 及时除净苗间杂草, 以防和枸杞苗争水争肥, 影响苗木光合作用, 导致生长受阻, 对于苗木周围的杂草最好用手拔除, 以防伤损枸杞苗, 造成缺株现象。

摘要:从选地整地、种条选择与处理、扦插覆膜、插后管理、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枸杞的扦插栽培技术, 以期为枸杞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枸杞,扦插,栽培,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

参考文献

[1]郝水源, 李文栓, 李春红, 等.枸杞嫩枝扦插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5) :80-81.

[2]王新亮.盐碱地枸杞丰产栽培[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S2) :75-76.

[3]王云, 彭友林, 赵东海, 等.湘西北地区大叶枸杞引种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9) :9249.

[4]王亚军, 安巍, 石志刚, 等.枸杞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0) :13213-13214.

[5]彭秀枝, 郭云.枸杞三大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0 (6) :13-14.

野生杜鹃扦插育苗及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 野生杜鹃;扦插育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杜鹃,又称满山红、映山红等,属于杜鹃花科,地理位置上杜鹃分布在地球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主要位于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甚至可说中国是野生杜鹃的原产地,云南省是野生杜鹃分布中心,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世界野生杜鹃约有960种,中国有524种,云南就有306种,占世界杜鹃的一半以上,被公认为世界杜鹃的分布中心[1]。野生杜鹃形态上多为1~2 m高的小灌木,我国杜鹃野生资源极为丰富,地理位置上分布从北到南部,杜鹃是一种适应多种气候的生态型的花卉,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泛,花色花型多种多样,色彩艳丽,极具观赏行和实用性,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但随着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的过度开发,野生杜鹃的品种和产地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的发展对野生杜鹃的育苗及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寻求提高野生杜鹃的育苗及栽培成活率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大野生杜鹃的培育,为改善自然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探索。

1 野生杜鹃扦插育苗及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为加大野生杜鹃的保护和开发,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野生杜鹃的扦插育苗及栽培技进行研究分析,侧重于栽培种杜鹃的栽培管理、群落特征、引种栽培等方面,冯元、龙秀琴等对野生杜鹃的繁殖方式进行研究,主要从母树选择、种子采集、种子包装及储藏、苗圃建设、播种、田间管理、容器苗培育、苗木分级标准及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野生杜鹃育苗技术,特别是介绍了“容器育苗技术”,通过研究对杜鹃的苗木产业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史佑海对海南杜鹃繁殖进行研究,认为海南杜鹃播种繁殖育苗到开花所需年限较长等,因此常以扦插繁殖为主。扦插季节(冬季或春季)对海南杜鹃扦插生根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并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药剂处理对海南杜鹃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结果会有所差异。司国臣以秦岭野生美容杜鹃为试材,研究ABT-6生根粉)与IBA(吲哚丁酸)不同浓度对美容杜鹃嫩枝扦插的影响,以及3种不同基质配方中扦插生根率的差异。结果表明:ABT-6的处理中,100 mL/L的插穗生根率最高,IBA的处理中,200 mL/L的插穗生根率最高。结果表明在野生美容杜鹃的扦插繁殖中,除外界环境外,扦插基质也很重要,不同基质的通气保水性各不相同。目前,研究结论对促进野生杜鹃的繁殖培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野生杜鹃扦插育苗及栽培技术

2.1 野生杜鹃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总体上来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质条件、使用途径来选择,在确定好品种后一般通过选择扦插、种子2种方式进行培育,选取扦插时应选择本地长势强,母本无病虫害的野生杜鹃,剪取其树冠外围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作为插穗,枝条上保留2~3个叶片。采取种子培育时。应选取有一定树龄的大树,母本无病虫害,在种子成熟季节按照要求对种子进行采摘,采摘后及时对果实进行处理,一般将采后的种子及时筛除杂种,用于种子的果实应平薄摊放于木板上,保持室内干燥阴凉,翻动防霉。

2.2 苗圃选择及土地要求

苗圃选择对野生杜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便于管理和技术移栽,苗圃位置一般选择选择交通方便、水电充足(包括水源管道及其附件、配套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排水性好的开阔地带,林间地带或农耕地,地势要求平缓便于大面积耕作,水源要求水质微酸性,泉水或天然雨水最好,气候环境要求阴凉湿润,便于幼苗生长,苗圃土壤要求酸性,有研究表明当pH值为5.0时,野生杜鹃插条成活、生根、发芽和出新叶率最高,苗圃土壤要具有一定的肥力,可适当追加基质底肥,适于幼苗发育为幼苗生长提供一定的肥力供应。在扦插前一年秋末h或冬初,对苗圃杂草进行清除,土地进行深翻晾晒,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可对苗圃土地使用敌可松和代森锌混合剂进行消毒,敌克松和代森锌混合比例4∶1,也可对苗圃土壤进行日光曝晒处理以消毒杀菌,苗床可根据苗圃地形而定,一般宽为1.2 m左右,苗床南北走向。可适当搭建阴棚,标准大棚一般30 m×6 m,覆盖具有一定遮光率的黑色或银灰色遮阳网,大棚要求具有通风、保温、保湿的功能,为幼苗的培育尽可能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临时大棚可因地制宜搭建,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即可。

2.3 野生杜鹃采条、插穗处理及扦插

采条是野生杜鹃培育的重要环节,选取扦插时应选择本地长势强,母本无病虫害的野生杜鹃,剪取其树冠外围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作为插穗,选取长度一般为10 cm左右,如果采取的插条上有花芽则将花芽去掉,采下的插条去掉部分叶片后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保湿,采条成功后可对插条进行简单处理后进行生长调节剂药物浸泡(如中国林科院生产的生根粉),浸泡时间控制在2~4 h左右,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可适当调整浸泡时间,扦插所用基质为河沙或具有一定肥力的苗圃土壤,使用前预先对基质进行日光曝晒处理或者药物处理以消毒杀菌,扦插时可在平整好的苗床上用小木丁打孔,然后进行扦插,以免直接扦插使插条受伤,从而提高成活率。将经生长调节剂药物处理的插条45°斜插于苗圃土壤中,入土深度为插穗的三分之一左右,插后覆土压实,不同的季节和外部条件,扦插的密度有所不同,扦插并灌水后,立即对苗圃用透明单层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便于保证苗圃空气湿度,并能减少浇水次数,在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适当打开薄膜进行通风降温。条件允许的话可进行自动喷雾保湿,一般2个月后即可生根。

2.4 野生杜鹃的扦插育苗基质要求endprint

基质是扦插育苗及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不同的基质对扦插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基质因其密度不同导致其通气性能不同,对野生杜鹃扦插的生根有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粗砂、蛭石和森林土由于通气性能好,其扦插生根率较高,而细砂、粗砂和森林土的生根数量较多,因此选用粗砂和森林土作为野生杜鹃扦插繁育的基质较适合[2]。

野生杜鹃的扦插育苗培育技术

野生杜鹃在自然环境生长进化过程中,由于所处地表中含有在量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土壤呈酸性,所以野生杜鹃是典型的酸性植物。因此在野生杜鹃的扦插育苗及栽培中要保持所用的土壤酸性性质,研究表明pH控制在4.5~5.5为宜。栽培时要结合土壤地理环境进行种植,合理配置不同树种,在生长过程中进行整形时,应采取摘心和疏枝相结合,疏枝时要结合疏花、疏蕾相结合;杜鹃的花后管理要及时剪除残花,及时补充养分,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肥料选取以氮肥为主的多元素肥料,在时间的选择上野生杜鹃扦插繁育需要有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因此,一般选择7月份扦插野生杜鹃,利于生根发芽。

野生杜鹃的优良品种育培育技术

野生杜鹃是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用途,有些具有观赏价值,可陶冶情操,调节心情,有些杜鹃叶具有香味,是提炼芳香油的好原料,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有些野生杜鹃含药用价值甚至可当作蔬菜炒食,因此野生杜鹃的培育具有一定可选择性,可在普通培育的基础上进行驯化栽培,如通过对杜鹃花优选、嫁接、筛选灯等方法,培育出具有一定特异价值的栽培品种,在丰富野生杜鹃品种的同时加大了杜鹃的利用价值。

3 结语

我国杜鹃野生资源极为丰富,地理位置上分布从北到南部,杜鹃是一种适应多种气候的生态型的花卉,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泛,花色花型多种多样,色彩艳丽,极具观赏行和实用性,但随着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的过度开发,野生杜鹃的品种和产地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杜鹃品种选择、苗圃选择及土地要求、野生杜鹃采条、插穗处理及扦插对野生杜鹃的扦插育苗及栽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佑海.海南杜鹃扦插繁殖技术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62-6363.

[2]王团荣.野生杜鹃扦插技术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8,(3):16-17.

浅析小菊扦插造型与栽培管理 篇3

1 小菊扦插造型

1.1 插穗及场地准备

5月上旬, 选择小菊花期长的品种作母本植株再进行分类、分色扦插。生根定植后, 在枝长5~6叶时开始摘心, 形成2侧枝后反复摘心至8月上旬, 待花蕾发生时, 用15%多效唑500倍液每2周喷施1次, 连喷2次, 控制株型, 准备扦插。

在空旷的场地搭荫棚架, 用竹木或轻型钢材设计造型, 架型体要稍“瘦”, 再用5cm×5cm方格铁丝网内外层相距10cm铺设造型架。

1.2 基质配制

配置扦插基质比例为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塘泥=1:2, 对基质采取太阳曝晒或用36%~40%福尔马林50倍液泼洒消毒, 然后将处理后的基质稀释填塞于造型架网格间。忌基质重复使用。

1.3 扦插枝

准备就绪后, 取品种纯正、营养生长良好的顶梢插穗扦插, 长度为8~10cm, 具3~4个节, 剪去下部2~3片叶, 用微型喷粉器将生根剂 (粉剂) 喷洒于整理成束的插穗基部, 然后扦插于造型架的基质中, 株型距为3cm×4cm,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扦插土潮湿, 以免土质干燥对枝条切口破坏严重, 不易生根。

扦插时品种应按设计要求组合, 搭配恰当, 不可杂乱无章, 力求群体美、色彩宜明快, 花期要基本一致。

2 扦插后管理

2.1 肥水管理

扦插完毕立即喷透水, 使基质与插穗更紧密地相接, 第1周遮荫, 保持土壤湿润。第2周中午遮荫, 待生根后拆去遮阳网棚进行全日照管理。平时经常喷水保持插穗新鲜, 低温时不宜浇水过多, 以免造成腐烂或植株徒长。天气干燥且气温较高时可每天喷2次水, 浇水时将水头向上喷洒水雾, 似雨滴下落, 不得直射植株体, 不得漏喷。生长期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液肥1~2次。

2.2 其它管理

每天保证6小时直射日光, 通过人工光照, 延后开花期。经常转动造型, 使其受光均匀, 花期一致。保持14~26℃的良好生长环境, 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植株生长快, 开花效果好。除去黄叶、枯枝。空隙处利用拉枝用细铁丝固定在花朵中, 及时疏密花, 以保持整体美。

3 主要病虫害防治

3.1 黑斑病

在浇水过多的情况下易发生, 防治方法为每半个月喷2%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1次, 以控制病害。

3.2 根腐病

初期应及时喷洒80%炭疽福美600倍液, 也可用广谱杀菌剂10%双效灵1000倍液灌根。

3.3 螟虫 (食心虫)

野生杜鹃的扦插育苗及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野生杜鹃,扦插育苗,栽培技术

1 杜鹃资源分布

杜鹃又名映山红, 满山红、山踯躅、山石榴等, 属杜鹃花科, 常绿或落叶灌木。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天然名花之一, 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被誉为“花中西施”, 近年来汝阳县已把每年4月25日定为“河南.汝阳杜鹃花节”。全县杜鹃花有13 000多hm2多分布于汝阳县的付店、王坪等地, 其中成片分布的有5 000多hm2共有14个杜鹃品种, 分布在我县700 m以上的高山上, 喜疏松, 肥沃的酸性土壤, 我国分布很广, 长江流域以南及四川、云南、贵州区常绿杜鹃种类极为丰富, 落叶杜鹃从东北到华北都有分布, 我省伏牛山分布尤多, 主要分布在鲁山、汝阳、嵩县、栾川、卢氏等。世界上多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和北美洲, 亚洲最多。

2 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对杜鹃的研究主要在云南、贵洲等地, 选育了一些新品种, 而河南对杜鹃研究很少, 品种单一, 栽培技术落后, 基本上处野生生长壮态特别是我县在工作中2002年举办杜鹃花节以来, 杜鹃花开花严重存在着在小年现象, 对我县举办杜鹃花节影响极大。

3 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

杜鹃花色种类众多, 花繁叶茂, 绮丽多姿。花单生或呈总状花序或漏斗状, 通常五裂, 色彩因种类不同而有红、黄, 白, 紫, 粉红等色, 一般春鹃在4月开花, 夏鹃在5、6月开花。在园林中常被配置在植物园、公园以及在的园林风景区、以及工厂、居民街道的绿化, 也可在花坛庭院、墙边、窗下、台阶、假山附近, 都能收到很好的绿化效果。盆栽时, 常用于客厅、居室、办公室等场所的美化, 装饰, 备受人们青睐。

4 扦插育苗

4.1 苗圃选择及整地

在西泰山旅游区内选择地抛势平坦, 土壤疏松, p H值5.5, 排水良好的酸性地块作为杜鹃苗圃地。在扦插前一年秋末冬初, 清除苗圃地杂草, 翻耕30 cm深越冬, 不仅减少病虫害发生。开春后, 翻耕第2次并耙细拣尽石块, 打碎土块, 每平方米施4~6 g敌可松和代森锌混合剂, 敌克松和代森锌混合比例4:1, 进行消毒。苗床可根据地形而定, 苗床一般宽为1.2 m左右的底垄苗床, 做成南北走向。

4.2 采条、插穗处理及扦插

选用一年生嫩枝, 剪成8~10 cm, 粗度0.2 cm左右, 无病虫的健壮枝条。上部带2~3个叶片。用中国林科院生产的2号生根粉50mg/kg进行浸泡2~4 h, 再进行扦插。将整好的地到翌年5~6月进行扦插, 在平整好的苗床上用小木丁打孔, 以免插条受伤, 然后扦插。

4.3 苗圃管理

插后用自动喷雾, 前20 a, 每天每小时喷1次 (每次5 min) 1个月后每隔离2~3 h喷1次 (每次5 min) 。两个月后即可生根。同时注意除草。

5 驯化栽培

5.1 土壤选择

杜鹃多原产于雨水较多的酸性水土地区的山区, 丘陵, 是典型的酸性植物。在自然界生长时, 由于山地表中含有在量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 土壤呈酸性, 所以栽培杜鹃花所用的土壤也应疏松, 肥沃呈酸性土壤, 忌碱性土, 以PH控制在4.5~5.5之间为宜。

5.2 栽植密度及水肥管理

在春季按1.5 m×2 m株行距挖长宽各地区50cm, 深切50 cm的穴, 挖穴时, 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每穴施腐熟农家肥30 kg左右与表土混匀后回填穴内, 再用心土填平踏实。在定植后的当天要立即浇水1次, 此次浇水后3~4 a浇水1次为宜。4~5月为杜鹃生长发育的旺盛期, 枝叶茂盛, 根系生长迅速, 此期以氮磷肥为主, 每5 a施1次, 秋凉季节, 此间施以磷钾肥为主的液肥, 满足杜鹃在此时生长和孕蕾的需要7~10 a 1次。

5.3 整形修剪

杜鹃花的整形1~4 a生的植株, 整形采用的方法是摘心和疏枝相结合, 4~10 a生树型已经形成, 整形的目的在于完善株型, 保持正常的生长开花, 此期以疏枝结合疏花为主, 10 a以上整个植株已趋成熟, 并进入盛花期, 应对影响株型和长势的枝条及过多的花蕾, 保持整个植物的旺盛生长, 花大色艳。修剪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株型, 使之完整优美, 还可以防止养分无谓的消耗, 使植株生长旺盛, 修剪通常以6—7月修剪为主, 日常管理涉及的修剪, 如对病虫枝, 干枯枝, 机械损伤枝的修剪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5.4 花后管理

5.4.1 及时剪除残花

随着盛花期即将结束, 当全株花朵开过去70%~80%时, 应及时剪除残花和未开放的花蕾, 不要等到所有花朵凋谢完后才进行修剪, 否则就会消耗过多的养分, 而影响到植株以后的生长。

5.4.2 及时补充养分

由于漫长的冬季未能施肥再加之花后植株体弱, 比较营养所以要加强肥水管理。肥料应以氮为主的多元素肥料, 再掺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施肥仍然以薄肥勤施为原则。

6 小结

杜鹃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树种, 在驯化栽培的基础上通过对杜鹃花优选, 嫁接等方法, 筛选出具有观赏价值的栽培品种, 建立示范基地, 将其发展为新型的观赏树种, 可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 也可推动汝阳旅游叶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银花扦插育苗丰产栽培技术 篇5

1 育苗前准备

金银花育苗地应选择在排灌方便、透气性强、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的砂质土壤地块。这样的地块繁育的苗木须根多, 苗木健壮, 栽植成活率高。在育苗前将地深耕, 拣出树根、杂草及石砾, 耙平打畦。畦宽120~150 cm。耕地时施入氮肥750~1 125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225~300 kg/hm2, 或堆肥45~60 t/hm2+氮肥450~750 kg/hm2 (腐熟饼肥3 000kg/hm2+氮肥750 kg/hm2) 。施肥与扦插时间应相隔7 d以上, 以免烧坏插条影响成活率。金银花插条应选择枝条粗壮、节间短、花蕾大、开花早、含苞期长、产量高、药性好、优良单株上的一年生健壮枝条。把采集来的枝条剪去梢部细弱部分, 截成长30 cm左右的插条捆成小捆, 直立在ABT 6号生根粉50 mg/kg溶液中浸1~2 h, 以促进插条早生根, 多生根。用ABT溶液处理过的插条比一般常规扦插条可提前生根5 d左右, 并且根系发达。

2 扦插

在已整好的畦中, 按行距15~20 cm, 在畦内开沟深20~25 cm, 将处理好的插条按株距5 cm, 呈45~70°斜放于沟内, 在开第2行沟时把开沟的土覆盖在第1行已摆放好的插条上, 覆盖深度应达到插条的2/3, 并将覆土振实, 以此类推。在每畦的中间留1个25~30 cm的行间距, 以利于浇灌、排水及生产管理。枝条扦插后及时浇灌1次, 有条件的可对苗圃进行遮荫, 一般10~15 d即可生根, 30 d后可去掉遮荫。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可扦插, 以空气湿度大、多雨季节的阴天最佳。但对1年需出圃的苗木, 为了达到优质壮苗的标准, 扦插时间以春季2—3月为宜。

3 苗木管理

一是除草。除草是金银花扦插育苗前期管理的重要工作。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苗木数量, 金银花育苗株行距较小, 在除草中一定要坚持除早、除净的方针, 在杂草还未长大时及时去除, 并且要除净。除草应在畦两边的埂上, 用手工拔除, 畦中间宽行可用锄中耕去除。除去个别较大的杂草时, 要尽量避免造成金银花苗木根部松动, 除草结束后要及时浇1次水。二是适时短截。适时短截是促进金银花苗木快速达到优质壮苗的关键措施。其方法是:在5—6月当金银花苗木新发枝条长到25~30 cm时, 留20~25 cm进行第1次短截, 促使二次萌发枝条, 到8—9月, 对二次萌发的枝条留15~20 cm, 再进行第2次短截, 促使第3次萌发新的枝条。通过2次对新发枝条的短截, 可有效促进金银花苗木多生根, 提高金银花苗木的粗壮度, 达到1年生长、2年效果的目的。三是水肥管理。要使一年生金银花扦插育苗达到优质壮苗的目的, 除了适时短截外, 还要加强水肥管理。在每次短截后及时追肥浇水, 追肥应在阴雨天进行, 撒施尿素120~150 kg/hm2, 并及时浇水, 冲洗掉沾在苗木上的化肥, 以免烧坏苗木。利用雨天追肥, 在下雨量能彻底溶化化肥的情况下, 可不再浇水。

4 整地栽植

金银花栽培应选择土壤深厚疏松、透气保墒性强的山地, 或地力中等、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土壤的地块。栽植前将地块整为宽120~150 cm的畦, 畦埂宽30 cm左右、高20~25 cm, 地整好后在畦两边埂内按株距80~120 cm挖50 cm×50 cm的栽植穴。在栽植7 d前每穴施入堆肥5~10 kg (腐熟饼肥0.75~1.00 kg) 或2∶2∶1氮磷钾配方肥200~300 kg。施入的肥料要用土拌匀后施入。金银花栽植在春秋两季均可。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 秋季在8月上中旬[1,2]。一般以春季为宜。栽植时, 将培育好的优质壮苗进行修根, 剪去受伤根和过长根 (一般保留15 cm左右) 。并在ABT 6号生根粉50 mg/kg溶液中浸10~15 min, 距离畦埂20 cm左右, 每穴栽植2株。栽植时要使苗木根系舒展, 栽实、浇水、封穴。立架可采用“T”字型立架和“三柱”型立架法。“T”字型立架法是事前用钢筋水泥浇铸为高150~170 cm、宽120~150 cm的“T”字型水泥架。在畦中心栽植, 每3~5 m栽植1根, 上面用3根8号铁丝均匀拉直。地头应拉45~65°斜丝。水泥架规格不小于12 cm×12 cm。“三柱”型立架法是用预制高150~170cm的直型水泥柱。在畦内并排均匀栽植3行, 每隔3~5 m栽植1排。每根水泥柱上面用1根8号铁丝拉直, 地头拉斜丝固定和“T”字型立架法相同。不论采用何种方法, 水泥柱的栽植深度不低于50 cm。

5 栽后管理

金银花栽植后, 要及时松土除草。在春季地面解冻后和冬季结冻前进行松土, 对根系露出地面的进行培土, 防止冻害。经过快速繁育技术培育的苗木, 栽植后第2年即可开花见效。为了提高产量, 在早春和后秋视其植株大小, 按环状施肥法。施入堆肥5~10 kg/株或饼肥0.5~1.0 kg/株, 也可少量施入氮磷钾2∶2∶1配方肥250~500 g/株。为了保障金银花的药性品质, 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3,4], 尽量少施或不施化肥。修剪可有效提高金银花的产量[5]。在春季枝条萌发前疏去过密枝条和细弱枝条, 增加通风透光, 促进萌发健壮枝条。在夏季及时去掉根部萌发的枝和芽, 并剪去上部过密的细弱的小枝, 通过春夏修剪可使金银花产量提高1倍以上。

6 病虫害防治

金银花的主要病虫害有影响金银花叶片光合作用的煤烟病, 危害叶、芽和花的蚜虫, 以幼虫危害木质化茎干造成茎干枯死的咖啡虎天牛。加强园地卫生管理, 清除枯枝杂草。金银花煤烟病的发生主要与蚜虫发生有关, 及时防治蚜虫可以预防煤烟病的发生[6]。在蚜虫发生时可喷雾植物性杀虫剂0.3%印楝乳油1 000倍药液。在叶芽期也可喷雾40%乐果乳油1 500倍药液, 花期尽量使用低毒、无残留的植物性药剂和矿原物药剂, 以确保金银花产品的无公害性。在咖啡虎天牛的防治上, 5月中下旬产卵盛期用5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喷雾金银花根、干和茎 (不要在金银花上部喷雾以免喷在花蕾上) , 7~10 d喷1次, 连续喷3次。

摘要:介绍了金银花扦插育苗丰产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育苗前准备、扦插、苗床管理、整地栽植、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金银花的丰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金银花,扦插育苗,丰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赵黎莉, 李耕.金银花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种业, 2007 (5) :50-51.

[2]李永升, 赵化玉, 李华斌.金银花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 (10) :1021.

[3]闫德军, 孙述峰, 孙土峰, 等.金银花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 2005 (5) :26-27.

[4]汝东, 李坤.金银花地膜丰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5, 8 (2) :25, 30.

[5]杨庆山, 刘桂民, 周健, 等.金银花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48.

金叶小檗的引种栽培及扦插育苗技术 篇6

金叶小檗在庆阳市3月底至4月初腋芽开始膨大, 4月中旬左右芽开放, 呈现出黄绿相间鲜嫩的幼芽, 开黄花, 花色浅黄, 叶倒卵圆形或匙形, 长0.5~2cm, 宽0.3cm, 先端钝尖或圆形, 有时具细小短尖头, 基部急狭成楔形, 全缘, 上面绿色, 下面淡绿色, 常带白色, 两面脉纹小而且明显;叶柄长3~8mm。花2~5朵成簇生状伞形花序, 极少单生, 黄色;总花序长2~5mm, 外轮萼片稍小于内轮萼片;花瓣长圆状倒卵形。

2 扦插育苗技术

2.1 建立苗床

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挖长6m、宽lm、深0.5cm的南北向扦插床, 床底铺一层厚3cm细炉渣, 再铺2cm厚过筛沙质壤土, 施腐熟过筛土杂肥21kg, 混施吠哺丹0.2~0.3 kg, 硫酸亚铁0.5kg, 翻细整平。

2.2 剪取插穗

于9~11月剪取1~2年生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 剪成5~6cm的插穗, 剪口成斜形, 除去下部余刺与叶片, 保留1~3片叶。把削好的插穗每30或50支绑成1捆, 先将插条下部放入0.1%高锰酸钾液中浸泡24小时, 再放入生根粉溶液里浸泡插穗基部深4cm左右, 既能消毒又能促进插条生根。

2.3 扦插

插条少用木箱或直径较大的盆, 插条多使用苗床。应选在地势高燥无积水的场所作插床, 扦插基质要疏松、肥沃、通气性好。一般插床宽1m、长4~5m, 四周用砖砌50cm高, 周围留排水孔, 下部垫10cm厚的碎石子, 上面是阔叶树或针叶树下天然沤制多年的腐叶土。基质要用50%的多菌灵粉剂消毒, 每100kg土施5g药剂。拌土后, 覆盖塑料薄膜3~5天, 能很好地杀死土壤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用木棍打孔, 把插条垂直插入苗床, 浇透水。插后及时搭设塑料薄膜棚架, 覆盖遮阳网, 随着插条的生根逐步换透光率高的遮阳网, 根据干湿温度计指数及时喷水、防风, 保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 温度25℃左右, 这样的环境条件能够使插条成活率达90%以上。

2.4 松土与除草

扦插后可根据苗床土壤湿度及时进行松土, 一般每隔3~5天松土1次, 第1次松土要小心, 不能碰触插穗, 以免影响插穗生根。要结合松土进行苗床除草, 除草要求做到除早、除了, 前期除草要人工用手拔除。插穗生根后进行定苗, 定苗时不要损伤插穗皮部, 也不要移动插穗, 以免影响成活。选留1个长势较好的芽定苗, 并及时清除杂草。

2.5 施肥

幼苗成活长出新叶后, 要注意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如果出现叶片发黄等现象, 要及时追肥。可采取根部和叶面施肥, 根部施肥以农家肥为主, 叶面施肥可采用液体肥料进行叶面喷施, 可用0.5%尿素, 每隔5~6天喷施1次, 二级侧根形成之后, 喷施0.5%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溶液。[1]

2.6 整形与摘叶

金叶小檗单株式盆栽、地栽时, 通常把其修剪成极具观赏价值的小檗球。但依其多抽直立枝条、耐修剪、萌发成枝力强的特性, 可采用蓄枝截干法培育飘逸树姿, 并及时剪除杂乱枝和无用蘖芽, 制作丛林式盆景或作山水盆景等。金叶小檗是很好的观叶植物。8月底前摘除老叶, 摘叶前后各施1次以氮素为主的液肥, 同时喷0.1%尿素。20天左右新叶长出, 叶色鲜黄而带绿晕, 非常艳丽。

2.7 病虫鼠害防治

金叶小檗病虫害较少, 偶有蚜虫、介壳虫危害, 可用烟头浸出液加10倍水喷雾, 有效率达90%以上。钻蛀性害虫危害, 可及时剪除虫枝烧毁或用注射器注入DDVP, 再用药棉封住, 有效率达100%。到7月时, 由于温度高、湿度大, 容易发生白粉病, 可喷石硫合剂300倍液, 防效达90%以上。6~9月受鼠兔危害较大, 可用灭鼠药或甲拌磷喷施防治。

3 移植

由于金叶小檗生根期长, 一般当年扦插苗不宜移植, 最好翌年春季移植。移植时选在阴天进行, 移植前施腐熟有机肥60 t/hm2, 然后整地做畦。移植前要将苗床浇透水1次, 尽量要做到带土移栽, 以保证移植的成活率, 移植的密度可根据苗木的培育目的而定。在6~7月结合浇水各施1次氮肥, 施尿素150~225 kg/hm2, 当年苗高可达到30 cm以上、基部3~4枝, 即可出圃。

4 出圃

黄栀子扦插育苗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 扦插育苗

黄栀子常用的有种子、扦插、压条3种繁殖方法, 我地常用扦插繁殖方法, 成苗早, 可防止种性退化。扦插选择春秋季进行, 一般选择2年左右的健壮枝条, 剪去叶片, 残留叶柄, 截成10~15cm长的枝条。按行距15cm、株距9cm, 直插或斜插在苗床内, 枝条埋入土中2/3, 每条插穗留2芽, 插入土中一芽, 插后浇水保墒, 以利生根。成活后加强田间除草和肥水管理, 培育一年后幼苗高达25~30cm、茎粗0.3cm左右就可出苗定植。

2 选地栽植

黄栀子喜温暖, 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 较耐荫, 海拔700m以下枃可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 贫瘠的红黄壤也可种植, 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种植为佳。一般整成水平条带后, 按1.0m×1.5m的株行距栽6600株/hm2, 挖30cm见方的栽植穴, 每穴施腐熟粪肥2kg拌土回填待植。在立春至清明之间栀苗未发芽前栽植, 若气温高要适当剪去上端枝叶。每穴栽1株, 填土压实后浇定根水。

3 栽培管理

3.1 整形修剪

栀子树冠以自然开心形比较理想, 定植后第1年将主干离地面20cm以内的萌芽抹除, 作为定干高度。在生长的梢中选取3~4个生长方向不同的、强壮的枝条培养成主枝, 第2年再用上述方法培养3~4个副主枝。结果后整枝主要是去掉垂枝、匍匐枝、重叠枝、交叉枝、徒长枝和病虫枝为主, 使树冠外圆内空, 枝条疏郎, 通风透光, 调节生长、发育、抽枝、开花、结果之间的平衡关系, 减少养分无用地消耗, 增加结果面积, 提高产量。

3.2 除草施肥

栽种前3年第1次在每年5月份施肥, 此时杂草生长旺盛也是幼苗春梢生长的关键时期, 如不及时除草幼苗会很快的被杂草覆盖, 影响生长并容易滋生病虫。做法是5月中上旬当杂草10cm高的时, 在树冠外围1m范围内除草并667m2撒施尿素15~20kg。第2次在立冬以后施冬肥, 此时幼树地上部分生长基本停止, 根系还在活动, 冬肥有利于花芽分化和第2年抽梢。做法是立冬后在树冠外围1m范围内进行深翻10~15cm, 并施N、P、K含量均衡的硫酸钾复合肥20kg。采果期以后要加强冬垦施肥:栽后第4年栀果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 每年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养分, 通过冬垦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栀子园的营养状况。做法是在每年的立冬采果以后在树冠外围开浅沟施肥, 施N、P、K含量均衡的硫酸钾复合肥40~50kg。其次是促秋梢肥:栀子秋梢顶芽95%以上形成花芽, 而秋梢花芽占结果植株85%以上, 为主攻结果母枝, 这次促梢肥就更为重要。通常在立秋前进行, 施复合肥30kg、尿素10kg开环沟施下, 以促进秋梢生长和花芽分化。

3.3 保花保果

在栀子开花盛期, 喷0.15%硼砂, 谢花3/4时喷50mg/kg九二0的溶液或2, 4-D 100mg/kg和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 每隔10~15天喷1次, 连喷2次, 可促进栀子生长, 加速细胞增殖, 减少果柄离层的形成, 从而提高坐果率。

3.4 病虫防治

危害黄栀子的虫害主有卷叶蛾、灰蝶、金龟子、象鼻虫、蚜虫、蝽蟓等。卷叶蛾、蚜虫主要啃食的是嫩叶;黄栀子灰蝶钻进果实把果肉吃光仅剩外壳并有转移危害的习惯, 一只幼虫可食果30多个, 严重影响产量。可在春季抽梢以后喷施农药防治, 根据幼树生长以及虫情爆发情况, 通常每隔20~30天喷药1次, 喷药要均匀而且喷透, 农药要交替使用, 以减少害虫的抗药性。进入盛果期以后, 根据经验每年在现蕾期 (既抽梢后) 、开花初期、幼果期、结果中期各喷1次农药就可以达到病虫防治的效果。每尿桶水25kg加入的农药量建议配方如下: (1) 绿百事1500倍液+蚜虱净2500倍液+杀虫双600倍液, (2) 利耳杀1500倍液+金好年5000倍液+杀虫双600倍液, (3) 胜斩1500倍液+康福来1500倍液+杀虫双600倍液。不能用有机磷农药, 采果前1个月不可使用农药。

4 采收加工

4.1 适时采收

栀子栽后2~3a开花结果, 11~12月果实开始成熟, 当果皮呈黄绿色时即可分批采收, 选择晴天采收, 根据对我市栀果不同采收期品质鉴定的结果, 霜降前的栀果不仅色素含量低而栀子苷含量也不高, 而在立冬以后采摘的栀果栀子苷含量和色素都有明显的提高, 尤其是栀子苷的含量可达5%以上, 是上好的药材, 因此应杜绝在霜降前采果, 要到立冬左右才可以采收。

4.2 栀果加工

采收的栀子不要堆沤, 应及时放通风处摊开, 分期分批用甑蒸上汽, 然后晒干或烘干即可。我市栀果杀青历来沿用的方法是将鲜栀果用开水煮后捞起烘、晒, 但是用水煮后的栀果色泽较差, 现采用蒸汽的方法来处理新鲜栀果, 这样处理的栀果色红黄, 可提高栀果的外观品质, 上等栀果以中色红黄、皮薄、饱满、干燥、无杂质为佳。

盆栽一品红特征特性及扦插栽培技术 篇8

1 特征特性

一品红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 属大戟科大戟属, 多年生花卉;常绿或半常绿直立灌木, 枝干半木质化;单叶互生, 卵状椭圆形至阔披针形, 全缘或波状浅裂, 长10~15 cm, 背生柔毛;着生于枝顶的叶较狭且具有独特娇艳的色泽 (又称苞片) , 全缘, 是一品红的主要观赏部位, 常被人们误认为是一品红的花;植物学的花顶生在苞片中央, 呈杯状花序聚伞状排列, 雌雄同株异花, 雌花单生于花序的中央, 雄花多数, 均无花被;蒴果, 盆栽地区多不结实;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 自然花期在12月至翌年3月, 现多为人工催花, 可常年供应[1,2,3]。一品红性喜温暖、不耐低温, 喜潮湿、忌过干过湿, 喜光照充足但又不耐强光。喜持水性好、透气性好的疏松肥沃酸性土壤, p H值5.5~6.2时最适于生长。

2 扦插栽培技术

2.1 扦插

扦插基质要求持水透气且与插穗切口紧密接触, 一般可用蛭石、小粒珍珠岩、纯河沙、细草炭土, 或以上基质混合使用[4]。基质需喷施恶霉灵药液进行杀菌消毒, 喷药量以手抓基质略感潮为宜。采用老枝扦插, 于花期过后, 选用未萌发的老枝, 将其剪成10~12 cm的插穗, 插条基部的剪口最好在节下, 插入干燥的基质中, 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1/2;为使伤口尽快愈合, 防止乳汁持续外流, 1 d后再行浇水。采用嫩枝扦插, 于花谢后把植株放于20~30℃的环境里, 盆土和环境相对干燥。进入4—5月, 对植株换盆, 除去部分盆土和老根, 剪除老病弱枝条, 添加新土, 提高温度和浇水量, 打破休眠, 促使萌发新枝;6—7月即可采穗。采穗之前, 需控水, 盆土保持微干状态, 以抑制嫩枝生长, 使其组织充实, 利于插穗成活。插条采用带生长点的顶端枝段, 插条基部的剪口亦选在节下, 剪去下部叶片留上部2~3片叶, 插穗长11~13 cm, 剪好后立即直立浸泡在清水中, 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 h, 然后插入基质, 扦插深度为穗长的1/2左右。

2.2 扦插后管理

圣诞节用花扦插必须在8月底前进行, 否则到时虽能开花, 但株型矮小, 苞片短, 观赏性很差。扦插较早的, 因生长期长, 为防枝条过长, 可于营养生长中打顶2次。水多、高温、空气不流通易引起插穗基部腐烂, 扦插成活率低, 故插后除第1次浇足水外, 以后浇水不宜太多, 可每天叶面喷水1~2次, 遮阳并适当通风。在20℃左右的条件下, 插后约7 d可见生根。

2.3 移栽

扦插后30 d左右可进行移栽。一品红的根系对于水分、温度、氧气和肥料浓度比较敏感, 在栽培基质选择上, 少量栽培时可采用园土2份、腐殖土2份、堆肥土1份混合拌匀, 既能保水透气又能提供一定的养分;工厂化种植多做无土栽培, 采用草炭土与大粒珍珠岩按3∶1混合。栽培基质配制时亦需喷施恶霉灵药液进行杀菌消毒。

2.4 打顶与修剪

小苗上盆后20 d左右进行打顶, 从基部往上数, 留4~6片叶, 把顶端剪去, 促其萌发4~6个侧枝, 视所需株型大小, 控制生长期长短, 一般在3个月左右, 形成具有4~6个花头的丰满植株;培养较大型植株需及早上盆并在营养生长期打顶2次。需要注意的是, 在打顶后为控制株型有时需喷施矮壮素、B9或多效唑等矮化剂, 喷施的时间和次数需根据品种特性、植株生长情况及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行灵活掌握;高品质一品红对株型的要求是高度为冠径的1.3~1.8倍。花谢后, 将休眠老株换盆添土, 剪除老根及病弱枝条, 促其新枝萌发, 进行取穗扦插或直接进入下一季的培养。

2.5 温度与光照管理

生长的温度白天为21~30℃, 夜间为16~20℃;开花期气温不得低于12℃。气温持续低于10℃时开始落叶并进入休眠, 气温回升后侧芽再萌发。故寒冷地区应作温室栽培。特别说明的是在花芽分化阶段夜间温度保持在22℃以下为宜, 过高会导致开花延期和成花品质降低。一品红喜光照充足, 但过强的光照与光照不足同样不利于生长;向光性强, 温室种植需经常转盆。小苗上盆后遮阳5~7 d, 苗期 (打顶前) 需光相对稍弱, 光照强度2.3万lx左右为宜;打顶7 d后逐步提高光强至3万lx左右, 花芽分化前可达4万lx左右, 花芽分化、苞片变色和开花期都需这样。夏季和初秋晴天高温时需遮光70%左右, 其他季节温度正常时基本不遮光。光照不足, 会造成枝条细长易折、易感病害, 花期则花色暗淡, 冬季还会导致下部叶片脱落;长期放置阴暗处会造成不开花。夜温低于22℃时, 日照时长低于12.5 h即开始进行花芽分化, 少于9 h, 连续40 d便可开花, 花芽分化过程中日照时间长于12.5 h就可中断生殖生长, 转为营养生长;依此理论可利用黑幕遮光以提前开花, 或利用灯光补偿延长日照以延迟开花。注意品种不同开花所需要的短日照天数亦有差距, 一些新品种5周即可开花[5]。

2.6 水肥管理

一品红盆土忌过干过湿, 浇水要见干见湿。小苗刚上盆后浇透水, 以后浇水需在盆土上部干约1/3时进行, 浇水量需要根据盆土干湿程度和植株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7 d左右浇1次水为宜。尽量不要在阴雨天浇水, 开花后要减少浇水。一品红喜浓肥, 上盆、换盆时, 可加入有机肥作基肥。家庭养植的上盆、换盆后每隔10~15 d浇施1次腐熟的饼肥或豆渣肥, 后期可添加淘米水以利于开花;亦可到花店购买专用花肥浇施。工厂化生产的在生长阶段每隔7~10 d需浇施氮磷钾比为20∶10∶20, 且富含微量元素的花卉专用肥肥液1次;扦插生根后喷淋1 200倍肥液, 上盆后开花前浇施800~1 000倍肥液;花芽分化期, 需与800~1 000倍15∶20∶25的花卉专用肥肥液交替浇施, 以促进苞片变色及花芽分化。开花后, 应减少施肥。

2.7 病虫害防治

对真菌引起的根腐病、茎腐病等可灌施恶霉灵或瑞毒霉防治;灰霉病喷施灰霉净或速克灵效果明显, 也可用熏蒸剂熏蒸;细菌引起的软腐病、叶斑病、茎腐病, 喷施盐酸四环素或农用链霉素可有效防治[6]。做好温室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和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相对稳定可有效预防以上病害的发生。病害发生后需及时摘去感病叶片, 清除死亡植株, 以防止病害蔓延。白粉虱是一品红最常见的虫害, 可使用黄色粘虫纸诱杀, 亦可用熏蒸剂蚜虱一熏净熏杀;黄色粘虫纸对蓟马成虫也有效, 但蓝色粘虫纸对其效果更好;2种虫害都可用吡虫啉或啶虫脒等杀虫剂喷施防治;蛾蝶类会被灯光吸引, 可以用诱虫灯捕杀, 也可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剂喷施防治。

参考文献

[1]李静.一品红的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 2007 (4) :52-53.

[2]王金龙.一品红栽培技术[J].山西林业, 2004 (3) :31-32.

[3]贾明, 瞿兆赛, 姚愚, 等.一品红扦插育苗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06 (2) :95-96.

[4]丛秀芬, 武朝菊, 王建松, 等.一品红工厂化栽培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 2007 (3) :62-63.

[5]高海波.温度与光照对一品红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园艺, 2007 (11) :154-155.

上一篇:交际用语下一篇:均值不等式